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剛性
『壹』 法律和道德 哪個約束力更強
法律的約束性更強,因為具有強制性,也就是不論當事人的道德水平高低都會對他產生威懾力,而道德只對那些道德意識強的人才會有約束力。
『貳』 拋開社會。道德。法律的約束人性.是本善還是本惡的
這個問題歸根到底是人性的問題,法治的基礎是人性本惡所以需要法來強制約束人的行為,道德的行為是人性本善是要發揚人善良的天性德行用教化的力量去約束人的行為。
社會平穩是靠法律來維護一時,道德維護一世。法律是剛性的,道德是有彈性的,軟硬兼施,才可能社會平穩。法律和道德也不沖突,法律和道德規范往往也會進行轉換,比如宗教教義形成的道德規范在宗教國家就變成了法律,所以二者沒有明確的區分。只不過形式不一樣,執行的力量不一樣,法律是國家機器,道德是民眾的素質和傳統。
作為現代國家,西方更側重法制,因為西方民主傳統悠久,古希臘的民主政治一直到現代民主政治發展比較健全完善,所以道德維護的力量倒是似乎弱化寫,但不可忽視的是基督教的教化力量還是相當好,信仰的力量我覺得也應該歸納到道德力量的范疇。我國封建歷史過於漫長,封建王朝都是人治社會,更重視人的德行力量,而儒家文化得到了封建統治者的強力推行,也逐漸形成了完善的封建道德系統,這種力量或者這種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所以法制和道德的約束誰更重要這似乎是個偽命題,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答案,但對於現代國家來說只有尊重客觀民族歷史文化傳統,合理健全法制,建立符合現代科學民主的道德規范,才能維護社會的平穩。
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是否滿意,歡迎批評指正。
『叄』 法律能夠約束道德行為么
准則的大問題. 何謂道德;簡單講道德就是便是判斷一個人當遇到善,惡與是與非對立的時候,瞬間思維後, 人們自然選擇作為或者不作為,行為正當與否的結果.道德其實就是一個遮羞布,人的一切醜陋行為如果 止於道德乃是一個具有良知的人. 人的一切醜陋行為與道德背道而弛,該為而不為之此乃無道德之人必為社會唾棄.說道底 道德往往延續著每一個歷史發展階段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樹立社會公認的道德價值規范.道德也就成為廣泛的約束人與人人與社會的行為准則,人是否具有社會道德不是先天產生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一定的生產關系和社會輿論的影響而逐漸形成的。 小悅悅的離世,人們悲痛之餘感覺到道德的力量不能夠喚醒人的良知,於是便提出要用法律來制止這種悲劇的再次發生.問題是法律真能夠替補道德的作用嗎?起碼現實社會是不行的,也沒有證據顯示這樣做會得到廣大的民意支持. 法律的作用就是剛性的約束人的行為規范.違反法律,威懾性的後果,輕則失去人身的自由,重則剝奪人身的財產和生命. 法律的產生是基於經濟發展而來. 簡單的道德約束有時候的得不到某些人遵守,就需要一個國家機器來約束以及制服那些超越道德規范行為的人. 法律雖然可以強制人的某些行為規范.但是,一方面它不可能代替道德的作用,另外一方面法律也只能對超越了社會公認道德行為准則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道德,作為一個精神思想范疇,他的內在表現形式意識形態,修養,即人內心的內涵是可以從對外部世界的知與行的行為特徵上面反映出來.法律內在表現即內涵是法律條文,人的社會行為廣義的講都要符合法律的剛性規定。那麼人在實踐對待社會是,非與善,惡採取何種行為方式,比如應該作為而不作為,只要不是違反法律條文,更多的層面就屬於道德的修養和自律,應該講人在行使自己的權利時對社會負有的責任肩負某種義務和責任,該作為而不作為,只要他的行為沒有侵犯他人的權利,也沒有損害他人的利益.法律是不能夠處罰的,這是人的自由選擇權利.只是在道德層面有義務實行的行為而不去作為.任憑事情完全可能產生嚴重後果的發生.社會輿論會給這類人群施加道德的壓力. 而將法律代替道德來強行約束人的行為規范將會達到相反的結果.道德的力量將會消亡. 既想道德的力量發揮作用又想用法律的威懾維護道德的基礎,就要在建立一種健康的社會公平與正義的生存環境,讓正確的價值觀成為全民族的主流,人與人構成的社會生產關系和社會輿論的充滿和諧的聲音.以適應當代社會的歷史發展需要.顯然這些目前社會都還不能夠完全做到. 今天的主流社會盡管人民內心深處是充滿了道德和正義的聲音,君不見做好事,捨己救人的英雄感人事跡同樣每天也是出現在我們的視線當中,雖然好人的事跡也得到宣揚,但是,道德的滑坡,或者被輿論引導的害怕做好事引起的時間金錢成本付出不成正比,仍然是當前很多人想做好事難出手的心理負擔. 人們更看重的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各種無道德的人的行為,有著引起群體效應的後果.兩種對立的善 惡思想交鋒其實背後就是對社會公認的道德規范,道德價值觀急遽風險的挑戰.而要清除產生這種現象的土壤勢必要求對當代社會的經濟發展,社會輿論,教育環境作出某些調整.同時也和正確的價值觀導向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第一,物慾橫流,一切向錢看是事實吧. C 沒有錢,肯定是不能夠上學讀書,或者講差一點錢學校老師是不是要擺著一張臭臉讓你難堪難受?D沒有錢是不是任何事情都辦不成?雖然不能夠講絕對,相對的概率基數也是蠻大的. B 社會缺乏一個廣泛的公平競爭環境是事實吧,各種國家 而這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又直接與老百姓的切身經濟利益有關,大概不能夠講物資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後關聯,但是,物資文明沒有達到一個高度,期待精神文明會超越物資文明,那是很難達到的.沒有了物資的積累,哪裡有什麼精神文明的提高,你把老百姓的教育,住房,醫療三大塊都拿走了老百姓的生活成本支出巨大,時刻還要面對通貨膨脹的壓力,尤其是社會的輿論一時間對做好事還要付出巨大的風險成本大加渲染,無形之中給道德的力量開展增加了阻力.而我們的社會媒體似乎對新聞的轟動和搶占受眾的眼球更感興趣,新聞見獵欣喜,什麼時候把宣傳振興民族的道德價值觀看成是新聞人的責任?我們的電視劇什麼時候看見在真實的反映當代咱們老百姓的真實生活?
『肆』 道德規范和要求具有什麼樣的內涵
從本質上講,職業道德是對社會行為個體履行崗位職責的一種規范,是按照職業操守規定對人的行為應有益於他人和社會的基本層次的要求,主要通過職業教育的手段,通過啟迪人們的道德覺悟,激勵人們的職業感情,強化人們的道德意志來養成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質。在現實社會里,職業道德更多地表現為一種「軟性約束」,主要體現為行業規范所約定,單位紀律所強調,社會輿論所監督。也正因為如此,對職業道德的履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和表現形式。
消極地遵從職業道德。比如,對於餐飲酒店等服務行業來講,可能表現為有社會大眾或同事監督時能履行職業道德,遵從職業規范,無人監督或個人獨自承擔工作任務時就放縱對自己職業道德的約束;比如,對於國家事業機關單位公務員來講,可能表現為八小時之內能夠履行職業道德,下班時間或休假時間就有意無意地放縱對自己職業道德的約束;比如對於企業經理人來講,可能表現為在得到企業發展好處時能夠履行職業道德,在企業發展不順或個人未得到更多利益就舍棄這種道德約束,甚至損害集體或者國家的整體利益。
被動地遵從職業道德。在客觀行為人的思想深處或個人意識中有職業道德的約束,能夠在關鍵時候體現職業道德精神。但這種道德行為更多地體現在做份內工作或完成份內任務上,體現在對自己個人的約束上,對屬於自己工作職責之外的事情,或不屬於當天當時當地履行的職責,或對單位同事不履行職業道德可能對本單位形象或社會公德造成不良影響的行為持無所謂的態度,「事不關已,高高掛起」。
主動地遵從職業道德。將職業道德作為自己的一種人生境界,一種人生價值,一種靈魂深處的「剛性」約束。能夠在社會需要和日常生活工作處事中將職業道德升華為一種奉獻精神,將奉獻精神作為職業道德行為的「自覺」,作為一種光榮和幸福,而且是更高層次、更深意義上的幸福。在近年來抵禦洪災、搶險濟困以及抗擊非典的過程中,許許多多的共產黨員,正是由於肯於犧牲、樂於奉獻,才實現和提升了人生價值,體現了高尚人格和品質,贏得了尊重和幸福。
在新的歷史時期,強調以奉獻精神提升職業道德規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不僅是因為在社會轉型時期,我們國家實施以德治國戰略確實需要確定和樹立一種以奉獻精神為內核的新的社會道德座標體系,從而建立起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健康和諧、積極向上的思想道德規范,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推動整個社會無論是在面臨風險考驗還是在正常時期保持均衡穩定的運轉。而且對於社會每一個成員自身成長來講,奉獻精神是職業道德建設鏈條中的道德基石。只有在社會各個層面弘揚以奉獻精神為核心的行為准則,倡導和形成有利於人民,有利於社會的真、善、美的要求,絕大部分社會成員都逐步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崇尚職業道德與敬業精神的同時將樂於奉獻作為一種自覺追求,使人人都在為他人提供服務,人人又都在享受他人提供的服務;人人都在關愛他人,人人又都在受到他人的關愛,才可能真正從社會基礎層面上創造一個充滿溫馨和諧的良好社會環境。
『伍』 請問,道德是什麼
東方道德多指德行和品德,西方道德指純粹的理性。個人意見
『陸』 規則和道德,哪個更重要
人類社會需要秩序復,而維制系這個秩序的,一是剛性的規則,二是柔性的道德。如果說規則是支撐天地的「山」,那麼道德就是讓大地生機勃勃的「水」。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沒有規則,固然不成;但是只講規則,也是萬萬不行的。
『柒』 法律VS道德,哪個對人的約束力大
從現實的短期的社會發展歷程看,應該是法律的約束力大,因為法律對人的行為有明確的規定,如果你違法規定會受到法律相應的制裁。
但是從更宏觀更長遠的角度看,實際道德應該比法律約束力大,當社會高度發達,社會文明高度進步的時候,人們的行為已經很規范了,犯罪的現象就很少了,那時人們更注重在社會中的評價,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和聲譽,因此到社會高度發達的時候道德的約束力實際要大於法律。
『捌』 道德是規范人民什麼行為的重要手段
道德是規范人們的人際利害關系行為(道德行為)的重要手段。 道德是回調整個人和他人之間關答系的勸導性的行為規范,通過傳統習俗、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來維系。 1、人的行為分為道德行為和非道德行為 ①道德行為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出來的有利或有害社會和他人的行為。 道德行為又包括有道德的行為和不道德的行為。 有道德的行為是指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行為,是一種有利於他人、集體和社會的行為,又叫善的行為。 不道德的行為是指不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行為,是一種有害於他人、集體和社會的行為,又叫惡的行為。例如,不拉窗簾在家中裸體活動、影響鄰居生活的行為是不道德的行為。 ②非道德行為(非倫理行為)是同他人沒有利害關系的一部分個人生活行為,是不能進行善惡評價、不具有道德意義的行為。例如,裸睡、拉上密閉窗簾在家中裸體活動的行為是非道德行為,不涉及人際利害關系。 2、道德是調整人際關系的非暴力性的社會規范 道德要規范涉及人際利害關系的行為,不幹涉單純的個人生活行為。
『玖』 道德問題受到法律約束的例子有哪些
小悅悅事件就是典型的道德問題受到法律約束的例子。
小悅悅的離世,人們悲痛之餘感覺到道德的力量不能夠喚醒人的良知,於是便提出要用法律來制止這種悲劇的再次發生.問題是法律真能夠替補道德的作用嗎?起碼現實社會是不行的,也沒有證據顯示這樣做會得到廣大的民意支持.法律的作用就是剛性的約束人的行為規范.違反法律,威懾性的後果,輕則失去人身的自由,重則剝奪人身的財產和生命.
法律的產生是基於經濟發展而來. 簡單的道德約束有時候的得不到某些人遵守,就需要一個國家機器來約束以及制服那些超越道德規范行為 的人.法律雖然可以強制人的某些行為規范.但是,一方面它不可能代替道德的作用,另外一方面法律也只能對超越了社會公認道德行為准則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道德,作為一個精神思想范疇,他的內在表現形式意識形態,修養,即人內心的內涵是可以從對外部世界的知與行的行為特徵上面反映出來.法律內在表現即內涵是法律條文,人的社會行為廣義的講都要符合法律的剛性規定。那麼人在實踐對待社會是,非與善,惡採取何種行為方式,比如應該作為而不作為,只要不是違反法律條文,更多的層面就屬於道德的修養和自律,應該講人在行使自己的權利時對社會負有的責任肩負某種義務和責任,該作為而不作為,只要他的行為沒有侵犯他人的權利,也沒有損害他人的利益.法律是不能夠處罰的,這是人的自由選擇權利.只是在道德層面有義務實行的行為而不去作為.任憑事情完全可能產生嚴重後果的發生.社會輿論會給這類人群施加道德的壓力.而將法律代替道德來強行約束人的行為規范將會達到相反的結果.道德的力量將會消亡.
『拾』 如何加強警察道德修養
玉不琢,不成器。良好道德品質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經過長期的鍛煉和自我改造形成的。人民警察擔負著特殊的使命,與國家安寧、人民安全息息相關,更需加強道德建設,強化道德修養,以確保各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的完成,履行好自己的職責。本文試從「什麼是人民警察的道德修養、為什麼要加強人民警察的道德修養、加強什麼樣的道德修養和怎樣加強道德修養」作如下探討:
一、人民警察道德修養的含義
道德一詞,最早追溯於老子的《道德經》一書,「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這里的「道」,是指「自然運行於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常指人世的美德、品行、王道。直到引入西方思想後,道德一詞才被釋為「正確的行為准則」,屬於倫理學的范疇。《辭海》對道德的解釋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
修養,「修」的本意是整治,修正之意;「養」的本意是培育,撫養之意。其原意包括修身養性、反省自新、陶冶品行等。馬克思主義賦予了「修養」新的含義,就是要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這種教育和改造離不開群眾的社會實踐,離不開實踐中個人的主觀努力。
人民警察道德修養是指人民警察按照共產主義道德和人民警察道德的要求在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方面所進行的自我鍛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行為活動,以及在這基礎上所形成的相應道德情操和所達到的道德境界。
二、加強人民警察道德修養的意義和作用
(一)加強人民警察的道德修養是由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所決定的。
就國際形勢而言,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信息社會化對公安的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工作到來了新的挑戰。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因素互相交織,恐怖主義危害上升,民族宗教問題日益突出,已經成為國際局勢動盪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危及我國社會穩定的一大隱患。經濟全球化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國家之間經濟利益、文化觀念的沖突和國家經濟安全問題。而社會信息化在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的同時,也造成了各種社會思潮、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沖突,互聯網也成為煽動、滲透、勾連、竊密和破壞活動的重要載體。這就要求我們的人民警察通過加強道德修養,強化職業道德,依法懲處那些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主義建設、分裂祖國統一的國際國內的反動分子,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保駕護航。
就國內形勢而言,隨著改革開發和經濟建設的不斷深入,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和從封閉半封閉向全面開放的轉變。利益關系的關聯性、價值觀念的多樣性、人財物的流動性、信息傳播的便捷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公安機關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的難度。當前嚴重刑事犯罪活動、各類經濟犯罪活動和社會治安問題仍是影響我國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由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和各類突發事件已成為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這都需要人民警察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加強道德修養建設,盡職盡責、嚴格執法,為民服務,切實擔負起鞏固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神聖使命。
(二)加強人民警察的道德修養是由警察權力的本質屬性所決定的。
警察權力是警察職業的構成要素,是一種特殊的國家權力,同樣也具有二重性和易腐性的特點。二重性是指因警察權力固有的矛盾性,必然會產生積極的和消極的兩種效果。易腐性是指容易導致在行使過程中發生以權謀私的現象。此外,《人民警察法》明確規定在特殊情況下,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警械。這就說明警察權力還具有與其他國家權力不同的殺傷性的特點。
警察權力具有的上述三個特點,決定了警察權力與警察道德有著內在的聯系。警察權力內含著警察道德發揮作用的巨大空間。因為警察道德是約束警察權力的內在力量,警察道德對於人民警察正確行使國家依法賦予的權力,發揮權力的正效應,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三)加強人民警察的道德修養是由警察道德的發展現狀所決定的。
人民警察道德的現實發展總體上是良性的,隊伍整體思想道德素質是好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民警察隊伍的現實狀況還存在明顯的不適應或者不適宜的方面,人民警察道德從理論到實踐的探索仍然是一個頗具緊迫性的時代課題。首先,從總體上說,人民警察道德基礎理論相對薄弱、滯後,與變化了的社會經濟關系不相適應。人民警察道德的發展從理論上說並沒有充分地吸納新的社會經濟關系所折射出的新的道德觀念和道德價值。譬如,近年來,人權觀念勃興就與人民警察工作中一些不協調的做法形成了鮮明對比,在人民警察道德理論中汲取人權觀念已刻不容緩。這種缺陷直接導致人民警察道德理論發展上的滯後和實踐上的矛盾。
其次,人民警察道德規范體系,政治性有餘,而人性化不足。突出政治性固然是人民警察道德發展的必然和優良傳統,也是人民警察道德體系的一大特色。但道德畢竟不能與政治劃等號,在對人的約束力上,政治是剛性的,而道德是軟性的。應在道德建設上注入更豐富的人文內容,體現對人民警察成長和發展的人文關懷。
第三,警察道德失范的現象依然存在。目前公安民警道德失范的表現致有特權思想嚴重、生活腐化墮落、工作作風粗暴三種類型。警察作為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其道德失范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公正形象,敗壞了社會道德風氣,渙散了黨心和民心,影響社會穩定,後果十分嚴重。
三、人民警察道德修養內容
筆者認為,要加強新時期警察道德修養,就必須以開放、包容、平等、負責的心態,根植於中華道德文化的土壤,著眼於世界警察道德發展的前沿,並結合具體國情借鑒吸收,以豐富其修養內涵。
(一)繼承中國傳統道德中的寶貴財富。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我國警察道德的發展中應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繼承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和中國革命道德的合理內核。
第一,警察道德建設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文化。一是中華傳統道德致思於整體精神,強調愛國主義思想,特別強調人的群體價值和社會價值,強調為公利、為社會、為民族、為國家的崇高道德追求,對人民警察確立人生價值取向具有積極指導意義。人民警察只有堅持執法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社會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在執法行政的工作中正確對待奉獻與索取的關系。二是中華傳統道德敬畏生命,推崇仁愛原則,強調「剛健有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有助於警察在艱難困苦的公安工作中拼搏向上。警察是和平時期最為危險的職業,中華文化對珍愛生命和自強不息精神的提倡,有助於警察勇敢面對危險情境和競爭壓力,關心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關心自己身心狀態,確立健康、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三是中華傳統道德重視修養踐履,特別重視自省與知行的統一,有助於警察自我嚴格要求自己,形成優秀道德品質。自省,就是用社會道德規范評價自己、觀察他人、警覺自己、檢點行為,其中重要的是在於自覺履行道德規范。四是中華傳統道德重視禮儀教養,有助於警察文明執勤與服務,樹立警察公正文明的良好形象。
第二,要繼承公安保衛人員的革命道德傳統,發展新時期人民警察道德。在艱苦的戰爭年代,黨的保衛機構和警察組織對公安隊伍提出的道德要求主要有:對黨忠誠;立場堅定,敵我界限分明;在對敵斗爭中要勇敢、機智、頑強;艱苦樸素,奉公守法,忠於職守,不準徇私舞弊、貪污腐化;大公無私;反對逼供信等等。這些道德要求與政治思想、紀律作用要求相結合,對新民主主義革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是新時期警察道德建設中可以繼承的道德資源。
(二)借鑒吸納國際警察道德要求。
借鑒和吸納國際警察道德要求,就是要求人民警察具有全球意識和世界眼光,充分認識自身的執法文明對於提高社會主義中國的國際地位的重要意義,認識到民警的工作作風和工作能力直接影響我國形象。盡可能吸收人類社會的一切精神財富,使警察道德文化全面走向世界,適應全球化時代的發展要求,與世界接軌。
筆者認為,1979年12月17日聯合國大會以34/169號決議通過《執法人員行為守則》(以下簡稱《守則》),是我們當前在吸收國際警察道德要求時要首先關注的方面。從內容上看,這一警察國際道德守則的制定是基於國際社會對警察行政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分析與總結而進行的,突出依法公正、服務社會特別是尊重人權三個方面,為我國警察提供了執法道德標准。
四、正確的修養途徑和方法
(一)正確的修養途徑
人民警察道德修養的根本途徑,即按照人民警察道德原則和規范,在社會生活實踐中經受鍛煉,自覺改造。首先,社會生活的實踐,是人民警察產生優秀道德品質的源泉。人民警察的道德修養,就是要培養自己的優秀道德品質。
其次,社會生活實踐,是檢驗人民警察道德修和道德品質狀況的標准。列寧說:舊社會留給我們的最大禍害之一,就是書本與實踐完全脫節。在道德修修養上,就是道德與社會實踐相脫節。離開了社會生活的實踐,人民警察道德意識和道德品質不僅無法表現出來,而且也無法進行評價。
再次,社會生活實踐,是推動人民警察道德修養不斷發展的動力。
(二)人民警察道德修養的方法
人民警察的社會生活實踐是人民警察道德修養的根本途徑。但並不是說參加了社會實踐就等於道德修養。人民警察道德修養能達到目的還必須有正確的方法。人民警察道德修養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總的原則是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具體說,這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勤於學習。古代希臘人認為「知識即美德」,而知識的獲得只有通過學習。孔子在回答子貢問「而後世何以稱夫子?」時就說:「吾何足以稱哉!勿已者,則好學而不厭,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他要求為子們「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不學禮,無以立」。人民警察道德修養是人民警察自學的、理智的活動,要避免這種活動的自發和盲目性,也必須勤奮刻苦地學習。人民警察在道德實踐中要勤奮刻苦地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學習共產主義道德和人民警察的道德理論,努力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樹立人民警察的理想信念,自覺地用共產主義道德和人民警察道德准則來規范自己的言行。同時,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科學文化知識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規律方面認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人民警察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共產主義道德和人民警察道德理論的基礎,也是人民警察形成高尚道德品質的基礎。
二是樹立大志。「立志」是指明確修養目標,人民警察立志就是立下實現崇高目標的宏願和決心。立志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歷史是很多有作為的人物,都注重道德修養上的立志。孔子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說:「平日立志,應該想做大事,不可想做大官。」現實生活中,許多重視個人品德修養的人都有他們明確的目標。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馬克思的「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列寧的「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毛澤東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等。他們都是用明確的提醒自己戰勝困難,鼓勵自己永遠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人民警察在道德修養上也要樹立大志,要把目標定在具備共產主義道德品質達到大公無私的最高道德境界上,而且要一輩子艱苦修養,決不動搖、決不放鬆。
三是兼聽內省。兼聽聞過,反躬內省。是人民警察道德修養的又一重要方法。所謂兼聽就是聽取他人、社會對自己的評價,勇於接受別人對自己的批評。人民警察在道德修養中,首先要嚴於反省。陳毅詩中說:「靈魂之深處,自掘才可能。」其次,要兼聽聞過,「兼聽作為」內省的補充,有著重要的意義,古人說:「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於凶。」兼聽內省即是人民警察在道德上成熟的標志,又是促進其道德水平不斷提高的主要手段。
四是躬行實踐。用共產主義道德和人民警察職業道德規范自己的行為,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統一,方行一致,表裡如一。劉少奇同志說:「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須參加革命的實踐,絕不能脫離革命的實踐。」躬行實踐是人民警察道德修養的根本途徑,也是人民警察道德修養的基本方法。作為基本方法,要求人民警察在道德修養的過程中,必須把自己學到的那些道德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運用到保衛和建設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斗爭中去。
五是持之以恆。人民警察道德修養貴在自覺,功在堅持。「奉命」修養,無濟於事,一曝十寒,也必然前功盡棄。重要的是持之以恆,一個人修養一時,為祖國為人民做幾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畢生修養不懈,一輩子為祖國,為人民作貢獻。今天,改革深化發展,警察隊伍建設在不斷前進,人民警察道德也將不斷豐富、發展,不斷地向人民警察提出更高的要求。人民警察只有支持不懈地抓緊自身修養,才能跟上時代和警察隊伍建設的步伐,做一個永遠有益於人民的品德高尚的人民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