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枷鎖
『壹』 對待道德綁架的正確態度是什麼
【有感「道德綁架」】
時報副刊8月31日《道德綁架與道德散架》一文 ,對我很有感觸,一提綁架二字 ,誰都對這罪惡的貶義詞鄙棄、排斥,若把它配在高尚的道德褒義詞上實屬不妥,因為道德不是硬 性的法律強制,而靠自覺的善舉。道德是法律之母 ,就像個健全人內心無形的道德懲 戒法庭,共居的人類社會,誰能脫離德與法的庇佑呢?人在遇險危難時誰都想來人解救,當被別人解救時,一般都會心生感激而懷他日報償以達心平,如果能報而不報,定會受到良心責備,尤在夜眠不寐時那脫不掉地內心道德法庭,會無情的叩問著良心,受著愧疚、懊悔、不平的煎熬。道德又象基金入伙「救助會」,遇到難處可救急,在為別人好時也是為自己好,這種倫理道德在家庭、親友、鄰里間,都普遍有約定俗成的規范著,你怎能脫離這些「綁架」呢 ?
但作為人性的道德標准,就不能只強調「禮尚往來」的倫理平衡了,而是必須要求「施惠勿念,受恩沒忘「的高尚情操,不圖報償的利他利眾的科學思想和言行,「助人為樂」主要樂在感到胸襟寬暢、充實、坦盪,常做好事不做壞事,到死也感無愧於心,含笑九泉。人生不都追求快樂和幸福嗎,其實能使心情快樂與否,主要還在受人們的贊許與唾罵之間,不顧臉皮的卑劣小人有幾?斯賓諾莎的「做善事必有快樂相隨」不假,所以「道德綁架」思想應改為「我愛道德、使我快樂」。 天津。86歲盧建申[email protected]
『貳』 聊聊如何看待社會上的各種道德綁架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個時代開始給了道德以新的定義,讓它擁有了對善良捆綁的權力。西塞羅曾經說過「對於道德的實踐來說,最好的觀眾就是人們自己的良心」。誠然,我們每個人對於道德的評判標准都來自我們內心對於這個社會的真善美和假惡丑的基本判斷,而這也是我們用來規范自我、嚴於律己的一種手段方法。但是,現在人們開始讓道德更多的成為了我們對於別人行為方式的一種期待,我們開始認為「按照道德的標准,他應該去做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這其實是給對方也給道德的本色加上了一副枷鎖,讓人們對道德由敬畏漸漸轉化為一種恐懼。
『叄』 關於「道德綁架」的名言有哪些
名言如下。復
1、身材高制大,就跟地位的高貴一樣,顯然是好事兒;然而,假使靈魂是卑劣,那就不見得有什麼好處。——《克雷洛夫寓言》
2、充實的思想不在於言語的富麗,它引以自傲的是內容,不是虛飾。——《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
3、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三國志》
4、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張衡
拓展資料
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准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
對於「道德綁架」的理解,社會觀點大致可分為以下兩種,分別代表了「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
『肆』 關於枷鎖的名言
1、我想留下這份真誠 在莫知的道路上前行, 就好像帶著明燈 不畏黑夜裡的蹣跚起步。 當時代的號角 追逐著權利的腳步; 當現實的枷鎖 困惑著金錢的思考。 我還有多少真誠? 可是生命具來的本性, 需要真誠的撫慰: 用我的真誠給我的家人, 用我的真誠給我的朋友, 如此 面對旭陽升起的地方 我還有走下去的勇氣
2、世界彌漫著焦躁不安的氣息,因為每一個人都急於從自己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出處:《不合時宜的考察》
3、讀不懂的落莫、割不斷的枷鎖、誰借誰的錯變了執著~
4、原來回到故鄉是這樣的感覺,無形的枷鎖離開的時候,鮮血流淌的解放,內心黑暗的救贖,仰望漆黑泛著熟悉的天空。當我的腳又一次踏在這片土地,我又一次看到這座簡單的城市,我的愛
5、我努力的睜大眼睛,害怕合上眼瞼的時候淚會流出來。我感覺無論怎樣做都不會得到一句肯定。很想打個電話,可是拿起又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麼。你一直把我們當小孩子,可是我們討厭被束縛,討厭被安排。終於沖開枷鎖枷鎖飛走了,你卻變得不再安心。
6、For to be free is not merely to cast off one's chains, but to live in a way that respects and enhances the freedom of others. 自由不僅僅意味著擺脫自身的枷鎖,還意味著以一種尊重並增加他人自由的方式生活。作者:曼德拉
7、人世間外事萬物,本來是隨著變化而變化的,人的本性決定大多數人總是試圖牢牢地抓住現在,不願改變,導致煩惱接踵而來,如果我們能放下包袱,便能解開自己給自己在精神上安設的枷鎖。若要快樂,就要隨和;若要幸福,就要隨緣。人一輩子,總會走過一些地方,愛過一些人。
8、究竟還要有多煎熬,我才能擺脫這該死的枷鎖
9、如果失去了頑強的意志,困難就會給你戴上枷鎖。
10、我們口口聲聲說要捍衛我們的自由,但又有誰能夠真正掙脫命運的枷鎖呢?所以我只能用心為形役來形容現在的自己了,不,應該是永遠的自己。
11、你是我命中的枷鎖,我的城早已陷落。
12、一直不願意相信時間的枷鎖會把你我鎖在自己的角落,等待時間慢慢逝去,刻下無名的傷痕.
13、數字詩詞接龍(接一) 國破人依然,斷壁殘垣兒孫眠。 山高路迢皇帝遠,可肆無忌憚! 武勇安邦,流血潺潺。 妻尋夫在何處?巴山楚水夢難圓。 觥籌交錯酒樽翻,濕衣衫。 擺下天門陣,簽了澶淵。 腕扣枷鎖鐵鏈,還憶當年。
14、鞭長莫及,是一種叫做回憶的東西。 就像是追憶往事的後人,永遠脫離不了一個名叫」想當初」的枷鎖。 或許過幾年我們就會忘了現在喜歡的人或物,就會把曾經關於它的收集漸漸堆放進地下車庫。 再也不會聽著他的名字激動,也不再理解那些正在尖叫的人。 舊人的來與去,終於使我懂得些許人情的道理。我開始感覺秋天猶如被撕裂,而人來人去也不過像是季節更替。如此循環,令人疲於輾轉。我並不責備活著本身,但我責備自己對於活著的期望。在青春期和成人期之間的交界,更加難以把持。作者:七堇年
15、生命的枷鎖,局限著我們人生的幅度。
16、有一個很壞很奸極有手腕的男人,曾經傷害我羞辱我,又寵溺我憐愛我。 有一樣我以為差不多是我的東西,現在是別人的了。 擁有時覺著是枷鎖是桎梏,負累重重,失去時一身輕松,卻生感慨。作者:周夢 出處:妃子血
17、有誰在隆冬歌唱白雪 憐人的淚水揮別故土 春天還遠且花季未臨 希望也難以渡過苦海 孤零的梅子獨自微笑 等待皚皚冰河的消融 朝陽帶著溫暖也帶著希望 喚醒了沉睡的風景 把心裡的枷鎖偷偷解開 抬頭仰看天邊的雲彩 春天唱著一支醉人的贊歌走來 希望也如同花香飄向無盡的原野
18、胡斐:一次戀愛之後最好立刻把前面的人忘記,否則會帶著沉重的感情枷鎖。你看看蕭峰到死都沒法忘記阿朱,而我不是就和苗若蘭好了嗎?出處:《飛狐》
19、人有著身體的枷鎖,飛不到靈魂想去的地方。-葉海花作者:波波 出處:綰青絲
20、人生是需要用苦難浸泡的,沒有了傷痛,生命就少了炫彩和厚重。只有在傷口中盛開的花朵,才是陪伴我們默默前行的風景。不要在意小小的委屈,難過只是你心情的點綴,而不是制約你靈魂的枷鎖。該銘記的,就把它雕刻在心靈的石碑上;該淡忘的,就把它融入宣洩的淚水中。讓我們從困苦中借力,在隱忍中堅強。
21、我喜歡火焰的放肆和破裂,因為我可以焚燒一切的枷鎖,我是整個大地的王,而我哥,卻是我心裡的神。惟一的神。我想讓他自由,哪怕犧牲我的生命。作者:郭敬明
22、當慾望失去了枷鎖,就沒有了向前的路,只能轉左,或者向右。左邊是地獄,右邊也是地獄。作者:煙雨江南 出處:罪惡之城
23、越是去阻擾就越想沖破枷鎖,這是人的本性。出處:歐若拉公主
24、看著他們,我不由得很感傷。我們自己給自己往脖子上戴枷鎖。 一切都人所共知:先攢錢買電視,再買洗衣機,汽車,冰箱。 一切都象國家計劃里那樣提前20年都定好了。 -這有什麼不好? -這有什麼好?出處: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25、愛,這絕美的枷鎖
26、我們這樣說,並不意味著學習閱讀十分艱難。如果我們與閱讀還有距離,我們的閱讀還存在障礙,都是因為世俗的腐朽的不正確的閱讀觀使我們無法親近閱讀。比如對閱讀的膜拜,對閱讀的功利訴求。也許,我們可以驚世駭俗地把閱讀拉下文化崇拜的神壇。也許,我們可以無所羈絆地把閱讀從功名的枷鎖中解放出來。每一個人都可以從閱讀中得到心靈的慰藉。每一個人都是閱讀的主人。閱讀僅僅是為了活著,快樂地活著,有靈魂地活著,高質量地活著,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活著的人。
27、她想要的其實不過也是一片迷茫 一紙結婚證書怎可以保證終身幸福 承諾如枷鎖 無法兌現承諾也如枷鎖。作者:七堇年 出處:瀾本嫁衣
28、結了婚你就算戴上枷鎖鐐銬了,跳舞都得戴著!想絕對自由乾脆別結婚。出處:婚姻保衛戰
29、人生短暫幾十年,年復一年又一年;曾經的得失,都一笑而過吧,生活,是活在現實中,而不是活在夢想里。夢想那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現實才是生活的常態。不必計較太多,只要精神上沒有枷鎖,比再多的擁有都要強上百倍。
餘下全文
『伍』 什麼是「道德綁架」!
簡單來說,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准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
基本特徵:在用聖人或超人的標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
根源:群體思想覺悟低,資源分配不均勻所產生的不平衡心理。
具體原因:對方道德水平不高;爭取資源利益;落差、心理不平衡;故意惡心……等。
人群范圍:常見於親戚、朋友、周邊陌生人之間。
具體要素表現:親情、孝道、對你好的善意、朋友標准、公共美德、個人付出回報不對等、個人願望喜好、同輩群體對比(類似鄰居家的父母、孩子)、假裝弱勢群體(小孩、老人、孕婦、殘疾)、用集體利益(公共善)壓制個體、用社會惡的反例壓迫對方。
道德綁架在生活中很常見,比如插隊,吐痰,乞討的要錢,這類行為本身道德低下,人們本能會拒絕,但他們會以「急事兒」「弱勢群體」「公德心」「別人都這樣」等反駁,插隊這個事,其實可大可小,大的話就是它侵犯的不是你個人的權利,而是集體的權利,道德就這個時候,就應該站出來,把不道德揪出來,公示於人。
道德綁架的兩種界定:
一、如果對方道德水平低下,行為上觸碰了道德底線,違背了道德標准(比如破壞公物,毆打老人欺負弱小,公共場合抽煙,違法行為等),損害了他人利益,這時候正義的人們應該理直氣壯用道德批判、審判他,這種不是道德綁架,而是捍衛道德,讓正義發光。
二、如果對方在道德標准范圍之內,沒有違背法律,也不損害他人利益或是為了保護自身利益的情況下的不作為,可以被理解和接納(比如不讓座、不下水救人等),但是應該在自我良心上受到譴責。
道德綁架的厲害之處。在於他用正義、道德、集體的力量「壓制」個體,他的出發點無論對錯,代表的都是正義的大多數,所以,一般個體在正面反駁時比較困難,只能默認、忍氣吞聲,進而失去辯解的機會和期望。
認清道德和道德綁架的本質——
道德是一種修養,它是對善與美的渴望與追求,不同於並高於法律,它本身不具備「責任」「義務」的屬性,它只是一種評價標准,更多用來自律他律,不像法律一樣具有審判功能和強制性質。在不違背法律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道德不必提供任何「義務」,不用擔負任何「責任」,妄圖用道德要求對方做點什麼,犯了邏輯錯誤:道德是評判的,不是用來做點什麼的。
道德綁架的幾種混亂邏輯——
,強制一種因果關系,即道德就是義務,你就應該去做,去執行。
,用集體給人套上一層枷鎖,這樣就成了多數人對付少數人,而被綁架者往往會有口難辯。
,扣上罪惡或不道德的帽子,綁架者往往會利用這點,給當事人扣上「你這個人很壞,沒道德,沒素質,沒同情心」等帽子。
那些擅長道德綁架的人對於不讓座者或落水不救者,其態度就是:你不讓座就是沒道德,就是個大惡人,就應該受到集體的批判和社會的懲罰。其實每個人都願意在力所能及范圍內遵守道德或社會公德,讓我們氣憤的是那些拿道德做擋箭牌,攻擊別人人格綁架別人道德的人。他們的行為從某種意義上講更可恥可恨。
如何應對道德綁架?
,轉移矛盾
如果有人對你進行道德綁架,你可以把矛盾或事件的焦點轉移,比如把道德綁架者、事件的糾結之處引到其他人物或其他事件上,最好是無關輕重的小事上,以減少矛盾的激化程度,減低人們對自身的過度關注。
比如,不想讓座可以裝睡,可以拿行李做武裝,這些是逃避戰術。如果有人問,你咋不讓座?我會反擊說:整車該讓座的人那麼多,幹嘛讓我讓?把矛盾轉到整車人,以整體壓制對方。還有就是父母逼婚,這種事父母往往會有孝道壓制,干涉子女情感生活,如果你直接拒絕就會被認為是不孝,這種情況應該把矛盾點轉移掉,不要糾結於孝順與否,結婚與否與孝順沒有必然邏輯,只要繞過孝順這個矛盾,很多問題就好解決了。再有就是朋友借錢(這個話題,哲學詩畫一想到就一肚子苦水,算了,還是不說了),直接反駁
生活中我們不能把所有人都想成好人,那是很愚蠢的。對待道德綁架和惡意攻擊,你要學會說no,最好是當場嚴詞拒絕,然後絕地反擊,拿犀利的語言和事實的鐵證暴擊對方,當場戳穿對方的那點伎倆,讓他不攻自破的同時,還能使其感到無地自容,害怕你(有些人就得給點教訓,不然他的欺軟怕硬的性格就會冒出)。
比如,有些人插隊,你說他時他反而說有急事,這種情況你就可以直接反駁說,大家都很忙誰不急呀!再比如,過年時有些親戚總愛打聽你的收入,你就可以直接說,最近閑著呢,沒上班,在做自己喜歡的事,然後反問他或她:你有自己的追求或喜歡的事嗎?如果他(她)說有,話題就岔開了,如果他(她)說沒,那就給他(她)講講理想或夢想是什麼樣的。
,條件限制
有些情境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單線問題,答案只有是與否,這時候可以嘗試條件限製法。就是在是與否之外加上限定條件,看看有沒有其它可能性、替代性、限制性,具體做法是:我不馬上回答,先給這個問題限制一些條件,滿足為是,不滿足為否,兩利相衡取其重,兩害相較取其輕。目的是為了搶先佔領道德制高點。
比如,你正在充電,對方跟你借數據線,此情景,只有借與不借兩種。不借對方說你小氣,借吧,不知道對方啥時候還,如果提前要回來,對方仍可能說你小氣,這時就要進行條件限制,以便有效遏制道德綁架。比如告訴他,我可以借給你,但只能借20分鍾,或者讓你充20%的電,能用就行等等。條件提前給他限制好,讓他先有心理預期,有了這些,後續就會變得簡單。
『陸』 世間人的枷鎖是什麼
世間人的枷鎖是:慾望。
世間人幾乎人人都被慾望牽著走。能夠不做慾望奴隸的,都已經成為聖人了。按佛家理論,心隨境轉的是凡夫,境隨心轉的是聖人。
『柒』 很多人認為真正的感情不受道德束縛,你對此怎麼看
01
在上海學習的時候,遇到一個朋友的婚姻案例,讓我也參與了很深的思考。
這位朋友我叫她文麗姐。文麗姐有個弟弟,她父母有些重男輕女,家裡條件只允許1個孩子上學,盡管文麗姐想上學,她父母還是讓她上完初中就退學了。
退學之後,文麗姐先是在家幫父母做農活,放羊喂豬,洗衣做飯,幫父母供弟弟上學;再大點,文麗姐就出門打工,賺的錢除了自己花銷都寄給了父母。
文麗姐20歲的時候,她父母就安排她相親,想讓她早點結婚,而相親對象是她父母幫忙選,結婚對象也是父母幫忙確定的,因為對方家庭條件不錯,能多給點彩禮,這樣她父母就有足夠的錢幫弟弟蓋棟樓房以後娶媳婦用。
文麗姐開始抗議,覺得結婚對象還是要自己選,但是她父母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一個女孩就應該聽父母的安排,而文麗姐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聽父母的話,要孝順父母,所以就從了。
而文麗姐在和她老公結婚之前,她只見了她老公兩次,對她老公沒有什麼好感,更別提愛了。
▼04
文麗姐說:這輩子我都是為別人而活,我想為自己活一次,但是我又不敢。我怕別人的議論,我怕影響了孩子!
老師問我們,如果是我們應該如何選。最終是,兩種選法的人都有,各有各的理由。
我當時的回答是:如果是我,我會選擇真愛!
理由是:
1、孩子已經十幾歲,什麼其實都懂了,這十幾年父母的婚姻相處模式孩子看的真真切切,我相信孩子也已經受了影響和傷害。
原生家庭的影響就在於孩子會潛移默化復制父母的行為模式,如果我繼續選擇痛苦無愛的婚姻,那孩子以後遇到相似的問題,也極有可能選擇忍受痛苦的那一個,而我只希望孩子未來幸福點。
2、不管我選擇哪種,都會被別人議論,而我過去一直為別人而活,也活在別人的世界裡,我想我該突破了,我要為自己活一次,也許未來結果可能還是不幸福,但是我至少幸福過,愛過,不枉我來這個世界走一遭。
3、有些道德標準是時候該打破了,崇尚的道德應該是靈魂的純凈,而不是忍讓和被束縛。我要的是幸福,而不是背著道德枷鎖的痛苦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