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與時代

道德與時代

發布時間: 2020-12-17 07:18:04

❶ 任何道德都是具體歷史時代的產物

道德並非從來就有,所謂凌駕於一切民族和時代之上的永恆不變的道德是不存在的。道德歸根到底是由社會的經濟基礎決定,並隨之變化而變化,這是道德的本質,因此道德具有歷史性。中華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形成了不同的道德結構形態,其中,封建社會的道德具有小農經濟和宗法社會的鮮明特點。當今中國社會所倡導的社會主義道德是人類道德發展合乎規律的必然產物,它既與傳統道德具有深刻的歷史聯系,又是對傳統道德的超越和提升。
蠻荒時代,人相食,不以為罪;奴隸社會,以人為貨,是為平常;封建王朝,唯君至上,皆無異議……這些在各自歷史時期被視作普遍規范的道德形態,今日看來,早已腐朽不堪,無法適用於現代社會的發展。
歷史在不斷前進,道德的形態和觀念也在不斷演變。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經歷了五種基本社會形態,與之相適應,道德的發展也出現五種歷史類型,即:原始社會的道德、奴隸社會的道德、封建社會的道德、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和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
原始社會的道德,以維護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為基本原則,倡導共同勞動、平等互助,人們無條件地踐行公共義務,推崇正直、誠實、勇敢等品格。但同時,氏族間的復仇殺戮、血親之間的通婚以及人食人的風氣則表現出這一時期道德形態的缺陷。
奴隸社會的道德,講求奴隸對奴隸主的絕對服從和人身依附,主流社會鄙視勞動和勞動者,並奉行男尊女卑、男主女從。這一時期,西周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周公姬旦創立了「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宗教政治倫理觀。而春秋時代的孔子開始形成以「仁」為中心的道德體系。
到了封建社會,道德被用來維護宗法等級關系,具有政治化、宗教化、規范化、理論化的特徵。封建制度以小農經濟為基礎,而小農經濟需要宗法制度來維系,於是,宗法制度及其派生出來的倫理文化獲得尊崇和弘揚,逐漸演化為以「三綱」、「四維」、「五常」、「六紀」、「三達德」、「八德目」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主要內容的一整套道德修養理論。封建社會道德的基本規范就是忠君、孝親。
鴉片戰爭後,西方思想逐漸傳入古老的中國。以嚴復、孫中山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將資產階級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和天賦人權論等學說,以及自由、平等、博愛等資產階級的基本道德規范引進了中國。當時的中國屬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資產階級的道德原則對推動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其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的道德局限性也表現得十分明顯。
從上述四個歷史時期的道德面貌中不難看出,在不同的社會形態下,道德的結構和道德的內涵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恩格斯在反駁杜林的「道德永恆論」時,曾這樣說:「善惡觀念從一個民族到另一個民族、從一個時代到另一個時代變更得這樣厲害,以致它們常常是互相矛盾的」,「一切以往的道德論歸根到底都是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的產物」。可見,道德作為一個具體的歷史范疇,在不同的時代、對不同的社會成員,有不同的內涵和要求。
人類道德發展的歷史過程與社會生產方式的發展進程大體一致。人類道德發展中的各種類型,都是一定時代特定的經濟基礎的反映,是由那個時代經濟、政治、文化狀況所決定的,有其歷史的、階級的局限性。不同歷史階段的道德規范是那個時代人們對自己的生存境遇、人際關系和人生意義進行反思的產物,當中包含著某些合理的認識和反映社會發展一般要求的積極成分。
這些合理的認識和積極的成分應該受到重視,並使之成為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具有創造性的寶貴的思想資源,而那些腐朽、落後的成分,則應當予以摒棄,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對待歷史文化遺產的一個基本的態度和原則。
今天的中國社會,倡導的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社會主義道德是人類道德發展合乎規律的必然產物,是人類道德發展史上的一種嶄新類型的道德,是對人類道德傳統的批判繼承,並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實踐的發展與時俱進。它的合理性與先進性在於不僅是適應新的階段——無產階級革命要求的產物,也是對人類道德文明發展的優秀成果進行批判繼承的結果。一方面,它與歷史上人類道德文明的發展有著深刻的聯系,另一方面,它又是對歷史上已經過時了的道德類型的超越和提升。
當今中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面對新的歷史環境和時代背景,既不能照搬傳統道德所奉行的規范和理念,也不能機械地以傳統道德作為衡量道德現象的唯一標准,而應當運用歷史的、發展的、揚棄的眼光,根據現實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狀況做出恰當的分析和判斷,從而更加有效地推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開展。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❷ 公眾的道德標准會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而變化的嗎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我認為像離婚、婚前性行為這樣的現象不應該歸在道德的范疇,現內在它們之所以會出現容繁榮的景象,同時能被社會接納和認可,因為這根本就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現在人類已經進入了一個空前文明的時代,人們在追求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同時,開始追求更多的自由,例如婚姻自由、性自由。

❸ 為什麼這個時代沒有道德和信仰,利益至上

這個時代不是沒有信仰,利益至上不也是一些人的信仰嗎?
道德也不是沒有,好人好版事少了,但不是沒有,權孝敬父母的少了,但也不是沒有。
可能是這個社會發展太快了,我們的教育有些跟不上了,畢竟改革開放才三十幾年,但是取得的結果太豐富了,我們一時接受不了。

❹ 道德與法治愛情時代冷俊和誰在一起了

你們有沒有覺得 愛情時代 和 夏家三千金 情節神相似。。

❺ 愛因斯坦說"第一流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

不就是 第一流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 到時候老師一定說你是天才兒長征時期,發生了一個又一個動人、感人的故事,我較為了解的一個故事叫《一袋干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男孩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她沒有這么做,她選擇沉默,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
聽老紅軍講長征的故事
「年輕人,你難以理解我們這些老人面對浴血奮戰換來的太平盛世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險境里我們始終不動搖,就是因為我們堅信我們的努力能換來今天的安定繁榮!」
7月23日20:00,記者見到了14歲參加紅軍、曾經三過草地、戎馬生涯半個世紀的老紅軍戰士,原濟南軍區副政委任思忠老人。這位83歲的老人的話匣子打開了,談起過去的崢嶸歲月,神情激動起來,雙唇有些顫抖……

15歲少年 率171人加入紅軍

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的主力到達川北,川東地下黨領導的游擊隊開始在達縣一帶活動。當時,因貧困輟學的任老正在家中幫助父親務農。

「黨的隊伍給了我思考的能力,我明白了為什麼窮人辛勞一生後代還要繼續受窮」,紅色政權打土豪分田地,給窮人指出一條活路,這在任老心中掀起了巨瀾。紅軍隊伍為貧苦農民作主,任老明白了,這是一支窮人的隊伍。

紅色家庭對他的影響至關重要。大哥早他加入游擊隊,但不久便在一次戰役中英勇犧牲,父親積極響應革命隊伍的號召,擔任村蘇維埃主席。這位老人在紅軍離開根據地的歲月里,被反動軍隊關進監獄,活活折磨致死,父親死後不久,母親也含恨離去,這一切,更堅定了任老參加革命的決心。

1933年是任老走上革命道路的關鍵年份。6月,任老參加了游擊小組,不久便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任老思想活躍,積極探討革命的道理,很快便成為游擊隊的中堅力量。紅軍主力佔領達縣後,他被選為區少年先鋒隊大隊長,15歲的少年成了171名紅小鬼的「頭領」,在他的帶領下,全隊172人集體加入了紅軍。

打「扇子隊」 少年軍人名聲大振

從游擊隊員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革命戰士,但四川強橫的反動軍閥勢力還是逼迫部隊流動開展革命工作。

1934年7月,任老時任四川省少先指揮部政教科長兼幹部連指導員。在四川西部丹巴地區開展工作。一天,當任老等人在一座3層小樓上開會時,反動軍閥的武裝突然沖到了樓里,與負責放哨的同志在樓梯上展開了激烈的槍戰。腳步聲密集急促,逐漸近了,留下來肯定是死,任老等三人跳窗逃生,一名同伴當場摔死,任老右臂支撐著地,上臂骨折後戳斷肋骨插進了胸腔,他忍痛與同伴鑽入夜幕迅速轉移。

但沒過多久,綳帶吊起傷臂的任老再次活躍於山間的村莊里。

革命者的工作激起了惡勢力的瘋狂反撲,在新塘壩地區,有一支500人左右的地主武裝,他們瘋狂襲擊革命者的工作隊,屠殺革命群眾,打仗時人人拿著一把扇子,妄稱是刀槍不入的神兵,當地群眾稱之為「扇子隊」。一天深夜,任老帶領幹部連在地方赤衛隊的配合下夜襲「扇子隊」。戰斗中,他被敵人刺刀捅傷,仍堅持參加戰斗。是役,扇子隊被全殲,少年軍為川陝根據地人民除了害,一戰成名。

一過草地 竹簽穿透他的腳掌

「年輕人,用語言表達不出長征真實場景,你根本不可能想像出當時有多麼艱苦」。任老對記者說。任老前段時間堅持每天收看電視連續劇《長征》,他看得比家裡每個人都專注,他為這部電視連續劇感動,但仍然對家人說,「有些苦他們拍不下來」。

任老頭上的三塊傷疤和腳弓部位所受的一次穿透傷都是在長征時留下的。說起長征開始後的第一次受傷,任老脫下鞋子,右腳背中央部位赫然有一塊大約三厘米見方的凹陷。

「紅四方面軍的長征路最長,三過草地,第一次過草地時,我的右腳便被反動軍隊布下的竹簽陣穿透了」。

那是一次夜間急行軍,前有堵截,後有追兵,任老帶著一支十幾人的隊伍迅速向阿壩前行。任老走在最前面,他小心地穿過反動軍隊布下的鐵絲網,突然腳心一陣劇痛,落在地上再也邁不動步子。戰友提來馬燈一看,一根近0.1米長的竹簽穿過了他的右腳腳掌,腳背上還露出長長一截。

受傷只是一瞬間,此後幾個月任老被傷腳折騰苦了。隊伍連續行軍,根本沒有機會停下來養傷。傷口化膿了,戰友便將紗布裁成窄長的細條,蘸了水穿過傷洞,來回扯動,清除裡面的膿血和息肉。每拉扯一下,都伴隨了鑽心的疼痛,但有什麼辦法,那是缺醫少葯環境中遏制進一步感染的惟一辦法。

「和平年代現在的年輕人誰還能忍受這樣的痛苦呢?」講到這里,任老喃喃地說。

二過草地 鬼門關口揀回性命

第二次過草地更險,任老一隻腳邁進了鬼門關。

1935年下半年,任老時任紅四方面軍總部教導團一連指導員。大軍從阿壩向綏靖方向進發。來到黑水河時,便橋已被毀掉,南岸則被土匪佔領。為保證主力部隊過河,任老和另外30名幹部戰士趁黑夜泅水渡河。時值隆冬,水流湍急,冰冷刺骨,成功游到對岸的只有8名。接下來就是一次令南岸敵軍魂飛魄散的突襲,大部分敵軍在睡夢中被擊斃,8人很快便佔領了橋頭堡,大部隊順利地搭起了便橋。

任老卻因此染上了重傷寒,紅軍缺醫少葯,食物的供應已經斷絕,他的病一步步惡化,常常昏迷不醒,戰友們便抬著他行軍。20天後,部隊走出草地,來到綏靖。此時任老長時間休克,戰友們都誤以為他已經死了,便把他放在了綏靖灘石崖下的山洞裡。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他蘇醒過來,掙扎著爬向河邊喝水,十幾米的距離,任老竟爬了兩三個小時。當地居民郝老漢發現後將他救回了家。

郝老漢對待他就像親生兒子一樣,每天熬小米粥一口一口喂他。老漢膝下只有一個女兒,便想收他為兒子。但任老卻一心想要回到隊伍上,他每天搬小板凳坐在大門口,希望看到隊伍上的同志。兩個月後,任老的病基本痊癒了,他揮淚告別了郝老漢老兩口,找到了在該地區活動的金川省委,重回革命隊伍。

經歷這一次起死回生時,任老還不滿18歲。

1936年7月,任老的病全好了,就在此時,隊伍又從綏靖出師北上。任老帶著七八名比童~~

❻ 道德與法治愛情時代中林初晴最後跟誰好了

冷峻,這個電視劇原名叫《愛在一起》,你可以在網上搜搜看

❼ 道德與法治愛情時代

你好
建議發到山東衛視貼吧上問問
貼吧當地人多
了解的更多
你在這里大海撈針沒人知道

望採納

❽ 道德在不同時期有哪些體現

1、原始社會的道德,以維護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為基本原則,倡導共同勞動、平等互助,人們無條件地踐行公共義務,推崇正直、誠實、勇敢等品格。但同時,氏族間的復仇殺戮、血親之間的通婚以及人食人的風氣則表現出這一時期道德形態的缺陷。

2、奴隸社會的道德,講求奴隸對奴隸主的絕對服從和人身依附,主流社會鄙視勞動和勞動者,並奉行男尊女卑、男主女從。這一時期,西周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周公姬旦創立了「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宗教政治倫理觀。而春秋時代的孔子開始形成以「仁」為中心的道德體系。

3、封建社會,道德被用來維護宗法等級關系,具有政治化、宗教化、規范化、理論化的特徵。封建制度以小農經濟為基礎,而小農經濟需要宗法制度來維系,於是,宗法制度及其派生出來的倫理文化獲得尊崇和弘揚,逐漸演化為以「三綱」、「四維」、「五常」、「六紀」、「三達德」、「八德目」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主要內容的一整套道德修養理論。封建社會道德的基本規范就是忠君、孝親。

4、鴉片戰爭後,西方思想逐漸傳入古老的中國。以嚴復、孫中山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將資產階級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和天賦人權論等學說,以及自由、平等、博愛等資產階級的基本道德規范引進了中國。當時的中國屬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資產階級的道德原則對推動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其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的道德局限性也表現得十分明顯。

(8)道德與時代擴展閱讀

道德的起源

實踐或活動起源於慾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對錯,而不引起任何活動,慾望正好相反,它能夠引起活動,卻不能分辨對錯。慾望能夠服從理性,也能夠反對理性。服從理性的慾望導致良好的選擇,反對理性的慾望導致較差的選擇,而道德正在於這種良好的選擇,所以說道德從根本上起源於慾望和理性的統一。

進一步來講,慾望是由感覺引起的,感覺又分為快樂和痛苦。快樂來源於愛好,痛苦來源於討厭。凡熱愛一事物者,該事物就能夠給他以快樂,所以愛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樂。因此,道德與快樂並非不可兼得。

在沒有養成習慣之前,快樂常常誘導我們選擇做不道德的事,痛苦則迫使我們選擇做不道德的事,所以做一個道德的人並不容易。但是,良好的選擇習慣一旦養成,道德的活動本身就能夠帶來快樂,這種快樂又誘導我們選擇做道德的事情,所以做一個道德的人也可以說並不難。特別要注意乃是從小就養成一個好習慣,因為好習慣既然特別的有助於增進人的幸福,壞習慣自然也就特別的能夠損害人的幸福。

❾ 道德與法治,新時代開展家風傳承活動有什麼意義

我是母親理想的果

❿ 作文:新時代道德與傳統文化的關系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當代中國社會仍然適用的傳統文化基本精神,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面:

其一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觀念在中國古代的典籍中論述頗多,諸如「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周易》)。「以類合之,天人一也」(董仲舒)。「因明致誠,因誠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學而可以成聖,得天而未始遺人」(宋張載《正蒙·乾稱》)。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強調人生的最高理想為天(自然界)與人之間的協調。它給予我們的啟示是:一方面,人不能違背自然,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和破壞自然,而只能與自然和平共處。另一方面,自然對於人類也不是一個超越的本體,也不是主宰人類社會的神秘力量,而是可以與人類和平共處的客觀對象。

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天人合一,但是在天地人之間,強調以人為本。特別是儒家主張「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把人的本體價值突出出來。所以中國傳統文化始終離宗教的迷狂距離非常遙遠。

今天,我們在向現代化邁進的時候,我們過多地強調戰勝自然、人定勝天的偉大盛舉,贊美人的創造、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但是,由此帶來的後果,是我們的生存環境在不斷惡化:水土流失、生物物種減少、臭氧層的破壞、水資源的污染,這些惡果無一不是我們忘記了老祖宗天人合一的傳統,我們在西方化的同時,把這些屬於我們民族優秀的文化思想丟到了牆角。

其二是發奮有為的思想。儒家思想的精華就是這種積極向上、入世有為的精神。《易傳》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論語·述而》曰:「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孟子·藤文公下》曰:「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至於古代士大夫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錘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催人奮進、氣勢磅礴的精神寫照。這些思想的光芒依然照耀著今天,引導著我們國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勇往向前。

其三是「和而不同」及中庸思想。中國傳統思維方式有重和諧的一面。傳統的儒家、佛家思想都講究和,同時也特別強調和而不同。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把和突出到了處理解決問題的最高境界。和是一種和諧、協調的總成,同是統一、同化的集中概括。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要講究和。和為貴,強調其協調性,同時,要堅持和而不同,即順應自然、社會、時代的要求而不隨波逐流,強調人性的自我意識。這種樸素的辯證哲學思想對我們今天的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仍然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和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呢?我認為儒家思想的中庸,即是其完美的闡釋。《論語·雍也》曰:「中庸之謂德,其至矣乎。」《四書集注·中庸》曰:「不偏之謂中,不倚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也。」中庸的核心是言行適度,反對偏激,主張以理節情,以此達到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從而在社會生活中建立等級分明的禮治倫常秩序。崇尚中和的民族心理使人們養成了注重和諧、維護整體、溫文爾雅、謙讓寬容的民族精神。對於維護社會和平、實現人際間的和睦相處具有重要意義。原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同志在英國議會發表演講,著重論述中國文化和的思想,引起世界輿論的關注。

在傳統文化精神的引領下,中國在幾千年的文明進化過程中,逐步形成了適合本民族自身生存發展特點的一系列政治、經濟、社會制度,以及在人們的文明進化過程中起至關重要作用的倫理道德。深入學習、探討和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可以發現,中國傳統文化在其博大精深,涵蓋廣泛的體系之中,重人事、重血緣、重家庭、重社會,倫理道德是其基本的價值取向。可以毫不含糊的說,中國傳統文化是典型的倫理型文化。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的倫理道德傳統,對於今天以德治國思想的學習與踐行,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比如「親親、尊尊」。在當今社會,受西方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家庭、社會、組織的關系都受到破壞性的挑戰,建立「親我所親,尊我所尊」的和諧社會關系,顯得尤為必要。

比如「仁、義、禮、智、信」。每一個字都是我們立身處世的經典哲學,今天我們重新提倡「五常」道德體系,並不是把封建的糟粕拿出來使用,而是從百寶箱中捧出我們珍藏的救世秘方。

比如「慎獨」。所謂「慎獨」,就是要嚴於律己,要慎守道德。在今天看來,我們缺乏這種自律的操守。培養這種傳統的「慎獨」精神,對於建立廉潔親民的政府公務員隊伍具有現實的指導作用。

一個民族的文化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須根據時代、社會生活的發展需要,不斷吐故納新,克服民族文化在其長期發展中形成的那些「片面性」和「狹隘性」,使一個民族的文化,不斷吸收新時代的精神內涵,從而使民族文化獲得新的生命。中國傳統文化走到了今天,其生存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阻礙其發展因素主要有兩條:一個是西方文化對當代中國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另一個是國人對自身傳統文化的熟悉程度遞次下降。如何挖掘中國傳統文化其合理內核為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設服務?一系列的問題都等待著我們去解答。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人年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充分說明新時期新階段,我們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已經面臨著重大的危機。如前所言,面對著來自外部和內部的雙重考驗,不解決國人思想文化上的信仰問題,我們任何的改革成果都不能善始善終。特別是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一代一代的傳承靠什麼?要靠我們民族的思想道德,靠我們一代一代積淀的文化精神。我們一方面要廣泛吸收全人類的優秀科技成果發展經濟;另一方面必須堅持不懈地花費很大精力接續和重新建構我們民族的精神文明體系。這個體系的核心內容是什麼?《意見》中指出:「堅持與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標相一致,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的原則,既要體現優良傳統,又要反映時代特色,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可見,中華民族傳統繼承是當前我們應著力的重點。我們應該全面改進我國學校教育課程體系,加大對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推廣的扶持,對西方文化要進行系統清理。在對外宣傳工作中大力推廣中國傳統文化,逐步引導青少年愛我中華文明,接受中華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經歷了百年的衰減,其自身的生命力已顯孱弱。我們應該像保護國寶大熊貓那樣,動員一切力量,動用一切手段,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香火接續下去。
望採納,謝謝

熱點內容
交通法規簡介中學生 發布:2024-12-26 02:06:29 瀏覽:828
部隊婚姻法上戶口 發布:2024-12-26 01:35:56 瀏覽:882
民法上的民事權利有 發布:2024-12-26 01:21:35 瀏覽:52
掛靠不給注冊章有法律責任么 發布:2024-12-26 01:10:09 瀏覽:573
司法姜明 發布:2024-12-26 01:09:24 瀏覽:81
勞動法是否規定要加押金 發布:2024-12-26 00:46:50 瀏覽:780
法治精神與創新 發布:2024-12-26 00:11:43 瀏覽:973
財務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4-12-26 00:07:12 瀏覽:60
管理者道德的重要性 發布:2024-12-25 23:45:51 瀏覽:267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復試分數線 發布:2024-12-25 23:41:05 瀏覽: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