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注意

道德注意

發布時間: 2022-04-19 08:59:08

① 用英文概括遠大前程里的道德主義

遠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又譯《孤星血淚》,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晚年寫成的教育小說。故事背景為1812年耶誕節前夕至1840年冬天,主角孤兒皮普(Pip)以自傳式手法,敘述從7歲開始的三個人生階段。此小說貫切了狄更斯文以載道的風格,透過劇中孤兒的跌宕起落,表達他對生命和人性的看法故事概況第一部
父母雙亡的小朋友皮普(菲力普),從小由一個母老虎姐姐撫養,他和憨厚的鐵匠姐夫喬經常受到老婆的毆打,有一天,皮普在父母的墳墓前遇到一個逃犯,那逃犯嚇唬他威脅他,讓皮普為他弄來食物和矬子(用來弄開枷鎖),恐懼的皮普照做了,但不久,逃犯就在和另一個逃犯搏鬥的過程中被警察逮捕了。
不久,富有的老處女郝維辛小姐派人為她尋覓一個男孩,以伴老服務的名義,來實施她惡毒的愛情游戲的計劃,皮普被選中了,每天忍受喜怒無常的驕傲的埃·斯黛拉的羞辱和老處女郝維辛小姐的嘲笑。為了維護被老處女和小處女傷害的自尊心,皮普暗地裡決心學習識文斷字,並希望有好的前途,並且希望最後能娶驕傲的埃·斯黛拉,他不但找了個叫畢蒂的女人,還找了村裡的老修女。
但他知道這樣下去是無法超越埃·斯黛拉的,於是只好認命作了鐵匠,然而突然有一天,郝維辛小姐的御用律師前來,說有個神秘人要把財產全部留給皮普,並帶他去倫敦接受禮儀交際的教育,皮普很高興自己終於能有好的前途了。
第二部
單純無知的皮普慢慢習慣了倫敦的生活,和小時候打架的赫伯斯成了朋友和室友,從律師那裡拿錢揮霍,結識了律師手下的一個官員,在一個郝維辛小姐的親戚家接受教育,並加入了一個愚蠢的俱樂部,並且堅持每星期去看望他喜愛的埃·斯黛拉,並沉湎於她的美色和謊言,並妒嫉一個和埃·斯黛拉來往密切的猥瑣齷齪的富有的鄉紳士,從而開始了他的交際活動。
期間他還聽說了一件故事:20多年前,老處女在結婚典禮上,被弟弟亞瑟和未婚夫康生合謀騙了一大筆錢,然後整天萎靡不振,停留在過去的回憶里。
皮普質疑地問為什麼那未婚夫不直接和老處女結婚而得到一切財產,卻愚蠢地選擇和弟弟合作只得到一半財產,赫伯斯解釋說那可能是因為那未婚夫已經結婚了,而弟弟亞瑟和康生的老婆聯盟,兩人一起要挾他,而康生知道自己沒有僱傭打手,來不及殺人滅口,如果康生選擇和老處女結婚,他們就把這事捅出去,康生就會失去老處女的信任和財產,一無所有。所以康生只好屈服。
不久那位神秘的監護人現身了,他就是當年那個被幫助的逃犯,他講了故事的另一個角度:他是康生和亞瑟計謀得逞後收下的另一個同謀,在康生的指示下,他和康生的妻子合謀殺害了亞瑟謀奪了他的財產,並用這筆錢作為資金進行一些非法的貿易活動,不久,他們被逮捕了,康生把所有的罪推給逃犯,兩人一起進入監獄。
而逃犯的妻子剛生下了他們的女兒埃·斯黛拉,逃犯的妻子因為一起殺人罪被起訴,郝維辛小姐的律師幫助她擺脫了牢獄之災,並把她的女兒埃·斯黛拉獻給郝維辛小姐,然後用殺人罪和女兒的前途作威脅,因為殺人犯的女兒理應也被關進監獄,結果律師成功地讓那逃犯的妻子老老實實地為他做了20幾年的奴隸。
第三部
為了擺脫老處女的控制獲得自由解放,埃·斯黛拉決定和那個鄉紳結婚,老處女懊悔不已,在火中自殺。
而她邪惡的蓄謀已久的親戚卡米拉得到了她的遺產。
皮普知道一旦逃犯被抓,他從逃犯那裡繼承的財產也將被充公,因為他不會洗錢,又不懂法律,所以只好為了幫助被妒嫉的鄉紳告發的逃犯,愚蠢地決定帶著朋友赫伯斯冒險幫助他逃到外國,3人連同船夫出發,在公海上航行,在快要離開國境的時候,小船被接到鄉紳線報的邊防警察扣留,赫伯斯和船夫順利逃走,而皮普和逃犯一起被抓回監獄。
出獄後皮普再次變成一無所有的窮光蛋,只好在外國打工,最後成為一個普通人回到家鄉。
結果再次遭到妒嫉的鄉紳的伏擊,最後,被他朋友赫伯斯救了。
最後,他又在那間荒廢的別墅里和已經40幾歲失去一切財產的心灰意冷的埃·斯黛拉重逢。
這個邪惡的故事充分的體現了邪惡的人濫用法律為非作歹,而缺乏經驗的人卻始終要做犧牲品的社會現象。

② 怎樣做才能更好遵守公民道德主義

一、「愛國守法」,強調公民應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地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和護法。

二、「明禮誠信」,強調公民應文明禮貌、誠實守信、誠懇待人。

三、「團結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和睦友好、互相幫助、與人友善。

四、「勤儉自強」,強調公民應努力工作、勤儉節約、積極進取。

五、「敬業奉獻」,強調公民應忠於職守、克己為公、服務社會。

③ 道德主義是目的論的范疇嗎

該提問不成立,這是一個錯誤命題。因為道德屬於社會規范,而主義屬於理論,二者之間沒有聯系,所謂「道德主義」一說純屬無稽之談,也就更不存在什麼「目的論」了。

④ 道德主義的介紹

亦稱「主德說」或「倫理主義」。以道德為至高無上的一種倫理學說。該學說認為世界和人類之生存完全以道德為目的,為道德而存在。在真善美三者中,善為最上,故極重道德之修養。

⑤ 孔子是嚴苛的道德主義者嗎——讀鮑鵬山《孔子傳》

●君子總是磨礪自己,小人總是算計別人。 ●極端的道德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對好人極端地好;二是對壞人極端地壞。孔子不贊成用極端方式履行道德 ●一旦把道德絕對化,就會用絕對化的手段去懲戒那些不道德的人。而絕對化手段本身即是不道德的。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猶如抱薪救火;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懲罰不道德,又如同以暴易暴。 孔子是怎樣一個人?在鮑鵬山新著《孔子傳》的後記中,提及他寫作的一個出發點,就是感慨近百年來對孔子思想出於無知的誤解乃至出於惡意的曲解。「天下滔滔皆是也」,而「誤解會導致誤導,誤導會導致誤會,對思想的誤會會導致行為的失誤」,這本《孔子傳》試圖告訴人們的,第一,是真相問題——孔子到底是怎樣一個人?第二,是比揭示真相更重要的——價值問題、判斷是非問題:對百年來「被誤解的孔子」予以澄清。唯如此,才能判斷孔子對當代中國的價值和意義。 20世紀以來,孔子曾經遭遇過兩場大批判:第一次,是近百年前「新文化運動」中的「打倒孔家店」;第二次,是上世紀70年代初的「批林批孔」。兩場運動,孔子都成了否定與聲討的對象。直至今天,對孔子的批與評,餘波未平,普遍存在於知識階層與普通民眾中。而思路往往如此:為什麼在一個新世界面前,我們文化落後;為什麼文化落後?因為西方文化基因里比我們多民主、科學、自由。我們為什麼沒有民主、自由、科學?因為有孔子。所以需要質疑孔子。 事實上,人們批判的很多東西,如「吃人的禮教」、「奴隸道德」、「三綱五常」等並非孔子思想,甚至是孔子非常警惕和嚴厲抵制的。20世紀初「五四」先賢們喊出的「打倒孔家店」,實際上只是把孔子當成一個「文化箭垛」,是出於傳播學的需要:這樣的口號生動、形象,直接付諸人們的感覺,讓普通人也能一下子就明白知識階層思想解放的指向。所以,孔子實際上是為那些文化史上的黑暗部分背了罪名而已。 就當下社會十分關注的「道德」問題而論,即存在對孔子這樣的誤解:由於中國人的基本價值觀和道德信念都指向孔子,所以一般人都認為孔子是一個苛刻的「唯道德主義者」,是一個讓人面對他,不勝道德顫栗的人。 看《論語·泰伯》中孔子的話:「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即,對不仁的人,恨得太過分,也是禍亂。 有個故事:孔子學生公伯寮,在魯國政改「墮三都」的關鍵時刻,在執政貴族季氏那裡說師兄子路的壞話,導致子路丟了季氏家臣的職務,對「墮三都」的失敗以及孔子出走魯國,都負有相當的責任。魯國大夫子服景伯表示可以殺了他,但孔子拒絕了:「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論語·憲問》)我的道能不能行得通,命啊,他公伯寮能怎麼樣呢? 孔子為什麼這樣做?因為他對道德義憤保持有一份警惕。對不道德的人和事,有道德義憤,是一般人容易作出的價值判斷;而對道德義憤保持警惕,則是聖人才有的價值判斷:一旦把道德絕對化,就會用絕對化的手段去懲戒那些不道德的人,而絕對化手段本身即是不道德的。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猶如抱薪救火;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懲罰不道德,又如同以暴易暴。對不仁者的極端仇恨和不擇手段的報復,反而會把道德拖下水,讓人變得更加麻木不仁。 極端的道德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要好人極端地好;二是對壞人極端地壞。孔子為什麼不贊成用極端方式履行道德?反對用極端手段來實現正義維護道德?因為一切極端手段必隱含著對另一種價值的破壞,其破壞性往往指向更原始更基本的價值。人類的恐怖主義,就是極端道德主義的產物。 這就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孔子故事背後的思想價值。 在《孔子傳》中,作者用孔子的生平故事、對《論語》等典籍的闡釋,以建立在嚴謹學術研究基礎之上的、平實通俗的語言,一解人們對孔子的大量誤解、曲解。說孔子是「唯道德主義者」,是因為他們完全不了解: 首先,孔子並不認為單一的道德可以解決社會問題。其次,孔子更不認為對人做嚴格的道德要求就能改變人的品行。在孔子看來,道德只是人的一種修養,人是一種道德存在,但是,人並不為道德而存在。相反,是道德助成人的存在——道德使人的存在有尊嚴、有價值,而不是人為道德而存在。 孔子一生,倡導「克己復禮」,並且把恢復周禮,嚴格執行周禮看作他終身追求的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社會理想和人格理想。他甚至要求人們:「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但就是這樣一個原則性的問題,到具體的人那裡,孔子卻是通融的,從來不在對人的道德要求上走極端。 有個故事:子路的姐姐去世了,喪期已過,子路還把喪服穿在身上。孔子告訴子路,應該回歸正常生活了,但子路說實在不忍心。孔子說:「誰會忍心呢?人人都不忍心。但任何事情都要有分寸,感情也要有節制。」接著,子曰:「先王制禮,過之者附而就之,不至者企而及之。」(《孔子家語·曲禮子貢問》)意思是,先王制禮,不是按照最高標准制定的,也不是按照最低標准制定,而是取中間。境界高的人,俯就一些;境界低的人,努力一些。這就是中庸之道。 具體到對人做道德要求的時候,孔子是有兩條原則,或者說是前提的:第一,道德要求對己不對人。《論語·衛靈公》:「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這是說:君子總是磨礪自己,小人總是算計別人;《論語·衛靈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這是說: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就可以避開怨恨了。當子貢問孔子:「有沒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奉行呢?」孔子毫不猶豫回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衛靈公》) 第二條原則,是對上不對下。《論語·顏淵》:「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孔子認為:君子的道德就像風一樣,人民的道德就像草一樣,風往哪個方向吹,草就像哪個方向倒,所以草往哪個方向倒,責任不在草,而在風。孔子並不強調弱者的道德,而是強調強者的道德在先。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環球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⑥ 絕對主義道德觀和 功利主義道德觀 分別是什麼意思有例子嗎

首先來說絕對主義道德觀:

絕對主義,absolutism,顧名思義,就是永不改變的認為人們的善惡觀念和道德規范是永恆不變的超歷史的范疇,例如:古希臘柏拉圖把善作為一種永恆不變的真理,不隨著時間的流失而改變。而我國董仲舒提出「天不變,道亦不變」 ,也是倫理絕對主義的一種表現。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
但:社會是隨著時間變化的,看待的角度不同,也無對錯之分,哲學不是數學,沒有絕對的對錯,例如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考試同學作弊,我舉報,但我失去了所有朋友。到底是否應該舉報。(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而功利主義道德觀為:

道德的標準是功利,個人利益是唯一現實的利益,社會利益只是一種抽象,它不過是個人利益的總和

例子:像說謊一般來說是不對的行為,但在某些情境下,情境功利主義者會認為說謊是對的,像善意的謊言、為保守國家機密而說謊等。

而根據這種標准,會有一個世紀難題,也是最簡單的例子:電車問題,你是選擇撞死五個人,還是控制它,撞死一個無辜的人功利主義,因為其本質就是實現利益最大化(幸福指數最大化),所以選擇的,一定是撞死那一個人


區別:

但一定是對的么? 在羅翔老師看來,如果可以這樣分的話,五個人分別少了胳膊、腿、肝、腎、手,那直接隨便抓一個人奉獻,來挽救這五個人的性命,犧牲一個人救五個人,你願意么???(前提是,這些人沒有高低貴賤,而且一定能救活)(這里沒有答案,不用顧慮你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和錯誤。)

因為:功利主義會選擇利益最大化,所以會犧牲一個人,救五個

而絕對主義,因為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犧牲一個無辜的人,是錯的,所以不會這樣做。這就是兩者的區別。


我個人認為: 現實生活中,多一點功利主義(因為生活中多為結果論),個人生活中,多一點過程論(不屬於以上兩個,硬要說就說變化主義吧 哈哈)。分析的時候,多一點相對主義(考慮多種情況),判斷的時候,多一點絕對主義(下判斷只說最優解)。

⑦ 儒家邊疆理論中的道德主義原則是什麼

儒家邊疆理論中的道德主義原則不僅僅是一種理想主義,不僅僅是儒者對於三皇五帝商湯周文的美化,也不僅僅是虛張聲勢的空洞的高論,而是有其豐富的可供操作的實實在在的內容的。按照儒家政治哲學對「德化」的認識,邊疆經營中「德化」的不二法門就在於極盡道德宣教之能事,而不是一味的軍事征伐。換言之,文明的「天朝」應該突出政治的感召、道德的榜樣示範以及物質文明的付出和文化的引導,通過安撫和籠絡等懷柔的方法和手段,來協調與「遠人」(邊疆民族甚至包括外國)的關系。

⑧ 道德主義者的三個錯誤是什麼

1.這個世界沒有道德特質;沒有對或錯。

2.因此沒有道德判斷為真;然而
3.我們真誠的道德判斷試圖描述事物的道德特質,但總是錯誤的。

⑨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主要內容是什麼

所謂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是指馬克思主義對人的道德品質和行為准則的基本看法。它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道德領域的反映與體現。

馬克思主義的新聞職業道德觀則是馬克思主義對新聞工作者道德品質和行為准則的基本看法,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新聞職業道德領域的反映與體現。

馬克思主義新聞職業道德觀的內涵十分豐富,它包括馬克思主義對新聞職業道德原則、道德權利、道德義務和道德規范等一系列問題的基本看法。

在馬克思主義關於新聞職業道德的一系列觀點和理念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其基礎和核心,它是決定和統率其它內容的東西。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人的根本宗旨,是無產階級各項事業的基本方針,同時也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的基石。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產黨人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共產黨宣言》,第36-37頁,人民出版社)按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觀點,共產黨人是為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利益而存在,而戰斗的。

毛澤東的表述則更加明確。他指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他還說:"應該使每個同志明了,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准。"(《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第591、592頁,人民出版社)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但體現著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工作宗旨和工作方針,也包含著黨和國家對社會主義新聞工作者的道德要求,它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職業道德觀的基本內涵和核心內容。

1991年1月,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正式通過了《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這個准則後來又經1994年4月和1997年1月兩次修訂,成為全國新聞界共同遵循的職業道德規范條例

這個准則規定了對新聞工作者的六項基本要求,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遵守憲法、法律和紀律;維護新聞的真實性;保持清正廉潔的作風;發揚團結協作精神"。

這六條准則包括了對新聞工作者在政治、思想、業務多方面的道德要求,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職業道德觀及其行為實踐的一種具體表述和體現。六條准則集中表述了一個核心思想:即新聞工作者必須忠於人民、忠於祖國、忠於真理;必須對人民負責、對國家負責、對社會負責、對事實負責、對法律負責。它充分體現了黨和人民對新聞工作者在品質和作風方面的嚴格要求,每個新聞工作者都應當用它來規范自己的言行。回答時間:2007-7-2 11:46 |

我不是瞬弟弟

熱點內容
使用被注銷的企業公章偽造合同承擔啥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08 19:29:54 瀏覽:685
法院的好 發布:2024-11-08 19:00:41 瀏覽:157
鄒濤法官 發布:2024-11-08 18:34:57 瀏覽:469
勞動法有關事假工資 發布:2024-11-08 18:10:55 瀏覽:180
合同法第378條 發布:2024-11-08 18:10:14 瀏覽:163
中介的租房合同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8 17:40:52 瀏覽:639
教育附加條例 發布:2024-11-08 17:35:33 瀏覽:992
別人借錢怎麼打條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8 17:30:09 瀏覽:321
拍賣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8 17:27:33 瀏覽:138
蕭山法律援助電話 發布:2024-11-08 17:20:48 瀏覽: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