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全國生態環境法治保障

全國生態環境法治保障

發布時間: 2022-04-17 03:25:15

⑴ 中國環境保護法全文

我對於環境保護法的理解:
【1】我國環境保護法,是依法保護環境的法律依據;
【2】我國環境保護法是環境法律體系的母法;
【3】環境保護法是踐行可持續發展的法律保障。

⑵ 2021合肥事業單位申論寫作技巧:審好材料立意 寫好申發論述

申論公務員考試中,申發論述一直是重中之重。作為考試的重點也是分值最高的題型,掌握好申發論述的寫作就是掌握了申論考試的「半壁江山」。而要想拿下這座大山就需要找准文章的立意,只有牽住了這個「牛鼻子」才能為寫作打好基礎。今天中公教育就以一道題為例向大家講解如何來尋找文章的立意。
【題干】
根據給定資料 6,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50 分)
要求:角度新穎,觀點明確,結構完整,思路清晰,論證充分,語言流暢。1000~
1200 字。
【講解】
我們通過審題可以看到本道題中並沒有從材料中選取一句話讓我們進行理解,因此通過題干點睛法確定關鍵詞以及關鍵詞之間邏輯關系來確定立意的方法並不能使用,因此必須要回到材料中尋找立意。
同時題干中出現「根據給定資料 6」字眼,也就是說這篇文章的立意或總分論點必須出自於給定資料6,接下來我們就通過閱讀給定資料6來確定總分論點。
【材料】
天下之事,非新無以為進(創新推動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化改革開放、推進創新驅動一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房中央治國理政的重要著力,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歷年兩會的必談話題(黨和政府一直重視創新驅動)。縱觀世界,科技創新在改善環境、推動進步方面一直都是不斷向上延展的(創新的作用)。美國的一家公司把納米導線硅引入熱電材料,將導電和導熱分開,大大提高了發電組的轉換效率,同時還能從汽車尾氣中回收電,再回饋到汽車電池中去,兼具省油和降低碳排放的。減少污染、為大自然減負,科技突破為我們展現了更廣闊的進步空間(再一次強調可以創新可以改善環境)。
與此同時,美國為了保護濕地,實行「緩解銀行」制度,緩解銀行就是提供生態補償信用的機構。該制度的產生主要源於美國對濕地開發的限制,當大量濕地被開發破壞以後,美國政府意識到了濕地保護的重要性,於是出台了濕地開發的許可證辦法,要求濕增開發方在開發之前即做出補償動作,根據開發對濕地的影響,補償分為修復、創建、優化、保留四種,要達到濕地補償的評估要求,才能獲得開發許可證。作為濕地保護方面的一項制度創新,「緩解銀行」制度在保護濕地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使得生態環境逐漸改善(制度創新能夠推進環境改善)。
【分析】
通過閱讀給定材料我們可以看到:
一、在第一自然段的前兩句話中一直在強調創新的作用。所以文章話題應與創新有關。
二、第一自然段第三句話講述的是科技創新的作用,其中科技創新很明顯屬於創親驅動的一部分。
三、第一自然段後半部分通過美國公司的例子告訴我們科技創新可以改善自然環境。
四、通過第二自然中美國「緩解銀行」制度的例子可以得出制度創新可以推進環境改善。而制度創新很明顯也屬於創新驅動的一部分。
【總結】
文章應是圍繞創新與環境保護展開的。通過材料案例的閱讀會發現二者之間的關系為創新對環境有改善的作用,此為文章的核心話題。而在文章中將創新分成了兩個部分,分別是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兩者都能夠促進環境的改善。因此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應為文章的兩個分論點。
所以,本次文章的總分論點為:
總論點: 用創新給環境友好的擁抱
分論點: 以制度創新突破環保「乏力」的瓶頸。
以技術創新突破環保「無力」的困境。
【例文展示】
用創新給環境友好的擁抱
美國管理學大師托馬斯·彼得斯曾經說過:距離已經消失,要麼創新,要麼死亡。 改革開放的中國巨輪,劈風斬浪四十年,經濟取得了巨大發展。然而,卻也面臨著水域開闊而暗流涌動、大河奔騰而泥沙俱下的現狀,昔日被稱為「西部金腰帶」的河西走廊如今卻成為生態失衡的「難民營」;「黃鸝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而在今天,詩句中的湛藍天空已被一片霧霾所代替,清澈的河流也是污跡斑斑。這些環境問題的出現無不對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環境保護已經成為限制社會發展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阻礙。因此,只有打開視野,銳意創新,才有可能給生態環境一個更「友好」的擁抱。
以制度創新突破環保「乏力」的瓶頸。每到冬天,全國各地便增添許多「霾愁」,各種違法排放行為的危害顯得尤為突出。「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詩中如畫般的景色,現如今已經被空氣污染、水源污染的境況所代替,而幾乎每一起污染事件都指向飲鴆止渴的粗放發展模式,成為社會公眾的共同痛感與全面深化改革頂層設計的重要考量。二氧化硫頻頻爆表卻在曝光後數據突降,「壯士斷腕」的治理力度讓人嘆為觀止,凸顯出制度的漏洞;「環保審判無錫模式」評定為全國「生態環境法治保障」制度創新最佳事例,為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了強有力的司法保障。「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只有張開制度創新的臂膀,才能早日展現「天藍藍」、「水綠綠」、「山青青」的綠色畫卷,才能為環境提供寬廣胸膛。
以技術創新突破環保「無力」的困境。我國傳統的能源開發主要是以煤和石油為主,然而隨著非可再生資源的不斷開發,能源危機的警報也一再拉響,不僅限制了經濟的發展,而且傳統能源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也越來越顯現。當前的環境形勢是不容樂觀的,只是簡單的進行整頓和修修補補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難題的,我們應該在技術革新上下大力氣。美國加州努力開發先進技術,實現了節能減排,促使環境持續向好成為現實;青島焰火晚會使用了無硫技術,不僅確保燃放安全,而且不會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由此說明,只有實現技術的創新,才能為環境改善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因此,只有張開技術創新的臂膀,才能迎接環境友好的未來。
誰不渴望藍天常在?誰不嚮往綠水常流?然而現實卻是「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牽著你的手卻看不到你的臉。」面對洶洶而來的新一輪霧霾,諸多類似調侃道出了多少人的無奈。迎擊霧霾之痛,不僅需要短期的應急措施,也需要著眼長遠綜合治理,讓創新發展深入生態環境人心,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水青山」。

⑶ 我國有哪些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條文和政策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專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屬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⑷ 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條文和政策法規是什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濕地、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第三條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

第四條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

國家採取有利於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第五條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

第六條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

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採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

第七條國家支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鼓勵環境保護產業發展,促進環境保護信息化建設,提高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水平。

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大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財政投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和普及工作,鼓勵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環境保護志願者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營造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環境保護知識納入學校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第五十九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

前款規定的罰款處罰,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按照防治污染設施的運行成本、違法行為造成的直接損失或者違法所得等因素確定的規定執行。

地方性法規可以根據環境保護的實際需要,增加第一款規定的按日連續處罰的違法行為的種類。

第六十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超過污染物排放標准或者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污染物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責令其採取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等措施;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停業、關閉。

第六十一條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准,擅自開工建設的,由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停止建設,處以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

第六十二條違反本法規定,重點排污單位不公開或者不如實公開環境信息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公開,處以罰款,並予以公告。

(4)全國生態環境法治保障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六十八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過、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其主要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

(一)不符合行政許可條件准予行政許可的;

(二)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包庇的;

(三)依法應當作出責令停業、關閉的決定而未作出的;

(四)對超標排放污染物、採用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環境事故以及不落實生態保護措施造成生態破壞等行為,發現或者接到舉報未及時查處的;

(五)違反本法規定,查封、扣押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的設施、設備的;

(六)篡改、偽造或者指使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

(七)應當依法公開環境信息而未公開的;

(八)將徵收的排污費截留、擠占或者挪作他用的;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六十九條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⑸ 環保法律法規有哪些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是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的國家法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於2014年4月24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是為預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維護生態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制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於2001年8月31日通過公布,自2002年1 月1日起施行。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是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水污染,保護水生態,保障飲用水安全,維護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而制定的法律。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於2008年2月28日修訂通過,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現行版本為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修正,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是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的國家法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於2014年4月24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公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官網《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⑹ 如何加強國家生態安全的法治建設

1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必須珍惜每一寸國土.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2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3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擴大森林、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快水利建設,增強城鄉防洪抗旱排澇能力.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禦能力.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4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積極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加強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⑺ 簡述我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

目前我國環境法律體系主要由五部分構成:
(1)憲法關於環境保護的規定。這是各種環境法律、法規和規章的依據。(第九條、十條、二十二條);
(2)環境保護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3)環境與資源保護單行法。一般規定的具體詳細,是進行環境管理、處理糾紛的直接依據。
(4)環境標准。
(5)其他部門法中的在關環境的法律規范。(包括中國加入或簽署的國際法或公約)

⑻ 如何從立法方面完善我國生態文明法律保障體系

要從立法方面完善我國生態文明法律保障體系,需著力完善環境保護法規體系,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依法治理軌道。
一、要進一步完善有利於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政策與法律體系,加快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依法治理軌道,運用法律手段規范治理生態環境。貫徹十七大提出的「要完善有利於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的基本方略,積極完善有利於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環境法規體系,充分發揮環境和資源立法在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約束作用,為建設生態文明提供有力保障。
二、在法律制度上,應當逐步建立起由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等構成的較完整的法律制度框架。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要抓緊有關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制定生態功能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健全、完善地方生態環境保護法規和監管制度,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執法機制。
三、堅持依法行政,規范執法行為,嚴格執行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犯罪行為。加大執法力度,提高執法效果,實行重大環境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堅決改變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克服並糾正環境執法中的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遏制行政干預執法的現象,打擊權法交易、錢法交易行為,維護環境法治的統一和尊嚴。

⑼ 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1989年12月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1989年1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二號公布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促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第三條 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
第四條 國家制定的環境保護規劃必須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國家採取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環境保護工作同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協調。
第五條 國家鼓勵環境保護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加強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提高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水平,普及環境保護的科學知識。
第六條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
第七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港務監督、漁政漁港監督、軍隊環境保護部門和各級公安、交通、鐵道、民航管理部門,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環境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礦產、林業、農業、水利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資源的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第八條 對保護和改善環境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第二章 環境監督管理

第九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國家環境質量標准。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環境質量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地方環境質量標准,並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環境質量標准和國家經濟、技術條件,制定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嚴於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須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區域排放污染物的,應當執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
第十一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建立監測制度,制定監測規范,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監測網路,加強對環境監測的管理。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發布環境狀況公報。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管轄范圍內的環境狀況進行調查和評價,擬訂環境保護規劃,經計劃部門綜合平衡後,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第十三條 建設污染環境的項目,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必須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作出評價,規定防治措施,經項目主管部門預審並依照規定的程序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環境影響報告書經批准後,計劃部門方可批准建設項目設計任務書。
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有權對管轄范圍內的排污單位進行現場檢查。被檢查的單位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檢查機關應當為被檢查的單位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
第十五條 跨行政區的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的防治工作,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協商解決,或者由上級人民政府協調解決,作出決定。

第三章 保護和改善環境

第十六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採取措施改善環境質量。
第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對具有代表性的各種類型的自然生態系統區域,珍稀、瀕危的野生動植物自然分布區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域,具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地質構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區、冰川、火山、溫泉等自然遺跡,以及人文遺跡、古樹名木,應當採取措施加以保護,嚴禁破壞。
第十八條 在國務院、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的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內,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的工業生產設施;建設其他設施,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規定的排放標准。已經建成的設施,其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限期治理。
第十九條 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必須採取措施保護生態環境。
第二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業環境的保護,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鹽漬化、貧瘠化、沼澤化、地面沉降化和防治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種源滅絕以及其他生態失調現象的發生和發展,推廣植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農葯及植物生產激素。
第二十一條 國務院和沿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海洋環境的保護。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傾倒廢棄物,進行海岸工程建設和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必須依照法律的規定,防止對海洋環境的污染損害。
第二十二條 制定城市規劃,應當確定保護和改善環境的目標和任務。
第二十三條 城鄉建設應當結合當地自然環境的特點,保護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觀,加強城市園林、綠地和風景名勝區的建設。

第四章 防治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二十四條 產生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單位,必須把環境保護工作納入計劃,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採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雜訊、振動、電磁波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二十五條 新建工業企業和現有工業企業的技術改造,應當採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設備和工藝,採用經濟合理的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和污染物處理技術。
第二十六條 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後,該建設項目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防治污染的設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閑置,確有必要拆除或者閑置的,必須徵得所在地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第二十七條 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依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申報登記。
第二十八條 排放污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企業事業單位,依照國家規定繳納超標准排污費,並負責治理。水污染防治法另有規定的,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執行。
徵收的超標准排污費必須用於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具體使用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九條 對造成環境嚴重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限期治理。中央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市、縣或者市、縣以下人民政府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由市、縣人民政府決定。被限期治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如期完成治理任務。
第三十條 禁止引進不符合我國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技術和設備。
第三十一條 因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單位,必須立即採取措施處理,及時通報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並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
可能發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採取措施,加強防範。
第三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威脅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時,必須立即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由人民政府採取有效措施,解除或者減輕危害。
第三十三條 生產、儲存、運輸、銷售、使用有毒化學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質的物品,必須遵守國家有關規定,防止污染環境。
第三十四條 任何單位不得將產生嚴重污染的生產設備轉移給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使用。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可以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一)拒絕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現場檢查或者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
(二)拒報或者謊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有關污染物排放申報事項的。
(三)不按國家規定繳納超標准排污費的。
(四)引進不符合我國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技術和設備的。
(五)將產生嚴重污染的生產設備轉移給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使用的。
第三十六條 建設項目的防治污染設施沒有建成或者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該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可以並處罰款。
第三十七條 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閑置防治污染的設施,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重新安裝使用,並處罰款。
第三十八條 對違反本法規定,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企業事業單位,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情節較重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政府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九條 對經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除依照國家規定加收超標准排污費外,可以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或者責令停業、關閉。
前款規定的罰款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責令停業、關閉,由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決定;責令中央直接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停業、關閉,須報國務院批准。
第四十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直 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四十一條 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並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完全由於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並經及時採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環境污染損害的,免予承擔責任。
第四十二條 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的,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導致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礦產、漁業、野生動植物等資源的破壞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承擔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 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與環境保護有關的國際條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第四十七條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同時廢止。

⑽ 我國制定了哪些法律來保護生態環境

我國現行的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主要有:《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


我國現行主要的環境保護法規、規章主要有:《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自然保護區條例》、《環境保護行政處罰辦法》等。


1、《環境保護法》


第二十二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應當依法採取財政、稅收、價格、政府采購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勵和支持。


第二十三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改善環境,依照有關規定轉產、搬遷、關閉的,人民政府應當予以支持。


2、《水污染防治法》


第十五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水污染防治的要求和國家或者地方的經濟、技術條件,適時修訂水環境質量標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第十六條 防治水污染應當按流域或者按區域進行統一規劃。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水行政等部門和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編制,報國務院批准。


3、《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十四條 建設項目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建設項目在投入生產或者使用之前,其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和程序進行驗收;達不到國家規定要求的,該建設項目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4、《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


第十四條 排污費數額確定後,由負責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向排污者送達排污費繳納通知單。


排污者應當自接到排污費繳納通知單之日起7日內,到指定的商業銀行繳納排污費。商業銀行應當按照規定的比例將收到的排污費分別解繳中央國庫和地方國庫。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5、《.自然保護區條例》


第十四條自然保護區的范圍和界線由批准建立自然保護區的人民政府確定,並標明區界,予以公告。

確定自然保護區的范圍和界線,應當兼顧保護對象的完整性和適度性,以及當地經濟建設和居民生產、生活的需要。

熱點內容
服務員工上班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7 01:36:38 瀏覽:73
違規處置醫療垃圾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7 01:30:48 瀏覽:373
法院具辦人 發布:2025-01-17 01:30:03 瀏覽:793
寶安區教育局規章制度匯編 發布:2025-01-17 01:08:05 瀏覽:155
湖南開福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7 00:26:03 瀏覽:124
唐海司法局 發布:2025-01-17 00:13:56 瀏覽:554
婚姻法模擬法庭心得體會 發布:2025-01-16 22:56:23 瀏覽:558
離婚律師歌曲有哪些 發布:2025-01-16 22:48:41 瀏覽:118
民法第64條 發布:2025-01-16 22:43:28 瀏覽:412
公司司法審計 發布:2025-01-16 22:41:20 瀏覽: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