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是
1. 建設法治政府的核心是什麼
建設法治政府的核心是規范行政權力。
行政權力是政治權力的一種,它是國家行政機關依靠特版定的強制手段,為有效執行國家意志而依據憲法原則對全社會進行管理的一種能力。
一般說來,權力是根據行使者的目的去影響他人行為的能力,其內容包括主體、客體、目的、作用和結果等方面。按照性質,權力可以劃分為政治權力、經濟權力、社會權力等等。
(1)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是擴展閱讀:
行政權力的特徵
1、單方面性
從行政權力行使主體的意志來看,行政權力具有單方面性。行權政權力的行使目的是為了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因此,作為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代表的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權力的過程中一般不必徵得相對方的同意。
2、不可處分性
從行政權力行使的自由度來看,行政權力具有不可處分性。行政權力既是一種權力,表現為一種可以支配或迫使他人服從的力量,同時也是一種職責,表現為行政機關必須履行的義務和必須完成的任務。
3、廣泛性
從行政權力行使的客體來看,行政權力具有范圍上的廣泛性。傳統的行政權力行使的范圍也許只涉及治安、稅務、外交、軍事等為數有限的事務,但是現代行政權力行使的范圍卻極為廣泛。
2. 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
社會主義法治核心內容是什麼
社會主義法治核心內容是依法治國。要求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堅持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督,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對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本質要求、價值追求、重要使命以及根本保證等法治基本問題的集中概括,是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精髓和靈魂,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事業必須長期遵循的指導思想:
(1)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必然要求堅持「三個至上」,即: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
(2)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詳見下表
依法治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
原因
我們黨治國理念的重大轉變
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內涵
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國的政治基礎
法制完備法治國家的重要標志
樹立憲法法律權威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權力制約是依法治國的關鍵環節
執法為民: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
原因
是中國共產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
是「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憲法原則的具體體現
是社會主義法治始終保持正確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證
內涵
以人為本是執法為民的根本出發點
保障人權是執法為民的基本要求
文明執法是執法為民的客觀需要
公平正義: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
原因
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目標
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願望
立法、行政、司法工作的生命線
內涵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義的首要內涵
合法合理是公平正義的內在品質
程序正當是公平正義的方式與載體
及時高效是公平正義的重要標尺
服務大局: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
原因
社會主義法律的必然要求
是社會法治的工作性質和任務所決定的
社會法治實踐經驗的總結
內涵
把握大局是服務大局的前提條件
圍繞大局是服務大局的根本保證
立足本職是服務大局的基本要求
黨的領導: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
原因
黨的先進性所決定的
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法治建設任務的艱巨性所決定。
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核心問題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核心問題就是黨的領導,同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這個重大論斷是對新中國成立65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6年以來法治建設基本經驗的高度概括,是對我國社會主義法治本質的深刻揭示,抓住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和關鍵,對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縱觀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治建設的發展歷程,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了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政治共識、行動自覺和工作布局,逐步解決了中國要不要搞法治、搞什麼樣的法治、怎樣搞法治這三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開辟和發展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根本的經驗就是始終堅持黨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牢牢把握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正確方向,切實做到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領導人民執行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
一、要不要搞法治,這是關系我們黨治國執政方式抉擇的重大問題。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鞏固新生的革命政權,保障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我們黨領導人民迅速創建社會主義法制,努力構建以「五四」憲法為統帥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框架,開辟了中國法治建設的新紀元。但是,1957年以後,隨著「以階級斗爭為綱」在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占據主導地位,黨內民主、法治思想逐漸淡薄,專斷、人治傾向開始抬頭,「造反」意識日趨盛行,直至最終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導致整個國家和社會陷入了無法無天狀態。1978年12月,鄧小平同志深刻總結這一段歷史教訓,明確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成為這一時期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重要指針。
隨著改革開放深入發展,我們黨開啟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性轉變。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沒有法治的規范和保障,就不可能有發達和成熟的市場經濟。1997年,黨的十五大順應時代和實踐發展的需要,首次提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正式載入憲法。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依法執政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執政的一個基本方式」。黨的十八大進一步強調「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求到2020年「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中央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維護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全局出發,高度重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把改革和法治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兩個輪子,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主要內容和重要依託。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更是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專題研究依法治國的重大問題,第一次專門作出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定,確定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描繪了建設法治中國的總藍圖,作出了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新部署,發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動員令。《決定》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奮斗宣言和行動綱領,是一篇充滿著馬克思主義光輝的歷史性文獻,在我國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法治發展歷程告訴我們,黨和法治的關系始終是我國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這一問題處理得好,則法治興;處理得不好,則法治衰。堅持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第一位的要求,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正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們經過長期理論和實踐探索,總結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才在中國這樣一個有十幾億人口的多民族大國形成了依靠法治治國理政的政治共識和行動自覺。依法治國和依法執政的提出,既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從領導人民奪取政權到領導人民執掌政權的歷史選擇,也集中反映了從封閉條件下實行計劃經濟到在改革開放條件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時代要求,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第一次解決了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和基本方式問題,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4. 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什麼
依法治國的主體是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5. 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社會主義法制的核心內容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執法必究。
6. 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
一: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依法治國,也是先發確定的治國方略,依法治國是發展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障和本質要求,是實現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二、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
依法治國是一種治國思想體系、原則體系和制度體系的總成,包含有豐富的內容。其中,憲法佔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憲法是法治的標志,沒有憲法,就沒有法治。
(1)憲法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2)依法治國的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各項基本權利部首侵犯,而憲法則是公民的權利保障書。
(3)"法律至上"是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但是沒有"憲法至上","法律至上"就難以實現。
三、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於: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四、全面依法治國背景原因:依法治國是對新中國歷史經驗進行深刻總結的結果:建國以後,中國民主和法制建設一度有過長足的發展,但由於「左」的指導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設的良好勢頭急轉直下,最終釀成十年「文革」的歷史性悲劇。
「文革」的教訓極為慘痛和深刻。鄧小平同志在回答外國記者如何避免類似「文革」那樣的錯誤時說:「我們這個國家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缺乏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現在我們要認真建立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7. 當前我國法制建設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黨和法治的關系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在堅持黨的領導的同時,重視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相繼頒布了婚姻法、「五四憲法」等一批重要法律法規,為國民經濟的迅速恢復和新生政權的鞏固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但後來不太重視法制的作用,甚至出現了「文化大革命」期間無法無天的狀態,使黨的領導也受到嚴重沖擊,黨和國家的事業遭到嚴重挫折。慘痛的教訓告誡我們,在黨的領導下,必須發揮好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否則就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始終堅持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同時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保證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這艘航船順利前行。
這30多年,我們之所以能創造發展的奇跡,之所以有今天這樣的良好局面,可以說經驗有很多條,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正確地處理黨的領導和法治的關系,為事業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
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怎樣完成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怎樣應對嚴峻復雜的矛盾風險挑戰?
說到底,一個是要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一個是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用法治方式調節社會利益關系、化解各種社會矛盾。
因此,在當代中國,黨和法治的關系是法治建設的核心所在。要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就要始終正確把握兩者的關系,妥善處理兩者的關系,確保法治中國建設行穩致遠。
(7)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是擴展閱讀:
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國因法而治,因法而興。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必定是依法治理的國家;一個先進的政黨,必然是依法執政的政黨。
對於行進在現代化之路上的中國,法治是繁榮穩定的基石;對於掌舵民族復興航船的中國共產黨,法治是執政興國的支柱。現在,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面對改革攻堅期和深水區,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我們黨要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帶領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法治是黨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要在黨的領導下使國家治理能力跟上時代潮流,就必須轉變黨的領導方式、執政方式,嚴格按照憲法和法律治國理政。
只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真正做到「三統一」「四善於」,才能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法治是黨完成執政任務的可靠保障。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的規矩,規定了每個公民、法人、政黨、社團必須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我們黨要實現長期執政,帶領人民走好「中國道路」,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以法治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
法治為黨攻堅克難提供有力武器。今日中國,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可以說前所未有。矛盾凸顯期,面對多元利益訴求如何定分止爭,促進公平正義?
改革深水區,面對多樣實踐探索如何劃定邊界,掌握改革航向?社會深刻變革階段,面對多變思想觀念如何廣泛凝聚共識,找到「最大公約數」?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越是在關鍵時刻,越需要發揮法治的作用,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在實現中國富強振興的征程中,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社會主義法治的有力保證,瑰麗動人的中國夢想將逐步變為現實。
8. 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A,黨和法治的關系B
()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
A.黨和國家的關系
B.黨和法治的關系
C.民主與法治的關系
D.立法與執法的關系
答案:C.民主與法治的關系
9. 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法制道路 有哪五個堅持
五個堅持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黨執政興國、人民幸福安康、國家長治久安的歷史高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把法治的一般規律與我國實際情況有機結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確立了良法善治的法治格局,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9)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是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這3個方面實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規定和確保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制度屬性和前進方向。
在這3個方面中,堅持黨的領導是根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支撐。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
10. 我國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是
國家核心價值觀是以人為本,國家的治國綱領是依法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