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儉
『壹』 道德經中的「儉」與「廣」什麼意思
儉,節約,不奢侈.廣,大或者多.直譯的話是"節儉所以能成多",不過這些話放在具體的地方又有具體不同的理解,這也是道德經的特點.
『貳』 《道德經》秉持哪三種精神,是可以積攢人品的
道家思想作為中華文明舉足輕重的組成部分,對國人的精神信仰有著深遠的影響。由道家思想所衍生出的道教文化,一度被魯迅稱之為中國文化的根基。
講個實在的例子,我們現在很多人在遇到一些未知事情的時候,都會說一句“順其自然”。而且,很多邁入中老年的朋友,也喜歡追求寧靜恬淡的生活旋律。這些心理活動,歸根結底都是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
不敢為天下先,還可以認為就是不要大張旗鼓的去宣傳自己,而是要在平靜中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經驗和閱歷。就像最近網上傳的那句話一樣,你對這個社會有什麼不滿,不要一味的去指責,而是要用你的實際行動去改變。如果長夜漫漫,我們就是那唯一的火光!
事實上,慈、儉、不敢為天下先,說起來很是容易,但要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卻需要時刻注意。這三寶,既是道家思想的三寶,同樣也是我們每個人為人處世的三寶,只有能夠始終秉持住這三種精神,才能夠真正做到安身立命,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叄』 吾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什麼意思真正的含義是什麼如何理解
你好,這段話的白話譯文是:我有三件寶貝,需要保持:一是慈愛,二是儉朴,三是不敢參與你爭我奪的紛爭。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第六十七章。
全文如下:「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這段話理解上:
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67章)「慈」與「勇」、「儉」與「廣」、「不敢為天下先」與「成器長」是相反的,但是《老子》認為,正因有「慈」,所以才可能有長久的「勇」;正因有「儉」,才可能有長久的「廣」;正因「不敢為天下先」,才可能「成器長」。
《老子》的這段話,抽象地了解,有些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如「儉故能廣」。但是下面接著說:「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同上)這個「今」字說出了這段話在當時的實際意義。它以當時的兼並戰爭為不「慈」,發展生產為不「儉」,各國爭雄為「為天下先」。它斷定這些都是走往死路的。這是沒落奴隸主貴族對於新興地主階級的詛咒。
回答完畢,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如有疑問,請追問,如滿意,請採納,謝謝!
『肆』 道德經裡面寫的主要是些什麼
《道德經》作為一部文約,義豐,歷來被學人們稱為「哲理詩」,從深層次對社會回、人生等問題深入思考,而且答無論古代還是當代,不論中國還是國外,都是影響巨大的哲學著作。然而在高中教材里卻不見其蹤影,這可說是高中教材的最大遺憾!
《道德經》中提倡的「無為」思想、「不爭」的思想,對於遏制時下名利泛濫的現象是頗有意義的!《道德經》中的「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對提高個人素質修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道德經》中的辯證思想、精闢的比喻更是叫人嘆為觀止。
《道德經》中涉及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對於高中生來講,能品味如此廣博的精神食糧,確實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了!
《道德經》博大精深,實為不可多得的巨著!在某些方面對《道德經》的點評未有定論,然而未有定論的著作恰恰是最好的課文!因為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文學鑒賞能力是其他任何文著所不能企及的。
另據學者研究,老子原著並無分章,後世分章純屬多餘.
『伍』 老子關於節儉的名言警句
1.成由勤儉敗由奢。
2.節儉本身就是一個大財源。——辛尼加
3.不擇手段地追求高級物質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級的。——潛夫
4.財有限,費用無窮,當量入為出。——顏之推
5.常將有時思無時,莫把無時當有時。——《增唐賢文》
6.成家子,糞如寶;敗家子,錢如草。眼下胡花亂鋪張,往後日月空盪盪。
7.成物不可損壞。
8.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9.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韓非子《韓非子顯學》
10.侈將以其力斃。——先秦《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11.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含慕富貴,枉道速禍。——司馬光《訓儉示康》
12.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
13.冬不節約春要愁,夏不勞動秋無收。——(錫伯族)諺語
14.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15.行船靠掌舵,理家靠節約。——諺語
16.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王安石
17.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培根
18.黃金本無種,出自勤儉家。
19.會吃的吃千頓,不會吃的吃一頓。
20.家有萬石糧,揮堆不長殺牛吃肉,不如留著擠奶。
21.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庄公二十四年》
22.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
『陸』 道德經的解釋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全文共約五千字,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道德經》常會被歸屬為道教學說。其實哲學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為一談的,但《道德經》作為道教基本教義的重要構成之一,被道教視為重要經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視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稱太上老君,所以應該說道教吸納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同時,前面所說的哲學,並不能涵括《道德經》(修身立命、治國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道德經》提出了「無為而治」的主張,無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作為一種政治原則,「無為」在春秋末期已經出現。儒家也講「無為而治」,如《論語·衛靈公》:「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朱熹認為「聖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作為也。「,實則表達了儒家的德治主張。使「無為而治」系統化而成為理論的是《老子》。他們認為統治者的一切作為都會破壞自然秩序,擾亂天下,禍害百姓。要求統治者無所作為,效法自然,讓百姓自由發展。「無為而治」的理論根據是「道」,現實依據變「亂」為「治」;「無為而治」的主要內容是「為無為」和「無為而無不為」,具體措施是「勸統治者少干涉」和「使民眾無知無欲」。
《道德經》並不像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樣,是一部論述道德的著作。事實上,道德二字各有不同的概念。道德經前三十七章講道,後四十四章言德,簡單說來,道是體,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
其中的名句摘錄:
一、無為而治
二、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三、不進寸而退尺
四、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五、治大國如烹小鮮
六、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七、治人事天,莫若嗇八、道可道,非常道
九、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十、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十一、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十二、為之於未有
十三、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十四、強行者有志十五、處其厚,不居其薄
十六、曲則全,枉則直
十七、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十八、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十九、得之若驚,失之若驚
二十、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二十一、無之以為用
二十二、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二十三、慈、儉、不敢為天下先
二十四、弱之勝強,柔之勝剛
二十五、禍兮福之所倚
二十六、不居功,功自言
二十七、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二十八、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二十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三十、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三十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三十二、見素抱朴,少私寡慾
三十三、持而盈之,不如其己
三十四、損有餘而補不足
『柒』 《道德經》吾有三德: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怎麼理解
《道德經》的三,並不是具體的三,三是有維度,有空間,甚至是冪,那麼我們建立的認識論,世界觀,方法論;一定是立體的,一定是三維的。
在個人修行中,同心同德是核心,就是初心,而初心上面最寶貴的品質,就是慈悲心、敬畏心、平常心,要能為理想拋頭顱灑熱血,能為正義挺身而出。
很多時期流傳道士下山,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就是這種信仰的力量,讓我們無比強大,然後我們勇於承擔生命應該承擔的一切。
老子告訴所有人,修道之前要先修德,德是道的載體,沒有德,道是無法承載的,所以也把德做了細分和著重強調,賢人之德,聖人之德,甚至是普通人之德,德的本質一樣,但表現方式不一樣。
聖人之德就是不仁,就是大德不德,不道德的道德,看起來,無法解釋,但內核和內涵是不一樣的,不仁不是不仁義,而是不以仁和德的標准下劃線,自己心中有數,同心同德就是心同此心,情同此理。
『捌』 吾有三寶,持而守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解釋意思,要透徹
」吾有三寶,持而守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的意思是:我有三件寶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愛,第二件叫節儉,第三件叫不敢處在眾人之先。
該句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七章,原文如下: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譯文:
我有三件寶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愛,第二件叫節儉,第三件叫不敢處在眾人之先。慈愛所以能勇武;節儉所以能寬廣;不敢處在眾人之前頭,所以能成為萬物的尊長。
現有人割捨慈愛而搞勇武,舍棄節儉而搞大規模行動,舍棄退讓而搞領先,就會死亡。那慈愛,用於作戰就可取勝,用於守衛就會堅固。天將建立之事,則以慈愛去衛護它。
(8)道德經中儉擴展閱讀: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玖』 哪位牛人幫我解釋"儉故能廣"是什麼意思
「儉故能廣」出自《道德經·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儉。儉針對的是物質,就是說不要浪費,所擁有的東西也不敢隨意用盡。其實世間每樣東西都來自「道」,又怎敢浪費?事實證明,唯有節儉,才能夠用有限的資源做更多的事情,這就像金匠敲打一片金箔,打得越薄,蓋住的面積越大。資源是有限的,節儉就可以用得更長久。節儉成為習慣的人,心常自足,財物雖然有餘,卻謹慎不用,所以處處顯得寬裕。所以說,儉,故能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