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前瞻性立法

前瞻性立法

發布時間: 2022-04-16 08:30:35

A. 立法要先行這五個字是什麼意思謝謝。

「立法要先行」這個說法有些奇怪。「要」這個字其實是有問題的。立法方回面,有先行立法答,也有滯後立法。立法並不是都「必須」先行的。在大量社會現象出現時,為防止這些社會現象所導致的集中和突發的社會問題,立法部門可以進行先行立法,規范某些社會關系,建立某些社會要求。這是所謂的先行立法。而某些社會現象已經出現後,需要對這種社會現象進行治理。就屬於滯後性的立法。立法當然需要考慮到社會關系和現象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前瞻性。但是,立法永遠是滯後於社會關系和現象的發展的。因此需要不斷地進行擴展解釋。所以我不知道你所說的「立法要先行」是指哪個方面的意思。可以補充問題之後再討論。

B. 影響法律實效的社會因素都有哪些主要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影響法的實效的因素有 一、立法與法律環境因素 二、制定法本身的因素 三、主體因素
詳細的如下,節選李怡《法律實效與相關概念及影響因素信用》論文里的一部分
影響法的實效的因素有 一立法與法律環境因素。生活中很多地方不由法律來調整相較於其他社會規范法律的特徵是以權利義務為調整機制並通過國家強制力來保障。而立法者在立法時應該考慮與其他社會規范間協調關系考慮立法時所處的法律環境如道德與習慣。 人們之所以選擇法律作為主要的社會控制手段最根本原因在於這種規范傳遞著民眾長期以來接受並遵照的普遍價值觀念和利益要求這與道德作用於社會所生的效力密切聯系。在與道德的關繫上制定法與社會認同的倫理價值相吻合才能得到普遍有效的承認、執行。當法律與社會公認的倫理價值相逆時必然會受到來自道德方面的反對與抵製法律無法正常實施或達到實施效果最終成為無意義的外殼。在立法時不考慮道德對人們的作用力則易產生兩者的對立削弱法律實效的實現將道德規范融合在法理中那麼法律的實際效力將會得到雙重保障能加強法律實效的實現。 習慣是不同階級或群體所普遍遵守的行為模式。習慣遵守時間長了後人們相互間就會形成一個習慣共同體共同體內奉行著同樣的行為模式。當外力如法律介入並與共同體所奉守的習慣相沖突時人們就會自發地、本能地進行形式不同的反抗以排除外力干擾。我國的民間習慣根植於本土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農村且它將繼續存在隨著人們追求自身利益的過程不斷地重新塑造和改變自身。只要人類生生不息、只要社會的各種其他條件還會變化將不斷產生新的習慣並將作為國家制度及其他社會政令運作的一個永遠無法擺脫的背景。既然無法擺脫那麼能選擇的方式就是協調。
二制定法本身的因素。亞里士多德認為法治的條件有兩個1制定良好的法律2制定好的法律得到良好的實施。制定法本身就是影響法律實效的因素那麼符合什麼樣的條件的制定法會對法律實效有積極作用呢 1、制定法實現了法的價值。自然法學派認為法律與法是不同的法律是法或真實或虛假的表現形式。當法律能夠實現法的價值時就認為法律為法真實的表現形式反之則為假。因為代表正義、公正等價值的法也代表了長久以來民眾對法的理想對法實然作用的追求也是對人類自身命運的深切關懷和對美好生活不懈努力的目標。這是一種對人類的法律生活及法律意義和發展前景的終極關懷是人類為法律的未來發展提出的殷切希望而這種終極關懷都源於人類對自身命運的深深關切法律不應背離這種理想。 2、制定法本身應當是明確的、可操作的。法律自其制定出時就應該是明確的以確定的行為模式規制當事人享有的權利、履行的義務使人們在處理事務時有確定的指引和可靠的結果預測。法律的明確性要求法律規定具體、明確、肯定、完整包括違反義務規定時應怎樣承擔責任。法律的明確性還要求法律用語和立法技術的大眾化法律作為一種行動指南如果不為人知且也無法為人所知的話就會成為一紙空話。使用模糊、晦澀難懂的語言法律就會脫離群眾成為法學家的專屬玩物也無法成為具有實現效力的社會規范。
三主體因素。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力體現在實施運作過程中而各種主體對法律實現的效力將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1、立法環節。立法是項專門性的技術工作必須要求具有優良法律素質的主體才能勝任。目前我國的立法體系龐雜有縱向、橫向不同立法主體。立法主體首先要有全局意識在創製法律時必須保持法律體系的統一、協調好各立法主體的關系法律間不應存在抵觸、不一致的情形。其次要求立法主體須孜孜不倦地追求法的理想、法的價值。再次立法主體要有前瞻性。法律必須巧妙地將過去、現在連結起來同時又不可忽視未來的迫切需要。 2、執法環節。據調查我國有70的法律、法規由行政部門執行因此對行政主體的要求就代表著對執法主體的要求。首先在行政機關及成員中樹立起法律權威嚴格依法行政不因行政事務的繁瑣而不遵守法律程序須確保法律適用的公平、合理。其次在行政主體中樹立法律至上觀念。尊重依法行政自由原則但不得以言代法、以權壓法不可把個人的權威意志強加法律之上。再次在行政人員中樹立起權利、民主意識防止運用手中權力謀取私利以權力來侵害公民權利。 3、司法環節。近年來我國司法人員的法律素質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法官在適用法律時擁有的自由裁量權使得對司法人員的要求更進一步。目前我國的司法腐敗已是個很緊迫的問題嚴重影響著法律實效的實現。司法人員應提高專業素質同時加強道德建設抵制金錢誘惑擺脫關系網的牽制杜絕職權濫用、玩忽職守、貪污腐敗等情況出現。 4、守法環節。法律的實施運作是一項全社會集體參與的事業法律實效的實現是守法主體的主觀性和客觀性相統一的結果。守法低層狀態是出於對制裁的懼怕而消極守法守法中層狀態是出於心理慣性而守法守法的高層狀態是守法主體以法的主人之姿來守法。守法意味著公民能主動地以法律為准繩作為自己活動的准則與行為的指南自覺維護法的尊嚴和權威。因而當守法成了公民的自覺第一性選擇時法之權威、法律實效就將得以實現。

C. 我國公共行政決策的不足之處有哪些

【第32題】目前,我國的公共行政決策的不足之處有哪些?

答:決策的法治化程度較低;決策過程欠缺必要的控制;對決策的監督方式欠缺力度和可執行性

第十講 行政決策和制定行政規范

【第1題】國家行政組織為了實現公共行政目標,依據( ),對面臨要解決的問題,擬定並選擇活動方案、作出決定的過程稱為公共行政決策。(1.0分)

答:A:國民意志和法律B:國際導向和既定政策C:既定政策和法律D:國情和社會風氣

標准答案C

【第2題】理想的公共行政決策機制應該包括( )。(1.0分)

答:A:科學的決策團體機制、協調的決策設定機制和有效地決策運用機制B:科學的決策組織機制、協調的決策運行機制和有效地決策監督機制C:科學的決策運行機制、協調的決策管理機制和有效地決策組織機制D:科學的決策運行機制、協調的決策組織機制和有效地決策監督機制

標准答案B

【第3題】行政決策的運行機制,主要是決策程序的問題,通過程序的設置,使得行政決策按照固有的步驟和順序作出,保障決策組織機制中的各個系統高效、協調運轉,同時為( )提供約束。(1.0分)

答:A:決策組織體系的管理和監督B:決策組織體系的職權和行為C:決策組織體系的職權和管理D:決策組織體系的行為和監督

標准答案B

【第4題】國務院於( )發布了《關於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著重強調了重大行政決策的公眾參與制度和聽證制度,以及對重大行政決策的監督制度。(1.0分)

答:A:2008年5月12日B:2008年5月1日C:2008年6月1日D:2008年10月1日

標准答案A

【第5題】在公共行政決策過程中( )是實現決策民主化與科學化的根本途徑。(1.0分)

答:A:實行有效的行政運行B:實行有力的監督C:實行有效的公共實踐D:實行有效的公共參與

標准答案D

【第6題】權力必須要有制約,有效的監督和責任機制是實現行政決策民主化與科學化的( ),也是一系列決策機制能依法運行的保障。(1.0分)

答:A:根本保障B:基本原則C:有效方法D:最終目標

標准答案A

【第7題】在公共行政決策的責任機制中,應重點強調領導責任的( )。(1.0分)

答:A:分工化和程序化B:細化和程序化C:監督和指導D:規范和監督

標准答案B

【第8題】下列選項中屬於行政立法的有:( )。(1.0分)

答:A: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的制定B:政策文件的制定C:行政決策的制定D:行政文件的制定

標准答案A

【第9題】( )能夠起到彌補法律漏洞的作用。(1.0分)

答:A:行政立法B:行政監督C:行政執法D:行政指導

標准答案A

【第10題】行政規范的制定不得違背法律所確立的( )。(1.0分)

答:A:基本制度B:基本准則C:公序良俗D:基本原則和精神

標准答案D

【第11題】( )基本解決了行政立法權的合法性問題,也確立了行政立法的許可權范圍。(1.0分)

答:A:憲法B:行政法C:立法法D:地方政府組織法

標准答案C

【第12題】地方規章的立法許可權一方麵包括執行法律法規的執行性立法,另一方面還包括本行政區域內的( )。(1.0分)

答:A: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B:具體行政執法事項C:具體行政立法事項D:具體行政監督事項

標准答案A

【第13題】行政法規由( )根據需要向國務院報請立項,國務院法制部門根據立項申請擬定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報國務院審批。(2.0分)

答:A:各地方政府B:最高人民法院C:國務院有關部門D:最高人民檢察院

標准答案C

【第14題】行政法規和規章的起草過程中最重要的程序是( ),這是行政立法的民主性和合法性的重要保證。(1.0分)

答:A:公開參與B:合理立項C:嚴格制定D:嚴格執行

標准答案A

【第15題】行政法規的審查( )由負責審查,規章的審查由國務院部門法制機構和地方政府法制機構負責。(1.0分)

答:A:最高人民法院B:最高人民檢察院C:人民代表大會D:國務院法制機構

標准答案D

【第16題】行政法規由( )審批,由總理簽署後公布。(1.0分)

答:A:國務院B: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C: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或者由國務院D:人民代表大會

標准答案C

【第17題】行政法規和規章的公布是法規和規章發揮法律效力的( ),沒有經過正式公布的法規和規章對公眾沒有約束力。(2.0分)

答:A:必要條件B:基本原則C:首先條件D:一般方法

標准答案A

【第18題】我國權力機關對行政法規和規章的審查方式主要是( )。(1.0分)

答:A:審查會議B:備案制度C:抽查制度D:長期監督

標准答案B

【第19題】行政法規公布後( )日內需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1.0分)

答:A:10B:15C:20D:30

標准答案D

【第20題】地方政府規章在公布後( )內報國務院備案的同時應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備案。(1.0分)

答:A:30日B:1個月C:15日D:2個月

標准答案A

【第21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在報國務院備案的同時報( )備案。(1.0分)

答: A:當地人民政府B: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和人民政府C: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D:省、自治區人民政府

標准答案B

【第22題】從《立法法》的規定來看,目前,我國權力機關對行政法規和地方規章的備案審查傾向於( )。(1.0分)

答:A:被動審查模式B:主動審查模式C:自主審查模式D:抽查模式

標准答案A

【第23題】根據《法規規章備案條例》第9條的規定,國務院法制機構( )對報送備案的規章的合法性和適當性進行審查。(1.0分)

答:A:不可以B:必須C:可以D:應該

標准答案B

【第24題】行政救濟中對規章的監督需要通過個案進行,( )直接針對規章提起行政救濟。(1.0分)

答:A:可以B:必須C:要D:不能

標准答案D

【第25題】法規和規章在實施一段時間後,對其實施的實際效果進行綜合考察,根據考察結果對該法規或規章是否應當繼續執行,或是否需要修改、解釋、廢止作出

判斷,並相應地及時調整立法工作,我們稱之為( )。(2.0分)

答:A:立法後評估B:立法後監督C:立法後修改D:立法後評論

標准答案A p

【第26題】目前,我國行政規范性文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 ),體系混亂,越權現象嚴重,並且既有的監督方式難以發揮實質效用。(1.0分)

答:A:規范性文件數量龐雜B:規范性文件效力低C:規范性文件時效短D:規范性文件無法推行

標准答案A

【第27題】行政規范性文件應當定位為對法規和規章的執行性行為,原則上不得( )。(1.0分)

答:A:進行越權規定B:進行雜亂規定C:進行硬性規定D:進行創設性規定

標准答案D

【第28題】國務院《關於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明確規定規范性文件( )創設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收費等事項。(1.0分)

答:A:不得B:應該C:可以D:必須

標准答案A

【第29題】對行政法規和規章的監督方式適用於對( )規范性文件的監督。(1.0分)

答:A:全部B:部分C:一小部分D:一大部分

標准答案A

【第30題】通過( ),監督機關一方面可以對規范性文件的數量和內容准確把握,另一方面可以對規范性文件進行主動審查。(2.0分)

答:A:備案制度B:立項制度C:監督制度D:審查制度

標准答案A

【第31題】公民直接與規范性文件接觸,由公民對( )的規范性文件提出審查,是最有效的監督方式。(2.0分)

答:A:生活相關規定B:危害公共利益C:違犯國家政策法規D:侵害自身合法權益

標准答案D

【第32題】目前,我國的公共行政決策的不足之處有哪些?( )(1.0分)

答:A:決策的法治化程度較低B:決策過程欠缺必要的控制C:對決策沒有合理的監督D:對決策的監督方式欠缺力度和可執行性

標准答案ABD

【第33題】理想的公共行政決策機制應該包括( )。(1.0分)

答:A:合理的決策制定方式B:科學的決策組織機制C:協調的決策運行機制D:有效地決策監督機制

標准答案BCD

【第34題】在今後的發展中,公共行政決策要實現民主化與法治化還應著重建設這樣幾項制度?( )(1.0分)

答:A:決策信息系統和咨詢系統B:公共參與制度C:聽證制度D:責任機制

標准答案ABCD

【第35題】從《公務員法》以及各級政府的組織法和黨的紀律條例等規定來看,目前,我國公務人員承擔的責任主要包括哪幾種?( )(1.0分)

答:A:紀律責任B:法律責任C:領導責任D:道德責任

標准答案ABCD

【第36題】行政立法的重要作用有為以下幾點:( )。(1.0分)

答:A:行政立法具有靈活性,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快速變化B:行政立法更加具體化,使得權力機關的立法更具有可操作性C:行政立法具有較強的前瞻性,在面對暫時不適合權力機關制定法律的新情形時,可以由行政機關進行前瞻性立法D:行政立法更加具有政策性,使得政府機關更有效的掌握

標准答案ABC

【第37題】行政立法和規范性文件的制定必須遵循最基本的原則是:( )。(1.0分)

答: A:憲法至上原則 B:公平公正原則 C:法律優先原則D:法律保留原則

標准答案CD

【第38題】根據《憲法》和《立法法》的規定,行政法規的立法許可權具體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0分)

答:A: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B:職權性立法C:授權立法D:應公眾需要立法

標准答案ABC

【第39題】行政法規和規章按以下程序制定:( )。(1.0分)

答:A:立項 B:起草C:審查D:決定與公布

標准答案ABCD

【第40題】對行政法規和規章的監督,可以分成:( )。(1.0分)

答:A:權力機關的監督B:行政機關內部監督C:行政救濟中的監督D:社會監督

標准答案ABCD

【第41題】公共行政決策是指國家行政組織為了實現公共行政目標,依據既定政策和法律,對面臨要解決的問題,擬定並選擇活動方案、作出決定的過程。(1.0分)

標准答案對

【第42題】行政決策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行為過程,貫穿行政管理的全過程,是政府影響社會管理社會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也是行政管理的基

本問題之一。(1.0分)

標准答案錯

【第43題】根據決策對公民基本權利的影響程度,可以將行政決策區分為特別行政決策和一般行政決策。(1.0分)

標准答案錯

【第44題】理想的公共行政決策機制應該包括科學的決策組織機制、協調的決策運行機制和有效地決策監督機制。(2.0分)

標准答案對

【第45題】2008年5月12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加強縣級以上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其中著重強調了重大行政決策的公眾參與制度和聽證制度,以及對重大行政決

策的監督制度,包括合法性審查、事後評估制度以及責任追究制度。(2.0分)

標准答案錯

【第46題】在公共行政決策過程中實行有效的公共參與是實現決策民主化與科學化的途徑之一。(1.0分)

標准答案錯

【第47題】行政決策應當接受社會監督,包括決策執行機關、監督機關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內的主體,認為重大行政決策及執行有違法或者不適當的,可以

向決策機關提出。(1.0分)

標准答案對

【第48題】行政立法和規范性文件的制定必須遵循兩個最基本的原則,一是法律優先原則,二是法律保留原則。(1.0分)

標准答案對

【第49題】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在現行憲法頒布之前我國也存在相應行政立法。(1.0分)

標准答案錯

【第50題】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已經建成了較為完備的法律體系,相對於無法可依,更需注意的是立法質量和法律沖突問題,而建立一套科學的立法評估規則和程

序,為今後的立法質量提供保證是必要的。(3.0分)

標准答案錯

【第51題】我國行政規范性文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規范性文件數量龐雜,體系混亂,越權現象嚴重,並且既有的監督方式難以發揮實質效用。(1.0分)

標准答案對

【第52題】行政規范性文件應當定位為對法規和規章的執行性行為,此外,也可以進行創設性規定。(1.0分)

標准答案錯

D. 下列哪一方面的立法反映了高技術領域立法具有前瞻性、預見性的特點

A,絕對沒錯

E. 如何建立健全我國的轉移轉移支付立法

借鑒國際經驗,對我國財政轉移支付立法的構想
(一)進一步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取向
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都有健全的法律體系作為保障。目前,中國不僅在形式上難以滿足財政轉移支付必須由立法機關以法律規定的要求,而且在轉移支付的法治實體價值上,如正義、公正、民主、自由,也同樣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時由於現行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立法層次太低,制度的穩定性較差,法律規定缺乏權威性,立法的科學性和民主性難以保證等,嚴重製約著中國財政轉移支付立法的完善以及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強財政法制建設是進一步完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舉措。要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就必須在進一步完善轉移支付制度的基礎上健全轉移支付立法。
(二)我國財政轉移支付立法的原則
1 轉移支付立法的指導思想應強調公平。因為財政轉移支付的目標是提供均等化服務,追求的是公平;轉移支付的主體是政府,其主要職責就是創造有利於「市場創造競爭、企業創造效率、人民創造財富」的公平的環境;轉移支付的作用就在於加強宏觀調控,調節不同階層與區域收入的再分配,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和民族地區的支持,保障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繁榮與社會文明的協調發展,這本身需要公平;轉移支付立法的指導思想是「三個代表」思想,其重要歸宿就是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缺乏公平的立法是無法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
2 堅持「兩個結合」的立法原則。「兩個結合」是指轉移支付立法要與我國現階段不同區域、不同群體間不平衡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與我國公共財政體制和財政法律體系的完善相結合。前者要解決立法的針對性,以增強轉移支付立法的整體效益;後者要解決立法的協調性,使轉移支付立法在我國財政改革和發展過程中,與預演算法等法律法規有機結合,共同發揮其積極作用。在轉移支付立法的制度設計中,只有堅持「兩個結合」的立法原則,才能有效提高財政轉移支付立法的質量水平。
3 轉移支付立法要具有開放性和前瞻性。財政轉移支付立法既要立足現在,又要著眼未來;既要有微觀的考慮,又要有宏觀的把握;既要借鑒國外財政轉移支付的成功經驗,又要與世界貿易組織基本規則的要求相結合。實行開門立法、民主立法,增強轉移支付立法的開放性、民主性與前瞻性,體現立法的導向性。
(三)健全我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構想
1 合理劃分各級政府的事權與財權。我國目前政府間職責存在「越位」與「缺位」的現象,導致各級政府的事權范圍模糊不清,影響我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建立與實施,對此必須以法律形式明確各級政府職責范圍。通常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中央政府的事權主要是履行中央政府職責,包括維護國家主權以及政權穩定,大型的、跨區域性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央政府運轉的一般性社會公共服務,調整國民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穩定發展,實施宏觀調控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業發展支出等。地方政府的事權主要是履行地方政府職能和滿足地區事業發展的資金需要,主要包括地方政府機構運轉的資金需要,發展地方教科文衛事業、社會保障事業以及其他不屬於中央政府管理體制的事權。據此,對原由中央政府委託地方政府代管的事權支出應上劃中央本級支出,對應由地方政府支出事權,中央政府不再安排專項撥款, 為建立規范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創造條件。對於財權的劃分,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原則,即凡是對流動性生產要素的課稅,具有再分配和經濟穩定功能的稅收歸入中央稅;對流動性弱的生產要素的課稅,其較穩定的稅收可歸為地方稅,受益稅和使用費則可根據受益范圍分屬於各級政府。
2 逐步以「因素法」取代「基數法」。首先,鑒於我國事權尚未真正分開,基礎數據建立不足,我們應在現有基礎上,選擇適合我國國情的「有限的收入支出型」公式。「有限」是指與均衡目標層次性相對應的對標准支出需求實行有限的測算,其均衡項目只能包括那些最基本的、最必要的服務項目,以後逐步擴大其均衡范圍。其次,摒棄傳統的基數法,選擇更客觀科學的因素法為計算基礎。「因素法」有利於提高財政轉移支付的透明度、可預見性和客觀公正性,提高財政管理的科學化程度。這些因素應包括:人口因素、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財政收入、自然因素(包括土地面積、地理位置氣候、資源、交通運輸等)、特殊因素(包括少數民族人口、貧困縣和貧困人口等)等。要注意區分主要因素與次要因素,保證通過因素法的公式具有科學性。
3 歸並現行種類繁多的一般性轉移支付,調整轉移支付結構。依法簡化與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形式,重新歸並現有的幾種政府間財政轉移支付形式,建議在條件成熟時,依法取消體制補助、決算補助等非規范化的轉移支付形式,使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轉移支付以一般性轉移支付為主,專項轉移支付為輔來實現。同時依法規范專項補助,改進專項撥款的分配辦法,保證專項撥款的程序法定化,以提高專項撥款的科學性、公正性和效益性,從而建立科學、規范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四)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法律體系
1 提高立法位階,增強法律效力。首先,為提高財政轉移支付法律制度的權威性,應該考慮在適當的時機修憲,以憲法修正案的形式確認財政轉移支付法律制度的憲法地位。其次,建議由全國人大牽頭,在爭取政府支持的條件下,協調財政和各部門的關系,形成對政府轉移的集中反映機制並以此為基礎形成管理機制,藉此次《預演算法》修改之機,將其寫入《預演算法》或《財政基本法》,待時機成熟時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財政轉移支付法》單項法律。盡可能以法律的形式確立財政轉移支付的目標、基本原則、資金來源、法定形式、核算標准、分配方法及轉移支付的監督及法律責任等,確保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在預演算法中得到完整、准確的體現,同時也要對專項轉移支付的總體數額和大致分配方向進行初步限定,以此將財政轉移支付全程納入法制化軌道,進一步增強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法律效力,規范對省以下地方各級政府財政轉移支付行為的規范。
2 明確財政轉移支付主體及其相互間的權利和義務。關於財政轉移支付主體及其權利和義務,應當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第一,堅持決策協調主體一元化。即將財政轉移支付的決策協調主體限定在上級政府的財政部門,其他任何單位包括財政部的各個司都無權單獨對財政轉移支付的資金撥付做出決策。決策主體的一元化有利於實現財政轉移支付的權責一體化。第二,建立財政轉移支付的專門審批機構,專門負責對財政轉移支付進行申請和決策的審批,並監督轉移支付資金的流向和使用情況。審批主體與決策協調主體的分離,有利於財政轉移支付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第三,明確規定財政轉移支付的接受方。規定財政轉移支付的接受主體必須是為正當履行其公共服務職能而依法接受和使用轉移支付資金的地方各級政府,它們有義務嚴格依據法律規定或審批機關確定的用途使用轉移支付資金,並在使用中隨時接受法定機構的監督檢查。
3 盡快建立財政轉移支付的配套法律和程序。首先,盡快整合現行法律制度,修改現行法中有關財政轉移支付的不適當內容,盡快修訂《預演算法》,或通過制定《政府事權劃分法》、《財政收支劃分法》、《稅收基本法》等法律規范,以構成完整協調的財政轉移支付法律制度的框架體系,通過配套法律建設,提高財政轉移支付法律制度的權威性和實效性。其次,進一步明確規定財政轉移支付工作的程序,包括決策程序、預算程序、審批程序、監督程序、權利救濟程序和責任追究程序。堅持決策程序的民主性和科學性,確保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的來源和投向以及測算標准和依據的公開、公平、公正;堅持審批程序公開透明,將審批作為實現和確保財政轉移支付目標實現的手段,實現審批程序的科學化和效率化;通過立法確認監督程序、權利救濟程序和責任追究程序,實行財政轉移支付法律制度的科學化和規范化。

F. 廣東深圳先行先試數據立法,這一條例會帶來什麼影響

廣東深圳先行先試數據立法,這一條例會帶來什麼影響?

近日廣東深圳先行進行數據立法引來了網友熱議紛紛,人們對於此事件分別發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首先有人對於這一條例持有支持的態度,數據立法不單單是中國,在整個國際社會上都是一次全新的革新,因此是一次非常好的創新的提議,可以採納並在一定區域展開試點;而與此同時還有另一種反對的聲音也在不斷的發酵,既然是全新的革新,那結果就是未知的,未知的結果能夠帶來好的社會效益和影響,誰也無法得知,因此這個條例需要慎重考慮。

大數據為政府管理提供強大的決策支持。在城市規劃方面 ,通過對城市地理、氣象等自然信息和經濟、社會、 文化、人口等人文社會信息的挖掘,可以為城市規劃提供強大的決策支持.強化城市管理服務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在交通管理方面 ,通過對道路交通信息的實時挖掘,能有效緩解交通擁堵,井快速響應突發狀況,為城市交通的良性運轉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在輿情監控方面,通過網路關鍵詞搜索及語義智能分析。能提高輿情分析的及時性.全面性,全面掌握社情民意,提高公共服務能力,應對網路突發的公共事件,打擊違法犯罪。在安防領域,通過大數據的挖掘,可以及時發現人為或自然災害、恐怖事件 ,提高應急處理能力和安全防範能力。

因此針對這一條例我們應該還是要給與一定的空間進行開展,將變數變為可控單位,嚴加監管,確保不會出現大問題。

G. 結合民法典的出台,談科學立法、民主立法

立法本身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科學,更是關涉國計民生的國家權力行使活動,這就要求立法反映人民的意願,實現民主立法和科學立法的有機結合。從兩者的關繫上看,民主立法是主導,科學立法是關鍵。立法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行使人民賦予其的國家立法權的活動,立法活動本身及其結果必須要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這是對立法主體性的首要要求,在此基礎上需要科學合理確定人民權利義務及其與國家權力之間的分配關系。可見,沒有民主立法,科學立法就會成為空談,就無法真正體現公權力服務於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要求。
我們先談談民主立法。立法首先要秉持民主立法的要求。民之所欲,法之所系。我們的法律是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體現,所以立法的程序和結果都必須體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回應人民群眾的基本要求。為此就必須要在立法過程中廣泛徵求民意、匯集民智,達成最廣泛的共識。應當說我們在民主立法方面已經有比較完善的立法程序設置。最典型的做法是將法律草案在媒體公布向全社會徵求意見,我們的《勞動合同法》草案就徵集了20多萬條意見,《個人所得稅法》修訂草案徵集了30多萬條意見,實際上此種做法在國際上也是很先進的。我曾經和美國通用公司在中國的分公司法律部負責人討論過這一問題,他說美國國會在制定法律時也從未將草案向全社會公開,而只是在國會進行辯論,大多數民眾並不了解法律草案的基本內容,所以立法仍然是議員們的事情,他認為中國的做法值得美國學習。強調民主立法,就必須要使立法去行政化和利益集團化,因為無論是部門立法還是受利益集團影響的立法,都不是真正的民主立法。在美國近幾十年來有關金融衍生產品的量化和市場監管的法律法規,之所以能夠出台,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華爾街利益集團游說的影響,以至於引發嚴重的金融危機,這對我國立法也是一個教訓。再比如,美國槍支管理失控,槍擊案不斷,對民眾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威脅,但有關管理槍支的立法始終無法通過,除了憲法的障礙之外,最重要的還仍然是強大的利益集團的影響。我們現在已經意識到了部門立法的弊端,也應防止利益集團對立法的不當影響。使法律真正能夠最大限度地反映民意,匯集民智不斷拓展人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徵求民意的過程也是一個法律普及的過程,是對民眾參與民主生活的有益訓練,其對於法律的順利實施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在民主立法方面,《物權法》作了很好的示範,該法在通過以後之所以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也與其在制定過程中廣泛地吸取民眾的參與有很大關系。在這個過程中,有幾點經驗尤其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一是充分尊重專家學者的意見。在物權法制定的前期,一般是立法機關委託專家提出草案建議稿,作為立法的重要參考。由於專家建議稿裡面有立法理由書,這也為立法提供了一些前期准備。尤其是在立法過程中,針對物權立法中的一些重大疑難問題,立法機關委託專家進行專題研究,從而對這些問題有了充分的理論鋪墊。二是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使法律草案能夠反映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聲音。例如,關於小區車位車庫的歸屬問題,立法機關就充分聽取了業主、開發商、主管部門等的意見,盡管各方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是不一致的,但對最終規則的形成,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三是向全民公布草案、徵求意見。當草案比較成熟時,通過向全民公布,徵求意見。2005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草案)》向社會公布,短短一個月內,全國人大法工委就收到了群眾意見11500餘件,8月11日,全國人大法工委將7月27日至8月10日媒體以及群眾來信提出的主要意見進行了分類整理,在互聯網上進行了公布,作為立法中的重要參考,從而將討論引向深入。我覺得在物權法起草過程中,最讓我感動的是:物權法草案公布以後,有大量公民積極建言獻策,提出立法建議。這一方面反映了我國正在不斷推進民主立法的進程,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國公民參與國家立法事務的熱情不斷高漲。尤其令我感動的是,其中一位盲人通過盲文的形式提出了長達數萬字的建議,其中不乏真知灼見。我相信,物權法是我國民主立法的一個良好寫照,為今後立法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益經驗。這些經驗實際上是立法機關開門立法、民主立法,最大限度聽取民意的充分體現,這為我們未來民法典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啟示。
在強調民主立法之外,還要注重科學立法。科學立法要求立法反映客觀規律,符合實際的需要。在金融危機爆發前,曾經有一種理論認為,有關市場的法律規則應當根據市場自身自發的法律秩序來構建,純粹應當根據所謂「試錯」的規則來不斷調試,而不能完全依賴於立法者的理性,因為立法者的預見性是有限的,所以它的理性是極其有限的,是常常會犯錯的。在這種理論指導下,美國近幾十年來,在資產證券方面通過了一系列法案,不斷放鬆監管,鼓勵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的自由交易,以至於形成了嚴重的次貸危機。但是,德國很早就頒布了資產證券法,該法案還是嚴格按照市場的規律對金融產品的交易進行了干預,從而避免了危機的發生。這就說明完全否認立法者的理性而將立法完全交給市場,也是不妥當的。因為立法者雖然不能預見到未來的一切,但是立法本身是一門科學,立法者能夠按照科學的要求,准確把握社會經濟的規律、對未來的發展作出一定前瞻性的預見,並且能夠引導市場秩序朝著一個正確的方向發展,而不是盲目地交給市場這個無形的手去控制。我國近幾年在科學立法方面,立法機關也採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一是對立法立項的科學評估,即哪些立法議案應當獲得立項,必須經過科學分析。同時在立法過程中也要進行科學評估,確定客觀情況是否已經發生變化,該法在通過後是否會滯後。二是在執法檢查中對立法進行評估,發現現有法律在適用中的問題,為以後的立法提供建議。三是廣泛徵求專家學者的意見,甚至將一些法律事先委託專家學者擬定建議稿。四是加強立法的前期調研工作,在立法過程中通過前期調研能夠充分發現立法的需求。這些做法其實都是為了准確把握立法的客觀規律,然後將之反映到立法過程中去。
從整體上說,民主立法和科學立法之間是不矛盾的。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它們之間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沖突。例如,在破產立法中,勞動債權是否可以優先於抵押權,引發了激烈的爭議。如果要徵求民意,大多數民眾可能要求,勞動債權要優先於抵押權。而從科學立法的角度來看,抵押權優先於勞動債權,不僅符合法學原理,而且,有利於鼓勵交易,最終有利於社會的整體發展。所以,我認為,對民主立法和科學立法來說,兩者不可偏廢,前者強調立法要反映民意,但民意不一定都符合客觀規律的,所以又要通過科學立法來准確把握這些規律,努力提高立法的質量。
科學立法是確保立法質量的關鍵,當然,在科學立法過程中我們還存在很多不足,我認為要注重科學立法,還應該注意如下幾個問題:一是立法既要保持其適度抽象,又要保持其可操作性。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差異很大,法律如果規定的過於具體化就有可能影響其在一些地區的實際效果。但是如果仍然奉行「宜粗不宜細」的做法,法律就會缺乏可操作性,不能發揮其實際的效果。二是在矛盾沖突中作出決斷。現在立法普遍會存在一種「擱置爭議」的做法,凡是爭議較大的問題,就採取了迴避的態度,認為對這些問題的規范時機尚不成熟,在立法中避而不談。我認為立法不能迴避社會矛盾,正像彭真同志所指出的,立法就是要在矛盾焦點上「打杠杠」。在一個利益多元化的時代,立法機關要勇於和善於對社會生活中的利益沖突作出妥當的決斷。三是要解決好法律的前瞻性和穩定性的問題。立法既要注重時效,不能脫離現實,總結現實的經驗,同時,立法也要有一定的超前性。我們強調,法律必須是經驗的反映,但是,法律是對實踐的經驗總結,而不能完全等同於實踐做法。在我國的轉型階段,立法沒有前瞻性,就容易導致法律的滯後性,這必然要求不斷進行法律的廢、改工作,從而有損法律的權威。四是立法既要注重本土性,又要注重國際性。立法應當總結人類社會的規律,吸收國外的先進立法經驗。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對有關經濟領域的法律規則,我們不可能游離於國際通行規則之外,我們要積極參與國際立法並努力爭取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同時,我們對經濟領域中的一些先進規則應大膽借鑒。當然,對一些婚姻家庭等固有法領域的規則,仍需保持我們的優良傳統和生活習慣做法。五是應當注重對立法之後的實效評估。法律的出台並不意味著立法工作的結束,還要關注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實效。要充分關注有些法律沒有發揮實效的真正原因,有的法律出台後就很快被束之高閣,沒法有效發揮對社會生活的規范作用,這就需要我們認真評估並找出問題所在。同時,這也為以後的立法積累經驗、總結教訓。
法治的重要內容是良法之治。立法工作應該是一項非常嚴肅的、科學理性的工作,同時又是一個廣泛吸納民意的民主過程。只有將民主立法與科學立法結合起來,才能真正保證立法的質量、實現良法之治。

H. 如何發揮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 推動科學立法民主

一、要注重發揮人大在立法選項中的主導作用
法律法規立項工作是體現人大立法主導作用的關鍵,是立法主導性的第一道關口;制定立法規劃,選擇確定好立法項目,決定著地方立法的價值取向,關系著立法工作的成敗得失。一般法規立項要經過立法預測、立法徵集、調查研究、分析比較和科學論證。在立法選項階段,地方人大一定要牢牢把握主動權,不斷健全立法項目公開徵集制度,堅持立法公開、開門立法。首先要通過各種媒體,向社會廣泛徵求立法項目,積極引導公眾提出立法項目,廣納民聲民意,克服以往那種以行政部門申報為主、受制於行政部門立法積極性的不良現象。其次立法選項要體現人民意志。立法選項涉及具體應該立什麼法?需要立什麼法?要根據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需求,按照輕重緩急、成熟與否的原則進行逐項論證。應注意堅持問題導向,從服從服務於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考量、且急需解決的事項中選取立法項目,而對那些涉及有關行政執法方面的立法項目、或一些立法條件不成熟、條件不具備、需要不迫切的問題,堅持能不立就不立,能緩立的就緩立,要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把保障公民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作為立法重點,實現公民權利保障法治化。再次要做好立法項目的統籌協調,做好立法選項的審查工作。一方面應積極探索立法協商的方式、方法和途徑,建立健全立法決策咨詢制度,加強人大及其常委會與政府的整體協調,通過召開立法徵集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充分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對初選立法議題進行逐一篩選,從而使立法選項既能充分反映民意,又能體現各方利益平衡;另一方面立法計劃編制要注重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相結合,長遠規劃要進行預測和頂層設計,注重前瞻性、戰略性,注重法律法規體系的科學性和完整性。年度計劃要以問題為導向,注重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防止受部門提議立法權的誘導,努力改變「政府提什麼,人大立什麼」的傳統慣例,從而為立法決策更加充分體現各方面、各領域對立法引領和推動作用的呼聲和期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要注重發揮人大在立法起草中的主導作用
立法的起草工作直接關繫到法律的質量,也決定著立法工作的成敗。因此,立法計劃由誰來編制? 法規草案由誰來起草? 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立法的質量和水平。目前,關鍵是加強人大的主導作用,明確立法權力邊界,切實改變過去那種法律法規草案文本由政府部門起草、再提交人大審查,向社會徵求意見提請人大審議通過的錯誤做法,從體制機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法律化。地方人大在具體的立法實踐中,不能當「甩手掌櫃」,要敢於勇於挑起立法計劃編制和主導法規草案起草的重擔,推進立法主體多元化,一些立法事項,既可以聘請相關法律顧問、由人大專門委員會或常委會相關工作機構負責起草法規草案,也可以委託大專院校、專家學者、社會團體、科研機構或者公民起草,還可委託市轄區(縣、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廣泛徵集民意、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地方性法規草案的建議稿。對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等重要法律草案,應當成立由人大及其常委會有關專門(工作)委員會牽頭、政府法制辦和有關部門、人大代表及專家學者共同組成的專項立法起草小組,積極探索立法機關主導、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的立法途徑和方式,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充分汲取各方智慧,廣泛凝聚社會共識;對部門間爭議較大的重要立法事項,由決策機關引入第三方評估,通過座談、咨詢和分析論證,並將法規規章草案向社會公開,充分聽取各方意見,最後協調決定。同時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集中起草制度,積極探索開放式、多元性的起草機制,建立健全立法專家顧問制度、徵求人大代表意見制度、向下級人大征詢立法意見機制、社會公眾溝通機制,發揮好人大在立法起草過程中的統籌協調作用。
三、要注重發揮人大在立法審議中的主導作用
立法審議是立法的重要環節,法律法規草案的審議工作也是立法工作的最後一道關口,必須精雕細琢,細之又細,充分發揮常委會組成人員、人大代表的作用。首先,要嚴格遵守立法程序,依法行使立法權。立法審議法規草案是一項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很強的工作,決不能簡單省事走過場,必須嚴格按照法定的立法程序進行。提交人大審議的法規草案應有提案人、依法向本級人大提出法規案,先由專門委員會對法規草案進行審查,並向大會作出說明;列入大會議程的法規案印發會議,由人大及其常委會組織進行討論,提出修改意見,法規案在審議中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可授權常委會相關機構根據代表的意見做出修改,提請下一次會議進一步審議;對法規草案涉及的一些重要問題意見分岐較大、爭執不下時,可暫緩審議。這里需要說明和強調的是審議法規案,應盡量採用「二審三表決」(即經過兩次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後不提交第二次會議表決,在召開第三次人大常委會會議時不再進行審議,直接提交第三次會議表決)或「三審」(即經過三次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後提交第三次會議表決)的審議模式。目前最常用的「二審」(即經過二次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後提交第二次會議表決)方式,普遍存在以下缺憾:草案在第二次會議期間審議提出來的許多意見,由於馬上要提交表決,時間緊迫,人大法制機構來不及仔細推敲,難於充分研究吸收。「二審三表決」的審議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第二次和第三次人大常委會會議間隔的兩個月時間,解決以上缺憾。其次要保證充分的審議時間,充分汲取各方智慧。一方面,要克服直到人大常委會會議召開前一天才拿到法律法規草案的現象,敦促有關議案提前提交並送到審議者--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有關人大代表手上,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審議前的研究、分析和論證,這是決定草案審議工作質量的前提。另一方面,在人大常委會會議期間,審議時間也要給足,讓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有充足的時間逐條甚至逐句審議草案條文,同時也給人大法制機構留足時間研究吸收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審議中提出的修改意見。對立法中的重大問題和分歧意見,需要在深入調研基礎上,把握好各方利益訴求,平衡好各種利益關系,防止部門利益法制化,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第三,要明確各審次的審議重心,提高表決程序科學性和民主化水平。一審著重審議草案的體例、框架、結構和重點、焦點問題。二審要對草案的條文進行逐條逐句審議;三審重點看吸納公眾意見進行立法修改情況。同時應探索法規草案條文單獨表決機制,對經過修改後仍有重大分歧的個別條款,先實行單獨表決,然後才進行整體表決,從而真實反映審議者的意見。對涉及面廣、綜合性強,事關區域改革發展穩定和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作出規定的法規草案,建議事先進行立法評估,進行科學論證分析,提請人代會審議通過,發揮好人民代表大會的立法功能作用,從而使地方立法上合國家法律政策規定,下合人民群眾的心願和要求,真正實現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精準立法,推動全面實施依法治國的進程。

I. 要完善什麼樣的立法工作格局

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要完善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託、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黨中央領導全國立法工作、研究決定國家立法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強調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重要領域立法,加快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以良法保障善治。

完善立法工作格局的意義: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民主的制度設計、道路選擇。做好新時代立法工作,必須准確領會、深入貫徹書記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重要論述,以生動鮮活的立法實踐書寫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新篇章。

在立法工作和法治建設中,必須牢固樹立系統觀念,增強前瞻性、戰略性、統籌性、協調性,把改革發展決策同立法決策更好結合起來,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堅持立改廢釋纂並舉,使法律體系更加科學完備、統一權威,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J. 怎樣歷史性,現實性,前瞻性的評價語法學

法律的前瞻性/超前性?
來源於抽象、一般范疇
——通過抽象化 適用於 新對象
——比如德國民法典,再如本書作者所說的 現代知識產權法
體現了一種 以不變應萬變的思路
法律的現實性
來源於類型化、具體化
——以反應性 適用於 具體化的對象
——比如法國民法典,再如本書作者所說的 前現代知識產權法
體現了一種 變 的思路。
這是兩種不同的立法理念、立法技術

然而,抽象必須建立在對現存具體的反思基礎上,方得以成型
在毫無具體細節之時,抽象「騰」一下自己憑空冒出來,是不可理解的。

熱點內容
新婚姻法24條共同債務 發布:2025-01-17 07:31:52 瀏覽:378
二級建造師法規復習資料 發布:2025-01-17 07:30:23 瀏覽:976
長沙婚姻律師 發布:2025-01-17 06:52:34 瀏覽:479
新三板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7 06:52:32 瀏覽:881
經濟法考試中級會計師 發布:2025-01-17 06:29:14 瀏覽:861
刑事訴訟法是國家安全刑事法 發布:2025-01-17 06:22:46 瀏覽:123
2015經濟法教材下載百度雲 發布:2025-01-17 06:19:42 瀏覽:163
開江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1-17 05:51:57 瀏覽:470
新婚姻法2015房產 發布:2025-01-17 05:16:48 瀏覽:586
勞動法關於繳保險費 發布:2025-01-17 05:12:03 瀏覽: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