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通行

法治通行

發布時間: 2022-04-19 09:47:00

⑴ 如何看待商鞅的重刑思想

刑罰遏止刑罰,意謂從重量刑,使百姓畏懼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
至於評價嘛就見仁見智了。
這一思想和商鞅的基本政治主張是一致的。對商鞅本人來說是沒錯的。但對於社會和變法的意義許多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有支持也有反對的。其基本焦點就是效果問題。
其實不這樣做效果是不是更好誰也不能回到商鞅變法時再試試。
你可以運用功利主義的角度權衡一下。
如果認為它是有進步意義就在它可以促進變法力度的方面多找素材。如果你想說它的消極方面就在施政民心上多酌筆墨。

⑵ 為什麼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為什麼要走中 國特 色社 會 主 義法 治道路

開欄語 黨的十 八屆四 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 法治國作出重大部署,為「法 治中 國」建設描繪了新圖景、確定了新方向,在我省社科理論界引起強烈反響。日前,在省委宣 傳部組織召開的全省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十 八屆 四 中全 會精神座談會上,省 委常 委、省 委宣 傳部部長景俊海要求全省社科理論工作者要認清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加強思想宣傳和輿論引導,確保全會精神在我省落地生根。為全面落實中省部署,本報特別開設「學習四中全會精神大家談」專欄,精選並推出一批專家學者的優秀理論成果,旨在廣泛深入地學習宣傳好、全面准確闡釋好全會精神,引導和推動我省廣大幹部群眾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

道路是方向問題,帶有根本性。走什麼法 治道路,是中國法 治化進程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一、什麼是中 國特 色社 會 主 義法 治道路
中 國特 色社 會 主 義法 治道路 ,就是根據中國發展的實際需要,能夠解決中國在發展建設過程遇到的社會問題的法律治理的途徑和模式。就是不照搬照抄但卻可以學習借鑒任何國家法治經驗的中國法 治模 式。
中 國特 色社 會 主 義法 治道路 的基本內涵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黨 的 領導表明了中 國特 色社 會 主 義法 治道路 的政 治屬性,是社 會 主 義法 治最根本的保證;第二,中 國特 色社 會 主 義制 度是中 國特 色社 會 主 義法 治體 系的根本制 度基 礎,是全面推進依 法 治 國的根本制度保障;第三,中 國 特 色社 會 主 義法治理論是中 國特 色社 會 主 義法 治體 系的理論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
這條法 治道路的具體標志是「四個堅持」:堅持人 民 主 體地位,從根本上保障人 民權益,是本質要求;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基本原則;堅持依 法治 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是基本方式;堅持從中 國實際出發,與國情相適應、與社會相對接,是基本前提。

二、為什麼要走中 國特 色社 會 主 義法 治道路
因為自己的路必須自己走,別人不能代替;因為這條路適合中國建設和發展的需要。
1.中國的歷史選擇——黨的領 導與社 會主 義制
中國歷來是走自我發展道路的國家,無論歷史上發生多少變化,多次被外族侵 略、統 治,最終還是能夠自我救治,無論經過多少分 裂,最終還是選擇了統 一。在選擇社會發展道路的過程中,中國近代各種勢 力、各種黨 派都扮演過救 國、強國 和治國的角色,最終只有中國 共 產 黨帶領民眾選擇了社 會主 義制 度,才有今天的國富民強。所以,中國的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 共 產 黨的統一領 導和社 會 主 義制 度,這是歷史的必然。十 八 屆四 中全 會的《決 定》是黨 中 央的決定,黨 是法治的設計者和領導者,黨 和人民的意志是統一的,其一致性在法律上得到了體現。所以,中國在政治上不搞多 黨 政制,在法 治上沒必要搞三 權鼎立。
2.中國文化選擇——中國傳 統文化與馬 克 思主 義文化結合產生了獨特法 治文化形態
中國傳統文化是儒道釋文化,是一種內斂的自我完善文化,不同於西方的競爭文化。中國文化對人性的認識是人之初性本「善」,西方認為是人有原罪,性本「惡」,所以,管理人的出發點不同,中國用仁義禮智信去感化引導,西方用強製法 律去規范。這種文化導致了我們的法 治道路不同於其他國家,在近代商品經濟下顯得落後了。馬 克 思主義文化的進入改變了傳統文化既定思路,二者結合的產物是:中 國特 色社 會 主 義文化。即,從我國實際出發,尊重和保留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黨 的領導和社 會主 義制度下,完成文化改造,形成改 革開放,自強自立,民 族復興,擔當負責的文明大國文化,也包括形成獨特的法 治文化。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是禮法文化,追求的價值是綜合復雜的、具有倫理的、實質的公平正義,現代法治文化是以西方為代表的以權利為本的權利義務體系,是簡單、剛性、標准化的行為規范。我國人民在傳統文化中對情理法的關系有獨特認識,注重三者關系的協調,遵法不背理,理法能容情。這樣,就造就了我國法治的特殊局面,在立法、司 法體制中不能簡單化對待社會問題,更要防止極端偏激激化社會矛 盾。
指導中國法 治建設的法治文化是最大限度代表人民利益和訴求的法律治理文化,最有效調整社會矛盾和實現權益平衡的和諧文化,最徹底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的平等價值文化。轉化為法治理念就是在黨 領 導下推進依法 治國,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體現法治為民根本,顧全國內國際大局。
3.中國經 濟制 度發展的選擇——市場規律決定法治模式
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歷史得益於法治的保障,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由於我國市場形成和發育與西方資 本主 義國家差異巨大,所以,規范市場的法治也具有特殊性。中國特 色的經 濟 制度,必須運行在中國特 色的法治道路上,才能得到法治的保駕護航,形成正面互動。三十年的經濟發展和法治建設是同步進行的,已經驗證了這一點。凡是從實際出發尊重我國市場規律制定的法律就能促進經濟發展,凡是盲目照搬國外立法、司法模式就要付出慘重代價。
4.我國人民的選擇——和諧統一的社會,強國富民的理想,民族復興的中 國 夢
保障人民主體地位是我國法治根本特徵之一,要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保障人民權益,保障人民參與法治建設的全過程,人民是法律的制定者、實施者和遵守者。所以,人民也是法治道路的選擇者。在這一點上任何國家的民眾都是相同的,中國人民選擇了能夠反映自己訴求的社 會主 義政 治法律制度和這一制度的領導與建設者共 產 黨。
5.中國對外開放的需要——選擇正確的法治道路才能在國際上立足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廣泛參與各種國際事務,擔當大國角色,國際通行規則是國際法制,如果我國沒有健全的國內法治,就難以在國際上有獨立主體地位。如果照搬他國法治就會在國際事務中難以實現自己的利益訴求。所以,只有走出自己的法治道路,才能在國際規則的制定中爭取話語權,參與全球秩序的法律治理,樹立自己的國際形象,維護我國根本利益。
三、不走中國特 色法 治道路的後果
堅持中國特 色社 會 主 義法 治道路,為今後我 黨 治國理政指明了總方向。如果簡單照搬西方世界的法治模式,摒棄具有中國特 色社 會 主 義法 治道路,其後果將是破壞性的。
1.照搬照抄,法不對症,解決不了中國現實問題
西方法治模式是為他們自己國家設計的,即使西方不同國家的法治也是有區別的。如果套用到我國的現實問題上,由於治理模式與問題指向不能完全對接,致使法治原本的價值——秩序、自由、正義等難以實現,法治的理想狀態無法「變現」。
2.盲目崇洋,不接地氣,影響我國正常法治秩序
如果盲目崇洋,我們就無法正視和認真研究中國社會現狀,吸收中國法治建設的成果,解決中國發展中的現實問題,會使已經取得的良好法治秩序受到影響。
3.只講普世,不要特色,不能實現公平正義價值
只重視普世價值,不要本國特色,在理論上是幼稚的,實踐中是有害的。因為只有特色才具有針對性。如果將具有中國特色的社 會 主 義法治成果棄而不理,追隨普適性的(即西方世界的)法治道路,我們的法治進程不會取得實質性突破,甚至會在原有基礎上出現倒退的現象。我國人民所追求的公平正義價值就無法實現。
當然,我們不反對要在借鑒一切世界法治文明和成果的基礎上,建設中 國社 會主 義法 治道路。但要有主有次,一定是我國特色為主,吸收對我國法 治文明有益的他國因素,同時融匯在我國特有的法治現實基礎與歷史沉澱中,堅持走自己的法治道路,永不迷失方向。
資料來源: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1110/c40531-26003128.html

請採納,謝謝

⑶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根本方向

根本方向是達到全民守法,辦事依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⑷ 為什麼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決定的。法律制度與政治制度緊密相連,有什麼樣的政治制度,就必須實行與之相適應的法律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建設領域的具體體現。

二、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由我國基本國情決定的。由於歷史、文化等方面差別,沒有任何國家的法治道路是完全相同的。

凡是法治搞得比較成功的國家,無一不是創造性地把本國國情和法治規律結合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植根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生發於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踐,是具有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富於民族性、開放性、包容性的法治道路。

三、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我們黨深刻總結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經驗教訓得出的根本結論。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黨積極運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地法制建設的成功經驗,抓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初步奠定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基礎。

後來,黨在指導思想上發生「左」的錯誤,我國法制建設走了彎路,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社會主義法制遭到嚴重破壞,付出了沉重代價。

(4)法治通行擴展閱讀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願、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使法治建設真正做到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在我國,人民不是法律的被動接受者,而是法律的制定者、實踐者,是法律的主人。

立法、執法、司法都要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同時,要讓人民認識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更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使法律為全體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

⑸ 法無授權不可為三句話是什麼

法無授權不可,法無禁止皆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

「法無授權不可為,法不禁止即自由。」針對國家公權力的行使,後一句則針對公民權利的保護,現已成為法治國家通行的法律原則。法無授權不可為,對於政府而言,不但要謹慎運用手中每一份權力,還必須尊重公民每一份權利。

具體而言

這是行政法中的一個原則,是指行政機關沒有法律法規的授權,是無權做出有關行政行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限制行政機關的權力,保護公民權利;法無授權不可為是針對國家公民權利的行使,如今已成為法制國家通行的法律原則;法無授權不可為是指政府機關不可以超越法律授權做出行政行為,個人及企業單位沒有法律的授權都不可以做。

法無授權不可為即公權力均需要法律授權,其也可以分成三個層次,一是這個公權力給誰,法律首先會將某一個公權力賦予一個具體的機關,比如法律將行政權賦予政府,將審判權賦予法院,將立法權賦予人大等等,並且決對不會重復授權,最終具體執行的肯定是一個機關。

⑹ 刑事訴訟法產生和修改的原因及背景

2003年刑事訴訟法的再修改被納入了本屆人大的立法規劃,盡管這是一個政治決策行為,但我個人認為刑事訴訟法的再修改是充滿著廣闊的歷史背景與深刻的發展動因的,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剖析此次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的理由,特別是回答為什麼在短短的10年時間內兩次修改刑事訴訟法這一國家基本法律。
第一,在過去的近10年時間里,我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GDP連年以9%以上的速度遞增。這種經濟發展的驚人成就也必然會推動著中國的政治、文化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前發展,特別是政治體制改革逐步走向前台,成為了決策機關與社會公眾越來越關系的一個問題。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均著重強調了政治體制改革以及司法改革在我國未來社會發展、改革過程中的極端重要性,因此在過去的十年間,司法改革已經成為了推動中國法制狀況前行的一個重要推動力,司法改革如何改,風險最小、成本最低,最能為政治決策機關所認同?我個人認為,訴訟法的修改是首選的方案,訴訟法是關於訴訟程序、訴訟步驟的基本法律,其中更多地強調糾紛的程序化解決,與劇烈的司法體制、人財物等國家財政體制變革不同,通過修改三大訴訟法可以逐漸、安全地推動我國司法改革的進程。這也是為什麼刑事訴訟法等三大訴訟法要進行再修改的第一個背景與動因。
第二,尊重程序的理念在社會公眾與法律人當中越來越受到認同,這為刑訴訴訟法的修改創造了另一基礎。1996年刑事訴訟法修改之後,學術界對程序獨立價值的研究逐步開始深化,新聞媒體也通過不斷的宣揚程序的價值、功用來提高社會公眾對程序獨立性、正當程序等一系列重要理念認知程度。觀念的轉變為刑事訴訟法的再修改創造了良好的「軟環境」。
第三,刑事訴訟法自身存在著若乾重大弊端與疏漏,亟待「大修」。200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刑事訴訟法實施狀況進行了一次認真、細致的執法大檢查,檢查的結果暴露出我國刑事訴訟中長期存在三大痼疾:刑訊逼供、超期羈押、律師辯護難。近年來理論界與實務界圍繞著這三大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整治,提出了許多具有建設性的對策,但問題的最終解決還是要依賴於立法中對刑事訴訟法的再修改。2005年頻頻發生的一系列冤假錯案使得通過立法修改,遏制長期困擾中國刑事司法的三大痼疾這一社會實踐要求顯得更加突出。要切實解決中國刑事司法實踐中的問題,最大限度地避免冤案重演,是此次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的又一背景。
第四,刑事訴訟法的再修改也是我國刑事訴訟制度走向現代化與國際化的必然之路。坦誠地講,中國刑事訴訟制度盡管有了二十多年的發展,但尚處於起步階段,與世界法治先行國家的刑事司法制度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實際上,中國近年來法律制度的發展,在民商事方面進展較大,我們的民商事法律制度與世界法治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正在縮小,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更為先進。但是我們的刑事訴訟制度、刑事訴訟法的發展、發達程度卻不容樂觀。這一推論可以從質的方面與量的方面兩個角度來證明:從「質」的角度來看,國際人權公約以及法治國家通行的一系列基本准則與制度在中國目前的刑事訴訟法中都處於缺失狀態,最簡單的例子是西方國家200多年前就已經確立的無罪推定原則,在21世紀的中國刑事訴訟法中仍然沒有得到明確的規定,這恐怕很難用「中國的國情」這一借口就能解釋得通;從「量」的角度來看,中國現行刑事訴訟法只有225個條文,2萬字多一點,這樣的一種條文規模在世界上是十分罕見的,須知刑事訴訟法本質上是一種程序法,它的功能就是告知執法人員、相關人如何操作,作為一部操作性質濃厚的法律必須完備、詳細,其條文數量應當多於實體法的條文數量,而我國刑法現在的條文數量都有448個,可見刑事訴訟法的條文真是少得可憐。由於條文數量少,規定粗,導致目前刑事司法實踐中真正發揮作用的是各個機關的司法解釋、內部規定,這種狀況與刑事訴訟的現代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大趨勢是嚴重相悖的。總之,保質保量的推動刑事訴訟制度的國際化與現代化也呼喚著刑事訴訟法的再修改

⑺ 依法通行是什麼意思

首先,2004年開始實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無明文規定。所謂文明駕駛,是對駕駛員在行為上的道德約束;也可以將輕微違反交通法,不需要處罰的,但需要批評教育的行為稱之為不文明。

⑻ 中國古代的「法治」與西方通行的「法治」有什麼差異

古代法治的法字, 是皇法, 皇上說啥就啥.
西方的法治的法, 是憲法, 憲文上寫啥就啥, 要修改需經議會通過才能修正

⑼ 什麼叫法制

法制泛指法律和制度的總稱。統治階級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國家事務,並嚴格依法辦事的一種原則,也是統治階級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權力建立的用以維護本階級專政的法律和制度。任何國家都有法,但不一定有法制。法制在不同國家其內容和形式不同。在君主制國家,君主之言即為法;在資本主義國家,雖然排除了奴隸制、封建制國家法制的專制性質,但資產階級受階級本性的局限,當有的法律規定不符合本階級的利益時,就加以破壞,因此,不可能有真正法制。只有徹底消滅剝削制度,實現人民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才能真正實現社會主義法制。
所以「法制」有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法律和制度,也有指法律制度的;二是指動態意義上的法制,即指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對法律實施的監督,也包括法律宣傳教育在內;三是指「依法辦事」的原則,即指「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

⑽ 什麼叫「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不可為」

民眾,法無禁止即可為;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

1、法無禁止即可為是針內對私權利來說的:只要相關法律法容規中無明確的禁止性規定,公民或者法人就可以自行約定或者為一定行為。

2、法無授權即禁止是針對公權利來說的:法律法規中沒有明確規定,就是禁止的,比如說法律沒有授權某行政機關具備強制執行權的,該行政機關就不能行使強制執行權,還有「罪刑法定」也是法無授權即禁止的一種形式。

3、法定職責是指行政主體依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及規章的規定或授權進行與其職權范圍一致的某些行政管理活動,實現其具體行政管理職能所應承擔的法定職業內容和責任義務。

(10)法治通行擴展閱讀

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即禁止。這是兩個意思完全相反的法律諺語。對私權利來說,「法無禁止即可為」;對公權力來說,「法無授權即禁止」。

作為一個公民,他不但可以大膽地運用自己的權利(法無禁止即可為、自由),還可以勇敢地監督政府(法無授權即禁止)。對政府而言,不但要謹慎運用手中每一份權力(法無授權即禁止),還必須尊重公民每一份權利(法無禁止即可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熱點內容
發票失控會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6 11:41:49 瀏覽:430
食品安全法中的法律責任包括哪些 發布:2025-01-16 11:19:34 瀏覽:342
刑法理論論文 發布:2025-01-16 11:19:31 瀏覽:782
道德與法律的相同點 發布:2025-01-16 11:17:46 瀏覽:401
崗位交接班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6 11:04:05 瀏覽:668
楊橋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6 10:32:04 瀏覽:288
且末縣城鎮法律服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16 10:12:16 瀏覽:241
快車律師 發布:2025-01-16 09:51:05 瀏覽:685
社會責任適用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6 09:20:39 瀏覽:418
司法考試歷屆真題 發布:2025-01-16 09:07:25 瀏覽: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