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生特質
㈠ 法學專業最基本的學科素質是什麼
我也是學了兩年法學的學生了,現在總是有越來越多的感慨. 面對這樣一個學科體系已經相當成熟的專業,可以說:我們還沒有能駕馭好應用好它的能力,在大學中,你提出的這個問題十分中肯,而且不是說輕易就能把這個問題的答案給定位在某一個層面上的,當我們在這個專業里汲取的東西越多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對學科素質的理解不該局限在哪裡.這樣的素質在狹義上說,是一種能力,當然主要是在逐漸的學習中培養出來的法律思維,剛上大一的時候,我們少有專業課的原因就是在於激發培養這種思維,而且當我們越來越多得接觸部門法時,這種思維要連貫要懂得聯系,對它的運用要有立體感,大體系小體系--根本與分支-這是最基本的學科素質:有了問題要用法學的眼光審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不忘專業上的相關知識,不能死板 我還認為:專業素質就是要求專業,在法學的領域內力求專業,努力去接觸更多的實踐這也是必備的素質啊,光背課本應付考試就千萬別提專業素質這樣精闢的話題. 法學專業要精,要新,所以我特別欣賞那種能自我研發新課題的同學,他們不會簡單得服從書本,那畢竟是一家之言,或者說學者的觀點都是仿來仿去.有自己的想法,在課本之外的法學絕對開闊,勇敢一些,勤奮一些去鑽研這就是最實在的專業素養!既然選擇了法學專業,就要作出點名堂啊,盡管我們今後不一定還在這條路上走下去,至少我們曾經用心得去對待過我們的專業.
㈡ 你認為作為法律專業的學生應當具備哪些基本素質為什麼
近些年大學生違法犯罪現象屢有發生。並明顯地呈上升趨勢。在這種形勢下,高等院校必須將培養大學生法制觀念列為大學生素質培養的一項重要內容,形成大學生較完備的法制觀念。為此,筆者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做努力:
一、提高認識,系統規劃,全面實施
具備良好的法制觀念是現代社會對公民的基本要求,公民法制意識的強弱是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然而,公民的法律意識、法制觀念並不是生來俱有的,需要社會組織有意識地加以培養。由於一個國家法律體系所構成的內容繁多,並總是處於補充、完善之中,因此,學習和掌握法律就成了公民的長期義務,甚至是終身義務。高等學校是國家人才培養的最高學府,她的畢業生理應具備高於一般公民的法律素質。從目前情況看,一些高等院校在校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大多隻局限於教學計劃中的法律課設置,學生法律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只表現在在校期間的一段時間,學習法律的方式也多是理解和背誦法律條文。掌握的程度僅僅表現在期末的考卷上。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學校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重視不夠,只將學生法律學習作為一兩門課來對待,而沒有將其作為一種個人素質的培養。而這種素質恰恰又是法制社會最為需要的。國家法律體系的內容很多,大學生在校的時間只有四、五年,要使大學生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全面、系統地掌握法律知識,就需要學校有一個系統的規劃,明確提出總的培養目標,即學生畢業時對國家法律體系的掌握程度。並依據這個目標確定要達到此目標至少要進行的工作,繼而將這些工作按學年或學期分成若干個階段,以及每一階段的具體要求,使其循序漸進,從簡單到復雜,從一般到深入,最終形成較高的法律素養。
二、加大法律課力度,強化案例教學
從目前一般高校法律課開課情況看,大多不到100學時,與繁多法律律內容相比,顯然偏少。在這么少的時間里講授法律,一般情況下只能介紹一些常識性的東西,無法進一步深入,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大學生法制意識的培養,因此,加大高校法律課的力度,恐怕也是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具體運行,要包括法律素質在內的高素質的人才,高等學校根據這一客觀要求,有必要重新審核教學計劃,增加法律課的時數,並將其分布在四到五年內,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同時,對現行的法律課教材也有必要重新進行編排,使其與課程體系的內容相應,並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反饋信息不斷完善,在教學內容和教材內容上突出高等教育的色彩。從法律課的特點看,它是共同性很強的一門課,不論是文科學校,還是理科學校,對法律課的要求應該是一致的。一個大學生,不論其學習何種專業,都有一個法律素質的培養問題。有這個共同性,若干所學校可以共同商討法律課的改革問題,制訂出共同的教學計劃,編寫共同的教材,提出共同要求,甚至可以像大學生計算機過級那樣對待高等學校的法律課教學。
法律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科學,如果沒有了公民的法律實踐,法律學習對絕大多數人沒有任何意義,因此大學生法律素質不應僅表現在能背多少條法規,而應該表現在實際生活中能運用法律武器解決法律糾紛。從這一要求出發,高等院校的法律課應更多地接觸實際。從現有的條件看,高等院校法律課接觸實際的可行方法就是強化案例教學,即在講解法律條文時,盡可能多地結合實際生活中發生的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使法律知識由抽象到具體,這樣不僅可以增強法律課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大學生實踐意識,使其不僅從案例中懂得了學法的重要意義,而且更容易掌握法律知識。一些大學生往往只注重大學專業課的學習,而忽視自身法律素質的培養。然而,在法治社會中,公民的活動毫無例外地要受到各種法律的約束,只要你處在現實社會中,你的行為每天都要面對法律,受到具體的法律條款的衡量,這是每一個人都不可能逾越的「路卡」。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我們所處的社會將日益復雜化,公民要面對越來越多的矛盾,在處理這些矛盾的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選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方法,所帶來的結果將是各自不同的,這些結果有些會是合法的,有些是不合法的,不合法的結果自然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假若我們的大學生僅僅在課堂上熟知了法律條文,而缺乏在社會實踐中依法辦事的能力,就免不了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觸犯法律。強化案例教學,使在校生間接地接觸了實際,有助於較高的法制意識和法律素養的培養。
三、法制觀念指導高校的各項工作
任何觀念的形成都需要一定的氛圍,法制觀念也不例外。高校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她的各項工作理應順應法制社會的要求,從表面上看,高校內部管理的大部分內容在現行法律中難以找到對應的條款。但從廣義的角度理解,學校內部的各項規章制度在自身范圍內也具有法律特徵。這種特徵主要表現為各項工作都應在一定的制度規范之下,將管理由靠人的管理變為制度管理,具有統一性和強制性,以防止人為隨意現象的發生。這樣學校的整體工作才能有秩序、有條理。處於制度范圍的人員,能夠從各項規章制度中知道自己該怎麼做,若不按制度辦事將會受到哪些處罰。一所學校,其教職員工和學生總有幾千號人,這些人每天都要進行各種各樣的事務,從學生入學、上課,課外活動,到教師的授課及其他活動,如果沒有一整體統一、規范的制度,後果可想而知。現代社會,其成員共同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之中,每個人均有自己的需要,這些需要有很多是要妨礙他人的,如果每個人都是自行其事,按自己的標准來決定自己的行動,那麼這個社會將無法維持。為了群體的共同利益,人類很早就開始確立共同遵守的規則。這些規則演變到今天,對國家而言是法律,對小的群體而言便是規章制度。所以,在一定意義上講,組織內部的規章制度也就是小范圍的法律,只是強製程度和處罰方式不同而已。大學生在校期間養成遵守規章制度的習慣,懂得在人群中生活就需要遵從群體規則,走向社會以後自然也就本能地去注意按法律的要求決定自己的行為。學校要做到每項工作都有制度可循,並且一經制定即嚴格執行。不能給學生造成一種錯誤印象,即制度有時是可以變通的,以致對法律也採取同樣的態度。高等學校應該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學生從入校起,就能時時感到規章制度的約束力和依據規章制度辦事的氣氛,並在這種氣氛中建立現代公民的法律意識,在大學生綜合素質中形成較好的法律素質。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動
進行法制教育,應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使學生將法律知識融會貫通。如開展法律專題講座、知識競賽,模擬法庭、有獎答卷活動,形成較濃厚的法制教育氣氛,使學生有更多接觸法律知識的機會,促進法制觀念的形成。
總之,大學生法制觀念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高等院校做很多具體工作,這些工作雖然繁雜、長久,但社會意義是十分巨大的。大學生法制觀念的培養也是高等院校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㈢ 法律系學生的特點
學法律後會比其他人理性,穩重一些,更會獨立的思考,會從比較客觀的視角看他身邊的一切,這所有的變化是在不知不覺中行成的
㈣ 法學專業的特點
法學專抄業是朝陽學科,從社襲會需要來看是大有發展前景的。從法律系畢業生就業現狀來看,他們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能夠在檢察機關、審判機關、行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服務工作。
就業前景非常廣泛,做警官、檢察官、法官、行政機關公務員,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務,做律師,到高校做法學教師,到研究所做法學研究者都是不錯的選擇。
(4)法學生特質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學習法律知識,並非單個的苦思冥想或者獨自奮斗,可以和朋友或者同事合作學習,用問題引導彼此進行探討,這個是學習法律的一個好方法,也是一個學習法律的人需要注意的一個細節問題。
學習法律需要養成一種運用法律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而這種思維方式是需要通過不斷的訓練所能獲得的,而非是單純的記憶法律條文的方式而能獲得的。因此學習法律需要注意養成法律思維方式而費訓練大腦記憶力。
㈤ 對於一個想學法學專業的學生應該具備哪些素養 也就是
法學專業復學生應該具備哪些禮儀素制養以及怎樣培養禮儀素養就成為核心問題。我認為,首先應該是在觀念層面,法學專業的學生應樹立法律至上的理念,頂禮膜拜法律的威嚴與公正,有著積極地法律信仰。這種信仰是禮儀素養的內涵體現。其次,我認為,法學專業學生應熟悉司法活動主體入法官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在司法活動中的禮儀。就拿法官禮儀來舉例說明。法官禮儀主要包括儀表禮儀與行為禮儀。在儀表禮儀中,1.頭發(1)保持頭發的清潔,至關重要。(2)選擇合適的發型、發型發色簡潔自然。2.面容(1)保持面部整潔、口氣清新。(2)修飾適度、以自然大方為宜。法官在工作時間不得濃妝艷抹,不得紋身、染彩色指甲。由此可見,我們平常要多注意儀表,並非要花枝招展,而是要大方得體。
㈥ 想要選擇法學專業的學生應該具備什麼素質
只要你喜歡法學,認為自己有能力把司法執業資格證考下來就行。
㈦ 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哪些法律素質
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這些法律素質
首先,應培養學生依法辦事的思想觀念,不僅要遵紀守法,而且要監督社會主義法律的遵守和執行, 堅決同一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使社會主義法製得以真正實現。
其次,培養憲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權威的觀念。樹立法律權威即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權威。任何個人和機關、組織都不具有超越干法律之上的權力,都必須依法辦事,堅決反對「權大幹法」,「人情大幹法」的法律虛無主義觀念。使大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國家生活中所處的地位,無條件地服從和遵守國家的憲法和法律。
再次,也即最重要一點,即培養大學生權利義務相一致的觀念。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強調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性。公民要正確對待權利義務關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也要履行法律賦予公民的義務,讓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公民意識,以社會主義法律為武器,捍衛自己的正當權利,在享有個人所擁有的權利時,不忘記尊重和承認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忘履行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的義務。同時,應杜絕一切不勞而獲的錯誤思想,培養只有付出才有收獲的良好觀念。
另外,應培養大學生法律與自由相統一的觀念。我國憲法和法律從各個方面規定了公民的權利義務,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以內,有著極為廣闊的自由活動天地。公民在行使自己權利時要慎重考慮自己的言論、行為的社會效果,不得損害國家、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權益。大學生應樹立與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密切聯系的自由現,珍惜和維護安定團結的局面。
最後,應培養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別、民族、種族、職業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規定的權等地承擔法律規定的義務,不管是什麼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公民在運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享有特權。平等原則是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律的精髓,也是鄧小平同志一貫強調的法制原則,所以要教育大學生樹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
㈧ 考人大法學方向研究生需要具備什麼素質
這位小弟或小妹(直覺你應該是個小弟),說個實在話,人大的法學研究生還是比較難的,需要一定的基礎,除了專業課外還要英語跟政治比較好。拿我來說吧,我是2004級人大國際經濟法專業的研究生,當年考了370多分進的,我的專業課一直被認為是比較強的(這個的評斷標準是學校的期末考試專業課成績,可能也不太准哈),但當年也就是剛夠,一共是203(兩門總分是300)。英語是89,政治是81,這個成績當年只是中等偏上,給你做下參考哈
㈨ 身為一個法學生是怎樣的,具體說說
學法很辛苦就是,尤其是就業前幾年,不過熬過去就好了。我有不少名牌大學畢業的,還專業對口進了公檢法的,覺得辛苦,覺得沒錢,還覺得屈才。
㈩ 大學生應該怎樣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質
法治素養,不僅是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交往的現實需要,更是其面對新時代走上工作崗位必需的核心素質和基本能力。新時代大學生的法治素養應當包括以下方面:
1、堅定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新時代大學生法治素養的關鍵
黨的十七大、十八大都明確提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總目標,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明確了「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原則,豐富和深化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當代大學生應當明確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包含六個方面的基本內容:
一是明確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的基本理念;
二是明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基本目標和戰略內容;
三是明確「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前提;
四是明確堅持「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堅持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使命;
五是明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
六是明確「五個堅持」是確保實現「法治中國建設的根本保證」。
這五個堅持是「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為根本遵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持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推進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法維護國家安全穩定」。
2、完善的社會主義法治知識,是新時代大學生法治素養的重要內容
法治知識概念比法律知識概念的內涵更深刻、外延更廣泛。因此,要培育和養成新時代大學生核心法治素養,就要對大學生進行普法和法治宣傳教育,使大學生的法律知識不斷更新,還要擴展其法治知識儲備、豐富其法治知識結構。
一要認識和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理論體系、發展規律和實踐經驗;
二要了解和掌握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的憲法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識;
三要熟悉和掌握大學生應當遵循的有關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識,特別是與自身專業和未來職業實踐需要相關的法律知識,要把有關的法治知識與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知識有機融合,內化為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以適應未來法治建設的實際需要。
3、健全的法治意識,是新時代大學生法治素養的精神要素
對新時代大學生而言,健全法治意識的基本要求是:
一要增強尊崇憲法、尊崇法律的法治意識,樹立憲法至上的法治觀念;
二要增強規則意識,明確守法守規是每一個法治國家中公民的基本意識,堅持依法辦事,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當代大學生應當做到懂規矩、守規則、依規范,堅守規則紅線、明確法律底線;
三要增強程序意識,明確「程序是法律的生命」,學會依靠程序辦事,遵循程序要求,形成程序觀念;
四要增強平等意識,自覺維護和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上沒有特權」,堅持公平正義;
五要增強權利意識,依法維權、護權,尊重和保障他人的權利,自覺維護自身的權利,以法律為武器自覺與任何侵權和不法行為做斗爭。
4、嚴謹的法治思維,是新時代大學生法治素養的思維能力要求
法治思維是現代國家治理應當確立的基本思維模式。大學生是新時代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學會和運用法治思維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思維能力。法治思維模式,就是運用法律的思維,是依靠法治本身固有的運行特性和對法治的信念來認識事物、判斷是非、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法治思維與道德思維、政治思維、經濟思維、行政思維等思維模式的本質區別是,在治國理政、社會治理和行為方式上,它更側重於對法律規則和法律手段的運用和重視,強調法律的權威、依法行動和依法辦事。
大學生樹立法治思維,就是要樹立權力服從於法律的權力思維、理性平等的權利思維、依法辦事程序思維、自覺主動的法律責任思維,提高對法治的踐行能力和運用能力。
5、自覺維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當代大學生法治素養的行為要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要義之一就是法治,而社會主義法治的精神要義之一,就是要在樹立法律權威的基礎上,形成人們對法治的內在需求和內心擁護,使法治成為人們的精神認同與行動遵循,這也是對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
大學生要做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和信仰法治的表率,要帶頭樹立起崇高的法治信仰、堅定的法治信念、飽滿的法治信心、良好的法治風范,成為在未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良好的依法執政、依法行事、依法辦事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
(10)法學生特質擴展閱讀:
總之,當代大學生要培養法治素養,就要不斷加強法治知識的學習,包括關於法治和法律規定方面的知識和法治原理方面的知識。除了在大學課堂獲得相應的法治知識之外,收聽收看法治方面的廣播電視節目、閱讀法律類的報紙雜志等都是較好的獲取法治知識的途徑。
並通過加強法治方法的訓練,養成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處理日常生活中各種問題的習慣,養成遵循法律要求、依據法律規定、按照法律程序辦事的行為習慣,牢固樹立規則意識和責任觀念,並在日常的專業學習中加強法治知識和思維方法的運用。
使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法治知識結合起來,為適應新時代發展所需要的綜合素養奠定基礎,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