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對道德的作用
『壹』 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怎麼理解
探索·2015年第1期
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研究
岳樹梅
(西南政法大學,重慶 401120)
摘 要:法律是道德建設的基礎、不可替代的內容、不可缺少的品質。法律對促進道德建設有極其重要的動因。法律可 以通過立法、司法、執法、守法等環節發揮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法律;道德建設;促進作用
中圖分類號:D9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5194(2015)01-0150-05
DOI: 10. 1650 1/j .cnki.50- 10 19/d.201 5.0 1 .029
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 的促進作用。道德和法律分別作為意識形態和制度 形態的上層建築,並存於社會規范體系之中,二者相 互聯系、相互交叉和相互促進[1]29。那麼,法律對道 德建設的促進作用在理論上是否具有合理性,在實 踐中是否具有可行性,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 的實現路徑與表現形式有哪些?這些是我們需要從 法理學的高度來認識與探討的主要問題。 1 法律對道德建設促進作用的動因 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有其深刻的動因, 法律既體現某些道德精神,又直接賦予某些道德以 法律效力,使其既是道德又是法。
1.1 法律對道德建設的相容性
1. 1.1 法律和道德在調整范圍上具有相容性
法律和道德都是一定社會價值的體現,都具有 一定的社會價值內容與精神。道德調整的范圍比法 律更加廣泛,內容更加豐富。但法律與道德都對社 會最基本、最重要的社會關系加以調整,它們具有對 基本、重大的社會關系調整范圍上的交集。道德與 法律調整范圍的交集部分,給法律對道德的支持提 供了可能。法律可以將重合於法律調整范圍的那部 分道德通過立法的方式轉化為法而具有國家強制力 並使之規范化、制度化。
1.1.2 法律和道德在義務內容上都具有相 容性
道德是自發形成、代代相傳並為人們自覺認同 和遵守的行為規范,法律必須吸收認同某些道德義
務並賦予國家強制力,法律義務藉助道德義務的高 度認同性更易於為人們所接受,這樣會增強人們對 法律的認同感。道德義務因獲得法律的強力保障更 易於推行,二者存在滲透、轉化的可能性。
1.1.3 法律和道德在價值目標上具有相容性
法律和道德都是調控手段,都是通過平衡利益 關系與解決利益沖突的方式,來實現社會關系的融 洽、穩定、和諧。恩格斯指出:「道德的基本內容主 要是人們的利益關系特別是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的 關系問題」,同樣,從歷史發展的視角進行考察,原 始法律制度都導源於利益沖突與整合,「利益決定 著法及其發展」[2]153 。道德和法律具有相同的價值 取向。
1.2 法律彌補道德建設中的不足
法律和道德是兩種不同的社會調控手段。法律 具有國家強制性,屬於外在強制;道德具有社會規范 的個人內化特點,屬於內在自覺。道德規范僅靠其 現有的軟手段從根本上是無法有效地解決道德失范 的隱患,而法律的強制手段恰恰可以解決道德的根 本缺陷。
1.2. 1 法律克服了道德行為准則的不確定性
道德規范內容都非常原則和抽象,如對「善」、 「惡」、「榮」、「辱」的定性評價。道德規范是在大眾 社會生活中反復實踐並經過人們進行概括、提煉、匯 總,有的還編撰成冊,它本身不具備權威機構的認證 和系統化。總的來說,道德僅僅作為一種人們自覺 的價值判斷標准,它是十分主觀和不確定的,而法律
收稿日期: 2014-12-15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民用核能安全保障法律制度研究」( 12XFX034),項目負責人:岳樹梅;西南政法大學 項目「區域合作法律機制及法律實務研究」( 2014-XZRCXM003),項目負責人:岳樹梅;「阿拉伯法律研究中心」項目 作者簡介:岳樹梅( 1967—),女,博士,西南政法大學法學教授。
·150·
『貳』 法律與道德的相互作用具體體現在
法律與道德的相互作用
(1)道德對法律的作用體現在:對法律的創制具有指導作用,對法律的實施具有保障作用,對法律的漏洞具有彌補作用。
(2)法律對道德的作用體現在:通過立法賦予道德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以法律強制力,通過法律實施活動可以弘揚一定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觀念。
參考:http://jp.ecupl.e.cn/jpkc/flx/jiaoan.htm
『叄』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是
道德與法律是相互聯系的。它們都屬於上層建築,都是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的。它們是兩種重要的社會調控手段,自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任何社會在建立與維持秩序時,都不能不同時藉助於這兩種手段,只不過有所偏重罷了。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動的。其關系具體表現在:
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社會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會要維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傷害他人、不得用欺詐手段謀取權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類包括那些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增進人與人之間緊密關系的原則,如博愛、無私等。
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准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第一,法律應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第二,道德對法的實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第三,道德對法有補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調整的,或本應由法律調整但因立法的滯後而尚「無法可依」的,道德調整就起了補充作用。
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並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范疇。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總之,法律與道德是相互區別的,不能相互替代、混為一談,也不可偏廢,所以單一的法治模式或單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時,法律與道德又是相互聯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補的,都是社會調控的重要手段,這就使得德法並治模式有了可能。
綜上所述,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有這辨證統一的關系,他們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不可分割。
『肆』 法律與道德的相互作用是怎麼體現的
法律以道德為存在基礎,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道德則是法律的哨兵,並以法律為最後保障。
『伍』 法與道德的相互作用
(1)道德對法律的作用體現在:對法律的創制具有指導作用,對法律的實施具有保障作用,對法律的漏洞具有彌補作用。
(2)法律對道德的作用體現在:通過立法賦予道德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以法律強制力,通過法律實施活動可以弘揚一定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觀念。
『陸』 現實生活中道德與法律的重要性
是很重要的。道德是社會中不可缺少的,它代表著整個社會的風貌;而法律呢,是作到了約束人們的作用,消磨人們的犯罪意識。所以,道德與法律是十分重要的。
『柒』 論述法律與道德之間的關系
一、聯系:
1、相互制約
法律是通過立法、實施並強制執行的, 以此來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而道德則是通過科學、正確的評價, 推動法律的廢除、修改以及實施等。制約道德或者不道德的行為, 都不會超越社會基本秩序的許可范圍。
2、在內容上相互滲透, 相互重疊
在法律規章制度中, 會存在一些道德條款, 同樣的, 在道德規范中, 也會有一些具有法律性質的條款。
法律中的很多規章制度都是通過道德規范演變而來的, 其中蘊含著道德精神;同樣的, 在道德規范中, 也存在著很多具有法律性質的條款。尤其是在價值層面上, 兩者之間更是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由此可知, 兩者之間是相互滲透、相互重疊的。
3、在地位上相互轉化, 相互吸收
法律和道德兩者之間的根本目的是相同的, 都是保障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具體來說, 道德是法律的基礎, 道德規范中所規定的, 在法律中也會有所體現, 這也就體現了道德法律化的結果, 可見, 兩者是相互吸收的。
4、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作用
法律和道德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是相互作用的。在社會的發展中, 法律和道德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均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 法律應是以道德為基礎的, 切不可認為法律是萬能的。因此, 只有將法律和道德兩者進行有機的融合, 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二、區別:
1、產生的時間不同
據史料記載, 法律最早產生於奴隸社會, 在當時, 人類經過不斷地發展, 逐漸進入到了私有制經濟時期, 統治階級為了更好地維護自身的利益, 就產生了不成熟的法律體系。道德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人類的產生, 可以說有了人類就有了道德, 例如:最初的宗教等等。
2、表現形式不同
法律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強制制定、實施並執行的, 具有嚴格的程序性, 從而就使得法律具有強烈的穩定性和權威性。而道德則是社會在潛移默化的發展過程中悄然形成的, 道德並沒有具體的表現, 它是通過一個人的內心來影響一個人的行為規范的。
3、調整范圍不盡相同
法律是對人的行為規范進行調整、規定, 並不涉及人的思想限制。而道德則更加全面, 對人的行為規范、思想等方面均進行了科學、合理的調整, 在這其中, 更加註重對人的思想方面進行調整, 進而調整人的行為。
4、作用機制不同
法律是通過國家強制實施的, 若人違法犯罪, 就會依法受到處罰。而道德則是依靠社會輿論的力量來譴責的。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怎麼樣, 和法律並不相關。
5、內容不同
法律以權利和義務為主要內容, 兩者是相等的, 沒有無權利的義務, 更沒有無義務的權利。而道德則不同, 道德更注重對義務的強調, 對於權利的涉及少之又少,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 兩者之間的內容是存在一定區別的。
(7)法律對道德的作用擴展閱讀:
法律的門類
1、法律最初指國內法,只在一國主權范圍內適用。隨著國家間交流的頻繁,國際法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國際法和國內法常常發生沖突,也隨著沖突逐漸彼此協調。
2、雖然所有的法律體系處理的議題通常都是很類似甚至是一樣的,不同的國家對於各種法律的分類和命名上通常都會不同。
3、最一般的區分為與國家密切相關的「公法」(包括憲法、行政法和刑法)和規范私人間權利義務關系的「私法」(包括合同、侵權行為和物權法)。
4、在大陸法系中,合同法和侵權行為法屬於債法的一部分,信託法則在法令制度或國際公約下運作的。國際法、憲法、行政法、刑法、合同法、侵權行為法、物權法與信託法被視為「傳統核心課題」,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可能更為重要的課題。
『捌』 如何看待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對於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來說,提升人們的道德修養十分重要,制定法律規則同樣重要。法律與道德二者各有各的邊界,道德是道德,法律是法律,它們有各自發揮作用的范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范疇,不能簡單偏重於某一個方面。
1、對於法律規則來說,無論是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還是社會習俗演化而成的法律,都適用於社會公共行為領域。在法律規則管轄的公共領域,維護社會正義、任何人不得侵犯他人權利是根本要求。而道德更多涉及個人內心的自我修為,它可以高標特立,但只能針對自己,不能強迫他人。因此,法律以公共利益為指針,道德以效法聖賢為理想;法律講求的是底線正義,道德追求的是高尚人格。
2、法律與道德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法律能夠為社會道德的生成提供有益制度構架,為個人道德培育提供良好生活環境。法律固然不是道德,但能夠凈化人們的內心,讓人們激濁揚清、去惡存善。因此,雖然法律規則不等同於道德良知,但可以培育和激發人們的道德良知。
3、法律要深入人心、發揮作用,也必須符合社會的道德追求。換言之,法律規則要有道德性。這個道德性不是法律規則自身生長出來的,而是法律規則吸收了道德理念,從而彰顯一個社會的道德價值。與此同時,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提升,可以使人們強化規則意識和契約精神,弘揚社會公序良俗,自覺遵守法律。另外,實踐中被廣泛認同、較為成熟、操作性強的道德要求,也可能上升為法律規則。
(8)法律對道德的作用擴展閱讀: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我們不能簡單地分割或統合。使二者絕緣甚至截然對立起來肯定不行,但混同亂用的做法也行不通。應當明確,依靠法律所建立的正義秩序,是任何一個社會都離不開的基礎。今天,我們既要贊美道德,更要信奉法律。法律並不排斥道德,相反,它可以促成道德生長。這個促成不是代替,而是為道德提供一個制度環境。一個法治昌明的社會,才有望成為一個道德純凈的社會。
『玖』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是什麼
道德與法律是相互聯系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動的。其關系具體表現在:
1、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社會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會要維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傷害他人、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第二類包括那些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增進人與人之間緊密關系的原則,如博愛、無私等。
2、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准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第一,法律應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第二,道德對法的實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第三,道德對法有補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並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范疇。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總之,法律與道德是相互區別的,不能相互替代、混為一談,也不可偏廢,所以單一的法治模式或單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時,法律與道德又是相互聯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補的,都是社會調控的重要手段,這就使得德法並治模式有了可能。
通俗點說,「法律」具有國家強制力,如果違反了,就會受到懲罰;而「道德」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情和理」,即使違反了,或者是做錯了,不會受到強制的懲處,頂多是來自社會輿論和您自己內心的譴責。
再或者說,「道德」是一種教人向「善」的道義,一般不以書面形式存在;而「法律」則是對「惡行」的懲罰,必須以書面形式並且向全社會公布。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道德標准,同一國家不同地區也會有不同的道德標准;同一個人在他的不同年齡階段對道德的理解也會存變化。而法律是以國家名義制定的,一般全國通行,標准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