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建設法治的案例分析論文
㈠ 寫一篇以法治建設為主題的論文
制約我國法治建設前進的因素
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傳統的文明古國,曾經的輝煌文明造就了我們這個優秀而偉大的民族。在現代化建設的今天,中華民族也正在不斷創造著人類的輝煌歷史。這其中就包含了我們的法治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當然,法治建設在其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遇到很多因素的制約和干擾。本文將就此問題做一個初步的探討。
從中國目前法治建設的基本現狀來看,我們感覺有以下幾大因素嚴重製約了中國法治建設的進行:
第一、我國的司法不夠獨立,各級共產黨的機關和行政的司法的干預過大。
除全國人大在立法方面較為獨立之外,各級司法機關均被置於黨委和政府的控制之下。這些司法機關的財務、人事等方面的權力都掌控在地方黨委和行政的手中。因此在涉及國家機關和黨政要人違法時,這些機構在行使職權時常常感覺阻力巨大,甚至工作人員都不敢涉足。這樣就造成了地方黨政部分的法律盲區,我們國家在市場經濟時代出現的諸多腐敗案件,制度的根源也就在此。
第二、經濟發展的嚴重不平衡,使司法公正的天平無法實現真正的平衡。
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但在實際的司法過程中,廣大的貧困階層最需要法律的保護和幫助,由於經濟的因數,他們無法支付高昂的訴訟費用而被迫選擇忍受傷害和侵犯。當這種忍受達到一定限度時候,他們會為採取一些極端的手段來解決侵犯和傷害,從而成為法律懲罰的對象。因此,法律對他們來說就成一種專制的工具。從這一角度來說,法律實施過程中根本談不上「平等」。
第三、中國傳統的法文化嚴重製約我國法治現代化的進程。
我們國家有5000年的文明,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對國民的影響巨大。在處理日常的法律關系或相關問題時,我們常常習慣於 「私了」、「算了」,這樣的行為模式一方面使個人的合法權利得不到保證;另一方面,由於大多數人的讓度,使得公共利益的維護和自覺遵守無從實現。因此在我們國家經常出現公共權利受到侵犯而無人出面制止,大家都憤憤不平但又都選擇忍氣吞聲。
以上我從法律制度、社會經濟和文化三個大的方面分析了我國法治建設面臨的挑戰,當然,中國法治建設的發展,決不僅僅受這些因素的制約。
挑戰就在眼前,當我們正確的把握和認識了挑戰,相信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國的法治建設比較實現長足進步和發展。
㈡ 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論文
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政府管理國家與社會事務的重要方針。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推動社會和諧進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都迫切需要加快推進法治國家的建設步伐。 一是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加強立法工作,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近年來,政府立法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過去五年間,僅國務院就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39件法律議案,制定、修訂了137件行政法規。但是必須看到,我國改革和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立法工作面臨著十分繁重的任務。要進一步增強政府立法工作的計劃性和針對性,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 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政府管理國家與社會事務的重要方針。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推動社會和諧進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都迫切需要加快推進法治國家的建設步伐。
一是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不斷提高立法質量。
加強立法工作,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近年來,政府立法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過去五年間,僅國務院就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39件法律議案,制定、修訂了137件行政法規。但是必須看到,我國改革和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立法工作面臨著十分繁重的任務。要進一步增強政府立法工作的計劃性和針對性,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認真研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按照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繼續加強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產品質量和安全、規范政府自身行為方面的立法;高度重視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社會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的立法;特別要注意加強改善民生、推進社會建設、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立法。加強立法工作重在提高立法質量。要創新政府立法工作的方法和機制,擴大立法工作的公眾參與。在法律法規起草、修改過程中,要通過組織聽證會、論證會、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制定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行政法規、規章,原則上要公布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二是推進依法行政,努力提高行政執法水平。
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快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進程,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政府的組織、政府的權力、政府的運行、政府的行為和活動,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准繩,都要受到憲法和法律的規范和約束。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規、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必須與憲法和法律保持統一和協調。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以尊重和保障人權為核心的現代行政執法觀念,形成職責許可權明確、執法主體合格、適用法律有據、問責監督有方的政府工作機制。合理界定和調整行政執法許可權,明確執法責任,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進一步健全市縣政府依法行政制度。加強對行政收費的規范管理,改革和完善司法、執法財政保障機制。健全行政復議體制,完善行政補償和行政賠償制度。認真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幫助困難群眾實現訴訟權利,使人人都能享受到平等法律保護。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增強服務意識,改進工作作風,保持清正廉潔,促進行政執法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是加強執法監督,確保行政權力正確行使。健全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必然要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將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服務,確保權力正確行使,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
要完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綜合運用各種監督形式,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真正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健全組織法制和程序規則,保證政府權力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行使。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主動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大力推進執法公開,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力度。改善和加強新聞輿論對行政執法的有效監督。切實強化政府層級監督,充分發揮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的作用。要把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人財物管理使用、關鍵崗位的監督作為重點,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確保監督到位、有力、有效。
四是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積極探索法制宣傳教育的新途徑、新形式,善於運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多種傳媒,精心組織各種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增強法制教育的科學性、准確性,防止片面性。突出抓好憲法宣傳教育,增強人民群眾的憲法意識,自覺維護憲法權威,使憲法在全社會得到遵守。
加大有關經濟社會發展的法律法規、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法律法規以及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牢法治思想基礎。法律對社會生活的規范、引導和保障功能,主要是通過權利義務機制實現的。在法制宣傳教育活動中,必須強化權利義務觀念的培養,既要增強人們的民主意識和權利意識,也要增強法治意識和義務意識。具體包括: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堅持權利和義務相統一,權利的行使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國家保護合法的權利;國家提供權利的保障、救濟和保護。只有讓每個公民都樹立了正確的法制觀念,自覺在法制框架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才能夠真正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真正落到實處,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簡要回答的話就選標題欄把,需要論證就用全文吧,希望有所參考。 展開
㈢ 寫一篇關於法治的作文600字議論文
法律是我們人人都要遵守的。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就是說任何事物都不能缺少束縛它的規則,否則就會方寸大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養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ㄍ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希望讓未成年人嚴於律己。在我們的身邊,沉迷網路的數不勝數;違法犯罪的人越來越多;而那吸毒的人也更加為所欲為……他們這樣做,只是為了滿足那一時的慾望。而這樣做,只能使學習一落千丈,使自己沉迷不起,因為這就像是個「無底黑洞」,把你吸住了,就不再爬起。下面,我就給你們舉幾個例子!
節目中,有一個原來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因為父親的過世而借網路消愁,可誰知,網路使他變了一個人,不僅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還經常跟母親吵架,並養成了逃課去網吧的壞習慣。不僅如此,他身邊的一個女同學去勸告他時,他不僅沒有悔改,還喪心病狂地把那個女同學殺了。美好的少年時代,就因為他沒有足夠的自製力去把握自己,而變得暗淡無光。
還有一位原生活在幸福家庭中的花季少年,經不法分子的利誘,他認識了毒品,並吸食了,可這一吸卻一發不可收拾。漸漸地,他喜歡上了毒品,還經常與不法分子來往,大手大腳地把家裡的錢換成了毒品。他為了那不值一提的毒品無情地把自己美好的花樣年華給浪費了……而時間,卻在一點一滴地飛逝著……
歷史上,能在關鍵時刻把握住自己的人才能有所成就,甚至青史留名,而那些不能及時把握住自己的人卻被列入了歷史的黑名單。同學們,你們是想百世流芳,還是想遺臭萬年呢?雖然我們不是重要的大人物,但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要因為一念之差而耽誤了自己的花樣年華!同學們,「把握」二字讀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很難。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把握好自己的現在,從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美好的未來!
㈣ 結合大學生學習或生活中與法律有關的案例,進行分析寫一篇論文,有哪些方面可以寫
矯正式審判 扭曲人生的校正發布時間:2009-10-18 08:08:20
中秋節,法官給未管所1000多名孩子每人送去了兩塊中秋月餅,並送上一份特殊的「勉勵寄語」。楊 莉 陳光東 攝
山西省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力度大、手段多、范圍廣。「司法保護進校園」著眼預防,「法官媽媽」講座以情動人,與未管所聯手搭建基地進行教育、感化、挽救。 「矯正式審判」作為太原中院審理方式和處罰方式的創新課題,從「U」型審判桌的設置到在審判中引入心理干預機制,再從判決書上的溫情寄語到「駐監法官」的真切關懷……無不體現寬嚴相濟、情法並融的審判理念。實踐證明,這種矯正式審判對未成年被告人扭曲的心理和行為是良好修復,使他們再次違法犯罪的主觀動機減少,給他們未來的人生之路增添了活力和希望。 10月12日,山西省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大法庭審理了兩起案件,有400名「特殊聽眾」前來旁聽。上午是太原市十九中186名初二學生,旁聽的是一起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刑事案件;下午開審的是有關人身傷害賠償的民事案件,太原市二十一中高一年級200餘名師生參加了旁聽。自3月12日「太原市司法保護進校園」活動啟動之後,該院法官用審案方式給在校師生「現身說法」已達19次。 預防先行:在小樹未彎曲的時候攙扶它 3月12日,太原中院和太原市教育局聯合開展的「司法保護進校園」活動正式啟動。該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通過各種形式認真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加強司法保護的規定;組織一批服務意識高、業務能力強的法官組成志願者隊伍,有針對性地為學校提供義務普法宣傳服務。在啟動儀式的新聞發布會上,該院院長馮少勇說:「司法保護進校園,是我市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源頭工程,更是功在當今、利在後世的百年樹人工程。」太原市教育局局長馬兆興也表示,司法保護進校園為創造性地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勾畫了一幅美好藍圖。 首批20名志願法官組成義務法律宣傳服務專業隊伍,他們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校園法官」。「我深感自己肩上責任重大,我也非常願意以志願者的身份去完成這項任務。」太原中院法官馬蓉在接受采訪時說。 馬蓉綜合素質突出,她同時還是一名心理咨詢師,還獲得了教師資格證。馬蓉善於將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融入到法制宣講中去。她在一所小學給師生作講座時,不僅講解法律知識,還從心理學角度講解了「父母角色」的定位,以及引導學生如何正確調節負面情緒,獲得師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馬蓉對「校園法官」的工作傾注了深情。她說:「未成年人的成長就像一棵小樹的成長,它需要陽光、需要攙扶。在小樹還沒有彎曲的時候,我們就應去攙扶它;否則等到小樹已經長彎了,再去攙扶也許難度就要大得多。司法保護進校園,也就是要攙扶孩子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走得直、走得正。」 短短兩個多月,太原市已有6個城區的公辦、民辦和聾啞人學校共29所中小學、1所大學和1所幼兒園提出了法律服務申請。20名「校園法官」已在太原市十餘所中小學舉辦義務講座,受教育學生達3000餘人次。「校園法官」每到一所學校講課,都會根據校方的要求和需要解決的問題,精心准備宣講內容,努力創新宣講方式,讓孩子、老師和家長都能夠有所收獲。太原市萬柏林實驗小學校長李艷紅感嘆道:「目前學校和學生都非常需要法律知識,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既解決校內傷害形成的矛盾,也能掌握校外矛盾的解決辦法,還可與法官建立聯系,有事可以隨時咨詢,司法保護進校園的做法很好!」 除了由「校園法官」進校舉行法制宣講外,組織學生旁聽案件審理、設置模擬法庭等也是太原中院「司法保護進校園」的重要形式,未成年學生可以獲得更加生動直觀的法制教育。5月22日,太原中院開庭審理一起「的哥街頭遭暴打」案,120名來自太原電大附中和山西通寶育傑中學的學生被邀請前來旁聽。該案起因只是一起普通的交通追尾事故,但卻引發獲得散打二級運動員資格的朱某對「的哥」趙某進行當街暴打,最終致趙某搶救無效死亡。3個多小時的庭審結束後,主審法官就刑事審判的流程、法庭的設置以及該案引發的思考和啟示等,向學生們進行講解和交流。一名男生說:「通過此次聽審,我必須提醒自己以後要理性地面對生活中的摩擦。」而其他同學也紛紛告訴記者,用現實生活中的案例進行法制教育比單純的說教更容易讓他們接受。 截至今年9月,太原中院已經組織學生旁聽案件審理、設置模擬法庭16次,受到廣大學生的熱烈歡迎。許多學生在旁聽之後都興奮地說:「今天,我們在法庭上課!」 審判改革:「未成年人犯罪矯正式審判」首創推行 「法院本著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給了你們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希望你們能夠珍惜……過去不代表現在,現在不代表未來,相信你們會用辛苦勞動創造美好的未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回報社會的關愛之情。」這是16歲的山西婁煩籍少年孫某在9月1日收到的判決書上讀到的一段「溫情寄語」。 孫某因在2008年12月夥同他人搶劫了15歲少年陰某230元現金而被訴至法院。法官通過談心、分析的開庭方式,對孫某進行了說服教育。孫某當庭表示一定痛改前非,不辜負家人和社會的希望。法院對孫某作出減輕處罰和緩刑判決。法官宣讀判決書時,還宣讀了這段「溫情寄語」,這是太原中院「未成年人犯罪矯正式審判」中的一個創新環節。 早在今年6月,「未成年人犯罪矯正式審判」就被確定為太原市政法創新課題之一。此前,太原中院對全市青少年維權機構、律師事務所、少管所和工讀學校進行了調查摸底。之後,根據未成年人犯罪的現狀和特點,太原中院制定了未成年人犯罪矯正式審判的24條指導意見。隨後,清徐縣人民法院、迎澤區人民法院、萬柏林區人民法院被確定為試點法院,以矯正式審判方式審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太原法院實施「未成年人犯罪矯正式審判」主要包含了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首先是構建適應未成年人生理特點和心理特徵的庭審方式。如採用U形審判台,法官、書記員、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坐在同一張桌子前,讓未成年被告坐在「座談式」的寬松環境中接受審判,整個庭審氣氛保持既莊重、威嚴又不失平和、寬松。其次是把「教育感化」貫穿於庭前、庭審、庭後的全過程。庭審前,開展社會調查,掌握未成年人的家庭狀況、社會環境和形成犯罪的因素,擬定教育挽救的具體措施;庭審中,在查明案件事實的基礎上,有的放矢開展法庭教育;庭審後,配合開展好社區矯治。再次,堅持「寬嚴相濟」的處罰原則。對未成年人犯罪的處罰堅持教育挽救的方針,盡量體現從寬。對於依法應當判處監禁刑的,應以輕刑化為主;對於依法可以判處非監禁刑的,應盡量適用非監禁刑;對於罪行顯著輕微或依法不構成犯罪的未成年人,應當立即宣告無罪。 截至今年8月底,3個試點法院共採用矯正式審判方式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17件、25人。試點法院通過對未成年被告人進行跟蹤矯正後,發現這些未成年被告人被釋放後,都能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危害後果,也能改過自新,社會效果較好。9月1日,太原中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即日起在全市法院全面試行「未成年人犯罪矯正式審判」方式。 回訪幫教:「駐監法官」挽救失足未成年人 改進對未成年人罪犯的回訪幫教,也是太原中院「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創新工作的重要一環。今年4月初,太原中院向社會公布了《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施行駐監(所)法官制度的意見》,並選派了6名法官首批進駐監所。駐監法官每月安排不少於兩天的駐監之行,期間他們深入監所實地辦公。 4月22日,太原中院與山西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聯手共建「未成年犯教育、感化、挽救基地」,駐監法官制度有了更具體的平台依託。山西高院院長左世忠對基地設立駐監法官予以高度評價:「該制度轉變了以前法官單一的裁判角色,變成既是裁判者又是服務者的雙重角色,這一點正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現。」 在這些駐監法官中,鄭肅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她以「法官媽媽」的身份給予未成年犯更多的關愛,未管所的孩子們都親切地喊她「鄭媽媽」。 5月14日,是鄭肅首次以「法官媽媽」的身份來到山西未管所與服刑學員親切交流。她坐到學員們中間,詳細詢問他們的家庭情況,了解他們的內心。「你們精神狀態怎麼樣?學習、生活、勞動各方面有什麼情況?……」孩子聽到鄭肅慈母一般的詢問,都覺得立刻有了可信任和傾訴的人,都非常樂意與鄭媽媽傾心交談。鄭肅很善於從服刑學員身邊的事例說起,引導孩子們要積極端正改造觀。她語重心長地對服刑學員說:「只有認真服法,認真遵守監規,積極參加政治、文化、技術學習,積極接受教育改造,積極參加勞動,完成生產任務,確有悔改表現,才能獲得減刑,你們要好好努力啊!」 建國六十年大慶、中秋佳節來臨之際,鄭肅給未管所1000餘名孩子送去了中秋月餅,並送上一份特殊的「勉勵寄語」:你們雖然在高牆之內,但你們的家庭、整個社會都沒有拋棄你們,黨和國家都在關愛著你們,希望你們更好地學習,重新做人。未管所的孩子們手捧月餅,個個潸然淚下,泣不成聲,「法官媽媽,我們一定會好好學習改造……」 本報實習記者 陳祥林 本報記者 段艾生 孫文鷹 本報通訊員 楊 莉 陳光東
㈤ 結合案例分析依法治國的社會效果和意義
(抄1)依法治國是共產黨襲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2)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3)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
(4)是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
(5) 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
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和有力保障。社會主義法治作為社會主義民主的表現形式已當然地包含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之中,並且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法治在作用上是相輔相承的。
依法治國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和推進器。首先,依法治國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和制度模式。依法治國作為治國方針的最終目的是要建立社會主義的法治國家,這就必然要突破我國人治模式下的諸多制度,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新制度。其次,依法治國創造的民主和秩序必將推動經濟體制改革和生產力的發展。
㈥ 法制小論文
遵紀守法 嚴以律己—爭當一個文明的新時代青少年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和社會主義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會對個人的要求越來越高,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依法辦事,已成為人們的共同信念。一個國家的法律體制完善與否也日益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現代化程度高低的標志。我國法律法規也日趨完善,只要留意不難發現我們身邊無處不存在法律的氣息。《未成年人保護法》、《教育法》、《教師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現代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作為一名青少年要學習法律知識,學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護法,只有全體人民的法制意識加強了,才能實行依法治國,我們的國家才能不斷強大。 然而,根據管家有關數據表明:我國青少年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長趨勢,可見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制觀念對我們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青少年違法犯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意識淡薄、受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比如在社會不講社會公德,惹事生非、打架斗毆、偷竊敲詐。在學校不遵守中學生守則、違反校紀校規。這些青少年學生雖然也知道自己所作所為是違法違紀的,但他們無法真心地體會到事態的嚴重性。因此校園中違紀的現象屢見不鮮。有的同學認為違紀與違法是兩碼事,違反校規校紀大不了被老師批評,沒什麼大不了的,殊不知習慣成自然,違紀就會逐步成違法,以後到社會就有可能作為法的事。有的同學認為如今是追求個性化的社會,如果被學校這個規那個矩束縛,不利於自己發展,作了違紀的事才能體現自己的瀟灑,但是,設想一下,如果學校沒有了校規校紀,那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如何保障?一個從小沒有遵紀守法的意識與習慣的人,長大了很難說他能成為一個守法的公民。 有人說「掌握電子計算機應用技術是跨入21世紀的名片,而具備法律知識和法制觀念才是跨入21世紀的通行證」。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共同意志的體現,是促進生產力發展,實現人民民主專政的工具,它的根本任務是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現。公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學法才能明確哪些是可以做或必須做的,哪些是不該做或禁止做的,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維護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青少年學習法律知識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四化建設的生力軍。青少年學法、知法、守法的狀況如何對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關系極大,青少年要通過學習法律知識,接受法制教育逐步把自己培養成四有新人。 青少年學習法律知識是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廣大青少年都想成為有用之才,而要成才首先必須健康的成長。由於青少年年齡小,閱歷淺,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易受不良風氣的影響,青少年容易沖動,特別是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或自己的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容易失去理智,導致違法犯罪。因此,為了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預防和減少犯罪,就需要對青少年進行正面的法制教育,正確引導、讓他們能懂法、守法、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養成守法習慣,培養守法意識,提高守法能力。 青少年學習法律知識是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需要。維護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要運用好這個權利,只有學法懂法,才能認清和揭露違法犯罪行為。 遵紀守法,學法護法是一種被人們公認的美德。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校有校紀,遵紀是守法的基礎,青少年時代是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代,我們青少年學生要認真學習《中學生守則》、遵守校紀校規,遵紀守法,嚴以律己,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自強、自尊、自重、自愛,爭當一個文明的新時代青少年。
㈦ 對建設法治社會的看法,兩千字論文
借鑒古人智慧,提高現代管理,這個月學習了《韓非子》一書,對原先不十分清楚的古代法家思想核心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既佩服老祖先的智慧,又不免別有一番感嘆--感嘆中國文明很早就把人性和社會的規律剖析得很透卻不能跳脫歷史的宿命:飽經了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的一系列國難恥辱,而沒有及時跨越上工業革命、信息革命等歷史步伐!這不能不說是對中國人智慧的反諷。
國學自春秋始,至五四後漸亡,而後一蹶不振。一直到現在,都是西方傳來的思想在中國政治經濟生活中佔主導地位,包括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市場經濟以至精細化管理等等皆屬於此類。不過,中國人比較復雜,中國人的生活也具有一人千面的多面性,明明說的共產主義,私下裡人際交往還是以兄弟哥們為主,至於主義理想嘛,面子上過得去就行,實際行動中還是只有大哥是方向,如此 一來,中國近現代社會實際生活中的法則還是有濃厚的法家色彩,有點從「外儒內法」過渡到「外洋內法」的味道。
我想,這就是現代西方管理在中國本土化的過程中遇到諸多問題的背景因素,本質上說,就是中西文化的本體沖突。外國人剛進來的時候,中國人怎麼樣看都覺得老外有點傻呵呵的:見個面認識不認識總要打個招呼,誰搭理你吶!說個啥事都信以為真,那是客氣,那是逗你玩呢,懂嗎!話非要點透了說嗎,話外有話這點道理都不懂嗎┅┅老外看起來是那麼淺薄,那麼實在,那麼榆木疙瘩。實際上,這體現了西方文化的精髓是把人和自然世界分得很清楚,該弄懂的一定要弄懂,一就是一,二就是二,這種態度讓西方人發動了工業革命在征服自然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中國人則不然,一是一,但一也可能是二,那就看怎麼理解怎麼為人處世了。所以,中國文化的精要在於把人搞的很透:人是多變的平衡體,要始終把握人心,把握了人心,這世界就是你的,再難辦的事靠人力夯都夯出來了!拿這樣的思路去看待做事,效率當然不會高的。
針對人性管理,法家提出了它的法治:既有要讓「民信其賞」「信其刑」的明法,也有「藏於胸中」「循名責實」的暗術,也就是說整個法治的核心重點是治人,說確切點,是人治治人,是為君主專制體系服務的。法家的法治是在向封建君主制轉變的特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
現代西方法制目的也是治人,但出發點與法家的思想卻大相徑庭,其目的是治理人類社會。起源於文藝復興和思想啟蒙運動的現代法制把人類社會當作一個客觀的實體看待,認識到這個法不僅僅是治理住人類社會即可,而是要以人類社會的福祉為目的,是要順應自然發展規律的。所以西方的法制一開始就不絞盡腦汁地去想怎麼樣讓一個人按等級制將一個社會治理得很好。
我們的法制也好,我們的管理也罷,目前面對的困境就是要將這樣兩種截然相反的思想方法體繫到一塊兒,因為大家日常的人格思維里壓根不接受西方那種對事對物的認真勁兒,那樣的人會被大家都覺得很擰。那就只有本著法制的思想去定位和諧社會,本著精細化管理的思想去建設家族味的企業團隊了。這樣的建設要求身在團隊的每個人員既要在工作職責范圍對己對他都一絲不苟,又要在私下裡溝通融洽是一個山頭的兄弟。對為人處世要求到這個高度實在是很難!但是,現實要求領導者這樣去做。
我想這樣的行進最終還是要變化到現代化管理的道路上,正跟「洋務運動」最終還是要被拋棄一樣。公司的管理需要樹立「民信其賞」「信其刑」的管理制度,也要致力於搭建經濟關系做基礎的經濟管理體系。至於管理的暗術計謀,可以適當運用,但絕非長久之計,因為現在是信息和知識爆炸的時代,你玩的那一套說不定別人都會,或者就是故意裝著不會和你逗心眼--結果,精力和時間都浪費到捉迷藏上去了┅┅
㈧ 結合法律知識淺談怎樣建設法治中國論文
碩士論文應能表明作者確已在本門學科上掌握了堅實的基礎理淪和系統的專門知識,並對所研究課題有新的見解,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成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博士論文應能表明作者確已在本門學科上掌握了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並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了創造性的成果。
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是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觀測性上具有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或創新見解和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於實際中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用以提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或討論;或在學術刊物上發表;或作其他用途的書面文件。
學術論文應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內容應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而不是重復、模仿、抄襲前人的工作。
主要特點
科學性
學術論文的科學性,要求作者在立論上不得帶有個人好惡的偏見,不得主觀臆造,必須切實地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符合實際的結論。在論據上,應盡可能多地佔有資料,以最充分的、確鑿有力的論據作為立論的依據。在論證時,必須經過周密的思考,進行嚴謹的論證。
創造性
科學研究是對新知識的探求。創造性是科學研究的生命。學術論文的創造性在於作者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能提出新的觀點、新的理論。這是因為科學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統的」,「科學方法主要是發現新現象、制定新理論的一種手段,舊的科學理論就必然會不斷地為新理論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沒有創造性,學術論文就沒有科學價值。
理論性
學術論文在形式上是屬於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羅列,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一般來說,學術論文具有論證色彩,或具有論辯色彩。論文的內容必須符合歷史唯物主義和唯物辯證法,符合「實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綜合」 的科學研究方法。
平易性
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科學道理,不僅要做到文從字順,而且要准確、鮮明、和諧、力求生動。
專業性
是區別不同類型論文的主要標志,也是論文分類的主要依據。
實踐性
是論文價值的具體體現。 它還表現在內容上,旨在根據一定的崗位職責與目標要求培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