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道德教育
Ⅰ 在創新創業中應如何堅守職業道德
首先在創新來創業的過程自中,一定要保持自己那種學習中踏實和樸素的精神,同時一定要保持自己的良心,堅守自己的職業道德,不會因為強權和,骯臟的一些東西,而污染了自己的內心,要相信政府和法律以及政策是偏向於我們創新創業人的,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我們的權益,堅守我們的職業道德
Ⅱ 在教育方面也是需要注重創新的,如何令教育多樣化
好久以來,古板的道德教育忽略學生的本性差異,形成中學生不愛考慮、缺少自我表現等問題,使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遭到阻擋。現在的社會,要求學校培養具有個性特點、身心全面健康發展,還要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競爭力。
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深層次的引導、激發在新課改的施行中,作為教師要改變以往單向的教育形式。讓自己由嚴厲變成和藹,由嚴肅變成微笑,走進學生的天地,與孩子們一起學習、共同研究。用活教材,學活教材,能在現實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如學習古詩時可以採用給古詩配畫,配樂誦讀,仿寫古詩,表演古詩等不同的方式。不同愛好的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發現的方法。這樣做可以真正體現出教師結合課改理念不僅用活了教材,而且學活了教材,真正做到了注重學生個性化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也就得到了開發。
Ⅲ 初中德育教育的創新方法有哪些
初中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創新
1.培養學生的整體政治、思想、道德的提升
道德教育要有一定的靈活性,不能用強硬的態度進行道德指令和道德禁止,生硬的教學模式只會使學生產生更多地好奇心理趨勢嘗試犯錯誤。德育教育主要是運用道德事件的描述來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行為,由此規范學生的行為准則。初中階段正值學生青少年期的發育階段,應當運用倡議、激勵的形式進行德育的教育,如樹立目標,運用結果導向引導學生自發的遵守規則。要進行比喻形式的教育,考試不能作弊,要培養學生的誠信教育;要對老師尊敬不僅是尊師重道亦是長幼有序的教導;要愛護花草樹木和公物,培養學生公德心的建立;要講文明懂禮貌,待人接物要有一定修養,等等。通過整體的德育教,再進行面到點的細化育提升進行,激勵著學生努力踐行道德行為。要進行基本的道德規范,它包括行為的道德規范和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的建立。通過規則性引導,進行整體的培育。
2.注重課堂上的教學德育鍛煉
初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德育的時候要運用一些方式、方法指引學生。首先,是進行內容的創新。可以通過講述歷史人物的傳記舉例子進行引導,在挖掘人物發展的狀態下用德育的教育進行描述。比如,講述《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該人物在故事描寫中守護唐僧去西藏取經,許多細節表示出了尊師重道的一面。其次,要合理利用校內的資源進行德育教育的匹配,要聯合各學科的老師進行德育教育的培育,在學習各科的過程中進行適當的德育教育引導。再次,要充分的調動學校外部的資源進行互動,可以帶領學生下社區、進農場,了解當地的生活狀態更好地尊重社會每個工作崗位。進行戶外的德育教育基地,多帶領學生進入非課堂的地域進行德育的培養。最後,要根據初中學生的是情況進行研究和分析。開展適用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學習課程,針對年齡的成長狀態劃分不同的德育培育課程,不僅要創新還要形成一定的特色。
3.通過組織團體活動進行德育教育的培育
初中階段的學生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喜歡集體活動,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喜好進行團體活動組織,不僅能夠形成初中學生的團隊意識也能逐步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情操。要在生活中加強對學生德育的主體狀態,由此構建出以教師組織的團體活動體系。比如,進行戶外的踢毽子活動,以分組的形式進行比拼,聯動學生的運動狀態培養其團隊意識等。在德育教育本身,教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通過教師自身的德育榜樣引領學生組織團體活動,能夠事半功倍。
4.與學生家長共同進行學生的德育教育
家庭教育的是教育的基礎,加強家庭教育在德育生活化中的地位,同時借社會力量,參與德育教學。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能夠嚴重影響學生,使得在成長過程中的難以辨別事物的真偽以及正確認識社會的過程。有些家長更注重學生學習成績不在意學生除了學習以外的其他問題、有些家長甚至教導學生要以自我為中心處理問題。這樣都是難以正確地認識道德的,更不用提學生成長以後擔負的社會責任。因此,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的同時要多與家長進行溝通,要引導家長配合,進行良好地家庭教育,要多角度地感染家長的觀念,使德育教育逐漸生態發展。比如,設立家長委員會,並進行工作職責的調配,將家庭德育教育納入計劃當中,教師要定時進行回訪和督促。同時,可以拿出好的模範家庭德育教育進行宣講,調動起家長級學生的積極性,正確促進學生在家庭中的德育教育發展。
5.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助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早已經是不再陌生了,面對現今的環境變化、社會經濟的發展,對現今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而德育教育的主要戰場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的情操並側重於預防學生的德育偏差。因此,要打造一支精良的心理教育師資力量進行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通過專業的教導進行德育教育的教學。
6.運用互聯網資源進行正確的引導教育
現如今的互聯網飛速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教師可以運用互聯網資源進行德育教育的培育,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示更多的內容,或者通過有教育意義的視頻觀看進行德育教育的指導。但要值得注意的是,選好教育的角度,同時屏蔽互聯網中負面能量的干擾,正確引導學生學習。
Ⅳ 道德教育,要從哪些事情做起
首先,學校要建立一支強有力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師隊伍。俗語說:「正人先正已。」道德教育的實施者必須有良好的自身修養和道德素質,在日常言行和規范上發揮表率的作用。因此,每個教師在這項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學校必須加強對教師言行規范的引導。
總之,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在學校,但仍需要全社會的配合,保證學校、家庭和社會三結合教育的有效實施,才能真正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
Ⅳ 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課創新教學研討
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課創新教學研討
本文從更新教師認識,創新教學模式;基礎課程體系雙向融合;構建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三個方面探討了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課創新教學。
一、更新教師認識,創新教學模式
大學思政法律課程的枯燥無味是存在很久的通病,學生厭倦千篇一律的無聊,這就要求教師對思政課程進行大膽
創新。
首先,教師有必要深入學習領會中宣部、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精神,根據「意見」的指導思想,認真研讀教材,准確拿捏教材的內在邏輯結構,透徹理解教學內容,精準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問題,這是最基本的前提。因為各個專版社教材的編寫都歷經多次編訂印刷,幾近「字字珠璣」的程度,教材內容基本都是依據理論聯系實際要求撰寫,並且施行多年,已經具備了「理論教材」的通用完備性,如果說教材編訂是「一次貯備」,那麼教師教學就是「二次轉化」,將教材內容通過自身的理解揣摩,轉化成課堂教學內容,所以關鍵在於教師的教育落實。
其次,這一轉化過程需要教師仔細調查研究,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根據學生們的思想特點,因勢利導,就學生感興趣的熱點問題加以闡發。
最後,教師要收集教學中存在的重點、難點、疑點問題,與學生們關注的焦點問題對接,改造變革,融會貫通,適時變革教學內容。而這一過程不僅要貼切學生的生活實際,契合學生的知識視野,而且要體現知識的系統性、理論的科學性和完整性。
二、「基礎」課程體系師生雙向融合
在思政課程教學中,師生互動,雙向融合是很大的挑戰,而互動對於教學實效則有著深遠影響。因此,課程實踐活動、互動交流等方面的內容,必須依據教學內容需要,結合師生的雙向選擇,巧妙地安排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引導作用,開發學生的思想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勇於發表不同意見,與教師、與書本、與傳統思想不一樣,做到教學相長。
另外,思政教育里的宏篇大論比比皆是,使得學生們不能始終保持注意力,這就要求教師根據現實存在的困難,因勢利導,盡量避免枯燥乏味的講學,採用多種形式努力活躍課堂氣氛,如學生上台演講、分組討論、播放視頻,等等,既可使所有學生得以啟發,獲得實效,又可令課堂多彩,更能增強發言學生的自信心和資料收集、當眾演講等能力。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變被動為主動,「客串」教師角色,拉近師生情感距離,同時教師也能真正做到融入教學整體,真正把握學生思想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教育。
因此,教師有必要針對不同的授課內容,選擇各種適宜的實踐、互動形式,不斷變革求新,不斷創新發展,使學生始終保持熱情,真正將思政教學內容傳播給學生。
三、構建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眾所周知,思政課堂教學難,所以改變教學內容和方法、改變考評方法、積極拓展課堂教學十分必要。
傳統思政課堂教學主要是以思想灌輸教育為主,「填鴨」式的教學,呆板落後,「老師講什麼,學生學什麼,老師問什麼,學生答什麼」,嚴重地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擴散性思考,既不利於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又不利於創新能力的培育。因此,必須尋求引導啟發、開放教學、討論教育的全新教學方法。努力做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首先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性特徵,因材施教;其次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在創新教育、素質教育中的主導作用,注重德育過程與實踐內容的內在聯系與外在差別。
(一)靈活授課,不斷補充更新。
目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開設對象主要為「85後」、「90後」學生,這些學生雖然個性多樣,但是存在一些相似點:張揚個性、藐視權威、極度自信伴生極度自卑、好奇心強、功利性強、獨立意識差,等等。
針對這些特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有必要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來展示自己,教師則轉變為指導者和幫助者,在這樣的教學互動中,學生與教師就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學生知道教師的授課方式,教師清楚學生的需求意見,進而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從而教學相長,師生共同受益。
不同的授課方法應根據教學需要,靈活運用,可以通過課堂發言、師生互動等環節綜合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比如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思辨能力力、自信心,等等。在不斷鞏固教學成果的過程中,形成良性循環,課堂實踐活動的整體水平也會越來越高。
(二)辯論、演講、討論式教學密切交流。
辯論、演講、討論式教學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如討論式教學:一般可以根據上課人數,以8—10人為限讓學生自由組合成討論小組,每組選派組長一名,負責最後的總結陳詞。因為在這門課程的講課內容中,一些互動問題更適合小組發言,如在「大學生公共道德要求」一節中了解學生們的道德衡量標准則可通過小組討論,派代表發言就會更有概括性,從而讓更多學生敢於說出個人的實際情況,同時在小組討論中各組員也會得到口才和思辨能力的鍛煉。
從實際操作方面看,倘若每次小組討論都由同一個代表發言,就會使其他組員產生惰性、不願思考,所以,教師可以要求不同討論題目需由本組的不同成員自願發言(指派也行),這樣各組員就會充分發掘自己的知識儲備,適時發言,鍛煉自己。另外,為便於管理、提高效率,每組可確定一位組長,負責每次討論的時機統籌、總體安排等事宜。
綜上所述,思政課程內涵極其深厚,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也是多種多樣,頗具挑戰性,這對教師也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因此,如果教師想要得到學生的認可,取得教學實效,就必須在理解關愛學生的基礎上,依據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勇於嘗試,創新教學,明確全新的教學目標,靈活運用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模式,讓學生得到多方面、多層次的鍛煉,最終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強化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修養素質和法律綜合素質。
來源:考試周刊
Ⅵ 如何實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創新與發展
創新與發展相對原來的辦法
如果原來是說教為主,可以改為讓他們自己去探索
可以出題目,提要求,讓他們自己去圖書館,網上查找發現,寫出論文。
最後講評,提倡引導。
Ⅶ 小學創新性的德育活動有哪些內容
小學創新性的德育活動有哪些內容
學校德育原則
(1)方向性原則。
方向性原則是社會主義學校德育的根本原則,它要求學校德育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培養學生的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這個原則是由社會主義學校德育的性質和任務決定的。我們要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學校要培養「四有」、「兩熱愛」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必須堅持方向性原則。
(2)知行統一的原則。
知行統一的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要把思想政治觀念和道德規范的教育與參加社會實際鍛煉結合起來,把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與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結合起來,使學生成為言行一致的人。
(3)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的原則。
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的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要依靠和發揚學生積極向上的一面,限制和克服學生消極落後的一面,長善救失、因勢利導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優點和缺點、先進和落後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就是這種矛盾斗爭轉化的結果。德育的規律決定了發揚優點與克服缺點必須同時進行。
(4)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的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要把對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與對學生個人的尊重、信任和愛護結合起來,使教師的要求易於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嚴格要求是指教育者按照黨和國家規定的標准,對學生進行嚴格管理和教育。尊重學生就是熱愛學生,是教師對學生真誠的愛護和關懷。尊重學生的人格,承認他們的自尊心,相信他們的能力。
(5)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是指在培養學生集體的過程中,通過集體的形成教育每個學生,又通過每個學生的進步促進集體的鞏固和發展,把培養集體與針對不同學生特點因材施教統一起來。要培養堅強的集體,就要依靠集體,培養、教育和健全學生集體。教育每個學生關心集體,自覺地為實現集體的共同奮斗目標而嚴格要求自己。通過集體建立全班的規章制度,培養良好的班風,以影響集體的每一個成員。教師要把集體當作教育的主體,先向集體提出要求。引導學生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自由與紀律的關系、民主與集中的關系。通過組織各種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受教育,學會處理各種關系。要加強個別教育,把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
(6)正面教育和積極引導相結合的原則。
正面教育和積極引導相結合的原則,在德育過程中,要向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思想認識入手,啟發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發揚優點,克服缺點,不斷進步。貫徹正面教育和引導相結合的原則,應做到以下幾點:
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教育者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積極因素,及時教育指導。
在德育中要擺事實,講道德,要以理服人。
培養典型,樹立榜樣。
建立合理的規章制度,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7)教育與學生年齡特徵相一致的原則。
教育與學生年齡相一致的原則是指為了達到德育的預期效果,教育者應使教育內容、方法和組織形式等與學生的年齡特徵相適應,使每個學生品德都能得到較好的發展。
中小學生的發展大致經歷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這幾個階段。每一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都各有特點,教育者必須研究掌握這些特點,特別要掌握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在道德意識、道德行為等方面的特點,從而使德育要求、內容和方法在保持系統性的同時符合學生年齡特徵,才能使德育取得較好的效果。
(8)教育影響連續性和一致性的原則。
教育影響連續性和一致性的原則,是指學校德育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把來自各方面的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加以組織、調節,使其互相配合、協調一致,達到前後連貫地進行下去,以保障學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發展。
學生的品德是在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長期教育影響下形成和發展的。這些影響紛繁復雜,不僅相互之間存在著矛盾與對立,而且往往前後並不連貫。如果不加以組織則必將削弱學校德育對學生的影響。尤其在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學生活動和交往的范圍擴大,通過書、刊、影、視接受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有效地教育學生,必須加強學校對各方面教育影響的控制和調節。以便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確保學生的品德按照社會的要求健康成長。
(9)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是我們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理論對於人們的行動有巨大的指導作用。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注重於理論,即用共產主義思想及無產階級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武裝學生的頭腦,幫助他們逐步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革命的人生觀。另外,思想政治工作要從被教育者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把工作做到點子上,把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必須做到思想教育的系統性、開放性和針對性。
(10)循循善誘的原則。
學生的認識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認識過程。學生的年齡小,不是一下子就能明白大道理的,教師、學校領導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須遵循學生們的思想認識規律,反復地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
(11)思想政治工作與其他活動相結合的原則。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孤立地脫離其他工作來進行。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寓教育於活動之中,寓教育於疏導之中,圍繞育人成材這個根本目標,實行德、智、體、美、勞相結合;各科之間教書育人相結合;校內各職能部門,各種教育力量相結合;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形成一股合力,齊抓共管,這種綜合教育的原則才能收到顯著的效果。
Ⅷ 從一日常規到成長之旅,怎樣促進德育創新
從一日常規到成長之旅,
促進德育創新,
積極探索培養德育管理隊伍的新途徑,
建立健全班主任例會制度,
切實提高班主任思想道德素質,
通過各種途徑提升班主任的知識能力和管理技能,
使學校的德育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