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回望

法治回望

發布時間: 2022-04-20 03:01:35

『壹』 中央媒體連續十年舉辦法治盛典活動有哪些積極意義

把這些法治人物的故事組合在一起,便集中體現十年法治人物最優秀的品質和特徵,也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這十年來中國法治進程的真正內涵。

「法治人物的評選,是從草根的普通人當中發現我們一點一滴的進步,把它積累起來是我們中國法制真正的進步,我們應該把我們的進步更多轉為能夠讓普通觀眾能夠發現值得我們尊重的人,因為那個人就是我們自己。」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曲新久用最平實的語言為法治人物做了最深刻的註解。

法治的力量是國家的力量,也是公民的力量。十年法治人物評選,不僅是對過去十年中國法治進程的回望,更是對未來中國法治發展和進步的期待與承諾。

『貳』 「法制在我身邊 安全在我心裡」為題的作文400字左右

法制在我身邊 安全在我心中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中,就要遵守這個社會的法律法規,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生活的環境更加美好和諧。
在學校里,我們就要遵守校紀校規,遵守《中小學生行為准則》,遵守課紀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建和諧的校園,才能營造一種快樂的學習氛圍。試想,如果在課堂上,有一兩個同學不遵守課堂紀律,故意搗亂,那將影響的是全班同學的正常學習。
走在馬路上,我們當然要遵守交通規則。無數個血淋淋的交通故事,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鍾。「司機一杯酒,親人兩行淚」,這是對每位司機提出的忠告。「寧等三分,不搶一秒」,這是對每位行人發出的警言。然而,仍有些人的安全意識仍然很差,「酒後駕車」的現象屢見不鮮,飛也似闖紅燈的更是大有人在。這在這兩天之內,在上學的路上,我親眼目睹了兩起交通故事。每次在路上看到眾人圍觀,我的心裡總要打個冷戰,暗想:說不定又有兩個家庭慘遭橫禍。多少個鮮活的生命,就因為這些違章的人,永遠地畫上了句話。有一次,媽媽送我上學的路上,看到有個老年人騎著電動三輪車帶孩子闖紅燈。媽媽感嘆道:「這人也太不負責任,不但自己不遵守交通規則,還且還在潛移默化中將這種不安全的做法傳遞給下一代。」我聽後,感觸很深。人讓車,讓出一片溫情,讓出一片秩序;車讓人,讓出一分安全,讓出一分理解。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自我做起,安全出行,那我們一定天天看到親人的微笑。
這幾年,我們也常常在電視上、報紙上、網路上看到一些或聽到一些違法殺人等事情的發生。有的是親人之間,有的則是為了反抗自衛,有的純粹是喪心病狂。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不遵法守法的人,只要觸犯了法律,歸終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所以,作為我們正在成長的小學生,更應該多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識,多多懂得一些法規法則。在學校,遵規守紀,做個好學生;在社會,知法懂法守法,做個好公民。時刻要牽記「安全第一」的原則。高高興興出門,安安全全回家,不讓我們的親人牽掛。

『叄』 法制在我身邊作文450字

法制在我身邊
法,你一如巍峨青山的庄嚴;你亦如古老長城的宏偉;你更如凡爾賽宮殿的輝煌與肅穆;你......

從青天衙門到人民法院,從古至今,不變的是法,不變的是刑。法律是人類為了共同利益,由人類智慧遵循人類經驗所做出的最後成果。法治意味著,政府除非實施眾所周知的規則,否則不得對個人實施強制。

法律即人類在社會層次的規則,社會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規范,以正義為其存在的基礎,以國家的強制力為其實施的手段者。法治和法律要逐漸變得適當寬容以利於社會和諧.法一般限於憲法、法律。法屬於上層建築范疇,決定於經濟基礎,並為經濟基礎服務。法的目的在於維護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是統治階級實現其統治的一項重要工具。所以,法是階級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它隨著階級、階級斗爭的產生、發展而產生和發展,法律將隨著階級、階級斗爭的消滅而自行消亡。

當我們駐足回望歷史時。我們會發現每一個朝代的興衰都與律法息息相關。正如古代至聖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以仁為本,這也是我們當代人所追求的思想。仁是思想核心,是法的基礎,而法就是仁的外在表現,二者相輔相成。從而實現「創建一個和諧的法制社會」的目標!法律是人類社會實踐智慧的結晶,是為了維護人類正義道德和利益而制定的。就我們個人而言,我們的生活中時刻與法律打交道,往往我們卻忽略了它的存在,這是我們法律意識薄弱的體現。比如我們在商場中購買物品時,遇到一些不合格產品,常常有類似於「算了,就當買個教訓吧!」的想法,而不是去撥12315這個即熟悉又陌生的號碼來捍衛自己的消費權益。不由得感嘆道,我們公民實在缺乏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意識!也許,這是我們缺乏相應的法律知識,但我們也可以看到商家們對法律存在鑽空的惡劣思想。

做為當代的少年,我們應該加強法律意識的認知,積極捍衛法律尊嚴,以身作則,努力成為一個「四有」青少年!

『肆』 我們依法治國的方略的成就與展望

二0一四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主要從下面五點來分析: 一. 依法治國同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完全一致。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通過國家權力機關制定憲法和各種法律,把黨的主張變為國家意志,實現黨的主張、國家法律與人民意志的統一。這樣就把黨對國家事務的領導同依法治國統一起來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執行,保證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這是中國共產黨治國方式的重大發展,也是黨更加成熟的表現。 二. 實行依法治國,是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根本保證。 社會主義法制將人民的民主權利以及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民主生活、民主結構、民主形式和民主程序,用系統的法律和制度固定下來,並確保其實施。只有這樣,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不受破壞和損害,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得到實現,保證全國人民真正享有通過各種有效形式管理國家、特別是管理基層地方政權和各項企事業的權利,享有各項公民權利。實行依法治國,保障人民民主,既有利於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又有利於保障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有序進行。 三. 實現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市場主體的活動,市場體系的維系,市場對資源配置基礎性作用的發揮,國家對市場的宏觀調控,都需要法律的規范、引導、制約和保障。在對外經濟交往中,也需要按國與國之間約定的法則和國際慣例辦事。實行依法治國,就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這種內在要求,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推動生產力不斷發展。 四. 實現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 從人類社會歷史進程看,從封建專制國家,到資產階級民主法制國家,體現了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吸收一切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實行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是中國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社會主義法制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保障,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體現。實現依法治國,是中國邁向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選擇。 5. 實現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社會穩定、人民安定團結是各項事業順利發展的前提。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項需要幾代人艱苦奮斗才能實現的偉大事業,在改革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新的問題、新的矛盾,前進的道路上也必然還有不少矛盾和困難。要保持一個穩定的局面,就必須保障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權利,各種破壞、犯罪活動能受到有力打擊和有效控制,各種人民內部矛盾能得到正確有效地處理。要做到這一點,最關鍵最靠得住的辦法就是實行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保證國家的一切工作都依法進行。 一、依法治國的基本內涵: (一)人民民主 (二)法制完備 (三)樹立憲法法律權威 二、"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可以用一陸個字來概括,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法可依就是制定出完備的法律,使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必依就是法律制定出來後,必須遵守和執行。執法必嚴就是嚴格執法,它要求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行使國家行政執法權和司法權。違法必究就是對一切違法犯罪行為都要遵照"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給予懲處。 依法治國理念的基本含義是依據法律而不是個人的旨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確立以憲法和法律為治國的最具權威的標准,樹立法高於人、法大於權的觀念。依法治國理念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基本內涵: 第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我國憲法明確規定的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這一原則具有三個方面的含義,即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任何組織和個人郡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違法行為都必須依法受到追究。 第二,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這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迫切需要。法律權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嚴、力量和威信。維護法律權威,必須確立法律是人們生活基本行為准則的觀念;維護法律權威,必須首先維護憲法權威;維護法律權威,必須努力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的統一和尊嚴;維護法律權威,必須樹立執法部門的公信力。 第三,嚴格依法辦事。這是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區別於人治的重要標志。嚴格依法辦事,就是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對於一切國家機關特別是專門履行執法、司法職責的政法機關來說,嚴格依法辦事要求必須做到職權由法定、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可以用一陸個字來概括,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法可依就是制定出完備的法律,使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必依就是法律制定出來後,必須遵守和執行。執法必嚴就是嚴格執法,它要求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行使國家行政執法權和司法權。違法必究就是對一切違法犯罪行為都要遵照"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給予懲處。 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必然要求。 首先,依法治國是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民主與法治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礎,社會主義法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保障。只有人民掌握政權,實行社會主義民主,才能把自己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法律,建立起自己的法律制度,才能使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同時,人民的民主權利和公民的基本權利,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的民主制度、民主結構、民主形式和民主程序,都需要有法律加以確認、規范,並通過國家的強制力來保證實施。 其次,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市場經濟是一種法治經濟,離不開法制的保障。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必然要求比較完備的法制。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進一步完善法制建設,顯得更加緊迫。當前我國經濟領域出現不少混亂現象,如失信毀約、制假販假、偷稅漏稅、欺行霸市等,破壞了市場秩序,干擾了國家建設,損害了群眾利益。這些都與我們相關法律不夠健全以及執法不力有直接關系。 再次,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只有實行依法治國,才能更好地促進思想道德建設、科學技術進步、文化教育發展。比如,我國的民法通則、婚姻法、收養法等法律,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要求,把道德義務轉化為公民的法律義務,從而增加了道德規范的約束力,這無疑有助於社會主義道德風尚的形成和改善。又如,我國刑法行政法等法律把嚴重破壞精神文明建設的行為規定為犯罪或行政違法行為,並對違反者施以不同程度的制裁和處罰,直接保證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展。 最後,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可靠保障。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矛盾比較突出。這就要求我們要依靠法治來協調社會關系,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同時還要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 宏大的系統工程 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需要多方面努力。 實行依法治國,必須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通過制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推薦重要幹部,進行思想宣傳,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堅持依法執政,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現在,我們黨的中心任務、所處環境和隊伍結構已經發生許多重大變化。這些重大的變化,客觀上要求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把黨對國家的領導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同時,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要帶頭遵守並維護憲法和法律,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嚴格依法辦事。 為什麼要依法治國 人類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秩序之中,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人們生活在封建秩序之下,那時已經有了許多的法律條文,但它們大多都是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所有的大權都在君主的手中,君主容易憑一時的好惡來決斷國策,隨意按自己的意志制定與修改法律,造成政策上的反復法律成為統治階級謀取私利的工具,從而造成了社會混亂,乃至崩潰。這一點從我國封建社會不斷的更換便可以看出來。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個人的權力凌駕於法律之上,權利控製法律。而統治階級的行為得不到約束。即使是出現一時的"明君"什麼的,也只是一時的現象,因為利用統治者自己約束是不現實的,在我國建國初期,雖然制定了憲法,卻並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制約領導人的權力,在文革時期甚至出現了"要人治不要法治"的權威思想,領導人的權威大於法的權威,林彪,四人幫正是利用人治的政治運作機制,犯下了令人發指的罪行。 歷史的進步總是建立在災難上,文革證實了人治在中國是行不通的,一9漆吧年,社會主義法制的確立,使中國慢慢開始了法制的建設,一99漆年黨中央又確立了"依法治國"的戰略方針政策,依法治國與依法制國有什麼區別呢?法治不是簡單的執行法律來治理國家,法治更重要的是其法律的運行方式,程度和過程。它包括了法律的至上權威性,法律的公平性、普遍性等基本要求。同時也是以法律來約束統治者,對權力的限制。只有在法治的條件下,才能對權力的執行者實行著有效的監督及懲罰手段。法制是法治的基本條件,沒有法制也就談不上法治,但法制的卻不足以表達法治的實質。法制的焦點是秩序,而法治的重點則在有效的制約和合理的運用權力,也就是說法制是用來規定國家的秩序的而法治通過對權力的制約與合理利用使法律真正能夠得到應用與發揮。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市場經濟的建設更是離不開依法治國,市場經濟的建設與完善,必須有完備的法律來規范和保證,建立一套完善的機制來規范市場經濟活動,引導經濟主體,維護市場秩序實現 政府對市場的調控與管理,並確保社會公正,沒有法制市場經濟是難以運轉與發展的,但有了法制並不代表市場經濟能夠建立與發展,最終還是需要法治,法治並不單純的強調市場經濟,而且還調整各種市場行為使其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確立了合法的原則,法在市場經濟中有著最高的權威性。 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前提,依法治國的主體便是廣大的人民群眾,這表明依法治國與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是緊密相連的,回望歷史文革便是由於沒有將黨內民主以及國家社會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這樣就提供了一種條件,使國家的權力過於集中於個人,黨內的個人專斷和個人崇拜滋長,也就使黨難以防止與制止"文化大革命"的發動與發展。因此發展民主的時候還要注意法在其中的作用,通過法治使民主制度化程序化,加強的同時法律也會有了穩定性,不會因領導人看法與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民主又可以保正法治的行之久遠。 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要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法律體系的完整與否是一個國家的法律健全與否的前提,如果所立的法非常糟糕或者漏洞很多,不僅會給壞人提供為非作歹的機會,還會使好人無從依法行事。更重要的是要求所立的法是良好的法,即符合人民的利益、社會的需要和時代的精神的法。不僅要求立各種各樣的法,更重要的是要求所立的法是良好的法,即符合人民的利益、社會的需要和時代的精神的法。立法時要做到真正反映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要做到尊重和保護公民的各項人格尊嚴、人生自由、民主權利、政治自由、經濟權利和其他社會權利。社會主義法在實質上應當實現人民性、合理性、公正性、合規律性幾個方面的深刻統一,這也正是社會主義法的生命力與優越性之所在。要經由民主的、科學的立法程序制定,這是保障法律科學性、民主性的程序基礎。民主的、科學的立法程序有助於發動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力量參與立法,廣泛集中民意民智,避免立法工作單純受部門利益、地方利益的驅使,或者完全依領導人個人的意志而立法。要講究立法技術,注意借鑒歷史上的和國外的立法經驗,更要注意總結自己的立法經驗。 健全民主制度和監督制度。社會主義的依法治國要切實做到:公民的民主權利得到充分的保障;國家權力的配置,包括中央與地方、領導者個人和領導集體、執政黨和國家機構、其他政黨和社會組織的關系,都要充分體現民主原則。人民應能通過法定的民主程序當家作主,進行重大決策,管理國家大事。司法與執法體制和程序的各個環節,也都要貫徹民主原則,保證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與民主制度相連的是監督制度。我國當前應加強對國家權力的立法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和人民群眾的監督(包括輿論監督)。如果沒有有效的監督機制,就難以保證國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完全按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辦事,也很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參政、議政的權利。 要繼續加強嚴格的行政執法制度與公正的司法制度。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按法定程序實施,嚴格依法行政;行政權力不得濫用,必須接受法律的制約;濫用行政權力造成的損害必須經過法定程序予以救濟。同時,還應建立對行政違法責任人的追究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是對受到侵害的人民權利給予補救的關鍵一環,也是維護社會公正、保障法律得以正確實施的最後一關。在健全公正的司法制度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都不得干涉;司法機關依法享有的地位應當得到保障;要有公正的審判制度,保證案件的審理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建立嚴明的冤案、錯案責任追究制度 要繼續培養高素質的執法隊伍。我們必須建設一支數量足、素養高的執法隊伍,包括公務員隊伍、行政執法隊伍、法官隊伍、檢察官隊伍。同時,還要建立從事高質量法律服務律師、公證員隊伍。所謂素養高,包括三層含義:一是要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道德素質,要忠於人民、忠於法律、忠於事實、大公無私、廉潔奉公和具有以身殉法的精神;二是要有較高的業務素質,避免一些庸才濫竽充數;三是要有崇高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不僅要廉政,而且要勤政。 依法治國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大計,是社會政治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場深刻的變革,是一個漸進的歷史進程。同時,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情況仍然相當嚴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現狀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期望和要求相比還是相當大的差距。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為增強"依法治國"的思想觀念,擴大"依法治國"的民主基礎,完善"依法治國"的制度保障,強化"依法治國"的監督機制,加強和改善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做出更大的努力,從而朝著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理想目標前進

『伍』 依法治國的康莊大道 怎樣理解法治建設要走自己的路

「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但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法治模式,走什麼樣的法治道路,則必須與本國國情和社會制度相適應,穿「合腳的鞋」,走自己的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鄭重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抓住了我國法治建設的根本,向國內外明確宣示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方向。
一 為何法治建設首要的是走對路
我們都聽過南轅北轍的寓言故事,它告訴人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認准方向、找准道路,否則就會事與願違,犯根本性的錯誤。法治建設也是如此。從世界范圍看,有的國家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法治搞得比較好;而有的國家則沒有走對路,法治建設搞得不成功,甚至導致國家動盪、發展停滯或倒退。
法治作為上層建築,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一個國家在特定經濟、政治和文化條件下的治國模式。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治道路。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法治道路必然不同;社會制度相近但歷史文化傳統不同的國家,法治道路也不會相同。說到底,每個國家的法治道路,是與各自的歷史文化傳統、社會條件等因素密切相關的。
對中國來講,我們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又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具有獨特的法治傳統、獨特的國情、獨特的現實問題,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法治建設必定要走自己的路。
我們的法治道路要紮根自己的傳統。雖然中國幾千年來人治傳統根子很深,但我們的先人們很早就開始探索如何駕馭人類自身這個重大課題。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有了自成體系的成文法典,漢唐時期就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法典,中華法系在世界幾大法系中獨樹一幟。禮法合治、德主刑輔,禮樂刑政、綜合為治,法不阿貴、刑無等級等法治思想影響深遠。今天搞法治建設,應根植中國土壤,挖掘和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不能拋卻,也無法拋卻歷史傳統、割斷文化血脈。
我們的法治道路要立足自己的國情。兩千多年前,商鞅就說過,「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不觀時俗,不察國本,則其法立而民亂,事劇而功寡」。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國情復雜,又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法治建設決不能罔顧國情、超越階段。特別是經過長期實踐探索,我們已經走出了一條自己的法治道路,取得法治建設的巨大成就,必須立足這個基礎去不斷發展完善。
我們的法治道路要解決自己的問題。治病要對症下葯,射箭要有的放矢,法治建設也要著眼於解決問題,實現更好更優的國家治理。作為一個正在快速走向現代化的超大型國家,中國發展面臨的問題的規模、復雜程度,是很多國家不曾遇到過的。從經濟社會發展看,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問題,解決損害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的問題,都對法治建設提出更高要求;從法治建設本身看,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別人的經驗固然可以參考,但說到底,針對自己病症的葯方才最有效,走自己的法治道路才最管用。
總之,在法治問題上,沒有最優模式,也沒有「標准版本」,只有適合自己的選擇。我們需要借鑒國外法治文明成果,但必須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不能搞「全面移植」、照搬照抄。
二 中國的法治道路是怎樣走出來的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不是從其他國家搬過來的,也不是哪個人主觀設計出來的,而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法治建設艱辛探索的必然產物。
這條道路凝結著中國近代以來百餘年的上下求索。鴉片戰爭後,為挽救民族危亡,無數仁人志士主張變法圖強。很多人認識到中國落後的根源在於舊的制度和體制,試圖學習、移植西方的法律制度,搞君主立憲、搞議會民主、搞五權分立等,但都遭到失敗。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才為在新中國實行真正的法治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這條道路凝結著新中國法制建設的艱辛探索。新中國成立後,在摧毀國民黨舊法統的基礎上,我們積極運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地法制建設的成功經驗,推進社會主義法治,迅速制定了一批重要法律法規,制定頒布了第一部憲法,初步奠定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基礎。但後來,黨在指導思想上發生「左」的錯誤,逐漸對法制不那麼重視了。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使法制遭到嚴重破壞,付出沉重代價。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使我們深刻認識到:人治的辦法行不通,唯有法治才能實現國家長治久安。
這條道路凝結著改革開放以來法治建設的成功實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們黨痛定思痛,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治,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我們把依法治國確立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立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推動黨的執政理念和執政方式深刻轉變;我們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生活各個方面總體實現有法可依;我們大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不斷完善司法體制,持續開展全民普法……伴隨改革開放的滾滾春潮,中國法治建設不斷邁出新步伐,取得歷史性成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深化對法治建設的規律性認識,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寶貴經驗。
可以說,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幾代人艱辛探索,實現了從「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的飛躍。總結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可以列出十幾條、幾十條,但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是我國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唯一正確的道路。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件大事辦好,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和走好這條法治道路。
當然我們也清醒地看到,中國法治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要不懈探索、不斷完善。但我們堅信,只要認准前進方向,落實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就將越走越寬廣,中國法治建設就將不斷邁向新的更高境界。
問與答
問:法治與法制有何區別?
答:法治與法制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兩個概念。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於制度的范疇;而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治國原則和方法,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二者的聯系在於: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實行法治,必須具有完備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法制的發展前途必然是最終實現法治。
微評
◆ 道路決定命運,道路引領未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如果路走錯了,那就南轅北轍。
◆ 法律與語言、風俗等一樣,都有自己的民族固有的特性,是民族精神的主要體現。
◆ 「削足適履」只會適得其反,法治中國建設應當走自己的「中國路」。
聲音
中國法治道路必須從實際出發
鮑紹坤(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當前我們面臨的最大實際,就是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就是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的重大考驗,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榮任務。我們要從這個最大的實際出發,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既與時俱進、體現時代精神,又不照抄照搬別國模式。
三 中國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是什麼
現實生活中,道路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它沿著一定方向鋪開,指引人們到達目的地。作為邁向法治中國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指明了中國法治建設的目標和方向、經驗和原則、任務和要求等,內涵十分豐富。要把握好這條道路,關鍵是要把握住它的核心要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有三個方面:一個是堅持黨的領導,一個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一個是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這三個方面,規定和確保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內在屬性和前進方向。
黨掌舵領航。在中國,誰能擔負起領導建設法治國家的重任呢?毫無疑問,只能是中國共產黨。依法治國是我們黨提出來的,把依法治國上升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們黨提出來的,而且黨一直帶領人民在實踐中推進依法治國。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做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要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體現在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上。
制度奠定基石。法律制度與政治制度緊密相連,有什麼樣的政治制度,就必須實行與之相適應的法律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制度基礎,我國一切法律法規和相關體制機制必須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只有適應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法治才能發揮應有作用,我們的法治道路才能走穩走好。
理論指引方向。在改革開放以來法治建設的實踐過程中,我們黨提出了關於依法治國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它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法治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這個法治理論,科學回答了中國要不要搞法治、搞什麼樣的法治、怎樣搞法治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是指引中國法治建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指南針和導航儀。
這三個方面緊密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指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力量、制度基礎、理論指導。把握了這三個方面,就把握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東西,也就弄清了這條法治道路與其他國家法治道路的本質區別。
四 怎樣走好我們的法治道路
回望過去,走出一條成功的法治道路極為不易;面向未來,繼續走好這條道路更加不易。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法治中國建設進行了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就要按照全會提出的路線圖和任務書,扎扎實實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增強道路自信。近年來,法治是社會上的熱門話題。對我國法治建設應該走什麼樣的路,有這樣那樣的議論和爭論。敵對勢力把法治作為「武器」,大肆宣揚西方法治理念和法治模式,目的就是企圖從「法治」問題上打開缺口,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對此,我們要保持清醒認識、增強戰略定力,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明確目標原則。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提出了實現這一總目標必須堅持的五個基本原則。這就明確了中國法治建設往哪推進、怎麼推進的問題,是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根本指引。堅守目標不動搖,把握原則不「越線」,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才能越搞越好。
落實重點任務。這就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四個方面、十六個字,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環節,其中科學立法是前提,嚴格執法是關鍵,公正司法是保障,全民守法是基礎。推進科學立法,關鍵是完善立法體制,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質量;推進嚴格執法,重點是解決執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推進公正司法,要以優化司法職權配置為重點,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制度安排;推進全民守法,要加強法治宣傳教育,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
深化體制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動力在改革、出路在改革。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如果停留在舊的體制機制框架內,或者用零敲碎打的方式修修補補,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當前法治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許多都是涉及利益關系和權力格局調整的「硬骨頭」。我們必須堅持改革方向、問題導向,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氣,落實好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重大改革舉措,一個一個問題解決,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不斷開創法治建設的新局面。
「治國憑圭臬,安邦靠准繩。」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嘹亮號角,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前進,我們就一定能夠鑄就法治中國新的豐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陸』 央視有哪些頻道有關於法律法制的節目呢

CCTV-1今日說法,每天中午12;38 ;CCTV-12(法制頻道),法律講堂每天18:55 ;CCTV-2,經濟半小時,每天晚10:00(主要是經版濟類的)和權經濟與法,每周一至周五晚20:30,周六23:10播出。

『柒』 根據中國古代依法治理依法,「一法」」是指什麼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後,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凈後,再選塗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後,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並交回。
第卷(閱讀題70分)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我國歷史上究竟有沒有法治思想,有沒有法治傳統?今天我們回望歷史,研究中國自己的法治道路,很多人會想到這個問題。如果按照我們現代人對法治的理解,我國古代立法、司法實踐算不演算法治文明,與我們當代的法治實踐有何關系,能否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有益借鑒?對此,學術界有不同看法。一些人認為,法治是舶來的概念,我國歷史上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法治。雖然我國歷史上曾出現過法家思想家,他們的學說理論對社會發展、國家統一產生過巨大推動作用,但不少人還是認為,法家的法是刑法,法家只有刑法之治。

這樣的看法有其道理,不過也有過於簡單之嫌。我們可以結合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認真聽聽法家的話語。「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等等,這些都是法家對其基本「法治」思想的表達。在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中,法家思想占據重要位置,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

法家以主張「以法治國」的「法治」著稱,提出了一整套推行「法治」的理論與方法,為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提供了理論根據。法家的「法治」思想產生於我國古代發生社會巨變的歷史時期,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適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在法家的「法治」思想影響下,各諸侯國相繼進行了轟轟烈烈的變法。概括而言,法家的「法治」思想試圖改變之前以血緣和宗法關系為根基的社會結構,並著手在自然人和自然人之間、自然人和國家之間盡可能建立起某種權利義務關系,並以此為聯結、以地緣范圍為依據建立起國家。國家不再是諸侯貴族的血緣聯合,法律使得國家的統一有了新的整合基礎。

法家的法是國家制定的成文法。這有別於以往古老社會的習慣或者不公開、不外傳、只在統治者內部代代相承的治國典則。這種法律是用老百姓容易明白的文字寫成的,寫成以後是公布的,以普遍規則的形式明確告訴大家哪些行為是違法犯罪,這些行為會產生什麼樣的法律結果。這些法律公布以後,一方面使民眾對自己的行為有所預期,能夠約束自己的行為;另一方面也約束官吏,使其不能輕易違背法律而任意侵害老百姓,否則統治者就會喪失威信。在法家看來,法律如果沒有信譽就無法得到執行。「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才能更好發揮法作為有效治理工具的作用。

可以看出,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一種治國理論,強調國家治亂興衰的關鍵不在於君主是否仁德,而在於法律制度。可以說,將法律視為一種調整社會關系的重要工具,將「法治」視為一種治國的基本方法,是法家「法治」理論的實質內涵。

不過,法家的「法治」思想,在我們今天來看,仍然屬於古典的法治,所以不能直接移植過來為我們所用。今天我們借鑒傳統法律文化,必須加以改造,使其與現代社會相適應。同時也要看到,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系統工程,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照搬,但也不能閉門造車,而是要汲取一切有益的法治文明成果,包括科學借鑒我國傳統法律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從而更好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摘編自武樹臣《聽法家如是說》)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對我國古代是否有法治思想和法治傳統,學術界存在著一邊倒的否定聲音。
B.法家提倡獎懲分明,不論身份高低貴賤或者情感親疏遠近都要按照法律行事。

『捌』 《法制道德》450字作文

法制在我身邊
法,你一如巍峨青山的庄嚴;你亦如古老長城的宏偉;你更如凡爾賽宮殿的輝煌與肅穆;你.
從青天衙門到人民法院,從古至今,不變的是法,不變的是刑.法律是人類為了共同利益,由人類智慧遵循人類經驗所做出的最後成果.法治意味著,政府除非實施眾所周知的規則,否則不得對個人實施強制.
法律即人類在社會層次的規則,社會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規范,以正義為其存在的基礎,以國家的強制力為其實施的手段者.法治和法律要逐漸變得適當寬容以利於社會和諧.法一般限於憲法、法律.法屬於上層建築范疇,決定於經濟基礎,並為經濟基礎服務.法的目的在於維護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是統治階級實現其統治的一項重要工具.所以,法是階級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它隨著階級、階級斗爭的產生、發展而產生和發展,法律將隨著階級、階級斗爭的消滅而自行消亡.
當我們駐足回望歷史時.我們會發現每一個朝代的興衰都與律法息息相關.正如古代至聖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以仁為本,這也是我們當代人所追求的思想.仁是思想核心,是法的基礎,而法就是仁的外在表現,二者相輔相成.從而實現「創建一個和諧的法制社會」的目標!法律是人類社會實踐智慧的結晶,是為了維護人類正義道德和利益而制定的.就我們個人而言,我們的生活中時刻與法律打交道,往往我們卻忽略了它的存在,這是我們法律意識薄弱的體現.比如我們在商場中購買物品時,遇到一些不合格產品,常常有類似於「算了,就當買個教訓吧!」的想法,而不是去撥12315這個即熟悉又陌生的號碼來捍衛自己的消費權益.不由得感嘆道,我們公民實在缺乏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意識!也許,這是我們缺乏相應的法律知識,但我們也可以看到商家們對法律存在鑽空的惡劣思想.
做為當代的少年,我們應該加強法律意識的認知,積極捍衛法律尊嚴,以身作則,努力成為一個「四有」青少年!

『玖』 被評為法治建設先進個人有用嗎

有用。
為表彰先進、樹立典型,激勵廣大政府法治工作者不忘初心使命,主動擔當作為,2020年1月16日,司法部印發《關於表彰全國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決定》。
此次法治人物評選回望即將過去的2014年,力圖透過產生重大影響的法治事件彰顯年度法治進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現社會正義的不斷進步並表彰那些用實際行動為。

熱點內容
十八准則條例心得體會 發布:2024-11-08 14:58:47 瀏覽:296
國際經濟法中尊重國家主權原則 發布:2024-11-08 13:49:38 瀏覽:848
方誌平民法模擬題 發布:2024-11-08 13:41:01 瀏覽:235
經濟法要約收購記憶 發布:2024-11-08 13:37:37 瀏覽:731
初級會計經濟法的做題技巧 發布:2024-11-08 13:15:29 瀏覽:846
勞動合同法試用期無效情形 發布:2024-11-08 12:51:42 瀏覽:486
新浪2014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 發布:2024-11-08 12:51:42 瀏覽:480
美司法部最近消息 發布:2024-11-08 12:49:04 瀏覽:11
05年一建法規答案 發布:2024-11-08 12:47:15 瀏覽:8
湖州道德模範錢素春 發布:2024-11-08 12:25:23 瀏覽: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