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評論周刊
① 法制教育周刊報社 主管單位是哪
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將我國現行憲法實施日12月4日,作為每年的全內國法制宣傳日。
歷年全國法容制宣傳日主題: 2001年:增強憲法觀念,推進依法治國 2002年:學習宣傳憲法,推進民主法制建設 2003年:依法治國,執政為民 2004年:弘揚憲法精神,增強法制觀念 2005年:弘揚憲法精神,構建和諧社會 2006年:落實『五五』普法規劃,促進和諧社會建設2007年:弘揚法治精神,推進依法治國
② 有哪些好看的時事政治法制類的報紙和雜志如參考消息..
《環球時報》現在變成日報了,以前上高中時,一周才出三刊,每次同學都搶著內看,參考消息是站在外容國人角度看問題,可以參考,但不可以全新,而環球時報,則有國外媒體的摘要,也有國內專家的點評。
《青年參考》青年必讀報紙,統觀全國乃至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方面的報道,是個很全面的報紙,趣味性也比較高。
《環球》 大家都知道這本雜志的名氣有多大,都說是中國的時代周刊。
《世界知識》 比環球分析問題更加深入簡出,一些評論的比環球還要有水平,裡面的評論家有很多是清華的老師。分析的很務實,不像環球那麼小資,經常找些港台的作家寫些雜七雜八的文章。
③ 聲治法制周刊怎麼不見了 是不是總是說實話被zhengfu給和諧了
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身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檢察機關擔負著依法治國的重要職責,在構建和諧社會中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責無旁貸,義不容辭,必須做出積極的努力。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工程中,檢察機關大有可為,也應當大有作為,具體應當立足於檢察職能,結合地方實際,積極主動地為構建和諧社會開展工作。
一、靠發檢察建議促進和諧
實踐證明,檢察建議在預防犯罪,實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起到了積極作用。開展檢察建議,首先要注重合理性,要講事實,擺道理,這樣才易於被相關單位所接受;其次,要有針對性,要針對犯罪發生的具體成因,管理上存在的具體問題,開展檢察建議,要有的放矢,不能空穴來風;第三要有可采性,建議的對策要便於操作,便於實行,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實際效果。
二、靠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維護和諧
構建和諧社會,沒有良好的社會治安作依託,幾乎是不可想像的。提高公民的安全感,當前情況,就是要加強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檢察機關作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成員單位,且負有法律的職能,所以更應承擔更多的職責,更好地落實各項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要抓住「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措施不動搖,不但要強化「嚴打」力度,更要加強防範力度,配合相關部門嚴格落實各項防範措施,充分發揮督導、檢查、協調的職責,把各項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落實好,提高公民的安感度。
三、靠打擊刑事犯罪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和諧
穩定的社會治安環境是推進改革加快發展的前提,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檢察機關應當有效發揮懲治犯罪、維護穩定的職能作用,堅持嚴打方針不動搖,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特別是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嚴重暴力犯罪、黑惡性質犯罪,以突出的打擊成效,徹底遏制嚴重刑事犯罪勢頭,從而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維護穩定的社會秩序,保障和諧的社會局面,促進經濟快速增長。
四、靠預防職務犯罪懲治腐敗現象發展和諧
官吏腐敗歷來是困擾社會的一大問題,也是影響和諧穩定的重大問題。檢察機關應當進一步加大查辦職務犯罪力度,促進反腐敗斗爭的深入開展,通過查辦有影響、有震動的大案要案,取信於民。同時要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職務犯罪的發生,認真處理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清除腐敗發生的根源,減少腐敗發生的機會,從而創造廉潔的政務環境,增強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進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
五、靠強化法律監督實現公平正義創造和諧
公正是和諧社會的標尺。檢察機關肩負著法律監督的神聖使命,維護法律公正實施是檢察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要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執法不嚴、司法不公的突出問題,深入開展法律監督;充分行使立案監督、偵查監督、審判監督、刑罰執行監督四項刑事訴訟監督職能,堅決糾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罰代刑,裁判不公等突出問題;切實運用好民行監督職能,切實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④ 網路時代報紙和廣播如何應對網路的挑戰
網路時代報紙新聞評論的挑戰與應對
李曙明
評論是報紙的旗幟。二十一世紀初肇始的時評熱,經久不退。新聞評論在開發民智、普及民主法治觀念以及監督公權力行使方面的作用,越來越深刻地顯現。網路時代的到來,深刻地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新聞評論也不可避免地烙上時代的烙印,並因此發生顯著變化。
網路時代,新聞傳播的即時性,為之前苦於找不到評論「靶子」的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由頭;而經過多年民主思想啟蒙,公民寫作成為網路時代評論寫作的重要特點,數億網民都是評論的潛在作者;加之博客、微博等技術手段的普及,評論傳播的渠道空前暢通,寫了評論卻苦於無處發表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新聞評論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不過,機遇是就新聞評論總體狀況而言的。單就報紙新聞評論而言,網路時代帶給它的有機遇,但更多的則是挑戰。如何認識這些挑戰,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將決定報紙新聞評論的未來。
報紙新聞評論面臨的現實困境
網路時代,報紙新聞評論「內外交困」。從外部看,它既受到網路評論沖擊,也受到其他媒體的擠壓;而內部,合格作者的缺乏、評論內容的日趨同質化以及彌漫在評論圈的浮躁,也讓報紙評論面臨失去讀者的危險。報紙新聞評論面臨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網路評論的擠壓。看看互聯網上熱點新聞後動輒數萬條的留言,我們會理解「網路時代,每個人都是評論家」的提法。在這樣一個時代,「言人所未言」,變得更加困難。如果網路評論單指網友留言,報紙或還不至於過於恐慌。至少目前,充斥其間的非理性,讓其難以對報紙評論構成太大威脅。更大的挑戰在於,與之前只是轉發報紙評論不同,越來越多有影響的網站推出原創評論。每有重大事件發生,網站即刻約請評論作者就此寫作評論,在第一時間推出。同時,網站和龐大博主群共同擁有博客的所有權,它隨時可以將最新最精彩的博客向網友推薦,其中很多就是博主(不少是名家)第一時間對熱點新聞所做的評論。而報紙,最快也要第二天才能發出聲音———這樣一個時代,一天時差,常意味著「望塵莫及」。
2、廣播電視評論的挑戰。評論受到百姓歡迎,廣播電台、電視台自然也想佔領這塊「輿論高地」,這些年開辦了不少評論類欄目。其中,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和中央電視台「新聞1+1」極具代表性。前者,由特約評論員對即時發生的新聞進行點評,時效之快比網路有過之而無不及;後者,則由評論員對新聞事件作出深度解析,雖然也有時效性不夠強的問題,但配以畫面、解說以及相關背景介紹,直觀、生動彌補了時效問題,也增強了傳播的效果。
3、報紙新聞評論自身存在的問題。「已經錯過了第一天,不能再錯過第二天」,為了解決時效性不強的問題,不少報紙加大了評論刊登的頻率,每天都辟有評論版面。但用稿量大幅增加與合格評論作者缺乏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幾張熟面孔長期占據報紙評論版面,是多數報紙評論版的真實寫照。一篇稿子在全國評論版面「滿天飛」的情況,多有發生,評論同質化的問題日益嚴重。而少數評論作者以發表為唯一目的,「雞蛋里挑骨頭」式的評論,倒了一些讀者的胃口。如此發展下去,報紙評論有失去讀者的危險。
正確認識報紙新聞評論面臨的挑戰
1、面臨的挑戰具有長期性。既然報紙目前面臨的挑戰具有時代特點,那也就意味著只要網路時代繼續,挑戰也就不會消失。從現實看,網路時代才剛剛開始,其未來發展難以預料。和報紙整體將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一樣,報紙新聞評論也將面臨長期考驗。
2、自身問題,增加了應對困難走出困境的難度。對於網路時代帶來的挑戰,我們只能順勢而為。但報紙評論在作者隊伍等方面存在的這樣那樣的自身問題,加大了應對挑戰的難度。走出目前困境,必須從解決自身問題開始。
3、不因面臨挑戰而失去做好報紙評論的信心。雖然面臨各種挑戰,但報紙評論仍有巨大生存空間。和網路評論「路見不平一聲吼」的快意恩仇不同,報紙評論更強調通過理性建設性引導讀者;廣播電視評論要保證聽眾觀眾「過耳不忘」,首先強調的是通俗性,其深刻性不可與報紙評論相提並論。加之很多讀者多年養成的閱讀習慣,報紙新聞評論仍大有可為。
報紙新聞評論如何積極應對挑戰
1、在「快」字上做文章。報紙評論能否贏得讀者、做出影響,時效不是唯一決定因素。但很多時候,「沒有時效就沒有一切」,是符合事實的。新聞事件每天都在發生,舊聞很快讓位於新聞,是網路時代新聞傳播的重要特點。一個新聞事件,可資解讀的角度是有限的。如果網路和其他媒體頭一天已經對某一事件做了全方位的解讀,那麼,你的評論哪怕只晚發一天,除非有與眾不同的另類觀點,否則,很多讀者恐怕連標題都沒有興趣看完。而上面已經提到,「言人所未言」在網路時代變得前所未有的困難。所以,應對挑戰,快,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不首先解決快的問題,別的一切都談不上。
要快,最現實的選擇是加大評論刊登頻率。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檢察日報》在保留每周三「法治評論周刊」的基礎上,每周一和每周五增加兩個時評版。盡管不像都市報紙一樣天天有評論版,但一周三次,加上每天各周刊發表的特色評論,基本保證了重大新聞事件在第一時間發出聲音。
2、在「深」字上做文章。「言人所未言」,的確變得越來越困難,但並非沒有可能。時下不少評論失之於淺,以致多數淪為過目就忘的「快餐式評論」。既然從時效性上無法和網路、電台競爭(哪怕天天有評論),在直觀性上無法與電視新聞評論媲美,那麼,要在競爭中不落伍,必須在思想的深度上做文章。
要做到「深」,首先要求編輯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獨到的眼光,否則即使有深度的稿子放在眼前,恐怕也會失之交臂。2006年,當所有媒體都在為河南一輛汽車因欠繳養路費被徵收天價滯納金而抱不平,譴責滯納金太高的時候,一篇「養路費屬於違法徵收」的稿子擺在編輯面前。文章發表後產生巨大影響,加快了養路費的「壽終正寢」。
求深,對時效須有正確認識,不能過分苛責。選稿子,要注重時效,但如果一味求快,對沒時效的稿子甚至不拿正眼看,難免會有遺珠之憾。從我們的編輯經驗看,不少有深度的稿件,是作者經過認真研究和思考,於新聞見報一周之後寫出的。
有人說,「時評戰勝了雜文」。時下,雜文式微是事實,但言「戰勝」恐為時尚早。雜文思想深刻、語言考究,遠非一些時評可比。從「深」考慮,《檢察日報》約請著名雜文家王乾榮和金陵客在時評版開設專欄。熱點事件喧囂過去,一段時間後再讀他們經過思想沉澱後的冷靜解讀,每每有茅塞頓開之感。
3、在「獨家」上做文章。一個新聞事件被媒體報道,因其評論價值,媒體評論一哄而上,這是目前新聞評論的常態。熱點事件要跟,然而,如果總「混跡」於人群中甚至跟在別人屁股後面,作出的評論很難產生什麼影響。獨家的評論是吸引眼球擴大影響力的捷徑。
作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機關報,《檢察日報》經常刊登一些有關檢察工作的獨家報道,各個周刊也常刊發有影響力的特色報道。在刊發有可能成為輿論熱點的報道時,報社多配發相關評論。報道的重大性加上評論的獨家性,往往產生理想的傳播效果。
筆者曾和著名時評人、海南大學副教授王琳有過交流。他說,《檢察日報》刊發的社會性評論,他關注並不多,因為在別處都能看到。但《檢察日報》刊發的有關檢察工作的評論,他一定要看,因為這是報社獨家的,別處看不到。
4、在「特色」上做文章。時評同質化問題越來越嚴重。翻看各家報紙評論版,多有「千人一面」之感,從選題到內容相差無幾。如何做好作出適合報紙特點的特色,避免同質化,是報紙評論面臨的普遍問題。《檢察日報》評論的特色,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來體現:
一是內容上的特色。周一「聲音周刊」面向人大代表,刊發的評論集中在人大制度完善以及國計民生話題;周二「廉政周刊」聚焦反腐敗工作和廉政建設,刊登的反腐評論特色鮮明;周五「綠海周刊」關注文化建設,文化時評是其不可或缺的內容。
二是形式上的特色。周三「法治評論周刊」有一個小欄目「新聞快評」。和一些評論長篇大論不同,這個欄目選取當天最熱點的幾個事件,寥寥二三百字,一針見血,頗受讀者歡迎;時評版「網議天下」欄目,從各大門戶網站選取網友留言,語言富有鮮明網路特點。
網路時代是一個創新的時代。任何一點微小的創新,都可能贏得意想不到的關注。所以,盡管面臨諸多挑戰,但對於報紙新聞評論的未來,我們沒有理由不充滿信心。
⑤ 法制中國周刊這個單位是合法的嗎
是經過國家新聞出版機關登記注冊的雜志,這個單位是合法的。
⑥ 時事政治、經濟、法治類的報紙和刊物有哪些
世界知識》 比環球分析問題更加深入簡出,可以參考,但不可以全新,也有國內版專家的點權評。分析的很務實,不像環球那麼小資。
《青年參考》青年必讀報紙,統觀全國乃至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方面的報道《環球時報》現在變成日報了,以前上高中時,參考消息是站在外國人角度看問題,一周才出三刊,每次同學都搶著看,裡面的評論家有很多是清華的老師,而環球時報,是個很全面的報紙,趣味性也比較高。
《環球》 大家都知道這本雜志的名氣有多大,都說是中國的時代周刊,一些評論的比環球還要有水平
但一般《南方周末》的文章比較長,因為它的信息是很全面的,建議買一份,對於全面了解我們國家也很好。另外《南方周末》主要是我國底層的一些報道和解析,而且不是那種官方的報道
⑦ 《人民法治》屬於國家級期刊嗎
《人民法治》雜志創辦於2015,影響因子,國家級期刊,2014年9月6日,中國行為法學會、《內人民法治》雜志容社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首發式暨「焦裕祿式的好乾部」、「積極推動法律實施的好法官、好檢察官、好警官」宣傳表彰活動啟動儀式。
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羅豪才,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張鳴起,中國行為法學會會長、中紀委常委、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江必新等150名來自相關單位的領導、專家學者及有關人士出席了首發式和啟動儀式。
(7)法治評論周刊擴展閱讀
《人民法治》充分利用中國法學會、中國行為法學會聚合的權威專家資源,致力追求研究性、思想性、前瞻性、可讀性,推進法學理論創新、法律制度創新和法治文化創新。
促進法學研究成果的推廣和應用轉化,從而為依法治國和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充分的理論論證和有力的智力支持,實實在在地推動法治中國建設。
⑧ 有關法律法學的月刊雜志有哪些
1、《法學》月復刊
2、《中國製法學》
3、《北大法律評論》
4、《民主與法制》
5、《中外法學》
6、《法學研究》
7、《法學雜志》
8、《法學家》
9、《政法論壇》
10、《現代法學》
11、《當代法學》
12、《法商研究》
13、《法律科學》
14、《法學論壇》
15、《政治與法律》
等等。
⑨ 姚建宗的主要論文
1、《中國社會主義法理學的理論建構》,《中國法學》1996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出版工作·圖書評介》1996年第4期轉載;
2、《理念·信仰·法治》,《檢察日報》1996年11月25日「理論新苑」;
3、《學術自信、學術寬容及其他》,《湘江法律評論》第1卷,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
4、《論法律義務的結構、特徵與功能》,《長白論叢》1996年第4期;《新華文摘》1996年第10期存目;
5、《法律行為本體論論綱》,《中央檢察官管理學院學報》1996年第4期;
6、《法律效力論綱》,《法商研究》1996年第4期;
7、《時代要求的理性選擇:財產權的平等法律保護》,《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6年第3期(增刊);
8、《法律制度構造論》,《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6年第5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7年第1期轉載;
9、《法的哲學理解》,《長白論叢》1997年第1期;
10、《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蘊》,《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年第2期;《檢察日報》1997年4月28日「理論新苑」作「論點摘登」,《新華文摘》1997年第6期存目;《新華文摘》1997年第8期轉載;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1997年第6期轉載;
11、《制度、法律與經濟發展:一個初步分析》,《法制現代化與中國經濟發展》(論文集),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12、《論法律移植》,《法制現代化研究》(第三卷),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13、《為法哲學申辯:法哲學研究提綱》,《法律科學》1998年第1期;
14、《法哲學批判與批判的法哲學》,《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第1期,《新華文摘》1998年第4期存目,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1998年第4期轉載;
15、《法律與發展研究:一個待開拓的領域》,《中央檢察官管理學院學報》1998年第2期;
16、《轉換維度 拓寬視野——法學研究方法論變革》,《世紀論評》1998年第2期;
17、《中國法學研究的方法論缺陷及其校正》,《社會科學報》1998年8月20日;
18、《美國的法律與發展研究》,《法制現代化研究》(第四卷),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19、《中國法理學二十年》,《法制與社會發展》1998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1998年第12期轉載;
20、《法律與發展研究的理論傾向》,《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9年春季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1999年第7期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9年第4期轉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0年第2期轉載;
21、《科學批判與法哲學的發展》,《法學》1999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1999年第8期轉載;
22、《如何進行法理學思考》,《湘江法律評論》(第三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3、《法治的人性立場》,《西南政法大學學報》1999年第6期;
24、《國外政治發展研究述評》,《政治學研究》1999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政治學》2000年第3期轉載;
25、《法治的人生態度》,《現代法學》2000年第1期;《新華文摘》2000年第6期存目;
26、《法治的多重視界》,《法制與社會發展》2000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0年第4期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0年第2期轉載;
27、《生活的場景與法治的向度》,《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第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0年第3期轉載(卡片);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0年第7期轉載;
28、《法治的人文關懷》,《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
29、《法治與良知》,《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0年第5期轉載;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0年第9期轉載;
30、《法治的審美旨趣與美學意境》,《法學》2000年第7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0年第10期轉載;
31、《法治:符號、儀式及其意義》,《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
32、《法治與公共話語》,《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第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1年第3期轉載;《光明日報》2001年3月13日「論點摘編」摘登;
33、《國家統一司法考試與我國司法官遴選:基本認識與框架設計思路》,《法制與社會發展》2002年第2期;
34、《權利禮讓 法律先行》,《檢察日報 「法治評論」周刊》2001年10月10日;
35、《權利的「神聖」與「卑劣》,《檢察日報 「法治評論」周刊》2001年10月31日;
36、《游戲規則約束不了制定者?》,《檢察日報 「法治評論」周刊》2001年11月21日;
37、《受教育權的艱難選擇》,《方圓》2001年12期;
38、《排隊與法治》,《檢察日報 「法治評論」周刊》2001年12月12日;
39、《面向新世紀的吉林大學理論法學研究》,《高教研究與實踐》2001年1期;
40、《略論我國法學教材建設的個性化改革》,《高教研究與實踐》2002年1期;
41、《略論法治建設中的程序優先理念與制度》,《安徽法學法律評論》2003年1期;
42、《法治:何處熱鬧何處寂寥》,《檢察日報 》「法治評論」周刊2000年3月15日;
43、《「君子」與「小人」並重的法治》,《檢察日報 「法治評論」周刊》2000年3月5日;
44、《法盲》,載《檢察日報 》「法治評論」周刊2002年1月23日;
45、《納稅人意識》,載《檢察日報》「法治評論」周刊2002年1月9日;
46、《有「我」的法治》,《檢察日報 》「法治評論」周刊2000年3月29日;
47、《尊重規則》,《檢察日報》「法治評論」周刊2000年2月16日;
48、《生活與法治》,《檢察日報》 「法治評論」周刊2000年3月1日;
49、《權利思維的另一面》,《 法制與社會發展》2005年第12期;
50、中國法律哲學的立場和使命——評鄧正來教授《中國法學向何處去》,《河北法學》 2007年第1期;
51、《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法律觀引領法學研究》,《法學論壇》2007年第3期;
52、《 法律生活的哲學觀照:法哲學的智慧》,《 北方法學》2007年第3期;
53、《主題變奏:中國法學在路上——以法理學為視角的觀察》,《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 》 2007年第7 期;
54、《 法律傳統論綱》,《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年第9期;
55、《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認真對待人權》,《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8年第9期;
56、《開放的學術論壇與自由的思想殿堂:對我國法學學術刊物的功能期待——為《法制與社會發展》創刊十周年而作》,《 法制與社會發展》2005年第2期
57 、《「暫住證」的是與非》,《 檢察日報 》2003年1月14日;
58 、《 宣誓的意義 》,《檢察日報》 2003年1月21日 ;
59、《法律如何才「職業」?》,《 檢察日報》 2003年1月28日;
60、《社會寬容乃民眾之福》,《檢察日報》 2003年2月18日;
61、《 「法律家長主義」當休》,《檢察日報》 2003年2月25日 ;
62、《「憲法訴訟」還沒到來 》,《檢察日報》 2003年3月4日;
63 、《「和諧司法」:美艷背後的八點隱憂》,《檢察日報》 2008年4月4日;
64、《推進依法行政 建設法治政府》,《中國紀檢監察報》 2008年6月16日;
65、《從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到法律權利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09年7月7日;
66 、《法律的政治邏輯闡釋》,《政治學研究》2010年第2期;
67、《論法律與政治的共生:法律政治學導論》,《學習與探索》2010年第07期;
68、《新興權利論綱》,《法制與社會發展》2010年第03期;
69、《法學研究及其思維方式的思想變革》,《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01期;
70、《法學研究問題意識應是一種自覺意識》,《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1月20日;
71、《新時期中國司法改革反思》,《財經》2012年第22期 ;
72、《中國語境中的法律實踐概念》,《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第06期。
另有學術論文30餘篇
⑩ 太康縣的著名人物
歷史上,太康名人輩出。西漢丞相黃霸、東晉太傅謝安、文學家謝靈運、東陽太守袁宏、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吳廣等名人巨擘光耀太康歷史星空。太康縣為中華謝氏、袁氏、符氏、何氏等姓氏發源地。
黃霸
黃霸(?~前51年),字次公,西漢陽夏人,歷任陽夏遊徼、侍郎謁者,左馮翊屬下卒史,宣帝時任丞相職。
黃霸性溫良、謙虛,識聞博廣,理事以法律為准,治民以教化為先,在當時官吏中政績最為突出。《漢書·循吏傳》中曾有「自漢興,言治民吏,以霸為首」的記載。
謝安
謝安(320-385年),字安石,太康謝氏的代表人物謝安,東晉著名政治家、軍事家,陳郡陽夏人(今河南太康人)。晉朝太常卿謝裒子。他41歲步入仕途,從政25年,身居相位達16年之久。後因勢利小人從中挑撥,謝安離京辭官,不久病逝,被追封為「廬陵郡公」。他一生著述很多,重要的有《謝安集》(10卷)、《孝經注》等。其書法藝術行、草、楷書俱佳,後人評價很高。
謝靈運
謝靈運(385—433年),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世居會稽(今浙江紹興)。祖父是謝玄。他自幼聰明好學,18歲時就襲封康樂公(江西萬載康樂鎮)。謝靈運是我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晚年做臨川內史,因謀反被收,最後在廣州被殺。
謝玄
謝玄——東晉軍事家,淝水之戰的指揮者,河南太康人;
袁宏
袁宏(約328~約376),東晉文學家。字彥伯,小字虎。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及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其詩、賦、序、贊、碑、銘、疏、表等20餘篇,亦多殘缺。
吳廣
吳廣(?~前208),字叔,陽夏(今河南省太康)人。與陳勝同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
謝道韞
謝道韞,字令姜,生卒年不詳,東晉時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的妻子。謝道韞留下來的事跡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記載在《世說新語》中:謝安在一個雪天和子侄們討論可用何物比喻飛雪。謝安的侄子謝朗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眾人的稱許。王凝之死後,謝道韞在會稽獨居,終生未改嫁。
廬陵王妃(謝裕之女)
謝裕,字景仁,東晉末年名臣,官至左僕射,與當時宰相劉裕關系非常密切。劉裕的兒子廬陵王劉義真便由父親做主娶了謝裕的女兒為妃。
袁齊媯
南朝宋文帝袁皇後,諱齊媯,陳郡陽夏(今太康)人,為左光祿大夫敬公袁湛的庶女,她在十六歲時,被選入宮,初拜宜都王妃,生有一子一女。袁皇後死於顯陽殿,時年36歲。皇上異常痛心,命前永嘉太守顏延之為其作了文辭優美的祭文以示哀念。
謝梵境
謝梵境,謝庄長子謝揚的女兒,南朝宋廢帝劉昱於477年被蕭道成殺掉,扶持順帝劉准即位。當時劉准年方九歲,大權完全掌握在左衛將軍蕭道成手裡。次年,謝梵境被立為皇後。479年4月,蕭道成篡宋建立南齊王朝,降封順帝為汝陰王,謝梵境為汝陰王妃,移居丹陽宮。是年5月,劉准死於丹陽宮,謝梵境不知所終。
競陵王妃
蕭道成代宋建立南朝齊,其子蕭賾繼位,是為武帝。武帝封第二子蕭子良為競陵郡王。蕭子良娶妻為原南朝宋武陵內史袁覬之女。
沈貴妃
北宋真宗沈貴妃,當朝宰相沈倫之孫女,其父為光祿少卿沈繼宗。1008年,沈貴妃以將相家女被真宗趙恆選入後宮。沈貴人入宮後,為人賢淑儉朴不華。皇上以其將相之後之故,對其厚待,超越眾妃。宋仁宗慶歷四年,沈貴妃被封為德妃,後進封為貴妃,1076年病故。
謝皇後
成肅謝皇後,謝安後裔,原籍太康,其先祖移居丹陽(今江蘇南京)。少年時因父母早亡,被翟姓人家收養,所以改姓翟,成年後被選入宮。宋高宗憲聖太後把她配給普安郡王,封咸陽郡夫人。普安郡王即位後,她被進封為貴妃。成恭皇後死後,皇後空缺,咸陽郡夫人1176年被立為皇後,恢復謝姓,其親屬有十人受到封賞。孝宗死後,謝皇後被尊為皇太後。1203年,謝皇後病故,謚號「成肅」。謝皇後生性儉朴仁慈,一身衣服穿了洗,洗了穿,竟能穿十幾年。其弟謝淵被封為武翼郎,謝太後曾告誡她:「皇上崇尚謙恭儉朴,我也親自洗衣,你應該時時謙遜,避免驕橫奢侈。」後來謝淵嚴格遵守姐姐教誨,官至和國公。
謝道清
南宋理宗謝皇後(1210年至1283年),名道清,為謝安27世孫女,其父名渠伯,祖父名深甫。1227年9月謝道清進封為貴妃,12月冊封為皇後。1259年,元兵大舉南下,宋理宗束手無策,想拋棄臨安(今杭州)遷都於平江慶元(今浙江寧波)。謝道清認為這樣會動搖民心,對抗元不利,苦苦勸阻,理宗才打消了遷都念頭。
1276年2月,元兵屯紮錢塘江畔,南宋朝廷戰敗。謝太後因病暫留杭州,是年8月,謝太後被押送大都,降封為壽春郡夫人,7年後病故,享年74歲。
明世宗廢後張氏
廢後張氏,明世宗第二位皇後,太康人張溱之女,1537年被選入宮,初封為順妃。1538年,陳皇後崩,張順妃被冊立為皇後。當時,世宗正熱衷古禮,令皇後率妃嬪在北郊親自養蠶,每天帶領六宮侍女在宮中聽講《女訓》。1544年正月,張皇後無過被廢,移居別宮。1546年張皇後病故,喪葬儀式仍如皇後之禮。 許家印,河南太康人(高賢),廣州恆大實業集團董事局主席,08胡潤中國富豪排行榜第二。
程輝,河南太康人。專業致力於市場調查、戰略規劃和終端銷量提升,麥盛營銷顧問公司總監。擅長品牌規劃、產品策劃、營銷戰略規劃、銷量提升規劃等企業系統營銷策劃。
李歐梵,國際知名文化研究學者。1939年10月10日生於河南太康,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美國哈佛大學博士,香港科技大學人文榮譽博士。著名教授、作家、文化評論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現代文學及文化研究、現代小說和中國電影。李歐梵教授的散文及評論常見於《亞洲周刊》、《信報》、《明報月刊》及《瞄》。
炫惟,河南太康人(王集鄉),獨立媒體人,鄭州信息報鄭州信息網站長,著名作家,代表作《樂途》、《落日天涯客》。
賈霆,河南太康縣人(清集鄉),現居北京。第六屆全國優秀刑辯律師,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青少年作家記者協會會員、中國網等知名網站法治評論員,資深死刑辯護研究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