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的價值是什麼

道德的價值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4-20 15:34:23

道德有哪些基本內容

(一來)價值:就是指真、善、美源等內容,這是道德中最高層次的內容,這也是評價人們意願和行為的最高標准。當然,這些價值都有相應的附屬理論的證明和支持。

(二)原則:這是僅次於價值的評價標准,它體現價值的內容,但又更具體化。比如為人應當誠實,這就是一個原則。人為什麼要誠實呢?從道德上說,因為這是善的、美的和正義的等。這一原則的正當性是在價值中得到證明的。

(三)規則:這是評價人們行為和內心活動的最直接的標准,它又是原則的具體化。比如,不要說謊,這是一個規則。人為什麼不要說謊呢?因為道德原則要求人們誠實,說謊是不誠實的。在這里規則延伸了原則。

(四)感覺和態度:這個層面已經直接與人們的內心活動以及行為相聯系,它是人們對道德價值、原則、規則的感性認識,或者說它是人們道德情感層面的東西。前面三個層次作為調整形式還可以說相對獨立於主體之外,而感覺和態度則是與主體聯系在一起的。

但是,這種感覺和態度又構成了道德體系的一個部分,因為沒有人們一定的道德情感,一定的道德價值、原則、規則就沒法在社會中存在。

❷ 對於人類來說道德觀念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1、有助於人們的幸福生活
從道德修養的產生來看,道德修養是人類幸福的必要條件。道德規范的存在與人們的追求幸福的活動有直接關系,可以說道德的存在本身就是以人們在追求幸福的活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相互沖突為前提,如果人們所追求幸福的活動本身之間不存在任何沖突,彼此天然地相安無事,那麼,道德的存在就是無意義的。
對於一個社會成員來說,道德規范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他追求幸福的活動的環境的構成部分。社會成員總是在一定的道德規范等制約因素之中從事自己追求幸福的活動,他如果要追求不合於道德、不合於法律的幸福,往往就會受到社會的譴責與阻撓,這對於他自己來說就已經是一種痛苦了,因此他是不可能得到幸福的。所以,道德教育有助於人們的幸福生活的實現。
2、有助於大學生的素養發展
對於接受道德教育的人來說,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與法律基礎,成長為有用的人,還可以幫助人正確認識「德」和「才」的辯證關系,深刻理解兩者的關系,避免走入:「重智輕德」的誤區,從各方面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從青年大學生自身發展狀況看,青年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大學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總的來說,社會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還存在有明顯的知行脫節的現象。
比如在成才問題上,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成才願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奮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的決心和恆心。這就需要在學校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完善自己。
進行道德教育,對於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理論素質和思想認識水平,幫助大學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營養,獲得真、善、美的心靈啟迪,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3、有助於個人的發展
道德反映社會發展的的客觀必然性,就能引導和激發人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調節社會整體和個人的關系,使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逐漸完善和諧,是人們的行為逐步從「實然」向「淡然」轉化。
道德往往藉助於道德觀念、道德准則、道德理想等形式,幫助人們正確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認識人生的價值和意義,認識自己對家庭、他人、社會的義務和責任,使人們的道德實踐建立在明辨善惡的認識基礎上,從而正確選擇自己的道德行為,積極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所以,道德教育有助於個人的發展。
最後,道德教育對人生的意義重大,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並形成自己關於責任和義務的觀念,確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覺的揚善抑惡、明辨榮辱、選擇高尚、棄絕卑下,保持社會和個人的健康發展。 

❸ 你所認為的成年人的道德價值觀是什麼

我所認為的成年人的道德觀,價值觀。就是無論做人或者是做事都有底線。能讓自己開心,能讓自己有所成就。但不傷害別人。

❹ 人的道德觀、價值觀是什麼

價值觀是基於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在階級社會中,不同階級有不同的價值觀念。

價值觀具有穩定性和持久性、歷史性與選擇性、主觀性的特點。

道德觀是道德意識和道德水平的統一體,集中表現為個人處理與他人、集體和社會的關系的准則。人的道德觀都以個人利益在其行為中所佔的地位為核心。

(4)道德的價值是什麼擴展閱讀:

價值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下,人們的價值觀總是相對穩定和持久的。比如,對某種人或事物的好壞總有一個看法和評價,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這種看法不會改變。

個人道德觀正確與否及其水平的高低,必然會影響企業營銷策略是否符合道德標准及營銷策略道德水準的高低。

道德作為調節公民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關系的規范,具有行為准則的功能。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榮辱觀,從中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實際出發,明確了當代中國社會最基本的行為准則,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實踐性。

價值觀對動機有導向的作用,人們行為的動機受價值觀的支配和制約,價值觀對動機模式有重要影響,在同樣的客觀條件下,具有不同價值觀的人,其動機模式不同,產生的行為也不相同,動機的目的方向受價值觀的支配,只有那些經過價值判斷被認為是可取的,才能轉換為行為的動機,並以此為目標引導人們的行為。

價值觀反映人們的認知和需求狀況,價值觀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及行為結果的評價和看法,因而,它從某個方面反映了人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反映了人的主觀認知世界。

❺ 道德為什麼有價值

所謂道德,是指生活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人們,對實踐活動過程中必然產生和形成的人際關系、利益分配、法律制度和思想行為等進行價值判斷、價值追求、價值選擇、價值實現的總和,是人們行為活動的規范或行為的准則,是調整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是一個多要素、多層次、多結構的復雜而龐大的道德系統,覆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各個環節.它既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是非、好壞、善惡、美醜、榮辱等觀念,又是社會衡量一個人行為對錯、好壞、善惡、美醜、榮辱的價值標准,實際上界定著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道德,從道德精神,作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到道德規范,作為直接指揮和支配思想行為的文化指令,具有多方面的社會功能和社會價值.道德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所顯示出的力量和價值,不僅僅是作為一種行為規范,約束和控制人們的思想行為,建立和維護社會秩序;也不僅僅是作為一種良好願望,誘導和激發人們的想像力,憧憬和設計大同世界.道德遠遠比人們通常所理解的內涵要深刻得多,外延要廣泛得多,價值要重大得多.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道德是一種理想信念,一種思想境界,一種精神支柱,一種內在力量.道德不完全是「通過主體內心感悟而自覺奉行的行為規范總和」,而是人類社會實踐活動所蘊含、賦予、創造的富有積極、健康、向上意義的精神價值.內心感悟而自覺奉行只是道德規范與其他規范相比所具有的特點和屬性.人類社會的所有規范都與倫理道德有關,甚至可以說都淵源於人類對倫理道德的理解和闡釋,都貫穿著倫理道德的精神和原則.

❻ 什麼是道德價值觀

「劃一根數軸,男人就正一百,女人就是負一百,那女人都出軌了」是偽命題。

參考網上: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文明發展歷程中,孕育形成了傳統道德及其價值觀。善、孝、禮、勤、新,業已積淀成為中國人的文化道德基因,成為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基本精神及核心價值觀。

「善」的追求與實踐是人道之本

在中國傳統價值理念中,善的崇尚、追求、實踐是一以貫之的主線。首先,善是人性之本。「人之初,性本善」成為中國人啟蒙教育及做人的信條。其次,善是立身之基。《中庸》言:「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亦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的核心在養善。最後,善是宇宙之理。「黃天無親,唯德是輔」。人秉善而行,即秉天道的規律而行事。在這個意義上,中國人的天道觀即是良心觀,天人合一是在這一價值層面得到普遍的認同與實踐的。

中國傳統道德要求必須將善在個體及群體的現實生活中全面推進,以實現人道之本。在個體層面,善是愛人和利人的修為和行動。首先要學會自律,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次要利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善與愛相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泛愛眾」;再進一步便是「民胞物與」。善與愛的情懷在人類社會的實踐推進就是追求大同社會的實現,「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是個體社會價值觀的最高追求,也是鼓勵無數志士仁人不斷為之奮斗的目標。

在群體層面,善的追求是將個體與他人、家庭、群體聯系起來,並在其中有所奉獻的價值實踐過程,其導向歸之於以群體(集體)為本。在群體中,善的實現是以仁愛為根本的。所以,仁愛主義是群體主義的基礎。同時,善利群體的價值追求在於以鄰為善,互利共生,這構成了群體與群體交往的和平主義的價值理念。群體主義、仁愛主義及和平主義的實現,是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所謀求的人類共同生存的道德理想。

「孝」的培育與推進是和諧之始

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培育與實踐的重要場所之一在家庭,其核心價值理念為孝。家的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中國傳統道德認為維系家的核心在孝。「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孝首先是熱愛自己的生命並能發展延續生命。其次,孝是對父母、先祖的愛、養、畏、敬。孝的基礎在愛,即「父子有親」;孝的實踐在贍養父母;孝的升華在敬畏;孝的終極關懷在慎終追遠;孝的最高價值追求在有所成就。中國孝道的特殊性在於:孝與個人在社會上的成就作為相聯系,與忠君愛國相聯系。這是孝的家庭價值觀與忠的社會價值觀內在合一性的體現,是個人、家庭、社會和諧穩定的價值維系。

孝的價值觀的本質在和諧。首先,孝是德之本。孔子言:「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道的實踐與人性、人情、人道的培育其本質合一。其次,孝是教之源。立教在孝,現實地實現著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和諧統一。教育貫穿著感恩、為他、奉獻、責任、有所成就等基本理念。最後,孝是天之道。中國傳統道德將孝同天理、天道相聯系,使中國人孝道德觀同天人合一宇宙觀、價值觀相合一。這既體現了中國人宗教性的終極追求,又將和諧的價值理念貫穿於宇宙人生,植根於每一個人的心中。

「禮」的普及與踐行是治理之道

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的外在維系核心在「禮」。對個體而言,「禮」是立身達人之本。對群體而言,「禮」是交往之道、秩序之源、道義之樞、天地之理。禮儀對個人的實踐重在冠、昏、喪、祭、朝、聘等人生的重要環節和重大場合。應該說,中國古人的一生都在學習禮儀、踐行禮儀、維護禮儀。人的文明化、社會化的標志就是禮儀化。

在群體社會生活層面,禮在士相見禮、鄉飲酒禮、鄉射禮、賀慶之禮、飲食之禮、養老禮、喪禮、祭禮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進行規范,使群體生活的每一位成員均了解在社會生活中的角色定位。禮業已成為中國人生活的文化符號,成為鄉規民俗的基本准則和理念。

中國傳統禮儀同社會制度的結合,使「禮制」成為中國傳統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價值追求。「禁於將然之前」的道德教化與「禁於已然之後」的法制規范在「禮制」的具體推進實踐之中緊密結合起來。當然,其中的遵從、固化等級制的部分是我們今天要堅決剔除的。
「禮」上升到社會普遍價值觀層面,則是別、讓、敬、同、和。「禮」的核心是實現人與動物的區別。在禮的實踐中,中國人首先要培養敬畏的心理與意識,即敬畏天地、敬畏規律、規則。其次,禮培育了中國人的「誠」。「心誠則靈」是中國人的普遍行禮准則。最後,禮使中國人走向和平。「禮之用,和為貴」。禮使中國道德價值觀的和平、友好進入到人際交往之中,進入到與群體、自然的友善相處之中,使中華民族走向「禮儀之邦」。

「勤」的固化與應用是存續之則

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在中國人生產、生活和發展方面的核心理念是勤。

中華民族在道德價值上第一是生存。而生存的第一要務是勤勞。《左傳》言:「民生在勤,勤則不匱。」首先,在榜樣的樹立、輿論的導引上進行推動。其次,在天道的理念性上進行導引。《周易》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人應法天,要努力奮斗。於是,中國人的理念就是「天道酬勤。」最後,在價值觀念的確立上堅持不懈。「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在教育中,生存觀也是首要的。《中庸》言:「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這是中國「重生」文化的價值觀基礎。

中國人是以家庭為本位的。所以,勤在家庭的實踐一是開源,即勞作、奮斗;二是節流,即節儉戒奢。《尚書》言:「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在創建事功上,中國文化既倡導「夙夜在公」的勤勞公忠價值觀;又將「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的周公式勤政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式為民作為楷模,全面培育「勤之勤之,至道非彌」的理念及實踐觀。可見,勤已成為指導中國人的存續法則和生生不息的價值圭臬。

「新」的締造與日進是超越之源

在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中,「新」與中國人的理想、夢想與超越境界的追求與實現相聯系。

《周易》是對上古文化價值的總結和對後世中華文明價值奠基的巨著,「新」是其中的核心理念之一。首先,《周易》強調「日新」。其次,強調要「與時偕行」。最後,要謀求變化和發展。《周易》奠基的「新」的理念及儒家、道教、法家等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的共同弘揚及實踐,使創新成為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傳統「新」的價值觀在社會實踐層面的運用也處處體現。人的德和行的要求均在「日新」。在處事安身上,強調「敬其在己」;在立業上,追求「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這種求「新」的精神,在中國古代儒商的開拓實踐中,在科技的進步上,在文學的創作上,甚至在中醫理論及實踐中等諸多方面均能夠實現不斷發展與突破。中國文化中的求新求變與不斷創新使中華文明不斷進步。

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新」的本質在於追求超越。其核心理念認為:人是理想的存在者,人是在追求超越中才能真正實現對生命尊嚴和生命價值的肯定的。這種超越的特點在於:其一,在肯定主體的存在,在肯定現實、現世的存在中實現人的超越。其二,在每一件事情之中追求超越,「在事上磨煉」。其三,在群體之中追求超越。中國文化強調「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有所「立」是中國傳統價值理念在人的終極追求上的價值導引,強調在群體中實現理想、夢想。這種倡導現實超越性及在群體中追求實現理想的價值理念使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具有了穿越時空的永恆的價值與意義。

❼ 人的道德觀、價值觀是什麼如何表達自己品德價值觀

道德是社會中自然而形成的一個行為規范,獲得別人信任的一個標准。有些人以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難,其實只要你去做了就會發現,其實也很簡單,道德就是誠實守信用,不貪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道德就是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幫助他渡過難關。任何時代只要具備了高尚的道德,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也會使人產生無盡的力量,能夠創造無盡的財富。每個人的價值觀都存在著差異,我認為並不存在著對錯之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想法,自己的觀點並且通過各種方式表現出來。

❽ 道德對一個人來講有多重要

我認為道德對於一個人來說特別的重要。什麼是「道德」。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古人說「為天地立心,為民立命」。討論什麼是道德,它有點味道。道個人覺得它更中性。儒家有儒道,道家有道。什麼樣的世界觀決定了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道。道有點類似於人生觀,也就是什麼樣的人生追求。

只有用這些標准,「正義」才能得到糾正,而不被其他色彩斑斕、誘人的「邪義」和「惡義」所混淆。以這些標准為指導,這並不像小丑那樣荒謬。所以我覺得道德對於一個人來說比較重要,以上僅此個人觀點。

❾ 道德是什麼意思

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道德是版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權、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

(9)道德的價值是什麼擴展閱讀

「道德」一詞出自老子《道德經》。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❿ 什麼樣的行為才具有道德價值

即出於義抄務的行為。義務是貫穿於康德的倫理學體系中的一條主線,一種行為只有是出於義務。一個徹底善良的意志,才具有道德價值在康德的理性主義倫理學體系中,即道德律,才具有道德價值,以義務為動機,善良意志是一切道德價值的源泉,它的原則表現為定言命令;善良意志也是自律意志,只有有意識地尊重道德律的行為

熱點內容
法律顧問費屬於什麼進項 發布:2024-11-08 11:49:39 瀏覽:710
工傷保險條例第30條 發布:2024-11-08 11:26:05 瀏覽:711
六安金安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4-11-08 11:23:52 瀏覽:195
侵害農民利益的法規 發布:2024-11-08 10:23:46 瀏覽:485
初中學生與法律知識競賽 發布:2024-11-08 09:51:45 瀏覽:545
提出社會測量法的是 發布:2024-11-08 09:32:17 瀏覽:703
跳插法規律 發布:2024-11-08 09:29:18 瀏覽:86
律師相親 發布:2024-11-08 09:21:37 瀏覽:762
新婚姻法遺棄 發布:2024-11-08 08:56:03 瀏覽:521
09平民法系靈飾 發布:2024-11-08 08:51:56 瀏覽: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