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尚柔

道德經尚柔

發布時間: 2022-04-19 19:21:48

1. 老子的資料

老子,春秋時期思想家,曾任周王室的「守藏室之使」(管理藏書的史官)。

《史記·老子列傳》記載說,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生卒年不詳,一說生於公元前六零四年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楚苦縣歷鄉曲仁里(河南鹿邑東 ) 人,謚(人死後所封的名號)聃(耳外輪平而卷不日聃)。所以有人叫他李耳,也有人叫他老聃。
老子修道德,其學主無為之說,以自隱無名為務。後世視其為道家始祖。近代有很多學者認為老子是戰國時代的人,也舉了很多證據。因此兩派人馬都說自己對。但是比較多人認為老子是春秋時代的人。

孔子到周,曾向他問禮。(「禮」就是有關於祭祀和日常生活的禮儀。)「老子見周衰,即離去,莫知其所終。」,一說老子即太史儋,又一說老子即老萊子。後人據此,推斷老子大孔子二十歲左右,約生於公元前570年前後。

《老子》一書約五千言,亦稱《道德經》,是一本道家的哲理書。他把「道」看作是世界萬物的本原,認為事物都在對立矛盾中互相依存,互相轉化,具有樸素的辯論思想。提倡「尚柔」、「主靜」,主張絕聖棄智忘情寡慾,「無為而治」。《老子》一書在形式上是語錄體韻文,多排比對偶句式,語言精練,富有哲理。

老子遺留下來的著作,僅有《五千文》即《老子》,也叫《道德經》。它是老子用韻文寫成的一部哲學著作。它是道家的主要經典,也是研究老子哲學思想的直接材料。《老子》被俄、日、德、英等國視為古代哲學中的奇葩而翻譯出版,深受各國讀者喜愛。

2. 老莊的經典和對後世的影響

經典:
老莊,是老子和莊子的並稱(類似孔孟),也指老學與庄學的合稱。借而代指道家(道教)老莊教派學說。道家主張"清靜無為"、"順應天道"、"逍遙齊物"等思想。老子著有《道德經》(別名《老子》、《老子五千言》),莊子著有《莊子》(別名《南華經》);其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實際上是繼承發展並且闡釋老子的思想,帶有自己個性的一種解讀。看法精煉獨到、積極遁世、卓爾不群,故而與老子並稱,一並成為道家學說的代表人物。老莊學派不主張滿口大慈悲、大智慧、大覺悟的假道德,認為這些不過是愚弄人的幌子。要德行合一,以己推人,自化,人人化則天下化。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的思想學派。

對後世影響:
1.文景之治:西漢

初年,漢文帝、漢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國,使
人民從秦朝苛政中得以休養生息。歷史稱之為文景之治。
2.罷黜百家:道家自從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意見後,便成為非主流思想。 雖然道家並未被官方採納,但繼續在中國古代思想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3.衍生道教:道家思想後來被張魯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並演變成中國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魏晉風流在清談玄學時更著重煉丹。因此,道家與道教常被人混淆。
4.宋明理學:宋明理學揉合了道學的思想發展而成。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陳國苦縣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在政治上是積極的。
老子的思想淵源:
老子尚柔守雌,其思想淵源於商朝的《歸藏(坤乾)》。老子關於"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論體系,實際就是"三生萬物",這個"三"就是大易的"三才"之三。揚雄發展了老子"三生萬物"宇宙論體系,創立了三進制九九八十一贊的《太玄》體系。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問易》指出:"《太玄》應是揚雄模仿《周易》'兩儀生成模式'對老子'三(才)生萬物'命題構建的新的宇宙圖示和理論體系。"

莊子:
莊子,名周,字子休,號南華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華夏族,宋國蒙人,戰國中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之一。莊子祖上系出楚國公族,先人避夷宗之罪遷至宋國蒙地。莊子生平只做過地方漆園吏,因崇尚自由而不應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代表作品為《莊子》以及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
莊子的思想淵源:
莊子思想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老子,一是《易經》。《周易》本經始終未體現陰陽二字,可莊子洞察到"《易》以道陰陽。"莊子的天籟、地籟、人籟"三籟"思想就是《易經》"三才"思想的別稱。莊子尊重天道,主張"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強調"天人合一"。
莊子善作儒家的反命題。儒家主張"天人有分",莊子在《莊子·三木》篇中則說"無始而非

3. 魯迅是怎樣評價老子的

周先生對老子的態度大概是這樣的:「孔老相爭,孔勝老敗,卻是我的意見:老,是尚柔的;『儒者,柔也,孔也尚柔,但孔以柔進取,而老卻以柔退走。這關鍵,即在孔子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事無大小,均不放鬆的實行者,老則是『無為而無不為』的一事不做,徒作大言的空談家。要無所不為,就只好一無所為,因為一有所為,就有了界限,不能算是「無不為」了。我同意於關尹子的嘲笑:他是連老婆也娶不成的。於是加以漫畫化,送他出了關,毫無愛惜。

看周先生的《出關》和《道德經》,就可明白了。

.........................................................................................................................................本人90後..........

4. 《老子》是一部什麼書

《老子》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中華傳統經典《老子》一般指道德經,《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春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道德經》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 。

《道德經》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4)道德經尚柔擴展閱讀: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函谷關令尹喜對《道德經》的成書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

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傳》中記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終」,尹喜感動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

5. 為什麼老子和莊子並稱老莊

老子是春秋末期的哲學家,莊子的年代比老子晚了200多年。莊子非常推崇老子的哲學思想,稱老子是自己的老師。他繼承了老子的不爭、無為、道法自然等核心思想,並給與進一步發展。因為他們同屬道家學派,基本思想相似,所以被後世並稱為「老莊」。

一,老子和莊子關於什麼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思想是一致的

道德經

「無為而治」被稱為「事少而功多」,就是事情雖然做得少,效果卻很好。

老子和莊子的學說都是講怎樣修身、養生、治國的道理。他們的核心和基本思想都是一致的。所以後人把兩人思想合在一起,稱為老莊學派。兩人都對中華文化發展有很大影響,所以,後入把老子和莊子並稱為「老莊」。

6. 老子哲學高於蘇格拉底嗎

對老子和蘇格拉底的哲學進行比較,可以說,老子哲學有更高的水平。

一,提高自身修養方面的差異

蘇格拉底認為,磨難和逆境是磨煉人格的最高學府,提倡經受磨難來提高自身。這與儒家思想相似,屬於中高層次的思想觀念。

思想的發展是物極必反的。更高層次的智者並不提倡用吃苦去鍛煉自己,而是輕松地做事。

老子主張不爭、尚柔,主張不與人相爭,做事要柔和。這樣的做法是不吃苦的。這是比蘇格拉底更高層次的做法。

道德經

雖然蘇格拉底是為了喚醒雅典的愚昧促進雅典進步,而批評雅典的傳統宗教和思想。但他的行為過激得達到被法院處死的程度,這與中國的老子得以善終相比,他的行為和思想水平還差了許多。

綜合以上七點可以看出,蘇格拉底所具有的哲學思想水平,和對人生和社會各方面理論的深度和全面性,比老子相差許多。

7. 關於《易經》《道德經》

其實《道德經》思想一定意義上源於《易》。
《易》之左翼為《易傳》,儒家向陽剛;《易》之右翼為《老子》,道家尚柔巧。
反正這些書是不能一兩天往完讀的,是細細品悟的,是長久堅持的,又不是看小說一次看完,所以,你大可兩部同時看,相互印證相互補充,這樣入門也入得扎實些。
每天幾句想著,悟性正常過幾年就自然入門了。
這是智慧,不是知識,思考才是中心,不然知道的再多也入不了門。

8. 道家的無為和佛家的四大皆空有什麼本質區別

一 區別在於對法和認知的說法。援用寓言的方式來描述道、真人等等概念,其中很多章節的目的是為了展現得道之人的崇高境界,從其本意來說是一點錯都沒有。但是,這就為大家展現了一種價值觀:無欲無為之人最逍遙。那麼在一般讀者看來,無欲無為成了達到這種最高價值的手段。那麼,對大家而言就會向無欲無為靠攏,去刻意地「無為」。而不為人注意的是,「刻意的無為」和「不要刻意的為」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狀態,而後者才是道家的真正精神。無為而無不為,這句話只是為了展示個大家一種現象,就是無為會導致無不為。但是,如果很多人帶著有色眼睛去解讀,當「無不為」成了我們的目標時,那麼我們當然應該無為,但這種「應該無為」,則很明顯是一種「刻意的無為」。其結果導致很大一批道家思想的擁躉走上了虛無主義的歧途。
二 四大的觀念也不是佛教發明的,這是人類對於宇宙本體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結果 ,在東西方的哲學思想史上幾乎有著同樣的趨勢,比如:中國書經所記的「水、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說的世界形成是基於「地、水、風、火、空」的五種自然因素,希臘古哲學家恩比多克里斯也曾提出「氣、水、土、火」為宇宙間不變的四大元素 。總之,不論五行也好,五大也好,四大也好,都是指的物理界的基本元素,如果僅限於此而膠著於此,那麼發展的結果便是唯物論者,所以這些思想也是唯物論的先驅 。佛教所講的四大,也有小乘與大乘的不同 。從大體上說,小乘佛教所說的四大是指造成物質現象的基本因緣,稱為四大種,意思是說,地、水、火、風是形成一切物質現象的種子,一切的物象都是由於四大的調和分配完成,四大和諧便會欣欣向榮,四大矛盾便會歸於毀滅,物理現象是如此,生理現象也是如此,所以佛教徒把病人生病稱為「四大違和」。小乘佛教觀察四大種的目的,是在使人看空我們這個由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不以色身為實在的我,不因執取色身為我而造種種生死之業,一旦把我看空,便會進入小乘的涅槃境界,不再輪回生死 。

9. 《周易》,《論語》,《道德經》誰對中華文化影響最大

《周易》和《道德經》是中華文化的雙巔峰,前者一直被誤讀,被庸俗化,後者一直被低估,內被混同於道家。
《周容易》和《道德經》是中國文化的天與地,本與質,源頭與活水,方和圓,基與根,夫與妻的關系,配合默契,共同孕育中國文化。《周易》和《道德經》完美解決了中國文化的知和行問題,是中國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動指南。
從伏羲的陰陽八卦,到周文王的《周易》六十四卦,再到老子的《道德經》,中國文化完成了生根、發芽、成長全過程。周易的主要貢獻是生根發芽,《道德經》主要貢獻是成長。陰陽是中國文化的種子,八卦是根,六十四卦為芽,老子將六十四卦命名為「道」。《周易》和《道德經》的誕生,意味著中國文化乃至全人類最先進文化業已構建!

10. 莊子怎樣繼承和發展老子思想

老子是我國春秋末期人,是道家思想的開創者。莊子是戰國時期人,他繼承了老子思想的精華並給予進一步發展。老子和莊子是道家兩位最重要的人物,被並稱為「老莊」。下面就簡單介紹莊子是怎樣繼承和發展老子思想的。

一,莊子繼承了老子的基本思想,即「不爭、尚柔」思想。

《秋水》

莊子說,我寧願做一個活著的龜在泥地里爬,也不願意被殺死後尊貴地供奉起來。表明他寧願在鄉間做一個自由的貧民,也不想到朝中做官的人生思想。

這兩個故事相當於莊子對「水有功勞,卻願意居於普通地方」,也就是「上善若水」精神的具體的闡述和發展。

熱點內容
合同法第378條 發布:2024-11-08 18:10:14 瀏覽:163
中介的租房合同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8 17:40:52 瀏覽:639
教育附加條例 發布:2024-11-08 17:35:33 瀏覽:992
別人借錢怎麼打條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8 17:30:09 瀏覽:321
拍賣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8 17:27:33 瀏覽:138
蕭山法律援助電話 發布:2024-11-08 17:20:48 瀏覽:485
律師張丹璇全文txt 發布:2024-11-08 17:04:21 瀏覽:415
臨安法院宋 發布:2024-11-08 17:03:44 瀏覽:920
勞動法超過法律規定要怎麼賠償 發布:2024-11-08 16:21:52 瀏覽:141
十八准則條例心得體會 發布:2024-11-08 14:58:47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