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法治文明
Ⅰ ,分析我國應該怎樣推進法治文化建設
加強法治文化建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是要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弘揚法治文化,重在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法治建設的重要指針,是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核心內容。要通過普法活動,教育引導全社會特別是領導幹部和執法人員深刻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圍繞"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等內容,確立和實現以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的最具權威價值的取向,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確立法律是人們生活的基本行為准則的觀念,嚴格依法辦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貫穿於法治建設的實踐,在全體黨員、幹部和廣大群眾特別是在立法、執法、司法等部門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的正確方向,把推進法治建設的過程作為學習和實踐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過程。
二是要強化普法宣傳教育,著力培養公民的法治精神。法治文化的形成以公民具有一定程度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素質為前提,法制宣傳教育應以切實提升公民的法治理念為中心目標,將法治"口號"內化為公民自願自覺的行動,培養公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尊敬,形成法治文化和法律觀念的現代化。普法的功能和目的不僅僅是法律知識的傳播,而是法治理念的滲透和法治文化的深入,更重要的是在於法律信仰的建立。強化普法宣傳教育,推進法治文化建設要堅持做到三個結合:法治文化與機關文化有機結合。加強機關法治文化是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前提,要以領導幹部和公務人員為普法教育的龍頭,著力建設以"法治、民本、廉政、陽光"為核心的機關法治文化。法治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機結合。深化校園普法,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法治建設的一項基礎工程和戰略任務,要深入開展法治文化進校園活動,創新校園普法載體,增強校園普法效果。法治文化與企業文化有機結合。市場經濟要求企業依法誠信經營,企業文化需要融入法治文化,法治文化與企業文化有機結合,實現普法效果一企業效益同步增長,法治理念與法人理念同步增強,從而提升企業誠信守法的形象。
三是推進公正司法、依法行政,著力構建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價值體系。提高公民的法治素質,促進全社會知法、守法、用法、尊法,依靠法制宣傳教育可以實現。但是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價值文化觀的真正形成,從根本上講要通過公正司法和嚴格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度,而逐步培育形成。"一次不公正的判決比多次不公正的舉動禍害尤烈,因為後者不過是弄臟了水流,前者卻破壞了水源。"法律只有在實施中滿足了人們的安全、正義和秩序的需要,使損害得到救濟,利益分配的扭曲得以矯正,其威信才能樹立,其權威性、公正性和神聖性的價值才得以彰顯。司法公正起到了公平正義法治價值體系形成的巨大潛在作用。法治文化的建立不但要以良法存在為前提,更要以良法的公正實施為目的、為保證、為重點。雖然說整個法律的實施,是包括著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的執法司法和公民群眾的普遍守法兩個基本的方面,但前者即掌握並行使公共權力的執法和司法者卻始終處在決定和影響法律實施的主導方面。因此,作為一個必須滿足法治要求的和諧社會,就必須要實現執法和司法的公正。因為只有執法和司法公正,才能維護社會公正,而這顯然是整個法治文明的基礎。所以,培育法治文化的實踐中,必須進一步強化法治政府建設和抓緊推進司法體制改革,促進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價值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四是加強法治理論研究和法治文藝創作,著力營造全社會普遍關注法治文化的良好氛圍。理論是實踐的指導。要把握法治建設的新特點和新規律,加強法治文化理論研究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應用對策研究。注重在法治實踐中豐富和發展法治文化理論,更好地指導法制宣傳教育和法治實踐。在法治文化的研究培育過程中,要注重繼承吸收傳統的法治元素,並大膽借鑒和移植"外來"的先進法治文化,同時使之民族化、"本土化"。加強法治文化的培育,要鼓勵引導支持法治文藝創作,努力為廣大群眾提供豐富的法治文化產品。重視發揮執法機關和專業文化團體、業余文藝團體、各級文化館站的作用,貼近法治實踐,貼近群眾文化生活,積極開展法制題材文學藝術作品創作,讓法治文化融入主流文化之中,以豐富生動的法治文化作品吸引人、感染人、說服人,不斷提升公民的法治文化修養,從而形成全社會普遍關注法治文化的良好氛圍。
Ⅱ 如何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1、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加強人權法治保障,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
2、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要嚴格執法資質、完善執法程序,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
防止行政自由裁量權被濫用的基本措施就是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把決策、執行等環節的權力全部納入監督制約機制之中,保證權力沿著制度化、法律化的軌道運行,防止行政權力的異化,確保法律公正、有效實施。
三、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完善審判制度、檢察制度,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完善律師制度,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確保司法公正高效權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要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2)提升法治文明擴展閱讀:
各級黨和國家機關以及領導幹部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各級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
Ⅲ 如何加強基層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
一、增強做好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黨中央、省委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等若乾重大問題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決策和部署。努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力舉措,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全省經濟社會更好更快更大發展的有效途徑。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依法治省工作緊密結合的。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實現法治建設和文化建設的良性發展互動,有利於夯實龍江法治建設的文化支撐,有利於創造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良好的法治環境,有利於創造具有地域特色、體現當代法治建設方向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使公民普遍確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意識,養成崇尚法治權威、依法辦事的習慣,使法治文化建設逐步成為全省廣大公民的主動意識和自覺行動。因此,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質,推動人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維護法律權威和社會公平正義,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省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省各級普法依法治理領導組織及其辦事機構,要進一步提高做好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把這項工作擺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實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二、明確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傳播法治理念、推動法治實踐」為主旨,科學規劃,整體推進,注重特色,開拓創新,有重點、全方位、多層次地開展法治文化活動,為建設富強、文明、和諧、大美、幸福龍江提供內在動力和精神支撐。主要目標:通過不斷拓展法治文化的覆蓋面,增強法治文化的滲透力,逐步建設成與社會主義法律法規體系相適應,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協調,與富強、文明、和諧、大美、幸福龍江建設相呼應,與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相傳承,集法律知識普及、觀念引導、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體系。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在法治建設中的教育、熏陶、引導作用,進一步提高全體公民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和觀念。基本原則:堅持把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作為推進富強、文明、和諧、大美、幸福龍江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寓於法治建設各個環節,作為法制宣傳教育的重點,植入各種文化表現形式,推動法治文化建設深入發展。堅持推進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深化法治實踐,豐富法治文化形式,使公民自覺接受法治的熏陶。進一步加強領導幹部、公務員、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農民重點普法對象的學法用法,積極營造濃厚的法治文化氛圍。堅持發揮優勢,挖掘潛力,努力形成具有地域和行業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設品牌,提高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吸引力、影響力和滲透力。堅持探索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規律和特點,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理論和實踐創新,提升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拓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有效途徑
開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活動。組織多種形式的法治論壇、法治文化成果展,開展「法治人物」、「法制好新聞」評選,以及法律知識競賽、學法用法演講、法制故事宣講、法制文藝匯演、法制電影巡映、法制書畫展覽等法治文化活動,扶持和鼓勵文化館、圖書館、藝術團體、電影公司等文化部門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文化成果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單位、進軍營活動,開展優秀法治文化作品的宣傳、展示工作,擴大法治文化的引導力和影響面。
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按照主題鮮明、格調高雅、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原則,建設不同類型、不同特色的法治場館、法治畫廊、法治公園、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街區等。力爭在3年之內,使法治文化陣地覆蓋每個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和村(居)。依託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紀念館、群藝館、文化館、文化站、農家書屋、社區文化中心等,逐步完善基層法治文化公共設施體系,發揮其功效。
推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產品創作與傳播。把法治題材納入文學藝術創作,舞台藝術表演,電影、電視劇和動畫製作,以及報刊、圖書、音像電子與網路出版計劃,著力打造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相統一,深受群眾喜愛的法治文化精品力作。引導文化企事業單位開發推廣優秀法治影視戲曲作品,組織創作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法制文藝、法制故事、法制漫畫等作品,並適時組織作品徵集等主題活動。每兩年開展一次法治文化作品評獎表彰工作。努力打造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傳播平台,運用優秀文藝作品和優質文化服務感染人、熏陶人、影響人,促進公民對社會主義法治的情感認同和心理認同。
強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理論研究。積極拓展法治文化建設研討交流新途徑,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理論研究,把握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豐富內涵和內在規律,優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傳播藝術,力求把社會主義法治的內涵要求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打牢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堅實的理論基礎。
四、強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
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努力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黨委宣傳、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牽頭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各界和全體公民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各市(地)、縣(市、區)以及各系統要建立健全相應的組織領導協調機制,落實責任單位,明確工作職責,量化工作指標,強化考核措施,充分調動各有關單位參與法治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整合資源,加強隊伍建設。依託各級各類藝術表演團體、群藝館,建立法治文化的作品創作、文藝演出專(兼)職隊伍。以有文藝文學創作、書畫愛好專長的公民為骨幹,建立基層業余法治文化作品創作、演出隊伍,扶持民間藝人參與和開展適合基層的形式多樣的法治文化活動,鼓勵群眾自我組織、自編自演、自娛自樂,活躍基層法治文化活動。
強化保障,確保工作推進。健全法治文化建設的目標管理、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鼓勵引導各地因地制宜,加快發展。建立以政府支持、企事業單位自籌、社會各方面贊助的經費保障機制,結合城鄉環境改造、市政建設、新農村建設、基層文化建設,加大對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基礎設施的投入。培育和樹立法治文化建設的先進典型,組織法治文化建設現場觀摩和經驗交流,以點帶面、循序漸進,積極推動法治文化建設深入開展。
Ⅳ 法治文明內容是什麼
依法治國,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要求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堅持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督,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體現社會主義法治內在要求的一系列觀念、信念、理想和價值的集合體,是指導和調整社會主義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的方針和原則。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從中國社會主義國體和政體出發,立足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發展的時代要求。
以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為指導,深刻地認識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要求、精神實質和基本規律,系統地反映符合中國國情和人類法治文明發展方向的核心觀念、基本信念和價值取向。
Ⅳ 大學生應該如何將提升自身法治建設與全面建設法治中國大局相結合
提高大學生法律素養的主要途徑是:
首先,高校法律教育要回歸重在素養的本位。即教育和人事部門必須努力破除就業至上的評價體制,要科學定位就業與學業、知識與素養的關系,重建就業與學業並重、學業優先,知識與素養並舉、素養優先的評價體系。高校不可隨波逐流,應堅持獨立的學術精神和辦學理念,消除學術泡沫,始終將素質教育擺在首位,高度重視包括法律在內的各種素養的培養和提高。在法律教育內容的安排上,要更加註重與哲學、史學及其他人文和自然學科知識的融合,更加註重從人類社會文明發展規律的層面來解讀法治文明和法的精神,將法律至上等法的原則融化在大學生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之中,內化為一種素養。
其次,法律文明要對行為習慣起到培育作用。知識內化為素養要經歷一個不斷積累、逐漸形成行為習慣,由自在轉變為自覺的過程。因此,提高法律素養要重視法律文明建設,大力加強法制宣傳,注意借鑒世界先進的法治文明成果和優良的法的傳統,努力營造有益的法治文明氛圍,促進法律知識與法治文明的相互滲透與融合,促使當代大學生養成包含法律素養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
再次,法律環境要形成無所不在的外部約束。法律素養的形成並不是封閉的、單向的,而是開放的、互動式的。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形成與整個社會的法律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關聯。為此,一要努力優化法律環境,有法必依,切實維護法律尊嚴;二要十分注重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的運行,真正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不屈服於特權,努力消除司法腐敗。以此,讓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法律許可權內自由自在、超越法律必受制裁的外部約束。
Ⅵ 如何提升當代大學生法制觀念
公民法律素養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准之一.我國高校大學生法律素養如何,將直接影響當前和未來一個階段我們的法制建設,影響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所謂素養,是指人們在經常修習和日常生活中所獲得知識的內化和融合,它對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處事方式、行為習慣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具備一定的知識並不等於具有相應的素養.只有通過內化和融合,並真正對思想意識、思維方式、處事原則、行為習慣等產生影響,才能上升為某種素養.重視大學生的法律素養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要「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推進法制建設」.通過大學法律教育,使大學生擁有較高的法律素養和較強的法治文明意識,這對於提高全體國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對於貫徹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動我國法制進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必須看到法律教育內化為法律素養的諸多制約因素一是功利性極強的就業至上評價體系.高校擴招後,隨著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加,一些高校為給非法律專業學生擠出更多時間應付各種有利於就業的資格證考試,主動降低包括法律在內的其他軟素質課程的教學與考查標准,這極大地影響了學生法律素養的提高;對於法律專業學生的法律教育,由於將主要精力放在法律條文的解讀和案例分析上,忽視對個人法律素養起綜合性、潛質性作用的哲學、史學、文學和自然科學等課程和知識的學習,相當一部分法律專業的學生雖然十分熟悉各種法律條文和案例,但法律素養不高.二是泡沫化明顯的法律專業重復建設.近年來,受高校擴招、合並和人才市場需求拉動等多方面影響,法學教育泡沫化傾向相當明顯,不少院校匆忙建立的法律系,師資力量薄弱.一些所謂的法學專家從未參加過法律實踐,對現實法制缺乏感性認識.這些學校本來法學淵源不深,加上法學教師素質不全面,無法引導學生將所學法學知識內化為深厚的法學素養.三是現實社會尚不健全的法制環境.由於我國目前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主法制建設尚待進一步健全,法律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的嚴肅性較差,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現象和特權觀念還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存在.大學生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成型成熟期,對外界信息吸收能力強、反應周期短,嚴肅性較差的現實社會法制環境對他們還相當薄弱的法律素養的消解作用也十分明顯.基於此,提高大學生法律素養的主要途徑是:首先,高校法律教育要回歸重在素養的本位.即教育和人事部門必須努力破除就業至上的評價體制,要科學定位就業與學業、知識與素養的關系,重建就業與學業並重、學業優先,知識與素養並舉、素養優先的評價體系.高校不可隨波逐流,應堅持獨立的學術精神和辦學理念,消除學術泡沫,始終將素質教育擺在首位,高度重視包括法律在內的各種素養的培養和提高.在法律教育內容的安排上,要更加註重與哲學、史學及其他人文和自然學科知識的融合,更加註重從人類社會文明發展規律的層面來解讀法治文明和法的精神,將法律至上等法的原則融化在大學生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之中,內化為一種素養.其次,法律文明要對行為習慣起到培育作用.知識內化為素養要經歷一個不斷積累、逐漸形成行為習慣,由自在轉變為自覺的過程.因此,提高法律素養要重視法律文明建設,大力加強法制宣傳,注意借鑒世界先進的法治文明成果和優良的法的傳統,努力營造有益的法治文明氛圍,促進法律知識與法治文明的相互滲透與融合,促使當代大學生養成包含法律素養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再次,法律環境要形成無所不在的外部約束.法律素養的形成並不是封閉的、單向的,而是開放的、互動式的.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形成與整個社會的法律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關聯.為此,一要努力優化法律環境,有法必依,切實維護法律尊嚴;二要十分注重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的運行,真正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不屈服於特權,努力消除司法腐敗.以此,讓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法律許可權內自由自在、超越法律必受制裁的外部約束.
Ⅶ 如何加強中國的法制建設,給點建議
中國的法制改革思路經歷了從加強法制到依法治國的過程。依法治國,建設民主法治國家,已然成為舉國上下的政治共識和追求。具有高度民主的法治國家目標的提出,標志著治國方略的重大變化。依法治國的核心,在於確立憲法和法律作為治國的最具權威的標准,崇尚法治大於人治和黨必須遵守憲法法律的根本原則。依法治國的目標就是要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政治民主形態的符合國際人權法要求的法治國家。?
??
我國已初步形成由憲法,基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組成,以憲法為中心的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民事訴訟法,經濟法,行政法,行政訴訟法,婚姻法,繼承法及其他部門法律在內的比較完整的法律體系。特別是近年來,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數量不斷增加,使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得到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為建設法治國家初步奠定了基礎。但是,我國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離法治國家的實質要求和形式要求還有很大的距。在某些領域特別是在公民基本自由和權利保障方面無法可依或惡法難依的現象依然存在。一些部門法律缺乏基本法律或程序法,缺憲法配套法律法規。各部門法的規定不盡完善,部門法之間不協調的情況突出。許多部門法律制度受到計劃經濟體制模式的束縛和影響,不能很好地適應進一步改革開放的要求。甚至憲法本身還亟待進一步修改和完善,還缺乏實施保障的系統規定,離法治國家標準的實質要求和形式要求都有很大差距。要建立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和適應法治國家的需要的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在立法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
近期,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的重點首先是要建立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規范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產關系,信用關系和契約關系,維護市場秩序,保障公平競爭。?
??
落實依法治國的方略,還將進一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強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現代政治民主形態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前提條件。要推進政府工作的公開化和法制化,依法行政,從嚴治政。在行政法制方面,不僅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行政實體法,而且要抓緊制定行政程序法,進一步實現政府工作程序的法制化。行政程序必須體現民主原則,注重從保障公民民主權利的角度出發,通過對行政主體職責,許可權,行為方式的規范,對行政權的運行進行控制和監督。行政法制改革還要求實現行政公平。還要加快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評議考核制,提高行政執法水平。?
??
落實依法治國方略還需要大力推行司法改革,確保司法獨立和司法公正。要逐步形成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的責任制,建立和完善冤案錯案追究制度,人民陪審員制度和司法監督機制,確保公正執法。在這方面,要繼續將審判方式改革推向深入。要健全依法行使權力的制約機制,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把勤政廉政建納入法制軌道。?
??
同時,要深入開展民主法治宣傳,提高全體公民的民主意識和權利觀念,重點要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民主法治觀念。
Ⅷ 談一下作為一名大學生,為什麼要提高自身法治素養
作為一名大學生,提高自身法治素養,主要是在當代社會,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他們代表了我國未來的中堅力量。提高大學生的法治素養可以提高我國的法治社會的進程。
Ⅸ 大學生應該怎樣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質
法治素養,不僅是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交往的現實需要,更是其面對新時代走上工作崗位必需的核心素質和基本能力。新時代大學生的法治素養應當包括以下方面:
1、堅定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新時代大學生法治素養的關鍵
黨的十七大、十八大都明確提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總目標,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明確了「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原則,豐富和深化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當代大學生應當明確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包含六個方面的基本內容:
一是明確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的基本理念;
二是明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基本目標和戰略內容;
三是明確「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前提;
四是明確堅持「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堅持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使命;
五是明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
六是明確「五個堅持」是確保實現「法治中國建設的根本保證」。
這五個堅持是「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為根本遵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持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推進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法維護國家安全穩定」。
2、完善的社會主義法治知識,是新時代大學生法治素養的重要內容
法治知識概念比法律知識概念的內涵更深刻、外延更廣泛。因此,要培育和養成新時代大學生核心法治素養,就要對大學生進行普法和法治宣傳教育,使大學生的法律知識不斷更新,還要擴展其法治知識儲備、豐富其法治知識結構。
一要認識和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理論體系、發展規律和實踐經驗;
二要了解和掌握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的憲法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識;
三要熟悉和掌握大學生應當遵循的有關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識,特別是與自身專業和未來職業實踐需要相關的法律知識,要把有關的法治知識與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知識有機融合,內化為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以適應未來法治建設的實際需要。
3、健全的法治意識,是新時代大學生法治素養的精神要素
對新時代大學生而言,健全法治意識的基本要求是:
一要增強尊崇憲法、尊崇法律的法治意識,樹立憲法至上的法治觀念;
二要增強規則意識,明確守法守規是每一個法治國家中公民的基本意識,堅持依法辦事,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當代大學生應當做到懂規矩、守規則、依規范,堅守規則紅線、明確法律底線;
三要增強程序意識,明確「程序是法律的生命」,學會依靠程序辦事,遵循程序要求,形成程序觀念;
四要增強平等意識,自覺維護和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上沒有特權」,堅持公平正義;
五要增強權利意識,依法維權、護權,尊重和保障他人的權利,自覺維護自身的權利,以法律為武器自覺與任何侵權和不法行為做斗爭。
4、嚴謹的法治思維,是新時代大學生法治素養的思維能力要求
法治思維是現代國家治理應當確立的基本思維模式。大學生是新時代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學會和運用法治思維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思維能力。法治思維模式,就是運用法律的思維,是依靠法治本身固有的運行特性和對法治的信念來認識事物、判斷是非、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法治思維與道德思維、政治思維、經濟思維、行政思維等思維模式的本質區別是,在治國理政、社會治理和行為方式上,它更側重於對法律規則和法律手段的運用和重視,強調法律的權威、依法行動和依法辦事。
大學生樹立法治思維,就是要樹立權力服從於法律的權力思維、理性平等的權利思維、依法辦事程序思維、自覺主動的法律責任思維,提高對法治的踐行能力和運用能力。
5、自覺維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當代大學生法治素養的行為要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要義之一就是法治,而社會主義法治的精神要義之一,就是要在樹立法律權威的基礎上,形成人們對法治的內在需求和內心擁護,使法治成為人們的精神認同與行動遵循,這也是對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
大學生要做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和信仰法治的表率,要帶頭樹立起崇高的法治信仰、堅定的法治信念、飽滿的法治信心、良好的法治風范,成為在未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良好的依法執政、依法行事、依法辦事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
(9)提升法治文明擴展閱讀:
總之,當代大學生要培養法治素養,就要不斷加強法治知識的學習,包括關於法治和法律規定方面的知識和法治原理方面的知識。除了在大學課堂獲得相應的法治知識之外,收聽收看法治方面的廣播電視節目、閱讀法律類的報紙雜志等都是較好的獲取法治知識的途徑。
並通過加強法治方法的訓練,養成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處理日常生活中各種問題的習慣,養成遵循法律要求、依據法律規定、按照法律程序辦事的行為習慣,牢固樹立規則意識和責任觀念,並在日常的專業學習中加強法治知識和思維方法的運用。
使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法治知識結合起來,為適應新時代發展所需要的綜合素養奠定基礎,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