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企業法治現狀

企業法治現狀

發布時間: 2022-04-20 21:59:28

『壹』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的法制建設

創新總法律顧問制度建設,結合實際在全行業推進總法律顧問制度。
總法律顧問制度是企業法律顧問制度的核心。中國兵器集團公司一直都非常重視總法律顧問制度建設。按照國資委加快推進以總法律顧問制度為核心的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機制的要求,2005年中國兵器集團公司黨組決定率先在總部開始實施總法律顧問制度。同時,把推進總法律顧問制度在全行業的實施作為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法律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並確定了在具備條件的首批15家成員單位實施總法律顧問制度的三年工作目標。在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的領導下,在人力資源部大力支持下,各成員單位對此高度重視。截止目前,已有20家成員單位上報了總法律顧問制度實施方案,建立了總法律顧問制度,任命了一批總法律顧問、副總法律顧問或總法律顧問助理,超額完成三年目標進度,實施總法律顧問制度的成員單位的比例已超過40%。中國兵器集團公司企業總法律顧問隊伍建設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歷史性突破,並取得重要進展。
在總法律顧問制度建設過程中,中國兵器集團公司不搞花架子、不走過場,而是結合中國兵器集團公司和成員單位的法制工作現狀和實際,堅持走專業化道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首先是嚴格專業資格,強調其專業性,要求總法律顧問、副總法律顧問和總法律顧問助理必須具備企業法律顧問資格。不具備企業法律顧問資格的人員原則上不得被任命為總法律顧問。其次是考慮到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成員單位法律工作人員的現狀和實際,除設置總法律顧問崗位外,還分別設立了副總法律顧問、總法律顧問助理兩個層級,為部分暫不具備條件設置總法律顧問的成員單位創造了開展的條件。三是緊緊堅持副總法律顧問、總法律顧問助理與總法律顧問同職同權,行使同等權利與職責。所有這些,增強了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總法律顧問制度的實效性,有效地發揮了總法律顧問制度在企業法制工作中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總法律顧問制度建設流於形式走過場之弊,使各單位對這項制度作用的認識逐漸統一,為我們下一步全面展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法律顧問制度的建立,形成了由企業決策層主導、企業總法律顧問牽頭、企業法律顧問提供業務保障的法律顧問工作機制,逐漸改變了企業法律顧問機構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程度低的局面,為促進企業依法經營、依法管理和依法決策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創新法律制度體系建設,推動法律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近幾年來,在多次組織全行業法律人員討論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的實際,經認真研究,完成了以《中國兵器裝備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法律事務管理辦法》為核心,以《中國兵器裝備中國兵器集團公司合同管理辦法》、《中國兵器裝備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法律顧問管理辦法》、《中國兵器裝備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成員單位重大法律糾紛管理辦法》、《關於進一步加快企業總法律顧問制度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等一系列基礎辦法為支撐和配套的法律制度體系建設,這些法律制度體系的制定和完善使得以合同管理管理為重心的中國兵器集團公司合同管理、法律工作流程管理、以總法律顧問制度為核心的法律隊伍建設、法律機構建設、重大訴訟案件管理等重大法律事務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從而使各項法律工作有了制度保障。由於各項法律工作有了制度保障和制度依據後,反過來又推動了法律顧問和法律機構職責的法定化、法律顧問職業化、法律機構獨立化、法律事務管理信息化的進程。而法律顧問和法律機構職責的法定化、法律顧問職業化、法律機構獨立化、法律事務管理信息化的推進又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法律制度體系的內容,形成良性互動。通過創新法律制度建設,法律制度體系的建立,改變了中國兵器集團公司各項法律工作無章可循,無規可依的局面,為中國兵器集團公司各項法律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打牢了企業防範法律風險的基礎性工作,對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法律風險的防範起到了長遠、有益的作用。 創新法律把關方式,從源頭上防範法律風險。
企業防範法律風險工作的重點是事前防範,為此,中國兵器集團公司創立了一整套合同及重大法律事項的法律審查把關機制。一是合同及重大法律事項的法律事先審查。中國兵器集團公司規定,凡是以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或企業單位名義對外簽署的重大合同,在簽署前必須交由各自法律顧問進行審查,未經法律審查把關,不得對外簽署;凡是擬上中國兵器集團公司辦公會研究的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總部及企業上報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總部的對外投融資、合資合作、資產重組、產權轉讓、公司上市、分立、合並、破產、清算等重大事項,上會文件中均需附有法律顧問出具的法律意見;二是合同及重大法律事項的二級法律審查把關。中國兵器集團公司要求,在對合同或重大法律事項進行法律審查時,先由法律顧問出具意見,再由總法律顧問審核把關並簽署,對企業上報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的重大合同及重大法律事項先由企業法律顧問先行把關,出具法律意見,再由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總部法律顧問進行再次進行法律審查,出具法律審查意見。三是法律顧問全程參與重大法律事項。在企業進行對外投融資、合資合作、資產重組、產權轉讓、招投標、公司上市、分立、合並、破產、清算等重大經濟活動中,法律顧問要盡可能全過程參與,在過程中預防法律風險。四是總法律顧問參加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等各類重大經營決策會議。總法律顧問直接參加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等各類重大經營決策會議,直接參與重大法律事項的決策,充分發揮總法律顧問在經營決策中的作用。五是依靠社會專業法律力量解決專業法律問題。對涉及專業性強及適宜由社會法律力量解決的諸如上市重組、資本運作、重大訴訟等各類法律問題,在充分發揮企業法律顧問作用的同時,也充分利用社會法律力量的優勢,加以解決。通過一整套合同及重大法律事項的法律審查把關機制的建立,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總部與企業之間法律工作人員的上下結合和企業內部法律顧問與社會法律力量的內外結合,實現了法律工作與企業經營管理的有效融合,法律部門與其他業務部門的有效融合,使法律把關有效地融入到生產經營和決策的各個環節和全過程,從而對經營管理活動及決策中的法律風險進行有效預防。
幾年來,企業法律顧問積極參與了對外投融資、合資合作、資產重組、產權轉讓、招投標、公司上市、分立、合並、破產、清算等重大經濟活動,並提供談判、協議起草、合同把關等法律服務。據不完全統計,僅中國兵器集團總部法律人員參加的中國兵器集團公司「龍騰工程」、「虎躍工程」、「金戈工程」和「063工程」,及重組濟南輕騎、重組天威中國兵器集團等重大資產重組及南方天合、GKN等資產重組、公司上市、對外投資、合資合作等重大法律事項數十起,涉及金額200多億元。還為中國兵器集團公司各部門及成員單位的其他重大法律事項先後出具法律意見450多份,有力地支持了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的改革和發展。
四、創新行業法律資源共享方式,形成了有效的法律協作連動機制。
針對中國兵器集團公司單個成員單位法律隊伍普遍較為薄弱,法律業務水平相對較低、不能很好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實際情況及全行業法律人員普遍缺乏必要的溝通、交流、協作的情況,同時考慮各企業在現有條件下不可能迅速增加法律隊伍數量、提高法律隊伍素質的現實,在有針對性地採取了修訂中國兵器集團公司協作組章程,重新劃分法律協作組,對協作組的功能、職責、進行了規范調整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法律協作組這一平台,對全行業法律資源進行整合,舉全行業的法律人員之力,在全行業內形成了有效的法律協作和連動機制。這主要表現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定期召集協作組會議,就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總部和成員單位法律制度建設、法律隊伍建設、專業培訓學習、重大法律事務處理、法律重大案件處理等問題以及國家新頒的法律法規進行研討、交流學習;二是總部與企業法律人員一起,通過分工協作,完成了近10萬字的《企業法律案例匯編》、30餘萬字的11類47個合同樣本的編寫工作。其中《企業法律案例匯編》的全部案例都是由企業法律人員提供和編寫,都是發生在各企業的真實案件。在編寫中,分析了每個案例法律風險所在和法律風險產生的原因,總結了經驗和教訓,提出了避免損失的途徑,具有一定啟發和借鑒作用。而47個合同範本都是總部和企業的法律工作人員通過共同分析和研究,根據企業的不同情況和實際需要,從眾多合同類型中選出來的,對企業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三是總部與企業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實現了訴訟法律資源共享,不僅使案件勝訴,還節約了訴訟成本。僅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總部協助企業處理的案件就有10餘起,涉案金額近2億元人民幣。
自實施法律協作和法律工作連動機制以來,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法律隊伍的士氣和戰鬥力,提高了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法律隊伍的 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了企業法律人員的法律素質和企業應對法律風險的能力、創新行業法律資源共享方式取得了明顯成效。 創新維權方式,較好地維護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權益。
由於原兵總為下屬企業擔保及原兵總商貿企業歷史遺留問題等原因,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成立後,先後爆發了20餘起直接起訴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的各類訴訟案件,導致中國兵器集團公司資產被查封,賬戶被凍結,資金被扣劃,嚴重影響了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和軍品科研生產的正常進行,如不妥善處理將會導致嚴重後果。面對嚴峻的訴訟形式,我們沉著迎戰,冷靜應對,跳出了處理訴訟案件的老路子,針對不同類型案件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和應對手段,大膽地改變訴訟策略,採用新的全風險代理方式,最終成功地化解重大風險,為中國兵器集團公司免除擔保等各類債務數十億元。
一是緊緊依靠國家政策。針對「三線」搬遷案件,我們緊緊依靠國家政策,吁請國防科工委、國資委等上級國家機關協調最高人民法院,並促成最高人民法院委對已起訴的此類案件專門出台了司法通知(141號文),成功地中止了全部8起起訴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總部擔保案件的審理和執行。在此基礎上,又成功地促成國家有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的解決原軍工總公司為「三線」搬遷破產企業擔保問題的政策性文件,使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為「三線」搬遷破產企業擔保的數十億債務得以免除。
二是採用全風險代理方式,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律師的積極性,使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總部的數起訴訟案件在極其不利的情況下取得勝訴,為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總部保全了近億元的資產,挽回了近2億元的損失。
三是有效整合和利用全行業訴訟資源,節約了訴訟成本,提高了訴訟效率和效益。僅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總部就協助企業處理訴訟案件10餘起,涉及金額約2億元。
同時,還積極穩妥處理了看起來訴訟金額不大,但若處理不當,就可能產生連鎖反應,對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有較大的經濟損失或對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的聲譽和形象有直接損害的敏感案件,使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權益得到了最大限度地維護。 創新普法宣傳和培訓工作,全行業的法律意識和依法治企水平明顯提高。
幾年來,普法工作得到中國兵器集團公司領導高度重視,始終把法律的宣傳教育擺在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的重要工作議程。中國兵器集團公司制定了法制宣傳教育規劃,成立了中國兵器集團公司領導任組長普法領導小組。幾年來,根據全國普法辦和國資委普法辦的要求,結合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的實際特點,通過編輯普法刊物、宣傳普法知識、組織普法學習等形式開展法律宣傳和法律培訓活動,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的普法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有影、有形。

『貳』 如何看我國的法治現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在解決"人治"問題上採取了各種措施,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於社會主義制度還很不完善,人治和人治思想依然有它的市場,人治是中國經濟發展遲緩的重要原因。經濟現代化要求必須實行法治,徹底摒棄人治。法治是近代大工業和商品經濟的必然產物,近代西方的法治,推動了西方生產力的迅猛發展,促進了社會分工、自由競爭。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必須明確國家、企業和個人的責、權、利關系;必須實行商品的等價交換,保護企業之間的競爭;必須提高工作效率和商品信譽;必須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由人民自己管理國家、經濟、企業、社會……所有這些,都必須實行法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樹立至高無上的法律權威。這也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所要求的。
人治與法治,並不是簡單的領導制度的區別,而是判斷一個民族是否加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應當指出,我們至今對人治的危害、法治的意義的認識都還不夠全面深刻,這也是當前政治體制改革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法治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和諧是人類社會的理想境界。和諧社會要求有秩序,要求穩定,要求公平和正義,因此和諧社會首先是

『叄』 中小企業該如何做好企業法務管理

中小企業的核心目標首先是求得生存。一切行為以業務為導向,企業會緊緊抓住銷售、生產等領域的工作,圍繞市場、運營等業務來配置資源。對於純粹的職能工作,如人力資源、審計、合規等,包括法務,以及直接體現法務價值的對外長期投資等,會關注較少。這也是很多法務人員,在企業中所感受到的「不受重視」的根本原因。

中小企業規模不大,組織結構相對簡單,內部制度和流程不像大企業那樣齊備、完善。甚至,即便有相關制度,也不一定真正執行。而且,其結構、制度和流程,經常處於動態、快速的變動中。表現為中小企業的「亂」、「變」、「快」。這既是中小企業的競爭優勢,靈活且應變,當然,有時也成為中小企業面臨的困惱。

中小企業人員少,架構扁平,員工之間一般可便捷地面對面交流。中小企業的「人和」因素非常強,創始人和骨幹員工、核心員工往往具有血緣、鄉緣、學緣等關系。一方面,中小企業內部溝通很直接,沒有科層制帶來的官僚作風。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內部的人情味較重,組織主要依靠「人」來維系。法治氛圍相當薄弱。這與法務部工作所依賴的「法治管理」環境也是背離的,無疑會增加法務工作的難度。

中小企業的管理者一般是創業者(老闆)本人。創業者的理念就是企業的理念。創業者的領導風格決定了企業的管理風格和員工的行為風格。企業的決策權高度集中。即便中小企業設立董事會,聘請職業經理人,但公司最重要的決定都是由企業出資最大的一個或幾個股東作出的。實踐中,委託代理機制並不總能發揮作用,加上缺少有效的內部授權體系和外部市場監督,中小企業的老闆都是深度參與企業的一切大小經營行為。

中小企業在與外界進行資源、產品交換時,往往處於弱勢地位,即市場競爭游戲的遵從者。體現在簽訂合同時,中小企業往往是「乙方」,願意接受來自「甲方」的合同文本。對於交易條件的制定和修改,話語權很小,甚至願意以「賒銷」、「墊資」的方式來擴大銷售。這會導致中小企業產生很多應收款,從而隱藏著法律風險。然而,與沒有任何銷售和收入相比,這些風險又是值得中小企業去冒的。這提示法務部一定要具備對於業務發展和風險控制進行平衡的意識,這可能是中小企業法務部最為核心的管理密碼吧。

中小法務部的工作,猶如中小企業其他職能性工作,是圍繞中小企業的業務需求而定的。中小企業以能夠以合適的價格賣出越多越好的產品為生命線。法務部不直接參與產品(包括商品和服務)的生產、銷售,但對於企業的生產和銷售,有責任使其合法、合規且盡可能地放大。

促進企業壯大,大體上有兩條途徑:

一是通過創新,加強「差異化」的競爭力;

二是通過並購,擴大規模、控製成本,加強「壟斷式」的競爭力。

要麼「新」,要麼「大」,要麼兩者皆有。「大」是指細分領域內的「大」,不一定要進行橫向比較。兩者皆有,難度最大。往往也只是某一種占據主要地位,不可能兩者同時皆強。這三條路是所有企業必須做出的選擇。中小企業,更是如此。要麼不斷創新,要麼在本領域內做到前面幾名。

中小企業法務部工作,可由此展開:

首先,中小企業法務通過對采購、銷售、生產等業務行為提供合同起草與審核工作,對勞動用工、知識產權管理等職能行為提供法律意見咨詢與協助處理工作。這些事務,屬於常規的法務工作。這些法務工作,又屬於通用的法務工作。不同的行業,從工作內容和難易程度,似乎區別不大。如前所述,「差別」更多地取決於中小企業老闆個人。

其次,中小企業法務對於企業因采購、銷售、僱傭、競爭等行為引起的合同糾紛、勞動糾紛、侵權糾紛提供訴訟代理工作。這些事務,占據了一部分中小企業法務的主要工作和重點工作。畢竟,中小企業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想到要打官司的。一旦捲入訴訟,往往是關系企業生死存亡的事或觸及企業商業模式的事。但不是所有的中小企業都會經常涉及訴訟。這跟企業所處行業、商業模式及企業的行為風格等有關。

再次,中小企業人數不多、層級少,管理多用口頭、臨時指示、慣例等進行傳達。正式的書面制度和流程,在企業的實際運用不多。股東之間的關系也往往較為明確,公司內部治理工作不會太復雜。至於大型企業經常會遇到的內部腐敗、員工欺詐、市場份額壟斷、監管核查等合規事項,中小企業法務也較少涉及。中小企業的合規法務工作不是不存在,只是比較少。例如一些強監管的互聯網金融行業,企業雖小,但相關的合規監督工作卻不能馬虎,否則會引發法律風險。

最後,對於投資並購、IPO上市、資本運作、基礎設施建設等,中小企業一般不涉及,因此其法務工作也就不會涉及。中小企業的法務人員,平時較少會接觸這些領域。在這塊的知識要求與技能要求也就沒那麼高。需要中小企業法務出力的地方,還是那些常規的合同、案件、項目咨詢等。但往往基於人力資源成本的因素,中小企業聘請的法務,對法務工作的整體認識,以及在這些常規的合同、案件、項目操作方面,都可能經驗不足,需要進行一定的培訓和輔導。這也是中小企業法務部管理的一個現狀前提。

『肆』 在新形勢下如何增強企業中青年人的法制觀念

一、轉變作風,樹立團幹部的新形象
針對基層共青團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挑戰,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創新思路,改進作風,切實做好團結動員青年、教育引導青年和服務青年的各項工作,使基層共青團工作有一支隊伍、有一批能人、有扎扎實實的工作成效、有良好的形象。
(一)對黨忠誠,做政治堅定的表率
對基層團幹部來說,過硬的政治素質永遠是第一位的要求。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站穩政治立場、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善於從講政治的高度,用政治的眼光去觀察、分析、認識和處理問題,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和堅定的政治立場。要認真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和各項方針政策,自覺提高理論水平,增強黨性修養,維護穩定大局,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珍惜為做青年工作的機會,立足崗位,求真務實,拼搏奉獻,為企業的發展建設貢獻力量。
(二)堅持原則,做公道正派的表率
公道正派是基層團幹部良好形象的核心內容,是基層團幹部必須恪守的職業道德。要嚴格按制度和程序辦事,做人講原則,做事有操守,不隨波逐流,不人雲亦雲,真正做到「對己清正、對人公正、對內嚴格、對外平等」。要始終綳緊廉潔自律這根弦,經常自省、自警、自勵,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擋得住誘惑。基層團幹部的良好形象需要通過長期的積累才能樹立起來。要嚴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漸,在一點一滴中積累,在一言一行中培養,著力塑造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
(三)勤於學習,做鑽研業務的表率
基層團組織建設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特別是在企業中基層團幹部都有工作崗位,確保基層團組織建設的持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認真學習企業工作知識,努力成為專業技術的行家。同時,要認真學習基層團組織建設的理論和政策,努力成為抓基層團組織建設的行家。掌握經濟、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識,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培養扎實過硬的基本功,以優良的素質和能力履行好自己肩負的職責。
(四)腳踏實地,做求真務實的表率
現在團的基層組織建設既面臨寶貴的機遇,又面臨嚴峻的挑戰,只有腳踏實地、埋頭苦幹,才能把握機遇,應對挑戰,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作為基層團幹部,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既要有敢為人先的闖勁,又要有求真務實的干勁,察實情、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通過扎扎實實的努力,把基層團組織建設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要堅持深入基層,深入青年,做團員青年的知心朋友,及時反映並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真正贏得團員青年的認可和信賴。
(五)艱苦奮斗,做甘於奉獻的表率
基層團建是一項基礎性工作,任務重、標准高、要求嚴、責任大。這一特殊的工作性質,要求基層團幹部必須具有艱苦奮斗、拼搏奉獻、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長期以來,企業老團幹部們講理想、講奉獻,為企業建設默默無聞地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優良的傳統,得到了廣大團員青年的好評。基層團幹部要繼續發揚好傳統、好作風,勇挑重擔,甘當人梯,樂於奉獻,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旺盛的工作熱情服務青年。
二、健全組織體系、夯實組織基礎
鞏固企業的青年群眾基礎,對新形勢下團的基層組織建設提出了新要求。青年員工是企業群眾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鞏固和擴大青年員工群眾基礎,對於確保企業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長期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共青團作為黨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最根本的任務就是不斷鞏固和擴大青年群眾基礎。團的基層組織直接面對廣大團員青年,基層組織體系是否健全,工作開展是否活躍,是否具有凝聚力和戰鬥力,直接決定著基層團組織能否完成這一根本任務。
履行共青團組織的基本職能,對新時期團的基層組織建設提出了新挑戰。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黨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其基本職能是明確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團結凝聚廣大青年,教育引導他們堅定永遠跟黨走的理想信念,為實現黨的中心任務而努力奮斗。在國有紡織行業面臨新挑戰的時期,企業共青團的事業處於新的歷史起點上,團的自身建設特別是基層組織建設也面臨著新的挑戰。要做好包括基層組織建設在內的各項工作,就必須牢記使命,把握機遇,進一步明確基層共青團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職能和定位,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自身建設等方面不斷創新。
三、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
理想信念是人的主心骨,要讓青年員工成為精神上、思想上的強者。對於青年員工來說,生產技能固然重要,但工作進步的原動力還是高尚的精神追求。只有幫助青年員工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才能成為今後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任何一個組織,如果不能從精神上感召並贏得群眾,就會逐漸被邊緣化。在新的形勢下,企業基層共青團組織一定要在青年員工的思想、精神上下功夫,給他們更多的幫助。
只有了解廣大青年員工在想什麼,追求什麼,才能在思想上幫助他們。青年員工的思想十分活躍,接觸社會面廣,獲得的信息量也大。基層團組織首先要關心青年員工的精神世界,要開展調查研究,對青年員工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做全面、系統、辯證的調研,而只有真正了解他們,才能在思想上幫助他們。要了解青年員工在想什麼,追求什麼,信奉什麼,要根據實際來開展工作。比如,有些青年員工了解黨的歷史較少,可以研究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有些青年員工對工作不認真,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想法。可以通過勵志類書籍的學習,採取多種形式,把學習活動與提高自身素質相結合,與生產實際相結合。通過學習查找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差距,提高自身素質,並制訂今後努力的方向,以此鞭策他們不斷進步,成為一名卓越員工;有些青年員工對企業的發展狀況不了解,人雲亦雲,基層團幹部就要認真做實、做細青年員工思想工作,及時捕捉青年員工思想動態,通過會議宣講、板報宣傳、深入基層開展談心等方式,引導青年員工充分認識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教育青年員工轉變思想觀念,增強大局意識和法制觀念,正確地看待企業改革發展形勢,努力做好本職工作。以高品質的產品及高素質的員工隊伍為企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伍』 怎樣寫關於「依法治企」的論文

參考資料,例文:

堅持依法從嚴治企
努力保障公司又好又快發展

日照供電公司

2008年,在集團公司的正確領導下,日照供電公司緊緊圍繞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公司戰略目標,以法律風險防範為工作主線,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預警機制,創新普法形式,規范制度建設,嚴格案件管理,促進了公司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現將我公司依法治企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超前預警,增強企業防範法律風險能力
公司充分認識到強化依法治企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高度重視法律風險的防範和控制,把法律風險防範長效機制建設作為重點,突出強調,大力推動。立足於事前預警和防範,在法律風險管理方面做到了「三個堅持」:
堅持有計劃地開展法律風險防範。凡事預則立。每年年初,認真研究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密切關注與企業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頒布實施情況,深入剖析企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法律風險,科學梳理,統籌計劃,制定年度法律風險防範工作要點,引導公司全面開展法律風險防範活動。在超前分析各種復雜情況和問題的基礎上,制定了2008年《法律風險防範工作要點》,在電費回收、停電、觸電、勞動用工等六個方面有針對性地提出了36項防範措施,指導基層單位結合實際,逐項落實,風險化解能力得到加強。在上述方面,沒有因公司責任而引發訴訟糾紛案件。
堅持有重點地開展法律風險預警。緊密結合企業中心工作,超前分析各階段影響公司生產經營的重大問題或潛在風險,及時發布法律風險預警報告,防患於未然,維護公司安全穩定大局。《勞動合同法》頒布後,針對勞動用工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進一步規范勞工用工的法律意見書》、《農電工定員定編中存在問題的法律意見書》,組織開展了清查勞動合同、規范勞動關系工作,制定完善勞動用工、農電工、外聘工管理辦法,重新修訂了勞動合同文本,並根據專業和崗位劃分,重新簽訂了中、長、短期勞動合同,健全了勞動用工管理體系。6月,針對迎峰度夏、奧運保電等艱巨任務,下發了《奧運期間法律風險預警》,指導幹部員工慎重做好有序供電、電網迎峰度夏安全、網路檔案信息安全等工作。12月,下發了《春節前後法律風險預警》,涉及勞動用工、電費回收、農村安全用電、電力設施保護等多方面內容,及時提醒廣大員工增強風險敏感性,依法開展各項工作,有效防範了風險。
堅持開展案件風險月度預測。建立案件月度報告制,每月下發一期《案情分析報告》,對新發涉電糾紛案件進行認真分析,研究剖析存在的問題,預測風險,吸取教訓,制定整改方案,明確防範措施,落實責任,堵塞管理漏洞,把問題整改的過程作為全面提升經營管理水平的過程。同時舉一反三,開展警示教育,糾正工作中不規范行為,降低了責任事故發生率,有效防範、化解了風險,避免和減少了損失。
二、創新普法形式,強化全員法律意識
深入貫徹落實集團公司「五五」普法規劃,認真抓好法制宣傳教育,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普法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幹部員工依法辦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強化了全員法律意識,促進公司健康穩定發展。
結合「法律六進」活動,廣泛開展普法宣傳。制定分類普法工作方案,扎實開展「法律進機關、進車間、進班組、進家庭」活動。開展「法律進機關」活動,重點加強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堅持和完善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法制度、領導幹部法制講座制度、法律培訓制度、考試考核制度,促進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常態化。開展「法律進車間」活動,把學法用法情況納入車間管理、經營效益考核的內容,按年度進行量化考核,積極引導車間加強法制宣傳教育陣地建設,開辟學法園地,定期開展緊密結合生產實際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開展「法律進班組」活動,針對各班組的職能特點,落實學法組織機構,制訂學法計劃,發放學法資料和讀物,聘請授課教師,定期開展學法考核。開展「法律進家庭」活動,結合員工生活區實際,加強維護生活區安全穩定的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深入開展依法治區活動,積極構建企業、小區、家庭「三位一體」的法制教育網路。過有廣泛深入的「法律六進」活動,強化了廣大幹部員工的法律意識、風險意識,提高了遵紀守法、依法辦事的自覺性,對促進公司各項工作依法有序開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創新普法形式,增強全員法律意識。豐富網路普法內容。積極探索推進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充分發揮網路普法陣地作用,豐富公司「法律在線」信息網站內容,及時添加國內知名專家對《物權法》、《勞動合同法》、《反壟斷法》等與公司發展密切相關的新法律法規視頻講座。新創《每周說法》、《案情報告》法制宣傳欄目,刊登與公司生產經營及員工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貼近實際,寓教於樂,增強了知識性、可讀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廣大員工學法用法的積極性。分類普法,注重實效。認真研究不同對象對法制宣傳教育的不同需求,調查實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區分對象,重點培訓,提高普法針對性。2008年,舉辦「供電所長法律實務講座」、「基建人員法律實務講座」等5期法律專題講座,培訓員工276名,取得了較好效果。
三、嚴格管理,提高企業法制化管理水平
思想上、行動上和集團公司保持高度一致,苦練內功,在強化嚴格管理上狠下功夫,扎實推進依法從嚴治企工作,把依法治企的各項要求和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
嚴格規范制度管理。成立了「制度管理工作委員會」,制定下發了《日照供電公司制度管理委員會工作管理辦法》、《日照供電公司制度管理辦法》,明確歸口管理部門,落實管理職責,規范規章制度立、改、廢等工作流程。開展制度清理,分生產、經營、政工、綜合四個專業,對293項制度和執行情況進行全面梳理,明確了有效制度目錄,修訂和廢止清單,確保制度的合法性、統一性和時效性。抓好有效制度的學習貫徹,增強幹部員工按章辦事的自覺性,避免制度束之高閣、形同虛設,維護制度的嚴肅性,提高制度執行力。對需新制定、修訂的制度,明確工作計劃和要求,督促加快進度,盡快完善制度體系。
依法妥善處理糾紛案件。重視每起案件的處理,組織涉案單位有關人員召開案情分析會,認真研究最佳解決方案,充分做好舉證和訴訟准備。加大和司法機關的溝通協調力度,努力爭取理解和支持,依法維護企業合法權益。針對基層員工法律責任意識、依法維權意識不強、訴訟案件處理較為被動的狀況,建立訴訟案件責任考核制度,對於由於工作不到位、責任心不強、管理有漏洞、隱瞞不報等問題造成不利訴訟後果的,嚴肅追究相關部門和人員責任,按情節輕重分別給予通報批評、經濟考核等處罰。深入開展典型案件分析,把握案發規律,積累處理經驗。9月份,華北區域法律糾紛典型案件研討交流會在我公司召開,國家電網公司、華北電網公司及其直屬單位的30餘名法律專家參加會議,對近年來訴訟案件管理工作和典型案例進行經驗交流和點評,為公司進一步提升依法維權水平,提高防範法律風險能力起到了較好的促進和指導作用。
以上是我公司在依法治企、依法經營工作中的一些粗淺的嘗試和體會。我們的工作與集團公司的要求相比,與兄弟單位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依法治企工作任重道遠。我們將認真貫徹本次會議精神,全面落實集團公司依法治企活動的部署和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明確重點,採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依法治企工作水平,營造良好內外部發展環境,推動公司又好又快發展。

『陸』 問:物流行業法治實施現狀是什麼成因又是什麼

共物流信息平台的主要形態有兩種:一是封閉式的平台系統,而是公共物流信息門戶。

關於封閉式的平台系統:封閉式平台虛脫依附於線下實體,為組織內或組織間提供封閉式的信息服務。此種模式的主要代表有:電子口岸系統、物流原物監管系統、貿易集散地的交易系統。封閉式平台系統擁有特定的公共用戶群體,為轉移目標服務,不同的平台系統之間不存在市場競爭的情況。封閉式平台系統模式穩定,並有特定的目標服務群體。

關於公共物流信息門戶:公共物流信息門戶以平台模式出現,屬於門戶類的物流信息平台,具有較高的開放性。同時,在服務范圍上更趨向多樣化,提高更大范圍的信息交互。此種模式的主要代表有:錦程物流王、福州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和南昌物流信息平台。公共物流信息門戶有兩種不同的價值趨向:一種是政府主導投資的公益性信息門戶,不以盈利為目標,另一種是企業主導投資的盈利性信息門戶,存在明顯的市場化競爭。其商業模式將持續變化,並向多樣化方向發展。

由於兩行總形態之間並不沖突,因此大多企業用戶可以同時使用兩種形態提供的服務。封閉式平台系統產生於不同組織內部,其投資取決於所依附的線下實體,因此具有很強的個性化特徵,並擁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而公共物流信息門戶則具有更高的開放性,為組織服務,事後如來源具有多樣化特徵。

不知道大家對上面的說法是否贊同?公共物流平台的功能應該具備哪些呢?政府監管(海關、交通、檢驗檢疫等)、電子支付、網上交易(電子商務)、物流。。。不知道我說的這些是否確切?
它是否因該有政府主導、企業運作呢?對目前我國各類運輸方式不能相互銜接,信息不能互通,是否可能在區域范圍之內或者行業之內整合某些部門的信息,來為政府、社會服務機構(銀行、保險、港口、機場等)、企業等來提供整體的信息服務呢?不知道發達國家又沒有類似的經驗,譬如美國、新加坡、歐盟

l另一種就是相對應的私人的了 發展中國的物流,需要超凡的想像力。這是因為:一是其目前物流發展水平的落後,令人難以想像;二是其管理物流水平的落後,令人難以置信——其觀念,其法規,其體制,與發達國家相比,是落後得太遠了。

但是,更難想像的是中國物流市場的發展潛力。這一大片待墾的處女地,令投資者怎樣想像都不過分。並且,後改革者,進步更快,中國物流管理體系的改革在「十五」規劃和「入世」的推動下,會迅速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物流業和與之相關的產業,將是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的又一增長點。

一、加入wto給中國物流業帶來的沖擊和機遇

1、中國物流業當前的一些特點

(1)發展很快,基礎設施並不完全落後

過去20年中,服務業在中國發展很快。其發展速度超過了工農業,服務業比重20年中增長了10多個百分點。中國物流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也迅猛增長,交通設施及工具、倉儲設施、商業網點、配送體系和信息技術、配套服務設施等方面均已取得了長足進步。東部地區及東南沿海的物流「硬體」在許多方面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例如我國一些港口設備、交通設施、倉儲設備、商業自動化設備的配置,由國家、地方和企業斥巨資建設得十分高檔。有些裝備的先進性超過了發達國家相應的設施。

但從整個國民經濟運行質量和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來看,對物流業的投入仍屬不足。今後首先要解決的是投資效益的准確計算、東西部協調發展和現有設備的充分利用問題。

(2)物流一體化程度不夠,行政分割、行業壟斷

主要表現在物流交易系統分內貿外貿,運輸行業分屬數個部、委、局機關,流通受地方保護主義限制,各行業、各地區用盡一切辦法進行物流壟斷和不正當競爭。重復布點、重復投資帶來的浪費嚴重,而市場壟斷又帶來物流服務嚴重的低質量和低效益。

(3)國有化程度過高,政企不分,官商不分

外貿、民航、鐵路、包裝、通信等部門高度國有化,使得這些部門政企不分,官商作風嚴重。我國出現的經濟犯罪也大多在物流領域發生,更使物流消費者失去對服務供應者的信任。

(4)物流觀念淡溥,許多決策人士不懂現代物流

要打破物流各行業間的條塊分割是很困難的。這不是學術界、企業界所能解決的,需要國家總體協調,還要結合政府機構改革、法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全國經濟改革、商業制度改革和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理順物流行業的各種關系。但遺憾的是,目前,現代物流的觀念只在學術界討論,「第三方物流」僅靠少數企業推動,供應鏈管理幾乎寸步難行。許多決策人士對物流的重視只是停留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上。結果,重復投資給物流帶來了更多的麻煩。

(5)與物流相關的服務體系落後

金融、結算、保險、通信、信息技術等行業同樣處於高度壟斷、低質低效的發展階段,因而在物流領域推廣電子商務是很困難的。物流服務水平的落後給我國生產行業增大了成本,而與物流服務相關的服務水平落後,又給物流業企業本身加大了成本。另外,我國物流業企業內部自辦各類專業服務,其專業化程度又不高,致使物流服務整體效益低下。

2、加入wto給中國物流業帶來的機遇

沒有人懷疑中國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wto的一個成員方。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入會儀式,而是全面接受wto游戲規則並且實踐全部的「入世」承諾的重大的轉軌過程。

wto關於貨物、服務、投資、知識產權保護各領域的規則都與物流業有關。中國物流業市場必須在自由開放、平等公正、透明互惠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改革和全面的開放。

中國物流業的開放不是從「入世」那一天開始的。「入世」,只是把已經降低的關稅再降低一點,把已經開放的大門再開大一點,把已經實行的自由貿易政策與國際水平更接近一點。如此而已。事實是,過去20年來,物流市場一直呈加速度開放。

對於物流業來說,「入世」的積極影響主要有:

首先,促進物流體制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中國物流體系改革是整個經濟改革的難點之一,「入世」可以使國外企業和國內非國有企業參與競爭。在公平競爭的促動下,中國物流業無論在資本結構、服務產品結構和區域結構的調整方面,會有一個革命性的飛躍。加入wto後,中國物流業的管理辦法和競爭規則會借鑒wto的基本原則和國外先進辦法。

第二,「入世」會使中國物流業加快引進國外資金、技術和管理人才及管理經驗。過去對外開放的經驗表明,越早開放的行業繁榮越快,旅店業、飲料業、家電業等,莫不如此。

第三,「入世」更有利於中國物流業走向世界。把「入世」理解為只是外國沖擊中國是不對的,至少是片面的。國際物流服務市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根據《服務貿易總協定》,「商業存在」對各國機遇平等。近幾年來,中國的批發零售、貨代、信息等行業已經走出國門,主動參與競爭了。「入世」後,國外市場機會將會更多,中國物流服務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形成有國際競爭力的競爭規模和品牌,在國際服務貿易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發展壯大。

3、「入世」對中國物流業的沖擊

(1)商業舊體制受到沖擊

wto的所有原則都是市場經濟原則。非歧視三原則(即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和互惠待遇)、公平競爭三原則(反傾銷、反補貼和取消數量限制)、透明開放原則等,都對我國舊的外貿、內貿、供銷三大流通體制提出了挑戰。受益於舊體制的企業或利益集團應有新的對策才能繼續生存。

(2)企業法律制度受到沖擊

我國物流企業按現行企業分類制度可分為多種「性質」的企業:

中外合資企業
外資企業 中外合作企業
外商獨資企業
部級至科級以下的級別之分
物流企業 國有企業 國有控股和全資國有企業
國營和部分國營企業
城市工商注冊企業
內資企業 真集體企業
鄉鎮工商注冊企業
非國有企業 半集體企業
私營企業
個體戶

由於企業「性質」不同,企業地位、市場分割、經營權范圍、財政支持、稅收等企業「待遇」就有差別。不平等競爭也因此產生。wto的規則對我國現行企業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戰。而企業法律制度國際化後,將有利於各類企業公平競爭。受益於舊體制的企業或利益集團必須適應新的競爭,否則無法生存。

(3)國內市場受到沖擊

中國企業面臨資本雄厚、技術先進的外國公司和跨國公司的上門競爭,這是一個痛苦的適應過程。中國物流企業只有抓緊3-4年的過渡期,加快調整,才能增強實力,適應國際競爭的新形勢。

物流業受到的沖擊是多方面的。商業(內外貿、批發零售)、運輸五大行業(航天航空、鐵路、公路、水運、管道)、倉儲、速遞、維修、信息技術、廣告、包裝、檢測、租賃通信、技術服務、專業服務和自然人服務等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這些行業都不屬於象汽車、電信和金融那些受「重點保護」的行業部門。因此,國內這些物流行業不能因本行業「幼稚」而指望保護。

同時,這些國有資本高度集中的物流行業也要對內資逐漸開放。

(4)對政府服務和法制建設的沖擊

高質量的政府服務包括科學的決策規劃,依法行政,為企業提供及時而周到的服務,盡量少的管制和不增加企業負擔。

法制服務既體現在立法上,更體現在執法上。

(5)對信息制度和信息技術的挑戰

及時、准確、全面的公開信息是流通業的生命。流通業不能建立在假的產量統計、遲到的的信息、經常不準確的各類預報的基礎上。

國內物流企業幾乎沒有自己的專門情報系統和保密機制,只能依賴可靠性極差的公開統計及預報。這是很危險的。

(6)對教育科研製度的沖擊

物流又是一門綜合性經濟學科,涉及眾多學科和邊緣學科,中國現行中高等教育中,現代物流的基本科研力量不足,高質量的教材不夠。同時,科研投入(包括企業科研)太少,專業人才太少。因此,面臨「入世」沖擊,中國物流業要引進大量境外人才,這就加重了本來就嚴重的就業問題。
應當說,「入世」對中國物流業的沖擊是全面的、深遠的。這些沖擊不全是壞事,中國的改革恰恰需要這些沖擊。當然,中國不能以犧牲民族經濟長遠利益和社會經濟安全作為接受這些沖擊的代價。

值得一提的是,對我國物流業形成沖擊的不僅是wto法律體系。凡是與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投資自由化、知識產權保護相關的國際法,都會對我國現代物流產業帶來各種影響。

二、中國物流系統的開放和改革前景分析

1、分銷權方面的開放

「入世」後,我國將向外國公司提供分銷權,取消現有的法規限制,並將於3年內取消大部分產品的分銷服務限制,外國商人可以分銷進口產品和我國製造的產品。分銷權將會在我國目前限制最嚴的分銷行業,例如批發、運輸、維修等行業中實施。在物流服務業方面:我國承諾所有的服務行業,在經過合理過渡期後,取消大部分外國股許可權制,不限制外國服務供應商進入目前的市場,不限制所有服務行業的現有市場准入和活動。同時在輔助分銷的服務方面也作出了類似的承諾,具體包括租賃、速遞、貨物儲運、貨倉、技術檢測和分銷、包裝服務等,這些方面的限制將在3-4年內逐步取消,在此期間,國外的服務供應商可以建立百分之百的全資分支機構或經營機構。

2、商業企業的開放

1999年6月25日,國家經貿委和外經貿部聯合下發了《外商投資商業企業試點辦法》,將試點地域擴大到省會城市、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經濟特區。同時在京、津、滬、渝等地開放批發業。與商業有關的金融、保險、外貿、咨詢、運輸、工程承包、電信、旅遊等領域也相應放寬了投資限制,如增加航空運輸業外資航空公司的數量等。《外商投資商業企業試點辦法》雖暫不允許外商獨資設立商業企業,但允許在「試點地區」(即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經濟特區)設立合營商業企業。對參與合營的外國合營者在經營資格上有一定的限制。如零售商在前三年年均商品銷售額應在20億美元以上,申請前一年資產額應在2億美元以上。批發企業則分別為25億美元和3億美元。這一法規對外資進入批發業有實際意義。而零售業,自1992年7月對外開放以來,國家只批准設立了62家外資商業零售企業,但實際營業的外資零售商場卻達到了數百家之多。

3、外貿體制改革和外貿行業的對外開放

外貿是物流的重要環節。中國外貿體制改革在「入世」談判的帶動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國家在對經濟特區生產企業、國家千戶重點企業和國有大型企業實行自營進出口登記制的基礎上,在全國范圍內對國有、集體生產企業自營進出口權實行登記制。1999年12月7日,外經貿部發出通知,進一步放寬了生產企業自營進出口的限制條件。對有關部門認定為國有或集團控股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公司,凡注冊資本在500萬元人民幣(中西部地區300萬元)以上的企業,實行自營進出口權登記制。

外經貿權登記制是中國外經貿經營體制改革的發展方向。1997年在5個經濟特區實行了生產企業外貿經營權自動登記制。此後,於1998年決定開放私營企業進出口經營權,並在深圳、上海浦東允許外商從事外貿經營。

外貿業不僅對內資開放,也對外資開放。在今後短期內,一定形式的許可證、少數產品的國營專營權和客觀上不可取消的配額限制將繼續存在,但這不會影響外貿行業的全面改革和開放大局。外貿登記制,將是最終的改革目標。

4、其他服務業

中國全面參加了1986年至1994年的關貿總協定(gatt)烏拉圭回合談判,承諾在「入世」後遵守《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在與wto成員方進行的市場准入談判中,中國也就服務業的重點行業作出了具體的開放承諾。

中國對外承諾開放的服務業領域是十分廣泛的。目前由於中國「入世」最後議定書尚未達成,不能了解每項具體的承諾,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中國的服務市場對外開放,將對物流業產生重大影響。因為,「物流」幾乎與服務業所有行業都有關聯。

三、國家對物流系統開放的一定限制

1、開放時間的過渡期

中國要求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wto,物流分銷系統不屬重點「保護」行業,但大約有3-4年的過渡期。

2、區域名額限制

依據《外商投資商業企業試點辦法》,批發業將在四個直轄市開辦外資試點企業。在其他省的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可以設立合營商業零售企業。這些企業和他們的分店以及連鎖店的出資比例、注冊資金、經營年限均有一定的條件。但這個《試點辦法》會根據中國「入世」後的形勢作進一步的修改和調整。

3、投資比例的限制

一般來說,中國在物流系統將允許外資獨資進入,但在過渡保護期內將有部分關於比例的限制,如交通及商業領域。

然而,總的看來,以上限制是越來越少。根據新的外資企業法,外資的國民待遇將得到全面保障。

另外,根據過去的經驗,在實際執行中,各種條文上的「限制」不容易真正做到。例如,早期只允許每個省會城市只開放幾家外資商業零售機構,但在許多城市有幾十家外資商店開張營業。更何況經過20年的對外開放,內外資本相互融合,很難分清中國資本市場上的「純外資」。

四、物流業的進步將對中國經濟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1、物流產業化的轉變有助於綜合物流系統的建立,並將促進政企分離、官商分離

物流業在中國,不只是一個商業性的問題。物流直接涉及的中國政府部門至少有:

商業領域 經貿委(內貿局),外經貿部,供銷合作系統,工商管理部門,稅收部門等。
運輸領域 鐵道部,交通部,民航總局,能源總局(管道)等。
倉儲領域 內貿局,建設部,各級政府、各行業主管部門。
電子商務領域 信息產業部,各行業主管部門。
生產領域 經貿委,計委,各行業主管部門。
投資領域 計劃、規劃部門,財政部門,金融部門。
企業人事領域 組織系統,行業主管部門,人事系統等。

中國物流業面對新的國際市場競爭形勢,必須商業化、專業化。一方面要把眾多的管理機關減少到一兩個,避免政出多門和條塊分割。另一方面要政企分開,官不亂商,避免壟斷、腐敗和低效率。物流的改革,不僅為整個經濟系統疏通了血脈,實際上也促進了政府機構改革和政法系統改革。

2、中國物流體制改革將促進中國法治的進步

物流業涉及眾多領域,物流業的改革必定促成一系列立法的變化和執法的進步。

據不完全統計,22年來,涉及物流業的法律法規有3萬多件,分布如下: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基本法和專門法:260件;

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800件;

地方性法律法規:6000件;

國務院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法規:25000件。

這些法律包括了中國經濟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等實體法和眾多程序法。由於物流業法律涉及的法律關系既有縱向的經濟管理關系,也有橫向的經濟競爭與合作關系,也有縱橫交錯的經濟利益協調關系,所以要保障綜合物流業健康合理的發展,就必須全面認識這些法律規范。良法存之,不良者廢之。

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法律法規對過去20多年來物流領域多行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但面臨經濟全球化、物流一體化、商務電子化的現代供應鏈模式,這些有關物流的法律法規必將全面進行審理、修正、補充或廢除。相互矛盾或沖突的法律文件必將進行合並和統一。實際上,這些工作早已開始。中國還沒有正式加入wto,但法制改革早已行動,這些改革都參照了wto 60個協議及其附件,也參照了其他國際經濟法和別國法律。

中國加入wto,也意味著執法標準的國際化。一定程度的國際執法監督有利於增強各國市場建立良好秩序的信用。

3、物流市場引進競爭機制和引進國外資金技術,必將使該領域實現空前的繁榮

改革開放20年來,中國物流業系統內各行各業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物流業的基礎設施、物流運儲能力和物流信息技術等都有了長足的進步,雖然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有些落後,但真正落後的是物流業的布局、管理和技術。這是一個艱難的改革過程。

物流業的改革不完全靠行政命令和官方計劃,而主要靠開放市場,在公平競爭中逐漸協調。中國的物流市場不僅將對外國開放,同時也會對國內非國有資本開放。競爭不僅帶來了壓力,而且也帶入了資金和技術。

4、國家「十五」規劃已將物流配送列為重點發展的產業

中國政府已意識到發展現代物流對於提高我國的經濟運行質量和企業的經濟效益,促進我國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兩個轉變,具有重要意義。各有關部門表示要共同努力,做好行業間的協調;各級地方政府要積極搞好規劃,避免重復建設、無序發展。

在不久前,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發布的《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中,也已把發展物流配送中心列為重點鼓勵發展的內容。國家科技部已批准有條年的研究所為「中國物流生產力促進中心」,並把「現代物流服務業模式及其支撐的研究與示範工程」項目列入國家「十五」攻關計劃。國家內貿局規劃在「十五」期間,建設30個現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示範項目,並在此基礎上,培育和發展10個左右較大規模、具有全國網路的專業化物流骨幹企業。上海、北京、天津、山東、深圳等省市已開始規劃或建設物流基地。

國內貿易局還就發展中國現代物流提出了8項改進的具體措施:(一)搞好規劃與協調,促進中國物流相關行業的配套發展。今後國家有關部門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各方面在發展物流方面的協調、統籌規劃、配套發展。各地方、各大中城市也要注意搞好當地物流配送基地、中心的規劃,推動中國發達、配套的物流體系的形成。(二)積極發展網路化、社會化的物流服務體系。(三)完善物流配送的有關標准化和規范化,促進中國物流業統一標準的形成。(四)推動物流配送領域信息系統建設,促進與電子商務的結合。(五)積極發展完善各類物流配送中心,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和質量,讓消費者得到更好的服務。(六)擴大物流業的對外開放。希望國外企業加強與國內物流企業的合作、合資,興辦各種物流方面的合作、合資項目。(七)抓緊改造現有物流設施,利用各種資金渠道,進行物流設施的技術改造,搞好現有物流設施的整合與利用。(八)加強物流人才培訓。

五、結語

中國加入wto,中國物流市場與國際物流市場將連為一體。巨大的物流市場潛力和物流服務回報為中外企業提供了空前發展的機遇。

中國物流業暫時離國際化水準還有很大差距。現代物流要求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廠、批發商、零售商、物流公司和最終用戶形成網路,而中國目前的物流系統仍處在初級發展階段。然而,落後就意味著需求,也意味著利潤和機遇。

中國政府在物流行業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是堅定的。盡管相關的具體政策法規尚在制訂中,盡管中國「入世」議訂書尚未公布,但中國對服務業、物流業的開放承諾不會食言。

歡迎登錄長風網獲取最新物流資訊。

『柒』 中國中小企業管理現狀的六大隱患

中國中小企業管理現狀的六大隱患 1、管理不規范,隨意性強 許多中國企業的管理體制不健全,也沒有一套規范系統的管理制度,大多數企業是被動反應型的,隨著新問題的出現,由經營者制定新的措施卻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或者隨著其他企業新管理制度的採用而加以仿效,卻很少顧及新制度與原有制度之間的邏輯關系及新制度是否適應本企業的實際情況等等。其結果或者是管理制度之間的系統性不強,或者由於淮桔北枳,只是東施效顰而已。這一點,在許多中國企業推行IS0900O標准時便暴露的非常明顯。 2、企業缺乏長遠的戰略目標 許多中國企業忽略了企業家永續經營的最終目標,一味追求短期效益或者僅僅是利潤最大化、規模的增長;也有的企業雖然制定了戰略目標,但由於戰略目標的不切實際,很容易變成一紙空文,或者造成企業為實現這個戰略目標而陷入多元化經營的陷階。已經有一些企業經營者開始反思企業的戰略目標,力爭克服頭腦發熱或目光短淺的問題,逐步延長中國企業的平均生命周期,不單純追求規模,而是在市場競爭中塑造強者的形象。不僅僅是做大,而是圖強;我們需要的是長期發展,不是短期效益;(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的矛盾解析) 3、顧客導向還是企業導向 一些中國企業已經開始以市場的變化、顧客的需求作為企業經營策略的指南針,但大多數企業仍安於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新產品的開發和市場的開拓。這種企業導向的直接結果是以我為主的思維方式,而這種思維方式不一定能夠保證生產出的產品滿足顧客的需要,而不能滿足顧客需要的產品也無法轉化為企業創造的價值。按照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觀點企業的存在就是為了創造顧客。那些不斷跟蹤顧客需求變化的企業已經在市場競爭中嘗到了甜頭,暢銷的產品不僅為企業直接創造了價值,還建立了最可寶貴的顧客的品牌忠誠度。 4、人治還是法治 從80年代開始,中國開始評選出各種頭銜的企業家,從國家大獎到省市地區的小獎。因此中國企業經營者越來越多地受到了社會的關注,當然其領導風格與個性也對他所管理的企業的發展產生了影響。中國大多數企業經營者,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私營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經營者本人的領導權威影響極大(影響力如何),在一些企業中,甚至到了對其決策無人置疑的程度,而這從某種程度上,加大了企業經營的風險,因為沒有人可以永遠正確。雖然在目前的環境條件下,這種集權和獨裁在許多時候是有效的,但面對未來多變復雜的環境人治將很難保證企業的順利發展和在競爭中獲勝。人治色彩的濃厚,也是中國企業管理制度不健全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建立一套科學的決策機制(發展當務之急),在企業管理體制上實行法治,將是中國企業面臨的重要挑戰。 5、用人還是培養人 許多中國企業感慨:現在越來越難留住人了!不僅是留人,在企業招聘新員工時,中國企業也很難與外資企業抗衡。也許有人會將之歸為國內企業工資太低的緣故,但根本上是企業內部沒激勵機制(發展空間及完善機制比單純的工資更重要)的問題,除了在物質激勵方面受現有資源限制導致中國企業缺乏吸引力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大多數企業只會用人,而沒有培養人。比較中外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一個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員工的培訓投入上。外資企業的培訓完善而系統,並且與企業文化、企業發展的實際密切相關由於將員工視做最寶貴的人力資本,外資企業的培訓投入也產生了極高的收益。反觀中國企業的員工培訓,似乎多為應急或被動式的,企業經營者似乎沒有將培訓作為投資來看待,而只用不培養也無法建立員工與企業間的歸屬關系,更不要說企業凝聚力或學習型組織的形成了。 6、企業文化建設有待深入 中國許多優秀企業非常關注企業文化的建設,也投入了相當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策劃企業文化。但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卻存在著一些誤區,例如重視企業文化的物質層建設,而忽略企業核心價值觀(核心競爭力)的作用;重視策劃人員的創意,忽視企業的實際情況,致使企業文化只是花瓶,無法獲得員工的認同(會曇花一現);企業文化千篇一律,缺乏個性,重視文字的工整,忽略企業特性的表達等等。當然,還有相當一批企業仍沒有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沒有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這些都對企業應對未來環境和企業員工的潛力發揮不利。因此,中國企業的文化建設還有待於進一步深入。

『捌』 中國法治現狀如何.

建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在解決"人治"問題上採取了各種措施,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於社會主義制度還很不完善,人治和人治思想依然有它的市場,人治是中國經濟發展遲緩的重要原因。經濟現代化要求必須實行法治,徹底摒棄人治。法治是近代大工業和商品經濟的必然產物,近代西方的法治,推動了西方生產力的迅猛發展,促進了社會分工、自由競爭。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必須明確國家、企業和個人的責、權、利關系;必須實行商品的等價交換,保護企業之間的競爭;必須提高工作效率和商品信譽;必須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由人民自己管理國家、經濟、企業、社會……所有這些,都必須實行法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樹立至高無上的法律權威。這也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所要求的。
人治與法治,並不是簡單的領導制度的區別,而是判斷一個民族是否加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應當指出,我們至今對人治的危害、法治的意義的認識都還不夠全面深刻,這也是當前政治體制改革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法治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和諧是人類社會的理想境界。和諧社會要求有秩序,要求穩定,要求公平和正義,因此和諧社會首先是一個法治的社會。
眾所周知,所謂法治社會,就是社會公民和社會組織把憲法和法律作為行為規范。其基本特徵是立法必公、執法必嚴。所謂「公」,就是公平正義,大多數公民贊成;所謂「嚴」,就是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僅僅做到這兩點,社會就會太平、就會和諧了嗎?
秦朝推行商秧和韓非的法家思想,推行嚴刑峻法,當官的都是酷吏,執法嚴格,可謂「法治」社會了。但秦不行王道而行霸道,不遵周公所制的「周禮」,民不知禮、義、廉、恥、信,人無倫常,盜賊叢生,官府一味地鎮壓,最終區區幾十年秦就亡了,沒有建成太平盛世、和諧社會。
亂世用重典是句屁話,沒聽說過人心是可以殺服的。清朝初年,康熙帝從元朝短命的教訓中悟出人心不可以殺服,積極學習漢族文化,尊崇孔、孟,祭祀明太祖陵,重用漢族賢達,用禮、義、廉、恥、信教化萬民,才收服了人心,出現了唯一一個異族統治下的太平盛世――康乾盛世。
所以,法治社會建設與社會文明建設必須同步推進,推行法治要有推行法治的社會土壤―――社會民眾推崇平等、自由、博愛的普世價值觀,禮、義、廉、恥、誠信等中國特色的貴族精神佔主流,大部分人積極追求真、善、美,自覺抵制假、丑、惡。
不信請看,南京「彭宇案」中,法官說:從常理看,如果彭宇沒有撞倒徐老太太,他就不會主動扶起徐老太太並送到醫院治療,彭宇這樣做了,就一定是他撞倒了徐老太太。在這樣的「常理」下,彭宇杯具了,美好的雷鋒精神也壽終正寢了。
可以看出,要建成真正的法治社會,還任重而道遠。

熱點內容
工傷保險條例第30條 發布:2024-11-08 11:26:05 瀏覽:711
六安金安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4-11-08 11:23:52 瀏覽:195
侵害農民利益的法規 發布:2024-11-08 10:23:46 瀏覽:485
初中學生與法律知識競賽 發布:2024-11-08 09:51:45 瀏覽:545
提出社會測量法的是 發布:2024-11-08 09:32:17 瀏覽:703
跳插法規律 發布:2024-11-08 09:29:18 瀏覽:86
律師相親 發布:2024-11-08 09:21:37 瀏覽:762
新婚姻法遺棄 發布:2024-11-08 08:56:03 瀏覽:521
09平民法系靈飾 發布:2024-11-08 08:51:56 瀏覽:25
澳洲司法考試 發布:2024-11-08 08:40:39 瀏覽: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