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則民安

法治則民安

發布時間: 2022-04-23 09:34:56

⑴ 為什麼說法治是執政興國的支撐

對於行進在現代化之路上的中國,法治是繁榮穩定的基石;對於掌舵民族復興航船的中國共產黨,法治是執政興國的支撐。
1、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開啟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偉大航程,十八屆四中全會再次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則是在這條道路上的一次歷史性跨越,體現了我們黨在治國理政上認識的突破、手段的創新。全會提出的新觀點、新舉措,必將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製度框架,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法治保障。
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作出的重大抉擇。實踐證明,什麼時候重視法治、法治昌明,什麼時候就國泰民安;什麼時候忽視法治、法治鬆弛,什麼時候就國亂民怨。要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保障。社會轉型期,面對多變思想觀念如何調和鼎鼐,凝聚廣泛共識?越是在關鍵時刻,越需要發揮法治的作用,讓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4、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著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的規矩。要跳出「歷史周期律」、實現長期執政,要走好「中國道路」、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以法治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要准確把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全會決定,就需要把法治的作用和地位,放在這樣的高度來理解。

⑵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體現社會主義法治內在要求的一系列觀念、信念、理想和價值的集合體,是指導和調整社會主義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的方針和原則。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從中國社會主義國體和政體出發,立足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發展的時代要求,以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為指導,深刻地認識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要求、精神實質和基本規律,系統地反映符合中國國情和人類法治文明發展方向的核心觀念、基本信念和價值取向。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
胡錦濤總書記在首都各界紀念憲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說:「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這是我們黨在總結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的經驗,特別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法制建設的經驗,借鑒現代法治理論合理成份的基礎上形成的基本理念。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國體和政體的特點和要求。我們只有全面把握這一核心理念,才能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內涵。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價值取向
法治有兩項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要有制訂得良好的法律,二是這種法律得到普遍的服從。所謂「良好的法律」,就是體現社會公平和正義的法律。所謂「普遍的服從」,就是法律的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都得到全面的實現。現代法治既是公平正義的重要載體,也是保障公平正義的重要機制。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環節。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結構的變動,利益關系的多元化,社會公平問題日益凸顯出來。高度重視、科學分析、正確解決這些問題,對於保持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減少社會風險和動盪,至關重要。解決公正問題要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堅持依法、及時、合理解決的原則,採用教育、協商、調解、司法等方法。最重要的是要通過推進社會主義法治進程,逐步建立並從法律上保障公平的機制、公平的規則、公平的環境、公平的條件和公平發展的機會。社會主義立法要體現全社會對公平正義的要求和願望,使正義的要求法律化、制度化,使實現正義的途徑程序化、公開化。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根本任務就是要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正義。由於我國封建傳統的影響,人們在思想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實體公正、輕程序公正的觀念,特別是在執法環節,一些執法人員片面追求事實真相,重口供、輕證據,違反法定程序,甚至刑訊逼供、超期羈押。因此,我們必須大力提倡和強調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並重的、全面的公正觀念。
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
人權是人之作為人都應該享有的權利,是現代社會的道德和法律對人的主體地位、尊嚴、自由和利益的最低限度的確認。人權來源於人的理性、尊嚴和價值。基本人權則是當代國際社會所確認的一切人所應當共同具備的權利。人的主體地位、尊嚴、自由和利益之所以被宣布或確認為權利,不僅是因為它們經常面臨著被侵犯、被否定的危險,需要社會道德的支持和國家強制力量的保護,而且是因為人權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尺和動力。現代法律就是保護人權的一種制度安排和強制力量。正是人權體現了現代法律的精神,正是人權保障奠定了現代法律的合理性基礎。在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年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推翻一切剝削階級和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政權,就是為了爭取和實現人權;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全面改革開放的時代,隨著我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不斷完善,社會利益多元化和社會矛盾復雜化的趨勢日益明顯,中國共產黨作為長期執政的黨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突破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理論,樹立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觀念,高度重視和維護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高度重視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面臨的困難問題,把工作重點從調整對立的階級關系轉移到承認和保護社會利益多元化的政治關系、經濟關系、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等權利義務關繫上來,轉變重政權輕民權的觀念,提高人權保障意識和依法執政的能力。當前,在刑事司法領域,一些執法人員還存在著重打擊犯罪、輕人權保障的觀念,習慣於有罪推定,忽視刑事司法的人權保障功能。因此,我們必須著力提倡打擊與保護並重的觀念,增強以人為本、文明執法的意識。
法律權威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
任何社會的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都要求有一定的權威,而法治社會的政府權威是置於法律權威之下的權威。憲法和法律在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是否真正享有最高權威則是一個國家是否實現法治的關鍵。在現代法治國家,有的宣布憲法和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有的宣布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凌駕於憲法和法律之上,都把樹立法律權威作為實現法治的重要內容。一方面,法律權威要通過立法建立具有客觀性、確定性、穩定性和可預期性的法律制度。如果法律可以隨時隨需而改,因人因地而異,那就根本沒有法治可言。另一方面,法律權威要通過執法、司法和守法保證任何個人、組織和國家機關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特別是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嚴格依法辦事,違法必究,有效地防止任何人或組織享有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權。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原則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實質內涵就是要使社會主義法律具有極大的權威。我國憲法第五條對法律權威的基本要求做了明確的規定:「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當前,樹立法律權威的觀念,要特別強調維護法制統一、反對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反對把個人或組織凌駕於法律之上的法律工具主義。
監督制約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機制
法治的意義就在於,既能充分地利用國家權力促進和保障公民權利,又能防止國家權力的濫用和腐敗,保證國家機關和公職人員正確行使權力,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社會主義法治防止權力濫用和保證權力正確行使的基本措施就是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把決策、執行等環節的權力全部納入監督制約機制之中,保證權力沿著制度化、法律化的軌道運行。任何權力不受監督和制約必然導致濫用和腐敗。實行法治就是要對國家權力進行有效的監督和制約,防止國家權力的異化。在我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並接受人民的監督;國家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其負責並報告工作,接受其監督。我們還要努力拓寬民主監督的渠道,提高權力運行的透明度,把民主監督、黨組織監督、法律監督、行政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監督體系。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的方法和途徑是多樣的,最重要的是保證各個監督系統的整體協調和依法進行,必須實現監督工作的法制化,健全監督法制。要樹立權力接受監督制約的觀念,必須全面貫徹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憲法原則,反對重配合、輕制約的做法,反對排斥監督的司法專橫主義。
自由平等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理想和尺度
自由是人從自然力和社會關系的束縛下獲得解放,人的內在尺度與客體的外在尺度相互轉化、相互統一的進步狀態。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創造實現和保障人類自由的社會前提。社會主義法治就是創造和保障這種不斷發展著的自由的社會控制系統。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才能保證人的尊嚴、價值和主體性得到尊重,保證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才能創造一個充滿活力的、公平正義的和諧社會。古代法治的根本缺陷在於,普通公民沒有成為法治的主體,法治只是統治階級治國安邦的工具,「依法治國」演變為「依法治民」,難以跳出人治的范疇。現代法治的優勢和成功之處在於,國家不僅要依靠法律的強制力、規定性來建立穩定的社會秩序,更重要的是用法律來限制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的權力,以平等地保障公民的權利,使普通公民成為法治的主體。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的發展,我們必須把公民權利(個人自由的法律表達)作為構成社會關系和法律秩序的本位性要素。公民權利的平等保護不僅是社會主義法治優越性的體現,而且是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乃至整個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近二十多年來,每一項重大制度的改革實質上都可以歸結為重新認識和調整權利義務關系、加大平等保護公民自由和權利的力度。中國的社會發展和法治發展的進程就是公民權利要求和權利意識不斷增長的過程,是公民權利平等保護機制逐步健全和完善的過程。因此,我們應當樹立權利本位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增強平等地保護公民的自由和權利的意識,擺正公民權利與國家權力的關系,反對官本位和長官意志。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上的、反映和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的現代法治理念。它既有包容一切先進的法治理念的進步性,又有立足現實、強調歷史發展階段的具體性。忽略其進步性,容易導致遷就人治的現實傾向;忽略其具體性,則容易導致超越現實可能性的空想或思想混亂。
來源:學習時報

⑶ 法正則行順,行順則國泰,國泰則民安出自哪裡

史記

⑷ 2021年國家憲法日宣傳主題是什麼

2021年國家憲法日宣傳主題是以法治思想為指引,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為深入貫徹落實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不斷增強廣大人民群眾憲法法律意識,推動形成尊崇憲法、維護憲法的濃厚氛圍,在第四個「憲法宣傳周」期間,莆田公安深入轄區廣場、商圈、中小學。

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當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站在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新的歷史方位,堅持依法治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國家憲法日宣傳主題的意義: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

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保民安、維民權、解民難,讓人民群眾擁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讓法治與德治相結合。

⑸ "法治"與"德治"結合,方能長治久安!該如何理解這句話

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今天"德刑之辯"辯論會的主持人,今天咱們的辯論題目是"該以德治國還是以法治國"。參加咱們今天辯論的正方(以德治國方)的辯手有孔子、孟子、賈誼、董仲舒等四位;反方(以法治國方)的辯手是商鞅、韓非子、桑弘羊和曹操。讓我們鼓掌歡迎雙方選手上場!

主持人:比賽開始!下面請正方一辯孔子闡述正方觀點,時間一分鍾。


然而,法家思想只 "可行於一時之計,而不可長用"。秦朝的滅亡標志著法家"法治"治國思想的失敗。漢朝以陸賈、賈誼、董仲舒為代表的儒家,促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贏得了"德刑之辯"的歷史性勝利。自此以後,歷代王朝基本上都以"德治"為治國之策,在實踐中施行"德主刑輔"、"德法並舉"之術。法家的"法治"思想,在封建社會的歷史長河中,很難占據治國方略的主導地位。

只有"法治"與"德治"相結合,方能長治久安,達到有效治國的目的。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這是封建社會兩千年的統治實踐給我們的啟示。

現代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但是我們仍然需要德治。現代的德治和法制都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過程中,德與法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只有將二者有機的結合,才能提高人們的道德素養,維護法制建設,實現社會穩定。

⑹ 求幾個古代關於法制的詩句

西周
親親尊尊行五禮,(親其所親,尊其所尊;五禮:吉凶禮賓嘉)
質牛劑器貸傅別。(買賣:牛、奴隸稱為質,器具等稱為劑;借貸關系:傅別)
六禮七出三不去,(婚姻六禮;休妻制度)
立嫡以長不以賢。(嫡長子繼承製)

聽訟斷獄表刑禮,(民刑區分;德主刑輔,出禮入刑,相為表裡)
辭色氣耳目真偽。(五聽)
官來伙反內惟過,(五過)
群臣官吏刺國人。(司法三刺)

春秋戰國
鄭鑄刑書晉鑄鼎,(名稱不同,也有先後,但都在鼎上鑄)
鄧析私殺用竹刑。(鄧析私寫竹刑,被王殺之,但用其竹刑,諷刺)
盜賊網捕魏雜具,(魏國李悝做法經六章)
商鞅律改法治秦。(秦改法為律,有內涵)

輕罪重刑法經論,(重刑原則)
六禁雜典具總則。(六禁規定在「雜」章;「具」為總則,具其加減)
強秦勵耕軍功獎,(井田制、軍功等制度強國)
廢卿郡縣奸誣連。(削弱地方權力,建立縣亭制,誣告反坐,株連制度)


上請恤刑相首匿,(上請制度;親親得相首匿:漢宣帝)
緹縈上文廢肉刑。(文:指漢文帝;廢肉刑是「雖有減刑之名,卻有殺戮之實」)
春秋決獄心定罪,(春秋決獄的宗旨是:以心定罪)
秋冬行刑應天人。(秋東時節,天地肅殺,好日子,以後就有了「秋審」等)
三國兩晉南北朝
魏八議,(曹魏)
南陳北魏官當始。(官當在兩個地方開始:南朝陳國和北朝魏國,不是三國的曹魏)
齊重罪,(重罪十條)
晉齊五服以制罪。(晉律北齊,五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相犯者遠近高低各不同)

北魏死刑需復奏,(死刑復核)
南北宣布廢宮刑。(法律宣布廢,但後世還有)
北魏胡刑鞭與杖,(胡人之刑:鞭與杖)
齊律啟後又承前。(齊律地位很高,但說隋律有承前啟後也是正確的)


隋文煬帝開皇律,
莫要十罪要十惡。
商周黥劓剕宮辟,(舊五刑)
更得笞杖徒流死。(新五刑)


高祖建唐顯武德,(唐高祖奪天下,作《武德律》)
貞觀作律加役流。(貞觀之治)
永徽高宗唐疏議,(高宗年代作永微疏議,史稱唐疏議,)
刑統匯編政六典。(刑法匯編;行政法典)

公罪私罪吏憂喜,(公罪輕私罪重,官吏兩為難)
未舉自首揭自新。(自首和自新的界限)
類推以明舉輕重,(諸斷罪而無正條,其應出罪者則舉重以明輕,其應入罪者則舉輕以明重)
贓殺保辜化外人。(六贓;六殺;保辜;化外人)


編敕破律宋刑統,(皇權當道,一人說了算)
折杖配役常凌遲。(但《宋刑統》沒有正式規定「凌遲」)
契約細分買典借,(商事發達)
室女分承准妻離。(女人地位提高:在室女可以繼承;妻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提出離婚)

翻異別勘另審訴,(注意操作方式)
證據勘驗原被舉。(講究證據調查;舉證責任明確)
南宋慶元凌遲定,(凌遲源於五代西遼)
立命繼子與絕女。(夫亡而妻在,立繼從妻,稱立繼,夫妻俱亡,立繼從其尊長,稱命繼;女子和繼子有繼承權,但分在室女和出嫁女時候各人繼承比例不同)

明刑弼教朱大誥,(大誥只在朱元璋時代用,明刑弼教是對刑罰理學角度另一種解釋)
大明會典學六唐。(行政法)
重輕兩極衛廷杖,(標榜新意,重其所重,輕其所輕;「衛」是間諜;廷杖讓老臣顏面何存?
借口奸黨充軍刑。(奸黨:是為皇帝任意殺戮功臣提供法律依據;充軍是流刑以外增加)


大清律例集大成,(封建法律的大成者)
事成條則例統稱。(法律形式:事例、成例、條例、則例)
大清會典仿明政,(行政法)
文字無獄類大逆。(雖無「文字罪」,但將其視為「大逆」)
晚清
現行刑律渡新律,(清楚哪個是過度性的)
首創商律和民草。
司法行政始離異,
欽定憲綱挽殘局。

民國
臨時約法史憲件,(第一個憲法性文件)
天壇憲草限袁賊。(孫文限制袁世凱的法律手段:共和制)
奈何約法復辟帝,(袁世凱也作約法掃除障礙)
賄選憲法正式行。(曹琨賄賂當選,正式實行憲法)

明清會審制度
(明)
重案朝審五大宦,
九卿圓審翻供皇

(清)
京師熱,笞杖快決好空牢,(笞杖等輕刑集中復核,能放則放)
清秋爽,斬絞監侯死復審,(地方上報死刑(斬絞監侯)的復審)
霜降朝,刑部嫌重附京侯。(1、刑部判決重的;2京師附近斬絞監侯的復審)

⑺ 國泰於法正、民安於律師是什麼意思

「國泰於法正,民安於律清。」公正是法律之魂。何能公正?依法為先。依法則公,阿私則曲。律師的使命和律師的社會作用是樹立和保持律師使命感的法律保證。

⑻ 為什麼說法治使我們有尊嚴的生活

相對於人治,法制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與保證。在封建社會就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之說,盡管施行過程中很不到位,但仍體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美好願望。在當今社會,隨著人們的法制意識增強,法制就顯得尤為重要,依法治國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變成了實實在在的實踐,並且顯示了其巨大的效果。哪些紛紛落馬的「老虎」和「蒼蠅」,就是被法制的大網撈出來的,有力地打擊了廣大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官場腐敗,有力地糾正了官風政風,贏得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法制,不只僅用於治國,在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依法治理。我們常說以法律為准繩,任何事都要用這根「繩」量一下,是否符合規定,做事不僅要合情,更要合理合法。只有這樣,才能保障自已和他人的合法權益,才能不越界,即便是家庭生活,也不能逾越法的屏障。

在社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自覺守法,依法辦事,大而言之就會國泰民安,樂享太平盛世。小而言之就會家和萬事興,做到安居樂業。因此,我們不但要用法去治,更重要的是加強守法教育,提高人們的守法意識,要人們自覺地不去觸動法網,自覺地遵守法律,防患於未然。

法制不僅是需要的,而是必須的。它是國家安定的根基,是社會生活和諧的保證,也是人人享受公平正義的依託。因比,推行法制極其必要,勢在必行。

⑼ 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什麼

面向未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依法治國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2月23日)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然要高度重視法治問題,採取有力措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法治中國。在這點上,我們不會動搖。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2014年2月17日)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作出的重大抉擇。我們黨對依法治國問題的認識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黨在廢除舊法統的同時,積極運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地法制建設的成功經驗,抓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初步奠定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基礎。後來,黨在指導思想上發生「左」的錯誤,逐漸對法制不那麼重視了,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使法制遭到嚴重破壞,付出了沉重代價,教訓十分慘痛!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始終把法治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來考慮、來謀劃、來推進,依法治國取得重大成就。

——《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0月23日)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經驗和教訓使我們黨深刻認識到,法治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什麼時候重視法治、法治昌明,什麼時候就國泰民安;什麼時候忽視法治、法治鬆弛,什麼時候就國亂民怨。法律是什麼?最形象的說法就是准繩。用法律的准繩去衡量、規范、引導社會生活,這就是法治。

——《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0月23日)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我們必須把依法治國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黨和國家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堅持在法治軌道上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依靠法治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0月23日)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著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部署,既是立足於解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中的矛盾和問題的現實考量,也是著眼於長遠的戰略謀劃。從現在的情況看,只要國際國內不發生大的波折,經過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應該可以如期實現。但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路該怎麼走?如何跳出「歷史周期率」、實現長期執政?如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的重大問題。

——《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0月23日)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我們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定不移厲行法治,一個重要意圖就是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

——《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0月23日)

廣大幹部群眾高度評價這次四中全會,認為全會制定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藍圖、路線圖、施工圖,標志著依法治國按下了「快進鍵」、進入了「快車道」,對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四中全會決定形成了姊妹篇,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將有力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業向前發展。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2015年2月2日)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並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這個戰略布局,既有戰略目標,也有戰略舉措,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到二○二○年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國家的發展水平就會邁上一個大台階,我們所有奮斗都要聚焦於這個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一個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發展就缺少動力,社會就沒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國,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就不能有序運行,就難以實現社會和諧穩定。不全面從嚴治黨,黨就做不到「打鐵還需自身硬」,也就難以發揮好領導核心作用。

從這個戰略布局看,做好全面依法治國各項工作意義十分重大。沒有全面依法治國,我們就治不好國、理不好政,我們的戰略布局就會落空。要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中來把握,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同其他三個「全面」的關系,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2015年2月2日)

⑽ 這句話什麼意思,求解釋 以法安天下則天下安,依法治天下則天下治

依法治國,就會國泰民安。

熱點內容
舊刑法全文 發布:2024-11-08 00:14:52 瀏覽:677
婚姻法家事決定權 發布:2024-11-07 23:32:02 瀏覽:873
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 發布:2024-11-07 23:22:39 瀏覽:990
司法殺人 發布:2024-11-07 23:20:43 瀏覽:631
丹麥對法官 發布:2024-11-07 22:37:35 瀏覽:633
宜州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4-11-07 22:37:23 瀏覽:544
看山東衛視道德與法治 發布:2024-11-07 22:10:46 瀏覽:797
合同法第251條承攬合同 發布:2024-11-07 21:41:38 瀏覽:406
政府公告對企業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7 21:29:34 瀏覽:70
房屋轉租條例 發布:2024-11-07 21:27:19 瀏覽: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