仁義道德詩詞
『壹』 仁義禮智信的古詩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貳』 有關道德、美德的名言與詩句
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春秋)管仲
驕傲道德導致豐盈,然後導致貧困,最後導致聲譽掃地。———— (美國)富蘭克林
教師真正的教養性表現為:學生能從他身上看到一個引導他們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從他的話里聽出他在號召他們成為忠於信念,對邪念不妥協的人。————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體力勞動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是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而且還是一個廣闊無垠的驚人的豐富的思想世界。這個世界激發著兒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審美的情感,如果沒有這些情感,那末認識世界(包括學習)就是不可能的。————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於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出好的品質。可是只有在教師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生上進心。————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要記住,你不僅是教課的教師,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金玉滿堂莫收,古人安此塵丑。獨以道德為友,故能延期不朽。———— (魏晉)嵇康
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希臘)德謨克里特
如果兒童任意地讓自己不論去做什麼而不去勞動,他們就既學不會文學,也學不會音樂,也學不會體育,也學不會那保證道德達到最高峰的禮儀。———— (希臘)德謨克里特
遵照道德准則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希臘)亞里士多德
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春秋)管仲
驕傲道德導致豐盈,然後導致貧困,最後導致聲譽掃地。———— (美國)富蘭克林
教師真正的教養性表現為:學生能從他身上看到一個引導他們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從他的話里聽出他在號召他們成為忠於信念,對邪念不妥協的人。————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體力勞動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是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而且還是一個廣闊無垠的驚人的豐富的思想世界。這個世界激發著兒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審美的情感,如果沒有這些情感,那末認識世界(包括學習)就是不可能的。————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於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出好的品質。可是只有在教師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生上進心。————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要記住,你不僅是教課的教師,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金玉滿堂莫收,古人安此塵丑。獨以道德為友,故能延期不朽。———— (魏晉)嵇康
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希臘)德謨克里特
如果兒童任意地讓自己不論去做什麼而不去勞動,他們就既學不會文學,也學不會音樂,也學不會體育,也學不會那保證道德達到最高峰的禮儀。———— (希臘)德謨克里特
遵照道德准則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希臘)亞里士多德
人類在道德文化方面最高級的階段,就是當我們認識到應當用理智控制思想時。———— (英國)達爾文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英國)培根
集體的習慣,其力量更大於個人的習慣。因此如果有一個有良好道德風氣的社會環境,是最有利於培訓好的社會公民的。———— (英國)培根
歷史使人賢明,詩造成氣質高雅的人,數學使人高尚,自然哲學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穩重,而倫理學和修辭學則使人善於爭論。———— (英國)培根
一個人如能在心中充滿對人類的博愛,行為遵循崇高的道德律,永遠圍繞著真理的樞軸而轉動,那麼他雖在人間也就等於生活在天堂中了。———— (英國)培根
歷史使人聰明,詩歌使人機智,數學使人精細,哲學使人深邃,道德使人嚴肅,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 Bacon,Francis
人要正直,因為在其中有雄辯和德行的秘訣,有道德的影響力。———— 阿米爾
否定意志的自由,就無道德可言———— 愛比克泰德
音樂是唯一可以縱情而不會損害道德和宗教觀念的享受。———— 愛迪生
修養的本質如同人的性格,最終還是歸結到道德情操這個問題上。———— 愛默生
一清如水的生活,誠實不斯的性格,在無論哪個階層里,即使心術最壞的人也會對之肅然起敬。在巴黎,真正的道德,跟一顆大鑽石或珍奇的寶物一樣受人欣賞。———— 巴爾扎克
人生就是那麼回事,跟廚房一樣腥臭。要撈油水不能怕弄臟手,只消事後干凈,今日所謂道德,不過是這么一點。———— 巴爾扎克
道德對人的約束,要根據他所屬社會階層的不同而有所變化。陽光照耀各地情況不同,於是產生了我們贊嘆不止的四季。同樣,道德也使社會義務與每人的等級地位相吻合。士兵犯的小過失,如果出在將軍身上,就是重大罪行。反之亦然。一個收獲莊稼的農家姑娘,一個日賺十五個蘇發女工,一個零售小商人的女兒,一個年輕的布爾喬亞女子,一個富商大戶人家的女孩,一個貴族之家的年輕女繼承人,一個德埃斯特家族的女兒,要遵守的戒律是各不相同的。———— 巴爾扎克
「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用來來維持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我們必須為別人花費它們,這樣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道德,無私就是生命的花。」———— 巴金
中國人講仁義說道德的嗓門是天下嗓門中最高的,聰明才智和判斷力,只要碰到那塊保留地,就立刻糊塗成一罐漿糊,什麼原則,什麼邏輯,都會女大十八變。——《謀利有啥不對》———— 柏楊
任何崇高的道德行為,都含有自我犧牲的因素,刪除了自我犧牲,固沒有孝道,也沒有厚道,而且沒有了愛。道德就成了一句空話。——《自我犧牲》———— 柏楊
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 貝多芬
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 貝多芬
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之外,也是道德。———— 貝多芬
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 貝多芬
我認為,與制度相結合的自由才是唯一的自由。自由不僅要同制度和道德並存,而且還須臾缺不了它們———— 伯克
我認為,與制度結合的自由才是唯一的自由。自由不僅要同制度和道德並存,而且還須臾缺不了它們———— 伯克
道德應當成為科學的指路明燈。———— 布夫勒
無私是稀有的道德,因為從它身上是無利可圖的。———— 布萊希特
教員之教授,職員之任務,皆以圖諸君求學便利,諸君能無動於衷乎自應以誠相待,敬禮有加。至於同學共處一堂,尤應互相親愛,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開誠布公,更宜遵義相助,蓋同處此校,毀譽共之。同學中苟道德有虧,行有不正,為社會所訾詈,已雖現行矩步,亦莫能辯,此所以必互相勸勉也。知教育者,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 蔡元培
教導兒童服從真理、服從集體,養成兒童自覺的紀律性,這是兒童道德教育最重要的部分。———— 陳鶴琴
我們不得不適應這一現實:歷史乃是萬神殿的反映,它的活動既非道德又非不道德。它既不懲惡又不報善。因為它不是根據正義而是根據力量。它總是把勝利分配給有權勢者,任其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一般說來,在世俗事務上它總是替為非作歹者撐腰。———— 茨威格
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 但丁
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望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 但丁
如果兒童讓自己任意地不論去做什麽而不去勞動,他們就既學不會文學,也學不會音樂,也學不會體育,也學不會那保證道德達到最高峰的禮儀。———— 德謨克利特
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德謨克利特
如果兒童讓自己任意地不論去做什麼而不去勞動,他們就既學不會文學,也學不會音樂,也學不會體育,也學不會那保證道德達到最高峰的禮儀。———— 德謨克利特
如果道德敗壞了,趣味也必然會墮落。———— 狄德羅
如果道德敗壞了,趣味也必然會墮落———— 狄德羅
真理和美德是藝術的兩個密友。你要當作家,當批評家嗎?請首先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狄德羅
所謂惡人,無論有過多麼善良的過去,也已滑向墮落的道路而消逝其善良性;所謂善人,即使有過道德上不堪提及的過去,但他還是向著善良前進的人。———— 杜威
勞動受人推崇。為社會服務是很受人贊賞的道德理想。———— 杜威
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出自:清·杜文瀾《古謠諺》有道德的人不損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 杜文瀾
只有在不僅消滅了階級對立,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也忘卻了這種對立的社會發展階段上,超越階級對立和超越這種對立的回憶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為可能。———— 恩格斯
只有在不僅消滅了階級對立,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也忘卻了這種對立的社會發展階段上,超越階級對立和超越這種對立的回憶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為可能———— 恩格斯
只有在不僅消滅了階級對立,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也忘卻了這種對立的社會發展階段上,超越階級對立和超越這種對立的回憶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為可能。———— 恩格斯
只有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 恩格斯
實際上,每一個階級,甚至每一個行業,都有各自的道德———— 恩格斯
一個人如果能在心中充滿對人類的博愛,行為遵循崇高的道德,永遠圍繞著真理的樞軸而轉動,那麼他雖在人間也就等於生活在天堂中了。———— 弗蘭西斯·培根
美德與過惡,道德上的善與惡,都是對社會有利或有害的行為;在任何地點,在任何時代,為公益作出最大犧牲的人,都是人們稱為最道德的人。———— 伏爾泰
最高的道德就是不斷地為人服務,為人類的愛而工作。———— 甘地
人類最不道德訂戶,是不誠實與懦弱———— 高爾基
在重視勞動和尊重勞動者的基礎上,我們有可能來創造自己的新的道德。勞動和科學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兩種力量。———— 高爾基
愛能毀滅一切,也能造成一切血濃於水,意指永遠是人類感情中基礎最濃厚的一種,也是在所有倫理道德中最受人推崇敬仰的一種。———— 古龍
一切有生之物,都有一種「尋求快樂的本性」,那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凡是血肉之軀都要受過它的支配,好像毫無辦法的海草都要跟著潮水的漲落而擺動一般,這種力量不是議論社會道德的空洞文章所能管得了的。———— 哈代
忍耐——肉體的小心和道德的勇氣的混合。———— 哈代
忍耐-----肉體的小心和道德的勇氣的混合。———— 哈代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出自:唐·韓愈《原道》想要在道德人品上進行修煉的人,首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純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韓愈
被敗壞的道德踐踏了的法律還有何意義?———— 賀拉斯
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 赫爾巴特
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 赫爾巴特
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赫爾巴特
社會和自然的區別就在於,社會是有一定道德目標的。———— 赫胥黎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發揮了它的潛能,舉起了它的旗幟,於是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正義感在現實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黑格爾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發揮了它的潛能,舉起了它的旗幟,於是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正義感在現實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黑格爾
道德衰亡,誠亡國滅種之根基。———— 章炳麟
『叄』 描寫品德的古詩詞
1、《陋室銘》
作者: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譯文:
山不在於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於深,有了龍就成為有靈力的水了。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覺得簡陋了)。
苔蘚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說說笑的都是博學的人,來來往往的沒有無學問的人。
可以彈不加裝飾的琴,閱讀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聲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有揚子雲的亭子。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2、《石灰吟》
作者: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
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裡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3、《岳陽樓記》
作者: 范仲淹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譯文:在天下人擔憂之前擔憂,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
4、《畫菊》
作者:鄭思肖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譯文:
菊花開放的時候,百花已經凋謝。只有她獨自開在稀疏的籬笆旁邊,讓人心生喜悅,覺得與眾不同。
更不同的是菊花寧願保留芬芳枯死枝頭,也決不被北風吹落。
5、《芙蓉樓送辛漸 》
作者: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譯文:
迷濛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朋友啊,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肆』 關於禮義廉恥的古詩
禮義廉恥的詩句
◎ 文人富貴,起居便帶市井。富貴能詩,吐屬便帶寒酸。
◎ 能食淡飯者方許嘗異味,能溷市囂者方許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許處功名。
◎ 薄福之人過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禍。貫貧之人不安其貧,必有意外之憂。
◎ 失意事來,治之以忍,方不為失意所苦。快心事來,處之以淡,方不為快心所惑。
◎ 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
◎ 甜酸苦竦宜嘗遍,是非好惡總由人。出死入生寧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災星。
◎ 善觀人者觀己,善觀己者觀心。
◎ 軒冕而敬,偽也。匿就而愛,私也。
◎ 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踔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
◎ 爵祿可以榮其身,而不可以榮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 功名官爵,貨財聲色,皆謂之欲,俱可以殺身。
◎ 誠無悔,恕無怨,和無仇,忍無辱。
◎ 巧辯者與道多悖,拙訥者涉者必疏,寧疏於世,勿悖於道。
◎ 綺語背道,雜學亂性。
◎ 知足則樂,務貪必憂。
◎ 廣積聚者,遺子孫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
◎ 立身之道,內剛外柔;肥家之道,上遜下順。不和不可以接物,不嚴不可以馭下。
◎ 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飾己以要譽。所以古人臨大節而不奪,今人見小利而易守。
◎ 君子出則忠,入則孝,用則知,舍則愚。
◎ 智大心勞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 善人種德,降祥於天。惡人種禍,貽殃於後。
◎ 沽虛譽於小人,不若聽之於天。遺貨財於子孫,不若周人之急。
◎ 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泄。
◎ 一念忽略,便有錯言錯事。
『伍』 與仁有關的經典詩詞
《徐高御輓歌》 張說
蒲密遙千載,鳴琴始一追。公卿傳世范,仁義續靈基。不待南遊祿,何先北帝期。玉棺從此閉,金鼎代相欺。
《賽神》 元稹
楚俗不事事,巫風事妖神。事妖結妖社,不問疏與親。年年十月暮,珠稻欲垂新。家家不斂獲,賽妖無富貧。殺牛貰官酒,椎鼓集頑民。喧闐里閭隘,凶酗日夜頻。歲暮雪霜至,稻珠隨隴湮。吏來官稅迫,求質倍稱緡。貧者日消鑠,富亦無倉囷。不謂事神苦,自言誠不真。岳陽賢刺史,念此為俗屯。未可一朝去,俾之為等倫。粗許存習俗,不得呼黨人。但許一日澤,不得月與旬。吾聞國僑理,三年名乃振。巫風燎原久,未必憐徙薪。我來歌此事,非獨歌政仁。此事四鄰有,亦欲聞四鄰。
《淇上別劉少府子英》 高適
近來住淇上,蕭條惟空林。又非耕種時,閑散多自任。伊君獨知我,驅馬欲招尋。千里忽攜手,十年同苦心。求仁見交態,於道喜甘臨。逸思乃天縱,微才應陸沉。飄然歸故鄉,不復問離襟。南登黎陽渡,莽蒼寒雲陰。桑葉原上起,河凌山下深。途窮更遠別,相對益悲吟。
《六朝門•元帝》 周曇
木柵江城困魏軍,王褒橫議遏謀臣。賓降未免俱為戮,一死安能謝益仁。
《奉和吏部崔尚書雨後大明朝堂望南山》 張九齡
迢遞終南頂,朝朝閶闔前。朅來青綺外,高在翠微先。雙鳳褰為闕,群龍儼若仙。還知到玄圃,更是謁甘泉。夜雨塵初滅,秋空月正懸。詭容紛入望,霽色宛成妍。東極華陰踐,西彌嶓冢連。奔峰出嶺外,瀑水落雲邊。漢帝宮將苑,商君陌與阡。林華鋪近甸,煙靄繞晴川。既庶仁斯及,分憂政已宣。山公啟事罷,吉甫頌聲傳。濟濟金門步,洋洋玉樹篇。徒歌雖有屬,清越豈同年。
《後唐宗廟樂舞辭》 盧文紀
仁君御宇,寰海謐清。運符武德,道協文明。九成式敘,網路惟成。金門積慶,玉葉傳榮。
《利仁北街作》 白居易
草色斑斑春雨晴,利仁坊北面西行。踟躕立馬緣何事,認得張家歌吹聲。
《和李尚書命妓餞崔侍御》 高湘
謝安春渚餞袁宏,千里仁風一扇清。歌黛慘時方酩酊,不知公子重飛觥。
《坊州按獄》 舒元輿
中部接戎塞,頑山四周遭。風冷木長瘦,石磽人亦勞。牧守苟懷仁,癢之時為搔。其愛如赤子,始得無啼號。奈何貪狼心,潤屋沉脂膏。攫搏如猛虎,吞噬若狂獒。山禿逾高采,水窮益深撈。龜魚既絕跡,鹿兔無遺毛。氓苦稅外緡,吏憂笑中刀。大君明四目,燭之洞秋毫。眷茲一州命,慮齊墜波濤。臨軒詔小臣,汝往窮貪饕。分明舉公法,為我緩窮騷。小臣誠小心,奉命如煎熬。飲冰不待夕,驅馬凌晨皋。及此督簿書,游詞出狴牢。門牆見狼狽,案牘聞腥臊。探情與之言,變態如奸猱。真非既巧飾,偽意乃深韜。去惡猶農夫,稂莠須耘耨。恢恢布疏網,罪者何由逃。自顧孱鈍姿,利器非能操。六旬始歸奏,霜落秋原蒿。寄謝守土臣,努力清郡曹。須知所甚卑,勿謂天之高。
《前相國贊皇公早葺平泉山居暫還憩…十四首奉》 裴潾
動復有原,進退有期。用在得正,明以知微。夫惟哲人,會且有歸。靜固勝熱,安每慮危。將憩於盤,止亦先機。植愛在根,鍾福有兆。珠潛巨海,玉蘊昆嶠。披室生白,照夜成晝。揮翰飛文,入侍左右。出納帝命,弘茲在宥。歷難求試,執憲成風。四鎮咸乂,三階以融。捧日柱天,造膝納忠。建儲固本,樹屏息戎。彼狐彼鼠,窒穴掃蹤。我力或屈,我躬莫污。三黜如飴,三起惟懼。再賓為寵,一麾為飫。昔在治繁,常思歸去。今則合契,行斯中慮。有鳳自南,亦翙其羽。好姱佳麗,於伊之滸。五彩含章,九苞合矩。佩仁服義,鳴中律呂。我來思卷,薄言遵渚。鑿龍中辟,伊原古奔。下有秘洞,豁起石門。竹澗水橫,松架雪屯。岫環如壁,岩虛若軒。朝昏含景,夏凊冬溫。南溪回舟,西嶺望竦。水遠如空,山微似巃。二室峰連,四山駢聳。五女乍欹,玉華獨踴。雲翔日耀,如戴如拱。飛泉掛空,如決天潯。萬仞懸注,直貫潭心。月正中央,洞見淺深。群山無影,孤鶴時吟。我嘯我歌,或眺或臨。鳥之在巢,風起林搖。退翔城顛,翠虯捫天。雨止雪旋,亦息於淵。人皆知進,我獨止焉。人皆務明,我獨晦焉。邈矣其山,默矣其泉。寢丘之田,土山之上。孫既貽謀,謝亦遐想。儉則為福,華固難長。寧若我心,一泉一壤。造適為足,超然孤賞。其風自西,言發帝庭。飄彼黃素,墮於山楹。公拜稽首,靡敢受榮。宸嚴再臨,俾撫百城。戀此莫處,星言其征。公昔南邁,我不及睹。言旋舊觀,莫獲安語。今則不遑,載鶱載舉。離憂莫寫,歡好曷敘。愴矣東望,泣涕如雨。山嵇之舊,劉盧之恩。舉世莫尚,惟公是敦。哀我蠢蠢,念我諄諄。振此鎩翮,扇之騰翻。斯德未報,只誓子孫。迢迢秦塞,南望吳門。對酒不飲,設琴不援。何以代面,寄之濡翰。何以寫懷,詩以足言。無密玉音,以慰我魂。
《示添丁》 盧仝
春風苦不仁,呼逐馬蹄行人家。慚愧瘴氣卻憐我,入我憔悴骨中為生涯。數日不食強強行,何忍索我抱看滿樹花。不知四體正困憊,泥人啼哭聲呀呀。忽來案上翻墨汁,塗抹詩書如老鴉。父憐母惜摑不得,卻生痴笑令人嗟。宿舂連曉不成米,日高始進一碗茶。氣力龍鍾頭欲白,憑仗添丁莫惱爺。
《降誕日內庭獻壽應制》 廣宣
慶壽千齡遠,敷仁萬國通。登霄欣有路,捧日愧無功。仙駕三山上,龍生二月中。修齋長樂殿,講道大明宮。此地人難到,諸天事不同。法筵花散後,空界滿香風。
《白鳩辭》 李白
鏗鳴鍾,考朗鼓。歌白鳩,引拂舞。白鳩之白誰與鄰,霜衣雪襟誠可珍。含哺七子能平均。食不噎,性安馴。首農政,鳴陽春。天子刻玉杖,鏤形賜耆人。白鷺之白非純真,外潔其色心匪仁。闕五德,無司晨,胡為啄我葭下之紫鱗。鷹鸇雕鶚,貪而好殺。鳳凰雖大聖,不願以為臣。
《敬酬陳掾親家翁秋夜有贈》 儲光羲
大姬配胡公,位乃三恪賓。盛德百代祀,斯言良不泯。敬仲為齊卿,當國名益震。仲舉登宰輔,太丘榮縉紳。武皇受瑤圖,爵土封其新。繁祉既驟集,裔孫生賢臣。特達逾珪璋,節操方松筠。雲漢一矯翼,天池三振鱗。曳裾朝赤墀,酌醴侍紫宸。大君錫車馬,時復過平津。言則廣台階,道亦資天均。清秋忽高興,震藻若有神。曜曜趨宮廷,洸洸邁徐陳。鎬京既賜第,門巷交朱輪。方將襲伊皋,永以崇夏殷。宗黨無遠近,敬恭依仁人。雪盡宇宙暄,雁歸滄海春。沉吟白華頌,帝闥降絲綸。驛騎及蕪城,相逢在郊鄄。別離曠南北,譴謫罹苦辛。晝游還荊吳,迷方客咸秦。惟賢惠重義,男女期嘉姻。梧桐生朝陽,鶗鴂鳴蕭晨。豈不畏時暮,坎壈無與鄰。中夜涼風來,顧我闕音塵。瓊瑤不遐棄,寤寐如日新。
《賦得行不由徑》 王炎
邪徑趨時捷,端心惡此名。長衢貴高步,大路自規行。且慮縈紆僻,將求坦盪情。詎同流俗好,方保立身貞。遠跡如違險,修仁在履平。始知夫子道,從此得堅誠。
『陸』 誰能幫我寫一首詩詞關於仁義禮智信忠孝悌其中一個字寫
仁是孔子所推最高道德標准,儒家的倫理思想。後面的義禮智信,忠孝廉悌是其內容。仁本身就包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做人道德標准。其中孝悌為其基礎。禮是仁的外在表現形式,可以這么說,仁是內核,禮是仁的表現。你所問的問題的字面意思是,仁,是指人與人之間互相愛護,仁者愛人是也。義,公正,合理,禮義廉恥四維之一。禮,禮者體也,也就是說禮是為人處事的根本,做人的一個根本。智,即智慧。信,即誠信,信譽。忠,即忠心,盡力做好本分之事。孝,孝順,針對長輩。悌,尊敬兄長,兄弟和睦。廉,為人清廉。忍,即忍耐。
『柒』 有沒有關於誠信和禮儀的古詩古文
你好●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禮記·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誠的心才能感化人。●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真誠,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誠,是為人處世之理。●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周易·家人》 言:言談。物:實際內容。行:行為。恆:恆心。君子說話有根據,做事有恆心。●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語·顏回·孔子語》君子用行動來說話,小人則光說不做。●處己、事上、臨下,皆當如誠為主。明·薛瑄《讀書錄》 衡量自己,服膺上級,領導下屬,都應當一概以真誠為准則。●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唐·韓愈《原道》正心、誠意:使心思純正,意念真誠。將:打算。有為:有所作為。想有所作為,必須真心誠意。●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文士以德行為修養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唐·韓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進行修煉的人,首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純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有能推至誠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則天地可動,金石可移。宋·蘇轍《三論分別邪正札子》 懷著極大真誠又勤勉地撰寫文章,就可以感天動地,使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發生變化。●至誠則金石為開。《西京雜記》卷五 至誠:極大的真誠。 金石為開:象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被感動了。謂真誠最能感染人。●精誠所加,金石為虧。漢·王充《論衡·感虛》 精誠:真誠。 虧:虧蝕。只要真心誠意從事,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誠之所感,觸處皆通。宋·吳處厚《青廂雜記》 誠:真誠。 感:感觸。真誠能感動一切。●人之操履無若誠實。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 操履:操守。誠實是人的最高品德。●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說》 實行並保存真誠的心,這是人生美好的源頭,行動美好的根本。●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宋·朱熹《四書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誠為准則是自我修養的關鍵,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舉動,又是堅持真誠的根本。●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薰蒸之。明·洪自誠《菜根譚》 遇到欺騙狡詐的人,用真誠之心感動他,遇到粗暴、乖張的人,用和藹的態度感化他。●金有一分銅鐵之雜,則不精;德有一毫人偽之雜,則不純矣。明·薛瑄《讀書錄·體驗》 喻私心雜念影響人之德行的精純。●竊以為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賢人之德業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清·曾國藩《復賀耦庚中丞》竊:謙指個人的意見。我以為天地的運轉不息,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業的發揚和持久,關鍵在於真誠。●百慮輸一忘,百巧輸一誠。清·顧圖河《任運》 考慮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敗,技藝再精巧若缺乏真誠也無法成功。●神莫神於至誠。宋·張商英《素書》 沒有比完美的真誠更神聖的了。●誠者,聖人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頤《通書》真誠,是傑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業興旺的源泉。行(háng):職業,事務。●君子乾乾不息於誠。宋·周敦頤《通書·乾坤益動》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強不息。君子為達到至誠而自強不息。●感人以誠不以偽。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誠:真誠。偽:虛假。以真誠而不是以虛偽感動別人。●修身處世,一誠之外更無餘事。明·朱之瑜《誠誠二首》 修養自身品性,處理好人之間的關系,唯一靠的真誠。●聖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荀子·不苟》 聖人固然是無所不曉,但是不是真誠也不能感化萬民。●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荀子·修身》 培養個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個人的真誠。●至誠無息。《禮記·中庸》 真誠是沒有止境的。永遠以真誠自勉。●修學不以誠,則學雜;為事不以誠,則事敗。宋·晁說之《晁氏客語》 修學:研討學問。雜:雜亂。為事:幹事情。●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明·馮夢龍《醒世恆言·賣沒郎獨占花魁》 刻薄:冷酷無情,不厚道。為人忠厚不吃虧,為人刻薄無好處。●作事必須踏實地,為人切莫務虛名。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踏實地:比喻做事踏實、認真。虛名:空頭的名聲。做事要踏實認真,不可追求空頭的名聲。●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清·杜文瀾《古謠諺》 有道德的人不損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廉者憎貪,信者疾偽。《新唐書·陳子昂傳》廉:清廉。 貪:貪污。信:誠實。疾偽:痛恨虛偽的行為。疾:憎恨,厭惡。清廉的人憎恨貪婪,誠實的人厭惡虛偽。●天不容偽。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 虛偽的言行,天道不容。●巧偽不如拙誠。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篇》巧妙的虛偽不如守拙的真誠。●華而不實,虛而無用。《韓非子·難言》 只有華美的外表而缺乏實際的內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實用。●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採華名,不興偽事。漢·荀悅《申鑒·俗嫌》 不聽動聽的話語,不相信不切實際的方法,不謀取浮華的名聲,不作虛偽的事。●大人不華,君子務實。漢·王符《潛夫論·敘錄》卓越的人不追求虛有其表,有修養有名望的人致力於實際。●自古聖賢,皆以心地為本。宋·朱熹《朱子全書·學二》 聖賢:聖人賢人,古代指道德、學問都極為傑出的人。心地:佛教語。佛教以三界唯心,心如滋生萬物的大地,能隨緣生一切諸法,故稱之。為人以心地高潔為最重要。●君子之修身也,內正其心,外正其容。宋·歐陽修《左氏辨》 容:儀表容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和:和順。 同:隨聲附和。君子和順而不苟同,小人苟同而不和順。●一事真,百事真。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16卷 一件事屬實,其餘的事也不會虛假。●一言不實,百事皆虛。清·邱心如《筆生花》第28回 只要一句話說得不真實,那麼,說許多事情別人都認為是虛假的。●智者不愁,多為少憂。漢·樂府古辭《滿歌行》聰明、有才智的人,謀劃周到,不用發愁,多做實事就少一點憂慮。●百種奸偽,不如一實。清·李光地《性理精義》再狡詐、虛偽,也不如誠實。●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須少結實成。明·佚名《增廣昔時賢文》外表光鮮好看,也不如有實際內容的好。●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明·王守仁《傳習錄》上 比喻修養品德必須培養好心性。●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宋·包拯《明刻本附錄》 清心:摒除私心雜念。直道:率直地為人。無私和正直這是修養處世的根本。●人之生也直,心直則身直,可立地參天。明·王文祿《海沂子·真才》 直:剛直,坦直。立地參天:腳踏實地而高入雲霄。心地剛直:可以光明磊落地自立於世。●聰明正直者為神。唐·柳宗元《罵屍蟲文》 謂聰明正直的人為最好。●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 周:道義上的結合。比:勾結。君子在道義上合群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能在道義上結合。●正身直行,眾邪自息。《淮南子·繆稱訓》為人純正,行動坦直,所有的邪惡的行為就自然會止息。●厲鬼不能奪其正,利劍不能折其剛。明·謝榛《四溟詩話》 剛正耿直的品質不為邪惡威武所屈折。●日間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五 行為正直,心無愧懼。●立身制行,本諸一心,心正則為忠,為直,不正則為奸,為慝。清·趙爾巽《清史稿》 立身:指為人。制行:指處事。慝(tè):姦邪。為人處事,思想端正不端正,訓有忠誠正直和姦狡邪惡的區別。●心正不怕影兒斜。清·文康《兒女英雄傳》 正:純正,端正。思想純正行為也就正派。●正不容邪,邪復妒正。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回 容:讓,允許。復:再。妒:妒忌,忌恨。正直和姦邪互不相容。●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月影斜。明·佚名《增廣昔時賢文》 比喻人的根基牢固,為人正直,就將立於不敗之地。●心正何愁著鬼迷。明·周螺冠《錦箋記》第二十齣 心地端正就不怕受鬼迷。●寧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明·佚名《增廣昔時賢文》 直:正直,合理。寧可正當地去爭取,也不可委曲地謀求。●好諛是人生大病。清·申居鄖《西岩贅語》喜歡奉承是人的一大弊病。●居心平,然後可歷世路之險。清·申居鄖《西岩贅語》 公正無私,才能不怕人生道路的艱險。●正者吉之路,邪者凶之徵。晉·傅玄《履銘》 品行端正使人吉祥,德行邪惡終歸招致凶險。●但立直標,終無曲影。《舊唐書·崔彥昭傳》 標:標桿。心正必無惡行。●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宋·蘇軾《私試策問》 身:自己。人:別人。●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五代·後周·馮道《偶作》 只要自己內心沒有邪惡之念,就是在極險惡的環境中也能立身。●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餘。明·佚名《增廣昔時賢文》 為人寧願正直地安貞守拙,也不可靠邪門歪道謀取贏余。●且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清·史襄哉《中華諺海》 把善良美好之心,傳留給後代繼承。方寸:指心。●寧為直伐,不為曲全。明·王廷陳《矯志篇》 願剛正不阿而遭殺戮,不卑躬曲節以求全。●君子處其實,不處其華;治其內,不治其外。明·張居正《翰林院讀書說》 有修養有名望的人務求實際,而不圖外表好看;致務於自身的修養鍛煉,而不計較自身以外之物。●不曲道以媚時,不詭行以邀名。漢·崔寔《政論》 不能違背人生准則以迎合時俗的好尚,不能以欺詐的行為以取得虛名。●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唐·吳兢《貞觀政要·君道》 為人純正,可以安定天下。●山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唐·孟郊《游終南山》山中的隱士,自身純正,雖然艱險,心中也感到坦然。●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唐·李白《古風三十二首》 難為桃李顏:很難具有桃紅李白的鮮艷色彩。比喻為人孤傲正直,不願以謅容媚色取悅權貴。●安能推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不願俯首低眉侍奉權貴而使自己曲心抑志,鬱郁寡歡。●勿輕直折劍,猶勝曲全鉤!唐·白居易《折劍頭》 不要輕視那折斷了的直劍,它比彎曲的全鉤還要強硬!●用心莫如直。唐·李翱《答朱載言書》 為人應正直。●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唐·寒山《聯句》 清:清澈。皎潔:明亮潔白。比喻內心至為澄明潔白。●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唐·元結《自箴》汝若全德:你如果是道德完美。汝,你。必忠必直:一定是忠誠、耿直的人。全行:品行無瑕。必方必正:一定是正直的人。方:正直。●丈夫志氣直如鐵,無曲心中道自真。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比喻男子漢的志氣要堅定正直,心懷坦盪無私,這樣就懂得人生的真諦了。●登山須正路,飲水須直流。唐·孟郊《送丹霞子阮芳顏上人歸山》正路方登,直流才飲,喻為人應正直。●百尺無寸枝,一生自孤直。唐·宋之問《題張老松樹》 無寸枝:不分枝杈。孤直:孤高直挺。喻為人有如老松,孤高正直。●一任秋霜換鬢毛,本來面目長如故。宋·蘇軾《老人行》 始終如一地保全自己的節操。●形之正,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唐·馬總《意林》 以形正影不斜喻人品正直則言行不至偏頗。●守正直而佩仁義。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 宋: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義之德。●《大學》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誠意而已。宋·朱熹《四書集注·孟子序說》 大學:書名。修身:修養自身品性。齊家:管理好家庭。治國:治理好所在的地區。平天下:使天下太平。正心:使心思端正。誠意:使意念真誠。●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為先。宋·王安石《洪範傳》 宜:應該,應當。●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月缺魄易滿,劍折鑄復良。宋·梅堯臣《古意》光:光亮。剛:剛強。魄:月之光。比喻要保全堅貞剛直的氣節。●君子淡如水,歲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轉眼如仇人。明·方孝孺《遜志齋集·朋友》 淡如水:清淡得象水一樣,形容淡泊而純真。君子的心地如水那樣淡泊純真,感情能經受時間的考驗。小人說得好聽,卻口是心非,言行相悖。●心如水之源,源清則流清,心正則事正。明·薛瑄《讀書錄·體驗》 用源頭和流水的關系,比喻要有正直的思想才能做正直的事。●心正自然邪不擾,身端怎有惡來欺。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心地純正,邪惡的人自然不能侵擾;行為端莊,凶惡之人怎能欺侮?●心地上無風濤,隨在皆青山綠樹。明·洪自誠《菜根譚》 心地:心裡。隨在:處處。喻處處以正直平和之心對待別人,將會處處得到別人以同樣的態度對待自己。●不愧於人,不畏於天。《詩經·小邪·何人欺》 對人問心無愧,對天不存畏懼。即立身處世正大光明。●人不可以無恥。《孟子·盡心上》人不可沒有羞辱之心。●欲人不聞,莫若不言;欲人不知,莫若不為。漢·枚乘《上書諫吳王》 想要人不知道,最好是自己不說,自己不做。●磊磊落落向曙星。古樂府《兩頭纖纖》 胸懷坦盪可同閃亮的晨星相媲美。●內不愧心,外不負俗。三國·魏·嵇康《卜疑集》對己無所愧疚,對外不違時尚。●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五代·荊南·孫光憲《北夢瑣言》好事往往不為人所知道,而壞事卻傳播得非常迅速廣遠。●心不負人,面無慚色。宋·普濟《五燈會元》第4卷 負:違背。慚:慚愧。不做對不起別人的事,就不會有慚愧之感。●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荀子·勸學》聲音即使再小也不會聽不到,行為即使再隱蔽也不會不表現出來。●持身如玉潔冰清,襟袍如光風霽月。清·金纓《格言聯璧·持躬》 比喻人品高尚,胸懷廣闊。玉潔冰清:寶玉般純潔,冰雪般清白。光風霽月:旯燁縭泵骶?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99ff99'>的景象。霽(jì),雨雪停止。●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清·金纓《格言聯璧·持躬》 有道德的人時刻注意光明正大。●此心常看得圓滿,天下自無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寬平,天下自無險測之人情。明·洪自誠《菜根譚》眼光要長遠,心胸要寬闊。●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七十四 光明磊落:胸懷坦盪,正大光明。●打破天窗說亮話。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 比喻坦率地說真話。●明人不做暗事。明·吳承恩《西遊記》第84回 光明正大的人,不做見不得人的壞事。●心體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頭暗昧,白日下有厲鬼。明·洪自誠《菜根譚》 暗昧:不光明。厲鬼:凶惡的魔鬼。情操不同,對客觀環境事物的體驗迥異。●心安茅屋穩。清·杜文瀾《古謠諺》 心地安詳,雖窮猶樂。●心口如一,猶不失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清·梁啟超《新民說·附錄》謂光明磊落的人,應該是心裡所想的和口頭所說的完全一致。●磊磊落落,獨往獨來,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清·梁啟超《成敗》 磊磊落落:謂心地光明正大。磊磊:原指群石高壘貌。落落:豁達開朗貌。獨往獨來:比喻不仰仗別人,無怕牽礙。謂男子漢應當光明正大。●心安理得,海闊天空。清·梁啟超《新民說》心安理得:自己認為所做的事是順理成章的,心裡很坦然。海闊天空:象大海般遼闊,象天宇般無邊無際。坦盪的心胸象海洋和天空那樣遼闊。●大丈夫行事,當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晉書·石勒載記》 大丈夫處世行事,應當坦坦盪盪,光明磊落,象日月那樣潔白明亮。●生平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小學·外篇》 生平:畢生的所作所為,都是光明磊落的。●聖人所說底話,光明正大。宋·朱熹《朱子語類·易九》 底:同「的」。●無事不可對人言。清·史襄哉《中華諺海》 自認為心胸坦盪,沒什麼可隱瞞的。●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宋·黃庭堅《豫章集·濂溪詩序》 灑落:灑脫,不拘謹。霽:雨雪初停。光風霽月:雨過天晴時明凈的景象。●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崔待詔生死冤家》 皺眉事:指壞事。切齒人:指痛恨到極點的人。自己不做傷天害理的事,就不會有憎恨你的人。●莫見乎隱,莫顯乎微。《禮記·中庸》 雖屬極幽隱、細微之處,實際上沒比這更明顯、具體的了。見(xiàn):同「現」。隱:不顯露。微:顯現。●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小學·外篇》 天、神:迷信的說法,指上天、神明。子:指你。無事人不知。●夜覺昨非,今悔昨失。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覺:醒悟。悔:後悔,悔過。應當經常自我反省。●君子獨處,守正不撓。《漢書·劉向傳》有德行的人單居獨處,也堅守正道,不肯屈從。●君子暇豫則思義,小人暇豫則思邪。《阮子》 君子在悠閑逸樂的時間里考慮的是道義,小人在悠閑逸樂的時間里想的卻是不正派的事。●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為;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說山訓》 蘭:香草名。幽谷:僻靜的山谷。莫服、莫乘:沒有人佩帶、乘坐。行義:施行仁義。不為莫知而止休:不因沒有人知道而停止。比喻君子行仁義之事不求名不避寵。●類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唐·駱賓王《螢火賦》類:類似,好象。道:正當的事理。有道德的人,即令在沒有看到之處,也不做欺心的事。●一生肝膽向人盡。唐·顧況《行路難》 為人處世,應當肝膽相照。●君子之心,似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明·洪自誠《菜根譚》 君子之心坦盪可解。●無言暗室何人見,咫尺斯須已四知。唐·周曇《楊震》 無言:不要說。暗室:比喻暗中。咫尺:喻距離極近。斯須:一會兒。四知:指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任何事情都無法掩人耳目。●憐此皎然質,無人自芳馨。唐·白居易《詠牡丹》 憐:憐愛。皎然:潔白。●蘭在幽林亦自芳。唐·劉禹錫《衢州徐員外使君遺以縞紵兼竹書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貝兄》蘭:香草名。幽林:僻靜的山林。比喻人在獨處時也要保持高潔的品質。●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禮記·中庸》 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惕謹慎,在人聽不到的地方也常唯恐有失。●一生之內,當無愧於人。《梁書·高祖三王傳附蕭人理》 畢生都要無愧於人。●朗如日月,清如水鏡。唐·楊炯《郪縣令扶風竇兢字思謹贊》 比喻人生應當光明清白。●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不愧心。唐·韓愈《與孟尚書書》仰:抬頭。俯:低頭。對天、對人、對己都無愧。●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宋史·蔡元定傳》衾(qīn):被子。雖獨行獨寢,也不做虧心之事。●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宋·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嶺表經年:在嶺南過了一年。嶺表,五嶺以南,今廣東、廣西地區。孤光自照:謂自己心地光明磊落。孤光,指月亮。肝膽比冰雪:謂自己玉潔冰清。●看風駛帆,正是隨波逐流。宋·普濟《五燈會元》 看風駛帆:比喻看勢頭隨時改變對事物的態度和言行。隨波逐流:比喻沒有主見,隨大流。為人要正直,不可看風駛舵。●自道神鬼莫測,豈知天理難容。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4卷 神鬼莫測:形容事情極為詭秘。天理難容:天道不容許。天理,即天道,迷信者謂天所主持的公道。●要人知重勤學,怕人知事莫做。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3卷 知重:敬重。●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明·馮夢龍《醒世通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 如果想別人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做。形容做了壞事不可能瞞過別人。●人能克己身無患,事不欺心睡自安。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二折 人能剋制自己就沒有災禍,做事不昧著良心就自然能安睡。●勸君莫作虧心事,古往今來放過誰?宋·佚名《名賢集》 虧心:違背良心。虧心之事不要作,僥幸心理不應有。●自古明人不做暗事。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李秀卿義結黃貞女》從來光磊落的人不做見不得人的事。●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月影斜。明·佚名《增廣昔時賢文》深:指樹的根扎得深。比喻為人正直、行為端正,就什麼也不懼怕。●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欺心,神目如電。宋·陳元靚《事林廣記·警世格言》 謂為人不要做虧心事,因為天威神錄在鑒察著一切。●無愧於事,不如無愧於身;無愧於身,不如無愧於心。清·石成金《傳家寶》為人處世最要緊的是問心無愧。●鏡子明則塵埃不染,智明則邪惡不生。清·史襄哉《中華諺海》 能明辨是非,就能抑止邪惡行為的萌發。●心術以光明篤實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為第一。清·金纓《格言聯璧·持躬》謂為人要光明正大、忠誠老實。●豈能盡如人意,但求不愧我生。清·金纓《格言聯璧·接物》 很難事事盡如人意,但求處世無愧於心。●欲為天下第一等人,當做天下第一等事。明·胡居仁《居業錄》要成為傑出的人物,就應當干出傑出的事業。
『捌』 求關於文明禮儀、道德的古詩詞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孟子》 孟子是中國儒家早期了不起的人物,他倡導人性本善,堅持仁義並舉,豐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理論,其思想主要體現在《孟子》中。《孟子》一書對後人的教育和啟發甚多,影響深遠。在《孟子》一書中,「君子」是一個高頻詞,出現八十餘次,書中從人格上、道德上把仁人志士、仁義之人、有道之人稱作君子。國學大師錢穆講「中國人講人,列出許多區別來,如君子小人,善惡賢不肖等,而最高則有聖人」,還說「講做人道理,實為中國文化之精髓」。 在孟子眼裡,「君子」有古今的分別:「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公孫丑下9,本文引用直接註明孟子篇章名和節數,下同)這是說,從對待過錯的態度和做法上,可以看出古之君子與今之君子的高下之別。有過則改而不順,更不得從為之辭,應是君子的正確態度和做法。 君子不僅有古今之別,也有與庶民、小人的差別。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於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離婁下19)人和禽獸有差異,但差異幾希、有限。君子存之者為何物?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離婁下28)仁和禮存於君子之人心。孟子又說:「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離婁下28)人己之間互敬互愛,在今日社會也是需要提倡的,可以是良好的夫妻關系,也可以是和諧合作的上下級關系與同事關系、朋友關系。 孟子以義為路、以禮為門:「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萬章下7)常將仁和義並舉,以仁為宅、以義為路,如「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告子上11)「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離婁上10)孟子能近取譬,以宅、路、門比仁、義、路,闡述了如此一番君子之道和做人道理,影響深遠。人生之中不居仁宅,不走正路,豈不可哀可嘆! 《孟子》中「君子」「小人」的對比,有明朗朗的一句「君子小人,每相反而已矣」。(滕文公上3)提醒人們注意君子和小人的分別。與小人對立的還有「大人」。大人者,德行高尚的人。如「養其小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告子上14)體有貴賤,有小大,所以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孟子提出了「心之官則思」的名言,明確了大人「立乎其大」的要求。(告子上15) 大人存其仁心、養其大志,就是君子。與「君子」「大人」相媲美,尤為後世稱道者為「大丈夫」。孟子提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是對大丈夫的絕妙概括,成為亘古以來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和行為自律,為大人、做大事、行大道成為一代一代中華兒女的人生理想和堅定信念。 人生會面臨很多變數,個人有得志與不得志的狀態,孟子提出「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盡心上9)窮獨達兼的思想,得志澤民利民,不得志修身行道,一直為後人所景仰。孟子得志有「三弗為」,深知而且踐行「養心莫善於寡慾」。(盡心下35)。 不得志獨行其道,反映了君子志於道的堅定。孟子還提出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離婁上4)不親、不治、不答,無怪乎他人,而是反思自己是否仁愛足夠、智慧充足、恭敬有加。 仁、智、勇被儒家認為是三大德,仁是第一位的,不仁就談不上智和勇。仁者無敵,知恥後勇。《孟子》中講了君子之恥:「聲聞過情,君子恥之。」(離婁下18)名聲超過了實情,君子會感到羞恥。人和水一樣,要有本源,才能形成壯闊之勢,而不能靠虛假包裝,矇混社會大眾。「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人不能沒有羞恥感,失去了恥感,就真的很無恥也很可怕。後世顧炎武特別講到做人要「行己有恥」。做人要自己知恥,否則無從談起。 關於君子之樂,孟子也有一番宏論。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盡心上20)孟子所言君子三樂,王天下不與存,且其一樂、三樂皆需依賴外部條件滿足,獨二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則純由自己而定。君子所樂者,樂於仁義,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離婁上27)君子做人問心無愧,言行留好樣於兒孫,心術無愧對天地。 《孟子》中還講到君子之憂患,憂和患二字多是分開而言,「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離婁下28)「乃若所憂則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我由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所憂為何?舜是人,我也同_是人,我怎麼能夠像舜一樣做個頂天立地的有德有才之人。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人皆可以為堯舜,激勵鼓舞著每一個中國人,修身正心做君子。 《孟子》中講君子之道的也有很多。如「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滕文公下8)一節,攘鄰之雞,無論日偷一次還是月偷一次,都是不義之行,非君子之道,必須從速改過。君子講仁愛、走正道。「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離婁下14)孟子強調君子深造以道,貴在自得,也就是學習做人做事要思要領悟,悟到的才是自己的。「君子之言也,不下帶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盡心下32)孟子強調了君子之言不離正道,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君子一生的行動堅守。 本文梳理解讀了《孟子》中的「君子」。君子與庶民、小人有別,君子存的是仁心。君子有君子之志,有得志與不得志之分,不得志則獨行其道,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君子有君子之恥,有君子之樂,也有君子之憂。概言之,孟子教人當君子、為大人,要反求諸己,修身走正道。 在今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我們的高校教師要把大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孟子中的「君子」思想對新時代青年成才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我們要抓住「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堅持立德樹人,遵循教育規律,借鑒傳統優秀文化,做到落實落細,持之以恆,這樣就一定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來源:青年時代
『玖』 古詩詞中有各種寓意的,有關誠信的古詩詞有哪些
有關誠信的古詩詞:
1、韓嬰漢朝詩論家:偽欺不可長,空虛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2、南北朝劉義慶: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3、先秦左丘明:昔齊攻魯,求其岑鼎。魯侯偽獻他鼎而請盟焉。齊侯不信,曰:「若柳季雲是,則請受之。」魯欲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為國,信者亦臣之國,今欲破臣之國,全君之國,臣所難」魯侯乃獻岑鼎。
4、詠商鞅王安石: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5、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
6、有能推至誠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則天地可動,金石可移。宋·蘇轍《三論分別邪正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