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失道德者

失道德者

發布時間: 2022-04-18 22:18:24

⑴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

失去了「道」而後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後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後才有「義」,失去了義而後才有禮。

原文: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譯文:

所以,失去了「道」而後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後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後才有「義」,失去了義而後才有禮。「禮」這個東西,是忠信不足的產物,而且是禍亂的開端。所謂「先知」,不過是「道」的虛華,由此愚昧開始產生。

出自春秋時期老子《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1)失道德者擴展閱讀:

句子中的意義:

一、對立統一的思維

老子認為,高下,美醜,前後,禍福這些都是相輔相成、對立統一的,甚至在某種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辯證法思想,讓我們看到對立物之間的真實關系。

二、逆向思維

春秋時期,儒家提倡仁愛、禮義和忠孝,認為只有仁愛、禮義和忠孝等美的才能改造社會,融合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但老子採用逆向思維,他認為: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紛亂,有忠臣。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老子認為,仁義、孝慈、忠義恰恰是社會風氣壞的表現,是大道被破壞的表現。

三、不爭思維

老子曰:唯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是你的不必爭,不是你的不用爭。老子認為,聰明人能在最恰當的時候示弱隱強,做出退讓。老子一向的主張是:退、守、弱、柔。不爭,才能保全自己,才能立足不敗之地。

⑵ CFA二級道德怎麼復習

在CFA考試中,一直流傳著一句話:得財務者得天下,失道德者say拜拜!曾經甚至有謠傳稱道德不過,其他全A都沒戲。可見在CFA考試中,道德一科的重要性。

一直以來,道德科目以15%的權重穩居重點科目之位,妥妥的佔分大頭。

但事實上,學習這方面的內容,在今後的工作中也是有一定的幫助的。日後的職業生涯,它能告訴我們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提升個人的職業素養。

另外,由於CFA考試科目比較多,所需要學習的知識體量也比較大,當考生完成其他科目的學習安排時,通常意味著留給道德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於是有了後面的匆忙復習,死記硬背,最後影響復習效率,這也是不可取的。

總而言之,道德一科目相對而言是比較好拿分的,應當給予足夠重視。同時,在復習的過程中切忌死記硬背,應當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並引以為個人的職業道德准則。

最後,高頓君溫馨提醒12月考試的CFA考生們:剩下時間僅剩30多天了,這時候千萬不要懈怠,一鼓作氣,攻克重難點,同時多刷題,鞏固復習效果。

祝大家考試順利!

CFA備考資料:

CFA官方教材(CFA Curriculum)(約3500頁)、CFANotes(約1500頁)、CFA一級中英文教材、CFA精要圖解、CFA協會道德手冊(Standards of Practice Handbook)、歷年MOCK以及考試專用計算題。

相關CFA內容推薦閱讀

⑶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文言文翻譯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6

⑷ 失道而後德,失道而後仁",是老子的話嗎

不是。

老子說的是「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出自《老子·德經·第三十八章》。這句話說的是失去了「道」而後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後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後才有「義」,失去了義而後才有禮。

這句話可以看出老子宣揚的是道,而禮是實在沒有辦法時才用的方法。當大多數人宣揚禮的時候,說明社會開始出現混亂了。

(4)失道德者擴展閱讀

《道德經》創作背景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著覺。後來,商容老師「實乃老夫之學有盡。」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

文獻記載:」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

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⑸ 為什麼老子說失道而後德

所謂「失道而後德」,比如一群人在一起做事,在道中的狀態就是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都各負其責,各盡其能,能夠合格圓滿地完成,沒有高低貴賤、多少親疏的區別心,也就是不懂權利和義務之分,每個人都只一個念頭,我能幹什麼就盡力去干,收獲的成果讓這個群體共同享用。所謂沒有分別心就是那些能力小的也和能力大的一樣分享勞動果實,之所以這樣分配和享用,就是源於一個先天的理念:都是休戚與共的一家人,同舟共濟,相擁共存。這種社會狀態就是馬克思描述的原始氏族社會。那時的生產力水平很低,主要是捕魚、打獵、採集,幾乎沒有剩餘產品,甚至人們還沒有數學概念,處於老子說的無知無識的混沌狀態。但是,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漸漸有了剩餘產品,這些吸引人的眼球,能激發人的物慾的有形的物質財富在人的意識中逐漸形成了為我所有的私有觀念,與之同性的各種後天的知識越來越多,於是分別心就形成了,追求個人財富的心也隨即形成,這一切客觀的變化使其中的一些人變得越來越精了,因此有的人為了追求現世的財富變得異常勤奮,甚至越俎代庖,剝奪別人應有的那份勞動,這就有了貧富差距。因為有些人很富裕,他就可以僱傭幫工替自己勞動,這就為懶惰創造了溫床,這樣以來,還是那些人群(輪回轉世),有的依然能盡職盡責,有的就特別勤奮,有的卻很懶惰。其中那些盡職盡責的是符合道的,能夠較好地守住自己先天具有的能量——德;其次是那些秉持公心,負責管理公共事務的人,由於耗費心力管理日漸復雜分化的人群也增加了德的含量;而那些為了追求個人利益而特別勤奮者(天明即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或者富裕之後變得懶惰者就逐漸偏離了道,必然減損自身固有的德;但是那些被懶惰的富者逼迫而勤奮多勞者必然也增加了德這種能量。就是說,在道中的人,原本具有的德與能也是均衡一體的,總量是不變的(能量守恆),可是,由於其中各種私有觀念的產生,使原本各安其位,各盡其力、德能均衡的共同體的人變為以個體為獨立單位的人,這些個體獨立的人因其私心的大小而造成了自身德的含量的多寡,於是,宇宙統一體的均衡與和諧打破了,不平衡形成了,階級形成了。人類社會也因為不平衡而開始發展了。這就是失道而後德 的階段,也應是我們中國德文化產生的根源吧。在這個階段,那些守德和積德者的命運是比較好的,而那些失德和損德者,用佛家的理論講就跌入六道輪回,因果報應的循環中了。

所謂失德而後仁,意思是那些守德者和為大家操心受累,不計回報的人也堅持不下去了,他們中的有能力者也開始為自己謀利益了,這樣就剩下那些沒有多大能力,只有仁心的那些人,由於這些人的主要特點是心好,但是能力小,幹不了多少事,在一個為追逐個人利益而苦幹猛乾的環境中,這些特點反而成了不至於使自己的德流失的優勢,因此,這些有仁心而少能者的命運就比較好了。而那些能者,從長遠看,反而心強命不隨了。

所謂失仁而後義,就是這個社會中連善心、仁慈都很難保持了,但是,那種先天的源自道的正義感還存在。如果說仁是人的善端,那麼,義就是人的善果,因為在五行中,仁對應著木,在五藏中是肝,在方位是東方,季節是春;而義對應的是金,在五藏中是肺,方位是西,季節是秋。仁是人的本性之善,是陰向陽的生發,具有發散的特性,處在無為自然的境界,具有情願感性之特點,而義則體現的是人的後天之善,是陽向陰的肅降,具有收斂的特性,是人為社會的境界,就有強制理性之特點。在這個層次中,人們之間很難相信善心的存在,往往把對方認為是壞人,社會秩序主要被理性的道義維護,如同盧梭所言:「由於愛秩序和創造秩序的行為就是我們所謂的『善』,由於愛秩序和保持秩序的行為就是我們所謂的『正義』」。特別在危難中,人的正義感被充分激發出來,一舉戰勝邪惡,使人類免於徹底滅亡,繼續繁衍發展。西方人的發展史很類似這種境界。

而失義而後禮呢?不難理解,就是人的仁心和道義都丟失了,自身先天具備的內在的品質幾乎都不起作用了,怎麼辦呢?怎樣才能控制這個不能自製自主的人不墮落呢?這就要靠外在的禮——一切限制人變壞的法律條文、規章制度。在歷史上周禮就是這樣一部最完善的法典。禮的特點就是一切都明朗化了,都是明文規定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並要求一定要這樣做,否則就是犯錯誤,受到懲罰。孔子的學說可能就是產生在這樣一個處境,因為孔子最推崇的是周禮,而且說過「非禮勿聽,非禮勿動——」的訓導。這個境界的人類的特點是內心無知迷茫蒼白如沙漠,全靠外在的約束和訓導。

有的人可能把這段理解為治理國家的策略,這樣理解也不算錯;但是我覺得老子在此章(三十八章)中總結的是人類下滑的一個自然過程,而且在下面寫到有先見之明的人如果看到這個社會規章條例、繁縟細節太多,說明這個社會偏離道越遠,越不好。

根據以上對道、德、仁、義、禮的理解,能否判斷當今社會應該處在什麼層次呢?從總體上看,很難用一句話概括,但是感覺好像是在禮之下,雖然也有很多層次很高的人堅守自己的道德,他們或許不是社會舞台上的活躍分子,甚至過著較為清貧的日子,如毛主席的兩個女兒——李娜和李敏,還有憑勞動謀生的樸素的平民百姓,但是,長期以來,大量活躍顯明人物則是連規則都不遵守了,而是任由個人私慾支配而渾然不覺,雖然如今有所收斂,也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之中,徒有其表而已。因此,現在的社會最大的難題是變異的無數圈之後的當今人類實在難以遵循那個創造和滋養人的生命的根本大道。

以上文字是我略有感悟之後又有所發揮,不管恰當與否,感覺在真實的生活中悟道則是很好的途徑。

⑹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 具體含義,出自哪裡

出自《孟子·公孫丑下》,指站在正義、仁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幫助;違背道義、仁義,必陷於孤立。

⑺ 請就我國家庭美德現狀、喪失原因、如何提高家庭美德寫一篇不少於1500字的小論文

]:家庭美德,是指人們在家庭生活中調整家庭成員間關系、處理家庭問題時所遵 循的高尚的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的內容主要包括尊老愛幼、 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勤儉持家、 鄰里團結等。不能缺失必不可少的家庭美德,每個人都應加強社會主義道德修養,建立和諧 友睦的家庭關系, 增進鄰里的友好關系。 只有這樣社會才會多一份安寧, 才會有安穩的生活, 和諧的家庭生活,是人生幸福的基礎,也是社會和諧安定的基石。幾乎每個人都渴望有個溫 馨和諧的家,有個心靈的港灣。孝敬父母,尊敬老人,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責任, 也是最基本的人倫之禮,形成家庭美德這一意識更是不能缺失的。 [關鍵詞]:美德缺失 缺失原因 對策分析 孝敬父母 尊敬老人 一、家庭美德缺失的主要表現 第一,夫妻有矛盾,經常吵架,失和導致家庭解體。例如有的夫妻以前過的清貧,勤勞 簡朴而又恩愛,但是由於丈夫外出打工有了一些小小的成就,漸漸的生活變得富裕了,夫妻 之間的感情卻沒有以前那樣深了。丈夫沾染上了惡習,妻子「以毒攻毒」 ,也有了外遇。於 是,夫妻倆開始有了矛盾,大吵大鬧,最後只好分道揚鑣,家庭破裂,自己的親身骨肉便成 了無辜的孩子。更有其人為了養外面的小情人,提升自己的地位,去挪用公款,導致家庭甚 至同事之間的矛盾。近年來,社會上出現的「包二奶」「養小白臉」等現象,使一些好端端 、 的家庭在一夜之間破裂。 在社會轉型時期,特別是在網路時代,一些人受國外性解放等觀念的 影響,加上隨著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不少人便 「飽暖思淫慾」 ,追求刺激和享樂,男的尋花問柳 「包二奶」,女的也不甘落後養情人。夫妻雙方一旦丟失了家庭美德,就很容易失和,從而導致 家庭破裂。 第二,虐待老人,拋棄嬰兒,天理難容。人類的發展進步,都是一代接一代、一輩接一 輩努力的結果。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些現象卻令人寒心。比如有些子女從沒去看過老人,平 時都是保姆照料老人, 連為老人處理後事的費用都是保姆出的, 這難道不是家庭美德的丟失 嗎?甚至有的老人為了自己的子女而自殺,其原因是子女不孝,老人多年癱瘓在床,生活不 能自理,子女從此把老人當作包袱,兒子惡語相向,女兒長達數年不去看望老人,老人對生 活失去信心,因絕望而自殺。有些人更是良心喪失了,自己認為父親不中用了,成了自己的 包袱, 居然狠心殺死自己的父親。 還有的夫妻為了不想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又沒有撫養能力, 就把剛生下的嬰兒拋棄了。這樣的行為怎會讓社會和平。目前,在一些大中城市,都相繼開辦 了「敬老院」「老人公寓」,不少人拿錢把老人送到「托老所」,但不能「一送了之」,在精神 、 上還是要多給老人一些安慰,不要到了老人孤寂憂郁而終後才去表達悔意。 第三,教子無方貽害無窮 。如今,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哺育孩子、教育子女,是天底下 每一個做父母的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然而一些父母對子女教育、 管教不當而引發的後果卻是 相當嚴重的。當今社會,許多少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主要是受家庭不良因素的影響。 一 是過度溺愛。在一些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對孩子過度溺愛,讓孩子養成了不良的意識和行為習 慣,極易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現在,一些父母將獨生子女視為「掌上明珠」,含在嘴裡怕化了, 放在手裡怕飛了,嬌生慣養,讓孩子從小養成惟我獨尊的「小皇帝」和「小公主」意識。特別 是一些孩子花錢無度,追求高消費,一旦家庭不能滿足,就會走向歧途。 二是疏於管教。一些 家長對子女的缺點錯誤,或是不管不問,放任自流,或是蜻蜓點水,關心幫助不夠,不從根本上解 決問題。 這些子女因得不到父母及時而悉心的管教,養成不良品性,或由小錯而大錯,直至違法 犯罪。久而久之,家庭美德就丟失了。
二、家庭美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第一、道德教育的虛化。傳統道德特別是道家思想都把家庭美德看得非常重要,但卻僅 僅或主要停留在道德層面上, 僅僅或主要局限在強調注重個人自覺自省上, 對實踐層面和社 會約束方面的要求和設計不足, 從而導致了家庭美德的蒼白無力。 當今包括家庭美德在內的 道德教育,很多時候也還是局限於泛泛而談流於形式,缺乏實質內容,缺乏針對性,缺少有 力和有效措施。 特別是道德教育的要求和內容與實踐嚴重脫節, 教育者說的和做的不相一致, 致使被教育者不以為然,大大地削弱了道德教育的效果,從而家庭美德就逐漸減失。 第二、個人主義膨脹,利慾熏心。在計劃經濟時代,強調的是「一大二公」、「毫不利己, 專門利人」,要求絕對服從組織,不講個人利益。改革開放以來,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體制,人們獲得了獨立經濟人地位,個人利益得到了充分尊重,利益最大化成為人們遵循的 最高原則和追求的最大目標。一些人拜金主義、個人主義膨脹,為追求一己私利不惜傷害親 人,敗壞風氣,由此產生了利益最大化原則與倫理道德觀念的矛盾和沖突,使家庭美德受到 沖擊。 第三、法律不健全,對喪失道德者打擊不夠。在美國,有道德方面的法律有十多部,對 不同方面、不同環節的道德要求都有明確具體的法律規定,還制定了嚴厲的懲罰措施。我國 在市場經濟立法方面近年來做了大量努力,也取得了明顯進展,但是還不夠完善和具體,特 別是對於社會缺乏道德者的行為的打擊處罰力度不夠,使得失道德者敢於違法。
三、樹立家庭美德對策研究
第一、加強道德教育,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共鑄和諧穩定社會,應該從每個人做起,從 每一件小事做起。要通過各種有效方式,教育和幫助全體公民牢固樹立家庭美德。只有樹立 起熱愛家庭,關心親人的道德品質,才能適應社會生活的要求並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要教 育各類企業家認識到市場經濟越發達,越要強化道德倫理,家庭美德便是最基礎的,這是融 入世界經濟、參與國際競爭的先決條件。只有有良好家庭美德的企業,才能得到社會公眾的 信任, 也才有從事商業活動、 提高企業效益的良好環境。 未成年人正處在思想觀念形成階段, 應高度重視其道德培養。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使學生了解家庭美德的基本內容,培 養學生熱愛父母,孝敬父母,禮貌待人的習慣。學校要主動與家庭、社區緊密配合,共同促 進中小學生道德素養的提高。 要加強對在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加強各類學生的道德實 踐活動。 第二、 健全法制, 加大懲處力度, 使失去道德道者無利可圖。 防範和治理家庭美德缺失, 僅僅靠道德規范是不夠的, 還必須建立起一整套對社會公民和市場主體相互關系進行管理的 法律、法規、制度、准則,把社會家庭美德納入法制的軌道,形成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執 法必嚴的法制環境,維護和培育良好的市場信用秩序,通過嚴厲的制裁措施,加大失道者的 經濟成本,使其無利可圖,以起到震懾作用。 第三、加強信息網路建設,使失去美德者無處藏身。要建立各類企業、組織、個人的家 庭美德信息的徵集和公開機制,建立統一集中或政府、行業、信用中介機構三個層次的資信 資料庫,及時有效地向全社會提供和發布信息。

⑻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故失道而後德"

道有常道和可道,德有上德和下德。
真正的有道者,其德行是出於自然、淳樸、簡單、內在、主動,所以表面上看是沒有「德」的痕跡,實際上是德的隨時運行。所以這樣的德才是真正的上德。
普通的人完成德的操守,其表現都是受其他因素左右的,是表面的、外在的、形式的、被動的,所以雖然有「德」的種種表現,其實已經與真正的「德」的自然性質相差很多。這樣的德則是下德。

後面一句實際上沒有結束,應該直到「亂之首」。
是說道是德的本原,德是道的作用,德之後的仁義禮等則是具體的表現。失去道的統攝而去談德,不求德的真性而去講究仁義禮制,其實是失去基礎而求高樓的空談。正如沒有了忠信才去求之禮儀仁義一樣,是因為沒有了德才來談這些事,所以說忽略道和德的作用來談治理天下(仁義禮等方式),是混亂的開始。

熱點內容
所有執法必須符合立法目的 發布:2024-11-08 20:08:58 瀏覽:495
科克倫律師 發布:2024-11-08 20:08:58 瀏覽:298
使用被注銷的企業公章偽造合同承擔啥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08 19:29:54 瀏覽:685
法院的好 發布:2024-11-08 19:00:41 瀏覽:157
鄒濤法官 發布:2024-11-08 18:34:57 瀏覽:469
勞動法有關事假工資 發布:2024-11-08 18:10:55 瀏覽:180
合同法第378條 發布:2024-11-08 18:10:14 瀏覽:163
中介的租房合同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8 17:40:52 瀏覽:639
教育附加條例 發布:2024-11-08 17:35:33 瀏覽:992
別人借錢怎麼打條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8 17:30:09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