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道德
A. 新約與舊約是怎麼回事
聖經
(Bible)
聖經 是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東正教、猶太教等各宗教的宗教經典,由 舊約 與 新約 組成,舊約是 猶太教 的經書,新約是 耶穌 基督 以及其使徒的言行和故事的紀錄。
舊約聖經,猶太教 經書的主要部份,同時也是 基督教 聖經 的前半組成部分。基督教的舊約聖經全書共三十九卷。
聖經的希臘文為Biblion,譯作卷或書,也被譯作某種書本;神聖或非神聖的都可採用。但基督教所稱之聖經,其意義甚為深奧,指聖書、神所啟示的記錄,及記載神作為的書本。
聖經的組成與內容
在舊約里,聖經為引用於先知的記載而言(但九2)。在新約中所提到的「經上所記載」,多數為指著全部或一部份舊約的經文(參太廿一42:可十二10;提後三15)。有時新約所提的,除了舊約以外,也包括新約的一部份書信(參彼後三16)。
聖經是由舊、新兩約所組成。約的原文為diatheke,舊約是指神與梅瑟所立之約(參出廿四7~11),而新約是指神在耶穌身上所完成工作的約(參林前十一25)。舊約、新約全書成為一本聖經,在第二世紀被基督徒所認同、使用。整本聖經的中心信息,是說到神救恩的故事;此救恩的三個步驟是,救恩的來源、救恩的方法與救恩的歸屬。救恩的對象是上帝的百姓,就是信靠耶穌為救主的人;救恩的方法就是上帝在他恩典中呼召他的子民,以信心與順服來接受他的救恩。
整本聖經的內容,是描寫神與人立約。此立約的對象,就是立約的子民;神本身就是他自己百姓的救主。立約的中保,就是耶穌基督——神的獨生子。
聖經是神對人的特別啟示,整本聖經是說明神對於救恩的真理與事實。聖靈藉著歷史的背景與事實,來保證整本聖經是神所默示,藉著先知與使徒而寫成的上帝啟示的記載,它是無誤,又是確實的。教會的產生與信徒的得贖,是出於聖經的真理與教訓。整本聖經的信息,足夠使我們得到救恩的知識,因為它是神的恩典與救恩的啟示。
聖經的權威
聖經是神所默示的,也是上帝對人類特別啟示的記錄。人可以從聖經中認識神的作為、耶穌的救恩及聖靈的工作。同時也能了解到有關宇宙的起始與終結、人類的來源與結局、生命的真諦與依歸,及人生的原則與意義。聖經是神智慧的傑作,也是神生命流露的表現;它是他的慈愛與公義、律法與誡命的記載。聖經的持久與普世性、純潔與完整性、統一與連貫性及真實與確定性,是永恆不變、雖舊而常新的。
聖經是人類信仰與生活的准繩,是真理與道德的依歸,是規律與法則的基礎,是起始與終極的答案。它足夠使人類了解神的永能與作為、耶穌的慈愛與救贖,及聖靈的啟示與同工。叫凡信靠耶穌的人獲得救贖的智慧,得以完全,行各樣的善事(參提後三16)。
聖經的自圓其說與真理的內證,足夠建立其本身之權威,而且它是超過一切歷代以來教會的傳統與權威。所有教會的教條與理論,都不能與聖經同日而語、並駕齊驅。聖經是基督教會與傳統、律例與道德的基礎。教會的產生是出於聖經的教導,而聖經不是由教會而產生。教會的建立與差傳的源起,都是出於聖經的教導而開始的。解經學與神學、教義與教條均要以聖經為依歸。所以說,若要了解聖經的教導,應該用以經解經的方法,來做為了解真理的基礎。
聖經的啟示與權威不是出於教會的傳統或信徒的感受,而是來自主耶穌本身對聖經的確信與認同。因為基督徒堅信聖經的權威與確定性是與上帝的神性與永能並存的。又說,聖經之成為信徒信仰與生活的准繩與權威,也是出於聖靈藉著聖經的啟示,在信徒心中所做的見證,並肯定它就是神的話語,是生命唯一可靠的依據。
聖經的內證
聖經本身承認它的信息是出於上帝的啟示。舊新約聖經明示它的記載就是上帝默示而寫成的。聖經的准確與權威性足夠使凡讀的人可以認識上帝,獲得救贖的智慧與永生的道路(參提後三15~17)。
一、舊約聖經的內證:
1.舊約本身的證實:舊約聖經屢次提到神選召某些人來成為神的代言人與出口(參出四14,七1),例如,舊約的先知們被神的靈所感動,寫出神所默示的話(參摩三7:賽卅四16)。這都證實舊約聖經的記錄全是神藉著先知所默示神的話。
2.耶穌對舊約聖經的證實:耶穌親自證實舊約聖經就是神所默示的,它不但無誤,且賦有神的權威性(參太四7,五17~18;約十35)。當耶穌在說到他復活的事實時,他引證舊約預言有關彌賽亞的應驗(參路廿四26、44)。又說,凡新約使徒所描述有關耶穌的事實,間接也證明了舊約所預言有關耶穌的事,就是神所啟示的話語(林前十五3~4、27~28;參提後三15~16;彼後一21)。
二、新約聖經的內證:
1.新約聖經本身的證實:新約聖經自己內證本身就是神所默示,且賦有其權威性與價值觀(提後三16)。既然舊約聖經是神所默示,而我們認識有關舊約聖經的默示觀是出於新約記載而得來的,那麼,它必然也引證新約本身也是神所默示的,其權威性與價值觀是與舊約同等的(提後三16)。因為從新約的正典可以看到新約本身是受某一種原則所約束,而信徒的生活是受聖經的原則所引導。無論如何,這種種現象都是出於神的默示所得到的果效。
2.從耶穌本身的見證看出新約聖經是神所默示的。耶穌就是神也是人。他不時受聖靈的感動,所以他可以證實舊約及新約都是神所默示的。又說,一切有關默示的事,都是出於耶穌本身而來的(來一1~2);耶穌本身就是所有新約中默示的中心人物(路廿四44;弗二19~22)。
3. 從使徒們的書信中看出他們同樣是受聖靈所感動寫出神的話來(林前二12~13 ,約壹四6)。
一、聖經素描:聖經是一本世界文學名著,至今已被譯為1829種語言,年銷三千萬冊左右。今日有十多億人把聖經當作靈性生命的寶典和上主啟示的泉源。聖經是一本內容深沉、年代久遠的記錄,在長年累月的宗教生活反省中孕育而成;記載的是先知、詩人、聖賢、使徒、民族英雄等與上主在一起的宗教經歷和體驗。他們在走過了人生偉大的旅程之後,有些人以口述的方式,有些人則以文字的記錄,去把他們生命中酸、甜、苦、辣的遭遇,和他們對人生深刻的觀察寫下來,便成了今日聖經的主要骨骼。
聖經是一本有關生命的書,也是一本指向生命之道的書,裡面的角色只是神、人、生命、天和地。所以它不是科學書,不是歷史書、不是勸世文,也不是任何一本我們可以和其他著作一起歸類的書。聖經充滿理想,也十分腳踏實地;它是超越的,也是落實的。它雖然以神道為中心,卻是為了發揚人道的精神;它有許多來世的敘述,卻是為了教人如何活於今世。它的智慧恍如樹林里的風聲、曠野中的天籟。純朴的人聽到它的呼喚,熱愛生命的人感到它的吸力。
這本書計述生、死,以及人在有生之年內的種種變化,和死後種種不同的命運。它曾目睹過一個民族多次的興亡,也曾為一些成功的生命而歌頌,為一些失敗的生命而惋惜。它裡面的一切,似乎都在隱約地告訴我們:國家、民族有盛衰興替的時機,人類、生命也有生死存亡的「變數」。這原是上主在創世時早已定下的法則,這也是我們習稱的「客觀規律」。
二、聖經小資料:1、聖經:英文的Holy Scriptures原指「聖的著作」。Bible則原是希臘文,即英文Book的,但要加上定冠詞,成為The Bible,意指「那本書」。在教會傳統中,聖經不必有名稱(就如我們不必叫自己父親的名字一樣)因為聖經就是「那本書」,是「書中之書」,是生命之書,是最重要和最寶貴的書。中文的「經」則是指「天下之大經」,是做人處世或「立身經世」的根本大道,是生活應遵從的典範。 2、新舊約:聖經分為兩大部分,前部分叫舊約,後部分叫新約。約(Testament)是指人神間的盟約、契約。舊約是為新約鋪路的。 3、舊約:(Old Testament)原指天主與以色列民族在西乃山上所立的盟約。舊約這本書所記載的,是耶穌降生前的事跡。4、新約:(New Testament)是耶穌基督以自己的聖血和聖死,為全人類所立的永遠盟約,稱為新約。新約這本書所記載的是耶穌降生後的事跡。5、福音:新約中有關耶穌基督生平的那四卷書稱為「福音」,福音即「喜訊」,因為耶穌基督的降生給人類帶來了救恩的「好消息」。6、群書總匯:聖經不是一本單一的書,它包括舊約46卷,新約27卷,共73卷;先後經歷1500年才完成,作者無數,執筆者40餘人。(因為聖經很長時間先有「口傳」,然後才筆錄成書;所以「作者」多於「筆錄者」)7、聖經的文學類型:聖經不是歷史書,也不是科學書,它就是「聖經」。正如我們不能用歷史的眼光去讀西遊記,不能用科學家的批判態度去對待唐詩三百首,同樣我們也不能以非聖經的眼光去看聖經。聖經各卷的文學類型有傳記、歷史、律法、禮儀、詩歌、戲劇、寓言及神話等。因為上主要透過不同的文體,去啟示他有關生命的奧秘,傳達他對人所顯示的計劃和訊息。人只有在上主的光照下誠心找尋,才可明白聖經的真理。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732317.html
B. 舊約和新約是什麼意思
《聖經》中,以耶穌出生為界限,之前為舊約、之後為新約。
《舊約聖經》即猶太教的《聖經》,是從猶太教傳承下來的。全書卷數和次序,基督教各派略有不同。《新約聖經》是基督教的經典,共27卷,包括記載耶穌生平、言行的「福音書」,敘述早期教會情況的《使徒行傳》,傳為使徒們所寫的《書信》和《啟示錄》。《舊約聖經》裡面有39卷,《新約聖經》里有27卷。
(2)舊約道德擴展閱讀:
舊約簡介:
舊約從摩西(梅瑟)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開始撰寫,直到耶穌降生前大約500年完成,前後經歷1000年左右;有學者認為是由巴比倫被囚時期開始直到公元前一世紀,在此段約240年的時間寫成,後來被基督宗教全盤收納為《聖經》的前一部分。不同的基督教派別所承認的《聖經》舊約部分略有不同,天主教版本承認46卷;東正教版本承認50卷;基督新教版本承認39卷。
《舊約聖經》通常被分類為摩西五經(梅瑟五經,又稱律法書)、歷史書、詩歌智慧書和先知書四部分。
它的內容主線是講上帝(天主)與其子民希伯來人(猶太人)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故事。後來從猶太教直接誕生了世界三大宗教的其中兩個宗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並隨這兩大宗教的傳播,舊約全書被翻譯成世界各國文字,對世界政治、經濟、歷史和文化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新約簡介:
《新約聖經》正典書目,於公元397年舉行的迦太基會議正式確定。其原本已失傳,現所發現的最早抄本殘片約為公元2世紀時所抄。在4世紀新約文本大致固定後,有埃及、亞歷山大、敘利亞等抄本流行。目前保存的最早希臘文《聖經》抄本為4~5世紀的抄本,最著名的有西奈抄本、梵蒂岡抄本和亞歷山大抄本。
網頁鏈接
網頁鏈接
C. 《舊約》的哲學內容是什麼
盡管舊約不是哲學著作,但其中卻滲透著偉大的希伯萊哲學思想。《舊約》中提出的一些命題,具有哲學的涵義,甚至可以說是用宗教語言提出哲學命題。《舊約》的開篇就與其他民族的諸神傳說不同,那些與日月年的規律變化和周而復始的自然循環相聯系的諸神故事均無痕跡可尋,只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一個在精神上把握世界的神,一個與人類精神道德、世俗生活、歷史進程密切相關的神。雖然耶和華具有至高無上的控制自然的力量,但由於是為導引希伯萊人去執行他的意志,所以不以崇拜隱藏於自然界背後的神秘力量為目的,而是通過自然界來認識神意。《摩西五經》是《舊約》的思想基礎,而貫穿其中的就是一神教的世界觀。由此引出了神的意旨與人的自由、上帝的律法與人的慾念、人的罪孽與救贖等一系列哲學問題。希臘化時期,希伯萊人接觸到了希臘哲學,希伯萊學者開始關心希臘的智慧、理性、邏輯,他們試圖運用希臘哲學來為猶太教的教義辯護。智慧是希臘哲學的主要論題。希伯萊學者對智慧神聖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在《所羅門的智訓》中,贊揚智慧是「關於自然力的真知」,並能使人認識「尚未認識的事物」,表達「塑造一切存在物的智慧是我的老師」的心悅誠服之情。希伯萊哲學家斐洛將上帝智慧化,將上帝說成是至尊、至全、至善、至知的創世主,具有公正、仁慈、善良、智慧的品格。
D. 有了新約舊約的律法都不要了嗎
感謝神!
首先,要知道整本聖經的主線——神的拯救!舊約里,神的旨意是隱藏的、封閉的,是預表將來彌賽亞(救世主)的拯救;因為人是非常自義的,不到盡頭是不會接受神的拯救的。因此,神賜下律法這面鏡子,照出人們心裡的隱情,讓人知道:我是全然敗壞!我從上到下長滿了大麻風!憑著自己的本質、靠著自己的努力,只有下地獄的份!律法只是顯明人的罪,卻不能除掉人的罪;就像鏡子能夠如實反映人臉上的污穢,卻不能除去污穢一樣。
以色列人以為律法是給人守的,把律法的要求降低到行為的層面,但耶穌說:不!律法是意念的高度!你恨人就殺了人,你心裡動了淫念就犯了姦淫!並且律法是一個整體,犯了一條就是犯了眾條!人在這個盡頭,怎麼辦呢?這時,人才想起律法之下解決罪的唯一方法,是獻祭!而耶穌就是神為罪人預備的真正祭物,施洗約翰指著耶穌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或背負)世人罪孽的。這樣,律法就是訓蒙的師傅,把人引到基督(新約、恩典)的面前,就完成了使命,就要退去了。從此,人們不在依靠律法而有好行為,乃是基督的新生命在人的裡面彰顯出神的榮耀,乃是神的大能使人在地上過分別為聖的、榮神益人的新生活!
對於基督徒而言,律法是過去的丈夫,沒信耶穌之前都在律法這個丈夫的管轄之下;但今天借著耶穌的獻祭、借著和耶穌的同死同活,我們向律法這個丈夫死了,使我們可以歸向基督這個美好的新的丈夫。從此再也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中了!基督徒只有一位丈夫,就是耶穌!如果既要律法、又要恩典,就是犯姦淫了,是屬靈的姦淫!所以耶穌說:你們不要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不要把新布補在舊衣服上!若是這樣,兩樣都要失去!
對於沒有信耶穌的世人來說,律法永遠存在;沒有摩西律法的外邦人,也有良心的律法。律法把人都圈在罪中,直到他們像我們一樣信了耶穌,律法才在他們身上失去意義。當你明白了神賜下律法的真正目的,你的問題就得到了解答。願神祝福你,阿們!
E. 舊約律包括祭祀法,民意法,還有一個是什麼法
摩西領受神的律法乃是以色列人在西乃山經歷中的最重要的一方面。摩西律法(希伯來文torah,意為「訓誡」)可分為以下三類:
1.道德律(TheMoralLaw),即神對聖潔生活的准則(出20:1-17)。
2.民事律(TheCivilLaw),即針對以色列人作為一個國家的法律和社會生活而言(出21:1-23:33)。
3.禮儀律(TheCeremonialLaw),即以色列人敬拜耶和華的形式和規條,包括整套獻祭制度(出24:12-31:18)。
F. 古代中國與近代西方道德價值觀的側重點有何不同
中國的文化教育注重集群主義,從古至今,中國人處理個人與家族,集體,以及國家的利益關系方面,提倡集體主義原則。因此,在中國數千年的發展中,孕育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同時,這種集體主義原則和精神在社會主義中國的建設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是中國的道德觀價值觀的核心內容,同時也被西方的一些發達國家所借鑒吸取。
在西方國家,自從資本主義產生以來,個人主義道德觀普遍開展,極其強調個性的發揮,在注重個人主義道德教育的培養的同時,更注重個體的發展與完善。當然,這種情況只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初期,適應當時的競爭形勢,隨著資本主義經濟文化的發展,西方道德教育逐漸借鑒了中國道德理論的相關精華,注重個人的發展與集體的發展高度統一。
西方的以個人為本位的道德取向和中國的以家國為本位的道德取向的不同和甚至對立,使得中西方的倫理體系和道德規范具有不同的特點。
1.中國注重人倫,西方注重契約。中國傳統的倫理思想注重的是人倫情誼關系。是以家族為本位的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以「忠」「孝」為核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尊卑有序、親疏有別的宗法倫理思想體系。而西方注重契約,對西方道德觀影響深遠的基督教,在聖經中貫穿著倫理關系中的契約精神。其聖經《舊約》、《新約》均是神與人的契約。《舊約》可以說是基督降臨前神與人訂的契約,而《新約》則是基督降臨後神與人訂的契約。
2.中國注重道義,西方注重功利。中國儒家把追求倫理作為最高價值原則,儒家這種義利觀是建立在道德理性和感情慾望對立的基礎上的,強調用道德的理性去克制感情慾望,使義和利、整體和個人的關系得到調節和調制;西方注重功利,西方的基督教的人和神的關系完全是建立在平等交換的基礎上的,由於基督教把這種功利主義價值觀宗教化,就使西方人形成了「人惟求新,物惟求新「的社會心理。
3中國強調性善論,西方強調性惡論。中國的儒家思想從性善論出發,」人之初,性本善「,以個人道德為起點,強調個人的正心、誠意,強調在內心上下功夫來完善人格。強調「自天子及庶人,壹是以修身為本」的個人「內省」。西方的性惡論主要來源於基督教的「原罪說」。由於人類的祖先亞當和夏娃禁不住蛇的誘惑,偷吃了智慧果實而犯了「原罪」,因而亞當和夏娃的子子孫孫也有犯罪的內因,也要為自己的祖先承擔責任。西方道德觀很大程度上受到宗教的影響,基本上是宗教道德決定世俗的理論,由於西方宗教認為人生來就有罪,
G. 舊約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何為舊約
舊約即天主籍梅瑟(摹西)於西乃山下以牛犢之血與以民締結的盟約,請讀(出24:1-11)當時梅瑟在山下立了一座祭台,代表天主,十二根石柱代表以民十二支派,作為立約的見證。
梅瑟引領以民舉行的祭獻是和平祭,按這類祭獻,獻給天主的那一部分予以焚燒,其餘部分由百姓分食,這和平祭象徵天主與他的子民之間所有的和平與共融,好似他們將整個祭牲獻給天主,天主還禮邀請他們的代表與他共宴(出24:11)。向代表天主的祭台和向百姓身上灑血,是雙方結盟的象徵,「血」是生命的象徵,因此在天主和他的百姓間的結盟是生命的結合。(血的混合是生命結合的共同標記)(出24:8)
百姓的回答:「凡上主所吩咐的話,我們必聽從奉行」表示百姓承認並遵守天主與他們結立的盟約(出24:7)。「凡上主吩咐的話」指十誡(出20:1-17)十誡總綱(申6:5;肋19:18)和解釋十誡的其它法律(出21-23章)。天主借梅瑟訂立盟約的主要儀式:祭獻和祭宴,在耶穌訂立新約時,這祭獻和祭宴的形式仍保留著(請讀瑪26:26-28)。出24:8節梅瑟正式聲明建立盟約說:「這是上主與你們訂立盟約的血。」路22:20節,耶穌說:「這杯是用我為你們流出的血而立的新約「耶穌說的這句話是出24:8節之回聲。
+++
1、聖經是一本有關生命的書,也是一本指向生命之道的書,裡面的角色只有神、人、生命、天和地。所以它不是科學書、不是歷史書、不是勸世文,也不是任何一本我們可以和其他著作一起歸類的書。它是讓我們能接觸到天主的書。
聖經充滿理想,也十分腳踏實地;它是超越的,也是落實的。它雖然以神道為中心,卻是為了發揚人道的精神;它有許多來世的述,卻是為了教人如何活於今世。它的智慧恍如樹林里的風聲、曠野中的天籟。純朴的人聽到它的呼喚,熱愛生命的人感到它的吸引力。
這本書講述生、死,以及人在有生之年內的種種變化,和死後種種不同的命運。
它曾目睹過一個民族多次的興亡,也曾為一些成功的生命而歌頌,為一些失敗的生命而惋惜。它裡面的一切,似乎都在隱約地告訴我們:國家、民族有盛衰興替的關鍵因素,人類、生命也有生死存亡的不易之道。這原是上主在創世時早已定下的法則,這也是我們習稱的「客觀規律」。
在聖經的眾多人物中,有一位與眾不同,而基督徒尊為主的,他就是耶穌基督。其他的人不過是在講述生命,但這位耶穌卻自稱是生命之主,他自己就是「生命」,而且他還說要給人「更豐盛的生命」。
基督徒相信:這些帶來更豐盛生命的話語,就記載在這本聖經之中。
2、聖經分《舊約》和《新約》二大部分。這些書稱之為「約」,因為其中心思想是:天主為救贖人類與人類所立的盟約。天主與以色列民族在西乃山上所立的盟約,稱為《舊約》,聲言天主是以色列獨一的真神,而以色列人是天主的選民。由於以色列人屢次背約,不斷犯罪,天主為救贖世人,差遣自己的聖子耶穌降世,用自己的生命鮮血訂立了一個新而永久的「盟約」,救贖世人背逆天主的罪,使天主與人類重新和好。耶穌降世標志著「舊約」已完成其歷史使命,他所訂立的盟約稱為「新約」。
《舊約》有四十六卷(基督教為三十九卷),《新約》有二十七卷。合計七十三卷。這些書總稱為《聖經》是為表示這些書所具有的特別地位和神聖權威。書中所記述的一切,是人類信仰及道德的大經,又為人類立身經世的大道。
聖經是二千年前的文獻,現在的世界與二千年前已大不相同。怎麼樣讓《聖經》上的話來指導現代人的生活,讓現代人有能力戰勝所面臨的挑戰,這就有了解釋《聖經》的必要性。即使是現代的文獻,例如中國的憲法,是一部相當明確的文獻,也需要以人大的權威來釋法,否則社會就會混亂。《聖經》也是一樣,如任由個人去解釋,結果必然會產生混亂。
對《聖經》的解釋,基督教認為每個基督徒都有解釋權。結果造成了基督教宗派林立的混亂局面。這種分裂的狀況,相信不是耶穌的意願。
天主教承行耶穌的教導,相信耶穌把訓導權交給了教會。「誰聽你們,就是聽我」。正是為避免分裂,基督建立了教會,立伯多祿為他在世的代表,現在則是接伯多祿位的羅馬教宗,在聖神引導下,正確解釋《聖經》,在真理和錯誤之間作出裁決,使人們有正確的方向,避免教會的分裂。惟有如此,二千年前寫成的《聖經》——生活的天主聖言,才不是死的文字,而仍能給人生命的活力。
H. 為什麼《舊約》將精神內涵和思想深度高度結合
《舊約》將精神內涵和思想深度高度結合。希伯萊民族是一個重視宗教信仰、律法道德、智慧思考的民族。在《創世記》中所涉及的天地生成、人類誕生和萬物起源的問題都是哲學上的重大命題。但希伯萊民族卻是在詩性語言中、在故事的講述中娓娓道來,不用邏輯的推理,也沒有抽象的空論,卻同樣把人們吸引到了這么一個精神境界去思考世界上這些形而上學的問題。在最古老的典籍中,希伯萊民族表現出一種難得的虔誠,即對至高神上帝的虔誠。「詩性倫理從虔誠開始,虔誠是由天意安排來創建各民族的,因為在一切民族中,虔誠是一切倫理的、經濟的和民政的德行之母。」由此我們不難理解《舊約》中那麼多的律法規定,從著名的「十誡」到摩西在《申命記》中關於律法的三次總結性講話。這些律法內容如此豐富,以致希伯萊人把《舊約》前五篇稱為「律法五卷」。希伯萊民族對智慧情有獨鍾,常用格言、諺語、諷喻、寓言來總結生活各個領域的經驗、規矩、准則,訓導人們的言行,啟迪人們的智慧。從精神的深度和廣度這個意義上說,《舊約》是以文學語言書寫的希伯萊思想發展史和精神文明史。
I. 舊約表現了希伯萊怎樣的哲學思想
希伯萊民族沒有留下如古希臘那樣寶貴的哲學遺產,也沒有幾位如同中國先秦諸子那樣至今仍為人們念念不忘的大思想家。但是,他們留下了一部全世界都為之感慨不已的偉大著作——《舊約》。盡管它不是哲學著作,但其中卻滲透著偉大的希伯萊哲學思想。《舊約》中提出的一些命題,具有哲學的涵義,甚至可以說是用宗教語言提出哲學命題。《舊約》的開篇就與其他民族的諸神傳說不同,那些與日月年的規律變化和周而復始的自然循環相聯系的諸神故事均無痕跡可尋,只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一個在精神上把握世界的神,一個與人類精神道德、世俗生活、歷史進程密切相關的神。雖然耶和華具有至高無上的控制自然的力量,但由於是為導引希伯萊人去執行他的意志,所以不以崇拜隱藏於自然界背後的神秘力量為目的,而是通過自然界來認識神意。《摩西五經》是《舊約》的思想基礎,而貫穿其中的就是一神教的世界觀。由此引出了神的意旨與人的自由、上帝的律法與人的慾念、人的罪孽與救贖等一系列哲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