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保障鄉村
Ⅰ 鄉村振興20字方針的具體內容
鄉村振興戰略20字方針內容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
(1)法治保障鄉村擴展閱讀:
1.鄉村振興戰略一經提出,就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極大反響,實施後取得了巨大成就,農村經濟也迅速發展。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出台,主題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和農村現代化。
2.發展現代農業是產業興旺的最重要內容。重點是通過產品、技術、制度、組織和管理創新,提高良種化、機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標准化、制度化和組織化水平,促進農林牧漁業和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一方面,大力發展以新型專業農民、適度經營規模、外包服務和綠色農業為主要內容的現代農業;另一方面,促進農村三大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業產業鏈延伸,為農民創造更多就業和收入機會。
3.生態宜居是提高農村發展質量的保證。其內容包括整潔的村莊,完善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糾正單純用人工生態系統代替自然生態系統的錯誤做法,以保護、順應、尊重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等。它倡導保存地方風味,保存農村特色,保護農村生態系統,控制農村環境污染,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使農村人民的環境更加美好。
4.鄉風文明建設包括促進農村文化、教育、醫療等事業的發展,改善農村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還包括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遵紀守法、尊老愛幼、鄰里互助、誠實守信等優良農村習俗,努力實現農村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結合;還包括充分借鑒國內外農村文明的優秀成果,實現鄉風文明與時俱進。
5.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6.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方案:
(1)推進農業供給側的結構改革。推進農林牧漁業和種業創新發展,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域,穩定優化糧食生產。新增高標准農田8000多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0多萬畝。
(2)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實行第二輪土地承包期滿後再延長30年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和使用權的分割改革。完善耕地佔補平衡管理辦法,建立新增耕地指標和儲蓄指標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省際調整機制,收益全部用於扶貧和解困扶持鄉村振興。
(3)促進農村事業全面發展。完善供水、供電、信息等基礎設施,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我們將穩步開展為期三年的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和促進「廁所革命」的運動。促進農村習俗的改變。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農村治理體系
7.治理越有效,農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效果就越好。因此,要建立和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調、公眾參與和法治保障的當代農村社會治理體系,完善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結合的農村治理體系,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推進村民自治實踐,建設安全農村。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有效協調農民利益和集體利益、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確保農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
8.鄉村振興該戰略的實施效果應由農民的富裕水平來評估。因此,要努力保持農民收入快速增長,不斷降低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不斷縮小城鄉居民貧富差距,使廣大農民和全國人民全面進入小康社會,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前進。
Ⅱ 光明時評: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法治保障,鄉村振興的意義是啥
光明時評: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法治保障,鄉村振興的意義是啥?近年來鄉村振興這個詞語頻頻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鄉村振興是我國關於農村地區發展的一個規劃,這個計劃有著重大的意,義為減小我國城鄉差距,減少我國貧富差距,為振興鄉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計劃,它的實施在未來可以提供給廣大農村人口就業機會,和經濟發展的機會。
一,鄉村振興鄉村振興計劃,顧名思義,就是為了讓鄉村能夠振興,這個振興不管體現在哪個方面,經濟也好,鄉村的基礎設施,鄉村村民的生活生產狀態,都是振興的方面。鄉村振興的意義巨大,可以解決我國現在社會上存在的許多矛盾,還有一些地區的發展困境。
以上,歡迎大家評論補充,寫作不易,歡迎各位點贊關注。
Ⅲ 鄉村振興促進法6月1日施行,具體應該怎樣落實
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鄉村振興促進法,這部法律將會在隨後的6月1日開始正式施行。鄉村振興促進法實施的目的是為了加快農村的現代化建設,促進農村全面發展,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為鄉村振興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促進法要求當地政府保護和繼承農業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挖掘和保護農村文化,以本地的農村特色文化優勢發展旅遊業,保護生態環境,加速農村的脫貧致富。
總之鄉村振興促進法的實施對農村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Ⅳ 鄉村法治建設的重要意義
新鄉村的美好建設是我國獨特的新提法,它不但非常適應我國新鄉村的建設和發展,還有著進一步豐富的提升空間,更貼合我國社會主義創新的實際。
一、依法整治建設新鄉村的建設有著最重要的內容和基本保障,要想改變我國新鄉村的建設整體目標,我們就必須制定改進更加全面科學的法律、法治,這也是為了保證我國的法律法治得到新的改變、以及新鄉村有著更大的發展。
二、我國的法治文化歷史淵遠流長,紮根於廣大的鄉村之中,我國很多地方城市的法治文化和鄉土文化是相互繼承發展的,科學合理的鄉村法治建設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是一項難點多的系統綜合性工程,這些年以來我國各地人大常委會多次提出對建設新鄉村法治工作的意見建議。
三、目前,我們國家已經具備了新農村法治建設與進一步發展的條件,它一方面可以更好的促進經濟發展,同時還可以對農業整體系統進行保護和支持,更好的促進新農村整體建設的進程。同時,我國新農村建設起步的基礎點較高,所以為了盡快的改善農村的基本法治條件,應該做出一套更有力、更直接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只有這樣,才能為新農村進程的順利進展,積累更多有益的經驗。我們應該有理由完全的信任,健全的法律法規建設與推廣會給我們帶來一個全新農村整體環境。
Ⅳ 如何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
今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出了《關於認真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的通知》,要求更加充分地發揮人民法院職能作用,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和司法保障。
「我們正審理一起案件,村民從原來種小麥改為在大棚里種蔬菜,5家人商量,把原來南北向承包的5塊土地自行改為東西向承包,便於陽光照射進大棚。這樣做,多年來都相安無事。但去年,由於修建高鐵途經此地,高鐵佔道剛好是最靠西邊的那塊南北向土地。原來承包這塊地的村民提出,補償款應該全部歸他,但其餘4家堅決不同意,訴到法院。」在淄博市臨淄區人民法院,辛店法庭庭長孫友軍向記者介紹,不少糾紛和農村土地確權頒證不規范有關。
面對紛繁復雜的土地糾紛,法律法規不可能詳盡規定怎麼辦,必須靠司法機關充分發揮司法智慧。「在農村,很多問題不是簡單的法律問題,而是天理、國法、人情怎麼相統一的問題。我們運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讓矛盾糾紛朝著最有利於實現案結事了人和的方向去解決。」臨淄法院立案庭法官相征說。針對農村土地確權頒證不規范的問題,臨淄法院還向相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建議進行排查整改。
在審理土地糾紛的過程中,不少法官發現,村委會能否依法發揮自治功能,直接關繫到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我們經常遇到村委會換屆後,新官不理舊賬,不承認上一屆簽發的土地承包合同,引發矛盾糾紛。」萊西法院研究室主任李紹斐說,新一屆村委會給出的理由是上一屆在發包時,沒有召開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不管違約的動機是什麼,「沒有經過民主議定」確實是影響合同效力很重要的因素。
為了避免此類問題再次發生,萊西法院經過認真調研,向相關鄉鎮黨委政府發出司法建議,建議他們在農村基層組織換屆選舉中加強指導,提高村委會依法自治的能力。
「山東法院加強與鄉鎮黨委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充分發揮鄉村幹部、人民調解員的力量,進一步加強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將更多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張甲天說,延伸服務促進了基層社會治理。
充分發揮人民法庭靠近鄉村、貼近群眾的優勢
在農村,與農民打交道最多的司法機關是人民法庭。今年山東高院工作報告顯示,5年來,基層法院及人民法庭辦案537.5萬件,佔全省法院結案總數的87.3%。為加強人民法庭建設,5年來,山東法院建設或修繕人民法庭488處。
「《意見》提出,強化人民法庭化解矛盾第一線的功能作用,堅持面向農村、面向基層、面向群眾『三個面向』和便於群眾訴訟、便於人民法院獨立、公正、高效行使審判權的『兩便』原則,充分發揮人民法庭靠近鄉村、貼近群眾的優勢,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司法需求。」張甲天介紹。
濟南市歷城區人民法院院長李忠林介紹,歷城法院建立了便民訴訟網路,推進智慧法院建設,拓寬訴訟服務渠道,讓當事人足不出戶即可辦成事,使司法服務更便捷、更親民。為留住綠水青山,歷城法院實行涉環境資源案件歸口審理模式,維護環境資源法律制度的權威,保障美麗鄉村建設,促進農村生態保護。
「在農村,巡迴法庭發揮了『審理一件、教育一片』的作用。每年,我們都要組織巡迴審判,法官帶上國徽、電腦、列印機,開著車到村裡審理案件,周圍群眾都圍攏過來,一些鄰里糾紛、贍養案件、繼承案件,很有教育意義,庭審是最佳的法治公開課。」青島市城陽區人民法院院長殷延輝說。
采訪中,萊西法院民一庭庭長孫連英告訴記者,有一年全市兩會時,一位村支書找到法院院長,請院長安排法官到村裡來現場審理贍養案件,原因是該村村民不養老人的風氣有抬頭趨勢。萊西法院法官立即選取合適的案件,在該村設立巡迴審判庭,現場審判。「隨著審理的深入,我們發現,問題並不簡單,子女不養老人,有的是不懂法,有的是心裡有氣,覺得老人有許多做得不對的地方。法官耐心釋法說理,講明法、理、情,不僅當事人流下熱淚,圍觀群眾也深受教育。」孫連英說。
為了發揮人民陪審員來自基層、了解基層、具有豐富基層生產生活經驗的優勢,《意見》提出,加強對農村人民陪審員的培訓和管理,廣泛吸收基層群眾擔任人民陪審員。「人民法庭的人民陪審員積極參與民事糾紛調解等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已成為推進司法民主的重要力量。」張傑說。
最高法決定的要實施。
消息來自人民網。
Ⅵ 2022年村黨組織如何引領法治鄉村建設
堅持黨建引領,依託法治保障,立足人民調解。
法治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要求,也是鄉村振興戰略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縣司法局堅持黨建引領,依託法治保障,立足人民調解,融合部門、鄉鎮(街道)村(居)力量,助推法治鄉村建設,有效避免和化解一批矛盾糾紛,切實維護轄區治安穩定,提升群眾安全感和幸福感。
一是黨支部發揮領導核心作用。
二是法律顧問打通服務「最後一公里」。
三是「網格化」模式高效解決矛盾糾紛。
Ⅶ 鄉村治理三治是指什麼
鄉村治理的三治主要是指自治,德治,法治。
具體內容如下:
1、鄉村自治就是要弘揚楓橋經驗,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
2、鄉村法治就是要有底線思維,解決基層突出重點問題;
3、鄉村德治就是加強村民德育建設,弘揚中華文化傳統。
三治治理不是分開治理,而是需要融合在一起治理,如何才能做到三治融合發展呢,以自治為核心,德治為基礎,法治為保障。村民主要還是要通過自治來處理村裡的大小事務,居民自主權得到充分保障,而且還能讓大家參與鄉村治理,人人參與才能讓鄉村變得更好。
鄉村治理自治,法治,德治融合,能夠有效調動基層群眾的積極性,建立人人參與共享,公建,公治的鄉村治理新局面,激活鄉村治理與發展的活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治理應以自治為基礎,法治做保障,德治為先導,加強智能化建設,優化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第四條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促進共同富裕,遵循以下原則:
(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幹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
(二)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保障農民民主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維護農民根本利益;
(三)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推動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四)堅持改革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鄉村社會生產力,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五)堅持因地制宜、規劃先行、循序漸進,順應村莊發展規律,根據鄉村的歷史文化、發展現狀、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分類推進。
Ⅷ 中央一號文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五大目標是
鄉村振興戰略五大目標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必須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
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要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按照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要求,圍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把鄉村建設成為幸福美麗新家園。
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前提。必須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扶貧標准,也不弔高胃口,採取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細的工作,堅決打好精準脫貧這場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攻堅戰。
總目標
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農業結構得到根本性改善,農民就業質量顯著提高,相對貧困進一步緩解,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鄉風文明達到新高度,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農村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宜居鄉村基本實現。
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政府網——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Ⅸ 推進鄉村治理需要從哪些方面著手
1、加強農村街坊路清掃
建立完善專業清掃保潔隊伍,落實村莊清潔保潔費用標准,按標准配備車輛、垃圾桶等設施,實現全部村莊專業清掃。
2、推進農村垃圾有效處理
統籌考慮生活垃圾和農業生產廢棄物利用、處理,建立健全符合農村實際、方式多樣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有條件的地區要推行適合農村特點的垃圾就地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方式,開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重點整治垃圾山、垃圾圍村、垃圾圍壩、工業污染「上山下鄉」。
3、推進農村廁所革命
合理選擇改廁模式,推進廁所革命,按照村民接受、經濟適用、維護方便、不污染公共水體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衛生廁所,引導農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人口規模較大村莊配套建設公共廁所。
4、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根據不同區位條件、村莊人口聚集程度、污水產生規模,因地制宜採用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建設模式和處理工藝,加強生活污水源頭減量和尾水回收利用,採取綜合措施恢復水生態,逐步消除農村黑臭水體。
5、提升村容村貌
加快推進通村組道路、入戶道路建設,基本解決村內道路泥濘、村民出行不便等問題;整治公共空間和庭院環境,消除私搭亂建、亂堆亂放,大力提升農村建築風貌,突出鄉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點;推進村莊綠化,充分利用閑置土地組織開展植樹造林、濕地恢復等活動,建設綠色生態村莊;完善村莊公共照明設施。
6、加強村莊規劃管理
推進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實施,做到農房建設有規劃管理、行政村有村莊整治安排、生產生活空間合理分離,優化村莊功能布局,實現村莊規劃管理基本覆蓋;推行政府組織領導、村委會發揮主體作用、技術單位指導的村莊規劃編制機制;加強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管理,建立健全違法用地和建設查處機制。
7、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
明確地方黨委和政府以及有關部門、運行管理單位責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標准、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村莊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推行環境治理依效付費制度,健全服務績效評價考核機制。
Ⅹ 基於國內外研究進行文獻梳理,概述鄉村振興戰略的法治保障目前的研究現狀與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