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基本功

道德基本功

發布時間: 2022-04-21 23:20:07

1. 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內容是什麼

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內容: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規范。它不僅體現了道德的先進性與道德的廣泛性的統一,還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德、革命道德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產生的新道德的統一。

1、"愛國守法",強調公民應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地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和護法。

2、"明禮誠信",強調公民應文明禮貌、誠實守信、誠懇待人。

3、"團結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和睦友好、互相幫助、與人友善。

4、"勤儉自強",強調公民應努力工作、勤儉節約、積極進取。

5、"敬業奉獻",強調公民應忠於職守、克己為公、服務社會。

(1)道德基本功擴展閱讀

關於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重大舉措

1、大力加強基層的公民道德教育,緊緊抓住影響人們道德觀念形成和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家庭、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各個方面,堅持不懈地在全體公民中進行道德教育,使二十字基本道德規范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要求,成為廣大黨員和幹部群眾的行為規范。

2、要深入開展群眾性的公民道德實踐活動。道德建設依靠人民群眾,人民群眾也是道德建設的直接受惠者。要以活動為載體,堅持在各種類型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突出思想內涵,強化道德要求,使人們在參與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

3、要積極營造有利於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氛圍,一切思想文化陣地,一切精神文化產品,都要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倡導科學精神,大力宣傳體現時代精神的道德行為和高尚品質,鼓勵人們積極向上,追求真善美;堅決批評各種不道德的行為和觀念,幫助人們辨別是非,抵制假惡丑。

4、要努力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把提倡與反對、引導與約束結合起來,通過嚴格科學的管理,培養文明行為,抵制消極現象,促進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社會風氣的形成、鞏固和發展。

2. 道德的基礎由什麼組成的

「誠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品德,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內發展的基容石。

一個民族或國家一旦喪失或弱化了誠信意識,各種不道德和腐敗現象的產生就是必然的了。

誠信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生活中各種內訌和摩擦,減少社會生活的風險和代價,降低社會運行成本,並有助於構築良好的人際環境,消除矛盾激化的潛在因素,有利於增加社會的價值認同和凝聚力,進而激發社會的活力。

現實中誠信的重要性體現在方方面面。

沒有誠信就不能立足於社會,沒有誠信就交不了朋友,沒有誠信談不成生意,沒有誠信幹不了大事,沒有誠信社會秩序就會混亂。

所以說,誠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

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

我們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都要秉承誠信的道德底線。

一方面我們要忠誠老實、講信譽,也就是說要忠於事物的本來面貌,不隱瞞自己的真實思想,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感情。

在與人交往時,要不說謊,不做假,不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瞞別人,要以誠待人。

另一方面,我們要在工作學習上不弄虛作假,要抱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原則,勤奮學習,努力工作。

3. 簡述道德的本質及其功能

1.本質:復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制意識形式,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道德對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以能動的方式來把握世界和引導、規范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

2.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為社會意識的特殊形式對於社會發展所具有的功效與能力。其主要功能是認識功能和調節功能。

道德的認識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會現實特別是反映社會經濟關系的功效與能力。

道德的調節功能是指道德通過評價等方式,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和實踐活動,協調人們之間關系的功效與能力。

(3)道德基本功擴展閱讀

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稱之為得;合起來解釋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會中的一切。丑德不稱其為德,所以,道德僅僅是一種表現形式,屬於中性。

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

4. 簡述道德的含義和主要功能

.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道德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並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服務。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道德觀念。

5. 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什麼

1、百德孝為首抄。對父母的孝襲敬,居所有道德中的首位,如果一個人對父母不孝敬,做其他事情也不會很好地去遵守道德規范的。

2、遵紀守法。遵紀守法是人的立身基礎,沒有這一點,其它一切都無從談起。

3、知榮辱。知榮辱是做人基本道德的方向,人的修養最終要達到的目標就是知道榮辱,知道什麼是光榮,什麼是恥辱,行為就有了方向。什麼是榮辱,在以後的具體道德標准中加以說明。

4、實事求是,客觀准確地反映事實,從事實中總結道理。

(5)道德基本功擴展閱讀:

道德功能

凡是人的活動都是為了獲得某種幸福,區別在於幸福的種類和完滿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動既然是一種活動,當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為了追求某種幸福。

人類的靈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個部分,即營養和繁殖的部分,感覺和慾望的部分,心靈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與實踐和活動密切相關,所以它的目的就在於追求人類靈魂中感覺和慾望部分的幸福。

6. 道德最基本的功能

在道德的三個功能中,調節功能是道德社會功能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7. 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是什麼

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的觀念標准。不同的對錯標準是特定生產能力、生產關系和生活形態下自然形成的。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范。只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系的的道德,稱私德;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
中國傳統道德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忠孝節義」四個字:

忠:臣子必須絕對服從君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即使是暴君也不得反抗。而原本中國人認為:君臣以義合,不可則去。

孝:子女必須絕對服從家長,「天下無不是之父母」,家長毆打虐待子女被看作理所當然的權利。而原本中國人認為: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父母有過而子女不諫為不孝。

節:中國傳統社會中僅片面要求女性守貞、從一而終,男人則可以三妻四妾,而原本中國人認為:三妻四妾,人慾也。是不應該的。雖然男女均遵從婚姻包辦,但只有男性有離婚權利。

義:指被統治者必須誓死服從道德規范,為了統治者的利益必須毫不猶豫的犧牲自己的生命。而原本中國人認為: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義是從天下之志,與統治者無關。
當今社會一個人的基本道德其實還是四點,不過含義有了變化
忠:忠於祖國,民族
孝:孝順父母,長輩
節:遵守社會基本道德,秩序
信:身邊人之間講基本的信用

8. 公民道德基本知識是什麼

我國公民道德基本規范的內涵
《綱要》在公民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中,以廣大人民群眾耳熟能詳的語言,將我國公民應遵守、需要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的基本道德規范概括為20個字,即:愛國守法、明理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這些規范是第一次系統地、集中地作為我國公民地基本道德規范被提出來,應當引起全社會地高度重視。在學習、宣傳、貫徹、落實《綱要》地過程中,需要把這20個字當作一個重點,使這些基本道德規范真正深入到每一個公民地內心,並落實在具體的道德行為上。

《綱要》提出地20個字可以再細分為這樣10個道德規范即: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公民道德這10個基本規范,在調整整個公民個人與社會、與國家,與他人的關系中,各有不盡相同的功能,大致說來可以對這些功能作這樣的認識和劃分:「愛國」主要是規范公民與國家的關系;「守法」是「愛國」規范的延伸,規范的也主要是公民與國家的關系,即把「守法」 作為公民對國家的道德責任的「底線」;「明禮」主要是規范公共場合的公共道德行為,文明禮貌是公民在公共場合應當遵守的最基礎的道德准則;「誠信」主要也是規范公共關系中的道德行為,是對「明禮」規范的進一步深化和「升華」,即古人所說的「禮於外,誠於內」;「團結」主要是規范公民與公民之間的道德關系,強調公民之間的親和力;「友善」與「團結」是同一層次的道德規范,功能也是相類似的,但更加註重公民個人之間的道德關系;「勤儉」主要是對公民個人提出來的道德要求,勤儉的道德素質更多地在公民個人的行為中表現出來;「自強」主要也是對公民個人的道德素質提出要求,與「勤儉」是同一層次的道德准則;「敬業」主要是規范公民與職業的道德關系;「奉獻」主要是規范公民與社會的道德關系,並引申出公民對待他人的道德責任。

需要指出的是,這樣來認識和劃分上述公民道德10個基本規范的功能,只是從基本的方面著眼的,在實際的公民社會的道德實踐中,各個公民道德規范的功能往往是互相滲透、交叉並行的,例如,調節公民與國家相互關系的道德規范,也總是調節公民個人相互之間關系的道德規范,而調節公民個人之間相互關系的道德規范,也具有調節公民個人與社會;與國家的相互關系的功能。因此,對公民道德規范的具體功能不應作絕對化的認識和劃分,而是要在明確它們各自主要的功能的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對它們的其他功能進行具體分析。

9. 道德的基礎是什麼

道德的基礎是誠信。
誠信是我國道德體系的根本和基礎。
誠信是完人的核心價值,承諾思想行動一致,客觀證明有信用。相反無誠信者是偽君子。有關誠信,在古今中外都有談及,包括倫理學、宗教、專業操守、人事管理及政治學《君王論》。
「誠」即誠實誠懇,主要指主體真誠的內在道德品質;「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體「內誠」的外化。「誠」更多地指「內誠於心」,「信」則側重於「外信於人」。「誠」與「信」一組合,就形成了一個內外兼備,具有豐富內涵的詞彙,其基本含義是指誠實無欺,講求信用。千百年來,誠信被中華民族視為自身的行為規范和道德修養,形成具有豐富內涵的誠信觀。
「誠」與「信」作為倫理規范和道德標准,在起初是分開使用的。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中庸》中也說:「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信的基本含義是指遵守承諾,言行一致,真實可信。最先將「誠」與「信」連在一起使用的是在《逸周書》中:「成年不嘗,信誠匡助,以輔殖財。」「父子之間觀其孝慈,兄弟之間觀其友和,君臣之間觀其忠愚,鄉黨之間觀其信誠。」這里的「信誠」實際上表達的是「誠信」的意思。就是說,從一般意義上,誠信是指誠實不欺,講求信用,強調人與人之間應該真誠相待,言而有信。而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待人以誠,納人以信,方為真正的誠信。

熱點內容
法官弄丟關鍵證據 發布:2025-01-15 21:07:21 瀏覽:323
未成年生子的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5 21:06:39 瀏覽:128
法律碩士專業考試211 發布:2025-01-15 21:06:21 瀏覽:229
解除司法拘留 發布:2025-01-15 20:57:30 瀏覽:383
經濟法的理念論文 發布:2025-01-15 20:52:43 瀏覽:755
追究商業秘密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5 20:46:49 瀏覽:630
新婚姻法要坐牢么 發布:2025-01-15 20:24:31 瀏覽:739
注冊會計師和司法考試 發布:2025-01-15 19:42:55 瀏覽:259
19經濟法基礎第四章 發布:2025-01-15 18:14:41 瀏覽:188
勞動法工資結算方式 發布:2025-01-15 18:06:43 瀏覽: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