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周瑜道德計

周瑜道德計

發布時間: 2022-04-21 00:17:12

1. 赤壁之戰關於周瑜的評論

在赤壁之戰的戰前階段,周瑜是真正促成孫權決心抗曹的人。
諸葛亮受使來到柴桑,激怒孫權好勝之心。魯肅以務實的態度分析了降而必亡的道理。但最後促使孫權下決心的,是周瑜一番力排眾議的言論。這番話真是言議風發、慷慨不曲,周瑜的才氣、謀略從中可見一斑:
「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尚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請為將軍籌之:今使北土已安,操無內憂,能曠日持久,來爭疆埸,又能與我校勝負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又今盛寒,馬無藁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禽操,宜在今日。瑜請得精兵三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
●周瑜先為抗曹出兵「正名」
這番話中,周瑜把曹操定位成「漢賊」,提出「為漢家除殘去穢」。使得抗曹成為出師有名,以順誅逆的軍事行動。
對此,民國學者祥夢庵曾評道,周瑜之高雅處,也是周瑜與魯肅最大的不同,就是「從不說悖漢的話」。本人很贊同這種評價。觀《三國志》,周瑜每在孫權面前獻計建策,總以「滅曹清漢祚」為核心思想。而魯肅所規所謀,總是從孫權集團的實際利益出發,「帝號」掛在嘴邊。這不僅反映出周瑜、魯肅兩人在器局和情操上的差異,也體現出周瑜在漢室利益和江東利益之間,一直巧妙地把握其度。所以,周瑜的「赤壁戰前議」,首先做到的是賦予東吳出兵在道義上保證。
●周瑜分析了曹操必敗東吳必勝的理由
當時曹軍佔有絕對優勢,在吳人看來似乎是不可戰勝的敵人,唯有周瑜計出眾人、專明獨斷,看出曹軍的可敗之處。《三國演義》評書里說諸葛亮「能掐會算」,而實際上,周瑜的預見性才真正令人驚嘆。戰事的發展果然如同周瑜戰前之議:曹軍不習水戰,初次遭遇便「引退江北」,而後果如周瑜所料發生疾疫。也同樣如周瑜事先保證的,周瑜果然以以不足三萬之兵為孫權大破曹操。
●富於感染力演說鼓動了孫權的決心
周瑜短短一生,留下的文字議論,只有兩封書信、三段議說,即「作徒備置吳疏」、「臨終上疏」、「不質子議」、「赤壁戰前議」、「取蜀議」。這兩疏三議,不僅是周瑜一生謀略的概括,也體現出周瑜的語言藝術。周瑜精通音樂,這使得他的言辭充分感染力、鼓動力,也體現出韜勇抗威、不畏強敵的的謀略風格。智略過人的謀劃,加上動人的演說方式,周瑜一生屢次說服孫權聽從他的建議。
不僅如此,周瑜抗曹必勝的信心更是令人慨嘆。海外華人史學家黎東方老先生在《細說三國》一書說贊嘆:「好周瑜!這『操自送死』四個字,是何等的雄壯!周瑜,你真不愧為周瑜!當時,整個江東,整個中國,有沒有另一個人,敢能說,曹操是來送死的呢?」

2. 詳析「赤壁之戰」中的反間計,連環計,苦肉計。

苦肉計

為了讓曹操上當,以便火攻曹軍,周瑜決定使用苦肉計。黃蓋願行此計,並在周瑜與眾將商議退敵之策時,故意大唱反調。尤其是在曹操奸細蔡中、蔡和面前為戰、降問題爭吵。於是周瑜下令將黃蓋打得皮開肉綻,卧床不起。隨後黃蓋詐降曹操,率船火燒曹操水軍,立下大功。(122字)

「連環計」

(連環計就是讓敵人自己牽制自己,然後再去謀取。用一條計謀使敵人自己牽制自己,再用一計進攻敵人,兩條計謀結合起來運用,就能夠摧毀勢力強大的敵人。)

赤壁之戰前夕,龐統向周瑜獻連環計,瑜設計使蔣干邀龐統到曹營。操與統同觀營寨,又共論兵法。統對答如流使操敬服。統乘機提出:大江中風浪不息使北兵易生疾病。可將大小船配搭,首尾用鐵環連鎖,鋪闊板以便人馬行走。操聞之大喜,派人連夜打造連環大釘,鎖住船隻。這為周瑜火攻曹軍提供有利條件。(138字)

周瑜的反間計(或「蔣干盜書」「蔣干中計」)

赤壁之戰前,蔣干自告奮勇,充當曹操說客,企圖勸說周瑜投降。周瑜正擔心新降曹的蔡瑁和張允助曹訓練水軍,便將計就計,擺下「群英會」接待蔣干,並佯醉與蔣干同床酣睡,誘導蔣干盜走事先偽造的張、蔡二人的「投降書」。急於立功的蔣乾和生性多疑的曹操果然中計,蔡張被殺,周瑜反間計大獲成功。(137字)

3. 周瑜不心胸寬廣的事例

周瑜的真實生平 周瑜(175-210),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是江東的士族地主,很有勢力。孫策起兵時,他大力相助。孫策死後,他全力輔佐孫權,成為東吳軍隊的年輕統帥。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十五、六萬大軍,以突然襲擊的手段,一舉奪佔了荊州的大部地區,又下書給孫權,說已訓練水軍80萬,要與孫權會戰,企圖逼其投降。孫權急召周瑜商定大計。 周瑜從鄱陽(今江西波陽)星夜回到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堅持主戰。他向孫權分析說:「曹操雖然統一了北方,局勢並不穩定。馬超韓遂割據關西,威脅著他的後方;他令部隊舍棄熟悉的鞍馬,登上生疏的戰艦來進攻我們,正是舍長就短。如今天寒地凍,牛馬缺草,北方士兵進入江湖地帶,水土不服,必然要生疾病。這些都是用兵的大忌。曹操如此貿然行事,豈有戰勝之理!要打敗曹操,此正是好時機。請給我幾萬人馬,前去破敵。」孫權聽了周瑜陳述非常激動,他抽出寶劍,砍去書案一角,厲聲說:「誰敢再說投降,就和這案角一樣!」。 當天晚上,周瑜又進風孫權說:「根據我的偵察,曹操從北方帶來的軍隊只有十五、六萬,已經疲憊不堪,新得的荊州軍隊最多七、八萬,對曹操還存著疑懼心理。這樣的軍隊,人數雖多,並不可怕,請將軍放心,只要給我精兵5萬,就能夠打敗曹操」。孫權聽了,抗曹決心更加堅定,馬上任命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正副指揮)、魯肅為贊軍校尉(相當於參謀長),率精兵3萬西上,會合劉備,迎擊曹軍。 孫劉聯軍在樊口(今湖北鄂城西北)會師後,溯江而上,在赤壁(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磯山)與曹軍前鋒遭遇,經過一場戰斗,曹軍先頭部隊敗退烏林(今湖北洪湖縣東北鄔林磯),和主力會合,與孫劉聯軍隔江對峙。 不出周瑜所料,曹軍初到南方,水土不服,疾病迅速流行,加上受不了長江上的風浪顛簸,士氣迅速下降。為了減輕暈船,曹操令部隊用鐵索將戰船連接起來,上面輔上木板,以降低戰船的搖擺度。部將黃蓋覺得這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好機會,就向周瑜獻計說:「敵眾我寡,長期相持對我不利。現在敵船用鐵索連鎖首尾相接,首尾相接,可用火攻來打敗曹操。」周瑜同意這一意見,並商定由黃蓋寫信向曹操詐降,以便接近曹船。曹操得到降書之後,考慮信中說得合情合理,就相信了,並與送信人約定了接受黃蓋投降的時間和信號。 周瑜令黃蓋事先准備好了十艘名叫艨艟、斗艦的大戰船,在船上裝滿了乾柴,灌上硫磺,澆上油料,外面用布幕蒙好,插上了約定的旗號,在每船後面拴上一條小船。十一月的一天,黃蓋率領十艘大船向北岸急駛而去,快接近曹軍戰船時,黃蓋命令士兵舉火,同時高喊:「黃蓋投降來啦!黃蓋投降來啦!」曹軍信以為真,紛紛走出船艙觀望。黃蓋命令10艘大船同時發火,然後跳上小船退走。這天正好刮著猛烈的東南風,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傾刻間,曹軍的戰船烈焰沖天,因被鐵索連著,倉猝間無法拆開、疏散,很快就淹沒在一片火海之中。由於火大風猛,又延燒到岸上的曹軍營寨,燒死淹死者不計其數。周瑜率領孫劉聯軍,乘勢猛殺過來,曹軍士兵多有疾病在身,被殺得人仰船翻,曹操倉皇地帶著殘兵敗將,從陸路經華容(今湖北監利東北)向江陵逃去。途中人馬自相踐踏,兵力傷亡已超過大半。周瑜、劉備水陸並進,一直追到江陵城下。曹操率殘部撤回北方。 赤壁之戰以後,周瑜拒絕了曹操的誘降,幫助孫權迅速擴大了東吳的力量,還雄心勃勃地計劃先取巴蜀,再圖北方,進而統一天下。建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正當他欲展宏圖之際,忽患重病,死於巴丘(今湖南嶽陽),年僅36歲。 (公瑾乃一代名帥,不幸英年得病早逝,卻被羅本寫成一個毫無氣量的小人,在下認為實在不公,公瑾之才實不在孔明之下) 提起周瑜,談論的話題多是軍事才能,風度外貌,周瑜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這種魅力又依託於他的思想,今就周瑜的思想這個話題姑且妄言之。 說周瑜的思想先論周瑜的家世,《三國志。瑜傳》,「從祖父景,景子忠,皆為漢太尉。父異,洛陽令。」,往上推兩代《後漢書。周榮傳》「周榮字平孫,廬江舒人也。肅宗時,舉明經,辟司徒袁安府。」後「自郾令擢為尚書令」為潁川太守,山陽太守等。榮子興「蘊櫝古今,博物多聞,《三墳》之篇,《五典》之策,無所不覽。屬文著辭,有可觀采。」 興也拜為尚書郎。 周榮本江淮孤生,但到了周景的孫子周暉一代時「兄弟好賓客,雄江淮間,出入從車常百餘乘。」已經顯赫一時了,周瑜正是和周暉一輩的,漢代很重視家族勢力,像周家這樣的單門孤生發展起來了,更是非常重視家族之間相互照應,所以,周瑜雖不是周景嫡系,祖上累世為高官,父親也做過洛陽令,(應該和現在北京市市長差不多吧)所以稱周瑜出生世家是卻不是妄言。 漢代選士標準是經明修行,周家雖無家傳經學,但周榮、周興、周景都明確記載明經、明學,可見周家受儒學影響是很深的,說了這么多,並不是要吹噓周瑜家世如何顯赫,主要是想說明,周家的興起是靠經明起家的,必然重視對子弟儒學的灌輸,周瑜是在儒學中耳濡目染長大的世家子,在這樣一個大環境的熏陶下,無論如何他的思想中必然具備了濃厚的儒學成分,因此作為軍事統帥的周瑜,身上有一種別於行伍出身的將領的閑雅恢弘的氣度。 但是,周瑜出生的時候,漢家的氣數正如最後一抹夕陽熄滅在天邊,社會的動盪結束了漢代政治思想的大一統,各層人士從僵化的社會秩序中解放出來,開始以進去務實的姿態追求建功立業,拯濟天下,贏得不朽的人生。 生於亂世的周瑜雖然受儒學的影響,但不是老於經學的腐儒,相反他的思想中有更多的離經叛道。他和那個時代的眾多士人一樣,積極進取,追求功名,在他的內心深處反抗儒家的守成,藐視所謂的正統。 瑜謂肅曰:「昔馬援答光武雲『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今主人親賢貴士,納奇錄異,且吾聞先哲秘論,承運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推步事勢,當其歷數,終構帝基,以協天符,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吾方達此,足下不須以子揚之言介意也。」(三國志。周魯呂合傳)在這段話中,周瑜根本就認為漢家氣數已盡,現今應該選擇明君,做出一番業績。怎樣的大逆不道啊,但聰明如周瑜者只會私下對魯肅說,公開場合周瑜沒有說過背漢的話,因為他深知,儒家的倫理綱常和道德規范是不可輕易逾越的鴻溝。 同樣是要助孫氏問鼎天下,周瑜就說的很藝術很含蓄:「英雄樂業,尚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而出生庶族的魯肅在榻上策時就非常露骨的說:「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雖然聽的野心勃勃的孫權心花怒放,但嘴上都不得不制止:「今盡力一方,冀以輔漢耳,此言非所及也。」難怪張昭要「非肅謙下不足,頗訾毀之,雲肅年少粗疏,未可用。」 魯肅的粗疏是他放任了自己不臣的想法,而周瑜卻舉起為漢家廓清天下的旗幟,剪除對手的力量,在道義上搶佔先機。言議英發的優劣高下可見。 儒學的核心是仁和禮,後來更進一步具體化為忠孝仁勇。忠,周瑜對孫氏的忠是有目共睹的,先助孫策,發船糧濟大事,再後跟隨轉戰江東;後輔孫權,獨先盡敬,便執臣禮,諫阻納質,火攻破曹,對朋友忠,對主上忠。勇,獨排眾議,諫阻納質,強敵當前,堅持抗曹,跨馬掠陳,帶傷行營。仁,友與孫策,恢弘大度,折節容下,終不與校,使他人不覺自醉。 周瑜遵守著儒家的道德規范,卻又抗拒著儒家的禮制約束。周瑜選擇的孫氏集團既不佔正統的優勢,也不佔政治的先機,他的擇主只為少年的那一段情誼,率性而為有著後來的名士風范,難怪後世小說戲劇中總要演繹他孩子氣般的任氣使然,原來是空穴來風,卻也並非全然捕風捉影,只不過後人移花接木,弄得周郎面目全非。 儒者守禮,亦步亦趨,周瑜卻偏生喜歡別開生面,獨樹一幟:力排眾議,堅力抗曹,勸孫權羈絆劉備,迫龐統為功曹,攜劉備共取西川,使計行事出人意表,不拘一格。原來周郎儒雅的外表包裹著骨子裡的任誕放肆,大膽妄為。察舉制度式微,品題人物興起,以「梟雄」目劉備,以「熊虎」目關張,周瑜也是目光如炬,名士的風度彰顯於前。 少年的周瑜應該不是一個用功的孩子,他沒有盡心攻讀《三墳》《五典》,卻在史書上留下「曲有誤,周郎顧。」韻事,還好,沒有飛鷹走狗,放浪形骸,即使做紈絝子弟也做的儒雅風流。 生於明經的士族世家,儒學的濡染浸潤讓周瑜志存高遠,,具有仁智忠勇,信友恭謙的道德品質,氣度格局讓人概嘆:「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然又因為不願窮經究典,少了幾分守成的羈絆,多了一些任情放達的通脫和積極開拓的朝氣,再加之生於亂世,禮樂蹦壞,異端突起,讓他銳意進取的個性得以張揚,天縱的才情得以釋放,看來周郎的氣質才情似有上天所賜,個性氣質中矛盾的統一渾然天成。 周瑜的風流在於他站在時代的風尖浪口,他的人格沒魅力來自於他矛盾的思想。 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對三國歷史文化的普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三虛七實的描寫也迷惑了不少讀者對歷史真相的了解。三國荊州之爭中小說對周瑜的描寫,就與史實有很大的出入。這是小說在人物刻畫上與歷史真實性大相徑庭最突出的例子。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現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後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得吐血身亡,臨到絕命之時仍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長嘆。小說對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戰前後一連串的鬥智、鬥法寫得絲絲入扣,極為生動,從人物塑造的角度講是相當成功的,但從歷史的真實性講,則全屬子虛烏有,純粹是小說家的文藝創造。 歷史上的周瑜,當然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氣周瑜」的任何蛛絲馬跡。若從周瑜與孔明在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們倆在赤壁之戰前後的政治地位、歷史作用看,真正的贏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華橫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實際上遠遠蓋過了初出茅蘆的孔明。 周瑜助孫吳創業江東之時 孔明尚在流寓、隱居之中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載,周瑜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他長得高大健壯,容貌俊秀,一表人才。他出生於公元175年,比諸葛亮要年長六歲,他步入政治生涯的時間也比諸葛亮早得多。諸葛亮26歲才出山,周瑜20歲剛出頭就踏入戎馬行列了。 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孫策借故脫離表術歸取江東之時,周瑜即由丹楊(今安徽宣城)其叔父處率兵迎策,幫助孫策渡江東下,擊敗當時的楊州刺史劉繇,為孫策平定江東起了重要作用。當時周瑜年方21歲。周瑜跟孫策同年,早先孫策父親孫堅起兵討董卓遷家至舒縣時,周瑜曾空出自家的一所大宅院讓給孫策居住,兩人交情十分深厚。所以當孫策歸取江東時周瑜前往相助,孫策對此非常高興,對周瑜說能得到你的幫助,事業一定能成功了。 孫策擊敗劉繇後已有數萬人馬,認為平定吳郡、會稽郡已不成問題,讓周瑜回去與叔父共同鎮守丹楊,不久袁術派他的堂弟來代替周瑜叔父做丹楊太守,周瑜便和他叔父來到了壽春(今安徽壽縣)。壽春是當時盤踞江淮的大軍閥袁術的老巢,袁術看中了周瑜,想要任命周瑜為部將。周瑜認為袁術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借故離開壽春,於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回到吳郡孫策身邊。孫策親自前去迎接,並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官職。當時孫策本身也只是個將軍身份,這個中郎將是孫策私自署置的,其地位次於將軍。當時周瑜為24歲。 從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年)到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刺身亡之前,周瑜在漢末軍閥割據混戰之初即嶄露頭角,成為幫助孫策奠定江東基業的第一功臣。孫策其時已據有丹陽、吳、會稽、廬江、豫章、廬陵六郡,其中只有徵取吳郡、會稽郡時周瑜未參與,但也有他的功勞,因為若不是他協助孫策渡江,打敗揚州刺史劉繇,吳郡、會稽就不可能為孫策所得。

4. 周瑜用的什麼計

反間計、苦肉計、連環計。

5. 周瑜的道德名言

既生瑜 何生亮 卻說周瑜怒氣填胸,墜於馬下,左右急救歸船周瑜愈怒。忽又報孔明遣人送書至。周瑜拆 封視之。書曰:「漢軍師中郎將諸葛亮,致書於東吳大都督公瑾先生麾下:亮自柴桑一別, 至今戀戀不忘。聞足下欲取西川,亮竊以為不可。益州民強地險,劉璋雖暗弱,足以自守。 今勞師遠征,轉運萬里,欲收全功,雖吳起不能定其規,孫武不能善其後也。曹操失利於赤 壁,志豈須臾忘報仇哉?今足下興兵遠征,倘操乘虛而至,江南齏粉矣!亮不忍坐視,特此 告知。幸垂照鑒。」周瑜覽畢,長嘆一聲,喚左右取紙筆作書上吳侯。乃聚眾將曰:「吾非 不欲盡忠報國,奈天命已絕矣。汝等善事吳侯,共成大業。」言訖,昏絕。徐徐又醒,仰天 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壽三十六歲。

2.

周瑜還江陵為行裝,於道病困,與權箋曰:「修短命矣,誠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復奉教命耳。方今曹操在北,疆場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虎。天下之事,未知終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慮之日也。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儻所言可采,瑜死不朽矣!」卒於巴丘。

主要意思就是周瑜回江陵准備行李什麼,在道上生病不行了,留了封信給孫權,內容是:周瑜我命太短了,不能繼續服侍孫權您了,現在曹操和劉備還在,天下還不知道到底怎麼樣,讓你多傷神了;魯肅這小子不錯,可以替代我,如果您能夠採納我的意見,那我周瑜就可以死而不朽了...周瑜最後死在巴丘這個地方..

3.

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於袁術麾下初崛起時曾隨之掃盪江東。後來回去鎮守丹陽。袁術心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其後設法投奔孫策,為中郎將,孫策相待甚厚,又同時迎娶有「國色」之稱的二喬,成為連襟。孫策遇刺後,臨終囑咐孫權:「外事不決,可問周瑜。」,周瑜奔喪還吳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並且舉薦魯肅等人,執掌軍政大事。赤壁大戰之前自鄱陽趕回力主拒曹,後於群英會戲蔣干、怒打黃蓋行使離間計、最後指揮全軍在赤壁襲擊曹軍取得勝利,並取得副都督程普的拜服與信任。赤壁大戰之後,下南郡與曹仁相持,中箭負傷,與諸葛亮較計賽謀,定下假塗滅虢等計策,最後終於死於巴陵,時年三十六歲。死前上書舉薦魯肅代其位,孫權為其素服吊喪。

6. 有關周瑜的故事

赤壁之戰時,為了讓曹操上當,周瑜決定使用苦肉計。黃蓋奮勇當先,於是在軍事會議上,黃蓋假裝與周瑜意見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輕視之意。於是周瑜下令將黃蓋斬首,諸將苦苦求情,周瑜將處罰改為笞刑,將黃蓋打得卧床不起。這正是做給詐降吳營的蔡瑁張允看的,於是闞澤為黃蓋獻詐降書,蔡瑁張允又恰好將這一假情報傳回了曹營,曹操便深信不疑,以至於後來的赤壁慘敗。
周瑜打黃蓋後來演變成一條歇後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用以比喻兩方面都願意的事情。

東吳英才周公瑾
我曾定義英雄為「聰明秀出為之英,膽略過人為之雄」(這是劉劭《人物誌》上的話)隨後又自己加了一條道德高尚。有人指出按照這么說法三國還有幾個英雄?—對了!此兄可謂一針見血,我的目的本來就在縮小英雄的范圍,先框定在操,亮,瑜三人之內,最後再把我所說的英雄桂冠帶在我最心儀的人物周瑜身上。我的英雄之說本來就是耍個小花招,現在自己露餡,目的不言自明。因為按照我說的條件周瑜最符合,所以我今天就在這里具體說說周瑜怎麼是個正真的英雄,一個完美的英雄!可能我本人對他很偏愛多少有些溢美之詞,但周郎受歪曲這么多年,難得正正名也是應該的。
下面就總論一下他的完美,因是總論文章分幾個部分,可能冗長了一點。
一. 周瑜的完美
翻開正史我們可以發現本傳中的周瑜好象毫無缺點,確實是個完美之人。周瑜除了符合我上面說的三點外,從另一個角度說他的完美,可說他是一個有德;有才;又有風度和朝氣的人。
先說德:他舉賢薦能可比鮑叔;折節為國可比藺相如;謙禮忠君無人能比;性度恢弘眾將誠服。如說諸葛亮是高風亮節的話,周瑜在人品道德上也是無可挑剔的。
次說才:他弱冠征伐為東吳開國立下汗馬功勞;赤壁又力挽狂瀾立下頭功;後又親冒矢石為東吳開拓荊州,豐功偉績不去多提,單說當時人對他的評價吧,他的文武全才在時人眼中已萬眾矚目了。「英雋異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韜略萬人之英」,這些就是時人對周瑜才智的評價,而且說這些話的都是當時第一流的人物。周瑜的有才本已公認沒必要再多做文章了。
再說風度,周瑜是出名的儒將,其雅量高至又有曲有誤周郎顧的謠言流傳,非比那些凶凶武夫,是一個風雅超群的人物。只一句「遙想公瑾當年」其人其貌已使人多麼心馳神往了。
最後說說他的朝氣,周瑜如果僅具德,才,風度,和諸葛亮也就沒什麼區別了。(諸葛是名士風度)但他又獨具一種朝氣,一種銳意進取自信豪邁的英霸之氣。對自己人他是謙遜有禮的,但對敵人和挑戰他又表現出蔑視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慨:在劉備和周瑜在赤壁戰前相會時,當劉備說起兵力太少,周郎「此自足用」的回答是多麼有氣勢,而劉備的拖延在後相比又是多麼的猥瑣。周瑜的謀略也無不透出這種先發制人,銳意果敢的氣質,這就是我最羨慕的「英才天縱」了。但周瑜的豪邁和關羽之流的狂傲又有本質區別,因為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合理的分析謀劃基礎上的,非比關羽之流無謂的狂傲換來的只是身敗名裂,正因為此周瑜是成功的。他的這種氣質和孫策相象,但孫策又是輕佻和嗜殺的,周瑜卻是從容嫻雅的,就象有人說的他的氣質是孫策和諸葛亮的結合,在周瑜身上剛和柔就這么恰到好處的結合了。
如此一個剛柔相濟的人物又有無可挑剔的優秀品格和令人贊嘆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別偏愛給了他俊美的外貌,內外皆秀又風度翩翩,他稱不上完美又有誰能稱得上呢?用一句話形容周瑜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他可謂人如其名:周瑜就象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是一塊完美無瑕的美玉啊!
二. 周瑜歷來受到的誤解
由於三國演義為了塑造諸葛亮形象把周瑜當作了主要陪襯人物,小說中和他在大眾心裡的形象完全受到了歪曲。雖然由於歷史知識的普及,好多人已知道歷史上真實的周瑜並不是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小人,但還是有些人對周瑜有誤解,我即說了周瑜完美就要說清這些誤解,當然和小說有關的不論,只談歷史層面上的。
誤解一:周瑜的成功就是一個赤壁之戰,而赤壁之戰本是糊塗帳。可能是曹操燒船自走,周瑜是僥幸成功沒什麼了不起。

回答:周瑜的功勞並不只是赤壁一戰,他是孫吳開國的關鍵人物。孫權曾說「非周公瑾孤不帝也!」周瑜的大功確實如此。他在弱冠時和孫策轉戰江東雖然史料不太詳盡,但我們可以看到在孫策攻破黃祖上給東漢政府的《表》中,所領諸將第一名,就是「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將周瑜」。孫策為周瑜治館舍,「增賜莫與為比」,並說「論德酬功此未足以報者也」,可見周瑜在孫策攻伐江東時的地位和功績了。應該說周瑜是孫吳建國之初僅次於孫策的第二號人物,其功勞不言自明。孫策死後周瑜「將兵赴喪,逐留吳,以中護軍與長使張昭共掌眾事」這說明孫吳政權的穩定,周瑜仍是起了決定作用。.後來他又諫阻納質,在赤壁戰後又一眼看出寄寓的劉備之危險性,提出羈留劉備對其將「轄以攻戰」之策。這些謀劃後來看來無不正確,周瑜眼光之遠大,謀劃之犀利足以證明他是大謀略家。.

7. 求三國演義中周瑜所有的戰功,計策及故事!

戰功:最大的戰功就是赤壁之戰,其它的像平劉繇,定嚴白虎,幫助孫策平定江東,周瑜很大功勞,力取南郡(可以算成功,只是被孔明投機了)等等。
計策很多:
1借刀殺人(對諸葛亮的,讓諸葛亮去劫曹操的糧道)未成功 失敗原因:反中了孔明的激將法
2反間計(對蔣干施的,意在殺蔡瑁、張允)成功
3苦肉計(和黃蓋配合,為了黃蓋的詐降能騙過曹操)成功,才有了後來火燒赤壁的順利實施
4火燒赤壁(對曹操的,功勞要分龐統一份兒,也得感謝東風)成功
4詐死記(赤壁之戰曹操敗後,周瑜趁機取南郡,結果中了曹純的毒箭,詐死,騙曹仁夜間劫營)計策雖成功,但未拿下城池,主要原因被諸葛亮漁翁得利了。
5美人計(周瑜為討回荊州,同時也看出劉備的野心,想通過美人計,將劉備軟禁東吳,為東吳除一後患)險些成功,因趙雲的衷心和諸葛的計謀而失敗
後世關於周瑜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群英會》、《赤壁之戰》、《美人計》
三國演義裡面貌似就這么多了,希望能幫到你。

8. 三國演義之三氣周瑜的內容

一. 周瑜的完美

翻開正史可以發現本傳中的周瑜毫無缺點,確實是個完美之人。英雄應為「聰明秀出為之英,膽略過人為之雄」(劉劭《人物誌》),再加上一條道德高尚。周瑜除了符合上面說的三點外,從另一個角度說他的完美,可說他是一個有德;有才;又有風度和朝氣的人。

先說德:他舉賢薦能可比鮑叔;折節為國可比藺相如;謙禮忠君無人能比;性度恢弘眾將誠服。

次說才:他弱冠征伐為東吳開國立下汗馬功勞;赤壁又力挽狂瀾立下頭功;後又親冒矢石為東吳開拓荊州,豐功偉績不去多提,單說當時人對他的評價,他的文武全才在時人眼中已萬眾矚目了。「英雋異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韜略萬人之英」,這些就是時人對周瑜才智的評價,而且說這些話的都是當時第一流的人物。周瑜的有才本已公認沒必要再多做文章了。

再說風度,周瑜是出名的儒將,其雅量高致又有「曲有誤周郎顧」的歌謠流傳,非比那些粗莽武夫,是一個風雅超群的人物。只一句「遙想公瑾當年」其人其貌已使人多麼心馳神往了。

最後說說他的朝氣,周瑜不僅具德,才,風度,他又獨具一種朝氣,一種銳意進取自信豪邁的英霸之氣。對自己人他是謙遜有禮的,但對敵人和挑戰他又表現出蔑視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在劉備和周瑜在赤壁戰前相會時,當劉備說起兵力太少,周郎「此自足用」「操自尋死爾」的回答是多麼有氣勢,而劉備的拖延在後相比又是多麼的猥瑣。周瑜的謀略也無不透出這種先發制人,銳意果敢的氣質,這就是最令人羨慕的「英才天縱」了。但周瑜的豪邁和關羽之流的狂傲又有本質區別,因為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合理的分析謀劃基礎上的,非比關羽之流無謂的狂傲換來的只是身敗名裂,正因為此周瑜是成功的。他的這種氣質和孫策相象,但孫策又是輕佻和嗜殺的,周瑜卻是從容嫻雅的,就象有人說的他的氣質是孫策和諸葛亮的結合,在周瑜身上剛和柔就這么恰到好處的結合了。

如此一個剛柔相濟的人物又有無可挑剔的優秀品格和令人贊嘆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別偏愛給了他俊美的外貌,內外皆秀又風度翩翩,他稱不上完美又有誰能稱得上呢?用一句話形容周瑜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他可謂人如其名:周瑜就象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是一塊完美無瑕的美玉。

二. 周瑜受貶低的原因

陳邇冬在《閑話三分》一書中的一段話很有道理,他說周瑜「這個人對孫氏忠;對朋友諒;劃策有絕招;風頭足;名聲好;加上人漂亮;夫人更是美人…那些碌碌之輩自慚形穢之流難免不生嫉妒之心。瑜威聲遠著,故曹公劉備咸欲疑譖之。」曹操劉備尚且如此,後世的凡夫俗子哪見過如此完美的人物,最主要的是周瑜投身的是孫吳集團。

既不是曹操的正統又不是劉備的道統,孫氏只能算地方割據勢力,在後世哪個朝代都不會受到高的待遇。周瑜這么高其他集團的人物又何以自處?所以他們非要在周瑜原本完美的臉上抹點泥。其他的不說,他們想周瑜年紀輕輕就這么成功一定是驕傲自滿得很,少年得志又這么自信那一定是年輕氣盛了。雖然歷史上的周瑜當大事時也不算年輕了,而且他是最謙遜有禮貌的,但在三國志平話中他就已經是驕傲自滿的代表了,因為在凡夫俗子眼裡這樣優秀的人物加之又少年得志不驕傲才怪。今天的周瑜再想平反,年輕氣盛這一條他也是很難反干凈的。因為周瑜咄咄逼人的謀略風格,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他謙讓服人的個性真的很矛盾。有時也覺得史書上的周瑜有點完美得不食人間煙火,可能加上年輕氣盛這一條看上去更生動更有靈氣更像個活生生的人,但那樣他已經不完美了。

周瑜受到更大的貶低和歪曲當然是演義了。為了美化演義第一男主角諸葛亮,羅貫中可說是耗費了心機。因為諸葛亮除了在劉備死後有些作為外,在此之前除了出使了一次東吳餘下的事就是為劉備管管糧草足食足兵而已,要拔高他不用非常之策可不行。於是只能對不起周瑜了。再說如前所述周瑜是劉備集團發展壯大的大絆腳石,演義的主題就是尊劉,誰叫周瑜曾經和劉備過不去,對不起你也是應該的。而周瑜這么優秀功勞又這么大,把他的功勞奪過點也夠諸葛亮形象美一陣的。另外周瑜這么這么完美好最讓人嫉妒了,現在也讓你嘗嘗嫉妒別人時的難受!而且被你這么有本事的人嫉妒的人,他的本事不是大到海里去了?於是餘下的事就不用我多說了:歷史上毫無過結的周瑜和諸葛亮成了水火不容的對手,諸葛亮奪走了周瑜的功勞奪走了他優秀的品格,這還不算還要奪走他的生命,在周瑜死時還不放過他,逼著他說下「即生瑜, 何生亮」這句名言,硬要周瑜在臨死時在諸葛亮臉上再塗點脂粉。羅貫中對周瑜也太殘酷了!好好的周郎何止臉上被塗點泥,簡直是帶上了大泥罩已經面目全非了。但這畢竟是小說,裡面的周瑜諸葛亮只是文學形象,而演義用周瑜陪襯諸葛亮這一手法在塑造人物上還是成功的。周瑜雖變成了另一個人但他毒中還是有點美的,這是原來的周瑜坯子太好,雖歪曲醜化得不成樣子他美的本質還是抹煞不了的。

三.關於俗的演義和雅的歷史

周瑜在演義里被醜化貶低其實也沒什麼,只要大家明白那不是歷史上真實的人物就行。可惜演義的影響太大了,不要說那些簞漿販食的粗人,就是所謂的文化人也逃不過。但是那些分不清演義和歷史的所謂文化人都是付出代價的。袁枚《隨園詩話》就說到某個文人因在詩文中說了一句生瑜生亮的話被人一生譏為笑柄。又有某人在奏摺中用了這句話被清帝免了職。因為分清歷史和小說這個要求並不過分。如果你水平有限盡可以談小說,最看不慣只有幾兩醋的水平還要妄談歷史。因為這些人所依據的是演義里虛構的東西,推導再嚴密又會有什麼結果?再說用小說中荒誕無稽的事去說歷史人物不管是誰,除了反映自己的無知外也是對歷史人物最大的不尊重。歷史上的周郎是最性度恢弘的,在演義里他被歪曲但造就了「千古完人」諸葛亮形象,而且變出來的怪『周瑜』也成了心胸狹窄的典型人物,有典型性在文學上還是成功的。所以受再大的委屈他也是能折節容下的,但如果用演義里虛構的東西去說歷史上的周瑜,他再大度也會氣得吐血了。然而俗的東西往往有市場,象正史這種陽春白雪之類雅的東西難免曲高和寡。

9. 三國周瑜使用的計謀有哪些急!

周瑜打黃蓋—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赤壁之戰苦肉計)
周瑜要飯-----
窮嘟嘟(都督)(謀都督之職)

周瑜謀荊州
--
賠了夫人又折兵
(吳蜀爭奪荊州)
諸葛亮哭周瑜----假戲真做
(裝死裝病騙諸葛亮)
另外還有赤壁之戰:火燒曹營
美人計:謀荊州

熱點內容
高級人民法院書記員 發布:2025-01-16 02:54:26 瀏覽:441
勞動法對合同工的工齡計算 發布:2025-01-16 02:53:53 瀏覽:117
法治文化道德 發布:2025-01-16 01:26:16 瀏覽:733
網路法院宣判 發布:2025-01-16 01:20:30 瀏覽:721
十八屆四中全會一手抓法治 發布:2025-01-16 01:11:56 瀏覽:457
孫斌律師 發布:2025-01-16 01:06:55 瀏覽:432
法院牢中華民族共同意識 發布:2025-01-16 01:04:02 瀏覽:158
雞情法院 發布:2025-01-16 00:07:58 瀏覽:104
楊文案交法院 發布:2025-01-15 23:26:41 瀏覽:568
溫州市城市市容和衛生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5 23:04:53 瀏覽: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