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國期盼

依法治國期盼

發布時間: 2022-04-20 10:02:17

① 依法治國的排比句,要求句式工整,急急急急!!

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

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

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

真正做到黨在心中,民在心中,法在心中。

建立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

建設一支嚴格、公正、文明執法的政法隊伍。

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要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執法為民,堅持司法公正。

自覺接受黨的監督、人大監督、政協監督、群眾監督。

要著力解決好執法不嚴、裁判不公、執行困難的問題。

切實解決執法不嚴、司法不公和訴訟難、執行難等頑症。

著力解決影響司法公正的體制性、機制性、保障性障礙。

讓人民群眾感到更安全、更方便、更文明、更和諧的要求。

實現由防範性管理向平等性、服務性、無償性管理的轉變。

各級黨組織和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依法辦事,帶頭依法行政。

完善國家安全戰略,健全國家安全體制,確保國家安全統一。

讓人民切身感受到社會主義司法的溫暖、方便、公正、高效。

保障人民群眾對執法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積極進行制度、體制、機制、方法創新,不斷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司法制度。

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政法幹部隊伍。

各級黨委要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全面加強和改善對政法工作的領導。

按照打防結合、預防為主,專群結合、依靠群眾的方針,健全治安防控體系。

政法機關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政權意識、大局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

實現由單一的行政手段向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教育等手段的轉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具有最徹底的人民性、最普遍的公平性、最有效的協調性。

領導幹部要做勤於學習、執法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敢抓敢管、廉政勤政的表率。

努力在執法思想、執法實踐、執法作風等各方面真正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

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為重點,確保政法隊伍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

實現由黨委、政府包辦一切向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的轉變。

堅決監督糾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罰代刑、量刑畸輕、有罪判無罪等執法不嚴、放縱犯罪的問題。

要堅持以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指引政法工作。

政法戰線要切實擔負起維護黨的執政地位、維護國家安全、維護人民權益、確保社會大局穩定的首要政治任務。

政法機關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擴大和落實警務、檢務、審務、獄(所)務公開,最大限度地讓執法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自覺強化調解意識,整合調解力量,擴展調解范圍,創新調解方法,特別要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協調機制。

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政法工作的各個方面,創造出符合黨和人民要求、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符合政法工作發展規律的政績。

使廣大幹警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法律意識、廉潔意識,始終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

要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自覺從人民最滿意的事情做起,從人民最不滿意的問題改起,自覺把人民最期盼、最迫切、最急需解決的民生問題作為加強和改進政法工作的切入點、著力點。

善於運用法律手段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善於運用法律手段調節經濟社會關系,善於運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糾紛,善於運用法律手段預防打擊犯罪維護秩序。

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執法為民,維護人民權益,既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又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原則;既是社會主義法律的根本標志,又是政法工作的目標追求。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指導思想、思維方式、實際行動上實現新的轉變,真正以科學的理念、和諧的方法,從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來謀劃、改進政法工作。

更加註重向社會學習、向群眾學習,組織新進政法機關的幹警以及長期在機關工作的幹警到基層一線摸爬滾打,使他們真正了解群眾的疾苦、掌握群眾的心理、增進對群眾的感情,學會與群眾打交道、交朋友,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實際本領。

政法機關領導幹部一定要做勤於學習、善於思考的表率,一定要做以人為本、執法為民的表率,一定要做求真務實、真抓實乾的表率,一定要做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表率,一定要做嚴於律己、廉政勤政的表率,一定要做抓好班子、帶好隊伍的表率。

政法機關必須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理論認同、感情認同,真正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偉大旗幟來高舉、作為正確道路來堅持、作為科學理論來運用、作為共同理想來追求,從而為當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捍衛者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精闢分析了政法工作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深刻闡明了政法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深刻闡明了政法工作的性質、職責和重大任務,深刻闡明了全面把握黨的十七大精神、加強和改進政法工作總的要求和重點工作,深刻闡明了加強和改善黨對政法工作領導的重大意義和重大措施。

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就是幹警最應該去的地方,人民最需要辦的事情就是幹警應該全力去做的事情,人民最反感的問題就是幹警應該全力整改的問題,決不能讓普通群眾受到傷害,決不能讓普通群眾打不起官司,決不能使法庭成為單純的訴訟技巧的競技場,決不能對群眾的報警求助置之不理,決不能向群眾謀取部門和個人利益。

② 依法治國,百姓有哪些期待

讓人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覺到公平正義。

③ 談談依法治國的必要性艱巨性和長期性如何完成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我理解,依法治國最重要的就是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為一項戰略任務,我們要從必要性和艱巨性這兩方面來加深理解。了解必要性以增強自覺性,要充分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條必由之路,除此別無他途;了解艱巨性以增強堅定性,要充分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進行不懈奮斗、付出艱辛努力。

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我們黨作出的必然選擇

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作出的正確決策,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可以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條客觀規律,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首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黨的歷史使命發生重大變化的必由之路。我們黨對自己歷史使命的認識,是一個不斷發展深化的過程。新中國的建立,應當是我們黨從領導人民鬧革命的革命黨,轉變成為領導人民搞建設的執政黨的轉折點。1954
年憲法的頒布實施,為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轉變提供了法律基礎。1956
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初步建立,是黨領導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新起點,黨的八大對此進行了初步探索。遺憾的是,八大提出的轉變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主張,沒有一以貫之地得到貫徹。特別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提出,最終導致了「文化大革命」的混亂局面,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受嚴重挫折和損失。1978
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實現了歷史性的偉大轉折,我們黨開始了從革命黨向執政黨真正轉變的偉大歷程,先後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重大戰略方針。黨的十六大報告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奮斗,發生了兩大變化:一是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二是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這就從指導方針和理論上完成了從革命黨到執政黨的轉變。與此同時,改革開放以來,國際國內形勢發生的深刻變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帶來的社會經濟成分、社會組織形式和社會利益結構的多樣化,國家與集體、個人,政府與社會、市場關系的深刻調整,客觀上要求執政黨堅持依法辦事,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善於通過國家機器、運用法律手段管理國家和社會,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可以說,黨的歷史使命發生重大變化,必然要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其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條件。從根本上說,執政黨的任務就是治國理政,通過總結實踐經驗、集中人民智慧,提出黨的主張,解決國家工作中全局性、長遠性、根本性的問題。而法律是實踐證明的正確的、成熟的方針政策的制度化、定型化,正是解決現實生活中全局性、長遠性、根本性問題的。因此,我們黨的執政地位決定,黨必須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並領導人民遵守、執行憲法和法律,黨自己也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全國上下一體遵循憲法和法律,有利於保證黨執政興國,保證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長治久安;有利於持續推進各方面的改革,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各領域的建設與發展。

再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突出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涵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各個領域,任務十分艱巨,必須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這在根本上要依靠法治來保障,通過法治來推動。現在距2020年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也就七八年,時間十分緊迫。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和戰略目標,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制度動力和根本保障。特別是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社會矛盾凸顯,影響社會和諧的不穩定因素增多,人民群眾對保障自身權益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民主法治建設的期盼越來越高,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呼聲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全局性、基礎性和戰略性地位。

最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深入推進各領域改革的重要保障。當前,我國已經進入深化改革的「深水區」和「瓶頸期」,教育、醫療、住房、養老、就業、環境、資源、收入分配、城鄉統籌等不少領域牽涉的利益格局十分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越來越需要從體制機制上尋找問題的根源和解決的辦法,越來越需要從制度上進行系統謀劃、頂層設計和綜合配套。法治既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同時也是調節社會利益關系的重要方式,還是凝聚改革共識、分擔改革風險、推動改革深化的最佳途徑。從我國歷史看,很多重大改革都是從變法開始的;從國外情況看,法國推行養老制度改革,美國推行醫療制度改革,都是通過法治的途徑。因此,改革越是深入,越要強調法治,讓政府和人民共享法治紅利,以法治來引領改革方向、推動改革進程、保障改革成果。

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任務艱巨繁重

1997
年黨的十五大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以來,黨領導人民實施依法治國,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諸領域都取得了重要進展。概括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依法治國作為國家基本方略載入憲法,成為全社會共識和當前最大公約數;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全面推進,立法質量不斷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能力逐步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有所提高,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得到加強。其中突出的一項成就是,形成了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部門法律為主幹,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總體上實現有法可依。作為一個大國、一個大黨,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據自己的國情,扎實推進立法工作,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立法路子,在較短時間內形成了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法律體系,使我們站在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新的歷史起點上,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依法治國是一項十分龐大和復雜的綜合性系統工程。要在較短時間內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戰略目標,任務艱巨而繁重。從歷史原因來看,中國有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的傳統,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封建專制傳統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很少。解放以後,我們也沒有自覺地、系統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各項制度,法制很不完備,也很不受重視,特權現象有時受到限制、批評和打擊,有時又重新滋長。」可見,在我國這樣一個有著深厚封建專制傳統、人治文化根深蒂固、經濟社會發展又不平衡的國家推進依法治國,需要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面對比其他國家更多復雜的問題。

從現實情況來看,有三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有法不依的情況仍然比較嚴重。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有法可依的問題基本解決,有法不依的「短板」效應愈發明顯。有的同志不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習慣於運用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與法律手段割裂開來,把法律制度視為障礙、絆腳石,甚至撇開法律另搞一套,形成法律規定與權力行使「兩張皮」。特別是少數領導幹部人治思維和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習慣於拍腦袋發號施令,甚至侵犯公民、法人和社會組織的合法權益,損害黨的威信和法律權威,人民群眾對此反映強烈。因此,堅持有法必依,確保憲法法律得到有效實施,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任務和攻堅環節。這個問題解決得不好,不僅可能成為依法治國的「瓶頸」和阻力,而且會影響科學發展觀的深入貫徹落實,使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取得的成就受到削弱、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已取得的成果受到影響。二是,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情況比較突出。有法不依更多的是亂作為,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更多是不作為。中國是一個「熟人社會」,在現實生活中,權力、金錢、人情、關系等因素屢屢影響法律的有效實施,經常出現「明規則」干不過「潛規則」的情況。究其原因,與一些領導幹部和執法人員對憲法和法律缺少敬畏,不習慣在法治軌道上用權有密切的關系。比如,有的徇私枉法,對違法行為視而不見,在執法上不作為,講人情,不講原則,造成「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現象比較普遍,結果是老實人吃虧,既放縱了違法行為,又打擊了守法的積極性。有的信奉「搞定就是穩定、擺平就是水平、沒事就是本事」,只看眼前、忽視長遠,重經濟建設、輕法治建設,只顧政績、不顧群眾。這既損害了法律權威,又難免造成新的社會熱點問題。三是,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還不夠強。當前,全社會「不願違法、不能違法、不敢違法」的法治氛圍還沒有完全形成,法律權威還沒有從根本上樹立起來。「法不責眾」的心理比較普遍,一些人只想享受權利和利益,而不願承擔責任和義務;一些人信「訪」不信「法」,不習慣依法按程序表達利益訴求,熱衷於「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不鬧不解決」的不理性、非法治效果。

總之,按照黨的十八大的要求,到2020
年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時間十分緊迫,任務艱巨繁重,需要我們以更強的決心、更大的勇氣、更高的智慧謀劃推進依法治國。

④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什麼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要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使法律及其實施有效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力。法治安邦,民生所盼、發展之基。建設新時代法治中國,「人民」二字重千鈞。

從立法到執法、司法等各方面各環節,都應牢記以人民為中心,堅守人民立場,全方位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公平正義,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4)依法治國期盼擴展閱讀

「黨的領導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總書記強調要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深刻指出國際國內環境越是復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務越是繁重,越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鞏固執政地位、改善執政方式、提高執政能力,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萬山磅礴,必有主峰。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我們不知還要爬多少坡、過多少坎、經歷多少風風雨雨、克服多少艱難險阻。

應對和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和挑戰,關鍵在黨。在堅持黨的領導這個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原則問題上,全黨全國必須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絲毫不能動搖。

⑤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是全面依法治國的什麼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性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屬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堅持人民至上,保證人民在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主體地位。

第二,以公平正義為崇高價值追求。公平正義是人民的期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決定了我們黨必須追求公平正義,保護人民權益、伸張正義。全面依法治國,必須緊緊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來進行,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第三,以依法保障人民權益為根本目的。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把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治承諾用法治話語來表達,就是切實尊重、保障和實現人權。

第四,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徹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深化全面依法治國實踐,要繼續推進法治領域改革,解決好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全面依法治國行動指南

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是《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深刻分析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部署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指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新形勢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綱領性文件。

《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總目標,為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指明了方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深刻理解、准確把握這一總目標的豐富內涵。

⑥ 怎樣更好的推進依法治國

樓主的提問,其實也是眾多民眾的心聲,依法治國的重要性,現在已經是婦孺皆知的事情了!但專從立法的重要性和立法的准確性著手的話,可能會使依法治國的本意偏離!要立一個法,在我看來並不是很難,中國有著千年文化底蘊和比較完善的道德規范,要制定適合現代文明法律法規,那簡直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何況還有那麼多法律機構在研究和探討! 依法治國,我們要注意的是「依」,就目前的社會現象來看,以及老百姓對法律的認可態度來,法的可「依」性並不是那麼強,所以,我們必須把著重點放在「依」上! 怎麼「依」?誰來「依」?才是我們期盼的! 所以,我認為利用民眾的監督,把現有的法都「依」上了,增加了老百姓對法律的信心,才是依法治國的首要工作。 「非誠、勿擾」先生說的,我都很認可,但我認為您所說的那些工作應該排在第二個工作目標,也許能更好地完成「依法治國」的任務! 君命不受所說的「政府廉政民意調查可有72.6%!」數據從何而來?它的真實性有多少?調查的形式是否科學?我也可以隨便編寫一個調查數據來作說明,但必須是科學的,真實的,有說服力的,謾罵不能表示你有卓見!

⑦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是全面依法治國的什麼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立場。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性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屬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堅持人民至上,保證人民在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主體地位。

第二,以公平正義為崇高價值追求。公平正義是人民的期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決定了我們黨必須追求公平正義,保護人民權益、伸張正義。全面依法治國,必須緊緊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來進行,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第三,以依法保障人民權益為根本目的。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把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治承諾用法治話語來表達,就是切實尊重、保障和實現人權。

第四,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徹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深化全面依法治國實踐,要繼續推進法治領域改革,解決好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依法治國的含義: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⑧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是全面依法治國的什麼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立場。

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鮮明導向,是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戰略。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要求。



全面依法治國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既要立足當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深層次問題。

又要著眼長遠,築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積法治之勢,促進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長期性的制度保障。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從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探索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時借鑒國外法治有益成果。

熱點內容
國際經濟法中尊重國家主權原則 發布:2024-11-08 13:49:38 瀏覽:848
方誌平民法模擬題 發布:2024-11-08 13:41:01 瀏覽:235
經濟法要約收購記憶 發布:2024-11-08 13:37:37 瀏覽:731
初級會計經濟法的做題技巧 發布:2024-11-08 13:15:29 瀏覽:846
勞動合同法試用期無效情形 發布:2024-11-08 12:51:42 瀏覽:486
新浪2014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 發布:2024-11-08 12:51:42 瀏覽:480
美司法部最近消息 發布:2024-11-08 12:49:04 瀏覽:11
05年一建法規答案 發布:2024-11-08 12:47:15 瀏覽:8
湖州道德模範錢素春 發布:2024-11-08 12:25:23 瀏覽:79
員工法律知識培訓講座PPT課件 發布:2024-11-08 12:11:27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