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人學

法治人學

發布時間: 2022-04-23 01:01:17

1. 羅翔是誰

羅翔,1997年出生,湖南耒陽人,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刑法學研究所所長。

羅翔於1995年—1999年本科就讀於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畢業獲得法學學士學位;1999年—2002年碩士就讀於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畢業獲得刑法學碩士學位;2002年—2005年博士就讀於北京大學法學院,畢業獲得刑法學博士學位;2005年進入中國政法大學執教;2009年—2010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做訪問學者;2013年—2014年在美國杜克大學做訪問學者。

羅翔的研究領域為刑法學、刑法哲學、經濟刑法、性犯罪。在中國政法大學2010—2011學年度「中倫·榜樣法大」獎學金評優頒獎典禮上,羅翔作為教師代表發言:「榜樣是可以復制的;榜樣不是永恆的,需要不斷地努力進取,需要懷著感恩和謙卑的心靈;真正的榜樣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那是與生俱來的道德良心和感恩之心。」

2. 讓法治深入人心,作為大學生我們該怎麼做

我這深入一系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怎麼做?讓法治深入人心,最大學生,我們在課余的時間或寒暑假去到工廠農村進行法制宣傳

3. 如何以法治學

他是一名中學老師,但有人卻叫他「破爛王」:撿破爛、挖煤、打鐵、扛建築材料,他把因貧困輟學的學生拉回課堂,靠著這些體力活,他支付了30多名學生的學費。

他叫湯國民,是大足縣龍西中學教師。

家訪貧困生

留下大半月工資

1989年起,湯國民開始在大足縣珠溪最偏遠的土門、官倉、玉灘等鄉村中學教書。那時因各種原因輟學的學生很多。為了把學生拉回學校,他走遍了珠溪的村村寨寨。

一次,他到學生李季剛家做家訪。這個位於半山腰的家四壁透風,李父多病,他當即把身上的40元錢都留下了,那時他的工資只有60元。此後,很多學生被他拉回課堂。對於因貧困輟學的學生,他總是從工資里擠錢資助。

暑假換身份

當破爛王掙錢助學

長期資助貧困生,湯國民的工資根本不夠用。從1995年開始,收破爛、挖煤、打鐵、當建築工,都成了他寒暑假的新工作。

1995年的暑假,珠溪街頭出現了湯國民的身影。他挨家挨戶收破爛,然後挑著籮筐步行10多公里到收購站去賣,假期下來有1000多元的收入。他連續堅持了7個暑假,都用於資助貧困生了。於是,當地有人喊他為「破爛王」。

2001至2003年,因替學生交學費和生活費,他家的經濟遭遇困境。在親戚介紹下,他跑到煤礦去挖煤,任務是推著400多公斤重的煤出窯。因工作危險,他一直瞞著家人。

繼續師志

50多學生回山村任教

湯國民教書20年來,曾資助過的貧困學生有30多人。讓他欣慰的是,他曾教過的50多名學生,又回到山區學校的講台上,繼續著他的事業。

對於親人,湯國民經常說「對不起」———患病的父親因無錢醫治辭世,女兒的腳被燙傷,因無錢進大醫院醫治最終殘疾。

4. 以年度法治人物為榜樣,青少年應該怎麼做

學習"榜樣人物",「雙百人物"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
1.我們學習先進人物、榜樣人物的哪些優秀品質?
答案:情系祖國、奉獻社會的優秀品質;敢於創新、承擔責任的高尚品質;不畏艱難、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品質。
2.學習先進人物的意義有哪些?
答案:(1)有助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2)有助於引導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激勵人們追求真、善、美,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3)有助於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4)有利於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等。
3.你准備如何向這些道德模範、先進人物學習? (或我們青少年應怎樣做?)
答案:我們青少年應積極向全國道德模範學習,學習他們自立自強、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的崇高品質,學習他們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高尚情懷,學習他們積極維護公平正義、勇於承擔責任的崇高精神,自覺肩負起民族振興的使命,做社會主義「四有」新人。(或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肩負著振興中華的崇高使命,必須自覺接受民族精神教育,繼承和弘揚雙百」人物身上所體現的的崇高精神,樹立遠大理想,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勤奮學習、立志成才,努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4.目前,我國青少年存在哪些不良道德傾向?有什麼危害?
答案:(1)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貪圖享受、不思進取、我行我素、不受紀律等。(2)這些行為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損害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利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對於廣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造成巨大的危害。
5.當前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有何重要意義?
答案:(1)思想道德建設要解決的是整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問題,它體現了精神文明的性質和方向,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2)有利於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3)有利於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4)有利於青少年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
6.請你就如何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提幾條合理化建議。
答案:(1)學校: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加強和改進學校的德育教育;
(2)社會:創作出版各類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強的未成年人讀物和視聽產品,豐富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3)家庭:家長要以正確的思想和言行引導、教育子女,及時解決子女思想中存在的問題。
(4)國家:切實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凈化網吧、娛樂市場經營環境等。

5. 盧梭在國家學說、人權學說、法治學說各提出什麼主張

哲學方面
在哲學上,盧梭主張感覺是認識的來源,堅持「自然神論」的觀點;強調人性本善,信仰高於理性。在社會觀上,盧梭堅持社會契約論,主張建立資產階級的「理性王國」;主張自由平等,反對大私有制及其壓迫;認為人類不平等的根源是財產的私有,但不主張廢除私有制;提出「天賦人權說」,反對專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張教育目的在培養自然人;反對封建教育戕害、輕視兒童,要求提高兒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反映了資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從封建專制主義下解放出來的要求。
資產階級論調:人與人的契約構成社會,人與社會的契約構成國家。自然准則高於社會准則,主權高於人權,集體權力高於個人權力。人生而自由, 個人自由大於集體自由。法治要結合德治。人即有自然屬性也有社會屬性。情感教育要先於理智教育,教育要秉承天性培養自然人,從自然到人再到事物的認識過程。[6]
政治方面
描述人和社會關系的《社會契約論》也許是盧梭最重要的著作,其中開頭寫道「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本書於1762年出版,當時無人問津,但後來成為了反映西方傳統政治思想的最有影響力的著作之一。與他早期作品相反,盧梭認為自然狀態是沒有法律和道德的獸性狀態,好人是因為社會的出現才有的。自然狀態下,常有個人能力無法應付的境況,必須通過與其他人的聯合才能生存,因而大家都願意聯合起來。人們聯合在一起,以一個集體的形式而存在,這就形成了社會。社會的

契約是人們對成員的社會地位的協議。
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中,盧梭嘗試把政府的出現解釋為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一種契約。人們願意放棄個人自由並被他人所統治的唯一原因,是他們看到個人的權利、快樂和財產在一個有正規政府的社會比在一個無政府的、人人只顧自己的社會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不過,盧梭又指出原始的契約有著明顯的缺陷。社會中最富有和最有權力的人「欺騙」了大眾,使不平等成為人類社會一個永恆的特點。他在《社會契約論》中提到,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契約應該被重新思考。政府不應該是保護少數人的財富和權利,而是應該著眼於每一個人的權利和平等。不管任何形式的政府,如果它沒有對每一個人的權利、自由和平等負責,那它就破壞了作為政治職權根本的社會契約。
社會契約理論
盧梭的社會契約理論,從分析社會不平等的起源和發展中,得出用暴力手段推翻封建君主專制政權的激進的革命結論;主張建立以社會契約為基礎的民主共和國,提出人民主權這一富有徹底反封建的革命精神的民主思想,要求實行體現人民主權、體現公意的法律,強調用法治代替君主專制政治,這些思想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他的理論也有其局限性。他的理論前提——自然狀態是主觀臆想出來的,他的社會契約理論是唯心主義的,他忽略了從「惡」的方面考慮問題,沒有提出權力之間相互制衡、相互監督的思想。

6. 關於學生法治的名言

1、做一個正直守法的公民是我畢生之追求。

2、做人道理無數條,遵紀守法要記牢。

3、做法律宣傳的小天使,當遵紀守法的小公民。

4、遵紀守法當合格公民 明禮誠信做文明學子。

5、遵紀守法,守護生命;以身試法,後悔一生。

6、自由不等於無序,有序才能自由。

7、仔仔細細學法,明明白白知法;切切實實守法,時時刻刻用法。

8、知識讓人生輝煌,法律為生命護航。

9、知法與守法齊飛,幸福共和諧一色。

10、知法守法,頂天立地;違法犯法,害人害已。

11、知法是福,守法是寶,以法為友,人生不愁。

12、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生存法則也。

13、知法,讓心靈無暇;守法,讓世界美好。

14、正義與善良之花,必將盛開於法律的澆灌之下。

15、與法同行,與人為善,法律的力量永遠是懲善揚惡。

16、與法牽手,到老不愁。

17、愉快從遵紀而生,幸福從守法而來。

18、有一種愛叫法律,有一種溫暖叫遵守。

19、因為法,到處是希望與正義;因為法,到處是歡樂與旋律;因為法,到處是和諧與誠信。這株包涵了所有美好的花,也需要你我共同澆灌與呵護。

20、以身試法者,愚;以誠守法者,智。

21、以法育人,以法律己;法治社會,唯法先行。

22、以德育人,人更美;以法治人,人更正。

23、以德修身,以法束行。

24、以誠待人人人友睦,依法治國國國安寧。

25、一點一滴人情事,一毫一厘法理中。

26、學習一點法律,遵循一些規律。

27、學法最快樂,守法最光榮。

28、學法能辨別是非,知法能名榮辱,用法能解紛爭。

29、學法明是非,懂法知榮辱,用法保幸福。

30、學法懂法做祖國好少年,守法用法做祖國好公民。

31、學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用法。

32、行事違法人生窄,心中有法天地寬。

33、行法治之道,奔光明之路。

34、心中築法牆,生活有保障。

35、推進法制,建設平安家園;倡導誠信,書寫和諧港城。

36、思國思法思社稷,強兵強民強法治。

37、守法走遍天下,違法寸步難行。

38、手挽手共築法治長城,心連心共建和諧社會。

39、失誤可以有多個借口,犯法卻沒有任何推脫。

40、生命如花,法律如葉,葉守護花,給花美麗的綻放。

7. 法制學習感想或體會600字

法制教育心得體會600字篇3

想要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必須在實際生活中抓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是行為的自動化,不需要特別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別人的監控,在什麼情況下,就按什麼規則去行動,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成為支配人生的一種力量。

其次,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重要的。對於行為習慣這個問題,第一,我們要提高正確的分析和判斷能力,良好的行為習慣來自於對行為的正確認識。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選擇正確的行為方式,作為自己行為的准則。第二,我們要對自己提出明確的要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事無巨細,都要對自己提出明確具體而又嚴格的要求,並且認真依照去做,時間長了,自然就成為習慣了。第三,要培養自己頑強的意志力。形成好的行為習慣要靠持之以恆的精神。意志力薄弱,控制能力差的人很難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個人小節的不文明是一種恥辱。個人,無論在國門內外都是國家重要的形象窗口。國人理當從此時此刻開始多一點自律,多一點禮讓,多一點知識,多一點理想,共同塑造優雅文明的社會環境,從而成為和諧大氣的中國形象的堅固基石。

團隊精神是一種團結一致,互幫互助,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堅毅奮斗到底的精神。目前在青少年甚至成人中都存在一意孤行,缺乏團隊精神的現象,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平常教育中缺乏對團隊精神的培養。

再次,樹立良好的競爭意識,在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對青少年教育中適當讓之樹立爭第一的意識,使每個青少年用教高標准但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在爭第一中,要用正當的手段,要有正確的心態,各種教育活動對青少年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們相信未來的時代是一個需要團隊精神的時代,因此,我們培養青少年的團隊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用約束來強化自己。讓良好的生活習慣規范我們的生活。

'1''

8. 什麼是法治思維 如何培養大學生的法治思維

一、什麼是法治思維

法治思維是將法律作為判斷是非和處理事務的准繩,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於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和推進工作。

何為法治思維?簡言之,法治思維就是將法治的諸種要求運用於認識、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一種以法律規范為基準的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因此,法治思維需以法治概念為前設。

人類政治文明發展至今,於法治概念之認知盡管不完全一致,但對其核心內涵包括精神、實體、形式等層面諸要件已經有基本共識存在。就中國當下而言,經過30多年砥礪耕耘,在法治概念上的初步共識也已基本具備。這是之所以提出法治思維命題的前提。

二、如何培養大學生的法治思維

1、從個人層面

空閑時,學習法律知識,做一個懂法的人。在空閑無事的時候,可以學習一些法律知識,可以從書籍上獲取,也可以在電視上或電腦上進行詳細的閱讀,吸收未曾了解的法律知識。

多參加法律實踐活動,鍛煉自己的法治思維能力。多參加校內法律社團所開展的法律實踐活動,身在其中鍛煉自己的法治思維能力,頭腦清醒,理性分析各項事情的起始與結束之間涉及的法律知識。

理想思考,遇事理性分析,凡事講究證據,進行法治思維分析。在遇到不同案例的時候,理性分析事情,不要說一些不存在和沒有理論支撐的話語,凡事講求證據和物證。

多看一些法律案例,看出一個案例背後的故事,做到思維分析。看一些經典案例,從中挖掘背後的法律知識,從起始到結束,看其中的過程是否有讓自己對法律有了重新的認識。

2、從學校層面

開設法律相關的課程,讓大學生們積極參加,並促使大學生拿起法律武器進行維權。在校內,可以報名有關法律知識的課程,或者報名有關法律的社團,從而在學習課程中不斷的使自己了解法律知識,敢於拿起法律武器維權。

開展此情此景普法劇情,讓大學生們以身試法,有專門的老師在旁講說。在校內開展一些普法劇情,讓大學生們當主人公,從而開展普法宣傳,讓更多的大學生進行了解法治意識,善於運用法治思維。

(8)法治人學擴展閱讀

法治思維的六個維度

1、法治思維是一種規則思維

任何法律均得從預設規則著手,明確告訴人們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以及如何來做。有了法律規則,人們對自己乃至他人的行為及其法律後果就有了穩定的預期,便會依此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整和規范。

2、法治思維是一種程序思維

法治思維要求重視程序,充分發揮程序的作用。遇到有爭議或糾紛的問題,即使是非對錯很清晰,也要善於考慮程序上的處理方式,讓爭議各方平等地發表意見。

3、法治思維是一種權利思維

法治既授予權力,更約束權力。公權力行使者不得法外設定權力,不得在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情形下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其義務的決定,要清醒認識到權力的本質和有限性,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法治觀。

4、法治思維是一種責任思維

權力和責任是對等的,有權必有責。要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對決策嚴重失誤,或者依法應該及時作出決策但久拖不決,造成重大損失、惡劣影響的,嚴格追究行政首長、負有責任的其他領導人員和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5、法治思維是一種理性思維

一方面,要服從規則及其邏輯,而不受情感因素的左右。另一方面,要注重價值權衡,對各種價值和正當利益的合理平衡,要求我們看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都要依法處理好當前和長遠、局部和全局、個別和一般的關系。

6、法治思維是一種建設性思維

建設性思維是以建設社會、修復被損害的社會關系為目的的思維。我國調解制度、社區矯正制度以及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以定紛止爭、維護權利、實質性地解決社會問題為旨歸,體現了清晰的建設性思維。

熱點內容
縣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意見 發布:2025-01-15 16:40:42 瀏覽:894
重慶合同律師 發布:2025-01-15 16:39:58 瀏覽:636
榆次免費法律咨詢 發布:2025-01-15 15:49:54 瀏覽:163
法官考察材料 發布:2025-01-15 14:58:25 瀏覽:475
合同法違反合同 發布:2025-01-15 14:48:08 瀏覽:825
北京資深拆遷律師 發布:2025-01-15 14:26:40 瀏覽:975
疫情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5 13:55:13 瀏覽:882
國家電網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5 13:27:12 瀏覽:903
民法典規定的家事代理權 發布:2025-01-15 12:58:48 瀏覽:609
勞動法勞務派遣人數規定 發布:2025-01-15 12:46:04 瀏覽: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