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研修
⑴ 求道德經最完整最原文版本
http://www.jiawang.com/djjd/ddj.htm
上面是「道家網」之「道家經典」中的《道德經》八十一章,每章原文,譯文及注釋。
也可以在網路搜道家網。
⑵ 請問哪位人物把《道德經》釋義的最透徹,最好,最完整的
一個筆名叫紫俠狼的《酷說老子》,解讀的絕對透天徹地,以現代最新的科學和心專理學知識解讀古屬人學問,融會貫通,豁然開朗。這里不存在吹噓的成分,我是浙大歷史學博士,起碼的辨別力還是有的,看過道德經解讀版本不下幾十種了,只有《酷說老子》堪稱雅俗共賞,沒有一點故弄玄虛,作者能把極復雜的哲理用簡單的小故事輕松的講清楚,而且有理有據有出處,內容包羅萬象,說實話,我以前根本不相信世界上存在這么博學的人,而且是90後,我有點懷疑是不是一個團隊寫作,不是個人。我看過後推薦給了我上高中的兒子,他也很喜歡,我們父子倆現在都是他的忠粉。
⑶ 道德經中哪些語言現象值得研究
這個問題貌似是語言學或文學角度的吧。
我覺得道德經最有意思也最讓人頭疼的語言現象,就是其句式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被後人改變。可以對比早期版本(郭店楚簡、馬王堆帛本)和晚期(王弼、河上公)中的一些相應篇章,會發現它們在語言組織上有極大的不同,早期不是很注重韻律對仗之類的,通過種對比或可推測兩個時代之間的漢語變化發展。
目前這還算是比較前沿的問題吧,只是不知道語言文學是否關注這個問題。
強烈推薦香港中文大學劉笑敢先生的《老子古今》,裡面有五種版本的《道德經》對照,也具有引用的權威,就不用另找五本書了。
⑷ 什麼人會研究道德經
自然是認為道德經值得研究的人會去研究道德經
⑸ 有沒有學術上的《道德經》註解,名家的,深層次、詳細的解讀。
給你推薦幾個經典註解:1、台灣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2、任繼愈《老子繹讀》回;3、高答亨《老子注譯》。這幾位都是大師級別,學老子者不可不讀。如果是初學者入門,首選南懷瑾《老子他說》。至於你說的市面上那些原文+譯文+小故事之類的老子書,是沿用了成功學的套路,七拼八湊而成,沒有解讀者自己的原創性見解。這種書,可以說,百分百都是垃圾,純粹騙錢的書,讀了完全是浪費時間。讀這種書,還不如直接去讀老子原文。
⑹ 研究《道德經》的朋友進
老子《道德經》圍繞著道與德的講述!事實寫的很平常,只是人主觀想的太深了而不能順著他的道理去思考!道:上古的道就是自然宇宙的第一真理,順自然之道就是無為!道也指道體,也是修道人尋找的真道悟道得道境界!修道人清凈無為合於道成就了就叫得道人!道是自然的無為,人應該遵守天地自然的變化居其下順其道,無為無欲清凈自然就能與道合一,也就是現在人常掛在嘴邊沒辦到的天人合一!德:這個德就是標准!那麼這個標準的載體就叫德,就好比舟船一樣這個標准就是德!那麼這個德的標準是什麼呢?這是個平淡平常無標準的標准,上善如水水善而利萬物,利益萬物是本能,也就是說人的本能就具備悟道得道的能力,只是用不同,如果順天道無為居下就能得其正具自然之德如水!得道人具萬德才可名為道德!人們因慾望的引動造作不善等而內心動盪不安,心好比是浮動的水面欲風起則搖晃不定,只有順自然的道理減少慾望的刺激,修善行安內心順其道,神安心凈則道自然相應!人們若強行六根放逸追求好比一部機器不斷的工作只會縮短壽命,道家的思想是注重自性自然的解脫,神清凈了智慧自然明了,千經萬法也隨心而通達明了! 《太上老君內觀經》老君曰: 「 吾非聖人,學而得之。故我求道,無不受持。千經萬術,惟在心也。 」老子說我非聖人,學而得到的,所以我求道,當我明白了道的自然道理,我也是那麼作的,也就是修道是需要過程的,並不是看個《道德經》就能明白了!千經萬法,都在此心!大家都是一樣的,我們要明白為什麼我們看不懂,因為我們沒有去行動實踐,靠文字玩思想沒有身心證明他的真實是沒有意義的!
求採納
⑺ 誰對「道德經」有研究啊!!!可以告訴我什麼是「道」嗎
道是過程。這是道的第一層含義。道不僅是對萬事萬物的系統性、整體性的概括,而且是對萬事萬物發展過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道不是一種靜態的形而上實體,而是一個過程。
道是本原。這是道的第二層含義。道是天地萬物之母,無和有都來自道,是道的不同角度的名稱。這是最為玄妙和深奧的。道是萬物的本體和來源。天地萬物都是由道演化而來。道作為本原,是混然一體的東西。
道是規律。這是道的第三層含義。道是物質運動的規律,道是天地萬物變化的終極原因。
道是法則。這是道的第四層含義。老子把道視為必須遵循的法則。
⑻ 有沒有研究老子《道德經》的人可以跟我聊聊老子的思想和他的著作嗎
老子試圖建立一個囊括宇宙萬物的理論。
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遵循這樣的規律(道):
事物本身的內部不是單一的、靜止的,而是相對復雜和變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陰陽的統一體。
相互對立的事物會互相轉化,即是陰陽轉化。
太極陰陽
方法(德)來源於事物的規律(道)。
老子的「無為」並不是以「無為」為目的,而是以「有為」為目的。因為根據之前提到的「道」,「無為」會轉化為「有為」。
這種思想的高明之處在於,雖然主觀上不以取得利益為目的,客觀上卻可以更好地實現利益。
從「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見於下文 老子故事 孔子問禮 第4段)可見:
老子所說的「自然」不是類似於神的概念,萬物的規律(道)由自然來指定,即是「道法自然」。有人誤解了此處自然的意思。
應當注意到:。
事實上,人活著猶如宇宙之存在,沒有人能理性地指出其目的。
因此,非理性地選擇某個(些)目標成為唯一的選擇。
老子是站在道這個無窮高的位置來看問題。
因此,老子只說了「方法」,但沒有指出「目的」。
這給我們一個啟示:人何必為刻意達到目的而痛苦不堪。無為,逍遙亦是一種為人處世之道。
關於老子的宇宙觀,根據之前的道,「無」與「有」(萬物存在即是「有」)會相互轉化。因此老子認為宇宙萬物來自虛無,也走向虛無。比如:人的生與死(可參見下文 老子故事 聖人辭世 「昔日老聃之生也,由無至有」、「今日老聃之死也,由有歸無」)。
辯證法屬於方法論,方法論包含道論,老子道論中那些與辯證法非常相似的內容,素為人們所稱道。與上述認為老子思想企圖包羅一切的觀點相比,另有觀點認為老子道論屬於純粹的方法論的范疇。依廣西師大《老子感悟》的介紹,其論點大致如下:
一、就其希臘語的本源涵義而言,「方法論」(methodology)也就是「道論」,詞根meta在希臘語中即循、沿、隨,hodos即路,「方法」也就是「人們所循沿的道路」。方法論或道論,就是關於目標及其實現途徑的一般論述,是關於一個人或一個團隊為達目的該如何選擇道路的探究。
二、「道」的本義是指人們循著它行走以便到達某一目的地的「道路」,是「運行之所遵循」,引申為人們行為處事所遵循的行為規范、行為准則、處事方法,系統的組織範式、運行的程序規則,以及各種存在物的運動規律等。談道就是談論在走向目標的進程中,我們「應該怎麼走」。
三、「德」的本義即「心、行之所陟」(德之字形由心、行、直構成,直通值、陟),是關於行動者的心境、行為在某一評價空間中到達哪裡或站在哪裡的判斷。論德是評價、對比人們「走路的水平」怎麼樣。
四、道論就是關於道與德的論述,是圍繞著理想範式而進行的對行為的評說。在其中,對道的選擇指的是行動者對自身的行為方式的選擇,而不是對身外的線路的劃定;是對「走路方式」或「在途規范」的取捨,而不是對環境路況或身外之世界規律的把握。它的著眼點在於考察行為方式—行為情態—行為結果之間的關聯,繼而確立一個理想範式以便一般行動體仿效、遵循,並不是討論世界或客觀存在以何方式運行的實證問題。
五、一個人可以從幼稚「走」向成熟,一個國家可以從專制「走」向共和。「行走」有非常抽象而廣泛的比喻意義。老子道論的本質是:把平常的三維空間中的行走類推為「描述空間」或廣義的「價值空間」中的「行走」。在平常三維空間中的到某地,在「描述空間」中就表現為成某名,在「價值空間」中則表現為達某德。所以,方法論問題也就是 「走路」的問題;走什麼樣的路、成為什麼樣的存在、追求什麼樣的目標,是老子道論的基本問題。
老子哲學的中心觀念是"道",他的整個哲學系統都是由他所預設的"道" 而展開的。形而上的"道"是我們人類的感覺知覺所不能直接接觸的。如果這 個形而上的"道"不與人生發生關系,那麼它只是一個掛空的概念而已。然而 老子的哲學形而上的色彩固然濃厚,但他最關心的仍是人生與政治的問題。因 此,"道"必然要向下落實到經驗界中,老子認為凡是自然、無為、柔弱等觀念 都是"道"所表現的基本特性和精神。其中,"無為"的觀念,成為《老子》一 書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觀念都是圍繞這個觀念展開的。
老子所處的時代天下大亂,諸侯混戰,統治者強作妄為、貪求無厭、肆意 放縱,違背自然規律、社會規律,即"有為",老子看到的"有為"的禍害己經 非常嚴重了,他說:"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 有為,是以難治。"《老子注釋及評價〉第七十五章,以下的原文引用均出於該 書,故只註明章節〉老百姓飢寒交迫,是因為統治者的苛捐雜稅太多,老面姓 的災難不斷,是因為統治者妄自作為,違背規律。老子對當時的統治者不顧人 民死活,過著越來越奢侈的生活提出了批判,他-說:"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 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五十三章〉這幾句話,道 盡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人間不平。統治者侵公肥私,過著豪華的 生活,穿著名貴的服裝、帶的是寶刀利劍、山珍海味都吃厭了,錢財貨物堆積 如山,而農民卻是田園荒蕪、倉庫空虛、家無隔夜之糧。這種情形,老子看在 眼裡,怎麼能不感嘆呢?無怪乎他要氣憤的駕一句:"這簡直是強盜頭子"①
老子看到當時的統治者本是無德無能的,卻偏偏好大喜功,妄自作為,結 果使老百姓疲於奔命,勞民傷財,造成人民的災難。在這種情形下,老子極力 呼籲統治者為政要"無為",實行"無為而治",不要過多干涉者百姓的生活。 "無為而治"本言自於孔子"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論語、衛靈公十五》) 但在老子哲學里,"無為而治"的思想成為了一個體系。老子說:"我無為而民 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好 靜"是針對統治者的騷擾而提出的;無事',是針對統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 "無欲"是針對統治者的貪欲而提出的。老子認為為政者應當能做到"無為而 治",有管理而不幹涉,有君主而不壓迫:君主應當學水的本色,有功而不自居, 過著勤儉的生活,日理萬機不貪享受,治國能順應社會規律、時代潮流,制利 國、利萬眾的憲政:一旦制訂頒布,就不輕易改動,讓萬民在頒布的憲政下自 化。
老子的"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並不是不為,而是含有不妄為、不亂 為、順應客觀態勢、尊重自然規律的意思。有人認為"無為"就是毫無作為、 消極等待,只是聽從命運的擺布,這實在是誤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說過:"無 為而無不為"(四十八章〉意思是說:"不妄為,就沒有什麼事情作不成了。"這 里,"無為"乃是一種立身處世的態度和方法,"無不為"是指不妄為所產生的 效果。這和第三章所說的:"為無為,而無不治"的意思是相通的。"為無為, 而無不治"的意思是以"無為"的態度去對待社會人生,一切事情沒有不上軌 道的。萬事萬物均有自身的規律,我們只能順應規律,順應時代的潮流,促其 前進。不能違背規律,否則就是"有為"一一亂為、妄為。"為無為"是講從"無 為"的態度去"為"可見老子並不反對人類的努力,老子說:"萬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二章〉"生"、"為"、"功成"正是要人去 工作、去創造、去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貢獻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眾的事業。 "弗有"、"弗持"、"弗居"即是要消除一己的佔有沖動。人類社會爭端的根源, 就在於人人擴張一己的私慾。②因而,老子又叫人不要妄為、不要貪、不要爭 奪、不要佔有、不違背規律。
數千年來,老子的"無為"思想對中華民族的性格行為和人生觀產生了很 大的影響。在現代社會中,這個思想是否還有價值呢?,我們是否還需要"無 為"呢?答案是不容置疑的。我認為老子的"無為"思想包含著對人與自然相 互關系的深刻理解,包含著對社會的有益啟示,它要求人們樹立一種超脫的忘 我的思想境界,無私無欲,利於他人。因而,老子的"無為"思想不僅有存在 的價值,而且需要繼續發揚。
老子哲學的中心觀念是"道",他的整個哲學系統都是由他所預設的"道" 而展開的。形而上的"道"是我們人類的感覺知覺所不能直接接觸的。如果這 個形而上的"道"不與人生發生關系,那麼它只是一個掛空的概念而已。然而 老子的哲學形而上的色彩固然濃厚,但他最關心的仍是人生與政治的問題。因 此,"道"必然要向下落實到經驗界中,老子認為凡是自然、無為、柔弱等觀念 都是"道"所表現的基本特性和精神。其中,"無為"的觀念,成為《老子》一 書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觀念都是圍繞這個觀念展開的。
老子所處的時代天下大亂,諸侯混戰,統治者強作妄為、貪求無厭、肆意 放縱,違背自然規律、社會規律,即"有為",老子看到的"有為"的禍害己經 非常嚴重了,他說:"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 有為,是以難治。"《老子注釋及評價〉第七十五章,以下的原文引用均出於該 書,故只註明章節〉老百姓飢寒交迫,是因為統治者的苛捐雜稅太多,老面姓 的災難不斷,是因為統治者妄自作為,違背規律。老子對當時的統治者不顧人 民死活,過著越來越奢侈的生活提出了批判,他-說:"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 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五十三章〉這幾句話,道 盡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人間不平。統治者侵公肥私,過著豪華的 生活,穿著名貴的服裝、帶的是寶刀利劍、山珍海味都吃厭了,錢財貨物堆積 如山,而農民卻是田園荒蕪、倉庫空虛、家無隔夜之糧。這種情形,老子看在 眼裡,怎麼能不感嘆呢?無怪乎他要氣憤的駕一句:"這簡直是強盜頭子"
老子的"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並不是不為,而是含有不妄為、不亂 為、順應客觀態勢、尊重自然規律的意思。有人認為"無為"就是毫無作為、 消極等待,只是聽從命運的擺布,這實在是誤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說過:"無 為而無不為"(四十八章〉意思是說:"不妄為,就沒有什麼事情作不成了。"這 里,"無為"乃是一種立身處世的態度和方法,"無不為"是指不妄為所產生的 效果。這和第三章所說的:"為無為,而無不治"的意思是相通的。"為無為, 而無不治"的意思是以"無為"的態度去對待社會人生,一切事情沒有不上軌 道的。萬事萬物均有自身的規律,我們只能順應規律,順應時代的潮流,促其 前進。不能違背規律,否則就是"有為"一一亂為、妄為。"為無為"是講從"無 為"的態度去"為"可見老子並不反對人類的努力,老子說:"萬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二章〉"生"、"為"、"功成"正是要人去 工作、去創造、去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貢獻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眾的事業。 "弗有"、"弗持"、"弗居"即是要消除一己的佔有沖動。人類社會爭端的根源, 就在於人人擴張一己的私慾。②因而,老子又叫人不要妄為、不要貪、不要爭 奪、不要佔有、不違背規律.
⑼ 《道德經》專題研修班主要講的課程內容是什麼
《道德經》的研修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這本書籍的講解:
(1)從「內道」這一關鍵概念入手解讀容,傳達的深刻哲理與智慧;
(2)用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為基韻,結合《道德經》的無極玄妙,沉澱出生命的廣度與厚度,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人生真諦;
(3)站在中西文化的至高點上來詮釋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意義;
(4)以掌握古文經典的哲學涵義的角度去解讀,「澄清概念、設定判准、建構系統」;
(5)引領大家進入老莊哲學幽深遼闊的思境,比照現代社會人們對所謂成功、快樂的心靈焦慮;
(6)以哲學思辨為重點,把握「澄清概念,設定標准,建構系統」的原則;
(7)領悟「面對天下大亂」的智慧。
本書本身就是古人傳承下來的,裡麵包括了很多貼近生活和大道理的一些理論,而《道德經》專題研修班也主要是把這本書的大道理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方式教導給大家,利用古人的思維結合現在的思路。這本書籍的講解和課程內容諾達名師網上有一些授課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