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玄言新記道德

玄言新記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4-20 02:07:20

⑴ 什麼是玄學它得代表人物是誰

玄學是魏晉時期的主要哲學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現的一種文化思潮,也可以說是道家之學以一種新的表現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稱。

"玄"字的本義是一種深赤而近黑的顏色,所以許慎《說文》引意解為:玄,幽遠也。"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玄之又玄,眾玄之門",言道幽深微妙。"玄學"之稱的由來,正是因為魏晉時期清談家稱《周易》、《老子》、《莊子》三本書為"三玄",所以"玄學"之名由此而來。

東漢末年至兩晉,是兩百多年的亂世,隨著東漢大一統王朝的分崩離析,統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儒家之學也開始失去了魅力,士大夫對兩漢經學的繁瑣學風、讖緯神學的怪誕淺薄,以及三綱五常的陳詞濫調普遍感到厭倦,於是轉而尋找新的"安身立命"之地,醉心於形而上的哲學論辯。這種論辯猶如後代的沙龍,風雅名士(以嵇康、阮籍為代表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賢"恰是魏晉風度的化身),聚在一起,談論玄道,當時人稱之為"清談"或"玄談"。

據清代學者趙翼《二十二史剳記》稱,清談之風始於魏齊王曹芳正始年間,何晏、王弼可以說是創始人,他們都是當時貴族名士,影響所及,便成一代風氣。《晉書》上所謂"正始之音"也正是指整個魏晉時期玄談風氣。

清談家們有一種時髦,就是一邊瀟灑地揮著麈尾,一邊侃侃而談。清談的話題一般都是圍繞著《周易》、《老子》、《莊子》這三本玄妙深奧的書展開,清談的內容主要涉及有與無、生與死、動與靜、名教與自然、聖人有情或無情、聲有無哀樂、言能否盡意等形而上的問題。在正統士大夫看來,諸如此類清談都與國計生民無關,因此就有"清談誤國"之類的說法,如儒家學者范寧就說:"何晏、王弼之罪,深於桀、紂。"

何晏、王弼主張"貴無論",說"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晉書·王衍傳》),又提出"名教"出於"自然"說。其後阮籍、嵇康主張"越名教任自然"(《與山巨源絕交書》)。嵇康並"以六經為蕪穢,以仁義為臭腐"(《難自然好學論》),"非湯武而薄周孔"(此句也是出自《與山巨源絕交書》,此篇文采斐然權不談,一般來說可以算是嵇康的宣言書,甚至是當時魏晉二三子的宣言書,但竊以為,依當時歷史情勢來看,嵇康其意並非真的"越名教任自然,非湯武而薄周孔",而是作文明志而已,說地明白點,便是讓那司馬家知道自己的心思,而事實上顯然不是真的堅決"越名教任自然,非湯武而薄周孔",這在嵇康其它文章中可知一斑)。其後完成於郭象,其作《莊子注》,此書一出,玄學大暢,"儒墨之跡見鄙,道家之言遂盛焉"(《晉書·郭象傳》)。郭象主張崇有論,認為無不能生有,說"造物者無主,而物各自造"(《齊物論注》),又主張"名教即自然"。玄學並不完全排斥孔學,它力圖用道家語言解釋儒家經典,即所謂"引老入儒",調和儒道兩家。何晏作《論語集解》,王弼作《周易注》、《周易略例》和《論語釋疑》,郭象作《論語體略》,都盡力把玄學和正統儒家名教加以融通。玄學也尊孔子為聖人,然而把孔子玄學化。如王弼認為孔子貴無,嵇康則言孔子善於養生。其實,即便是攻擊禮法之士的玄學家也重視儒家觀念,阮籍說"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謂之禮",嵇康在家中提倡儒家道德,說"不須作小小卑恭,當大謙讓;不須作小小廉恥,當全大讓"。

總的來說,玄學是當時一批知識精英跳出傳統的思維方式(修齊治平),對宇宙、社會、人生所作的哲學反思,以在正統的儒家信仰發生嚴重危機後,為士大夫重新尋找精神家園。南北朝時,佛教以玄學語言闡述佛理,玄學家也有以談佛理見長者,玄佛合理。東晉後,玄學已與佛學合流,做為一種時代思潮的玄學也就"笑漸不聞聲漸悄"了。

⑵ 道德經 指玄篇

《指玄篇》詩注呂 洞 賓

白玉蟾注自序余精儒業,應試,路逢正陽仙翁,憫岩,指修大道,遂棄功名。始生疑惑,後蒙指出,余方省悟。再訪聖師,登山涉水,游至終南,稽首訊問根由。不責前愆,授余《太上無量度人妙經》,及《丹房秘訣》,反復丁寧告誡,命餘珍藏,密修大道,采煉還丹,以逃生死,入希夷門,游長生境。余既得聞,喜而敬之,叩頭謝恩,別聖師,雲游塵境,誓度百人成道,皈奉真風。不料世之迷徒,只知惡死,不肯求生;不悟玄機,殊昧妙理,反生謗毀。或有執著而懷邪妄者,或服金石草者,種種痴愚,入於迷境,及至老死,猶不知悔,深可惜也。吾固憐之,無能拔濟,特作《指玄篇》一冊,留於青城石室之中,稽首告天,拂袖而去。倘後之君子,得遇此書,乃三生有緣。收吾秘訣,務必嚴整衣冠,具香火燈水,於靜夜面朝北斗,致謝高真;日逐虔誠,感格仙聖。自有明師剖決簡奧細微、水火進退、葯物斤兩,明後,下手隱身、鍛煉龍虎大丹,脫胎入口,接命延年。驅魔剪怪,修得三千行滿,倏詔飛升,逍遙物外,與天齊年,與吾無異也。是為序。指玄三燦上篇其一嘆世凡夫不悟空,迷花戀酒送英雄。春宵漏永歡娛促,歲月長時死限攻。弄巧常如貓捕鼠,光陰猶似箭離弓。不知使得精神盡,願把身屍葬土中。玉蟾曰:純陽仙師慈悲,大開接引。故嘆世人險曲迷昧,自喪其身。後覽書者,當見仙翁之言,的無虛也。正好回頭悟道,切莫錯過光陰。非大慈悲,誰肯苦口勸人?其二昔年我亦赴科場,偶遇仙師古道旁。一陣香風飄羽袖,千條雲帶繞霓裳。開言句句談玄理,勸世聲聲唱洞章。我貴我榮都不羨,重重再教煉黃房。玉蟾曰:此詩自嘆遇鍾離老祖,講道勸化之意也。羽袖雲裳,乃仙家所穿之服;玄理洞章,乃仙家所修之業。黃房者,非世之黃房,乃中央屬土,黃帝所居之位也。其三玄篇種種說陰陽,二字名為萬法王。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里煮山江。青龍駕火游蓮室,白虎興波出洞房。此個功夫真是巧,得來平步上天堂。玉蟾曰:陰陽二字,極有妙理。若欲見形,龍虎是也。一粒者,乃混沌之初,先天之炁。故能包羅天地,養育群生。半升鐺者,乃是煉葯鼎器,非鐵鼎之鐺也。青龍在東,東方屬木,木能生火,故謂之駕火。非凡之水火也。若求大葯,有足能行,是個活物。蓮室乃丹房之所。白虎在西,西方屬金,金能生水,故曰興波。波非海水,金非凡金,若求金水,有手能拈,亦是活物。近世多執凡水火,鍛煉金石草木,以修諸身者,深可惜也。洞房者,乃出丹之所。噫!觀此書者,當知神仙稱贊大丹。若能得之,升天入地,不可測也。其四尋天撅地見天光,種得金花果是強。那怕世間諸餓鬼,何愁地下老閻王。正心收住黃龍髓,張口擒吞白虎漿。不是聖師當日訣,誰人做得者文章。玉蟾曰:老子雲:先天地生。若欲見之,必尋天掘地。尋之得手,何畏鬼神?龍髓虎漿,乃是葯名。純陽得鍾離之傳,能知玄妙,方作大丹詩歌,以留於世。讀者參究,信受玄言。其五一三五數總皆春,後地先天見老君。花發西川鋪錦綉,月明北海慶風雲。好拋生計於斯覓,莫逞浮華向外營。念念不忘塵境滅,靜中更有別乾坤。玉蟾曰:一三五,乃陽數;二四八,乃陰數。修仙之士,能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便有還丹至寶,不可錯過。後地先天者,得地中一陽之氣,上升於天;天有一陰之氣,下降於地;二氣相交,發生萬物,則為泰卦;二氣不交,則為否卦。真陰真陽,隱於天地之中無影無形,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若能擒得,便是花發月明,總一意也。花發於春,月明十五,修丹煉葯,要識其時。不遇真師,紙上難得。若得師指,將家業拋去,趁其時而急修,不可遲延。苟或遲延,葯物過矣,即無用也。煉葯之時,念念不忘,道心如鐵,莫被塵境所牽、色慾所蔽,動中得靜,便是幽微。所謂有動工,有靜工。噫!妙哉,意也!學道本無先與後,新筍生同舊竹高。其六世間無物可開懷,奉勸世人莫自埋,好趁風雲真際會,須求鸞鳳暗和諧。兩重天地誰能配,四個陰陽我會排。會得此玄玄內事,不愁當道有狼豺。玉蟾曰:世間榮華富貴,都是漫天之網。眾生被他罩住,故不開懷。只有上聖高真,有大智慧,將浮華掃退,煉就還丹,以超三界永無憂矣。故真仙勸世,莫自沉埋。噫!未遇真師。何人識得天地陰陽?其意玄微,惟有神仙,能窮本,得返還之理,何愁虎狼當道。蛇蟲遍地?自在逍遙,與天間壽。噫!神仙都是凡夫做,只是凡夫不信心。 其七前弦之後後弦前,圓缺中間氣象全。急捉虎龍場上戰,忙將水火鼎中煎。依時便見黃金佛。過後難逢碧玉仙。悟得聖師真口訣,解教屋下有青天。玉蟾曰:修丹之士,莫問弦前弦後,止看月缺月圓。月圓玉蕊生,月缺金花卸。生時好用工。卸即無用也。龍東虎西,間隔甚遠。學者趁圓缺之時,捉之相戰。水火,蓋龍虎中之元氣。取於金鼎,仔細烹煎。水冷須進火,水滾須抽火。進退之理,方保成也。仙師再說依時二字,反復丁寧,指示後來慕道賢士,能趁月圓之時,正好行工,非尋常也。黃金佛者,乃釋氏之大覺金仙。真身丈六。同大丹理。至於《周易》數,深有幽微。魏伯陽老仙,得丹之後作《參同契》,流傳於世。其言似解《周易》,其實大丹之訣。頑石中藏寶,時人眼未明。卞和若一見,怎肯不相親。過後難逢者,乃月缺之時,有何用也。屋下有天者,非虛浮之事,以世理譬喻。天之在天,屋下豈能藏之?神仙之道,多般顛倒。火里栽蓮,水中捉虎,死處逢生,故有登天之靈梯。其八(三韻並用)修仙善士莫痴迷,於此宜當早見機。花發拈花須仔細,月圓賞月莫延遲。得來合口勤烹煉,既濟休工默守持。從此不須心懊惱,管教平步宴瑤池。玉蟾曰:花發月明,前已漏泄。花不在山,月不在天。要知著(音著)實,家家有之,人人可修。水火不合,卦爻未濟;水火一合,道得既濟。休工默守,然後修煉,以復其初也。日滿工完,皆同眾仙,游宴瑤池聖境,其實不虛也。噫!洞賓一得真鉛後,棄卻瓢囊碎卻琴;傳與後學牢把念,六根有耳不聞音。其九要知大葯妙通神,不是凡砂及水銀。世間葯材俱是假,人燒水火總非真。有形有質何須煉?無象無名自可親。一得便超三界外,乘鸞跨鶴謁楓宸。玉蟾曰:大丹妙葯,至靈至神,非世間金石草木,黑鉛水銀,亦非爐釜水火,俱是有形有質可見之物。蓋靈丹妙葯,乃是生天生地之祖炁,無形無影,難執難見,隱於空洞玄牝之中。唯有神仙參透陰陽造化,旋斗歷箕,暗合天度,攢簇五行,和合四象,龍吟虎嘯,天地動靜,方得元始祖炁,化為黍米,降見浮空,采而服之,還元接命,以作長生之客,升入無形,故有無窮變化,自在逍遙。後之學者,切莫聽信邪師惑誤性命,必仔細參求,投明棄暗。噫!迷者自迷,各宜窮理,覆雞用卵。其十天機不泄世難知,漏泄天機寫作詩,同類鑄成驅鬼劍,共床作起上天梯,人須人度超塵世,龍要龍交出污泥。莫怪真情都實說,只緣要度眾群迷。玉蟾曰:同類者,天以地為類,日以月為類,女以男為類,陽以陰為類。契雲:勾陳騰蛇。青龍白虎相呼相喚,相扶相舞,顛倒修之,離取坎補。純陽此詩,真實泄露天機。蟾復解此,惟願後來萬萬人,學同長生之域,各當及早修持,莫待今生錯過。十一返本還源已到乾,能升能降作(一作「號」)飛仙。一陽發(一作「生」)是興工日,九轉周為得道年。煉葯但尋朱里汞(一作「金里水」),安爐先立地中天。此中就(一作「便」)是還丹理,不是真(一作「奇」)人莫浪(一作「誓莫」)傳。玉蟾曰:返本還源,須要天地相合,龍虎相交,方得木火下降,金水上升。要識一陽生時,安爐立鼎,掘地尋天,采丹接命。知之者,切莫亂傳。若非道心堅固者,雖金玉叢中,視若浮雲;任是父子骨肉,道心不堅,敢輕亡傳,天必殃報,九祖沉淪。還丹秘寶《度人經》雲:四萬動一傳。故純陽告戒。十二天生一物變三才,交感陰陽結聖胎。龍虎順行陰鬼出(一作「去」),龜蛇逆往火神(一作「龍」)來。嬰兒日食(一作「吃」)黃婆髓,奼女時餐白玉杯。功滿自然居物外,人間寒暑任輪回。玉蟾曰:一物,是真鉛也。蓋真鉛生於天地之先,號為元始一炁,能生天生地生萬物。今者返而求之,須用陰陽交感,逆施造化,故能成仙成佛。上聖已知汞性好飛,遇鉛乃結。煉真鉛伏制真汞,如母伏子,不致逃失,方結聖胎,以為長生不老神仙。十三先天一炁號虛無,運轉能教骨不枯。要識汞根尋蒂子,方求鉛本問仙姑。人人會飲長生灑,個個能成不死夫。色即是空空即色,朗然飛過洞庭湖。玉蟾曰:先天炁為鉛,無形而能制汞。離虛坎實,采而補之,汞精不致飛走,故能結胎神化。妙在心如太虛,色境兩忘,忘無可忘,方可求之。若人慾橫流,終不能成。十四大道玄機顛倒顛,掀翻地府要尋天。龜蠅共穴誰能見,龍虎同宮孰敢言?九夏高山生白雪,三冬奮火種金蓮。丁寧學道諸君子,好把無毛猛虎牽。玉蟾曰:顛倒之機,前篇已露。純陽復作此詩,惟恐後人信心不堅。知牽無毛猛虎,道不遠矣!十五地上靈芝天上安,時中採得結純乾。無根自有陽春至,有本多因氣脈纏。奼女戲時神力壯,嬰兒舞處道心堅。可憐世上無知識,我得長生壽萬年。玉蟾曰:花果非在天地,不離人身,嬰兒奼女,無媒不合。有緣能悟,便可得仙。噫!只待地母花開日,便是黃河徹底清。十六勸君保重一分陰,悟此仙機在用心。只是人身常運轉,何勞物外苦搜尋。忙求北海初潮水,灌濟東山老樹根。此玄機重漏泄,彈琴須要遇知音。玉蟾曰:以上詩十六首,以為二八一斤之數。古仙嘗惜分陰,今人反有休息,將身至死猶不知悔,須將精氣顧惜,莫聽邪師妄惑,服煉草木葯石皆是胡為,去道遠矣。有等愚夫俗子,又不知出世間法,不知還丹至理,妄生議論;皆言修道煉丹,必居深山窮谷,必須拋妻棄子。此輩真可惜也!蟾今直指,各宜究參。深山所有者,草木禽獸,皆是非類,豈能修煉還丹?《悟真》雲:未煉還丹莫入山,山中內外盡非鉛。此般至寶家家有,只有愚夫識不全。又雲:汞是我家原有物,鉛是他家不死方。若將金石草木任猜量,到底枉猜量,必入輪回去。今純陽雲:北海初潮,即是丹井中新出之甘泉,實為難得之寶耳。蓋初潮二字,便是先天一炁,真鉛之炁,故謂之至寶。無價之寶,可為大丹之母。東山枯木,北泉注之,枝葉重榮,根本永固。歌雲:北方正氣為河車,東方甲乙為丹砂。兩情合養為一體,朱雀調運生金花。《契》雲:丹砂木精,得金乃。太陽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花,轉而相因。蓋此意也。以上丹經萬卷,天機不泄,蟾今又注釋之。指下琴音,世無知者。此書在處,當有神祗擁護。學仙者有緣得遇,信受奉行,立躋天仙也。指玄三燦下篇其一(三韻並用) 世人宜假不宜真,難度長生上品經。不免天機重漏泄,靈丹只是氣和精。和曰:純陽仙聖得全真,慈度重宣上品經。後學殷勤加愛敬,只宜修煉氣和精。其二道在人為日用常,逆修入口遍身香。便須默養天胎就,穩跨翔鸞謁玉皇。 和曰:無中生有得非常,西海金生麗水香。取得歸來鐺內煮。待爐丹熟禮虛皇。其三西北東南在兩廂,長房縮地合中央。後人好學神仙法,一樣丹砂補敗場。 和曰:雄虎雌龍各一廂。憑媒牽引入中央。煉時匹休輕視,頃刻終成大道場。 其四(第二句借韻) 此法真中妙更真,無頭無尾又無形。窈冥恍惚能相見,便是超凡出世人。和曰:真中無假假中真,聽不聞聲視沒形。學道知機能著力,得之凡骨變仙人。其五東華姓木老仙翁,獨坐長房未有功;忽遇西王金聖母,靈丹一粒便騰空。和曰:家家有過主人翁,只為貪迷昧聖功。若解轉頭顛倒做,守真志總歸空。其六一法通時萬法通,休分南北與西東。朝朝只在君家舍,要見須知掘土中。和曰:玄牝之門若會通,百川萬派總歸東。時人若識真消息,子正陽生月正中。其七黃鶴樓中吹笛時,白蘋紅蓼滿江湄。衷情慾訴無人識,只有清風明月知。和曰:鐵笛橫吹正子時,一輪明月見江湄。此中便是真端的,試問諸君知不知?其八(二韻並用) 法是先天一點炁,將來鍛煉作元神。法官存想驅雷使,煉此方能上玉京。和曰:太乙含住先天炁,靈陽藏固養精神。兩般若得相和合,指日飛升朝玉京。其九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分明不見人頭落,暗裡教君骨髓枯。和曰:無情何怕體如酥,空色兩忘是丈夫。識得剛柔相濟法。一陽春氣為虛枯。其十曾讀仙經萬卷多,篇篇只教運黃河。此中有盞長生酒,問道時人能吃么?和曰:一句通玄不用多,大家著力挽銀河。三花灌上昆侖頂,不是神仙是什麼?十一朝游北海(一作北越,又作百越,又作岳鄂。)暮蒼梧,袖裡青蛇膽氣粗。三醉岳陽人不識,朗然(一作吟)飛過洞庭湖。和曰:一對鸞鳳戲碧梧,性情相契要精粗。有人識得玄中理,何必登山及泛湖。十二我命從來本自然,果然由我不由天。金丹一服身通聖,可作蓬萊閬苑仙。和曰:道本無言只自然,真鉛要識地中天。河車運上昆侖頂,作聖超凡便是仙。十三修仙不問男和女,煉葯無拘富與貧。一念不差皆可作,我知不是世間人。和曰:王母本是凡人女,葛洪家道十分貧。二仙有樣皆當學,苦口良言不懼人。十四神仙歌訣泄天機,方便慈悲指世迷。見者莫生顛倒見,大家都好學妝痴。和曰:篇篇字字有真機,悟者回頭莫執迷。大葯丹方難得遇,遇之不煉是愚痴。十五不死金丹種土砂,諸人會得早離家。一心只望長生路,切莫如蜂苦戀花。和曰;非金非木亦非砂,此個原來本在家。釋氏初生全漏泄,因何末後又拈花。十六真鉛大葯本無形,只在人心暗與明。老子懷胎十個月,功行圓滿自通靈。和曰:啞子得夢醒無形,有口難言只自明。濃血皮包無價寶,若還人得便通靈。十七鼎爐安立守其心,八兩硃砂八兩金。和合天平兌定了,便須仔細定浮沉。和曰:昨夜進心要堅心,煅煉頑銅化赤金。赫赫光明侵碧嶂,丹成妙訣定浮沉。十八奉真修道守中和,鐵杵成針要琢磨。此事本然無大巧,只爭日逐用功多。和曰:人人天賦此元和,好把真常各打磨。今古上仙成道者,皆緣掘地采鉛多。十九一陽氣發用功夫,日月精華照玉壺。到此緊關休妄動,恐防墮落洞庭湖。和曰:達摩當日用功夫,獨坐長蘆用酒壺。得了一杯傾灌頂,摘蘆腳踏過東湖。二十曲江月現水澄清,沐浴須當定主賓。若得水溫身暖處,便當牢固辦前程。和曰:采葯須知濁與清,饒他為說我為賓。若非猛火湯烹處,端坐休教再進程。二十一龍虎相逢上戰場,霎時半刻定興亡。諸君逄惡當行善,若要爭強必損傷。和曰:五炁朝元作道場,三華聚頂萬邪亡。嗜美景時須謹慎,切防危險莫被傷。二十二道本無言法本空,強名指作虎和龍。天然一物真元始,隱在閻浮同類中。和曰:須信金丹本不空,成功須用虎和龍。子時運入昆侖頂,午循環滄海中。二十三人言我道是虛浮,我笑世人太沒謀。一粒金丹長命葯,暗中失了不知愁。和曰:煉丹須要識沉浮,未煉還丹用意謀。指教後人能得手,不須日夜用心愁。二十四龍虎金丹妙合天,風雲際會泄甘泉。白頭老子能知此,返老還童壽萬年。和曰:金丹妙道本先天,隱在坤維化玉泉。松柏因他滋本固,經霜耐沒窮年。二十五兩口相逄是呂岩,諸人識得莫胡譚。離中力量人難敵,能把乾坤一擔擔。和曰:伏虎須教入虎岩,吞聲忍氣絕言譚。得李虎子牢擒捉,配個龍兒一擔擔。二十六降龍須要志如天,伏虎心雄氣似煙。痴蠢愚人能會得,管教立地作神仙。和曰:虧心虧理即欺天,四物相遮黑似煙。此輩即同禽獸類,如何見得玉天仙。二十七一本梅花十月開,預先待得早春來。木微尚且知時景,人不回頭只得呆。和曰:枯木逢春花再開,皆因天地一陽來。諸人年老難重少,只是貪痴呆上呆。二十八方方游化唱仙歌,反被時人笑是魔。不識真金如糞土,老龍把作毒蛇蹉。和曰:顛倒修行唱道歌,篇篇剪怪又驅魔。人人要上蓬萊路,會用工夫心莫蹉。二十九昔年游戲岳陽樓,好個鶯花鸚鵡洲。今日重來沽美酒,故人多半喪荒丘。和曰:茅庵靜坐勝高樓,耐守功完上十洲。堪嘆玉堂諸學士,文章綿綉葬荒丘。三十遨遊大地十餘秋,勸化時人不肯修。留此一篇真奧妙,飄然直上鳳麟洲。和曰:暑往寒來春復秋,人生如夢早宜修。仙家豈有浮空語,悟透玄風上十洲。三十一苦勸人修不肯修,卻將恩德反為仇(音求)。如今回首朝天去,不管人間得自由。和曰:世人宜早發心修,夫婦恩深總是仇。不信吾言當自省,眼昏背曲為何由。三十二浮名浮利事如風,飄來飄去有何功?諸人各自宜三省,莫把仙方當脫空。
和曰:純陽袖大惹春風,歸去來兮甚有功。留下玄機無價寶,玉蟾解和亦談空。

⑶ 關於《老子》的版本

道德經版本問題可以說是道德經獨有的現象,據統計,清代之前,《道德經》版本有103種之多。古書在上千年的傳抄、刻印過程中難免出現錯誤,迄今為止,校訂本共三千多種。學術界較為重視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兩個抄本,稱為帛書甲本、乙本。帛書道德經,早王弼本400餘年,近些年許多學者推崇帛書,但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早的《道德經》版本,是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戰國竹簡本。
歷史上流傳最廣的版本是漢代河上公注本和曹魏王弼注本。其他重要的版本還有西漢嚴遵注本、唐代傅奕所校古本、唐代所刻《道德經》石幢等。
市面上銷售的書籍,版本之間差別很大;甚至章節順序也不一樣。其中,台灣陳鼓應教授《老子今注今譯》選用的校訂版本還是相當客觀的,參考了歷代版本和注家,偏重於哲學研究;蕭天石先生的《道德經聖解》偏重於道教修煉,被譽為近代第一注家;馮海濤先生的《道德經智慧日用貫通》一書,則著眼於人們的尋常日用,經文前後文印證,以老解老,擺脫了歷史上以庄解老、以儒解老、以佛解老、以西方哲學解老、以易解老之窠臼,值得一讀。
《道德經》的版本有多種,傅本、河本、想本、王本、今本都、郭店楚簡本等不同年代王公貴族隨葬的《道德經》版本。現在可以看到的最初的版本,是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老子》,比馬王堆帛書本的《道德經》年代早100多年,其它版本,傅本、河本、想本、王本、今本都是漢代以後的版本。1973年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的甲乙兩種帛書《老子》,是西漢初年的版本,把《德經》放在《道經》之前,也受到學者的重視

⑷ 玄學的發展階段

玄學的發展經歷了不同階段。按照東晉史家袁宏的劃分,夏侯玄、何晏、王弼為正始名士;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為竹林名士;裴頠、王衍、庾敳、王承、阮修、衛玠、謝鯤為中朝(即西晉,往往特指元康年間)名士,將玄學劃分為三個階段。當代學者基本上承認這一劃法,但認為西晉玄學的代表人物應是裴頠和郭象,並提出東晉也自成一個階段。 正始玄學(約240~249年)以王弼、何晏為代表,為玄學發展的第一階段,由漢末才性問題的討論演進到玄學本體論的范圍。尤以王弼對中國哲學的影響最大。正始名士形成於魏明帝太和時期,被稱之為「四聰八達」,主要人物有何晏、夏侯玄、諸葛誕、荀粲、裴徽等,曹芳登基第二年,改年號為正始(公元240-249年),「四聰八達」分子紛紛掌權,史稱「正始名士」,影響了年輕一代的思想。之後又有王弼、鍾會等少年思想家總結並升華了早期正式名士的思想成果,奠定了早期玄學的理論基礎。
何晏、王弼等祖述老莊,用道家思想解釋《周易》。時人注重《老子》、《莊子》和《周易》,稱為「三玄」,是魏晉玄學家最喜談論的著作。
《周易》、《老子》,著《論語釋疑》,皆以道家思想解釋儒家經典,企圖齊一儒道,調和自然與名教的矛盾。王、何等玄學家承襲東漢清議的風氣,就一些哲學問題問難析理,反復辯論,稱為「清談」,這是玄學發展的獨特方式。 竹林玄學(約255~262年)以嵇康、阮籍為代表,為玄學發展的第二階段。在哲學上嵇、阮與向秀利用了王弼體系的內在矛盾分別發展了王弼「崇本息末」與「崇本舉末」的思想,使正始時期的玄學向兩個方面發展。
嵇康、阮籍作為竹林名士,主要活動時期應在司馬氏當政時期,嵇、阮崇尚自然,認為「自然」乃是宇宙本來的狀態,是一個有規律的和諧的統一整體,其中沒有任何矛盾沖突。而人類社會又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本應是一個無利害沖突的和諧整體。他們認為名教破壞了這種和諧狀態,因此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湯武而薄周孔」。對司馬氏集團以名教掩飾政治上的腐敗極為不滿,否認自然與名教一致。向秀與嵇、阮相反,認為自然與名教不相矛盾,用「稱情」、「得性」解釋「自然」,提出「有生則有情,稱情則自然」的主張,認為人的慾望與自然「不得相外」。在有無關繫上承認有一個「不生不死」的生物之本作為萬有生生化化的根據,但引進了「自生」、「自化」的概念,成為玄學發展中從王弼的貴無向裴頠、郭象的崇有過渡的中間環節。
太康十年(公元290年),晉惠帝即位。元康元年,太後賈南風掌權,而後出現了9年的和平年代,即元康時代。元康年間,隨著西晉開國元勛自然生命的結束,西晉前期的禮法派已不復存在,禮法派的子弟開始了玄學化過程,與玄學家族的後代融為一體,於西晉元康時期走上了歷史舞台,史稱「元康名士」。元康名士分為兩代,一為中年穩健派,以王衍、樂廣、裴楷為代表;一為「元康放達派」,以王澄、阮瞻、庾顗、謝鯤等「八達」為代表。 在北朝,河西地區、以鄴為中心的河北地區、以長安為中心的關中地區,玄學思潮連綿不斷且以廣泛的影響發展。
北朝學者多玄禮兼修,說經時,常引用《老子》及其河上公注,明顯地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可以看出 儒道一致思想。除了《老子》一書以外,亦攝取緯書思想。如河西涼州地區,汜騰、索襲、宋纖、郭璃、祈嘉等學者開始時仍如其先輩多治神仙讖緯之學、禮制典章之學、陰陽律歷之學等漢學。如索襲,「游思於陰陽之術,著天文地理使余篇,多有啟發」;(《晉書》卷94隱逸《索襲傳》)索統,「少游京師,受業太學,博覽經籍,遂為通儒。明陰陽天文,善術數占候」(《晉書》卷95藝術《索統傳》)。郭瘩《晉書》卷九十五《藝術·郭磨傳》說他「少明式《易》仕郡主薄。張天賜末年,苻氏每有西伐之問,太守趙凝使磨筮之……」。均治陰陽術數。
而宋纖,《晉書》卷九十四《隱逸·宋纖傳》稱他「明究經緯,弟子受業三千」,他講經緯,也是漢學。郭踽,《晉書》卷九十四《隱逸·郭璃傳》載他:「……作《春秋墨說》、《孝經錯緯》,弟子著錄千餘人」;祈嘉,《晉書》卷九十四《隱逸·祈嘉傳》稱他:「性和裕,教授不倦,依《孝經》作《二九神經》。」二人也均治經緯章句之學。
而且這些學者多以玄禮兼修立身,如郭踽,《晉書》其傳稱他「少有超俗之操,東游張掖,師事郭荷,盡傳其業。……荷卒,踽為父生之,師成之,君爵之,而五服之制,師不重服,蓋聖人謙也,遂服斬衰,廬墓三年」;而汜騰曾「舉孝廉」,索襲也被「舉孝廉、賢良方正」。
當時名士們都鍾情於道家。索襲,《晉書》其傳稱他「不與當世交通,或獨語獨笑,或長嘆涕泣,或請問不言」,故索襲死後被謚為玄居;宋纖,《晉書》其傳說他「少有遠操,沈靖不與世交,隱居酒泉南山」,被謚為玄虛;而郭璃「……隱於I艋松谷,鑿石而居,服柏實以輕身」,郭璃似乎還行道術。更有道家隱士風范的是汜騰,《晉書》其傳稱:「舉孝廉,除郎中,屬天下兵亂,去官還家。……嘆日:生於亂世,貴而能貧,乃可免。散家財五十萬,以施宗族,柴門灌園,琴書自適。張軌征為府司馬,騰曰:門一杜,其可開乎!固辭。」能拋棄富貴名利以保身。他們死後被謚為玄居、玄虛這些帶有道家色彩的名號,他們的思想也應有道家玄學傾向,即使從現存有限的材料,也可從中看出某些痕跡,如宋纖在力拒張祚征他為太子太傅時,上疏日:「臣受生方外,心慕太古,生不喜存,死不悲沒……。」完全是莊子的口氣。值得一提的是涼武昭王李嵩,《晉書》其傳稱他:「少而好學,性沈敏寬和,美氣度,通涉經史,尤善文義。及長,頗及武藝,誦《孫》《吳》兵法。」但該傳所載李玄盛著的《述志賦》,其開頭幾句是:「涉至虛以誕駕,乘有輿於本無,稟玄元而陶行,承景靈之冥符。」這里提到「至虛」、「本無」、「玄元」等玄學、道家的用語,這位生於隴西成紀的將軍,也染有玄風。
還有北涼主沮渠蒙遜,《十六國春秋輯補》卷九十六《北涼錄二》載:「(玄始十四年)九月,堂成,(沮渠蒙遜)遂宴群臣,談論經傳。顧謂郎中劉曬日:仲尼何如人也?曬曰:聖人也。遜目: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畏於匡,辱於陳,伐樹削跡。聖人固若是乎?曬不能對。」說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是《莊子》和玄學的共同說法;諷刺孔子「畏於匡,辱於陳,伐樹削跡」見於《莊子·漁父》,沮渠蒙遜通《莊子》,也喜清談。
北魏許多學者甚至帝王也受魏晉以來的玄學的影響。如程駿,就通玄學,《魏書》卷六十《程駿傳》載:「駿少孤貧,居喪以孝稱。師事劉瓶,性機敏好學,晝夜無倦。……駿謂曬日:今世名教之儒,成謂老莊其言虛誕,不切實要,弗可以經世,駿意以為不然,老子著抱一之言,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謂至順矣。人若乖一則煩偽生,若爽性則沖真喪。曬日:卿年尚稚,言若老成,美哉!……顯祖屢引駿與論《易》《老》之義,顧謂群臣日:朕與此人言,意甚開暢。……駿又奏《得一頌》,始於固業,終於無為,十篇。文多不載。…『得一」,出自《老子》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而《易》《老》正是魏晉玄談的主要談資,可見,程駿不僅奉道家、玄學,而且會清談。而該傳所記其遺令中說:「今世既休明,網路循禮,彼非吾志也。」稱不拘泥於禮教,程駿還有名士風度。而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北魏顯祖也喜清談。
《魏書·程駿傳》 載: 「太延五年,世祖平涼, 遷於京師, 為司徒崔浩所知。 ……顯祖屢引駿與論 《易》、 《老》 之義, 顧謂群臣曰: 『朕與此人言, 意甚開暢。』」 可見北魏中期以後, 玄學有所傳播, 河西學者的影響開始顯現出來。 呂思勉在論及程駿這一作用時說: 「是清談之風, 傳播河西, 又還歸洛下也。」[4] ( P1385 ) ①正是就此而言的。 獻文帝成為第一位崇尚玄學的北魏帝王。②孝文帝頗具學養, 《魏書》 卷 7 《高祖紀下》 載: 「雅好讀書, 手不釋卷。《五經》 之義, 覽之便講, 學不師受, 探其精奧。 史傳百家, 無不該涉。 善談 《庄》、 《老》, 尤精釋義。」孝文帝 「善談 《老》、 《庄》」, 自然傾心玄學。 又東魏孝靜帝也研讀 《莊子》 等典籍。③
北朝最有名的玄學家是杜弼,《北齊書》卷二十四《杜弼傳》稱他:「弼性好名理,探味玄宗,自在軍旅,帶經從役,注老子《道德經》二卷。」又雲:「耽好玄理,老而愈篤。又注《莊子》惠施篇、《易.上下系》,名《新注義苑》並行於世。」老、庄、易「三玄』』杜弼都有注釋。
在這種漢化氛圍中, 鮮卑皇族上層集團不少人物在生活方式與言行氣質等方面表現出明顯的玄化色彩。 這在宣武帝、 明帝以後表現得尤為明顯。 如元彧, 《魏書》 卷 18 《太武五王·臨淮王譚傳附彧傳》載: 「少與從兄安豐王延明、 中山王熙並以宗室博古文學齊名, 時人莫能定其優劣。 尚書郎范陽盧道將謂吏部清河崔休曰: 『三人才學雖無優劣, 然安豐少於造次, 中山皂白太多, 未若濟南風流沉雅。』 時人為之語曰: 『三王楚琳琅, 未若濟南備圓方。』 彧姿制閑裕, 吐發流靡, 琅邪王誦有名人也, 見之未嘗不心醉忘疲。」 河陰之變後, 元彧南奔蕭梁, 蕭衍 「遣其舍人陳建孫迎接, 並觀彧為人。 建孫還報, 稱彧風神閑俊。 衍亦先聞名, 深相器待, 見彧於樂游園, 因設宴樂」。 又載: 「彧美風韻, 善進止, 衣冠之下, 雅有容則。 博覽群書, 不為章句。」
任城王元澄, 《魏書》 卷 19 《景穆十二王·任城王雲傳附澄傳》載其 「少而好學。 ……蕭賾使庾蓽來朝, 蓽見澄音韻遒雅, 風儀秀逸, 謂主客郎張彝曰: 『往魏任城以武著稱, 今魏任城乃以文見美也。』」 元澄子元順, 「性謇諤, 淡於榮利, 好飲酒, 解鼓琴, 能長吟永嘆,托詠虛室。」 河王元懌, 「幼而敏惠, 美姿貌, 高祖愛之。 彭城王勰甚器異之, 並曰: 『此兒風神外偉, 黃中內潤, 若天假之年, 比 《二南》 矣。』博涉經史, 兼綜群言, 有文才, 善談理, 寬仁容裕, 喜怒不形於色。」②可見北魏中後期拓跋氏皇族漢化人物氣質之變化。 此外, 其他鮮卑入洛漢化人物也有習玄者, 如 《周書》 卷 28 《陸騰傳》 載陸騰為代人, 其父陸旭, 「性雅澹, 好 《老》、 《易》 緯候之學, 撰 《五星要訣》 及 《兩儀真圖》, 頗得其指要。」
此外, 還有自洛陽入關的北魏玄化學者。 《周書·儒林·盧光傳》 載盧光為范陽人, 盧辯之弟, 「性溫謹, 博覽群書, 精於 《三禮》, 善陰陽, 解鍾律, 又好玄言」, 撰有 《道德經章句》。但從景裕、 景仁的治學道路上可以看到接受南朝學風的跡象」。又《隋書》 卷46 《張煚傳》 載其父張羨, 河間鄚人, 「少好學, 多所通涉, ……從武帝入關, ……周代公卿, 類多武將, 唯羨以素業自通, 甚為當時所重。 ……撰 《老子》、 《莊子》 義, 名曰 《道言》, 52 篇。」 張煚好學,有父風。 《隋書》 卷 51 《長孫覽傳附從子熾傳》 載: 「熾性敏慧, 美姿儀, 頗涉群書, 兼長武藝。 建德初, 武帝尚道法, 尤好玄言, 求學兼經史、 善於談論者, 為通道館學士。 熾應其選, 與英俊並游, 通涉彌博。」 北周武帝 「求學兼經史、 善於談論者, 為通道館學士」, 說明其對玄學風尚的包容性明顯增強了, 「周初粗獷之風, 至此亦稍變矣」。以上諸人後多入隋, 其學風在隋代有所延續。

⑸ 玄的基本含義

● 玄 xuán ㄒㄩㄢˊ
◎ 玄字本意:搓線、編草繩。最後筆畫,那一點就是新續的草。
基於這個本意,玄字衍生出下面兩個意思:
1,變化,而且是有規律的無窮變化。2,很遠,看不到結果。玄色,不是黑色,而是很遠看不清究竟是什麼顏色。
◎ 深奧不容易理解的:~妙。~奧。~理(a.深奧的道理;b.魏晉玄學所標榜的道理)。~學。~秘。
◎ 不太真實,不太可靠,不太靠譜:~想。~虛。
◎ 黑色:~青(深黑色)。~武(a.道教所奉的北方之神,它的形象為龜蛇合體;b.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合稱)。
◎老子在道德經提出玄字,也提出了繩字,由玄到繩的變化,說明玄字就是變化的意思,等同於易經的易字,等同於馬克思的辯證法。可以解釋自然界的萬物是變化的,相對的,相互影響的,有規律的。 玄 xuán
(1) (象形。小篆字,下端象單絞的絲,上端是絲絞上的系帶,表示作染絲用的絲結。本義:赤黑色,黑中帶紅)。
(2) 同本義 [red lack]
黑而有赤色者為玄。——《說文》
五入為緅,七入為緇。——《考工記·鍾氏》。註:「凡玄色者,在緅緇之間,其六入者與。」
夏纁玄。——《周禮·染人》。註:「玄纁者,天地之色。」
八月載績,載玄載黃。——《詩·豳風·七月》
天玄地黃。——《易·坤》
篚厥玄黃。——《孟子》
我馬玄黃。——《詩·召南·卷耳》
(3) 又泛指黑色 [black]
玄,黑也。——《小爾雅》
玄,黑繒。——《孔傳》。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詩·小雅·何草不黃》
奏之,有玄雲從西北方起。——《韓非子·十過》
(4) 又如:玄禽(燕子);玄霜(傳說中的仙葯);玄岫場谷(青山翠谷);玄霄(黑雲);玄厲(黑色磨刀石);玄祺(淺黑色旗)。
(5) 引申為黑暗 [dark]
遺思在玄夜,相與復翱翔。——漢·劉楨《公宴》
(6) 又如:玄夜(黑夜);玄窗(陰暗的深坑);玄室(暗室)。
(7) 深;厚 [deep;thick]
臨沅湘之玄淵兮,遂自忍而沈流。——《楚辭》
(8) 又如:玄冰(厚冰);玄包(深藏);玄淵(深淵)
(9) 神妙難捉摸;深奧 [mystic;profound;abstruse]
難!難!難!道最玄。——《西遊記》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老子》第一章
異物名實玄紐。——《荀子·正名》
學遍書部,特善玄言。——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
(10) 又如:玄機(神秘的先兆);玄關(道教稱入道的法門);玄術(神秘的法術);玄策(神妙的謀略);玄語(不切實際的話);玄談(脫離實際的空談);玄寂(玄虛寂靜)。
(11) 假借為「遠」或為「原」 [far]
玄,幽遠也。象幽而入覆之也。——《說文》
玄古之君天下,無為也,天德而已矣。——《莊子》。高註:「淮南子曰:天也。聖經不言玄妙,至偽尚書有玄德升間之語。」
(12) 又如:玄古(遠古);玄睹(遠見)
(13) 奇特 [peculiar]。如:這個人長的樣樣都大,大得真玄。
(14) 寂靜;清靜 [quiet]
天道玄默,無容無則。——《淮南子》
(15) 又如:玄謨(清靜無為);玄靜(清靜無為的思想境界);玄嘿(寂靜無為) (1) 天,天空 [sky]
玄,天也。——《釋言》
天以不見為玄。地以不形為玄,人以心腹為玄。——《太玄·玄告》
共玄官。——《管子·幼官》。註:「主禮天之官也。」
(2) 又如:玄都(神仙的居處);玄穹帝(即天帝);玄極(天頂,天空);玄貺(上天的賞賜);玄渾(天)
(3)道家的學說;道教 [Taoism]
自中朝貴玄,江左稱盛,因談余氣,流成文體。——《文心雕龍》
(4) 又如:玄門(道教);玄功(道家修道的功夫);玄玄道(道家及其深奧、神妙的教義)
(5) 農歷九月的別稱 [the ninth moon of the lunar calendar]
至於玄月,王召范蠡而問焉。——《國語·越語下》
(6)玄孫的省稱 [great-great-grandson]
曾孫之子為玄孫。——《爾雅》
(7) 北方 [north]
以處玄宮。——《莊子》。陸德明釋文:「玄宮,李雲北方宮也。」
(8) 又如:玄方(北方);玄郊(北郊);玄海(北方之海);玄朔(北方);玄帝(北方之帝)
玄(姓氏)
玄:玄字康熙字典中有解釋。目前河北唐山市遷安縣、山東泰安市夏張鎮和山東陽谷縣(山東陽谷縣有一玄庄村,在村東橋處有一玄氏祠堂)有很多人是玄姓。(河北唐山市遷安縣字略有不同:單人旁+玄)有族譜排序:國佐維繼仕肇黎齊達義。在遷安縣「富、景、福」均為「仕」字輩。「玄」姓為當今中國較為罕見的姓氏,但分布較為廣泛。「玄」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華人文初祖黃帝,其兩個源頭都與黃帝有關:一說是「玄」姓為黃帝之子玄囂的後代,二傳為黃帝時臣子玄壽的後代,二人在<;史記>;開篇五帝本紀第一中有記載。查中國歷代「玄」姓名人,都出生於宋代以前:西漢有玄俗,名醫,傳說他有形無影,得到河間王賞識,欲以愛女相配,他逃婚至恆山;東漢有玄賀,得到名臣第五倫的推薦,歷任九江太守等職,以清正嚴謹著稱,累官大司農;南齊有玄覽,是當時有名的政論家。宋代以後,玄姓人部分改為「元」姓,導致姓族人口減少,其改姓原因都是為了避諱:一、北宋時,因為趙匡胤的父親叫玄朗,就下令天下凡姓玄的都改成元姓,不能與他父親同姓,遇「玄」字改作「元」,「玄」姓因此改為「元」姓;二、清代時,康熙名玄燁,「玄」姓因此改為「元」姓,<;也有部分改為鉉性>;。至於現在的玄姓,是由於建國之後的戶籍普查時更改過來的.北京有玄姓曾經出過一本書,具體資料不詳.

⑹ 簡論玄學的以無為本思想

玄學,魏晉時期以老莊思想為骨架,糅合儒家經義以代替繁瑣的兩漢經學的一種哲學思潮。其討論的中心問題是本末有無,即宇宙最終存在的根據問題,亦即本體論的問題。

產生及主要內容 東漢末年,統治集團分裂,社會危機日益尖銳。在意識形態上居於支配地位的儒家思想開始動搖,今文經學和讖緯內容空虛荒誕,絲毫無助於社會政治問題的解決。帶有「自然」、「無為」的老莊思想開始抬頭。魏文帝時,劉劭著《人物誌》,以名家、法家立言而雜糅道家思想,並把品鑒人物的一般原則提高到哲學高度進行探討。作為儒學根本的《周易》之學,此時由於拘執於象數十筮,義理隱晦,產生了對易學重新探討的需要。在這種社會政治、學術思想發展的背景下,出現了魏晉時期的玄學思潮。玄學的名稱最早見於《晉書·陸雲傳》,謂「雲(陸雲)本無玄學,自此談老殊進。」魏晉之際,玄學一詞並未廣泛流行,其含義是指立言與行事兩個方面,並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遠為玄遠曠達。「玄遠」,指遠離具體事物,專門討論「超言絕象」的本體論問題。因此,浮虛、玄虛、玄遠之學可通稱之為玄學。玄學家又大多是當時的名士。他們以出身門第、容貌儀止和虛無玄遠的「清談」相標榜,成為一時風氣,即所謂「玄風」。一部分玄學家主張毀棄禮法,但多數依然維護著封建的倫理觀念。

在哲學上,主要以有無問題為中心,形成玄學上的貴無與崇有兩派。貴無派主張「以無為本」,認為萬有統一於一個共同的本體「道」或「無」,世界萬物之所以能夠存在,就是因為有這個本體,形形色色的宇宙萬物,都是這個本體的表現,即所謂「天地萬物皆以無為為本」。崇有派主張「自生而必體有」,反對貴無派「以無為本」的說法,認為「有」之所以發生,並非另外有一個東西使之成為「有」,而是萬物「自生」、「自有」,把宇宙的全體看成是由萬物自身所構成的,即所謂「始生者,自生也」,「總混群本,終極之道也」。

發展階段 玄學的發展經歷了不同階段。按照東晉史家袁宏的劃分,夏侯玄、何晏、王弼為正始名士;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為竹林名士;裴 、王衍、庾兏、王承、阮修、衛玠、謝鯤為中朝(即西晉,往往特指元康年間)名士,將玄學劃分為三個階段。當代學者基本上承認這一劃法,但認為西晉玄學的代表人物應是裴 和郭象,並提出東晉也自成一個階段。

正始玄學(約240~249年)以王弼、何晏為代表,為玄學發展的第一階段,由漢末才性問題的討論演進到玄學本體論的范圍。何晏、王弼等祖述老莊,用道家思想解釋《周易》。時人注重《老子》、《莊子》和《周易》,稱為「三玄」,是魏晉玄學家最喜談論的著作。他們以為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無」是世界的本體,「有」為各種具體的存在物,是本體「無」的表現。王弼還從哲學上探討自然與名教(一般指以正名分、定尊卑為主要內容的封建禮教和道德規范)的關系,宣稱名教出於自然,尊卑名分是自然的必然結果,應當反映自然。何晏作《道德論》、《論語集解》,王弼注《周易》、《老子》,著《論語釋疑》,皆以道家思想解釋儒家經典,企圖齊一儒道,調和自然與名教的矛盾。王、何等玄學家承襲東漢清議的風氣,就一些哲學問題問難析理,反復辯論,稱為「清談」,這是玄學發展的獨特方式。玄學家的著作也多採用問答辯論的文體。王、何等人出自儒家,身居顯位,而又寄託心神於老莊,顯示超脫世俗的姿態,既能辨護世家大族放達生活的合理性,又能博得「高逸」的贊譽,所以玄學在短時間內蔚然成風。

竹林玄學(約255~262年)以嵇康、阮籍為代表,為玄學發展的第二階段。在哲學上嵇、阮與向秀利用了王弼體系的內在矛盾分別發展了王弼「崇本息末」與「崇本舉末」的思想,使正始時期的玄學向兩個方面發展。嵇、阮崇尚自然,認為「自然」乃是宇宙本來的狀態,是一個有規律的和諧的統一整體,其中沒有任何矛盾沖突。而人類社會又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本應是一個無利害沖突的和諧整體。他們認為名教破壞了這種和諧狀態,因此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湯武而薄周孔」。對司馬氏集團以名教掩飾政治上的腐敗極為不滿,否認自然與名教一致。向秀與嵇、阮相反,認為自然與名教不相矛盾,用「稱情」、「得性」解釋「自然」,提出「有生則有情,稱情則自然」的主張,認為人的慾望與自然「不得相外」。在有無關繫上承認有一個「不生不死」的生物之本作為萬有生生化化的根據,但引進了「自生」、「自化」的概念,成為玄學發展中從王弼的貴無向裴 、郭象的崇有過渡的中間環節。

西晉玄學(約263~316年)以裴 、郭象為代表,構成玄學發展的第三階段。這一時期,玄學仍朝兩個方向發展:一是嵇、阮「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由貴無派發展到極端,使當時一些名士如阮瞻、王澄、謝鯤等人,繼承嵇、阮思想中頹廢的一面,嗜酒極欲,追求表面形跡上的放達。這種放浪形骸的拙劣模仿完全窒息了玄學貴無派在思想上的創造力,使它走向沒落。二是沿著向秀的思想發展為裴 和郭象的崇有論哲學。裴 (267~300),裴秀之子,作《崇有論》,指斥時弊,批評「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風氣,重新肯定名教的作用。哲學上提出「至無者無以能生,始生者自生也」的觀點,反對在萬有之外去尋找事物的本體,認為萬物是「自生而必體有」,沒有別的東西作為其存在的根據,從而完成了從貴無向崇有的過渡。郭象(252~312)進一步發展了裴 的崇有論思想,提出「無不能生有」、「物各自造而無所待焉」等新的命題,並在萬物「自生」說的基礎上提出「獨化」的概念,把崇有論推向極端。

東晉玄學(約317~420年)以張湛為代表,為玄學發展的第四個階段。這時司馬氏政權南遷,社會矛盾尖銳復雜,進一步導致思想上的空虛。因此超生死、得解脫的問題便成為玄學的中心內容。張湛注《列子》,綜合崇有、貴無學說,提出「群有以至虛為宗,萬品以終滅為驗」的思想,把世界和人生視為瞬息萬變,稍縱即逝,虛偽無常,主張採取「肆情任性」的縱欲主義人生觀,把玄學引入了絕境。這在政治上反映了門閥士族的沒落。東晉以後,玄佛合流,般若學各宗大都以玄學語言解釋佛經。因此,討論非有非無的佛學取代了討論本末有無的玄學,中國哲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1、玄學的出處
在江湖人的口中,一直流傳著一則充滿神秘而又與我國傳統文化有關系的故事。
故事要追溯到四千六百多年以前。
話說盤古開混沌天地,女媧娘娘煉五色石補天之後,我們的祖先--黃帝公孫軒轅在一個不可思議的情形下誕生了……
後蚩尤作亂,黃帝得天神相助,授以天書破蚩尤妖術,擒殺蚩尤統一天下。傳說中的天神就是九天玄女--女媧娘娘。黃帝平息戰亂以後,命倉詰造字,將九天玄女所授天書內的各種秘術記載下來,此書就是後來被江湖人視若瑰寶的《金篆玉函》。
2、秘籍的傳承
黃帝留下來的秘籍,在周朝被姜太公在昆侖山得到,他利用秘籍上的方術助周伐紂,使周朝有八百年的統治。
戰國時又傳到鬼穀子--王禪老祖手中。他將秘術傳給徒弟--蘇秦、張儀、孫臏、龐涓,而使其徒成為當時赫赫有名的將相之才。
到了漢朝,張良於黃石公處得秘籍,旺漢四百年。《金篆玉函》就這樣在神奇的方式下一代一代的傳承,到了三國時代傳到諸葛亮手中,輔備奪得三分天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期間雖然也有得到《金篆玉函》者,但大都不全,如諸葛亮得到是道術,郭璞、楊筠松得到的是堪輿術(陰陽風水)。在宋朝得到《金篆玉函》的是一代鴻儒,著作等身的曠世學士朱熹。迨及明朝,劉基(字伯溫)得到《金篆玉函》,助朱元璋創立大明江山,後全身而退。《金篆玉函》經過四千年的流傳,期間內容有散佚增刪,或有分歧而產生了很多流派。大致分為:山、醫、命、卜、相,統稱為玄學五術。
3、玄學五術--山
山所包含的是修心養性、鍛煉身體的秘術,"山"也是最深奧、最神秘的,也是最容易被人誤解為"迷信"的一種。"山"所包含《玄典》、《養生》、《修密》三部分的修習。《玄典》--一切可以修身養性的好書都可以用來修習,如《老子》、《莊子》、《列子》、《孫子》、《太公陰符經》、《黃帝內經》、《道臧》甚至《西遊記》……等一切書籍都被拿來充實思想、參悟宇宙道理。 《養生》--追求健康長壽的吐納法--氣功。道家的煉丹法,稱之為天丹、人丹、地丹。 《修密》--符咒法、壓鎮法、祈星法、武術等,利用運動以及精神、意念的統一來提高身心境界的方法。 也有秘術門派將"山"分為仙、道、幻、靈、兵五種方法。而其范圍不離上述三部分。
山是秘術中最不容易達到的境界,嚴格地說,它是凡人修仙道的工夫,是求超脫的形而上之追求,只有"命、卜、相、醫"流在江湖凡塵濟世了。
4、玄學五術――醫
秘術"醫"包括三部分。
方劑--使用葯物,根據表裡、虛實、寒熱,再應用古老的周易八卦來治療各種疾病一種方法。
針灸--以《黃帝內經》、《難經》辯奇經八脈、穴道,用銅針刺穴道治療疾病的方法。
靈療--以催眠術、暗示法及集中精神意念,利用《祝由十三科》做葯引來治療疾病的方法。
5、玄學五術――命
秘術中"命"是以時間、空間的磁場來判斷人的命運的一種方法。其重要的方法有:
占星術--在占星術所包含的有《七政四餘》、《紫薇斗數》、《五星術》。
干支術--以人出生時間,年月日時以天乾地支排列成命,四柱中命的部分典籍最多,重要的古籍有:《果老星宗》、《星平會海》、《淵海子平》、《鬼谷遺文》、《孫臏遺書》、《三命通會》、《窮通寶鑒》(又名欄江綱)、《滴天髓》、《神峰通考》、《鐵板神數》、《河洛理數》、《子平真全》、《子平粹言》……等等。現代人的命學著作更是汗牛充棟,不勝枚舉。 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推易壇泰斗邵偉華,為推動易學與命理的發展起到巨大作用,後賢人輩出……。
具有代表性的有邵偉中的平衡論,特別是干支的作用關系彌補了其兄邵偉華《四柱預測學》的理論不足,然其論事與具體應象明顯含糊不清,往往以從政有官、經商有財、從文有名而概之,是其不足。
後李洪成香港注冊海南創建預測公司,所著四柱書籍沿襲邵氏理論基礎上並沒有突出的創新,但影響面與邵氏有過之而無不及,弟子不下萬千。
王慶四柱理論在命理界有重大突破,筆者無緣拜讀其大作,據說在沿襲傳統理論的基礎上有很大的創新。
山東李涵辰《八字預測真蹤》的問世,再度掀起命理熱潮,其全新的預測理論在命理界頗有爭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其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與全新的理論思維框架是被大家認可的。
6、玄學五術――卜
所有數術玄學以卜術最為淵源流長,歷史朝代中的軍事家大多精通此術,漢朝的諸葛亮、唐朝的李淳風、宋朝的邵康節、明朝的劉伯溫、清朝的曾國藩……諸術以卜派最為淵源流長,從古老的周易演化而來,如《梅花易數》、《納甲斷易》、《六壬神課》、《太乙神數》、《奇門遁甲》等數術學。有的門派在卜的這一部分還包括預言、克應占夢、測字解字、簽貼、姓名學等方術。
7、玄學五術――相
相的部分包括兩種;
人相――手相、面相、體相、摸骨、痣相等,代表著作有《觀人於微》、《相理衡真》、《神相鐵關刀》、《水鏡神相》、《麻衣神相》、《金鉸剪》等。
地相――地相就是古時的《堪輿術》,分為看門井灶的陽宅相法與看龍穴砂水向的陰宅相法,一般稱為風水術。其主要的流派有《三元法》、《三合法》、《九星法》等。
以上為玄學的基本構成,相傳來自天書,筆者以為以上諸法都是源自周易,周易涵蓋時空、宇宙的萬事萬物,是闡釋宇宙的經書,把易經稱為"萬法歸宗"之宗.

熱點內容
國際經濟法中尊重國家主權原則 發布:2024-11-08 13:49:38 瀏覽:848
方誌平民法模擬題 發布:2024-11-08 13:41:01 瀏覽:235
經濟法要約收購記憶 發布:2024-11-08 13:37:37 瀏覽:731
初級會計經濟法的做題技巧 發布:2024-11-08 13:15:29 瀏覽:846
勞動合同法試用期無效情形 發布:2024-11-08 12:51:42 瀏覽:486
新浪2014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 發布:2024-11-08 12:51:42 瀏覽:480
美司法部最近消息 發布:2024-11-08 12:49:04 瀏覽:11
05年一建法規答案 發布:2024-11-08 12:47:15 瀏覽:8
湖州道德模範錢素春 發布:2024-11-08 12:25:23 瀏覽:79
員工法律知識培訓講座PPT課件 發布:2024-11-08 12:11:27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