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的和不道德的

道德的和不道德的

發布時間: 2022-04-20 08:51:13

1. 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的內容簡介

《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名著譯叢R.尼布爾,美國當代最著名的基督教哲學家,一生著述甚豐,本書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系統闡述了他的倫理學和政治學觀點。作者認為,在不可避免的人類分裂及沖突面前,集團主義的殘酷,理性主義者和社會科學者的無能都加劇了人類經濟斗爭和政治斗爭帶來的悲劇,道德的人在這不道德的社會中能否生存下,成了我們當代面臨的最大問題。

2. 道德的標準是什麼怎樣的行為就是不道德的

這是我從八年級下冊的政治書上找到得: 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範。道德也是一套規則系統。法律制度是靠國家強制力來執行,其他的制度規則靠各行業或單位的獎罰來實施,而道德是以善惡評論為標准,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我們的內心信念來起作用的。 依靠一般的社會道德標准,任何不公平的地去對待別人,侵害他人的權利的行為,都是不正義的行為。無正當的理由向其他國家發動戰爭是不正義的行為;壓迫的殘害無辜的人民是不正義的行為;歧視和排斥他人是不正義的行為;傷害他人的自由和尊嚴是不正義的行為。 WK,打字真得狠辛苦~多給點星星

3. 道德的行為,不道德的行為,舉例,舉例,給人家舉例嘛

道德是一個多麼美好的詞,道德高尚的人是多麼令人景仰啊!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就是這個意思吧。

我們的古人非常重視道德教育,十分強調「立德」,所謂「道德無根可樹人」,古代有很多道德律令,什麼「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等等,也產生了很多道德榜樣,什麼「節婦」「烈女」「忠臣」「賢相」「孝子」「義士」等等,然而,今天看來,那些律令大多是一些摧殘人性的枷鎖,那些榜樣只不過是一些愚夫愚婦而已。

現在,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封建統治者一方面利用道德來掩蓋自己的醜行,另一方面又利用道德來愚弄百姓,實行對民眾的精神控制。他們經常把自己打扮成道德聖人並充滿道德義憤地攻擊、譴責和訓導其他人,他們自己從來不肯也不屑踐行那些道德原則。而且,我們發現,越是專制政權越是需要道德偽裝,越是熱中於道德說教和樹立道德楷模。每一個人內心都有本能的道德沖動和渴望,統治者極其聰明地利用這一點加以發揮和渲染,從而激發人們內心的道德熱情,以致出現像「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樣的道德迷狂。這樣,人的其他沖動就被壓抑下去了;但這些沖動並沒有也不可能消失,道德聖人是不存在的。一方面渴望道德圓滿,博取道德美名,獲得政府表彰,像那些「道德標兵」一樣;另一方面又常常陷於道德困境和焦慮之中:人格慢慢地扭曲了,各種悖理、矯情、虛偽、荒誕的事情都來了。

過分地追求「善」,而不以「真」為基礎,勢必導致「偽善」,這已經為封建社會的全部歷史所證明了的。

什麼是有道德的人?通俗的講,就是好人,比如真誠待人,樂於助人,見義勇為,敬業奉獻等等。為什麼要做有道德的人?不是為了獲得獎賞,不是為了獵取榮譽,而是為了自己!

我為什麼要真誠待人?因為這是我自己的做人原則,我相信這也是最基本的做人原則,因為我希望別人同樣真誠地對待我。我不這樣做,就是醜化自己,就是跟自己過不去。同時,又會失去更多的真正的朋友。我為什麼要樂於助人?因為我知道,凡人都是同胞,我們有著相同的命運,即使我們不互相為難,生活也已經夠難的了,能幫助別人和能得到別人的幫助都是很幸福的事情。我為什麼要敬業奉獻?因為我認為在對事業的追求中我可以實現自身的價值,我在奉獻中為自己創造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總之,做有道德的人的最大獎賞和榮譽來自於自身,來自於內心,進一步講,我不是有意在做什麼好人,而是在做人,做真正的人。來自外部的對於好人的獎勵,不但是多餘的,而且是有害的,它會誘發虛榮心和各種虛偽的行為,這一點已經暴露得很清楚。

我們一生都在做人,有人做得好,有人做得不好,這就是最大的獎賞和懲罰。

4. 什麼叫不道德,什麼叫道德

所謂道德的概念非常廣泛,很難有具體的條款來說什麼是道德,什麼是不道德。我覺回得所謂的道德和不道德,答最主要的是出於人的心,就是說你做一件事,說一些話的時候,是不是出於善意,有沒有考慮到別人的利益,以及大眾的利益。

5. 道德與不道德的區別

其實沒有什麼道德不道德的
只有智者和愚人之分

6. 為什麼沒有道德不道德之分

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千古無孝子。

7. 糾結問題:道德還是不道德。。

倫理學問題。
首先,作為常識,對於這類問題,和其它類型的哲學問題一樣,不要指望回有一個普答遍能被接受的結論,這被各個解釋者的價值觀影響。
簡單點說,道德也不過是一定范圍內觀念的妥協產物。極端地,每個人都可以有他自己所認為的道德,只是能夠與其被他人肯定的部分(公共道德)顯然容易表現得多,因此通常的道德指的就是長期以來各人都承認的道德。所以問題就變成為什麼要承認這些道德上面。這里可以這么想:如果對於某個個體而言承認某種道德比起不承認它而言,不會帶來不利,那麼就沒有不承認這種道德的動機了。加上從眾心理的影響,就容易默認這種道德。這種解釋和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圍繞利益,只不過後者更積極一些。要注意道德觀念確實可以改變,但是相對於個體而言,群體的道德觀念改變起來非常困難,很多情況下習慣起了很大作用。
====
[原創回答團]

8. 如何區分道德行為與非道德行為

①道德行為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出來的有利或有害社會和他內人的行為。
道德行為又容包括有道德的行為和不道德的行為。
有道德的行為是指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行為,是一種有利於他人、集體和社會的行為,又叫善的行為。
不道德的行為是指不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行為,是一種有害於他人、集體和社會的行為,又叫惡的行為。例如,不拉窗簾在家中裸體活動、影響鄰居生活的行為是不道德的行為。
②非道德行為(非倫理行為)是同他人沒有利害關系的一部分個人生活行為,是不能進行善惡評價、不具有道德意義的行為。例如,裸睡、拉上密閉窗簾在家中裸體活動的行為是非道德行為,不涉及人際利害關系。

熱點內容
保護水資源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6 06:12:31 瀏覽:303
武大國際經濟法研究生 發布:2025-01-16 06:00:44 瀏覽:559
國家和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5-01-16 05:57:13 瀏覽:423
國際經濟法判斷題 發布:2025-01-16 05:29:31 瀏覽:739
兩會民法典草案 發布:2025-01-16 05:25:29 瀏覽:542
刑事訴訟法對應的實體法是 發布:2025-01-16 04:38:02 瀏覽:286
武進法院拍賣公告 發布:2025-01-16 04:28:07 瀏覽:760
中介收據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16 04:05:03 瀏覽:413
司法解釋的效力等級 發布:2025-01-16 03:59:08 瀏覽:624
民法典生態破壞責任 發布:2025-01-16 03:40:05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