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美國聯邦反壟斷立法主要有

美國聯邦反壟斷立法主要有

發布時間: 2022-04-21 04:17:08

⑴ 反壟斷的美國規制

2013年9月26日,美國司法部網站在其顯要位置公布,包括三菱電機在內的九家日本企業和兩名高管已承認價格操縱指控,並同意支付總計超過7.40億美元的罰款。
美國司法部部長埃里克霍爾德表示,本次國際價格操縱陰謀涉及價值超過50億美元的汽車零件,超過2500萬輛汽車受到了這次違法行為的影響。
近年來美國若干壟斷性大企業並購
惠而浦公司兼並美泰克公司案
美國惠而浦公司(Whirlpool)是美國白色家電業的壟斷巨頭,其市場佔有量在北美居第一。美泰克(Maytag)是美國白色家電行業的名牌企業。2004年,在一家評級機構將其信貸評級調降至「垃圾」級後不久,該公司宣布重組。2004年5月和6月,美國RipplewoodHoldings牽頭的一個私人資本財團及中國海爾美國貿易公司相繼提出收購計劃。開始時,美國惠而浦公司按兵不動,是因為該公司市場規模巨大,它對美泰克的收購過不了反壟斷審查這一關。之後不久,惠而浦公司加入了競購美泰克的爭奪。通過長達6個月的反壟斷調查,美國司法部反壟斷局官員宣布,批准美國最大家電企業惠而浦公司以17億美元並購第三大家電企業美泰克公司。美國司法部反壟斷局的調查顯示,並購後,惠而浦在美國白色家電市場將佔有70%的市場份額,在北美市場中處於絕對的統治地位,形成毫無疑問的壟斷局面。美國聯邦政府反壟斷部門為什麼會批准這項並購?
微軟公司的反壟斷案
微軟公司於1975年成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軟體商。微軟在全球PC機操作系統等軟體市場佔有巨大的市場份額,經常被推上反壟斷法庭。2006年7月,歐盟委員會正式宣布,因微軟未執行該委員會2004年的反壟斷裁決,對微軟處以2.8億歐元(3.57億美元)罰款。近年來,微軟公司一直訴訟不斷,1997年10月,美國司法部起訴微軟公司將網路瀏覽器與「視窗」捆綁在一起銷售。2000年6月,傑克遜法官作出將微軟一分為二的判決,微軟隨後提出上訴。2001年6月,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聯邦上訴法院作出裁決,駁回地方法院法官傑克遜作出的將微軟一分為二的判決,但維持有關微軟從事了違反反壟斷法的反競爭商業行為的判決,判決微軟利用在操作系統市場上的壟斷力量打擊競爭對手,與電腦製造商和軟體開發商簽訂一些排他性合同違法。面對微軟的在全球電腦操作系統市場上的巨大壟斷,美國聯邦上訴法院為何否決將微軟一分為二的判決,而僅僅判決微軟的市場行為違法?
波音公司兼並麥道公司案
波音公司在世界大型民用客機領域居於壟斷地位。麥道公司是世界航空製造業排行第三的公司,也曾經是世界最大的軍用飛機製造商。1996年12月,波音公司宣布收購麥道公司,收購價格為133億美元。波音公司和麥道公司合並之後,新波音公司的資產總額達500億美元,凈負債為10億美元,員工總數20萬人。當時預計1997年新波音公司的總收入將達到480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軍用飛機製造企業。根據美國的有關法律,如此大規模的合並必須經過美國反壟斷當局的批准。美國反壟斷法律規定,如果兩家公司合並以後市場份額的平方和大於1800,公平交易部的反壟斷處或聯邦貿易委員會就立案調查。照此規定計算,兩家公司市場份額平方和為3825,是立案調查標準的兩倍多,但兼並最終還是獲得了政府的批准。美國反壟斷當局為何無視波音公司佔美國市場幾乎100%、佔全球民用飛機市場65%以上的巨大壟斷而批准此項並購呢?
美國聯邦政府反壟斷規制的新趨勢
上述若干壟斷性大企業並購引發的疑問,要從美國反壟斷規制的新趨勢中尋求答案。近年來,美國司法部門在壟斷界定、市場份額、提高效率、保護消費者、技術創新的評價等方面發生了新的變化。
更加重視從經濟全球化背景評估反壟斷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要根據國際市場結構評估、判斷壟斷。當年美國司法部在審查惠而浦公司並購美泰克時,不但對美國國內的白色家電生產、銷售情況進行過調查評估,而且對全球家電市場的競爭情況也進行了調查評估。美國司法部反壟斷局認為美國家電市場已不僅限於國內,而是全球化的市場。兩家公司合並後,新公司仍面臨著韓國LG、日本松下、中國海爾等外國同行的競爭壓力。美國司法部反壟斷局在評估了國際市場、國內市場的集中程度後,認為惠而浦公司和美泰克兩家公司在全球家電市場的佔有率加起來也不能主導市場,認為惠而浦和美泰克的合並將促進公司生產更高質量的產品,提高企業效率,使美國企業在全球家電行業競爭中更有力量。所以,美國反壟斷局批准了惠而浦公司並購美泰克。
更加重視從維護國家利益出發評估反壟斷
維護國家利益就要維護本國大企業利益,因為大型跨國公司代表了一個國家經濟競爭力。在波音兼並麥道案例中,美國政府在後台對兼並活動的支持和參與發揮了重要作用。波音是美國最大的飛機製造商,兼並麥道最終戰略目標是形成航空航天行業的全球性「巨無霸」,與歐洲的空中客車公司競爭。1970年,為了挽救歐洲的航空製造工業,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四國政府用各自的航空製造企業組成空中客車公司,在政府固定補貼、免稅優惠、研發補貼等政策支持下,開發大型民用飛機。1994年,空中客車的訂貨首次超過波音公司,占市場份額的48%(波音為46%),這使波音公司受到了極大的競爭壓力甚至恐慌。為了形成對空客的更大競爭優勢,波音公司提出並實施了兼並麥道公司的計劃。
波音公司兼並麥道,最終體現的是美國政府的意圖。體現美國政府意願最有效的工具,就是政府采購。1996年11月,五角大樓把設計2l世紀戰斗機的合同交給了從來沒有獨立研製過戰斗機的波音公司,而沒有給具有強大的戰斗機設計、生產能力的麥道,這明確地表示了美國政府希望麥道公司必須歸順於波音公司的政府意願。之後不到一個月,波音公司就宣布收購麥道公司。合並後的波音公司在民用飛機市場上明顯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商,它獨佔全球飛機市場65%以上的份額。因此,單從市場結構看,合並後的波音屬於超級壟斷企業,明顯違反了《反托拉斯法》,也遭到了歐盟的強烈反對,但美國政府還是支持合並。為了完成兼並,波音公司對歐盟做出了放棄三家美國航空公司今後20年內只購買波音飛機的合同後,歐盟同意波音兼並麥道。1997年8月,新的波音公司開始正式運行。
更加重視從提高經濟效率角度創新反壟斷規制
壟斷優勢是市場競爭的結果,是高效率的證明,反壟斷規制要有利於提高企業效率。已往,美國政府更重視從市場結構、市場份額方面來規制反壟斷。但現在,司法部門越來越重視從經濟效率角度來處理反壟斷問題,波音公司兼並麥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為了保持美國經濟在全球的領先地位,美國司法部門越來越把提高本國企業經濟效率作為反托拉斯法追求的目的。這種政策取向的理論基礎是芝加哥學派。芝加哥學派有關壟斷理論認為,壟斷企業是競爭中的優勝者,壟斷地位是「效率性的證明」,是高市場績效的結果,但壟斷利潤的獲得並不是長期穩定的現象,因為壟斷企業如果濫用權力,獲得超額利潤,必然誘發新的企業進入,新廠商的進入自然會使原廠商的壟斷地位消失。企業規模大能夠提高經濟效益,市場績效好,政府就不必管制。經濟的活力就是追求卓越的經濟效率,高效率自然會使消費者福利最大化。
更加重視在反壟斷規制中促進技術創新
阻礙技術創新是壟斷的毒瘤,必須遏制妨礙創新的「壞壟斷」市場行為。微軟案雖然到現在還在上訴,但是美國司法部門在判決該案時表現出的重視「技術創新」取向具有劃時代意義。微軟公司基本上是以知識產權和知識創新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壟斷公司。美國司法部在微軟訴訟案件中,認為擁有壟斷地位或企圖獲得壟斷地位並不違法,但是通過「不正當行為」來維持或獲得壟斷地位是違法的。
反對壟斷對技術創新的障礙,是美國保持經濟活力和競爭力的一個秘訣。美國1999年的《總統經濟報告》專門辟出一章,討論政府管制和創新的關系,強調新技術的創新對美國經濟的長期增長至關重要,能否保持創新的活力是美國經濟能否繼續領先於世界的關鍵。前幾年,美國司法部否決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對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的兼並,理由就是這兩大軍火公司的合並將阻礙美國關鍵性防務技術領域的創新。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美國反壟斷政策的重點逐步從維護價格競爭轉向促進創新,促使大企業的市場行為推動技術創新,以增強美國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

⑵ 美國的<反壟斷法>主要從哪些方面對壟斷行為進行限制

主要是:禁止壟斷協議和獨占行為;限制市場集中度、企業兼並等行為;消費者權益保護和禁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等
以下是引用:
「美國的反壟斷法由三部法律組成,分別是1890年頒布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1914年頒布的《聯邦貿易委員會法》和《克萊頓法》。

《謝爾曼反托拉斯法》是世界反壟斷法的開山鼻祖,主要內容是禁止壟斷協議和獨占行為,此後制定的另兩部法律則是對這一法律的補充和完善。《克萊頓法》的主要內容是限制集中、合並等行為。《聯邦貿易委員會法》則增加了消費者權益保護和禁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等內容。該法還建立了聯邦貿易委員會。

美國出台反壟斷法有其特定時代背景,主要是源於19世紀末的反托拉斯運動,其根本目的在於保護消費者利益、促進市場競爭。根據美國反壟斷法,一旦企業被裁定有壟斷嫌疑,將可能面臨罰款、監禁、賠償、民事制裁、強制解散、拆分等多種懲罰。而且,由於美國實行懲罰性罰款,一旦企業被認定違犯反壟斷法,罰款金額將三倍於損害金額。

在具體司法操作上,美國奉行訴訟「多軌制」。其中,司法部可直接對涉嫌壟斷的企業提起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美國許多經典案例都是在司法部訴訟下得以完成的。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也可以直接進行裁決或提起民事訴訟。此外,受損企業或普通消費者也可直接對涉嫌壟斷的企業提起民事訴訟,並要求三倍的損失賠償。

在100多年的司法實踐中,美國在反壟斷裁決上產生了一系列對美國乃至世界經濟有深遠影響的著名案例。比如,曾一統天下的美國洛克菲勒標准石油公司1911年被肢解為34個獨立石油公司;曾壟斷美國電話市場的美國電報電話公司於1984年被分拆成專營長途電話業務的電報電話公司和7個地區性電話公司。

最新的一個著名案例則是微軟壟斷案。美國司法部於上世紀90年代對微軟公司提出起訴,稱其通過視窗操作系統捆綁銷售其他軟體的行為構成了市場壟斷,微軟因此一度面臨被一分為二的危險。經過漫長的法律訴訟,微軟雖然逃脫了被解體的命運,但同時不得不向競爭對手支付7.5億美元的巨額賠償。」

⑶ 反壟斷法

一、 制定《反壟斷法》的意義及緊迫性

第一,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

一般來說,自由竟爭狀態下,各廠商均未具有控制價格及產量的壟斷力量,為了獲得利潤,各廠商必須採取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價格、提高產品及服務質量的方式,來擴大市場份額獲得更大利潤,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優勝劣汰機制,資源將得以自由流動,從而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而在壟斷,尤其是完全壟斷狀態下,由於供給的唯一性,使壟斷者可以自由定價,找到生產數量和價格的最佳結合點,實現壟斷利潤的最大化。同時,為維護自己的超額壟斷利益,壟斷者必定採取措施阻礙新的競爭者進入市場。這樣,將不利於整個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不利於科技進步,不利於生產效率的提高 ,不利於居民生活的改善。所以說,競爭帶來效率。

第二, 從入世對我國各行業的沖擊來看。

為加入WTO,中國在與美國及歐盟的談判中,承諾對關稅進行大幅度減讓,並取消了大量進口商品的進口許可證或配額限制,同時對服務貿易市場的准入也作了較大讓步。這樣,進口關稅的降低和非關稅壁壘的削減、服務貿易的放開,將使外國產品更多的進入國內市場或者外國直接投資的更多湧入。這必將對我國相對脆弱的工業、服務業造成很大的沖擊。與工藝落後、效率低下、資金匱乏的一些國內產業相比,外國廠商或外資廠商更容易在我國占據壟斷地位,甚至成為寡頭。僅就目前,在若干行業中,外商直接投資的生產和銷售的集中就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譬如,轎車行業,外商投資企業佔68%;電梯行業佔70%;程式控制交換機佔90%;行動電話通訊設備佔90%......可見,在我國某些行業,外資(實質是少數幾家大型跨國公司)已經佔有支配性的市場份額。並且,隨著我國加入WTO,至少在相當時期內,這種現象將會加劇。在追求利潤的本質驅使下,佔有壟斷地位的企業必將會有意無意濫用或利用其支配權,爭取高額利潤,壓制國內投資者。這不僅不利於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阻礙國內生產效率提高,損害消費者的長遠利益,更為嚴重的是,它將不利於我國民族產業的建立強大,嚴重阻礙入世後我國各行業對沖擊作出反應,迎接挑戰。從而使弱者更弱、強者更強。這將會抵消入世給我國帶來的利益與機遇。

綜上所述,我國有必要制定我國的《反壟斷法》,以與WTO的自由貿易規則相適應,並更好的維護WTO的自由竟爭秩序,充分發揮WTO給我國帶來的長遠利益,使入世真正成為我國產業騰飛的一個契機。

二、 我國的競爭法現狀

1994年,我國制定了我國的第一部競爭法法律《反不正當競爭法》,該法有力的規范了國內的競爭行為,但該法內容過於簡單。1997年,我國又制定了《反傾銷與反補貼條例》,成為我國第一部規范國際貿易競爭行為的法規,並依此開展了對新聞紙、冷軋鋼等數宗傾銷案的調查及處理,有效的打擊了外國廠商對我國的低價傾銷行為,保護了我國的國內產業。除此之外,我國尚存在許多規范競爭行為的法規規章。但是,我國的競爭法並沒有形成體系。隨著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以及在入世後我國經濟領域的重大變化,我國的競爭法已開始相形見絀。這其中很關鍵的一點便是我國的競爭法缺少《反壟斷法》這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反壟斷方面,我國的法律還是一片空白,這種狀況已嚴重滯後於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

⑷ 反壟斷法是指什麼

壟斷的原意是獨占,即一個市場上只有一個經營者。反壟斷法,顧名思義就是反對壟斷和保護競爭的法律制度。 反壟斷法一般是指國家調整企業壟斷活動或其他限制競爭行為的有關實體法和程序法。反壟斷法所規范的是國家反壟斷主管機關的反壟斷管理行為及經營者的壟斷和限制競爭行為。 目前,在各國反壟斷法中表述的實體規則主要包括以下主要方面: 對限制競爭協議(包括橫向限制競爭協議和縱向限制競爭協議)的規制規則; 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規制規則; 對企業合並的規制規則; 對不公平競爭行為的規制規則。 除此之外,各國政府還頒布了大量的反壟斷行政法規和程序性法規,以便明確反壟斷執法機關及其職權劃分、執法程序等。反壟斷法規則就是上述實體法和程序法規則的總和。 具體條例請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草案) 我們慣稱的反壟斷法,在國外並不是一個法律部門的通行稱謂,而更主要是理論上的一種稱呼。從國外的反壟斷立法來看,直接將其以禁止壟斷行為為調整對象的法律部門稱為《反壟斷法》的國家幾乎沒有,由於各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背景不同,法律傳統各異,因此,各國在對反壟斷法的稱謂上也各有特色,千差萬別,名稱因國而異。反壟斷法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習慣名稱,如,美國稱之為「反托拉斯法」;日本稱之為「禁止壟斷法」,也稱公平交易法;德國稱之為「卡特爾法」,也稱反對限制競爭法;法國稱之為「公平交易法」;俄羅斯稱之為「限制壟斷活動的法律」;歐盟稱之為「競爭法」,歐洲許多國家也稱之為競爭法。在前南斯拉夫稱之為「防止不正當競爭和壟斷協議法」,在匈牙利稱之為「不正當競爭法」,在我國台灣省稱之為「公平交易法」等。 目前,除歷史上形成的特殊稱謂外,稱為「競爭法」已是一種比較普遍的趨勢。例如,美國的反壟斷法稱為反托拉斯法(antitrust law; antitrust act; antitrust statutory),並且不是一部獨立的法律,而是由多部法律所構成,其基本法律有三部,即1890年謝爾曼法、1914年頒布的克萊頓法和聯邦貿易委員會法。其中謝爾曼反托拉斯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現代反壟斷法,由於該法產生的歷史背景緣於反托拉斯運動,故美國反壟斷法稱之為反托拉斯法。歐盟反壟斷法已成為當今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反壟斷法之一,而歐盟的反壟斷法則稱為歐盟競爭法(EU CompetitionLaw),並且也不是一部獨立的法典,而主要是由羅馬條約第85條、第86條和歐盟部長理事會4064/89號條例(合並條例)所確定的規則構成的體系。許多歐盟成員國或者歐洲經濟區(EEA)國家的反壟斷法律也稱為競爭法,如英國一般將反壟斷法稱為競爭法,有1973年公平交易法,1976年限制性貿易行為法,1976年轉售價格法以及1980年競爭法。最新的《1998年競爭法》(「Competition Act 1998」)是根據歐盟競爭法制定的。法國反壟斷法稱為《價格自由和競爭法令》(1986年12月1日制訂),也稱公平交易法

⑸ 反托拉斯法的聯邦反托

美國的經濟制度建立在自由競爭理論之上。南北戰爭之後,美國加快了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隨著交通的發達、全國性市場的形成、生產力的提高、公司制的普遍施行,資本主義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從而造成生產和資本的集中。在激烈的競爭中,一些大企業通過控股等方式,吞並或聯合其他小企業形成壟斷組織托拉斯,他們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控制產品的生產、銷售和市場價格,以不正當手段排擠其他企業,嚴重影響了自由經濟的順利發展。特別是,托拉斯組織的出現與美國自由貿易、公平競爭的觀念形成沖突, 威脅到美國市場經濟的基本架構。傳統的普通法和既有的成文立法都無法有效控制這種局面。反壟斷法,即反托拉斯法,應運而生。美國反托拉斯法主要是聯邦立法,其立法依據是聯邦憲法關於授予聯邦管理州際貿易和對外貿易權力的條款。聯邦反托拉斯法主要有三部:
一、《謝爾曼反托拉斯法》
美國聯邦第一個反托拉斯法,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授權聯邦政府控制、 干預經濟的法案, 是1890年國會制定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因由參議員約翰·謝爾曼提出而得名,正式名稱是《保護貿易及商業免受非法限制及壟斷法》。該法是美國反托拉斯法中最基本的一部法律,全文共8條,其主要內容規定在第1條和第2條中。第1條規定,以托拉斯或任何類似形式限制州際貿易或對外貿易者均屬非法,違者處以5千美元以下罰金,或1年以下監禁,或二者兼科;第二條規定,凡壟斷或企圖壟斷,或與其他任何人聯合或勾結,以壟斷州際或對外貿易與商業的任何部分者,均作為刑事犯罪,一經確定,處罰與第1條相同。
《謝爾曼反托拉斯法》奠定了反托拉斯法的堅實基礎,但該法的措辭權為含混和籠統,諸如「貿易」、「聯合」、「限制」等關鍵術語詞義不明,為司法解釋留下了廣泛空間,而且這種司法解釋要受到經濟背景的深刻影響。所以,該法頒布後執行不力。此外,該法還常常被法院用以反對工會組織,鎮壓工人運動,僅1890年到1897年,聯邦最高法院就據此作出了12項不利於工會的判決。
二、《克萊頓反托拉斯法》
(1)1914年,美國國會制定了第二部重要的反托拉斯立法《克萊頓反托拉斯法》,作為對《謝爾曼反托拉斯法》的補充。該法明確規定了17種非法壟斷行為,其中包括價格歧視、搭賣合同等。根據《克萊頓反托拉斯法》,以下行為均屬非法:
①「可能在實質上削弱競爭或趨向於建立壟斷」的商業活動。
②價格歧視,即同一種商品以不同價格賣給不同買主從而排擠競爭對手的行為。
③ 搭賣合同,即廠商在供應一種主要貨物時堅持要買方必須同時購買搭賣品的行為。
(4) 在競爭性廠商之間建立連鎖董事會,即幾家從事州際商業的公司互任董事的行為。
(5) 在能夠導致削弱競爭後果的情況下購買和控制其他廠商的股票。
(2)《克萊頓反托拉斯法》的主要目的是制止反競爭性的企業兼並以及資本和經濟力量的集中。關於非法兼並和合法兼並的確認原則是在該法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的。此外,由於工人運動的發展,它規定:工會及農民組織不受《謝爾曼反托拉斯法》的限制。
三、《聯邦貿易委員會法》
1914年的《聯邦貿易委員會法》授權建立聯邦貿易委員會,作為負責執行各項反托拉斯法律的行政機構。其職責范圍包括:搜集和編纂情報資料、對商業組織和商業活動進行調查、對不正當的商業活動發布命令阻止不公平競爭。
以上這幾項法律至今仍然是美國反壟斷、管理州際貿易和對外貿易的主要法律。從性質上看,《謝爾曼反托拉斯法》兼有民法刑法的性質,《克萊頓反托拉斯法》和《聯邦貿易委員會法》則屬於民法范疇。 從發展上看, 1936年《羅伯遜--帕特曼法案》是對《克萊頓反托拉斯法》第2條的修正, 主要目的是禁止那些可能會削弱競爭或導致市場壟斷的價格歧視;1938年《惠勒—利法》修改了《聯邦貿易委員會法》第5條,規定除了不正當競爭方法外, 不正當或欺騙性行為也屬違法,這一修改的目的是將該法的適用范圍擴大到那些直接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商業行為;1950年《賽勒—凱弗維爾法》和1980年《反托拉斯訴訟程序改進法》對 《聯邦貿易委員會法》第7條作出修正。此外,羅斯福「新政」時期的法律和措施也豐富了反托拉斯法的理論和實踐。在長期的司法實踐中,美國反托拉斯法的理論和實踐不斷完善,反托拉斯法成為推行政府的經濟政策、保護經濟正常運轉的強有力的手段。

⑹ 1890年美國國會頒發了世界第一部反壟斷法是什麼

1890年美國的《謝爾曼法》(Sherman Act),是世界上最早的反壟斷法。

謝爾曼法是1890年,美國國會制定的第一部反托拉斯法,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授權聯邦政府控制、干預經濟的法案。該法規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訂立契約、實行合並或陰謀限制貿易的行為,旨在壟斷州際商業和貿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壟斷或試圖壟斷、聯合或共謀犯罪的行為,均屬違法。違反該法的個人或組織,將受到民事的或刑事的制裁。該法奠定了反壟斷法的堅實基礎,至今仍然是美國反壟斷的基本准則。但是,該法對什麼是壟斷行為、什麼是限制貿易活動沒做出明確解釋,為司法解釋留下了廣泛的空間,而且這種司法解釋要受到經濟背景的深刻影響。

⑺ 關於美國的反壟斷法

中美各方面的體制都不一樣,你不能用中國思維思考美國。在中國,法律就是社會的調節劑,你不能違反現有社會基本精神,比如你的判決不能違反和諧社會,民眾認為這個人該死,那甭管你法律上怎麼寫,他就是該死,以一個人的死平息眾怒,暫時緩解社會矛盾。在美國,法制這種思維高於一切,大部分民眾尊重法律判決,即使這個判決大部分人不這么認為,但是他們尊重法律尊重法官。
反壟斷法從某種角度看上去跟美國基本精神相違背,但是從長遠的角度說,這部法律是整個法治進程跟經濟發展催生出來的結果,一般來說對大眾是有利的。再者這個道理就類似於再講自由的國家也不會沒有制度的限制。當然「美國是典型的判例法國家,主要依判例而不是成文法規范裁判案件。但就反壟斷法而言,則並非完全如此。在成文法規范方面,美國的反壟斷法的主要規定包括:《謝爾曼法》、《克萊頓法》、《聯邦貿易委員會法》、《羅賓遜——帕特曼法》等。美國反壟斷法的具體條文的特點是抽象、高度概括,其優點是適應性強,缺點是操作性不夠,特別是對核心概念未給出明確的界定,比如何為「壟斷」,這給司法和執法帶來了不少爭議。」但是不管怎麼說,反壟斷法其實到現在為止,各國發展都不成熟,中國從建國到現在反壟斷案件也才十幾起,甭管中美思維有多不一致,起碼在這點上是一致的,一個反壟斷案件的判決,法官肯定是慎之又慎,能涉及到反壟斷法案件的公司都是整個國家經濟里重要的一環,這個判決對社會來說牽一發而動全身,錯誤的判斷解散一個,就可能在國內引發一場小的經濟危機

⑻ 各國反壟斷法的名稱

世界各國反壟斷立法概況

丁乙

反壟斷法一般是指國家調整企業壟斷活動或其他限制競爭行為的有關實體法和程序法。該法的名稱因國而異,美國稱之為「反托拉斯法」。德國稱之為「反對限制競爭法」,又稱「卡特爾法」。日本稱之為「禁止壟斷法」。英國稱之為「限制性商業慣例法」。法國稱之為「價格與競爭自由法」。歐洲共同體稱之為「競爭法」。雖然世界各國因國情不同,反壟斷立法以及司法實踐存在著差異,但它們調整的對象和保護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同或相似的。

美國1890年頒布的《謝爾曼法》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反壟斷立法,也被稱為世界各國反壟斷法之母。之後,美國在1914年頒布了《克萊頓法》和《聯邦貿易委員會法》作為對謝爾曼法的補充。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美國的督促和引導下,日本在1947年頒布了《禁止私人壟斷和確保公正交易法》,德國於1957年頒布了《反對限制競爭法》。1958年生效的《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第85條至第90條是歐共體重要的競爭規則。此外,歐共體理事會1989年還頒布了《歐共體企業合並控制條例》,把控制企業合並作為歐共體競爭法的重要內容。義大利在1990年頒布了反壟斷法,它是發達市場經濟國家中頒布反壟斷法最晚的國家。現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所有成員國都有反壟斷法。

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反壟斷成為世界各國經濟政策的主流,不僅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普遍注重反壟斷立法,強化相關法律制度,發展中國家和經濟體制轉型國家也開始注重競爭政策和反壟斷立法。

我國的反壟斷法草案於2007年8月30日經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我國反壟斷法專家、國務院和全國人大法工委反壟斷法起草小組顧問王曉曄說,我國反壟斷法的特點首先在於它鮮明地立足於國情,其次就是它在很多方面借鑒了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經驗,特別是借鑒了美國法和歐洲法的經驗。無疑,我國反壟斷法對國家經濟生活和所有經濟部門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對企業的市場活動會產生重要影響,是一部規范國家經濟秩序和市場競爭秩序的基本法律制度。

⑼ 反壟斷法的內容簡介

《反壟斷法與經濟學》(Antitrust Law and Economics)是在美國享有盛譽的一本系統、簡明介紹美國反壟斷法律體系及相關基本經濟原理的專業著作。該書由著名反壟斷法專家歐內斯特-蓋爾霍恩(Ernest Gellhorn)、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前任主席威廉姆科瓦契奇(william Kovacic)及聯邦貿易委員會前總法律顧問斯蒂芬·卡爾金斯(Stephen Calkins)撰寫.至今修訂再版多次。此次翻譯出版的是2004年的最新版——第5版。《反壟斷法與經濟學(第5版)》對美國反壟斷的立法歷史進行了回顧,分析了美國主要的反壟斷制定法,簡要介紹了主導當代反壟斷法理的經濟學原理並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美國反壟斷實體法及程序法。《反壟斷法與經濟學(第5版)》使用大量案例清晰回顧了美國反壟斷法的發展歷程,勾勒出美國反壟斷政策在不同時期的變化軌跡。《反壟斷法與經濟學(第5版)》簡明扼要、分析透徹.涵蓋了幾乎所有重要的反壟斷議題,是美國反壟斷法執業律師及執法官員的重要參考用書之一。

⑽ 什麼是反托拉斯法

反托拉斯法即反壟斷法,是國內外經濟活動中,用以控制壟斷活動的立法、行政規章、司法判例以及國際條約的總稱。

1、從廣義講,壟斷活動同限制性商業慣例(「限制」指限制競爭)、卡特爾行為以及托拉斯活動含義相當;

2、從狹義講,國際間的限制性商業慣例指在經濟活動中,企業為牟取高額利潤而進行的合並、接管(狹義的壟斷活動),或勾結起來進行串通投標、操縱價格、劃分市場等不正當的經營活動(狹義的限制性商業慣例)。

背景

美國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後,國會制定的以保護競爭、反對壟斷和限制性貿易做法為目的的成文法的總稱。

19世紀80年代末,在石油、採煤、榨油、煙草、製糖等部門都出現了托拉斯組織。托拉斯的形成,一方面給壟斷資本家帶來超額利潤,另方面卻破壞了自由資本主義的經濟結構,導致中小企業主、農場主的破產和廣大勞動群眾生活的惡化,從而激起群眾性的反托拉斯運動的高漲。

為了緩和社會矛盾,美國政府採取法律手段,進行國家干預。

1890年7月2日,美國聯邦國會通過《保護貿易及商業以免非法限制及壟斷法案》,簡稱《謝爾曼反托拉斯法》。該法主要為禁止限制性貿易作法及壟斷貿易的行為。

(10)美國聯邦反壟斷立法主要有擴展閱讀

中美反壟斷和反托拉斯執法機構將在如下方面加強合作:

1、相互及時通報各自競爭政策及反壟斷執法方面的重要動態。

2、通過開展競爭政策和法律方面的活動,加強雙方的能力建設。

3、根據實際需要,雙方進行反壟斷執法經驗交流。

4、就反壟斷法律和相關配套立法文件的修改提出評論意見。

5、就多邊競爭法律和政策交換意見。

6、在提高企業、其他政府機構以及社會公眾競爭政策和法律意識方面交流經驗。

該備忘錄在中美反壟斷和反托拉斯現有合作成果的基礎上,建立了合作機制,豐富了合作內容,創新了合作方式,進一步深化了中美雙方反壟斷領域的合作。

熱點內容
侵害農民利益的法規 發布:2024-11-08 10:23:46 瀏覽:485
初中學生與法律知識競賽 發布:2024-11-08 09:51:45 瀏覽:545
提出社會測量法的是 發布:2024-11-08 09:32:17 瀏覽:703
跳插法規律 發布:2024-11-08 09:29:18 瀏覽:86
律師相親 發布:2024-11-08 09:21:37 瀏覽:762
新婚姻法遺棄 發布:2024-11-08 08:56:03 瀏覽:521
09平民法系靈飾 發布:2024-11-08 08:51:56 瀏覽:25
澳洲司法考試 發布:2024-11-08 08:40:39 瀏覽:992
財經道德與法規重點 發布:2024-11-08 08:21:17 瀏覽:264
消防政策法規 發布:2024-11-08 07:50:35 瀏覽: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