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整容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從2016年起,將專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屬始年級「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將小學、初中政治課更名為「道德與法治」,無疑是教育主管部門對依法治國戰略的響應。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要求,「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於在公民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七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將青少年作為法治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提出堅持從青少年抓起,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當今,法治成為每個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無論是作為法治建設的基礎工程,還是作為學生成長的素質工程,將法治納入義務教育內容體系乃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② 道德與法治區別
法與道德屬於上層建築的不同范疇。法律屬於制度的范疇;而道德則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的范疇。法律規范的內容主要是權利與義務,強調兩者的衡態;道德強調對他人、對社會集體履行義務,承擔責任。法律規范的結構是假定、處理和制裁或者說是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而道德規范並沒有具體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後果。法由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而道德主要憑借社會輿論、人們的內心觀念、宣傳教育以及公共譴責等諸手段。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現為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潛移默化的。法必然要經歷一個從產生到消亡的過程,它最終將被道德所取代,人們將憑借自我道德觀念來實施自我行為。
道德與法律是社會規范最主要的兩種存在形式,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兩個范疇。二者的區別至少可歸結為:
1.產生的條件不同。原始社會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規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說氏族習慣。法律是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氏族制度的解體以及 私有制、階級的出現,與國家同時產生的。而道德的產生則與人類社會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維系一個社會的最基本的規范體系,沒有道德規范,整個社會就會分崩離 析。
2.表現形式不同。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一種行為規范,它具有明確的內容,通常要以各種法律淵源的形式表現出來,如國家制定法、習慣法、判例法等。而道德規范的內容存在於人們的意識之中,並通過人們的言行表現出來。它一般不訴諸文字,內容比較原則、抽象、模糊。
3.調整范圍不盡相同。從深度上看,道德不僅調整人們的外部行為,還調整人們的動機和內心活動,它要求人們根據高尚的意圖而行為,要求人們為了 善而去追求善。法律盡管也考慮人們的主觀過錯,但如果沒有違法行為存在,法律並不懲罰主觀過錯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從廣度上看,由法律調整的,一般 也由道德調整。當然,也有些由法律調整的領域幾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斷,如專門的程序規則、票據的流通規則、政府的組織規則等。在這些領域,法律的指導觀念 是便利與效率,而非道德。
4.作用機制不同。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會輿論和傳統的力量以及人們的自律來維持。
5.內容不同。法律是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一般要求權利義務對等,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而道德一般只規定了義務,並不要求對 等的權利。比如說,面對一個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義務,卻未賦予你向其索要報酬的權利。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報酬往往被視為不道德。
③ 道德與法治的關系,二者應如何相互促進
道德與法律相互滲透、相互依賴。道德與法律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都是調整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都可以成為指引、評價人們行為的尺度,具有一定的制約作用。法律側重對人們的外部行為進行調整,道德則更多的規范人們的內心世界,二者從不同角度作為人們社會行為的調節者,維持社會的公秩良序,使之和諧、文明、健康地發展。
道德與法律相互補充、相互作用。法律是人們共同生活下所必需的社會秩序保障系統,是調整當今社會經濟、文化、道德、思想等各種社會關系的巨大整合器,具有強制性和權威性。但是法律功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完全覆蓋所有生活空間,一般說,違反法律的行為也違反了社會道德,但違反道德的行為卻不一定違反法律,法律作為一種成文的規范,有相對穩定性,不可能頻繁變動,因此法律對於社會具有滯後性,單純依靠法律是不充分的,道德在此時的作用就顯而易見。
(3)道德與法治整容擴展閱讀:
道德對於人們的約束機制,是它能夠在不良行為發生前阻止其發生,具有前傾性,則重治本;而法律則適應實際造成嚴重後果的不良行為,後發制人,側重治標,二者緊密聯系,相和益彰。法律離不開道德的支持、配合,道德也需要法制的保障和輔導,既要發揮教育的感化育人作用,又要同法制的強制功能有機的結合起來,只有一手抓道德,一手抓法制,才能取長補短,互相促進,保證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健康快速有效地發展。
④ 道德與法治課具體包含哪些內容
1、樹來立自信心,懂得做源人要自尊、自愛、自覺抑制不健康的生 活方式,對自己的生命有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2、體驗家庭生活中長輩對自己的呵護,熱愛自己的家庭和長輩,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感,具有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關心他人、尊重理解他人的生活態度。
3、感受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熱愛祖國,感受人民與軍隊的魚水之情,懂得寶島台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的一部分,體驗兩岸人民血濃於水的真摯感情。
4、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認識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團結的紐帶,形成熱愛中華文化,學習中華文化和發揚中華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行為與習慣: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自覺抑制吸煙、酗酒、迷戀游戲機等不良生活習慣,學習反省自己的生活習慣與行為。
2、能主動分擔家務勞動,盡力為父母分憂,正確處理與長輩的矛盾。
3、逐步形成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好習慣。
4、在學習生活中培養自己繼承中華文化傳統的愛好,加強某一方面的練習,培養一項文化特長。
(三)知識與技能:
1、體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於家庭幸福和個人身心健康。
2、學習關心、照顧家人的具體做法,用正確的方法處理和父母長輩之間的矛盾。
⑤ 為什麼很多女生討厭網紅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個性,千篇一律並不好看,只是時代變了,審美也變了,像以前古時發胖的楊貴妃才是好看,現在瘦成漫畫腿a4腰,說實在,也不好看。我覺得女孩要對自己好點,不要為了這個時代而改變獨一無二的自己。人生只有一次,要活出真正的自己,為什麼要為了外表和虛榮改變自己,在人群中沒有一點突出的特點。我是一名剛入初中一年級的女生,我們道德與法治的課上學過許多,要正確認識自己,不要盲目跟風毀自己。希望現在的人不要因為那些不好的風氣毀了自己。
⑥ 道德與法治中的這個女演員是誰
姓名: 秦丹
別名: 如花
國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81年1月3日
職業: 主持人,演員
代表作品: 重慶衛視《生活麻辣燙》女主角
⑦ 中學生拉架誤傷同學致留下疤痕,被判支付整容費是否合理
當然合理,從法理的角度來說,原告的疤痕是被告的行為直接導致的,無論是過失行為還是主動行為,都已經造成了既定事實,因此承擔相應的整容費用是有法律依據的;從情理的角度來說,雖然被告是屬於拉架,但事情起因是因為其姐姐為其出頭而引發的糾紛,換句話來說,如果沒有兩人的肢體沖突,就不會發生後續的事情,但既然因為自己的情緒沒有控制住而產生了沖突,那麼因此而出現的損失就應該承擔。
其實這種事情在中學校園里的發生概率是相對較高的,法官的判斷對凈化校園環境起到了很好的震懾作用,這可以讓那些平時不遵守紀律而嬉笑打鬧的學生意識到法律的威嚴,在沒有形成重傷害的前提下,即使中學生不到服刑年齡,但是造成的民事責任和經濟賠償是不能因為年齡不到而倖免的。同學之間發生口角是難免的,在此過程中學校老師要盡到自己的教育義務,在該事件中老師也的確盡心盡責,而需要譴責的是被告人的姐姐,不但沒有起到好的模範作用,而且因為自己的沖動和魯莽改變了事件的性質。
中學時代正是心智成長的階段,尚處於叛逆期的中學生很難避免口角和沖突的出現,作為家長來說,要在平時多注意孩子的言行,要將一切不好的苗頭扼殺在萌芽狀態,不要讓孩子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釀成大錯,這對自己孩子的成長和被傷害孩子的成長都是非常不利的。不可否認,現在的很多家長都忙於生計和事業,對孩子的照顧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即便如此,也應該加強思想教育,尤其是對學校環境里的同學糾紛要保持冷靜和剋制,畢竟中學生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而同學情誼的培養也是不容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