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法治教育
A.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建議書》是針對什麼問題提出的
針對校園安全管理規定執行不嚴格、教職員工隊伍管理不到位,以及兒童和學生法治教育、預防性侵害教育缺位等問題,歷史上首次以最高檢名義發出的。
這份於2018年10月19日向教育部發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建議書》(以下簡稱一號建議),是最高檢認真分析辦理的性侵幼兒園兒童、中小學生犯罪案件。
針對校園安全管理規定執行不嚴格、教職員工隊伍管理不到位,以及兒童和學生法治教育、預防性侵害教育缺位等問題,歷史上首次以最高檢名義發出的。
其核心內容為,建議進一步健全完善預防性侵害的制度機制;加強對校園預防性侵害相關制度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依法嚴肅處理有關違法違紀人員等。
校園應當是最安全的地方,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港灣。檢察官們調研發現,近年來,幼兒園和中小學教職員工性侵害幼兒園兒童、中小學學生犯罪案件呈明顯上升趨勢,如3月1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中披露的,去年同比上升30%。
而且相當數量的案件犯罪時間長、侵害次數多,一案侵犯多名學生,犯罪情節惡劣。要想遏制和減少未成年學生遭受違法侵犯,不僅要依靠公安、司法機關的嚴厲打擊,更有賴於教育主管部門的源頭預防,通過堵漏建制來斬斷伸向孩子們的黑手。
B. 檢察院進行法制宣傳,是社會保護嗎
是履行檢察院的職能,是對國家法律的宣傳和普及。實際上講,不算是社會保護。
C. 急求檢察院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演講稿
送你幾個片斷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胡錦濤總書記在首都各界紀念憲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說:「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這是我們黨在總結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的經驗,特別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法制建設的經驗,借鑒現代法治理論合理成份的基礎上形成的基本理念。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國體和政體的特點和要求。我們只有全面把握這一核心理念,才能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內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羅干在4月11日至13日中央政法委舉辦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研討班上強調,全國政法機關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切實加強政法隊伍思想政治建設,保持政法隊伍永遠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政治本色。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全局出發,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為指導,在認真總結我國法治建設實踐經驗,借鑒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礎上,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
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當前檢察機關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是進一步加強政法隊伍思想政治建設的重大舉措,對政法隊伍保持永遠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政治本色,切實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職責,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法治建設實踐經驗,借鑒世界法治文明成果,提出的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規律、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和需要。
理念是行動的指南。建設法治社會,必須牢固樹立和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指導法治社會建設,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堅持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就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依法治國就是把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從而保障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2006年的春天剛剛拉開序幕,一場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在全國政法系統深入展開。這是黨中央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全局出發,著眼於加強政法隊伍思想政治建設,做出的一項重要決策。解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明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概念。「法治」是相對「人治」而言的,是現代民主政治的范疇,要求人人都服從法律,沒有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以上的特權,實行這種制度的國家是法治國家,存在這種壯態的社會就是法治社會。實踐證明,正確的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用於指導實踐,就會產生巨大的物質力量;而一旦指導思想發生偏差,實際工作必然走偏方向,就會給黨和人民的事業帶來巨大的損失。
公平正義,是自古以來人類社會共同的、不懈的嚮往和追求,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只有樹立公平正義的理念,才能使憲法規定的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任務落到實處,才能真正維護人民的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公平正義是檢察工作的生命線公平正義的樸素含義包括懲惡揚善、是非分明、處事公道、態度公允、利益平衡、多寡相勻等內容。作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義,則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豐富的內涵,是指社會成員能夠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公平地實現權利和義務,並受到法律的保護。與西方國家公平正義不同的是,我國是以維護、實現、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宗旨的公平正義。下面圍繞我們今天演講的主題我將……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強政法隊伍思想政治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司法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一環,是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的重要防線。今日的中國朝氣蓬勃,正堅定的向法治社會邁進,社會轉型階段的利益重組過程中,是否有公正、高效的司法體系尤為重要!它關乎穩定大局,關乎民心向背,關乎法治事業的走向和進程。就象德沃金在其不朽名著《法律帝國》中的描述那樣:法律帝國的首都是執法,而執法者,則是帝國的王侯。今天的我們,工作在人民檢察院,是一種光榮,我們平凡的工作背後,是崇高的事業,神聖的使命。與光榮同在的,是責任!人民群眾是司法公正的最大受益者,人民群眾也是司法不公的最大受害者。
D. 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檢察機關如何做好監察法規的制定工作
如何學習好、落實好、執行好監察法,全方位開展監察工作是當前監察委員會亟待研究解決的課題。筆者通過學習監察法,開展基層監察工作調研,並進行深入思考,歸納出以下幾點工作對策。
學習貫徹監察法,深刻認識監察體制改革的重大意義。要認真學習監察法,以上率下、突出重點、把握要義、學懂弄通,增強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實現黨內監督和國家監督、黨的紀律檢查和國家監察、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要結合開展「七五」普法,組織形式多樣的宣傳貫徹監察法活動,加大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力度,提升公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思想和行動自覺,為開創新時代振興發展新局面提供堅強保證。
深化監察體制改革,建立法治、高效的工作運行機制。要建立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監察工作運行機制,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發揮紀法雙劍合璧戰鬥力,提高反腐敗效率,實現執紀審查與依法調查有序對接、紀法貫通、法法銜接。要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加強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強化監督問責,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要建立監察辦案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模式,加強與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執法部門的相互配合、相互制約,依法獨立行使監察權,確保案件質量。要建立監察機關內設機構對問題線索處置、調查、審理相互協調、互相制約的協作配合機制,抓好公務流程監控和行政執法監督,完善監察信息反饋制度,構建全新的監察體系。要依法履行監督、調查、處置職責,遵守監察許可權和監察程序,認真執行向上級請示匯報制度,防止擅自擴大范圍和濫用調查權,提升監察工作規范化、法治化水平。
堅持問題導向,全方位、全覆蓋開展監察工作。要依法適用監察建議,做好紀法銜接,堅持紀在法前,立足於教育挽救幹部,開展預防警示教育活動,懲戒與教育相結合,寬嚴相濟,最大限度減少存量腐敗、遏制增量腐敗,堅決維護紀律的權威性和法律的嚴肅性。要強化對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國有資產監管、政府投資建設、公共資源交易等重點領域的監察,對握有行政審批、行政執法權的行政部門、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關鍵少數、關鍵崗位、關鍵環節」做到全方位監察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要瞄準農村基層反腐敗存在的短板,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問題的治理,深挖細查危房改造、涉林、涉農等領域侵害民生民利的職務犯罪案件,做到監察全覆蓋,無盲區,以反腐敗的成效取信於民。要堅持程序公正與實體正義相統一,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做好法法銜接。依法使用12種調查措施,嚴把事實關、程序關、法律適用關,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高證據標准,形成相互印證、完整穩定的證據鏈,真正辦成鐵案,讓每一個案件都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
強化自身監督,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監察隊伍。要認真落實監察官制度,進一步整合監察力量,優化配置人員、科學定崗定責,促進檢察機關轉隸人員與監察委人員的深度融合,增強監察人員做好監察工作的光榮感、責任感和使命感。要開展監察崗位培訓和業務練兵活動,從嚴教育、從嚴管理、從嚴監督、從嚴問責,全面提升政治素質和監察能力,特別是提升發現問題線索、調查取證能力;提升准確分析案情、突破案件能力;提升運用法律、法規、政策的能力,維護憲法和法律尊嚴。要建立監察工作接受監督機制。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主動接受民主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加強對監察人員執行職務和遵守法律情況的監督,依法公開監察工作信息,提升監察工作透明度,提高監察效能。
E. 法制教育的內容 急
法制教育的主要內容:①教育學生懂得什麼是社會主義民主,怎樣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懂得在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社會和集體的利益以及人民的民主權利。②教育學生懂得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一切法律的依據,是保證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強國的強大武器,每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都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又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人人都要養成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觀念和習慣,同違反和破壞憲法的行為進行斗爭。③要讓學生了解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的辯證統一關系。懂得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礎,而法制是民主的體現和保障,目的在於保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調動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要教育學生正確使用民主權利,運用社會主義法制這一武器,保護人民的民主權利,打擊反革命分子和各種刑事犯罪分子的破壞活動,維護社會秩序。④對學生進行法律常識的教育,使學生懂得什麼是法,法的階級本質和作用,以及有關的政策法令。引導學生自覺遵守法律,並勇於同一切違法現象作斗爭。
其內容包括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的基本方針和政治,民主意識,法律基本知識,革命紀律的教育等等。進行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教育,首先應幫助全體人民增強當家作主的政治責任感,正確運用民主權利。教育人們懂得社會主義民主,是在中國共產黨集中統一領導下的民主。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時又必須遵守社會主義紀律和法制,不允許以任何借口搞極端民主化和無政府主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建立了以憲法為中心的各個法規,成績顯著,但各有關部門的法規,與經濟發展的進程相比,還需進一步健全、完善和實施,如計劃法、財政立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等。我們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法律、法規的教育,引導和幫助人們懂得什麼是守法,什麼是違法,明確是非界限,在全社會逐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使人們懂得堅決同無政府主義、極端個人主義、資產階級自由化等非民主現象作斗爭是必須履行的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總之,通過民主與法制教育,使整個社會形成一個全民學法、知法、懂法、執法、遵紀守法的新局面。
F. 簡述法制教育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基本內容包括::①教育人民群眾懂得什麼是社會主義民主,怎樣發展社會主義專民主;懂得在行使自屬己的民主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社會和集體的利益以及人民的民主權利。
②教育人民群眾懂得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一切法律的依據,是保證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強國的強大武器,每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都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又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人人都要養成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觀念和習慣,同違反和破壞憲法的行為進行斗爭。
③要讓人民群眾了解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的辯證統一關系。懂得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礎,而法制是民主的體現和保障,目的在於保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調動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要教育學生正確使用民主權利,運用社會主義法制這一武器,保護人民的民主權利,打擊反革命分子和各種刑事犯罪分子的破壞活動,維護社會秩序。
④對人民群眾進行法律常識的教育,使人民群眾懂得什麼是法,法的階級本質和作用,以及有關的政策法令。引導人民群眾自覺遵守法律,並勇於同一切違法現象作斗爭。
G. 關於檢察機關關於打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的思路做法經驗及建議
在全國政法機關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是黨中央為進一步加強政法隊伍思想政治建設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檢察機關深入學習實踐以「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為核心內容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緊緊圍繞「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這一檢察工作的主題,真正做到「內化於心、外踐於行」,使公平正義的精神和價值通過法的運用、實施,在執法辦案實踐中得以實現、彰顯和弘揚。 一、守護法的靈魂,使公平正義貫穿於執法活動全過程 執法活動以公平正義作為價值追求,是現代法治國家的基本標志。司法工作是各類社會關系以及矛盾和沖突的調解器,既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維護和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執法不公,損害的不僅是執法者的形象和信譽,而且破壞法制的根基,破壞社會的價值標准和公民對法律的信任基礎。因此,在執法活動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要緊緊圍繞維護公平正義這個主題。 檢察機關肩負著法律監督的重任,准確理解和把握公平正義的精神實質,克服檢察人員認識上的偏差,堅持公平公正,嚴格依法辦事,提高辦案質量。要堅持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並重,在執法中既講辦案結果的正確性,又講辦案過程的合法性,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辦事;在履行法律監督職責中,既要重視監督實體違法,也要重視監督糾正程序違法。要以公正執法為核心,以專業化建設為方向,不斷提高檢察人員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恪守「忠誠、公正、清廉、嚴明」的檢察職業道德,在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的進程中追求公平正義目標的實現。 二、突出工作重點,進一步強化法律監督機關的職能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既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也處於人民內部矛盾凸顯、刑事犯罪高發、對敵斗爭復雜的時期。社會管理、經濟管理等領域的新情況不斷出現,各種社會矛盾必然以訴訟形式不斷進入司法渠道。打擊犯罪、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任務十分艱巨而繁重。 檢察機關必須對當前的形勢保持清醒認識,加強法律監督能力建設,著力提高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能力,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能力和運用司法手段化解社會矛盾的能力。 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必須立足於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能,把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責作為服務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根本途徑,牢牢把握「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主題,按照「加大工作力度、提高辦案水平和質量」的總體要求,在各項檢察業務工作中充分體現法律監督屬性。一是加大打擊嚴重刑事犯罪的力度,全力維護社會穩定。二是認真履行查辦職務犯罪職能,努力營造廉政勤政的良好風氣。三是進一步加強訴訟監督,維護法律尊嚴。 三、增強服務意識,堅持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有機統一 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憲法地位和國家公權的本質屬性,決定了檢察執法活動必須立足本職服務大局,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和部署,確定服務重點,改進服務措施,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堅持執法辦案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是檢察機關服務大局的關鍵所在。在辦案中,要正確把握和處理好三個關系:要正確把握和處理好嚴格執法與服務大局的關系。在具體辦案中,既要嚴格執行法律,依法辦理案件,又要防止孤立辦案、就案辦案,把嚴格執法與「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結合起來。要正確把握和處理好打擊與保護的關系。嚴格區分民事經濟糾紛、一般違法行為、改革探索中的失誤和執行政策中的偏差等與犯罪的界限,支持改革者,保護創業者,懲治犯罪者。要正確把握和處理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關系。執法辦案,就是要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辦案,維護法律的權威與尊嚴,既不能由於追求社會效果而忽視辦案的法律效果,也不能因為追求辦案的法律效果而忽視執法活動的社會評價與導向作用,要盡力做好相關工作,使執法辦案取得更好的社會效果。 當前,檢察機關要重點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積極參與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依法打擊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嚴重破壞市場經濟秩序、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利益和生命財產安全的犯罪,促進現代市場體系和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依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著力營造有利於自主創新的法治環境,促進創新型國家建設。依法打擊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的犯罪,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依法打擊各種侵害農民利益、危害農業生產、影響農村社會穩定的犯罪,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創造公平公正、安定有序的環境。 四、堅持改革創新,進一步完善執法規范化的保障機制 堅持改革創新,不斷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制約是實現公平正義的重要保障。剖析執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及一些典型案件,絕大部分都與執法不規范有著直接的重要聯系。執法工作的特點和面臨的任務,要求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保障機制建設。 近幾年來,檢察機關在執法規范機制建設方面,建立了規范辦案程序、加強監督制約、保證辦案質量、促進辦案安全的一系列相關制度和機制,如執法辦案業務流程、偵查一體化建設、主訴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民行抗訴書說理改革、普通程序簡化審、偵查訊問同步錄音錄像等,較好地發揮了機制規范應有的保障功能。隨著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結合當前工作實際,必須不斷深化檢察改革,進一步完善執法規范化保障機制,針對執法中容易發生問題的重點崗位和環節,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制度規范體系,通過嚴格的流程管理、過程式控制制、科學考評,把各項檢察工作納入更加規范有序的軌道。 根據中央政法委的統一部署,今年執法規范化建設要重點加強包括執法責任體系、執法質量和效率考評體系、執法監督體系、執法工作信息化和教育培訓長效機制的建設,同時要進一步落實執法工作保障。結合本地檢察工作實際,當前要著力研究落實好幾個方面的工作:要進一步明確執法質量和效率的評價標准、范圍、質量界定、評查結果運用等問題。結合完善辦案責任制和錯案責任追究制,探索把辦案責任監管、辦案責任考評、錯案責任追究與完善各項執法業務流程規范相結合的方法和措施;抓住責任落實和責任考核、責任甄別、責任追究等重點環節,細化具體的規范標准,全面建立執法工作考評檔案,將執法質量和效率考評結果與政治榮譽、經濟利益、職務升降緊密掛鉤。要進一步完善內外部監督制約機制。重點強化對初查、撤案、不批捕、不起訴以及採取強制措施等容易發生問題的環節的管理和監督,以及對辦案一線人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在繼續加強與兄弟政法部門的配合,自覺接受執法制約監督的同時,拓寬接受人大監督的途徑,深化檢務公開制度,完善人民監督員制度,增強檢察工作的透明度,在主動接受社會各方面監督中轉變執法作風,不斷規范執法活動。要積極爭取黨委、人大、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認真落實《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決定》中關於完善人民檢察院工作保障機制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大經費保障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科技強檢步伐,為履行法律監督職能提供有力保障。
H. 在檢察工作中如何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適應現代司法形勢發展,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匹配的先進司法理念。其基本內涵可概括為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筆者結合基層院工作實際,體會到在檢察工作中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重要的是樹立四個優先意識。 一、法律優先意識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核心內容,其要義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嚴格按照以憲法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辦事,維護憲法和法律的尊嚴,任何人和任何組織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檢察機關作為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擔負著監督法律執行和遵守,維護法律統一正確實施的職責,是推進依法治國方略的一支重要力量。檢察人員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首要的就是要樹立法律優先的意識,要用依法治國的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使執法辦案沿著法制軌道規范有序進行。筆者認為著力要做到學好法、用好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律素養。 一是要夯實法律理論基礎。學習與檢察工作密切相關的憲法、組織法、刑法、刑訴法、民商法、民事訴訟法、行政法、行政訴訟法及其相關司法解釋,積極參加法律和檢察業務培訓學習,擴大法律視野,提高解釋法律、運用法律地水平。二是要提高依法辦案的自覺性。在基層院部分幹警中,常常存在一些憑經驗辦案、憑感覺辦案的現象,他們辦案常採取的是類比推理的方法,慣於沿用以往的案例判罰,缺乏法律理性思維,造成了失之毫釐,謬之千里的錯誤。 因此,筆者認為,作為一名執法者,檢察工作人員要將依法辦案內化為自己的行為准則和價值取向,努力培養尊重和信仰法律的法治意識,自覺依法辦事,從法律的角度、用法律的眼光來看問題、想事情,用自己的言行樹立起法律的權威。 二、程序優先意識 目前,許多檢察幹警辦案中仍存在重實體輕程序的思想,對打擊犯罪抱有片面和機械的認識,簡單地把辦案理解為:只要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程序上的問題能過去就過去,能省略就省略。具體表現為違規收取涉案款物、違法調查取證、超期羈押等等。程序上的缺失一方面使公平正義成為空中樓閣,喪失了對實體公正的保障。更為重要的是極大地損害了法律的權威及檢察機關的形象,造成了許多不良的後續反應。實踐證明,連年出現的涉檢信訪上訪問題,往往就與我們在辦案中漠視程序的執法方式有關。因此要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然要把握程序優先這一準則。 為使程序優先免於落入形式主義地俗套,一是檢察幹警要准確把握各項訴訟法的立法意圖。正確理解程序公正對實體公正的重要保障作用,在執法辦案每一環節,嚴格按照程序法操作,切忌將辦案程序當作累贅和羈絆。二是要在日常的督查和定期考核中,充分體現對執法程序規范的重視程度。特別是在基層院人員少辦案量大,容易出現辦案程序問題的現實情況下,更應建立專門性的常設執法督查機構。目前,雖然很多基層院都建立了相應機構,但存在著「三多三少」的狀況,即兼職人員多專職人員少,監督實體多監督程序少,事後監督多事前防範少,監督效果實難保證。在此,筆者認為一方面要對執法督查機構的職責、許可權、人員配備從制度上予以保障,另一方面要從監督方式上求創新。如針對一些重大復雜、社會影響面大的案件,執法督查人員應提前介入,跟蹤調查,掌握辦案人員程序是否規范的第一手資料。三是要加大檢務公開的力度,摒棄檢察工作神秘化觀念。近年來,檢察機關相繼推出了一些檢務公開措施,如設置檢務宣傳欄、開通舉報電話等,但相比起法制社會的要求還是遠遠不夠的,僅憑簡單的告知,很多案件當事人,特別是文化程度較低、法律知識欠缺的案件當事人對檢察機關的辦案程序還是處於一知半解的階段,更談不上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導致了一些違法違規辦案的行為。筆者認為,檢務公開方式應該做到經常化、基層化、平民化,檢察機關應在社區、學校、農村建立長期法制宣傳聯系點,與當地基層組織搞好配合,將檢察機關辦案流程等知識製成小冊子,發放到基層群眾手中,並定期進行法制宣傳講解,普及法律知識。 三、大局優先意識 法治作為國家治理方式,歸根到底是受國家建設的大局和根本任務所決定並為之服務,黨和國家根本任務具有統領性、目標性、引導性的地位。法治的使命與國家發展目標和發展途徑是統一的,黨和國家大局的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就奠定了其在各項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任何工作與之相比都是部門工作與整體工作,局部工作與全局工作的關系。 在檢察工作中,我們要准確把握大局優先與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是指人民檢察院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團體和個人的干涉。由此可以看出,這種獨立是相對的獨立,並不是絕對的獨立。檢察機關履行職責的過程應該是為黨和國家大局服務的過程,絕不能脫離大局,為辦案而辦案。否則,檢察工作就會缺乏生命力,甚至會偏離政治方向。 就基層檢察院而言,尤其應樹立大局優先的意識。其原因在於: 一是有助於把握決策方向。基層檢察院作為基層司法機關,是黨和政府及上級檢察機關許多方針政策、法規、制度的實際執行者、操作者,如何能做到政令暢通,就要求我們基層院領導必須樹立大局優先的意識,自覺有效執行有關政策和指令,同時在制定各項工作決策時,要以上級政策和指令為依據和指導,將基層檢察工作置於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之中,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進行思考和謀劃,使基層院檢察工作與黨委工作大局協調一致、步調統一,不給大局添亂。二是有助於更好地打擊犯罪。因體制、機制的限制,基層檢察院在查辦職務犯罪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來自各方面的阻力,很多涉嫌犯罪的領導幹部自侍位高權重,四處「打招呼、遞條子「,甚至無視基層檢察幹警依法查辦案件的職權,一定程度上束縛了辦案手腳。這時候,更要求我們的幹警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拓寬辦案視野,積極爭取黨委和政府的支持,形成辦案合力,共同打擊犯罪。三是有助於正確處理打擊和保護的關系。基層院在辦案過程中,經常會碰到打擊犯罪和服務經濟社會大局之間的矛盾,陷入兩難境地。處理不得當,要麼會出現打擊面過大,不利於經濟發展,要麼就會放縱犯罪,損害法律權威。這與社會主義法制社會所要求的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等要義是相悖的。因此,基層檢察院在辦案中,要從黨和國家的大局出發,正確界定罪與非罪的概念,即不能濫用刑事手段插手經濟糾紛,也不能屈從於地方保護主義,用公平正義換取短期經濟利益。做到凡是有利於當地經濟發展、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於社會穩定的,就堅決予以保護;凡是以職權謀取私利的,侵犯人民群眾利益的,擾亂社會政治經濟秩序的,就依法予以打擊,實現法律效果與政治效果的有機統一。 四、群眾利益優先意識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6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在刑事訴訟中「必須依靠群眾」。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7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在工作中必須貫徹執行群眾路線,傾聽群眾意見,接受群眾監督。依靠群眾開展檢察工作,是人民檢察院活動原則之一,也是在檢察工作中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法律依據。高檢院也根據「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的檢察工作主題,提出了「立檢為公,執法為民」的執法觀,充分體現了群眾利益在檢察工作中的重要性,是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本質要求。 筆者認為,將群眾利益優先的意識具體落實到檢察機關辦案中,就是要樹立人性化執法的理念,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權。長期以來,不少檢察幹警將政法機關簡單地作為專政機關,對群眾利益存在不關心、不重視的思想,主要表現在:藐視無罪推定原則,重視有罪供述,濫用強制措施等。這種陳舊的辦案執法模式不僅跟不上現代司法形勢的發展,與社會義法治理念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念相悖,最終損害的將是司法的權威和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如何貫徹群眾利益優先、人性化辦案的理念,筆者結合基層院檢察工作實際,認為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切實落實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寬嚴相濟的實質就是要對刑事犯罪區別對待,做到既要有力打擊和震懾犯罪,維護法制的嚴肅性,又要盡可能減少社會對抗,充分體現人性化辦案的思想。特別是對主觀惡性不大的偶發性輕傷害案件和因民事糾紛引發且具有偶發性的輕傷害案件,區別於主觀惡性較大、社會影響惡劣的如流氓斗毆、尋釁滋事引發的輕傷害案件的辦理,靈活運用逮捕、起訴標准,適時採取調解措施,在打擊犯罪的基礎上,充分考慮雙方利益,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二是要正確對待群眾訴求。我們在檢察工作中遇到的大量問題都屬於人民內部矛盾,大多數執法對象也是通情達理的,在檢察工作實踐中,很多檢察幹警總是將涉檢信訪上訪的群眾,下意識地歸為無理取鬧、找麻煩的對象,容易產生先入為主的思想。不能正確對待群眾訴求,造成檢民矛盾激化。因此,我們在檢察工作中,要將群眾利益放在至高的位置,充分尊重其合法權益,站在群眾的角度多考慮,多安排,盡可能為群眾解決困難,盡可能少給群眾增加麻煩。比如在控告申訴這類直接接待群眾來信來訪的部門,可以聯合偵查監督、起訴、民行等部門推行一站式服務,適時開展聯合辦公,使人民群眾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三是要適當增強工作的「柔」性。長期以來,檢察機關與其它政法部門一起被視為專政機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在基層院工作中,常會遇到一些犯罪嫌疑人的家屬、被害人來咨詢相關事項時,「大氣不敢出,有話不敢講」。部分幹警心中也存在特權思想,以管人者自居,高高在上,盛氣凌人,工作方法「剛「性有餘,「柔」性不足,以人民賦予的檢察權人為割裂了檢察機關和人民群眾之間的血肉聯系。因此,筆者認為,檢察幹警在工作中要在維護法律尊嚴和權威的前提下,適當增強工作的「柔」性,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從細節中體現人性化。在詢問證人和訊問犯罪嫌疑人時,規范辦案用語,充分尊重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不污辱、不嘲諷、不挖苦;自偵案件查案中,不輕易扣押、凍結、查封犯罪嫌疑人財物,不隨意採取強制措施;在受理當事人咨詢時,應准確告知當事人相關的程序和手續,最大程度為群眾提供便利。 (作者單位:湖南省懷化市鶴城區人民檢察院)
I. 沅陵檢察官法治教育觀後感
沅陵縣,隸屬於湖南省懷化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中游,與桃源、安化為鄰,素稱「湘西門戶」。全縣總面積為5852平方公里,是湖南省面積最大的縣。沅陵從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沅陵縣,歷為郡、州、路、府、道和湘西行署治所,曾是湘西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沅陵縣轄23個鄉鎮,有漢、苗、土家、回、白等25個民族,人口67萬(2013年)。水電、礦產、林農產品加工是沅陵三大支柱工業,境內水能蘊藏量居湖南省第一,是全國十大水能基地之一;黃金年產量居湖南省首位,鉛、鋅、銻、鎢、銅、磷、石煤等礦產儲量豐富;是湖南省十大林業強縣之一。茶葉、水產、板栗、竹木是沅陵四大特色農業。
2015年,沅陵縣鄉鎮區劃調整後,轄13鄉8鎮。[1]
境內現有楚秦黔中郡遺址、秦代二酉藏書洞、唐代龍興講寺、明代虎溪書院和辰州三塔、鳳凰寺和湘西剿匪勝利紀念園等名勝古跡。 曾被授予「中國傳統龍舟之鄉」,辰州儺戲、傳統龍舟和沅陵山歌被列為國家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沅陵是全國文明縣城、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綠色能源示範縣、中國名族文化生態旅遊明縣和中國最具特色魅力旅遊百強縣。[2-4]
J. 各級審判、檢察機關如何培養法治思維
審判、檢察機關:一是依法辦案的作風;二是為民便民的作風;三是公開透明的作風;四是 文明辦案的作風;五是清正廉潔的作風。
檢察官職務的特殊性表現為,一是有別於行政機關的公務員;二是有別於法官;三是有別於 律師;四是有別於檢察機關內部其他非檢察人員。
以上的觀點要求檢察官應該「受過系統的法律職業教育和訓練,有著以權利和義務為中心概 念的參照系,有著以理性思維和獨特的推理去實現法律的確定性,有著以維護社會正義和自 由,維護法律權威為價值追求的職業意識。」
熟練掌握法律職業術語是檢察官法治思維必備的基本前提;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檢察官法治思維的政治本質要求;客觀公正、秉公執法是檢察官法治思維的目標要求;檢察官遴選機制的弊端制約檢察官法治思維的養成;檢察業務內部運作機制的弊端制約著檢察官法治思維的養成;檢察官保障制度不健全制約著檢察官法治思維的養成;訴訟觀念上存在著一些誤區和模糊認識阻礙著檢察官法治思維的養成;
提高檢察官職業准入條件,確保檢察官隊伍的精英化;加大檢察官的培訓力度,提高其職業素能;加強檢察官管理制度建設,健全檢察官職業的獨立性體制;完善檢察官保障機制建設,提高檢察官的待遇;大力推進有地方特色的檢察文化建設,強化檢察官的職業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