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實現
A. 政府道德責任是怎樣實現的
1.政治制度的道德化。現代政府的一個重要特徵是謀求和維持政治合法性。政治合法性不僅需要形式合法性,還需要實質的合法性,即包含著對倫理道德價值的訴求。因此,政府要避免其合法性危機,應將法律制度、官僚制度等和道德相結合,實現依法行政和依德行政的有機統一。所以,政府不僅需要實現法制化,還要實現道德化,而政治制度的道德化是實現政府道德化的重要方面。
政治制度的道德化,就是政府的法律制度、權力體制、組織結構、公共政策及典章制度等都必須貫徹公平、正義、平等的原則和具有充分的道德合理性。這種道德的合理性能夠協調好政府與民眾的關系,使整個公共行政體系進入良好的運行狀態。
制度對於個人的道德選擇和道德生活來說,是一種預設的前提,具有先決意義。在大多數情況下,有關職責和義務的原則應當在對於社會基本結構的原則確定之後再確定。
政治制度的道德化其強制性可以不為個體的偏愛所左右,而且對個體的偏愛、價值追求還起矯正作用,把個體的行為納入到統一的社會道德秩序中來。此外,其強制性實現對行政行為的調控。我們要通過自身所蘊含的倫理精神,能夠鼓勵公務員的道德自覺性,起到激勵的作用,而對於道德覺悟低的公務員,則可以表現為懲處和制裁的作用。
2.道德責任的制度化。公務員是公共利益的維護者,在他運用其手中掌握的公共權力行駛職責時如無任何限制,就極易產生權力腐敗,從而損害公共利益。為了維護公共利益,就必須以制度化的道德及道德責任追究機制對公務員進行約束和監管,對違規者予以懲罰,從而達到強迫行政主體和公務員遵守行政道德的目的。
首先,建立和完善道德責任規范體系。這有助於將公務員應遵循的道德責任明確化、具體化,為行政行為提供正確的導向,也為調控其行為模式提供准則,從而使公務員避免錯誤行為,尋求正確完美的行為。只有把公務員的道德責任和工作規范、要求以及相應的評價、獎懲措施等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並貫徹執行,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和道德責任意識。此外,公務員的道德培養是一個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而制度化的道德責任規范作為一種外在約束制度,對個體具有價值導向作用。公務員通過制度性的道德能預期到自己行為的現實性後果,被制度肯定的行為受到鼓勵或獎勵,而被否定的行為將受到懲罰和遏制,如此反復出現,使得作為外在理性和善惡標準的道德規范在公務員的內心紮根並得到鞏固,最後形成道德行為選擇的習慣,最終實現由他律向自律的轉化。
其次,建立道德責任監督機制。建立相對獨立的道德責任監督系統,比如不斷完善廣大公民和全社會對行政不道德行為的控告、檢舉、投訴制度,加強行政機構內部的科層監督和監察、專門的審計監督,強化各級檢察院、法院的司法監督權,充分發揮新聞傳媒的輿論監督作用等。通過完善道德責任監督機制可使公務員逐漸把各類外在監督轉化為自身的道德習慣和道德心理,形成真正的自我監督機制。
再次,建立道德責任獎懲機制。對公務員在道德責任上的奉獻行為,國家和社會有義務使他們擁有獲得物質和精神上相應回報的權利。這樣,才能在社會中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成為激發行政主體踐行道德的內在動力。與此同時,嚴厲懲治不良行政道德行為者,加大懲治腐敗行為的力度,減少不良行政道德,增大腐敗行為的成本,抑制違法亂紀行為。
3.公務員的道德化。基於假設基礎上作出的對公務員進行規范和限制的制度設計和安排,不能全部解決制度運行中的問題,它只有通過政府的日常工作,通過公務員對公共權力的行使才能使制度設計和制度安排獲得實現的可能,所以公務員的素質和道德狀況是制度得以落實和實現的關鍵因素。
制度化的道德責任只是一種低限度的一般性的道德要求,但是公務員在行使權力時面臨的環境因素是很復雜的,要使公務員不陷入不道德的境地,僅滿足於此是不夠的,公務員還應當有著至善的道德願望和道德理想追求。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加強對公務員加強道德責任的教育。首先,要使公務員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取向。在現代社會,政治權力日益成為公共權力,而公共權力是附屬於公共利益的,它只有為公共利益服務,才能體現它的公共性。公務員只有利用公共權力服務於公共利益時,才不會改變公共權力的性質和作用方向。這就決定了公務員必須以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共利益作為自己的道德價值取向。其次,要使公務員成為踐履個人美德的榜樣。公務員不僅承擔著社會政治職能,而且是公共道德規范的踐履者,一個社會的倫理秩序的良性運行首先需要公務員的支持和維護。沒有公務員對個人美德的踐履,社會很難走上美德供給之路,這不僅是由於公務員的示範性作用決定的,而且是由於公務員可能的對美德社會供給的破壞性決定的。
一切存在著社會秩序危機的時代都是與道德的失范同時出現的,而且首先是由於掌握公共權力的人們破壞社會共同體的道德原則和規范,敗壞社會風氣,進而引發了整個社會的道德價值的喪失。因此,公務員應該成為踐行個人美德的榜樣,而不應該成為踐踏個人美德的典型。
B. 法律和道德最主要的區別是什麼道德的實現方式是什麼
你好,這是一個大問題。 法律和道德最主要的區別是強制性與自律性。道德的實現方式是靠內心確信與社會輿論來約束人的行為。
C. 道德是什麼為什麼需要道德如何提高道德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具有認識、調節、教育、評價以及平衡五個功能。道德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並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服務。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道德觀念。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時代與不同階級,其道德觀念都會有所變化。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一定的生產關系和社會輿論的影響而逐漸形成的。從目前所承認的人性來說,道德即對事物負責,不傷害他人的一種准則。
作用:
一個道德淪喪、缺失的國度,不可能有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的經濟,也不可能有社會的正常發展、基本社會秩序的存在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歸納起來,道德具有五個方面的主要功能:
認識功能
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良師。它教導人們認識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 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教導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行為和生活道路。
調節功能
道德是社會矛盾的調節器。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和自己的同類發生這樣那樣的關系。因 此,不可避免地要發生各種矛盾,這就需要通過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內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惡標 准去調節社會上人們的行為,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使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臻於完善與和諧。
教育功能
道德是催人奮進的引路人。它培養人們良好的道德意識、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樹立正 確的義務、榮譽、正義和幸福等觀念,使受教育者成為道德純潔、理想高尚的人。
評價功能
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評價是一種巨大的社會力量和人們內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 以評價來把握現實的一種方式,它是通過把周圍社會現象判斷為「善」與「惡」而實現。
平衡功能
道德不僅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且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要求人們端正對自 然的態度,調節自身的行為。環境道德是當代社會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們應當以造福於而不貽禍於子孫後代 的高度責任感,從社會的全局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開發自然資源,發展社會生產,維持生態平衡,積極治理 和防止對自然環境的人為性的破壞,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正常關系。
道德教育,就施教的立場說,乃是依據一般道德的規范,運用各種教導的方法,培養受教者具有善良品格和行為的一項教育工作。就受教的立場說,乃是從學習的生活中,獲得明確的道德意識,能夠判別一切行為的正邪善惡,並進而表現良好品德的一種教育。「道德教育乃是對於一般人為了修己善群適應生活而實施感化陶冶的一套教育方法和設施。」更詳細的闡明,便應有如下的認知:第一、道德教育是以身心發育正常的兒童、青年以至成人為對象。第二、道德教育的實施,應重視感化與陶冶,而非使用強制的壓力。第三、道德教育的目標,宜特重群體的關系,個人的修養亦系以群體為基礎。第四、道德教育為人類改善生活的一種工具,常常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革新其內容。
D. 道德是人類特有的調整人與什麼之間的關系的行為規范
道德是人類特有的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人與自身之間的關系的行為規范。
道德是一種以指導人的行為為目的、以形成人的正確的行為方式為內容的精神,是調節社會關系、發展個人品質、提高精神境界等活動的動力,因此是一種非制度化的、柔性的規范。
道德是一種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人與自身關系的特殊的行為規范, 道德隨著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而變化,道德把握世界的方式是從人的需要出發。
(4)道德是實現擴展閱讀
道德品質表現:
1、道德意識
道德意識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道德意識引起並調節人們相應的道德行為。
2、道德行為
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言語、道德行動和道德習慣等。道德行為實現、鞏固和深化人們相應的道德意識,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二者綜合構成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狀況。
E. 道德的實現主要靠
1/2分步閱讀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不可以強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窮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展中國家遵循發達國家的道德。
2/2
道德以善惡為評價標准來評價和規范人們的行為;道德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內心信念來發揮自身的調節作用。
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實踐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較為粗略,後者較為精密。思辨只有對錯之分,沒有中間狀態,而實踐的精髓正在於選擇,並且中間狀態就是最好的選擇。
道德定律與自然定律或邏輯定律不同,它不是一個百分之百確定的定律,這是由於道德定律對應的題材本身的不確定性造成的,所以也有人因此懷疑道德定律是否存在。
一個有教養的人只尋求與題材的確定度相匹配的定律,對於道德定律不可強求其確定度,關於道德的知識只要有助於我們的活動或實踐也就足夠了。
F. 道德的實現靠自覺不靠什麼
道德規范靠人們內心信念自覺自願來遵守,法律靠強制力來實現,所以A符合題意;B錯誤,法律靠強制力來實現;C錯誤,受過教育的人,也有不遵守道德規范的;D錯誤,道德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必須的;故選A
G. 道德的功能有哪些
(1)始終為產生它的經濟基礎服務,它以自己的善惡標准從道義上論證產生它的內經濟基礎的合理性和容正義性,促進自己經濟基礎的形成和鞏固,並譴責和否定不利於自己經濟基礎的思想和行為;
(2)在階級社會中,,道德是階級斗爭的工具之一,統治階級的道德為統治階級的利益辯護,是維護其階級統治的精神力量。被統治階級的道德代表被壓迫者對這個統治的反抗和末來的利益。
(3)一切進步的道德,總是對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一切落後、腐朽的逍德則對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起著消極的阻礙作用。
(4)道德還對上層建築的其他領域以及社會生活秩序起著重要影響。
(7)道德是實現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H. 道德是什麼意思
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道德是版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權、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
(8)道德是實現擴展閱讀
「道德」一詞出自老子《道德經》。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I. 道德包括哪些方面
從形式來看,道德包括一個人的言論和行為兩大方面;從內容來看,道德包括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等方面。
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
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
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9)道德是實現擴展閱讀:
表徵個人道德的總體特點的范疇。簡稱品德。指體現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並具有穩定性傾向的個人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的特點。道德品質表現在——
①道德意識,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言語、道德行動和道德習慣等。道德意識引起並調節人們相應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實現、鞏固和深化人們相應的道德意識,二者綜合構成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狀況。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做到「日三省吾身」:
第一應當分得清先與後,該先的一馬當先,該後的甘居最後。先進性最重要的特點是「先」,即走在前列,一是走在群眾的前列,帶領群眾;
第二走在時代的前列,引領時代潮流。共產黨員要有"先人後己,先公後私"的思想覺悟,始終把黨的利益、集體利益、他人利益置於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著群眾,不搞近水樓台先得月。
再次,要有"吃苦在先、享受在後"的優良品質,艱巨任務搶在先,危難之際沖在先,做改革創新的先行者,攻關克難的急先鋒。生活享受往後靠,物質待遇不與人攀比,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影響人、帶動人。
第三要有「正人先正己」的律己意識,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執行黨的決議率先垂範,完成黨的任務身先士卒,不落在群眾後面。
J. 道德是一種實現利益的現實性應對策略嗎
摘要 道德是做人的原則和底線,不會和利盍對立也不是必須利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