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基本考點

立法基本考點

發布時間: 2022-04-18 19:10:15

立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法律分析】
立法基本原則可分有社會經濟政治原則、專門法律原則、立法方法原則等三方面。中國社會主義立法總的基本原則是社會經濟政治原則,專門法律原則,立法方法原則。在堅持上述總的基本原則的前提下,中國各方面的具體立法還堅持各自具體的原則。
1.社會經濟政治原則,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的原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原則,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為最大多數人謀最大利益的原則,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原則等;
2.專門法律原則,主要包括法律面前平等的原則,法治原則,法制協調統一原則,保持法律穩定性、連續性和及時廢改立相結合的原則;
3.立法方法原則,主要包括從實際出發和加強理論指導相結合原則,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原則,總結借鑒和科學預見相結合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Ⅱ 簡述中國立法的基本原則。

1.我國立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憲法原則。 憲法是萬法之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等級的法律,是綜合性地規定諸如國家性質、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國家政權的總任務、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這些帶根本性、全局性的關系...
2.我國立法應堅持哪些指導思想 1、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 2、堅持黨的領導 3、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
3.我國立法現狀仍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1、立法決策和制定過程通常表現為由上而下,過多體現黨政...

Ⅲ 立法的基本要求

立法是指有法的創制權的國家機關或經授權的國家機關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補充、修改和廢止法律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認可法律的一項專門性活動。那麼,立法原則的基本要求是怎麼樣的呢?現由找法網小編為大家介紹。
一、立法原則的基本要求
1、科學性原則。法律作為國家意志的體現,它要為國家、社會以及普通公民確立一種合理的組織結構,一種規范的行為模式,一種正確的價值選擇,這就決定了法律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2、適時性原則。即是指一個國家的法的創制,必須不斷地順應歷史發展和時代的變化,及時地、適時地根據這種變化,去創制出符合時代需要的法律。適時性原則建立的依據,是由法律本身的社會屬性所決定的。
3、民主化原則。在一個國家的法的創制中,貫徹民主化的原則具有非常廣泛和深刻的意義。它除了維護民主自身的價值外,還對其他的一些法的價值諸如平等、資源、自理、自由、契約乃至法治等都奠定一個基礎性的條件和保證。
4、合憲性原則,即是指在法的創制過程中,必須同憲法相符合,包括職權的合憲性,內容的合憲性,程序的合憲性等等。
二、立法法屬於憲法性法律嗎
立法法屬於憲法性法律。
憲法性法律有三個特點:它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文件,不同於憲法慣例;它規定的內容是國家根本問題,但不是根本問題的全部,只是某一個或某一方面的根本問題;最後,它的法律效力低於憲法,其制定程序與憲法以外的其它法律相同,沒有特別要求。
三、什麼是立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是為了規范立法活動,健全國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質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保障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

Ⅳ 立法的基本原則

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規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由此可以認為當代中國立法的原則為法治原則、民主原則、科學原則。
1.法治原則
立法的法治原則要求一切立法活動都必須以憲法為依據,符合憲法的精神;立法活動都要有法律根據,立法主體、立法許可權、立法內容、立法程序都應符合法律的規定,立法機關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范的要求行使職權,履行職責。
2.民主原則
立法應當體現廣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確認和保障人民的利益;應當通過法律規定,保障人民通過各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立法過程和立法程序應具有開放性、透明度,立法過程中要堅持群眾路線。
3.科學原則
立法應當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尊重社會的客觀實際狀況,根據客觀需要反映客觀規律的要求;要以理性的態度對待立法工作,注意總結立法現象背後的普遍聯系,揭示立法的內在規律;應十分重視立法的技術、方法,提高立法的質量。

Ⅳ 求解以下法律一般原理的一些知識點,名詞解釋以及這些點的條條框框。謝謝大家幫忙了~ 十萬火急!!!

一。. 立法體制(legislative system)是關於一國立法機關設置及其立法許可權劃分的體系和制度 ,即有關法的創制的許可權劃分所形成的制度和結構,它既包括中央和地方關於法的創制許可權的劃分制度和結構,也包括中央各國家機關之間及地方各國家機關之間關於法的創制許可權的劃分制度和結構。
立法體制是關於立法權、立法權運行和立法權載體諸方面的體系和制度所構成的有機整體。其核心是有關立法許可權的體系和制度。立法體制是靜態和動態的統一,立法許可權的劃分,是立法體制中的靜態內容;立法權的行使是立法體制中的動態內容;作為立法權載體的立法主體的建置和活動,則是立法體制中兼有靜態和動態兩種狀態的內容。
二。.立法原則是指立法主體據以進行立法活動的重要准繩,是立法指導思想在立法實踐中的重要體現。反映立法主體在把立法指導思想與立法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特別注重什麼,是執政者立法意識和立法制度的重要反映。立法原則是立法主體據以進行立活動的重要准繩,是立法的內在精神品格之所在。
三。.法律的淵源(法律形式):指那些來源不同(制定法與非制定法、立法機關制定與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義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現形式。 作為一個法學術語,主要在以下三種語義上使用 1 .歷史淵源。即指引起特定法律規范產生的過去的行為、事件和法律。換句話說,法律的歷史淵源是指特定法律規范與歷史上出現過的行為、事件有什麼聯系,或從歷史上某種法律中汲取了什麼內容或受到什麼樣的影響。 2 .理論淵源。即指特定法律規范(包括法律原則)的理論源泉。這些理論提出並論證了某種社會行為或法律原則的合理性,並得到掌握政權的階級的普遍認同,成為特定法律規范(包括法律原則)的理論基礎。 3 .本質淵源。即從本質上說法律來源於什麼。
四。①法律生效的范圍。包括:(1)時間效力,指法律開始生效的時間和終止生效的時間;(2)空間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領海、領空),通常全國性法律適用於全國,地方性法規僅在本地區有效;(3)對人的效力,指法律對什麼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適用於全國公民,有的法律只適用於一部分公民。②法律上的約束力。如某個合同發生法律效力,就是該合同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因而受到法律的保護。
五。法律體系,法學中有時也稱為「法的體系」,是指由一國現行的全部法律規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門分類組合而形成的一個呈體系化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法律體系(Legal System):通常是指一個國家全部現行法律規范分類組合為不同的法律部門而形成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簡單地說,法律體系就是部門法體系。部門法,又稱法律部門,是根據一定標准、原則所制定的同類規范的總稱。我國的法律體系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個層次,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七個法律部門組成。
六。法律遵守是指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依照法律規定行使權力和權利以及履行職責和義務的活動。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切組織和個人都是守法的主體。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器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七。法律執行,廣義上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在國家和公共事務管理中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貫徹和實施法律的活動。 狹義上,則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執行法律的活動,也被稱為行政執法。
八。法律適用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法律適用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社會團體和公民實現法律規范的活動。這種意義上的法律適用一般被稱為法的實施。狹義的法律適用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照其職權范圍把法律規范應用於具體事項的活動,特指擁有司法權的機關及司法人員依照法定方式把法律規范應用於具體案件的活動。
九。法律規范在調整人們行為過程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如企業與職工依法訂立勞動合同後,就構成了雙方的勞動法律關系。法律關系由法律關系主體、法律關系內容(權利義務)和法律關系客體三要素構成。
十。法律解釋(legal interpretation):是指,一定的解釋主體根據法定許可權和程序,按照一定的標准和原則,對法律的含義以及法律所使用的概念、術語等進行進一步說明的活動。
十一。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了法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就其性質而言,法律關系可以分為法律上的功利關系和法律上的道義關系,與此相適應,法律責任方式也可以分為補償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十二。法系:是具有共同法律傳統的若干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它是一種超越若干國家和地區的法律現象的總稱。中華法系、大陸法系、英美法系、伊斯蘭法系、印度法系,其中中華法系和印度法系已經解體。
十三。法治理念根植於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諸方面必然性要求之中,它是法治的靈魂,體現了法治的精神實質和價值追求,所要解決的是為什麼實行法治以及如何實現法治的問題。具體而言,法治理念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1.法律的權威性是法治賴以實現的根本保障 2.限制公權力是法治的基本精神 3.公正是法治最普遍的價值表述 4.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現代法治的價值實質
十四。法治國家或法治國(Rechtsstaat)是德語中最先使用的一個概念。早期的法治國是指中世紀歐洲的某種國家形式,尤其是德意志帝國,當時被認為是「和平與法律秩序的守衛者」現代意義上的法治國家,是德國資產階級憲政運用的晨霧,其基本含義是國家權力,特別是行政權力必須依法行使,所以,法治國家有時又稱法治政府。法治國家的條件和標准:
1、通過法律保障人權,限制公共權力的濫用; 2、良法的治理; 3、通過憲法確立分權與權利制約的國家權力關系; 4、賦予廣大的公民權利; 5、確立普遍的司法原則,司法獨立等。

Ⅵ 我國普通法律立法的基礎是什麼

我國普通法律立法的基礎規定見於憲法及立法法。
《憲法》第六十二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普通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的法律。
《立法法》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Ⅶ 簡答題 立法的定義與特徵

立法是指一定的國家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廢止法律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及認可法律的活動,是將一定階級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的活動,是對社會資源、社會利益進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動。立法是對個人行為自由與行為限制的界定,個體自然性與社會性的最優化統一。
立法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的立法概念與法律制定的涵義是相同的,泛指一切有權的國家機關依法制定各種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它既包括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制定憲法和法律的活動,也包括有權的地方權力機關制定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還包括國務院和有權的地方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
狹義上的立法是國家立法權意義上的概念,僅指享有國家立法權的國家機關的立法活動,即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依法制定、修改和廢止憲法和法律的活動。
立法是國家機關的專有活動和基本職能,是隨著國家的產生和發展而出現和發展起來的,並且日益完善和制度化。在古代的奴隸制和封建制時期,一般實行君主專制,國家最高權力集中於君主一人手中,立法權也完全由君主一人代表國家來行使,君主一言可以立法,一言又可以廢法,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國家一般也沒有獨立於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的專門立法機關及法定的、不可違背的立法程序。資產階級在取得政權後,確立了代議民主制度,按照三權分立的原則使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相互獨立和制衡,從而出現了專門的立法機關、明確的立法權和嚴格的立法程序,實現了立法的制度化、法律化。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立法是廣大人民群眾通過自己的國家機關,按照自己的要求和願望進行的活動,具有廣泛的民主性。
立法具有以下特點:第一,立法是以國家的名義進行的活動;第二,立法是一項國家職能活動,其目的是為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有效調控;第三,立法是以一定的客觀經濟關系為基礎的人們的主觀意志活動,並且受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第四,立法是產生具有規范性、國家強制性的普遍行為規則的活動;
第五,立法是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進行的專門活動;第六,立法是對有限的社會資源進行制度性的分配,是對社會資源的第一次分配,反映了社會的利益傾向性。立法是對社會進行權威的、有效的資源分配、財富分配,通過權利義務的分配,從而實現社會控制、社會調整、實現社會動態平衡。
立法是法治的重要內容,制定完備而良善的法律是進行法治建設的前提和基礎。依法治國,進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應當高度重視立法丁作。
特徵:立法活動具有如下的特徵:
第一,立法是由特定主體進行的活動。
第二,立法是依據一定的職權進行的活動。
第三,立法是依照法定程序所進行的活動。
第四,立法是具有專業性和技術性的活動。
第五,立法是制定、修改、廢止或認可法律規范的活動。

Ⅷ 民法典都有哪些考點

01
什麼是民法典?
民法,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是市民社會的網路全書。我國的民事法律長期採用單行法立法形式,這使得各個單行法之間難免存在不協調、不一致的問題,法官在司法裁判中也長期面臨找法的困難。
民法典的編纂,立足國情,解決現實問題、回應時代要求,妥善處理單行法律間的沖突,將分散的民事法律規范組成完整的、有邏輯性的體系架構。
5月24日,主播說聯播節目上,主播海霞這樣形容民法典——專家說,民法典就是人民的權利大廈。如果說這個「典」字就是一棟樓,由很多「房間」組成,那麼這些「房間」其實就可以看成是各種現有的民事法律,民法典就是把這些法律整合在一起。這個「典」字,方正、不雜亂,其實編纂民法典也不是簡單匯編打包,而是體系化整合、豐富、完善。
02
民法典草案涵蓋哪些內容?
民法典草案由民法總則與各分編草案「合體」而來,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及附則。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物業費、離婚糾紛,民法典草案涵蓋了民事活動的方方面面。
03
民法典的最大特點?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巍說:「這部民法典草案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增加了人格權編。」創造性地將關於人格權的規定獨立成編,這在世界民法典的立法史中具有時代意義和實踐意義。其在更好更充分地實現人民幸福生活目標的同時,也必將為世界法治發展提供新的樣板,擴充新的模式。
「人格權編納入民法典的編纂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創舉。」我國著名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江平也曾撰文指出,「人格權編進入民法典,是時代潮流的需求,也是時代潮流發展到21世紀所必然面臨的問題。」
04
21世紀的民法典新在哪?
民法典草案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作出很多新的規定。
明確隱私的定義、保護網路虛擬財產、設立「特別法人」、明確禁止高利放貸、注入「綠色」基因到總則編和相關分編中、新增居住權這一新型用益物權、明確夫妻共同債務范圍、增加列印或錄像等新的遺囑形式、細化網路侵權責任的具體規則……鮮明的時代特徵在民法典中充分彰顯。
「對隱私權專門作出比較詳細的規定,是人格權編的一個亮點。」全國政協委員、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魯曉明表示,這體現了民法典與時俱進的時代特徵。
長期關注環保事業的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呂忠梅說,21世紀的民法典與19世紀、20世紀的民法典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必須回應一些現代問題,生態環境問題顯然是典型的現代問題之一。
05
為什麼說民法典是集大成者?
我國民法典立法歷經百年,從一窮二白到邯鄲學步,再到自主創新,創建了獨具中國特色的中國民法體系,走過了極不平凡的歷程。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民事立法工作,民事立法與改革開放同步,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其集大成者正是即將誕生的民法典。
民法典編纂繼承了中華文化的優秀成果和民法自身積淀的優秀成果。民法是一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領域。它從羅馬法發端,經過《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民法典》。經過長期積淀,我們的民法成果非常豐厚。此次民法典編纂繼受民法的優秀成果和民法研究的豐富成果,尤其是中國學者改革開放40多年來積累的大量優秀民法研究成果。除此之外,民法典編纂還吸收了我國豐富的民事立法和司法實踐經驗。

熱點內容
幼兒園孩子事故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6 16:27:53 瀏覽:590
公司法律制度歸納 發布:2025-01-16 16:22:06 瀏覽:767
法院文書質檢 發布:2025-01-16 16:15:58 瀏覽:563
婚姻法同姓 發布:2025-01-16 16:00:55 瀏覽:955
結婚離婚適用於合同法 發布:2025-01-16 15:58:42 瀏覽:694
廢止婚姻法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1-16 15:58:39 瀏覽:203
新婚姻法的原文 發布:2025-01-16 15:58:34 瀏覽:412
銀行告知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6 15:38:42 瀏覽:101
旅遊行政法規是由什麼制定的 發布:2025-01-16 14:44:49 瀏覽:306
教師職業道德的定義 發布:2025-01-16 14:40:37 瀏覽: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