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依法治國五方面的內容
Ⅰ 如何理解依法治國
抄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襲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統統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這是黨中央深刻總結歷史、著眼未來的戰略部署。從黨的十五大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到十八大闡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要思想,再到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目標任務,一整套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治理體系加緊構建,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改革深入推進。這次中央全會的召開,標志著我們黨對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實踐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必將推動依法治國邁向新的更高境界。
Ⅱ 依法治國的內涵是什麼
一、具體包括以下基本內涵: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律確認和保護公民在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上處於平等的地位,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於法律之上的特權。它作為一個口號,是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正式提出的。法律確認和保護公民在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上處於平等的地位,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於法律之上的特權。
(2)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法律權威是就國家和社會管理過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違抗性。樹立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的重要意義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條件;有利於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是國家穩定的堅實基礎 4更有利於保障和實現人民的合法權益。
(3)嚴格依法辦事。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二、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其基本含義是在全社會和全體公民中培養自覺尊重法律、維護法律權威、嚴格依法辦事的觀念,使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務、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的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規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
Ⅲ 談談你對依法治國的認識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回志、主張治理答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3)如何理解依法治國五方面的內容擴展閱讀:
基本內容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1、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2、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3、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Ⅳ 依法治國的五大原則是什麼
依法治國的五大原則是: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這一立法就等於間接把黨視為超越於憲法甚至獨立在憲法之外的最高權威。黨領導依法治國的理念使得我國依法治國的本質不再是純粹的法治而是法治服從於黨治的人治。
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而我黨歷來都把自己當成是人民的一份子,「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思想就相當於黨把自己視為人民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實際上就等於堅持了黨的主體地位。
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黨領導依法治國實際上強調的是黨靠黨規黨紀依憲治國,而黨規黨紀又嚴於憲法法律。作為人民一份子的黨員和人民另一份子的非黨員,他們在黨規黨紀或憲法法律面前並非是人人平等的。
4、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自律作用。這一提法著重強調了法律治理的規范作用和道德治理的自律作用,卻忽略了政治治理的調控作用及其這一核心治理本身的法律性和道德性問題。政治調控、法律規范、道德自律是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三種調整機制,三者都不應偏廢。
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所以依法治國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從法治理念和模式服從於政治體制構架體系要求這一角度來分析,這是對的。一般說來,政治體制構架體系決定了與之相應的法治理念和模式。在這里迴避不了兩個核心問題:到底是我國的政治體制構架體系先進還是外國的法治理念和模式落後?到底是外國的政治體制構架體系先進還是我國的法治理念和模式落後?解決好這兩個問題,才是從中國實際出發的根本體現。「從實際出發」絕不能成為任何固步自封、抱殘守缺做法的借口。
Ⅳ 依法治國的主要內容
基本內容:
一、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共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二、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三、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四、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
五、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各種事務。它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六、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總之,依法治國要求各級國家機關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Ⅵ 依法治理包括哪些內容
依法治國的概念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2014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首次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
依法治國的基本內容
治國方略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一、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二、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三、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
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新方針:「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五、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
六、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各種事務。它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七、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總之,依法治國要求各級國家機關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概念區別
依法治國與以法治國的區別:依法治國是依據法律治理國家,法律就是一個尺子。以法治國,用法律治理國家,法律就是一部真理。
依法治國的政策特點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一項戰略方針和戰略目標,具有以下特點:
全局性
全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應該由法律調整的都要實現法制化,都要依法治理:這一方針應成為執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廣大公民的共同行為准則。那種認為法治主要是「治民」而不是「治官」的觀點是不正確的。法治有古代法治與現代法治之分。
古代法治雖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總是代表著先進的階級、階層以及開明的思想家政治家的利益和願望,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但當時的統治者往往把法律當做治民的工具。
現代法治與此則有很大不同。老百姓的行為雖然也要受法律的約束,但法律的作用主要是治官,這是由民主政治代替了專制政治所決定的。憲法出現在近代就是一個突出的例證。
憲法的內容很多,但主要是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確認和保障公民的權利,使其不受侵犯;二是設定和約束國家的權力,使其不被濫用。同時,那種認為法治只是一項具體工作而不是一項影響和決定全局的方針的看法也是不正確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制定和實行了一系列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方針和政策,其中有四項最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深遠戰略意義,即: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實行計劃經濟轉變為實行市場經濟;從實行閉關鎖國轉變為實行對外開放;從人治向法治過渡,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整體性
依法治國是一項從中央到地方,從地區到行業,從立法到執法、司法、護法、守法、學法的系統工程。應上下呼應,左右協調,前後銜接。那種認為依法治國只是中央的事情,「依法治省」、「依法治村」、「依法治水」等等提法不科學、措施無意義的看法是不正確的。實行依法治國,首先是中央的事情,首先要從中央機關及其領導成員做起;制度改革首先要從中央一級的層次上實施,這是毫無疑問的,而且實行這一治國方略成敗的關鍵也在中央一級。不強調這一點也是不正確的。但是,我們不應低估從1985年開始的、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和深入開展的「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意義。依法治理包括區域治理(省、自治區、直轄市、地級市、縣)、行業治理和基層治理,內容涉及立法(還有行業與基層的建章立制)、執法、司法、護法(法律監督)、普法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方面,是一個多層次、全方位的系統工程。它已經超越「學法必須用法」的視角和把依法治理僅僅當做普法的一個環節的眼界,發展成為一個把依法治國方針和措施從中央推向各級地方、各行各業和所有基層單位的宏偉局面。
目的性
戰略目標是相對於策略手段而言的。法治國家作為現代一種最進步的政治法律制度的目標模式,其基本標志和要求是豐富的、具體的、確定的、可預測的。它不應是一個模糊不清的概念。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和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提出的「法治國家」概念,在以往黨和政府的文件和領導人的講話中從未出現過,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當然,學者早已提出過)。我們強調狹義上「依法治國」是方針,「法治國家」是目標,主要意義是說明「法治國家」有其具體的豐富的內涵,是一種國家在政治和法律上的類型與模式,它應具有一系列現代法治原則,不應簡單地將它理解為只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它應有中國的一定特色,又必然具備現代法治國家的各種共同特徵;它應有自身的性質和客觀規律可循,又可以在總結實踐經驗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予以創新。研究、發展、設計和明確其基本標志及具體內容,以作為前進的目標、努力的方向和行動的向導,是完全可能的和十分必要的。
長期性
法治國家的建成同整個國家的現代化是同步的。法的內容與形式,法律制度的模式選擇及其實現,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與發展,而必然受當時當地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的具體條件的影響與制約。同時,人們認識的提高和經驗的積累也須要有一個過程。特別是我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情況復雜,歷史包袱沉重。因此,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使其達到理想的境界,在我國大約還需要三十年以至五十年左右的時間。這一長期性決定了建設法治國家的歷史性進程具有漸進性、持續性和階段性的特點。在這個問題上,既不能不顧主客觀條件而操之過急,也不能不去做那些可以做到的事情而停步不前。如何實現在觀念更新尤其是制度變革上的持續性,以始終保持這一歷史性進程的發展勢頭;如何在國家的不同發展階段上選擇某些重大改革措施,以影響和推動全局的進展,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Ⅶ 什麼是依法治國具體的內容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十六大報告
1、基本含義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1997.9.12十五大報告
如果需要記原文,可抓住四個要點:3管、1保、2化,2不改。
2、地位作用(重要意義)
1999年 3月九屆人大二次會議修改《憲法》,第五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一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十七大報告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首要內容。(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
3、內在根據(為什麼要依法治國?)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Ⅷ 怎樣理解全面依法治國
全面依法治國是歷史的深刻啟示。綜觀世界近現代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都較好地解決了法治和人治問題。相反,一些國家陷入這樣那樣的「陷阱」,沒有順利邁進現代化門檻,很大程度上與法治不彰有關。
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不少國家沒能解決好法治和人治的問題,沒能跳出「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人治怪圈。從我們自己來說,新中國成立以來既吃過破壞法治的苦頭,也嘗到了法治昌明的甜頭。
歷史深刻啟示我們,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多人口、56個民族的大國,要保證國家統一、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市場統一,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必須秉持法律這個准繩、用好法治這個方式。
全面依法治國是現實的迫切要求。當前,中國正經歷空前深刻的社會變革。要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保持穩定的秩序,在各方競逐的市場領域維護公平的規則,在意見碰撞的觀念世界堅守文明的底線,必須織密法治之網、強化法治之力。
「以律均清濁,以法定治亂。」只有在法治軌道上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才能順利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進程,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全面依法治國是長遠的戰略謀劃。現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5年時間,只有靠法治,才能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我們黨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定不移厲行法治,一個重要意圖就是為民族復興籌、為子孫後代計、為長遠發展謀。
正因為如此,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依法治國事關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我們應該從這樣的高度,充分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高高揚起依法治國的旗幟。
(8)如何理解依法治國五方面的內容擴展閱讀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豐富內涵,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來認識和把握。
一是奠定了法治中國大廈的「三大基石」。這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這三句話,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力量、制度基礎、理論指導,實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是實現總目標必須牢牢把握的最根本的東西。
二是構築了法治中國大廈的「五大支柱」。這就是形成五大體系,即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以及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這個「4+1」組成的五大體系,涵蓋了法律制定與法律實施、法治運行與保障機制、依法治國與從嚴治黨等各個層面、各個環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具體展開和有力支撐。
三是設計了法治中國大廈的「施工方案」。這就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必須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整體謀劃,在「共同推進」上著力,在「一體建設」上用勁,更加重視法治建設的全面、協調發展,更加重視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法治中國的新航標——怎樣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
Ⅸ 依法治國是什麼重要內容是什麼
依法治國的關鍵是依法行政。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法律依據】
《憲法》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Ⅹ 如何理解依法治國方略
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門研究推進「依法治國」
第一次提出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一重大論斷,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和指導思想,指出「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決定》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這個總目標,必須堅持五條原則,即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還明確提出了依法治國四個方面的基本格局。這是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關於「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目標任務的深化和細化,是順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要,在中國法治史上將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當前,我國已進入需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來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的階段,改革必然會觸及既有利益格局和體制機制,一刻也離不開法治的規范、保障。在這種大背景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可謂正當時,宏偉藍圖已經繪就,關鍵是抓緊落實。本文通過梳理黨和國家的文件以及領導人講話中有關依法治國的論述,旨在進一步增強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進一步增強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信心、決心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