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文化論集
A. 如何充分發揮法治文化在新時期法制宣傳中的作用
一、法治文化是弘揚和傳播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重要載體
法治文化是一種以弘揚法治精神和傳播法治理念為宗旨的法律實踐活動。一方面,它培養形成了人有關法的理念、心理和習慣;另一方面,它給大家灌輸了對法的崇尚和信仰意識。大量的法律法規是一種法治文化,這是一種看得見的文化。以往的普法宣傳重點就是放在了「宣傳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法規,宣傳新頒布的法律法規」上,這在客觀上給人們造成普法就是「學法」、「知法」和「懂法」的印象。但普法的實質,應當是傳播先進文化精神和文明理念的過程,僅僅機械、教條地講法條、說法言法語,這不是法制宣傳的根本目的。十七大報告在黨的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加強法制宣傳,弘揚法治精神」這一概念,標志著我們黨對「法」的理解與追求又躍上了一個新的層面,標志著中國特色民主法治建設將走入一個新時代。而法治文化所蘊涵的法治觀念意識、價值取向,正是宣傳法治理念、法治心理和傳播先進文化的有力工具,將法治文化建設作為法制宣傳中「弘揚法治精神」的有效載體,必將促進法治文化氛圍的形成和法治精神的崇尚,提高法治建設的「軟實力」。
二、法治文化是傳播現代法治理念的重要途徑
1、法治文化在宣傳的效用上有著巨大潛力。文化是宣傳工具的靈魂,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任何一個國家、一種文明在文化上的成就,較之於經濟和政治,往往具有更持久的競爭力和生命力。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力量滲透其間,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建設也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持和精神動力。無論是影響力、滲透力,文化都有著與生俱來的優勢。建設法治文化,就是要發揮文化的作用與魅力,通過倡導和組織各種法治文化活動,使人們在喜聞樂見的法制宣傳活動中,自覺接受法律知識的傳播和法治思想、法治習慣的熏陶,享受著法治文明帶來的身心愉悅,在自覺自願的學習中不斷提高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
2、法治文化在宣傳的形式上體現了以人為本。在以往的普法工作中,我們更多運用的宣傳方法是政治教育的模式,集中大課學習、小課宣講,板報宣傳,條文灌輸,重形式輕效果,重知識輕理念,這種宣傳模式很難激發起自覺自願的學習興趣,更不要說法治理念的傳播與滲透了。法治文化則不同,它的形式可以活潑,它的內容可以多樣,可以涉及到道德與法律、情感與法律等方方面面。它能將理性與感性、剛性與柔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更能適應普通人的審美觀念和精神需求。近幾年在全國各大電視傳媒開辟的一些法治欄目,都在進行著這些方面的實踐,力圖用觀眾最易接受的方式傳播著現代社會的法制文明,其實就是法治文化的一種表達。在今天倡導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里,我們需要的正是這種宣傳方式,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3、法治文化在傳播的功能上有著突出的優勢。首先,從傳播的范圍來看,文化傳播覆蓋面是一般工作所無法比擬的,發展法治文化,就是要通過增強覆蓋面,將法治理念傳播到機關、企事業單位、農村、社區,讓每個公民都能接觸到、感知到;其次,從傳播的主體來說,法治文化的傳播主體更加廣泛,有法制宣傳工作者、專家學者、學生、甚至是文藝工作者,只要有熱情,就可以參與到法治文化建設的大潮中,充當法治建設的推動者;再次,從傳播內容來看,法治文化內容比較寬泛,只要與社會主義法治思想、法治理念、法律習慣法律內容等有所關聯,都可以成為文化的內容。同時,法治文化也有助於將法與其它文化的融合,從而增強文化發展的活力與創新,讓更多的人享受到文化發展與交融的成果。最後,從傳播的方式來看,文化傳播的形式更加豐富,不同的現代媒體,文藝陣地、宣傳陣地都可成為傳播載體,多渠道、多平面、多視角的傳播模式必將幫助大家獲取更多的法律信息與資訊,對法也將會有更深的認識和了解。
三、法治文化是推動當前法制宣傳工作的重要動力
1、法治文化與推進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緊密結合。當前法制宣傳的主要任務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駕護航。法治文化建設有助於將法治思想滲透到文化的傳播中。因為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適應和促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是推動和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先進文化,是實踐和落實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先進文化。它將以加強公民意識教育為已任,培育和發揚全體社會成員的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觀念;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參政議政的水平與能力;以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的理念。
2、法治文化與推進基層的普法宣傳緊密結合。任何文化要富有生命力,必須來源於社會,貼近廣大群眾,才能發揮它的感染力,得到社會的共鳴。法治文化容易紮根基層,增強文化與群眾的互動,擴大群眾的參與渠道,提高群眾的參與深度。如今年鎮江市組織開展了「律師送法進村入戶」活動,就是一項增強群眾與法律互動,推進法治文化建設的有效舉措,各行政村與律師結對,向每家農戶發放便民聯系卡,律師定期到各村、各農戶家中宣講法律,傳播法治理念、解決群眾生活中的法律難題、幫助村委會解決管理中的法律問題,而農民也可以通過聯系卡,隨時解決身邊的法律問題。這種形式的推廣,得到了基層群眾的普遍歡迎,讓法律知識的傳輸、法律思想的熏陶始終保持在自己的身邊,權利始終得到保障,法律也顯得不再那麼神秘、高不可攀。同時,這項活動也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矛盾糾紛隨時得到解決,大家的心情舒暢了,社會文明的風氣與氛圍自然就形成了。
3、法治文化與解決群眾的精神需求緊密結合。文化從來都不是懸空和抽象的,它總是積存於人們的觀念內,又反映在人的行為中。因此,法治文化的作用發揮,可以幫助解決人們內心對法、法治的精神需求。如句容市在平時的普法工作中,發現句容的廣大農民在近階段最想了解的法律知識是農村土地徵用、房屋拆遷等相關法律法規,因此,運用普法講師團巡迴宣講、司法所幹警業務培訓、村務公開欄、電視欄目、開展法律咨詢、組織法制文藝等多種形式開展不同層面的土地拆遷相關政策、法律等的宣傳,讓大家了解立法的目的、社會的權利義務、個人的權利義務,無論是政府、企業家、群眾個人,通過這些法律文化與內容的熏陶,都學會了更加理性地處理這些問題,有助於拆遷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各方利益的維護。
4、法治文化與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緊密結合。宣傳教育注重的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採取什麼樣的形式對實現其目的有著直接的關系。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文明意識、審美觀念以及鑒賞能力都有了極大的提高,因此,法治文化可以使人們在參加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形式中,自覺接受法律知識和法治思想的熏陶。如我市普法辦在2003年與市電視台聯合主辦了一檔電視欄目《法治12分》,採用發生在鎮江的案例進行以案說法,節目播出後,收到非常好的普法效果,受到了社會各界以及廣大市民的認可。前不久,我市舉辦了大型的法治文藝匯報演出活動,全部採用基層選報上的節目,表現了各地、各部門的法治工作情況,節目取得了相當的成功。這些來源於生活的第一素材的表演,正是基層社會在法治建設過程中的真實寫照,而樸素的表現形式讓所有的觀眾受到了感動並產生了共鳴,演出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宣傳效果。而我市潤州區舉辦的「法治文化節」系列活動,包括了十個子活動:舉辦群眾自發演出的法治文藝演出、舉辦了「環保杯」法律知識競賽、「檢察杯」法治論壇、開展了法治文化書畫攝影展、以案釋法巡迴報告會、法治講座、法律知識圖片巡迴展、開辟了法治文化街(社區、廣場、市場)、評選10件法治新人新事、開展學法讀書徵文活動。該系列活動採取了豐富多彩的形式,並讓社會各界與廣大群眾共同參與,營造了非常好的傳播法治觀念、法治文明的良好氛圍。
人類文明的方向是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而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就是社會發展規律指出的方向。今後的中國是沿著依法治國的道路不斷前行,加強法制宣傳,弘揚法治精神,必然離不開法治文化的傳播與推動,因此,立足文化的視角,創新觀念、創新載體、創新形式,從人民需要出發,從人民滿意出發,從宣傳效果出發,增強法治文化在法制宣傳中的感染力和滲透力,法制宣傳工作一定會大有作為,為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的法治進程譜寫出新的篇章。
B. 張艷紅的研究成果
38篇。 分別載於《新聞與傳播》(人大復印資料)《新聞記者》《當代傳播》《現版代傳播》《權新聞知識》《新聞愛好者》《西南民族大學學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湖北師范學院學報》《檢察風雲》《法治傳播》《法治新聞傳播》《法治文化論集》《中國政法大學人文.人文論壇》《信息傳播與和諧社會論文集》《傳播學研究在中國:反思與展望論文集》《共建、共享、發展——婦女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論壇論文集》。
《法律依據、法律保障的實際狀況——中美新聞發言人制度比較》自2004年9月在《新聞記者》首發,2005年1月被人大復印資料《新聞與傳播》頭版頭條全文轉載;近些年被數家法律類網站、新聞傳播學網站、人民網等等全文轉載;2010年6月22日被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全文轉載;《女性主義視野下的受眾觀》被權威期刊《新華文摘》觀點摘編500字。 《女性主義視野下的媒介批評》,知識產權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是目前國內將女性主義與媒介批評有機融合的幾本專著之一,也是在媒介批評研究領域進行本土化的現實觀照、實踐考量、注重解構與建構、為數不多的幾本專著之一。
C. 社會主義法治思維的含義和基本內容是什麼
含義:社會主義法治思維理念,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國家與法的理論同中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實踐經驗的總結。
基本內容:
一是法治意識和觀念的層面,這是最低最基本的層面。全社會成員都應當具備相應的法治意識、觀念,才能夠形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觀念基礎。對於普通公民而言,既要有權利意識,又要有自覺遵守法律的義務觀念;
二是法治思維和理念的層面,表現在法治意識和觀念上升到思維、理念的層面,對制度建構和具體實踐起到更加巨大的推動作用。
三是法治的價值與態度層面,表現在人們的內心價值觀和態度上對於法治的內在認同和尊崇,直至法治內化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這是法治文化的最高層面。由此可見,法治思維是在法治意識、法治觀念基礎上的進一步升華,運用法治思維則是對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提出的更高層面的要求。
(3)法治文化論集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法治的意義
健全社會主義法治,不僅要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而且要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執政地位,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要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
要積極推進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司法監督,促進司法公正,維護司法權威。要樹立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確保政法工作的社會主義方向,不斷提高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的能力。
要加強法制宣傳和教育,做好普法工作。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前提和基礎;社會主義法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保障,兩者不可分割。只有堅持和不斷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才能有效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事業。
D. 劉斌的論 文
1.《980nm半導體激光器可靠性的研究現狀分析》,載《激光雜志》,2002.5
2.《對GaAs襯底表面進行氬離子清洗的研究》,載《激光雜志》,2003.1
3.《980nm脊型波導激光器腔面非注入區的研究》,載《激光與紅外》,2003.2
4.《The Investigation of 980 nm Ridge Waveguide Lasers with Current
Non-Injection Regions by He Ion Implantaion》載《Chinese journal of
Semiconctors》,2003. 3
5.《出纖功率30W的激光二極體線列陣光纖耦合器件》,載《半導體學報》,2004.5
6.《基於有限元分析法的激光剝離技術中GaN材料瞬態溫度場研究》,載《中國激光》,
2005. 9
7.《GaN基發光二極體的可靠性研究進展 》,載《半導體技術》,2006.3
8.《電流擁擠效應對GaN基發光二極體可靠性的影響 》,載《激光與紅外》,2006.6
法治文化三題 中國政法大學學報〔核心期刊〕2011年第3期〔p22—26〕0.5萬字
法治新聞傳播學的三個基礎問題 法治新聞傳播2011年第2期〔p108-112〕0、9萬字
論人民法院文化體系的建構 中國政法大學學報〔核心期刊〕2010年第4期〔p74—83〕1萬字
加強法院文化建設的六條路徑 人民法院報2010年7月8日第2版。0、23萬字
法院文化的行為文化 人民法院報2010年6月25日第5版。0、2萬字
法院文化建設中的理念文化 人民法院報2010年3月26日第5版。0、3萬字
檢察文化概論 新華文摘〔權威期刊〕2010年第7期全文轉載〔p115—117〕0.95萬字
中國當代法治文化的研究范疇 中國政法大學學報〔核心期刊〕2009年第6期〔p5—24〕3萬字
檢察文化概論 人民檢察〔核心期刊〕2009年第21期〔p15—19〕0.95萬字
媒體使用圖片的十個法律問題 法治新聞傳播2009年第2期〔p44-54〕1、1萬字
「親親相隱」與「大義滅親」 社會科學論壇〔核心期刊〕2008年第9期〔p37—46〕0、85萬字
關於傳媒與司法若干問題的思考 《新聞學論集》經濟日報出版社2008年6月版〔p152—169〕1、3萬字
法治的人性基礎 中國政法大學學報〔核心期刊〕2008年第2期〔p15—27〕1、2萬字
再論傳媒與司法的關系 政法論壇〔核心期刊〕2008年第2期〔p85-89〕0、6萬字
保護記者采訪權應首先「有法可依」 法制日報2007年12月2日頭版(0、2萬字)
法治文化的理論構想 中國政法大學學報〔核心期刊〕2007年第1期〔p15--19〕0.7萬字
權力還是權利──采訪權初論 政法論壇〔核心期刊〕2005年第2期 〔p117--125〕1.8萬字
論傳媒與司法公正 社會科學論壇〔核心期刊〕2005年第6期〔p23--42〕1.9萬字
新聞報道中的法律語言規范 中國記者〔核心期刊〕2005年第7期〔p66--67〕0.5萬字
尋求依法介入與尊重司法的統一 新聞戰線〔核心期刊〕2004年第11期〔p40--41〕0.4萬字
關於案件報道的幾個問題 法治新聞界2004年第4期〔p21--23〕0.6萬字
論傳媒與司法的關系 法治新聞界2004年第6期0.5萬字
論新聞采編者的自我保護 人文論壇〔第3輯〕河南大學出版社 2007年10月版〔p83—95〕1萬字
論隱性采訪 人文論壇〔第2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年1月版〔p71--86〕2萬字
論孟子思想的多元性 人文論壇〔第1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年5月版〔p17--26〕1萬字
中國法制古籍的特點與分類 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6月版〔p347--362〕1萬字
出土文物法律史料考述 中國法制史考證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9月版〔p28--69〕 3.1萬字
敦煌所出買賣、借貸契約考評 中國法制史考證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9月版〔p85--104〕1.5萬字 「感悟人生」系列短文 東方財經2008年第7期—2009年第6期 (每期4篇,共48篇,每篇550字左右)
描繪中國特色行政管理體制的理論圖景 東方財經2009年第1期0.6萬字
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 東方財經2008年第11期0.43萬字
構建全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 東方財經2008年第10期0.5 5萬字
中國壟斷行業改革的模式和路徑 東方財經2008年第9期0.56萬字
與法官決斗:鬧劇還是警示? 東方財經2009年第2期0.8萬字
法眼看股權 東方財經2008年第9期 0.6萬字
冤假錯案是怎樣產生的 金盾2000年第9期〔p7--8〕0.3萬字
中國綁架犯罪報告 中國新聞社﹡視點 2001年第3期〔p88--95〕1.2萬字
腐敗犯罪的動向、原因及其對策 反腐敗大案紀實珠海出版社 2001年2月版 〔p1--19〕1.5萬字
掃黑:任重道遠 中國商法 2000年第10期〔p6--19〕2.2萬字
警惕官職商品化 中國商法 2000年第9期〔p36--39〕0.8萬字
權與色 中國商法 2000年第6期〔p30--33〕0.8萬字
司法敗類面面觀 中國新聞社﹡視點 2000年第12期〔p46--53〕1.2萬字
政治癌症:買官賣官 中國新聞社﹡視點 2000年第8期〔p58--63〕0.8萬字
十年來的冤假錯案 中國新聞社﹡視點 2000年第6—7期〔p46—58,p44--50〕2.8萬字
透析中國詐騙大案 中國新聞社﹡視點 2000年第4期〔p54--61〕1.4萬字
腐敗升級 完美的假定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3年10月版〔p141--153〕0.9萬字
二十六分騙色騙錢犯罪檔案 重案紀實 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1年6月版 〔p1--44〕3.6萬字 六書故點校(與黨懷興合作)中華書局,2012年6月版〔本人點校25萬字〕
枕碧樓叢書 知識產權出版社 2006年3月〔本人點校整理《刑統賦疏》6萬字〕
盟水齋存牘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2年1月〔本人點校整理5.6萬字〕
E. 普法責任制重點採取哪些措施落實哪些法律法規
您好!可以從如下方面:
一、加強憲法為核心法律法規的宣傳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強憲法學習宣傳的重大意義,堅持持久、深入、有效地在全社會普及憲法知識、增強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推動憲法的實施。要結合部門承擔的職責,重點宣傳經濟發展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障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相關的法律法規。要研究制定學習宣傳計劃和具體的活動方案,精心組織,確保憲法學習宣傳深入開展。要創新宣傳形式,依託各類網站、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宣傳。要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的作用及車站、公交站牌等人流量大的特點,開展廣泛深入的法治宣傳,讓法治精神生動、鮮活,不斷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抓好會前學法制度的落實
要依據《聊城市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的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把法治宣傳的內容納入到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規劃,納入到領導班子會議學習的重要內容。進一步落實黨委(黨組)中心組學法、領導班子會議會前學法制度,提高各級領導幹部依法決策、依法行政水平。
三、強化法治培訓和法治宣講工作
今年我市在司法、執法和法律服務機構中遴選具有較好法律基礎、豐富實踐經驗、良好表達能力和熱心普法事業的59名普法骨幹,組建聊城市「七五」普法宣講團。各單位要結合本部門的需求主動邀請宣講團開展宣講活動,同時要督促本單位講師團成員精心准備講稿,盡快上報宣講課題。講師團成員要統籌安排本職工作和普法宣講活動,保證宣講活動時間,確保每年宣講不少於2次。宣講的過程中要注意資料的收集與上報工作,要及時把宣講活動的信息與圖片一並報送市普法辦。
四、組建普法志願者隊伍
通過志願者普法是推動普法工作全覆蓋的有效途徑。普法志願者在重要法治宣傳節點集中開展法律咨詢、法律服務等公益法律服務和宣傳活動。各部門各單位都要組建普法志願者隊伍,建立普法志願者組織,為志願者開展法治宣傳提供政策支持和物質幫助。同時,各單位要動員、組織本單位有志於法治宣傳的人員通過聊城法治網自助注冊,注冊成功後納入全市法治宣傳志願者人才庫,配備統一的標識,配合我市年度普法工作任務開展普法宣傳活動。
五、加強法治文化陣地建設
法治文化在培育法治信仰、樹立法治理念中發揮著教化引領作用,對於全面培育「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辦事」的良好社會風尚至關重要。各地各部門要加大法治公園、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街區、法治文化院落、法治畫廊等法治文化設施的建設力度,要突出地域特色和行業特點,打造一批有特色、有規模的精品文化陣地。
六、大力開展文化作品的創作
依託水城深厚的文化底蘊、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法治元素,創作一批高質量的微電影、微視頻、動漫作品。今年我市將在聊城電視台開辦「水城說法」法治宣傳專題欄目,大力宣傳各行業各部門創作的優秀法治文化作品。各地各部門年內至少要創作一件有法治文化內涵、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化精品,全力打造富有水城地域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
七、大力實施文化惠民活動
加快舞台類法治文化作品創作成果轉化,不斷擴大法治文化的引導力和影響面。我市將在6月份舉辦「弘揚法治精神,創建文明城市」主題法治文化宣傳周,展示我市文化作品創作成果,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市直各部門要組織專門力量提前做好文藝節目的排練,推薦1-2個演出節目,鼓勵有條件的系統(單位)承辦單場演出。
八、全面落實以案釋法制度
以案釋法是深化法治宣傳教育的有效途徑,各單位要通過本單位網站、微博、微信、電子顯示屏和召開新聞發布會等形式,定期向社會發布典型案例。按照年初簽訂責任書的要求,定期報送以案釋法典型案例。我市在《聊城晚報》開辟了以案釋法專欄,每周一期,向社會發布社會熱點、群眾關注、影響面大的典型案例,進一步提升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吸引力和滲透力。
九、加強領導,健全機制,確保「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落到實處。
各地各部門要把「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擺上重要日程,一把手親自過問,分管領導狠抓落實。要認真落實普法工作「一把手」責任制,將普法工作納入本部門本單位和本行業本系統目標管理體系,與其他業務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要認真落實部門責任,詳細梳理本部門本單位負責執行的法律法規,按照「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的要求做好相關法律的學習宣傳。要科學制定年度普法規劃和計劃,既要明確宣傳的內容、宣傳重點、教育對象,又要明確宣傳活動採取的方式途徑和完成時限,既要明確責任分工又要確定專人負責。今年省市各級都把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以案釋法等工作納入到改革的重點工作和科學發展觀的年度考核,並制定了問責辦法。年終市普法辦將組織專門力量,通過實地考察、查閱檔案、問卷調查等形式,對各縣市區、市直各部門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的情況進行考核。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F. 結合實際談談群眾文化法治建設理論建設的重要性
法治文化是一個社會的法律制度及其實踐所具有的深沉文化內涵,是法治信仰、法治觀念、法治思維、法治原則、法治價值、法治習慣的總和。隨著全面依法治國進程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作為法治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法治中國的精神構成要素,日益成為法治建設中的重中之重。這是因為,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最終是由社會的全體成員來推動和實現的,而每個個體的行動都不僅受法律制度和經濟利益的約束,而且深受諸多精神世界的影響。歷史發展表明,蘊含、體現和弘揚法治精神的法治文化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在長期積淀中形成的,對法治建設起著無可替代的支撐作用。唯有讓法治成為一種文化、一種信仰、一種核心價值,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才能實現真正的良法善治。
我國文化法治建設雖然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是從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和完善法律體系的新形勢新要求來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在文化法規體系建設方面,文化立法層次仍然較低,文化領域法律很少,大部分為法規和規章;文化建設各領域立法不平衡,現行文化立法主要集中在文化遺產保護和文化市場管理方面,其他領域的立法較少;文化領域至今沒有一部統領全局的基礎性法律。二是在文化執法方面,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法律保障仍不充分,執法的有效性受到影響,與文化執法面臨的重要任務及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隊伍承擔的重大責任不相適應。三是專業化的文化法治隊伍數量太少。據統計,全國只有40%的省級文化部門設有法規處或政策法規處,在政府職能轉變的大背景下,難以滿足文化發展對政策法規工作的需求。我們必須增強文化法治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大力推進文化法治建設。
G. 如何貫徹落實民委系統法治宣傳教育
1.增強全社會法治意識。全面實施普法規劃,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各族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把領導幹部帶頭學法、模範守法作為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全面推行領導幹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制度,把憲法法律和重要法規規章列入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內容,列為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必修課,定期舉辦法治專題班,開展領導幹部法治知識培訓輪訓。搞好面向青少年的法治宣傳教育,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 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加強黨委和政府對普法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宣傳、文化、教育部門和人民團體在普法教育中的職能作用。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建立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加強普法講師團、普法志願者隊伍建設,注重運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開展普法。把法治教育納入精神文明創建內容,在城鄉社區廣泛開展案例普法和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辦好法治宣傳教育欄目,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運用,提高普法實效。把法治宣傳有效融入法律服務之中,探索建立集法治宣傳、法律咨詢、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職能於一體的法律服務平台。 2.繁榮法學研究和法治文化。優化高等教育資源配置,加強法學專業學科建設,不斷提高法學教育水平。加強法學研究,支持法學研究機構和陣地建設,加快建設法學方面的自治區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組織開展重大課題研究特別是民族工作法治理論研究。 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完善城鄉公共活動場所法治宣傳教育設施,支持和鼓勵法治文學、藝術、影視創作,引導各級各類宣傳文化單位、文化藝術表演團體創作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法治文化作品,增強法治文化的滲透力和影響力。 3.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堅持把法治和德治結合起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開展「德潤草原·文明之行」等主題實踐活動,加大先進典型評比選樹宣傳力度,深化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修身立德,自覺做講修養、講道德、講廉恥的表率。 加強社會誠信建設,建立健全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等社會徵信體系和工作機制,健全公民和組織守法信用記錄,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使尊法守法成為各族幹部群眾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H.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以憲法為統帥、法律為主幹,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在內,由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組成的有機統一整體。
從法律體系的層次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結構上表現為統一而又多層次的特徵,既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也有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還有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依照法定許可權制定的地方性法規。
從法律體系的部門來看。涵蓋社會關系各個方面的法律部門已經齊全,各個法律部門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經制定,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兩個重要標志。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以憲法為統帥,包括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8)法治文化論集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相適應,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相適應,與法律體系自身發展規律相適應,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第一,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第二,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要求。
第三,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結構內在統一而又多層次的科學要求。
第四,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繼承中國法制文化優秀傳統和借鑒人類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第五,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動態、開放、與時俱進的發展要求。
I. 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需要抓好那些具體工作
增強做好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幹嘛( ⊙o⊙?)】
0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依法治省工作緊密結合的。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實現法治建設和文化建設的良性發展互動,有利於夯實龍江法治建設的文化支撐,有利於創造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良好的法治環境,有利於創造具有地域特色、體現當代法治建設方向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使公民普遍確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意識,養成崇尚法治權威、依法辦事的習慣,使法治文化建設逐步成為全省廣大公民的主動意識和自覺行動。因此,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質,推動人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維護法律權威和社會公平正義,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省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省各級普法依法治理領導組織及其辦事機構,要進一步提高做好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把這項工作擺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實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00二、明確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基本原則
00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傳播法治理念、推動法治實踐」為主旨,科學規劃,整體推進,注重特色,開拓創新,有重點、全方位、多層次地開展法治文化活動,為建設富強、文明、和諧、大美、幸福龍江提供內在動力和精神支撐。主要目標:通過不斷拓展法治文化的覆蓋面,增強法治文化的滲透力,逐步建設成與社會主義法律法規體系相適應,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協調,與富強、文明、和諧、大美、幸福龍江建設相呼應,與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相傳承,集法律知識普及、觀念引導、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體系。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在法治建設中的教育、熏陶、引導作用,進一步提高全體公民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和觀念。基本原則:堅持把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作為推進富強、文明、和諧、大美、幸福龍江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寓於法治建設各個環節,作為法制宣傳教育的重點,植入各種文化表現形式,推動法治文化建設深入發展。堅持推進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深化法治實踐,豐富法治文化形式,使公民自覺接受法治的熏陶。進一步加強領導幹部、公務員、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農民重點普法對象的學法用法,積極營造濃厚的法治文化氛圍。堅持發揮優勢,挖掘潛力,努力形成具有地域和行業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設品牌,提高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吸引力、影響力和滲透力。堅持探索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規律和特點,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理論和實踐創新,提升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00三、拓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有效途徑
00開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活動。組織多種形式的法治論壇、法治文化成果展,開展「法治人物」、「法制好新聞」評選,以及法律知識競賽、學法用法演講、法制故事宣講、法制文藝匯演、法制電影巡映、法制書畫展覽等法治文化活動,扶持和鼓勵文化館、圖書館、藝術團體、電影公司等文化部門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文化成果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單位、進軍營活動,開展優秀法治文化作品的宣傳、展示工作,擴大法治文化的引導力和影響面。
00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按照主題鮮明、格調高雅、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原則,建設不同類型、不同特色的法治場館、法治畫廊、法治公園、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街區等。力爭在3年之內,使法治文化陣地覆蓋每個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和村(居)。依託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紀念館、群藝館、文化館、文化站、農家書屋、社區文化中心等,逐步完善基層法治文化公共設施體系,發揮其功效。
00推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產品創作與傳播。把法治題材納入文學藝術創作,舞台藝術表演,電影、電視劇和動畫製作,以及報刊、圖書、音像電子與網路出版計劃,著力打造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相統一,深受群眾喜愛的法治文化精品力作。引導文化企事業單位開發推廣優秀法治影視戲曲作品,組織創作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法制文藝、法制故事、法制漫畫等作品,並適時組織作品徵集等主題活動。每兩年開展一次法治文化作品評獎表彰工作。努力打造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傳播平台,運用優秀文藝作品和優質文化服務感染人、熏陶人、影響人,促進公民對社會主義法治的情感認同和心理認同。
00強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理論研究。積極拓展法治文化建設研討交流新途徑,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理論研究,把握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豐富內涵和內在規律,優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傳播藝術,力求把社會主義法治的內涵要求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打牢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堅實的理論基礎。
00四、強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
00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努力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黨委宣傳、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牽頭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各界和全體公民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各市(地)、縣(市、區)以及各系統要建立健全相應的組織領導協調機制,落實責任單位,明確工作職責,量化工作指標,強化考核措施,充分調動各有關單位參與法治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00整合資源,加強隊伍建設。依託各級各類藝術表演團體、群藝館,建立法治文化的作品創作、文藝演出專(兼)職隊伍。以有文藝文學創作、書畫愛好專長的公民為骨幹,建立基層業余法治文化作品創作、演出隊伍,扶持民間藝人參與和開展適合基層的形式多樣的法治文化活動,鼓勵群眾自我組織、自編自演、自娛自樂,活躍基層法治文化活動。
00強化保障,確保工作推進。健全法治文化建設的目標管理、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鼓勵引導各地因地制宜,加快發展。建立以政府支持、企事業單位自籌、社會各方面贊助的經費保障機制,結合城鄉環境改造、市政建設、新農村建設、基層文化建設,加大對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基礎設施的投入。培育和樹立法治文化建設的先進典型,組織法治文化建設現場觀摩和經驗交流,以點帶面、循序漸進,積極推動法治文化建設深入開展。。。。
J. 如何加強法治文化建設,增強公民法治觀念調研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全社會范圍內開展了普及法律常識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與過去相比,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群眾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識,對如何依法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等有關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開始有了依法辦事、依法治理的覺悟,人們的法制觀念初步形成。但是,這些成績與現代法治國家的要求仍有相當的差距,公民的法律意識仍然處在較低水平。因此,如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仍是一個具有時代意義的課題。
一、我國現階段公民意識欠缺的原因
公民意識在建構法治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國公民的公民意識還不是很強,還存在一些影響公民意識形成的消極因素,究其根源主要有:
(一)臣民意識的影響。從歷史上看,古代中國的基本政體形態是君主專制,維護皇帝的權力、地位和尊嚴,樹立皇帝至高無上的獨尊地位,乃是中國古代社會一切法律制度的出發點。而且法律的至高無上性也被皇權的絕對神聖所代替,皇帝一言可以立法,一言也可以廢法,使古代中國形成了系統嚴密的官僚體制,這種封建專制制度培育出的是適應封建政治文化發展的臣民意識。近代以來,中國曾經有過幾次思想啟蒙運動,但由於各種原因,大都是曇花一現。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群眾翻身做了主人,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運動造成了嚴重的後果。特別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人權觀念、自由與平等、個性解放等現代價值觀念統統被視為資產階級的東西而拋棄,而許多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封建主義的東西,其中就包括臣民意識卻一直存在了下來。改革開放後,人們的思想得到了較大的解放,但由於缺乏系統的公民教育和法制教育,家長制、特權思想、臣民意識在一部分人的大腦中仍然根深蒂固。
(二)權利意識的淡薄。權利意識是公民意識的核心,但在古代中國,民眾的權利意識極其淡薄。這主要是由於:1.客觀上由於自然經濟、宗法家族和集權專制三位一體的社會存在形式,導致商品經濟的發展舉步維艱。與之相聯系的權利、自由、平等等觀念無法正常發育與成長。這是傳統社會民眾缺乏權利意識的客觀原因。2.主觀上由於儒家思想一向推崇重義輕利。受其影響,時至今日部分公民依然羞於言利,當他們的權利受到侵害時,居然會因打官司有貪利嫌而不願用法律來維護自身權益。這就不是現代公民應有的意識和行為。
(三)公民教育的滯後。市場經濟的發展證明,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現代化的市場經濟實踐要求有現代法治觀念和倫理精神的支撐,需要有與之相應的思想教育理念和運作體系。然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還是沿用計劃經濟時代的那一套教育模式,而沒有及時轉變思路。轉變到提高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民的法治意識和道德水平上來。這也是導致公民意識缺失的重要原因。
(四)社會轉型期制度的不完善。當前我國正處於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進程中,在制度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這主要表現為:1.存在著制度空場和制度沖突。所謂制度空場,就是制度的供給滯後、不到位,人們有了新的活動卻無相應的活動規則。所謂制度沖突,就是不同制度之間存在著矛盾沖突。比如在法律、法規方面,有些人鑽法律的空子,干著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利益的勾當。2.現存制度的效率不高或無效。制度的效率是指制度對人們行為的約束作用的大小。如果制度對人們行為沒有約束力,則是無效。如制度對公款吃喝、公款消費等行為的規定,基本上是無效的。如果制度對人們行為有一定約束力,但沒有達到制定製度時的預期效果,則是效率不高。如制度對假冒偽劣、偷稅漏稅等行為的規定。現階段,社會制度失效或效率不高的現象大量存在,甚至出現了諸如打假者被打、索賠者索不到賠、納稅人競爭不過高逃稅等現象。制度的不完善影響了國家社會的正常運轉,對公民意識的形成起著抑製作用。
二、提高法律意識的途徑及方法
培養和提高我國公民社會主義法律意識,是時代的呼喚和歷史的責任,也是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基礎性工作。認為主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必須創造適宜於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形成和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所謂外部環境,主要是經濟環境、政治環境和文化環境。經濟環境方面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因為現代法律意識是商品經濟充分發展的產物。政治環境方面要大力推進政治體制民主體、政治活動程序和政治觀念的科學化。因為法制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法律意識是在民主意識的基礎上產生的。文化環境方面要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為精神文明組成部分的法律意識必然要受到精神文明整體發展水平的制約,公民法律意識的完善和提高也有賴於整個社會精神文明的完善和發展。所謂內部環境,主要是指法制自身狀況。包括兩方面,
一是建立和制定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基本理論和方針;二是努力形成知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
(二)深入持久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社會主義法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意識的體現。其創制和實施都有賴於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參與。但是,廣大人民群眾法律知識的掌握、法制觀念的增強、正確法律觀點的確立,都需要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來完成。從1985年開始,經過幾次普及法律常識的活動,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效,這對進一步提高公民法律意識將起到重要作用。
(三)堅定不移地實行依法治國、嚴格執法。認識來源於實踐。社會上日常的法制實踐活動對公民法律意識的形成和提高具有巨大的、現實的影響作用。如果國家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都能嚴格地依法行政,依法辦案,就能真正顯示出社會主義法制的權威和力量。顯示出法制的嚴肅性和強制性,使廣大人民群眾自覺遵守,並得到他們的信任。經過長期的重復實踐,就會形成固定的習慣和觀念,不斷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
(四)重視法學教育,開展法學研究。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發達與否,與法學教育、法學研究是否繁榮有直接的關系。法學教育是培養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徑,而法律人才又是宣傳、傳播、深化法律意識的使者,法學研究是培養健全的法律意識的重要條件。社會在不斷發展,法律也需要發展,人們在運用法律來改造社會的過程中,仍有許多未知的領域。在法律實踐中,一些新經驗、新思想也需要及時總結、推廣,這些都離不開法學研究。而研究的成果,又通過法學教育使一部分人先行接受,然後又通過這些受教育者用各種方式向社會傳播、推廣並付諸實踐,從而推動整個社會法律意識的不斷更新和提高。
(五)充分利用大眾傳播媒介。利用大眾傳播媒介進行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識是一種涉及面最廣、運用最多、影響最大的途徑。所謂大眾傳播就是通過某種媒介(如廣播、電視、報刊等)向眾多對象傳遞思想和觀點的過程。大眾傳播具有信息來源的普遍性、強烈的時效性和敏感性、廣泛的普及性以及公眾教育機能等特徵。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傳播工具的普及率已大大提高。只要充分利用大眾傳播媒介,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就能產生迅速廣泛的影響,同時極容易在社會上形成一種強大的輿論和氛圍,使社會主義法律意識深入人心。
(六)強化或樹立具體的法律觀念。1.權利觀念。樹立公民的權利觀念,是對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義務本質」反思的結果,也是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建立民主政治和法治社會的需要。強化權利觀念,可以使廣大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原則得以真正體現,在廣泛的經濟、社會活動中充分地適用權利,發揮其創造性,同時尊重維護他人的權利。樹立正確的權利觀,應當包括對權利概念、性質、來源的正確認識;行使權利的自主意識和自覺性;權利行使時的求實態度與自律觀念;建立和完善權利行使機制的使命感和創造精神等。這種權利觀首先是公民的,與以往只重視國家權力(利)是不同的,它是人民作為國家的主人在法律上的具體表現。2.契約觀念。商品經濟的交換活動是通過契約的形式連接起來的。而契約具有平等、自主、自願、互利、互相制約等特點。樹立契約觀念能夠減少交換過程中的不確定、不安全因素。其法律含義在於通過明確契約雙方的權利義務,使人們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所擔任的法律角色,從而有效地選擇自己的行為。契約觀念的普遍化,是指這種觀念延伸到更廣泛的政治社會領域,使整個社會活動既充滿活力,又有必要的約束,從而達到一種和諧的有序狀態。3.正確的訴訟觀念。程序法是對實體法的保護手段。訴訟是適用法律的必要方式,是解決矛盾和糾紛的正當途徑。由於傳統法律文化的影響,人們群眾對訴訟抱有一種深深的偏見。不管有理與否,都認為是很不光彩的事情。並往往把訴訟與受懲罰聯系在一起。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人們不是通過正當的法律程序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糾紛,而是尋求法律以外的方式,這樣就不能運用法律對其權利和利益進行有力保護。社會秩序是一種法律秩序,社會矛盾和糾紛如果只通過非正當途徑解決,往往造成對正常法律秩序的破壞。因此,樹立正確的訴訟觀念,既是維護個人權益的需要,也是維護正常社會秩序的需要。
三、結語
人們的法律意識狀態是受其物質生活條件和其他社會意識制約和影響的。社會生活的變化必然引起法律意識的變化。當前,我國正處在一個大變革時代,人們的法律意識尤其顯得復雜。因此,從實踐需要出發,深入到社會生活中,調查、了解、把握不同階層、不同群體和個體法律意識的狀況,分析、總結帶有規律性的東西,提出各種有益的看法、主張,對於培養和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推進現階段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