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著作權法立法原則

著作權法立法原則

發布時間: 2022-04-16 08:04:54

❶ 著作權法的原則是什麼呢

著作權法對作品實行自動原則。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只要創作完成不論是否發表,依法享有著作權,受到相關法律規定的保護。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條
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
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根據其作者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本法保護。
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
未與中國簽訂協議或者共同參加國際條約的國家的作者以及無國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的成員國出版的,或者在成員國和非成員國同時出版的,受本法保護。
第九條
著作權人包括:
(一)作者;
(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

❷ 以下關於著作權概念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著作權,分為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其中著作人格權的內涵包括了公開發表權、姓名表示權及禁止他人以扭曲、變更方式,利用著作損害著作人名譽的權利。著作財產權是無形的財產權,是基於人類智識所產生之權利,故屬知識產權之一種,包括重製權、公開口述權、公開播送權、公開上映權、公開演出權、公開傳輸權、公開展示權、改作權、散布權、出租權等等。著作權要保障的是思想的表達形式,而不是保護思想本身,在保障私人之財產權利益的同時,須兼顧文明之累積與知識之傳播,演算法、數學方法、技術或機器的設計均不屬著作權所要保障的對象。
他的原則有(一)保護作者權益為核心的原則
作者是從事創造性智力勞動的勞動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他們的創造性智力勞動應當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法律的保護。由於作者是作品賴以產生的源泉,沒有作者,無從談起作品的利用和傳播,更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和文化科學的建設。所以維護作者的合法權益,就是保護創作的源泉。只有作者的權益得到充分有效的保護,才會激勵人們的創造熱情,使社會獲得生產精神財富的重要源泉。因此,著作權法在調整作者和使用人乃至公眾利益的關系中,將維護作者的權益置於首要和核心的地位。維護作者權益在著作權法中主要體現在維護著作權人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對侵害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的各種侵權行為給予制裁。
(二)鼓勵作品傳播的原則
廣泛深入地傳播作品,使之滿足社會公眾在物質和精神上的需求,是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創作的根本目的。作品的廣泛傳播離不開大眾媒體和傳播者的勞動。傳播雖然不直接創作作品但也需要付出投資和一定程度的創造性勞動,才能使作品以一種恰當的形式表現出來為公眾所接受和使用。傳播媒體和傳播者的投入及產生的合法權益不應被忽視。他們的勞動成果受到應有的保護是著作權制度不可缺少的內容。隨著技術的發展,傳播手段越來越先進、便捷,各種新的傳播媒體層出不窮。從古代的活字印刷到現代的靜電復印、激光照拍、電子掃描,從最初的文字傳播、現場表演到現在的廣播電視聲像傳播、錄音錄像製作及再現,以至於發展到通過國際互聯網進行的文字圖像聲音的傳播。著作權法律制度對各種傳播媒體的合法權益給予積極保護,不僅是對作品的創作和傳播的有力保證,同時也是著作權制度自身不斷發展和完善,以適應新技術飛速發展,具有強大生命力的體現。我國著作權法調整廣義的著作權關系,第4章專章規定了作品傳播者的權利,包括表演者的權利、錄音錄像製作者的權利、廣播電視組織的及出版者的權利,從而體現了我國著作權法鼓勵作品傳播的立法原則。
(三)作者利益和公眾利益協調一致的原則
文學藝術作品作為人類精神文化財富的一部分,具有較強的承襲性。任何作品都離不開對前人優秀文化成果的繼承和借鑒。人類文學藝術本身就是在繼承、創新、發展的基礎上積累起來的。因此,作者對其創作成果充分享有人格權、財產權的同時,不能將權利的行使絕對化,以至於妨礙了社會文化藝術和科學事業的進步。另外,從作品的傳播和使用來看,作者、作品傳播者與廣大群眾之間產生了權利義務關系,涉及到各個主體的利益。著作權法不僅要鼓勵優秀作品的創作與傳播,而且要鼓勵公眾學習知識,了解信息,以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這就需要法律對公眾利用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提供便利條件。因此,著作權法在保護作者和作品傳播者利益的同時,還要對他們的權利進行一些必要的限制,以平衡作者與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關系。這一原則在著作權立法中,通過作品的合理使用、法定許可等規定而得以體現。

❸ 著作權法保護原則是怎樣的呢

著作權法保護原則,著作權是關乎到作者的切身利益,對作者來說非常重要,若是被發現侵權了,將會受到作者的起訴,那麼著作權法保護原則是怎樣的呢?著作權法保護原則著作權法保護原則是怎樣的呢?1、保護作者權益的原則。每一位作者的成果都是來之不易,並且這些成果代表著科學文化的進步,所以是受到法律保護的,不容許任何人侵犯作者的權益,這樣做還能激勵作者以後能為社會呈現出更多的科研文化成果。2、鼓勵作品的傳播原則。傳播作品,讓多的人認識他,為社會帶去正能量,所以優秀的作品應該得到傳播的體現。3、這里是為了防止作者濫用自身作品的利益去誤導公眾利益,對公眾造成利益損失而規定的原則。這里體現了法律的合理性。4、與國際接軌,吸收國際著作權規定的先進經驗。由於現在的網路技術發展迅速,很多作品都可以通過網路傳播到國外,但是著作權的保護是有一定的區域性的,所以為了防止作品的傳播跟地域保護不互相矛盾,法律特地制定了這個原則。

❹ 著作權的內容是什麼

上述的版權版法及著作權法,《著作權法》是知識產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現代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法律制度。現代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三百多年前源於西方,促進知識的積累與已交流,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推動經濟的發展和個人為社會進步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和完善的,著作權保護不僅僅能夠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同時版權產業也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著作權法》是一種無形的權利,同時是用有形物體現的,包括精神權利和財產權利,因此著作權也是人權,又是一種財產。侵犯他人著作權如同偷盜他人錢財。盜版就是盜竊。保護知識產權不僅是保護著作權人的個人利益,同時也是為了維護公眾利益,維護國家利益,維護國家經濟秩序,促進社會的發展。

❺ 著作權法的主要原則

隨著傳播技術的發展和國際版權貿易的發展,許多作品藉助各種媒介被傳播到其他國家,而著作權的保護又具有嚴格的地域性。著作權法的主要原則一、保護作者權益的原則作者的創作是整個社會文化進步的源泉,因此,法律應當加強對著作權權益的保護,激勵作者創作的積極性。二、鼓勵作品的傳播國家制訂著作權法並不只是為了保護作者的權益,而且還在於鼓勵作品得到廣泛的傳播,繁榮社會的文化生活。因此,我國《著作權法》第四章明確了對作者傳播者權利的保護,即是鼓勵優秀作品得到廣泛傳播的體現。三、作者利益與公眾利益協調一致的原則作者的利益實質上是一種私人利益,而使作品得到廣泛傳播則更多地體現了社會公眾利益的需要,為防止作者濫用著作權法賦予的權益導致公眾利益難以實現的狀況,著作權法又對作者的權利作出限制,如規定合理使用,法定許可等制度。四、與國際著作權制度發展趨勢保持一致原則隨著傳播技術的發展和國際版權貿易的發展,許多作品藉助各種媒介被傳播到其他國家,而著作權的保護又具有嚴格的地域性,為了解決作品傳播的國際性要求與著作權保護地域性之間的矛盾,國際上已經形成了相關的著作權國際保護公約。我國於1992年加入了《伯爾尼公約》和《世界版權公約》。

❻ 著作權法包括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著作權包括哪些內容
在現在社會的經濟犯罪當中,著作權侵權犯罪是占據了越來越大的部分。著作權屬於知識產權的一部分,它的包含面十分廣大,很多人對於著作權到底包括哪些內容不太清楚。一起來看看吧。
著作權包括哪些內容
一、著作權包括哪些內容
人身權
著作人身權是指作者通過創作表現個人風格的作品而依法享有獲得名譽、聲望和維護作品完整性的權利。該權利由作者終身享有,不可轉讓、剝奪和限制。作者死後,一般由其繼承人或者法定機構予以保護。根據中國《著作權法》的規定,著作人身權包括:
1.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布於眾的權利;
2.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3.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4.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又稱著作精神權利,指作者對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種與人身相聯系或者密不可分而又無直接財產內容的權利
財產權
著作財產權是作者對其作品的自行使用和被他人使用而享有的以物質利益為內容的權利。 著作財產權的內容具體包括:
1.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2.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3.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4.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5.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6.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
7.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
8.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9.攝制權,即以攝制電影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
10.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
11.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
12.匯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
13.以及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二、著作權侵權的構成要件
侵犯著作權的行為,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有侵權的事實即行為人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不按著作權法規定的使用條件,擅自使用著作權人的作品,以及表演、音像製品和廣播電視節目。著作權侵權行為,既沒有徵得作者和其他著作權人同意,也不屬於合理使用和法定使用的情形,這是對作品的擅自使用,因而是一種違反著作權法的行為。這種侵權行為既可能是對他人的著作人身權造成了損害,也可能對他人的著作財產權造成損害,還可能同時損害他人的著作人身權和財產權。如非法復制他人作品可能只侵害了他人的著作財產權,而假冒他人作品,則往往同時侵害了他人的著作人身權和財產權。
2、行為具有違法性著作權是一種絕對權,任何人都負責有不能侵犯該項權利的不作為義務。他人在使用著作權作品時必須遵守著作權法及其他法律有關規定,如果行為人違反了法律的規定,其行為即具有違法性。至於不受我國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未能取得著作權的作品,或者是已進入公有領域的「作品」,其他人在使用時不存在侵權問題。
3、行為人主觀有過錯所謂過錯,是指侵權人對其侵權行為及其後果所抱的心理狀態,包括故意和過失兩種形式。侵犯著作權的行為,絕大多數是故意的;也有少數既可以由故意構成,也可以由過失構成。區分過錯的形式,在確定侵權人的法律責任時有一定的意義。一般說來,故意侵權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重於過失侵權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三、著作權損害賠償問題
根據《著作權法》第48條的規定,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50萬元以下的賠償。根據民法和知識產權法律的規定和司法實踐的需要,應當確立以下四個原則:全部賠償原則;法定標准賠償原則;法官斟酌裁量賠償原則;對精神損害賠償適當限制原則。

❼ 如何理解著作權法保護作品的表達形式而不是思想

作品中的思想是被表達,而不是創造。這意味著思想是先行存在的,公共的,抽象的。但任何思想要被傳播,都需要語言和符號來進行。那麼語言符號的特定排列,結構,即形式。形式是作者所選擇的,是具有智力勞動包含其中的,包括邏輯關系,論證方式,語法結構,用字用詞,是一種具體化。
那麼,勾股定律是思想,誰都可以用,但勾股定律的證明方式有好多種,而每種具體的證明方法是有著作權的。
但是對僅具有唯一表達形式的思想則不予保護,因為此時思想與形式同質化了。
綜上,思想和表達形式是抽象和具體的關系,在實務中根本找不到明晰界線,原告主張侵權作品表達形式雷同,被告認為雷同的是思想。。。。往往是使用作品近似度來判斷。
思想無法創造,只能被表達或者發現。創造的永遠只是形式,就好像工業技術只能創造產品,卻不能生產科學原理

❽ 著作權法設立的依據

著作權法的立法根據是憲法。憲法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回,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答法律效力。憲法是母法,所有法律都要根據憲法制定,不得與憲法相抵觸。制定著作權法,主要是根據憲法的有關原則,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進行科學研究、文化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國家對於從事教育、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和其他文化事業的公民的有益於人民的創造性工作,給以鼓勵和幫助」。「國家發展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文學藝術事業、新聞廣播電視事業、出版發行事業、圖書館博物館和其他文化事業,開展群眾性的文化活動」,「國家發展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事業,普及科學和技術知識,獎勵科學研究成果和技術發明創造」等。
著作權法的制定和修改體現了憲法的原則,是對憲法原則的具體化,以保障憲法的貫徹實施。

❾ 我國《著作權法》對合理使用的相關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二十二條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三)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四)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

(七)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八)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九)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

(十)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

(十一)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以漢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在國內出版發行;

(十二)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前款規定適用於對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的權利的限制。

(9)著作權法立法原則擴展閱讀

判斷標准

第一,根據使用作品的目的來判斷各國立法中大致都將是否是處於營利目的作為判斷是否構成合理使用的標准。對合理使用非營利性的要求是出於對公平原則的考慮,如果允許使用者無償利用他人享有著作權的作品而從中獲利,對著作權人來講當然是不公平的。

第二,根據使用作品的性質來判斷被使用作品的性質這一要素是從作品本身的角度對合理使用進行判斷,使用何種性質的作品更容易被認定為是合理使用。在分析這一要素時,「立法者和法官無法創制一個合理使用的適當標准,而必須通過考察所有因素來評定其范圍。」

第三,根據使用作品的程度來判斷使用作品的程度是指與享有著作權的作品的整體相比,使用的數量和質量。

第四,根據對被使用作品的市場影響來判斷對被使用作品的市場影響被認為是判斷合理使用最重要的一個要素,因為合理使用和侵權使用只有一步之遙,判斷是合理使用還是侵權使用最終總要落腳在行為的結果上,合理使用並不是排除一切對著作權人造成損害的行為的發生,而是要將這種損害限制在一定范圍內,未超出這個范圍的使用就應當是許可使用或者是法定許可,否則就是侵權行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合理使用

熱點內容
價值分析方法法學 發布:2025-01-17 07:38:27 瀏覽:768
會計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模擬試題 發布:2025-01-17 07:34:42 瀏覽:775
新婚姻法24條共同債務 發布:2025-01-17 07:31:52 瀏覽:378
二級建造師法規復習資料 發布:2025-01-17 07:30:23 瀏覽:976
長沙婚姻律師 發布:2025-01-17 06:52:34 瀏覽:479
新三板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7 06:52:32 瀏覽:881
經濟法考試中級會計師 發布:2025-01-17 06:29:14 瀏覽:861
刑事訴訟法是國家安全刑事法 發布:2025-01-17 06:22:46 瀏覽:123
2015經濟法教材下載百度雲 發布:2025-01-17 06:19:42 瀏覽:163
開江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1-17 05:51:57 瀏覽: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