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社會保障立法的原則

社會保障立法的原則

發布時間: 2022-04-18 18:17:16

⑴ 社會保險法的立法原則及適用范圍有哪些

立法原則就是保障社會勞動保險,依法征繳、依法繳納、保障投保者各項權益,老有所養、老有所醫。適用范圍就是針對「社保勞動保險」(社保)。

⑵ 論述社會保障的原則是什麼

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則如下:一是社會化原則。現代社會保障要面向社會大眾,要打破部門和行業界限,實行組織機構、服務人員和資金籌集的社會化。二是穩定化原則。社會保障不但要維護社會穩定,同時作為政府宏觀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還應當在調整產業結構、穩定和發展經濟上發揮作用。三是法制化原則。隨著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需要制定一整套完整的社會保障法律體系。使社會保障做到依法管理。四是系統化原則。機構健全、功能配套、程度合理。社會保障管理的社會化和法制化,都有賴於系統化的實現。系統化包括兩方面:一是社會保障部門與非保障部門的系統化;二是社會保障部門內部的系統化。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原則是:由近及遠,逐步完善;保持社會保障政策的連續性,改善居民對改革的心理預期;國家統一決策與分級管理相結合,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社會保障的標准要同國情國力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適應,公平與效率相結合,權利與義務相對應;明確劃分社會保障事權,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推動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⑶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則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 要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社會保障制度,必須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遵從以下幾項原則: (一)社會保障水平要與我國的經濟承受能力相適應。 一個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是由經濟發展來支持的,它要以經濟實力作為基礎。因此一般來說,各國的社會保障水平是與本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水平不足,使競爭中處於劣勢的人們缺乏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往往造成社會不穩定;而保障水平過高又會加重在業者的負擔,不利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並且會使一些人成為躺在國家身上的懶漢,削弱經濟發展的動力。在建立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時,應很好地吸取其他國家通過幾十年實踐得來的寶貴經驗和教訓。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同時又是一個人口大國,我國目前正處於經濟起飛階段,必須保持較高的積累水平,這樣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的社會保障水平不可能很高,一般來說只能保證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另外,社會保障與所有公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具有很強"剛性",易上難下,在這方面我們一定不能再走"福利國家"開始大包大攬、繼而騎虎難下的老路。我國經濟還不夠發達,但人口卻先於經濟出現了老齡化的趨勢,這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是十分不利的。 (二)社會保障應堅持公平與效率統一的原則。 社會保障是建立在法律基礎上的,以國家為主體的一種國民收入再分配形式,因此,從理論上說,它應該是公平的,一視同仁、無歧視地對待所有的公民。 社會保障制度是否具有生命力,是否有利於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關鍵是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公平與效率是一對矛盾,但又不是截然對立的,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制度,可以在公平與效率之間找到最佳的結合點,使公平和效率可以同時得到適度的發揮。這里說的公平,不是數量上的完全相等,而是權力的平等,是法律面前的平等,是機會的平等。按勞分配也是公平,分配的公正、合理、公平,可以激勵勞動者,提高效率,進而達到更高水平的公平。社會保障在本質上是一種國民收入再分配,這種分配在某種意義上帶有一些"按需分配"的性質,但一定要適度,要避免因分配不當造成的鼓勵懶惰機制。對生活困難者的救助,要以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為目標。社會保險的待遇和給付標准,既要與個人保險金的繳納水平和繳納時間長短掛鉤,又要體現社會互濟的原則,既要切實保障職工的基本生活水平,又要有利於激勵廣大在職職工的積極性。 所謂公平與效率統一,在社會保障中還應體現在公民享受社會保障的權力與繳納費用的義務對等。公民享有社會保障的權力,應該與社會貢獻及交費水平對等,而不應該受行業、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在社會保障制度中的社會保險是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一種"強制儲蓄",對於這種社會保障,必須堅持義務與權利相結合的原則,多儲蓄多收益。 (三)社會保障制度要法制化,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 社會保障的法制化,意味著社會保障制度的統一和社會成員享受社會保障權力和機會的平等,同時也為社會保障的具體操作提供法律依據。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一定要建立統一領導、分級管理,以社會化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有可以自由流動的人才市場,這就決定了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必須是統一的,不能以行業或地區進行分割。社會保障的立法權應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政策和制度要統一,並要逐步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管理機構及各級分支機構,社會保障的具體制度制定和行政管理由各級社會保障部門負責。依靠基層政權組織形成社會化的社會保障網路體系。將目前各部門、各單位分散管理逐步轉變為統一的社會化管理,將目前各單位承擔的社會保障事務性工作轉變為社會化服務。 社會保險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它以財政為後盾,但社會保障基金與財政資金又有著本質的區別,其資金的使用不能混同於一般財政資金,必須實行基金管理,堅持專款專用。由於它是一種政府行為,所有收支都應列入國家社會保障預算,結余資金投資於風險性最小的國家債券,以使其保值增值,不得直接用於彌補財政赤字或進行風險性投資。一旦基金出現赤字,經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可以向財政借款解決。 (四)適應我國二元經濟的現狀,採取兩條腿走路的方針。 改革和健全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必須從我國二元經濟的實際出發,我國已有的社會保障,一方面是國有單位職工享受著很高的保障和福利水平,另一方面是廣大農村人口的養老、醫療等基本保障幾乎完全依靠個人和家庭。可以說是一個"跛腿"的巨人,一條腿很長,另一條卻很短,雖然從長遠看,我們必須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但在目前階段則應從實際出發,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一方面改革和完善包括全體城鎮職工的社會保險體系,另一方面逐步建立農村的社會保障制度。

⑷ 社會保障立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有幾條要求

1、權利保障原則
2、普通性原則
3、平等性原則
4、基本生活保障與提高生活質量相結合的原則

⑸ 社會保障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1、權利保障原則
2、普通性原則
3、平等性原則
4、基本生活保障與提高生活質內量相結容合的原則

⑹ 社會保障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互助共濟。

我國社會保障以公平正義共享為基石,以互助共濟為基本原則,走的是政府主導、社會化、多層次的發展道路,致力於為全體人民提供基本生存與發展保障。

這一制度特質決定了社會保障學科的鮮明價值取向是促進全民共享和增進全民福祉,進而需要構築起具備人文關懷的專業知識體系。

我國社會保障改革實踐不僅提出了人類社會保障史上最豐富的研究課題,而且為全球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在我國社會保障發展中,借鑒國外經驗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及時總結中國經驗、解決中國問題並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體系作出理論貢獻。

(6)社會保障立法的原則擴展閱讀:

社會保障堅持互助共濟基本原則的優勢:

一是風險應對者由個體壯大為集體,即以群體之力幫助個體抵禦風險;

二是個人基本生存發展條件由不確定變為確定,面臨風險的個體通過納稅或繳費,能夠以確定的小額成本獲得穩定的基本生活保障;

三是防範風險的行為由利己轉化為利他,個體為解除基本生存發展後顧之憂而參加社會保障計劃,結果是所有參加計劃的人都能獲得保障,這正是基於利己目的而達成利他效果。

⑺ 社會保障法的立法理念是什麼

法的創制,需要深刻的核心理念,立法理念是法的精髓和靈魂,主導著法的形成、發展;奠定了法的基本制度和體系。社會保障立法的重要理念包括:生存權保障理念、社會連帶思想和社會平等思想。
一、 生存權保障理念
生存權與生俱來,是伴隨人的出生而自然產生、直至人的死亡而自然消滅的一種權利,終身專屬,不可轉讓、不可剝奪、不可繼承。生存權雖然是一種自然權利,但國家和法律出現後,如果不予以確認和保護,公民個人卻難以實現這種權利,而生存權本身的抽象性,也要求國家通過立法賦予實質性內涵,予以實質性保障。因此,生存權在形式上又表現為一種法定權利。生存權的這種雙重屬性,使得自然權利和法定權利之間會產生一定距離和矛盾,即法定權利的內容,與自然權利的要求及生存權保障的目標,因國家立法機構的立法裁量而產生距離和矛盾。 最初把生存權作為"法的權利"來表述的,是奧地利法學家門格爾·安東。
最初在憲法中明確規定生存權的,是德國1919年制定的魏瑪憲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生存權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重視。1945年的《聯合國憲章》,強調了生存權是基本人權;1948年的《世界人權宣言》,規定公民享有社會保障的權利、保持和保障充分生活水準的權利,以及勞動權、教育權和文明生活權。 受魏瑪憲法和《聯合國憲章》的影響,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憲法,都規定了生存權保障的內容和原則。社會保障法所保障的公民權利,包含了生存權的全部內容,無論是濟貧的社會救助立法、扶貧的社會保險立法,還是以提高公民生活素質為目標的社會福利立法,無不浸透了生存權保障的理念。二、社會連帶思想
社會連帶,是指人們在社會分工基礎上所形成的互相依賴關系,在這種關系中,每個人都各司其職,並意識到自己必須依靠他人,從而形成了互相間的依賴感、團結感、與社會的聯系感。 社會連帶思想源遠流長,早在人類社會誕生時,互助共濟思想就存在於血緣共同體中;以後又發展成為地域共同體或職域共同體成員的互助共濟。 最早將社會連帶思想理論化的,是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凱姆,其在社會團結和社會分工論中,系統闡述了人類間的互相依賴關系。 受迪爾凱姆理論的影響,法國法學家狄驥創立了社會連帶法學,認為法律建立在互相依賴的連帶關繫上,法律僅僅就禁止侵害或保障、發展社會連帶關系作出規定。
社會保障是全社會的事業,國家作為這一制度的組織者,只有依靠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參與、互助共濟,才能實現和達到目標,因此,社會連帶思想成為社會保障立法中的重要理念。根據這一理念,社會成員均應承擔相應的社會保障責任,履行互助共濟的社會保障義務,共同參與社會保障事業。 在各國的社會保障立法中,均能找到社會連帶思想的影響。三、社會平等思想
社會平等,是指社會成員在政治和經濟上處於相同的社會地位,享有相同的權利。社會平等是人類社會的理想,也是法律追求的最高價值。
但是,傳統私法所保護的,只是社會成員在形式上的平等,並造成其在政治上、經濟上、生活上存在諸多實質性不平等的社會現實。包括社會保障法在內的社會法,在批判私法以形式上平等掩蓋實質性不平等的同時,以追求社會成員經濟上、生活上的實質性平等為法的價值,充分體現了社會平等思想。其中,社會保障法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式,保障社會成員享有平等的生存權利。 社會平等思想,是社會保障立法的出發點和歸宿。

⑻ 社會保障管理的原則包括哪些

社會保障管理的基本原則如下:

1、國家承擔責任與社會承擔責任相結合,以社會承擔責任為主;
國家承擔責任,是指由國家出面建立健全社會保障的法律法規,建立政府的管理機構,統一政令、法規,保證公民享受社會保障的權利和承擔義務,實現社會保障的根本任務和長遠目標,並協調社會保障系統與整個社會的良性運行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社會化管理與單位管理相結合,以社會化管理為主;
從具體實施角度看,社會保障就是在社會范圍內統籌、調劑社會保障基金,對社會保障對象給予一定的物質幫助,提供一系列必要服務。因此,社會保障的具體業務應該由社會各方的代表建立的社會保障業務管理機構和社會服務機構負責實施,即實行社會化管理。

3、內部控制與外部控制相結合,以內部控制為主;
建立完整的外部控制,主要是確立政府和其他社會團體對社會保障管理工作的監督職能,過去,由於政事不分,政府職能部門自己立法、自己執法,無所謂監督職能,因此,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學的監督程序,同時建立起一套外部控制機制。根據既定的監督程序,政府主管部門內從中央到地方逐級監督;政府與業務部門間,政府主管部門對社會保障業務管理部門直接監督。

⑼ 簡述社會保障管理應當遵循哪些原則

社會保障管理體制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四點:
1、一體化原則。就是將社會保障體系中的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社會互助和個人儲蓄等六個子系統實行相對集中而又統一的管理,糾正「多頭管理、各自為政」的局面。同時,根據社會保障體系的總體要求,使政策制定、資金使用、監督管理三位一體。
2、社會化原則。就是社會保障管理部門根據相關法律和規章,在全社會范圍內籌集資金,實施以社會保障為項目和對象的管理。強調社會化原則主要是為了避免在社會保障管理中過分企業化和政府行政化的傾向。同時,對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實行社會化原則也是現代社會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3、法制化原則。就是社會保障管理工作必須全面受到法規的約束,以法規為先導,以法規來規范管理行為,並以法規作為處理各種關系的准繩。在立法上,強調中央立法與地方立法結合,社會保障總體立法與分項立法並行;在執法上,強調在相互依託彼此促進的法制網路下,認真按照法律程序和法律要求辦事,對違法違規的行為依法處置。
4、科學化原則。就是社會保障管理部門的職責和許可權必須科學劃分、層次分明,特別是對以下四個方面應分開管理:(1)執資分開,即管理部門不直接介入資金運作;(2)執政分開,即管理部門只執行政策不制定政策;(3)執監分開,即管理部門要接受獨立的監察機構監察和社會監督,而不僅僅是自我監督。

熱點內容
大學生村官遵守什麼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08 22:17:22 瀏覽:893
常寧蔭田法院 發布:2024-11-08 21:41:40 瀏覽:913
單位語言規范的規章制服 發布:2024-11-08 21:33:09 瀏覽:995
非法學考試科目 發布:2024-11-08 21:21:34 瀏覽:253
邯鄲肥鄉區法院 發布:2024-11-08 21:12:41 瀏覽:42
異性戀婚姻法 發布:2024-11-08 20:54:51 瀏覽:727
所有執法必須符合立法目的 發布:2024-11-08 20:08:58 瀏覽:495
科克倫律師 發布:2024-11-08 20:08:58 瀏覽:298
使用被注銷的企業公章偽造合同承擔啥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08 19:29:54 瀏覽:685
法院的好 發布:2024-11-08 19:00:41 瀏覽: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