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爍法學
『壹』 政法往事怎麼樣
穿過你的往事我的政法 陳夏紅 在法律人研究領域,我以前寫過一本《百年中國法律人剪影》(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編過一本《法意闌珊處:20世紀中國法律人自述》(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這本《政法往事》可以說是前述兩書的續篇。稍有不同的是,《百年中國法律人剪影》中,更多是圍繞個人的長篇大論;而《政法往事》,則更多是根據這幾年搜集的一些邊角史料寫成的「千字文」,關注的角度更多是「事」而非「人」。 你為什麼要研究這些法律人?老有朋友這么問我。這個問題我一直在考慮,但一直沒有答案。用一句老套的說法,就像你問爬山者為什麼要爬一座又一座山,他會玄妙而富有哲理地告訴你:因為山在那邊。我的答案與此類似,僅僅因為那些法律人在往事中,因為政法在往事中。 這么說可能有點玄乎。事實上,我開始寫這類文字,早期只是朦朧地覺得法史應該不是大學課堂里那個樣子,應該不僅僅是制度在流變,更不僅僅是思想在傳承。義大利史學家克羅齊說過,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那麼我也可以化用,一切歷史都是人的歷史。漫漫歷史長河中,倘若要離開法律人的行跡,而去談論法史,那無異於趕走所有的演員而在戲台上演「空城計」。而且,由於歷史的塵封以及人為的遮蔽,使得我們對歷史的看法,多少總有些「似花非花」、「看霧非霧」之感。我覺得我在早期所致力做的一項樸素的工作,就是在法律人的歷史領域,盡可能利用各種史料提供的蛛絲馬跡,而去復原歷史的原貌。 另一方面,除了在法律史的世界中構建以人為主的「人本法史」之外,另一個我認為比較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將法史的文章寫得有趣。王小波在《紅拂夜奔》序言里說,「對於一些書來說,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對於另一些書來說,有趣是它應達到的標准。」我喜歡一切有趣的文字,老的如林語堂、錢鍾書、唐德剛,中間的如王小波,小的如韓寒、李承鵬、楚望台等等。記得有個朋友,曾將MSN簽名改成「你的書值得砍樹嗎?」我想這個問題,可能對每個寫書的人都適用,而書的有趣與否,本來就該是是否值得砍樹的一個標准。對我而言,盡可能讓每篇文章都有趣,是我孜孜以求的一個目標,盡管在事實上,我們的法史沉重得讓有趣的事情也變成悲劇。 當然,從更宏觀角度來說,我關注的基本問題是在歷史舞台上,法律人有何作為?法律人究竟應該如何作為?如果未能如願以償的話,那麼又是什麼原因讓法律人未能作為?……這些問題並不是貫穿在每一篇文字中,但這的確是我寫這些文字最原始的出發點。或者說,之前我對這些問題,並沒有一個清晰而明確的判斷,更多時候是一種基於個人思考習慣的直覺。直到2010年上半年,作為中歐法學院2009級博士研究生,我聆聽了方流芳教授給研究生開的「思想政治課」——法律職業倫理,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才豁然開朗,頗有醍醐灌頂之感。我的筆端所要傾訴的,無他,職業倫理而已。由此,我要向方流芳教授致以誠摯的謝意。 這些文字大都是供《法制早報》、《法制日報·周末版》、《法制日報·法學院專刊》、《律政方圓》、《中國政法大學校報》等報刊上「政法往事」專欄的。需要申述的是,這些文章的寫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些專欄也基本上都是自生自滅而生生不息。此外,還有部分文字在《同舟共進》雜志、香港中文大學《二十一世紀》網路版以及《中國社會科學報》發表。由此,我得特別感謝如下編輯:《法制日報·周末版》副總編馬霄雷、《法制日報·周末版》文化版前主編趙國君、《法制日報·周末版》前實習生王兆國、《法制日報·法學院專刊》主編蔣安傑、《法制日報·法學院專刊》實習生劉顯剛、儀浩、《律政方圓》雜志前編輯王立傑、曾供職於《法制早報》的申興旺編輯、《同舟共進》編輯郭芙秀和《中國社會科學報》編輯郭爍、《中國政法大學校報》編輯張培堅。說實在的,這些文章要不是他們催促,可能永遠也寫不出來。 另,本書還收錄了部分與「政法往事」有關的幾篇書評。這些書評大都發表在《新京報·書評周刊》、《南方都市報·閱讀周刊》和深圳《晶報》書評版。在一段時間內,我比較勤於寫書評,原因無他,只是他們的稿費尚可,還不至於讓人生出「賣字又賣身」之痛感,也多少讓混跡於識字人中的我有點尊嚴,足以支撐我每月買書的支出。由此,特別向最早跟我約書評的現任《中國周刊》編輯的陳遠以及《新京報·書評周刊》編輯張曉波、方緒曉、《南方都市報·閱讀周刊》編輯雷劍嶠、戴新偉、深圳《晶報》書評編輯張楠等致謝。 在書前嵌入李曙光教授和謝泳教授的大序,實在是一件美不勝收的事情。當年追隨李曙光教授,投身於「曙光名門」,主要也是看中李曙光教授從法史學到破產法的精彩轉型,甚至將此轉型作為我的一個目標。只是入門之後,我的興趣始終還沒有走出法史,連經濟法專業的碩士論文,寫的都是《破產在近代中國的制度變遷》。在大學期間,謝泳的《逝去的年代》、《大學舊蹤》等作品,已成為我關注法律人並進行研究性寫作的圭臬。在這里,謹向李曙光教授、謝泳教授致以誠摯的謝意。 此外,我還得特別感謝中歐法學院中方聯席院長方流芳教授和歐方聯席院長高美蓮(Ninon Colneric)教授。作為中歐法學院第一批博士研究生之一,我在學業初期,並未將全部精力放在所謂的專業上,他們給了我足夠的寬容與理解。能夠在中歐法學院學習是我的幸運,我亦永遠以中歐法學院為榮。 但無論如何,這些文章最終能夠以書的形式出版,我不能不感謝北京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蔣浩先生和北大出版社第五圖書事業部主任曾健。曾健以他的專業素養和敬業精神,使得這些並不美麗的文字,能夠以書的方式美麗地面世。謹致以十二萬分的謝意。 本書的「美麗」,還得歸因於如下親友的勞動:李海艷同學不僅陪伴著我的寫作,幫我完成了這本書的校對工作,亦為搜集圖片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賀維彤、徐小平等師友,亦為本書圖片的收集,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孫笑俠教授、我原來在中國政法大學校園文化建設辦公室的同事孫黎萌等,慨允本書使用他(她)們收藏的部分圖片,謹致以謝忱。 2010年7月18日(農歷六月初七)是先父逝世三周年忌日。三年前的7月20日,先父一病沉痾,駕鶴西歸。在三周年忌日來臨之際,我由於身體小恙,稿債纏身,最終未能回鄉祭奠,只能在軍都山下遙祭再三。這真是一件遺憾而沒有辦法的事情。在此,我願將此書獻給先父。 謹以此後記致親愛的讀者。我誠摯地期待著您的批評與指正。 2010年12月14日於昌平軍都山下
『貳』 《溫柔的正義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奧康納和金斯伯格如何改變世界》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溫柔的正義》([美]琳達·赫什曼)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TjS6h7_3R9s0_0_vZo3c7A
書名:溫柔的正義
作者:[美]琳達·赫什曼
譯者:郭爍
豆瓣評分:7.4
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3-1
頁數:408
內容簡介:
桑德拉·戴·奧康納和金斯伯格之前的友情超越政黨、宗教、地域和文化,已經改變了憲法和美國本身,使其成為對所有女人來說更加平等的地方。作者講述了桑德拉·戴·奧康納和金斯伯格的生活交織在一起的引人入勝的故事,她們分別是第一位和第二位女性的最高法院法官。她還明確這兩個法官如何塑造現代女性主義的法律框架,包括就業歧視、流產、性騷擾以及婦女的生活至關重要的許多其他問題。本書結合這些女性關注的焦點,講述了溫暖的個人軼事和法律細節。
作者簡介:
琳達 赫什曼(Linda Hirshman)律師及文化歷史學家,她曾撰寫《勝利:同性戀權利運動奏凱》(Victory: The Triumphant Gay Rights Revolution)等多部著作。她在芝加哥法學院獲得應用法律博士學位(J.D.),在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在布蘭迪斯大學教授哲學和女性研究課程。她的作品曾多次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Slate雜志》《美國政治新聞網》《新聞周刊》《每日野獸新聞周刊報》和《美國沙龍網路雜志》等平台上發表。她現在居住在亞利桑那和紐約市。
譯者簡介
郭爍,法學博士,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後工作人員。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於美國康奈爾大學法學院訪學。研究方向為刑事訴訟法學、司法制度。在China Legal Science和《法學》《法學家》《政法論壇》《比較法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高等文科學校學術文摘》等轉載。出版專著《非羈押刑事強制措施研究》《法律援助的故事》等兩部,獨譯著《庭審制勝》《重構社會公民權》《慈善的意義與使命》等三部。主持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司法部、中國法學會、最高人民檢察院、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
『叄』 《溫柔的正義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奧康納和金斯伯格如何改變世界》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溫柔的正義》([美]琳達·赫什曼)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qkYlH9kx2QPwPu78SYZjng
書名:溫柔的正義
作者:[美]琳達·赫什曼
譯者:郭爍
豆瓣評分:7.4
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3-1
頁數:408
內容簡介:
桑德拉·戴·奧康納和金斯伯格之前的友情超越政黨、宗教、地域和文化,已經改變了憲法和美國本身,使其成為對所有女人來說更加平等的地方。作者講述了桑德拉·戴·奧康納和金斯伯格的生活交織在一起的引人入勝的故事,她們分別是第一位和第二位女性的最高法院法官。她還明確這兩個法官如何塑造現代女性主義的法律框架,包括就業歧視、流產、性騷擾以及婦女的生活至關重要的許多其他問題。本書結合這些女性關注的焦點,講述了溫暖的個人軼事和法律細節。
作者簡介:
琳達 赫什曼(Linda Hirshman)律師及文化歷史學家,她曾撰寫《勝利:同性戀權利運動奏凱》(Victory: The Triumphant Gay Rights Revolution)等多部著作。她在芝加哥法學院獲得應用法律博士學位(J.D.),在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在布蘭迪斯大學教授哲學和女性研究課程。她的作品曾多次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Slate雜志》《美國政治新聞網》《新聞周刊》《每日野獸新聞周刊報》和《美國沙龍網路雜志》等平台上發表。她現在居住在亞利桑那和紐約市。
譯者簡介
郭爍,法學博士,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後工作人員。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於美國康奈爾大學法學院訪學。研究方向為刑事訴訟法學、司法制度。在China Legal Science和《法學》《法學家》《政法論壇》《比較法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高等文科學校學術文摘》等轉載。出版專著《非羈押刑事強制措施研究》《法律援助的故事》等兩部,獨譯著《庭審制勝》《重構社會公民權》《慈善的意義與使命》等三部。主持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司法部、中國法學會、最高人民檢察院、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