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學生道德責任

學生道德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20 04:32:21

⑴ 小學生只承擔道德義務正確嗎

錯誤。小學生不能只承擔道德義務,還需要承擔以下義務:

(1)遵守法律、法規

(2)遵守學生行為規范,尊敬師長,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3)努力學習, 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4)遵守所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



小學生的特點:

小學生動作方面有了很大的變化,表現在大肌肉動作和小肌肉精細化動作都發展很快,踢球、打羽毛球等運動量較大的活動,孩子都樂意參加;寫字、畫畫、做手工,孩子也可以做得很好。

在行為方面,孩子對一些抽象的說教並不十分明白,他行為的動機就是爸爸媽媽說好,老師說好,所以要就具體行為多鼓勵。持久性差,很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與孩子的互動要生動,有趣,吸引孩子注意。在三四年級時,孩子形成社會道德觀。

在人際關系方面的特點是,從幼兒階段對父母的完全依賴到自主;在同伴團體中尋找歸屬感,認同感。幼兒園放學的時候,孩子見到爸爸媽媽,會特別開心。但在小學,放學以後,孩子把書包給給爸爸媽媽,還想找小夥伴再去玩一會兒。

⑵ 學生的社會責任有什麼

當代青年學生肩負著特殊的歷史使命——他們是未來民族復興的擔當者、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牢固樹立社會主義價值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柏拉圖在《法篇》中曾指出:「教育是造就好人的方式」,「教育乃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青年學生是學校教育的產品,把青年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學校的根本辦學目的,也是學校的職責。要達到這一目的,既要以傳授科學與人文知識為基礎,更要以培養優良的思想品格為保證。人類的進步當然離不開科學知識,但科學知識是一把雙刃劍,掌握在不同人的手裡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思想是科學知識的制導系統。但在相當一段時期里,在我們身邊,曾經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科學知識輕思想教育的問題。基於此,對廣大青年學生堅持不懈地進行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就更加有了緊迫性和重要性。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青年學生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並且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特別是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災過程中,當代青年學生展現了新生代人的強烈愛國情懷與人文風采,展示了他們的高度社會責任意識。實踐證明,這一代青年學生是能夠擔當社會責任和民族復興大任的,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新一代踐行者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生力軍。這也同時證明,多年來我們所努力建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已經在相當程度上廣泛深入人心,成為了青年學生們的精神寄託。
第一層次——針對人的低層次需求即自然需求,進行社會主義基礎文明教育。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尊重生命教育、遵守道德教育、遵守法律教育,簡言之「三尊(遵)」教育。
尊重生命,這是現代西方人本主義思想中的一個重要價值理念。英國著名哲學家霍布斯曾講過一句名言:「人的安全乃是至高無上的法律。」在當代法學中,人的生命是最高價值,其核心價值有四個:自由、正義、秩序、效率。對待生命的態度,反映著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因此,我們要把尊重生命作為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價值理念。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而落實以人為本首先要尊重人的生命。尊重生命教育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生命的意義教育。通過認識生命的價值、端正對生命的態度,教育學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愛護生命。二是生存教育。據統計,我國每年有1.6萬中、小學生死於各種事故,對青年學生進行生存教育迫在眉睫。生存教育也就是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的教育,如安全防範教育、逃生教育等。三是心理健康教育。據統計,十幾年來,我國心理疾病患者出現了明顯的低齡化趨勢,目前約有20%的兒童處於抑鬱狀態;在15-34歲的青年人中,自殺已經居於死亡原因的第1位,而自覺接受心理健康診治的不到10%。心理疾病已經成為困擾青年學生的重大問題。心理疾病的實質是心理需求與心理滿足的矛盾已經緊張到了一定的程度。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進行健康心理需求教育、合理實現心理需求教育、合理引導宣洩心理需求教育,並建立完備的心理介入、干預機制。
遵守法律,增強法律意識。據調查,我國青少年犯罪年齡較以前平均提前了2-3歲,18歲以下青少年犯罪每年以超過100%的比例增長,14歲以下青少年犯罪的增長率更是超過前者的一倍以上。我國青少年的法律意識、規則意識之淡薄令人吃驚。法律意識、規則意識是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法的准則是:誠實生活,毋害他人,各得其所。第三世界國家移植西方民主制度沒有一個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這些國家的國民缺乏法律意識和規則意識。因此,應當教育廣大青年學生樹立法治觀念,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內人人自由,法律之外沒有民主的觀念。遵守法律教育主要包括法的精神教育、法的准則教育、法律意識教育、規則意識教育。
第二層次——針對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進行修身成才教育。有強烈的成功意識是我國當代青少年的突出特點,這是好的。但是,也出現了某些嚴重偏差,比如缺乏責任意識,一切以我為中心,為了自己的追求不擇手段,甚至置他人安危、社會責任於不顧,出現了各種不顧廉恥、上不得檯面的種種潛規則。修身成才教育是一個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進行「無害化處理」,進而成為有益之人的系統工程。這一層次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心智的養成教育,即培養青年學生的自律意識和優良品質,並內化為自覺的行動。心智是自我認識、自我調適、自我控制、自我發展的能力,是對自己如何做人、做何種人的思考與設計——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喜歡做什麼?我能夠做什麼?我的理想是什麼?什麼樣的目標體系能夠通向理想?我以何能力、何手段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等等。當一個學生意識到這些問題並獨立尋求答案的時候,他就必然要對自己的責任、對他人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等問題進行不斷地追問,這也就標志著他開始走向了自律的境界。如果說專業知識構成自身能力的硬體的話,那麼心智就構成了自身能力的軟體。
二是創建文明環境。修身成才教育中青年學生的主導性不僅沒有減輕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相反是對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規律總是一定條件下的規律,要讓青年學生心智健康成長規律發生作用,就必須創造適宜的條件,堅持用社會主義價值觀創建文明的校園環境、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做到學校、社會、家庭一盤棋,著力培育社會主義價值觀生長的土壤。
三是傳授科學與人文知識。21世紀的競爭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如何為國家培養更多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所需的各類人才,特別是創新型人才,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這就需要我們既要向廣大青年學生傳授先進的科學知識,又要培養他們的人文素養。因為科學知識與人文素養是人類進步的兩個車輪,是民族騰飛的兩個翅膀。科學知識將使人文關懷獲得新的理性工具、實證方法和技術手段,而人文關懷則向科學知識注入真、善、美的文化底蘊。這里,人才培養的最高境界就是科學知識與人文素養的和諧統一,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人才。
第三層次——針對社會奉獻的價值追求,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經由以上兩個層次的教育,青年學生的基本需求得到解決,按照需求層次遞進規律,進入更高層次的價值追求也就水到渠成了。第三層次的教育就是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各類思潮,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堅決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以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系統進教材、生動進課堂、扎實進學生頭腦。
這一層次的教育主要包括五個方面: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這些方面可以說是馬克思人類解放思想在不同層面上的展開。馬克思主義從來不否認個人的獨立價值,但與資本主義思想家把個人的價值孤立起來考慮不同,馬克思主義總是把個人命運與人類的命運結合在一起。馬克思說:「人是類存在物,……因為人把自身當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來對待。」(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第56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人的不同規定性總是在人的不同類存在狀態中獲得的。可以說,沒有一個人生活在其中的各種類的規定性,這個人在社會存在的意義上也就不稱其為「人」。
雖然無私奉獻是價值的最高層次,但對無私奉獻的教育卻不能簡單化。在日常的思想教育過程中,經常看到簡單、片面地要求青年學生無私奉獻的情況。他們忘記了,一方面,任何真正的奉獻都必須以個人能力為前提,另一方面,任何真正的奉獻都以增進整體的幸福為目的。前提問題解決不了,我拿什麼奉獻給你?目的解決不了,我奉獻給誰?就奉獻而論,價值追求的前兩個層次,即自然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解決的是「我拿什麼奉獻給你」的問題,第三層次,即無私奉獻解決的則是「奉獻給誰」的問題,也就是為了誰的問題。只有把三個層次結合起來,才能把祟高的先進性理想同普遍性的要求和具體的實際統一起來,使無私奉獻的教育能夠落到實處。
與傳統的青年學生思想教育體制相比,分層次教育具有四點意義:第一,符合思想教育的規律,即循序漸進,水到渠成,而不是一味地生硬灌輸。第二,使思想教育系統化,有利於在廣大青年學生中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礎。離開社會主義基礎文明教育談社會主義價值觀,就如同構建空中樓閣。第三,有利於克服傳統思想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例如:鬍子眉毛一把抓或思想教育與政治教育顛倒。這兩種現象都是不尊重思想教育規律的表現。第四,有利於引導青年學生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樹立不同的人生價值目標,既能夠使他們扎扎實實成才,又能夠使他們的個人命運與集體、民族、國家、社會主義的命運密切結合起來,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逐步樹立社會主義價值觀。這樣樹立起來的價值觀才能夠真正經得起考驗,防止需求上的「返祖現象」。
綜上所述,思想教育是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的基礎工程,按照需求遞進規律,有層次地、循序漸進地進行價值觀的養成教育,是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最為有效的方式。這種教育方式以馬克思主義的人學理論為基礎,以人的全面需求為動力,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通過社會主義價值觀對人的塑造,最終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逐步地、扎實地、有效地深入每一位青年學生的頭腦和心靈。同時,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我們認為,必須將社會主義價值觀融入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因此,政府主管教育部門應當根據小學、中學和大學不同的教育對象組織編寫不同內容、不同層次的教材和相關課件,使青年學生從小就受到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系統教育,並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礎。

⑶ 大學生在弘揚共產主義道德方面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是什麼

責任是倫理學中的一個古老而重要的范疇。在道德規范的整個體系中,道德責任居於最高層次,道德責任意識也成為衡量人的道德覺悟程度和道德境界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人的德行能力,在相當意義上,取決於人的道德責任意識的能力。任何對道德教育的探討都不可能不涉及責任教育。責任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內容。成功的道德教育實際上就是教人負責的去行動,培養有道德責任感的人。 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祖國建設的生力軍,他們的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直接關繫到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關繫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然而,目前一些大學生的責任意識不容樂觀,道德行為失范的現象時有發生,這已成為國人普遍憂慮的問題。高校道德責任教育就是要幫助大學生塑造科學的責任觀,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負責精神,並外化為忠於祖國、獻身社會、關心他人、保護環境、完善自我的責任行為。重視大學生道德責任意識的養成,實際上就是塑造人的心靈秩序。關注高校道德責任教育,重振道德,就是如何培養一個負責任的公民,使他們學會負責,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過一種負責任的生活。 文章首先考察了大學生道德責任危機現狀,認識和反思高校道德責任教育。通過深入調查研究現實社會中高校大學生對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職業、對集體、對社會等方面道德責任觀的不同認識以及道德行為缺失的現象,並從個人、社會、學校、家庭等方面做出歸因分析後,認為大學生道德行為失范的根本原因在於責任意識的弱化,而長期以來對責任教育的忽視是重要因素。因此,加強責任教育,教大學生學會負責任是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課題。 其次,文章以倫理學對責任的考察為切入點,探求人履行道德責任的緣由。在對中西方文化中的道德責任的分析比較的基礎上,解讀道德責任的內涵,闡述責任的分類以及道德責任行為的心理機制。辨明責任與義務、職責、良心的相互關系,論述人要承擔責任之必要性。 再次,文章分析人履行道德責任的基礎是人的自由與選擇。從倫理學、哲學的視角闡述了意志自由、選擇與道德責任的關系。認為道德自由就是自由的道德選擇。自由是責任的基礎,責任是選擇的屬性,選擇是承擔責任的前提,只有自由才能進行真正意義上的道德選擇,才能使選擇者負有責任,也只有責任才能說明選擇者是自由的。自由與責任相依相生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指出角色承載責任,協作產生責任,分工明確責任,從而進一步闡述人能夠履行責任的基礎前提和條件。 最後,文章以教大學生學會負責,做有責任心的人作為高校責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闡述高校道德責任教育地位的確認及目標定位後,從責任感的理性認識、責任觀的建構等方面進一步明確道德責任教育的理念與內容,借鑒國外的經驗,探索高校道德責任教育的實踐策略。

通過問卷、訪談等調查方法,對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現狀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發現當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還存在問題。從培育的結果來看,大學生思想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多數大學生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明顯淡化,主要表現在:大學生對社會責任的理解層次不高,社會責任感具有較大波動性、實用性、利己性和矛盾性。從培育的過程來看,社會、學校、家庭沒有形成良好的合力,高校作為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主陣地,在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泛化、教學方法不佳、考核方式不合理;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少,參與積極性不高,教師對實踐活動的指導不足等方面。根據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存在的問題,筆者分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弱化了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校教育在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中存在不利因素;家庭教育在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方面的欠缺;大學生自我發展水平不高。針對原因,根據馬克思主義關於個人與社會關系的學說,提出了培育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具體策略:良好社會環境的創造;高校教育主陣地作用的發揮,具體應從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教學及管理方法、加強大學生的社會實踐、造就一支高度社會責任感的教師隊伍、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等幾方面著手;家庭教育的合理引導;大學生自我修養的加強。
請採納謝謝您

⑷ 如何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

有責任心是一個人長期以來形成的道德品質的體現之一,責任心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形成的,而是需要我們長期去從具體實踐中獲得感悟,獲得自己對這種事物的認可,從而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培養責任心又有那些具體的方法和原則呢?
1/3
學會給予和分享。一個人如果不會給予,那麼他很有可能會成長為一個自私的人。如果從小培養孩子,讓他願意把自己喜歡但是又不太需要的東西給別人,比如玩過的玩具等給其他小朋友。這是有責任心的第一步,要讓他明白,他這樣不僅使資源沒有浪費,而且還能夠給別人帶來快樂。

2/3
學會傾聽和換位思考。在人際關系處理中,我們有時候會以自己的立場去評價他人的做法、這樣評價的方法摻雜著自己的利益訴求,是有失偏頗的。學會認真地傾聽他人的想法,這樣才能讓自己變得不狹隘,然後再表明自己的態度,就會更容易實現與對方的共贏。這樣的做法會讓自己變得有擔當。

3/3
學會寬容。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孔子曾說過的。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不會將自己不願意的事情強加給他人。己所欲,亦勿施於人。例如,有些人喜歡在酒桌上勸酒,對方擺手說自己酒量不行,這時喜歡喝酒的你不能把自己的喜好也強加到他人身上,學會尊重他人的選擇也是對自己的尊重,這是更高層次的有責任心的體現。

⑸ 大學生有哪些責任和擔當

青年大學生的責任和擔當

全國大學生造就和諧的自我,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正確處理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奉獻青春與智慧。當代大學生應該繼續發揚「五四」精神,正確認識國家的前途命運,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在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進步中汲取營養,培養愛國情懷、改革精神和創新能力,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和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大學生應當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堅持知行統一,積極開展道德實踐活動,把道德實踐融入到自身的學習生活中,從身邊的事情做起,從具體的事情做起,著力培養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

青年學子應該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實現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協調發展,勤於學習,善於創造、甘於奉獻,為全面構建人與自然和諧、人與社會和諧以及人與人和諧三者高度統一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努力奮斗。

⑹ 作為學生我的責任是什麼

1、勤來奮學習,完成自自己的學業任務。

2、在班集體中熱愛班集體,維護班集體榮譽。

3、在學校里尊敬老師,團結同學。

4、在家庭中,熱愛父母,幫助父母做家務。

5、熱愛生活,愛惜生命,注意身心健康。

6、加強道德修養,學會做人。



(6)學生道德責任擴展閱讀:

1、遵紀守法,很多學生在學生時代胡作非為,對後果考慮的很少,結果往往因為一次沖動或者失誤的判斷,造成了違反法律違反校規的行為,後悔不已。

2、努力學習—有句話說的好,在什麼年紀就要干什麼年紀應該乾的事情,學生時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雖然很苦很枯燥,但是未來是美好的,學習是為了改變命運,知識改變命運,已經成為不可否認的事實。

3、適當交友—交友是好事,能讓學生時代出現的煩惱和朋友一起分擔,有很好的排憂解難的作用,但是要促進學習,如果是每天只想著玩,那還是不交的好。

4、孝敬父母—為父母考慮多一些,讓父母少操心一些,因為學生時代就是個成長的過程,要學會成長和分擔,懂得父母的辛勞,體諒父母的付出。

⑺ 學生的責任來源有道德規范嗎


一般責任來源分為兩種
1.法律規定,法律規定了公民應盡的義務責任,比如贍養父母撫養兒女等等。
2.道德約定,比如誠實守信、熱心助人、愛崗敬業、愛護家人等等,這些都是道德規范給予我們的責任
所以說學生的責任來源有道德規范。

⑻ 理解「培養學生以學為本的道德責任感」

托爾斯泰認為,「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責任心,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范、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學會負責」已成為21世紀的通行證。但是目前社會現實中,小學生的責任意識比較薄弱,唯我獨尊、自私自利、做事馬虎、不懂謙讓,不知珍惜、 推卸責任等現象比較普遍。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影響。家長在孩子犯錯時,或者一味指責打罵,或者嬌貫溺愛百般包庇,或者不聞不問放任自流,並沒有引導孩子去分析犯錯的主觀原因,在這樣的家庭教育環境里成長起來的孩子自然就沒有責任意識了。另一方面是受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學生耳聞目睹,給其還未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造成混亂。再者學校教育也有責任,在教育教學中往往比較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從而忽視淡化了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

責任意識是形成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礎,是能力發展的催化劑。培養學生的責任心,是當前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為此我們積極探索責任心培養的途徑方法,以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培養合格人才。

一 體會責任感

1 文化陶冶

我們要充分利用宣傳陣地,從國旗下講話、午會課、紅領巾廣播、黑板報、宣傳欄等方面營造有利的文化氛圍,進行責任心的滲透,以達到喚醒學生的責任意識的目的。

同時有意識地向學生推薦相關書籍,也是激發學生責任感的有效途徑。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他們的精神氣節令人贊嘆不已,歸結起來,都源於高度的責任感。可以讓學生搜集他們的典型事跡,並分析他們傑出的內因。孩子們在搜集的過程中感性地理解這些傑出人物的責任感。然後通過讀書心得匯報會,讓孩子們暢談自己的閱讀體會就容易產生情感共鳴,陶冶情操。

2 榜樣激勵

小學生的可塑性很強,模仿是他們的天性。他們認識客觀世界主要藉助具體的形象思維。對學生進行自我責任感的培養,不能光靠口號或抽象的結論,應該為他們樹立起形象、生動的榜樣。

首先,老師要時時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起表率作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相對於學生來說,教師的言談舉止,學生的眼睛是「錄像機」,耳朵是「錄音機」。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一定要做到。如要求學生不遲到,教師首先在上課鈴響之前進教室,要求學生用尺畫線,教師必須用尺在黑板上畫線,要求學生每天按時完成作業,教師也要當天批改作業並發到學生的手中,不得隔日。再如開學初的幾天,教室顯得特別凌亂:橫七豎八的課桌,東倒西歪的清潔工具,雜亂無章的書本……每天,我都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們,掃完地要記得把清潔用具整理好;看到桌子歪了,要隨時排好……可是總不見效。於是,我改變了方法:看到課桌上雜亂的書本,停下來動手整理好;看到地上的紙張,彎腰撿起來;長此以往,學生們,特別是思想上比較上進的孩子坐不住了,他們也會跟著我默默地去做這些事情。日子一長,他們都把這些事情當作了分內之事,無需你再多說什麼,多做什麼。所以說,身教重於言教。一個有工作責任心的教師,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會成為學生的楷模,學生的學習責任心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逐步增強。

其次,要及時發現身邊那些有責任心的孩子,找出他們的良好表現或習慣,宣傳他們的積極面、閃光點,特別是他們的先進思想和行動,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鼓舞,如文明守紀、無私奉獻、刻苦訓練、多次為校為班添光彩等。這樣既能對學生的行為起了很好的導向,又能消除學生認為責任感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偏見。可以說,孩子責任感的形成過程也是一個在人際交往中觀察、模仿他人責任行為的一個學習過程。

二 內化責任感

1 制定目標 競爭崗位

在學期開始的時候,老師可以和學生共同制定一份難度適宜的班級奮斗目標。這樣,大家就會齊心協力地朝著共同的方向不斷地努力,集體責任感自然會得到加強。

其次,我們還可以通過設立班級管理崗位,幫助學生角色定位和施行角色轉換,開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活動。漸漸地讓學生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在班幹部選舉上,採用民主選舉,輪流任職,讓每一位學生都有鍛煉成長的崗位,都能體驗集體主人翁的自豪感。同時增設班級服務崗位,讓更多的學生承擔班級活動的各項責任,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班級內有為同學服務的機會,真正落實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有責負,從而提高學生的服務能力和意識,使學生得到鍛煉。比如同學去音樂、科學實驗室、美術等專用教室上課時教室的電燈有人關;衛生工具亂了有人整理;垃圾滿了有人倒;同學紅領巾忘記戴時有人提醒……人人都有自己的小崗位,「人人都是班級小主人」的思想深入人心。同學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尋求到了展現自身價值的舞台,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明白了個人對於集體的重要性,激發了責任心。

2 情景體驗 訓練常規

培養學生的責任

⑼ 如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公德心

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感到一種無力,各種危害兒童健康的食品,毒奶粉,毒疫苗讓我們感到非常寒心。社會輿論時刻都在指責當事人缺乏社會責任感,沒有社會公德心。其實一個人的社會責任感的養成是從小要開始培養的,所以我們在孩子幼年時期,就要注意這方面的培養。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養成孩子對社會的責任心呢?
(一)社會應該做些什麼?應該優化社會環境,營造良好的社會責任感教育和公德文化氛圍
人總是處在一定的氛圍之中,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並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觀念,都要受到環境氛圍的各種影響。營造有利的社會氛圍,是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搞好社會公德建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青少年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公德素養的培養有賴於社會環境的優化。我們要把青少年社會責任教育和公德教育與全體公民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大力倡導社會主義主人翁精神和社會公德,以形成良好的社會環境;同時,還應該積極鼓勵廣大學生們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中去,擔負起社會主人翁的責任,從而形成學校與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公德建設的良性互動,推動學生責任感、主人翁精神和公民道德水平的不斷提高,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責任感教育和公德文化氛圍。
(二)學校教育應該做什麼?優化學校教育環境,使培養負責任和有道德的社會公民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課題
學校是加強學生責任感教育和公德教育的主要陣地, 良好的文化氛圍和健康向上的校園風貌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社會主義建設和公德教育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高自身責任感和公德素養。培養有責任和有道德的社會公民應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課題,學校教育應將培養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納入德育的目標體系,從幼兒園到大學都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制定出相應的培養計劃,要把社會公德教育作為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內容納入思想品德課教學計劃[7]。學校重視人文教育,要教育學生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人文教育可以幫助學生熟悉歷史、了解社會發展的規律,增強其歷史使命感;同時可以陶冶情感、升華心靈,培養學生對他人、社會和對祖國的關愛情懷,為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提供內在理性的支撐。同時要努力用體現社會主義新風尚的道德標准、價值觀念和時代精神來教育學生,以「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教育引導學生。在教育方式上,既要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又要避免硬性的說教,要創造和提供機會,讓學生參與到社會建設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之中,引導學生了解國內外大事,關注國家以及全世界面臨的社會問題,關心人類的前途和命運,培養青少年對集體、對社會的主人翁精神和責任感,使他們成為有道德、有責任的社會主義新人。
(三)家庭教育應該做什麼?家庭教育應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和公德意識。
家庭是人們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內在素質、人格、價值觀、道德觀、日常行為,無不體現在對孩子的教育之中,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和人格成長。家長要從小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精神。在家庭生活中,要給予孩子充分的選擇的權利和機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要培養子女遵守家庭道德,成為一名好子女,培養他們孝敬父母、熱愛勞動的情感;要教會遵守學校道德規范,成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培養他們熱愛集體、勤奮學習、尊敬師長的品質;要教會子女遵守社會公德,成為一名優秀青少年,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情感,讓孩子深切體會到自我對於他人的意義和責任。通過道德實踐教育,使子女懂得反省自己,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對自己作出客觀正確的自我評價,從而對自己的道德行為進行自我激勵、自我控制、自我調節,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不斷提高道德素質,成為一個有道德,有責任心的人。
愛貝小編認為,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與希望,是祖國建設和發展的未來接班人和建設者,當代學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後備軍,特別是當代的中學生。他們的綜合素質和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繫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繫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提高學生的責任感素質和社會道德意識,培養一批有社會責任心、有公德心的青少年,對於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確保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培養青少年學生高尚的道德人格和強烈的主人翁精神是青少年成長的需要,更是國家和社會的需要。

熱點內容
十八准則條例心得體會 發布:2024-11-08 14:58:47 瀏覽:296
國際經濟法中尊重國家主權原則 發布:2024-11-08 13:49:38 瀏覽:848
方誌平民法模擬題 發布:2024-11-08 13:41:01 瀏覽:235
經濟法要約收購記憶 發布:2024-11-08 13:37:37 瀏覽:731
初級會計經濟法的做題技巧 發布:2024-11-08 13:15:29 瀏覽:846
勞動合同法試用期無效情形 發布:2024-11-08 12:51:42 瀏覽:486
新浪2014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 發布:2024-11-08 12:51:42 瀏覽:480
美司法部最近消息 發布:2024-11-08 12:49:04 瀏覽:11
05年一建法規答案 發布:2024-11-08 12:47:15 瀏覽:8
湖州道德模範錢素春 發布:2024-11-08 12:25:23 瀏覽: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