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大學生增強法治觀念重要性

大學生增強法治觀念重要性

發布時間: 2022-04-21 06:11:42

❶ 大學生提高法律意識的重要性

1.教育功能。

對大學生開展法制教育,即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主要是通過傳授必要的基礎法律知識,使大學生充分認識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艱巨性和長期性。

2.導向功能。

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水平與法律實施的關聯程度較大,如果大學生能有較高水平的法律意識,這對法律的實施無疑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進而帶動和促進全體社會公眾對法律實施的支持。從這個角度講,大學生法律意識具有導向功能。這種導向是相對於社會公眾而言的。

3.評價功能。

法的實施,包括法的遵守和法的適用兩個方面。就法的遵守而言,法律意識的功能主要指社會公眾把法律當成自己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自覺依法辦事,自覺維護法律尊嚴。

4.規范功能。統治階級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以法律這樣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來規范人們的行為,以法律來調整習俗、道德和政策等行為規范,無法調整或調整不力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

(1)大學生增強法治觀念重要性擴展閱讀

在校大學生正處在心理和生理的發育期,心理上具有強烈的要求他人和社會認可的沖動,極力想擺脫來自外界的干涉和約束,獨立自主意識增強。同時,進入大學後,學習環境、人際關系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面對著經濟壓力、學習壓力、就業壓力等眾多人生考驗,一些心理脆弱的學生會感到無所適從,容易對法律、制度產生心理抵觸。研究表明,大學生中有20%左右存在心理障礙,尤以焦慮不安、神經衰弱、強迫症等為主。

一些大學生的違法犯罪,是由於其心理發展不成熟,形成不良情緒的釋放。因此,高校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來培養大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從而提高大學生的法律修養。

首先,要開設心理學相關課程,讓學生通過對心理學基本知識的學習,掌握心理調適的基本途徑和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質;

其次,學校應建立心理咨詢機構,積極開展心理咨詢業務來引導大學生開發潛能、完善人格,全面提高和發展自己,增強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和社會應變力,學會處理現實與願望的矛盾,學會自我調試,作事前理智思考。

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從而抵制不良習俗的侵蝕,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

❷ 大學生如何加強法治觀念

【摘要】大學生法治觀念的培育對於大學生成長、法治國家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一些大學生法律知識欠缺、法律意識不強、法律運用能力不足,鑒於此,大學生法治觀念的提高可從「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樹立、「三個並重」教育機制的構建和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培養三個方面著手。

【關鍵詞】大學生 法治觀念 法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大學生法治觀念是大學生法律素質的核心。實現依法治國的關鍵要素是建立健全完備的法律體系和全體公民法治素養的普遍提高,作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法治觀念和法治素養關系著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建設法治國家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加強大學生的法治觀念的培育,能夠為我國未來法治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當前,一些在校大學生的法治觀念薄弱,法治觀念教育亟待加強。

大學生法治觀念現狀和成因

大學生法治觀念缺乏主要表現為:一是法律知識欠缺。二是法律意識不強。大學生對於身邊發生的相關法律事件敏感度低,反映出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不強。三是法律運用能力不足。當代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法律的能力也較為缺乏,不能夠做到「知行合一」。

大學生法治觀念淡薄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是傳統觀念的影響。正如勒內·達維德所言:「立法者可以大筆一揮,取消某種制度,但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人們千百年來形成的習慣和看法。」傳統的「德主法輔」的仁治觀、「以言代法」的等級觀、「以訟為恥」的避訟觀、「重義輕利」的義務本位觀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大學生法治觀念的形成。個別學生甚至認為人情凌駕於法律之上。

二是高校缺乏相應的教育。首先,法治觀念教育理念陳舊,一些高校的教學任務主要集中在專業課程教育,在觀念上並未給予法治教育足夠的重視,法治教育觀念的落後也導致了相關教育課程欠缺合理性,課程設置少;其次,知識產權法律教育實踐性不強,大學生不能將所學的法律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法律現象聯系起來,很難使大學生的法治觀念有所提升。

三是大學生功利心愈發顯著。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一些大學生的價值目標也變得有些急功近利。非法律專業的學生學習法律相關課程在獎評優、保送研究生、就業等方面無用武之地,所以大學生不願深入學習法律知識,更遑論在實踐中運用。

國外法治教育經驗借鑒

美國法治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向學生傳授美國法治社會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及價值觀,並要求他們積極參加社區的服務和實踐,盡到一個公民的責任。美國學校實施法治教育的途徑主要有兩個:一是課程教育。美國要求學生最大限度地學習美國法律並能夠熟練運用,且美國大部分州已經把法治教育納入小學課程,大多數的州用法律明確規定學校必須對學生進行美國憲法教育。不僅如此,各個學校同時開設多門與法律相關的課程,形成了法治教育體系。二是社會參與,主要是邀請知名人士舉辦講座,對著名案例進行講解模擬,並且鼓勵學生走入社區,面對真實情景,接觸相關的法律人員。

日本的公民教育由於受到傳統文化和西方民主教育的雙重影響,成為融傳統道德教化和現代公民教育於一體的混合體。這主要表現為兩點:一是資產階級議會民主制和日本君主立憲制國體教育的混合。在日本,一個人從出生進入幼兒園,就已經開始了法治精神的初淺啟蒙,受儒家精神影響,日本法的精神保留了濃厚的「集體」「團結」與等差秩序的色彩。二是個性教育和集體主義教育主義相結合。日本中小學的道德課和社會課中集中體現了其法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且日本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開設社會課,還在小學和初中開設道德課,且經過了多次修訂。

新加坡是世界范圍內法治國家的典型代表,十分看重法治環境的建設,要求學校、社會和家庭必須做好公民規則意識的培養。在建國早期,新加坡就開設了公民與道德教育課程,培養公民的愛國、效忠等意識。從小學開始,新加坡就有各種法治教育課程,同時除了課程教學外,也加強對學生的道德訓練和紀律訓練。

當代大學生法治觀念培育路徑

筆者調查發現,國外對學生的法治教育展開比較早,也比較嚴格,對我國的法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法治教育在法治觀念養成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基於教育角度,建議通過以下路徑培養大學生法治觀念。

一是「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樹立。首先,加強大學生對法治運行基本理論與實務的理解。一方面增加大學生法律知識教育;另一方面,大學生法治教育應融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法治運行理論與實務於一體,幫助大學生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其次,加強法治思維和法治行為方式的訓練。大學生法治思維教育注重以下三個維度的培養:以規則意識為核心、以合法性意識為基礎的思維;以權利意識為中心、以責任意識為條件的思維;以程序意識為重點、以證據意識為依託的思維。最後,改革高校大學生法治教育評估方式。針對現實問題,高校大學生法治教育的評估方式應作出合理的調整,鞏固「知行合一」的法治教育目標和理念。

二是「三個並重」教育機制的構建。首先,創新靈活性、多樣化並重的法治教育模式。多樣化的法治教育模式需要拓展法治教育的方法和渠道。法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結合時事熱點,運用多媒體或者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其學習興趣,幫助大學生更快理解法治理論知識。其次,遵循科學性、層次性並重的法治教育規律。大學生法治教育的實效性取決於教育內容的科學性以及大學生這一主體的接納性,在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的設置上要探討這兩者間的關系,將二者有機結合、協同一致。法治教育是從簡單的普法教育逐漸向深層次的思維訓練、行為養成過渡的,具有循序漸進的規律。不僅要在大學的各個階段根據大學生不同的特徵和需求適時調整法治教育目標和內容,而且還應加強大、中、小學法治教育的聯動與配合。最後,建構互動性、參與性並重的新型師生關系。為了更好地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自覺學法、守法、用法、護法的良好習慣,高校理應從「教師中心論」的舊模式轉變為堅持「大學生主體性」原則的新模式。

三是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目標。大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樹立,需要家庭、社會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家長要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為孩子樹立起「勿以惡小而為之」的行為准則;執法部門要嚴格執法,做好宣傳,在全社會形成尊重法律的良好風尚;高校對於大學生的規范效果將會起到最為明顯的作用,高校應當加強誠信教育,建立制度規范,通過社團活動、科創活動、教學活動鼓勵大學生守法用法,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制和引導,讓大學生在理論學習和實踐中樹立起正確的價值目標。

(作者為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與政法學院講師)

【註: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西南交通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高校輔導員專項)(項目編號:CJSFZ16-06,主持人:余小英)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盧濤:《大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養成三論》,《經濟研究參考》, 2016年第22期。

責編/陳楠 姜成(見習)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❸ 談作為大學生具備法律觀念的重要性

目前,絕大多數學生都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識,但法律知識還尚未轉化為法律素質,導致行為往往失范,如他們推崇依法治國,反對人治,對濫用權力者深表不滿痛恨,要求對權力加以制約,可當自己的權力受到侵害時,卻又寄希望於某些權力的作用;他們提了民主、法制的要求,卻缺少依法辦事的習慣,遇到問題多尋求行政途徑解決,而很少尋求法律保護;當他們因違紀受到處分處罰時,卻企望能法外開恩;他們推崇依法治校,但卻漠視學校的規章制度,損壞公物、曠課、考試舞弊等現象司空見慣,甚至打架斗毆、偷盜扒竊也時有發生。
然而這些大學生法律觀念與行為脫節原因分析課歸納為這幾點:
一:受社會不良風氣和社會思潮的影響。由於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執法者違法想像依然存在,少數黨員領導幹部目無法紀,以權代法,徇私枉法,使法律的權威受到了挑戰。一部分學生低估了法律在現實社會中的作用,把金錢、關系、背景看得很重,甚至凌駕於法律之上。
二高校教育管理偏差的影響。在教育上,高校對大學生的法律教育缺乏系統性和長遠規劃,一般局限於講授一些法律基礎知識。學生學習法律的方式也是為了考試過關死記硬背,而不是看成是法律素質的培養,忽視了法律思想、理念的宣傳和培養。造成了大學生盡管知曉了一定的法律條文;在管理上,首先是社會和高校內部對高校學生管理的責任、權利、義務等問題存在著一些模糊認識,在學校與學生雙方關繫上,缺乏明確的規定。學校管理者認為只要是學生的事,不分類型原因都得管,採取一概「包」下來的做法,壓抑了學生的權利意識,責任意識也得不到培養。
但是法律意識是公民理解、尊重、執行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的重要保證,公民的遵紀守法行為不會自然產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觀念,法律意識的指導下實現的,具備了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就會做到不僅不犯法,而且能積極維護法律的尊嚴。而作為大學生應當具備哪些法律意識呢?
首先,應培養學生依法辦事的思想觀念,不僅要遵紀守法,而且要監督社會主義法律的遵守和執行, 堅決同一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使社會主義法製得以真正實現。
其次,培養憲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權威的觀念。樹立法律權威即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權威。任何個人和機關、組織都不具有超越干法律之上的權力,都必須依法辦事,堅決反對「權大幹法」,「人情大幹法」的法律虛無主義觀念。使大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國家生活中所處的地位,無條件地服從和遵守國家的憲法和法律。
其次:應培養公民在法律面前八人平等的觀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入平等,不管是什麼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公民在運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享有特權。平等原則是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律的精髓,也是鄧小平同志一貫強調的法制原則,所以要教育大學生樹立公民在法律面前八八平等的觀念。
最後: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內容,正確認識大學生法律意識的重要性,對於依法治國、促進高校人才培養和保護大學生的自身權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為此,我們應該拓展思路,通過法治理念教育、合理規劃和配置大學生的法律課程、在發揮課堂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大力推進大學生的法律實踐活動,以此來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❹ 大學生增強法律意識的重要意義

共有四個重要意義:
1.教育功能。對大學生開展法制教育,即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主要是通過傳授必要的基礎法律知識,使大學生充分認識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艱巨性和長期性。要讓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觀點,了解和認識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律體系,掌握我國憲法和基本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增強法制觀念和社會責任感,正確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積極學法,嚴格守法,主動用法,覺護法。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教育功能主要體現在通過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使他們把提高法律意識從在的行為變為覺的行為,從而意識到法律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並把法律當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最終實現對大學生開展法制教育的目的。
2.導向功能。我們正在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因為新中國成立以前,社會主義法制基礎相當差,建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我們雖加快了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步伐,但仍未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我們過去制定的不少法律、法規已經不適應不斷發展的客觀物質生活條件,尤其是在目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特殊歷史條件下,加快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尤其是加快立法、加強執法(包括司法)更顯迫切。立法的前提條件是客觀條件的需要,這里的客觀條件除主要包括生產力發展水平之外,還包括公眾的法律意識的現狀。法律的制定就是為了規范人們的行為,調節人們相關之間的社會關系,如果人們的法律意識水平處在較低的層次上,法律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貫徹和實施,即使在實施過程中,也會因此而增加法的實施成本。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水平與法律實施的關聯程度較大,如果大學生能有較高水平的法律意識,這對法律的實施無疑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進而帶動和促進全體社會公眾對法律實施的支持。從這個角度講,大學生法律意識具有導向功能。這種導向是相對於社會公眾而言的。
3.評價功能。法的實施,包括法的遵守和法的適用兩個方面。就法的遵守而言,法律意識的功能主要指社會公眾把法律當成己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覺依法辦事,覺維護法律尊嚴。而就法的適用而言,法律意識的功能主要表現在對專門機關的司法活動進行法律監督,保證法律得到切實有效和公正、及時的實施。在這里,主要體現的是評價功能,即對行為的正確與錯誤,法律是否公正,法律的實施是否有效做出價值判斷,從而影響法制建設的進程。當然,由於大學生缺乏判斷和辨別復雜事物的能力,因此當他們在做價值判斷時,就不可避免地出現錯誤的判斷,從而影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評價功能的發揮。
4.規范功能。統治階級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以法律這樣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規范人們的行為,以法律調整習俗、道德和政策等行為規范,無法調整或調整不力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法律這一目的的實現除依賴國家強制力外,還必須依賴社會公眾法律意識的普遍提高。因為國家強制力僅僅是外部力量,而法律意識則是實現法律目的的在動力。根據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因是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當代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構建可以使他們覺按照法所體現的廣大人民的意志去規范己的言行。

❺ 大學生怎樣樹立社會主義法制觀念

大學生怎樣樹立社會主義法制觀念:

第一,樹立依法治國的法律觀念。做到: 心中時刻以法律基礎為行為處事的准繩,不僅僅要求自己時刻遵守法律,並且做法律的監督者。在生活中關注法律的發布與實施,並就:存在的不足向法律部門及時提供意見。

第二,作為大學生,必須要求自己時刻遵守法律,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費率意識,爭做守法模範,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還應該樹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為重要指導思想,作為大學生,搞好學習的根本出發點在於在各項學習工作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時刻遵守法律、宣傳法律,把法律知識傳遞給更多的人。尤其是向當地的老百姓和一些法律意識淡薄的年輕人講述法律的重要性,讓他們重視法律,遵守法律。

還要樹立公平正義的觀念。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是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首要目標。要求大學生必須維護法律,摒棄邪惡,弘揚正氣,剋制己欲,排出私利,堅持合理合法原則、公平公正原則、嚴守法律原則。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除此之外,我們大學生還應該樹立副大局的觀念。這是社會法治的重要使命。要求當代大學生必須緊緊圍繞在黨和國家引導以及.開展的工作,全面正確學習和貫徹科學發展觀,致力於推進小康社會的建設進程,努力為和諧社會的建設做貢獻。

第三,更應該樹立黨的正確領導。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要自覺地把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 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嚴格執法統一起來, 學會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和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相統一。

始終堅持正確的立場,始終做法律的維護者和護法模範。加強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的法律知識,多參加法律方面的公益活動,自覺維護法律,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來彰顯大學生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

(5)大學生增強法治觀念重要性擴展閱讀:

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法制觀念的必要性:

第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體現社會主義法治內在要求的一系列觀念、信念、理想和價值的集合體,是指導和調整社會主義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的方針和原則。

第二,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這是黨在總結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的經驗,特別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法制建設的經驗,也是借鑒現代法治理論合理成份的基礎上形成的基本理念。

第三,這也是現實的迫切需要。一方面我國有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人治」思想嚴重;另一方面,現實中拋棄法制觀念、違法亂紀容易導致超越現實可能性的空想或思想混亂。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上的、反映和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的現代法治理念。它既有包容一切先進的法治理念的進步性,又有立足現實、強調歷史發展階段的具體性。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_培養新時代大學生法治素養

❻ 大學生應該怎麼增強法制觀念

大學生應該如何增強法制觀念呢?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社會物質條 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我國制定和實施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社會主義法律精神貫穿了我國法律體系的始終。作為當代大學生不能對於法律一無所知,也不能因為好奇心而去做違反法律的事。大學生都是滿18周歲的成年人,要承擔所有的法律責任。大學生既要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也應具備相應的法律素質,樹立「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的觀念。 作為當代大學生要增強法制觀念,要從自身做起。第一,要學習法律知識。沒有一定法律知識作為基礎,增強法制觀念,維護法律權威都會成為空談。第二,是要宣傳法律。通過對法律的宣傳,不僅增強了別人對法律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使法律在自己心中的烙印更加深刻和神聖。第三,努力樹立法律信仰是增強法制觀念,維護法律權威的重要方法。只有在我們的內心深處真正的認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我們才會自覺地維護法律的權威。第四,大學生要敢於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 當然,不是自身守法遵法就能增強法制觀念,維護法律的權威的。大學生所在的社會環境對於大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大學生經不住社會的誘惑,就極有可能做出違反法律的事來,那麼作為成年人,就要開始承擔法律的制裁。作為學校,要營造有利於大學生培養法制觀念的校園氛圍,使學生們能夠感覺到處處有法,處處學法。學校也可以開展有關法律的這回活動,增強學生的法律知識。另外,,學校可以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具體來說就是加深同學們對心理衛生知識、性知識、性道德等方面的正確認識;建立健全校園心理咨詢機構,從而能夠提高大學生的自身素質,對預防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起到很大的作用。

❼ 大學生學習法律的意義和重要性

大學生學習法律的意義和重要性
(1)作為當代的大學生,作為未來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者,作為21世紀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高素質人才,如果沒有相應的法律知識,沒有較強的法制觀念和較高的法律素質,就不能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2)培養良好的法制觀念和法律素質,有助於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公民意識,增強公民權利義務和當家作主的責任感,為將來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並在社會生活中帶頭學法、守法、用法,減少犯罪起到重要作用。對於改變我們民族多年來形成的輕視法律的心理、為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有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現在的大學生不僅要了解法律知識,更要增強法制觀念和法律素質。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其法律素質的高低對於國家的長治久安、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傢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大學生法律素質的提高,法制觀念的樹立,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學校法制教育。一個人的法律素質不會自發的形成,必須進行有意識的培養,其培養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灌輸和宣傳馬克思主義法律觀、價值觀;二是普及法律常識。對於高校學生來說,應該把重點放在馬克思主義法律觀、價值觀教育方面。在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高校培養各類專門人才,以滿足社會的不同需要。當今社會需要具備各種素質的人才,法律素質是現代公民必不可缺少的一種素質,現代法制社會要求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學法、知法、守法,依照法律從事生產和生活,一切活動必須納入法制的軌道。

❽ 談一下作為一名大學生,為什麼要提高自身法治素養

作為一名大學生,提高自身法治素養,主要是在當代社會,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他們代表了我國未來的中堅力量。提高大學生的法治素養可以提高我國的法治社會的進程。

熱點內容
侵害農民利益的法規 發布:2024-11-08 10:23:46 瀏覽:485
初中學生與法律知識競賽 發布:2024-11-08 09:51:45 瀏覽:545
提出社會測量法的是 發布:2024-11-08 09:32:17 瀏覽:703
跳插法規律 發布:2024-11-08 09:29:18 瀏覽:86
律師相親 發布:2024-11-08 09:21:37 瀏覽:762
新婚姻法遺棄 發布:2024-11-08 08:56:03 瀏覽:521
09平民法系靈飾 發布:2024-11-08 08:51:56 瀏覽:25
澳洲司法考試 發布:2024-11-08 08:40:39 瀏覽:992
財經道德與法規重點 發布:2024-11-08 08:21:17 瀏覽:264
消防政策法規 發布:2024-11-08 07:50:35 瀏覽: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