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剛則易折

道德經剛則易折

發布時間: 2022-04-23 09:49:59

『壹』 至剛易折 上善若水 什麼意思

至剛易折 :做人要圓滑,不要太過於直沖,否則容易得罪人,遭人忌恨,被人陷害,所以叫物過剛則易折。

上善若水: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

上善:最完美;水: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污淖是一種奉獻。逝者如斯夫,人生猶如奔流至海的江水。

樂善好施不圖報,淡泊明志謙如水,而在這里水是喻指與世無爭的聖人。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就和聖人差不多。


(1)道德經剛則易折擴展閱讀:


「上善若水」 這四個字,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

老子認為上善的人,就應該像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是因為他善於處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為百穀王。

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於水,然而它卻能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沒有什麼能超過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貳』 至剛易折這句話出自哪裡

《道德經》第抄八章。

交易之道,剛者易折.惟有至陰至柔,方可縱橫天下.天下柔弱者莫如水,然上善若水.

《道德經》,又名《老子》,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來源請求],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德經》在前是謂先修自身心意,後《道經》是謂以身心精進,在體悟道之所傳。

『叄』 物過鋼則易折,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物體有硬度和柔韌性,當物體剛硬到一定的程度就沒有了柔韌性,變得很脆,容易被折斷。

【拼音】guò

【釋義】

1、超出:過於、過度。

2、錯誤:過錯、記過。

3、太、甚:過獎。

4、度:過節。

【組詞】過關斬將、過河拆橋、有過之而無不及

【拼音】gāng

【釋義】

1、硬,堅強,與「柔」相對:剛強、剛直、剛硬。

2、恰好,恰巧:剛好。

3、才:才剛、剛來就走。

【組詞】剛愎自用、剛柔相濟 、剛毅木訥

(3)道德經剛則易折擴展閱讀:

同樣意思的句子:

1、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釋義】秀:出眾,突出;摧:摧殘。高出森林的大樹總是要被大風先吹倒。比喻才能或品行出眾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責。

【出處】三國時魏國文學家•李康的《運命論》:「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前鑒不遠,覆車繼軌。」

【譯文】所以樹木高出樹林,風肯定會把它吹斷;土堆突出河岸,急流肯定會把它沖掉;德行高於眾人,眾人肯定會對他進行誹謗。前車之鑒不遠,後來的車也繼續翻覆在前車翻覆的路上。

2、至剛易折,上善若水。

【釋義】過於堅硬就容易折斷,最高的善就像水那樣。

【出處】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像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

『肆』 「過鋼則易折」的下一句是什麼

玉過硬則易碎。

『伍』 過剛易折 剛柔相濟才能天人合一。這句是什麼意思呀

「過剛易折,剛柔相濟,才能天人合一」的意思是:事物過於強硬反而容易折斷。比喻意義做人要圓滑,不要太過於直沖,否則容易得罪人,遭人忌恨,被人陷害,所以叫物過剛則易折。 剛柔要協調,才能做到與外部世界和諧統一。

也可以理解為做事不能一味地強硬,那樣只會適得其反,最好的辦法就是軟硬兼施,既能有做事的強硬又不會顯得太強行。

"過剛易折"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第八章。意思是做人要圓滑,不要太過於直沖,否則容易得罪人,遭人忌恨,被人陷害,所以叫物過剛則易折。

(5)道德經剛則易折擴展閱讀:

這句話的現實意義:

1、做人不能太過於強硬,也不能過於圓滑,要恰到好處。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

2、啟示做人要樂善好施不圖報,淡泊明志謙如水,而在這里水是喻指與世無爭的聖人。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就和聖人差不多。

『陸』 至剛易折,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至剛易折 :做人要圓滑,不要太過於直沖,否則容易得罪人,遭人忌恨,被人陷害,所以叫物過剛則易折。

上善若水: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

上善:最完美;水: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污淖是一種奉獻。逝者如斯夫,人生猶如奔流至海的江水。

樂善好施不圖報,淡泊明志謙如水,而在這里水是喻指與世無爭的聖人。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就和聖人差不多。


(6)道德經剛則易折擴展閱讀:


「上善若水」 這四個字,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

老子認為上善的人,就應該像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是因為他善於處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為百穀王。

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於水,然而它卻能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沒有什麼能超過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柒』 「過剛者易折, 善柔者不敗」出自哪裡

過剛者易折,善柔者不敗 剛者易折,上善若水 出自老子的《上善若水》

1. 意思是無論是偉大還是渺小,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在真正實現自己最終極目標之前,所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所謂過剛者直易折,善柔者方不敗。

2. "上善若水"是一個成語。

善:最完美;指的是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或者細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

水,無色無味,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無所滯,它以百態存於自然界,於自然無所違也。

3. 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

4. 在道家學說里,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涌;與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沖突,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7)道德經剛則易折擴展閱讀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道德經》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為道教經典,所以有學者認為《道德經》被分為八十一章有明顯的道教的九九歸一的思想,在內容的分割上未免牽強。

但道德經前三十七章講道,後四十四章言德,簡單說來,道是體,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慣例而分《道德經》為六十八章,相對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捌』 「剛極必折,慧極必傷,強極必辱,情深不壽」應是出自哪裡

這句話出自金庸先生的小說《書劍恩仇錄》,原句是「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釋義:

一個人太過剛硬則容易遭受挫折,太聰慧則容易受到損傷,太突出則容易招致羞辱,用情太深則感情一般不易長久。

原文如下:

乾隆哈哈大笑,說道:「你總是眼界太高,是以至今未有當意之人。這塊寶玉,你將來贈給意中人,作為定情之物吧。」玉色晶瑩,在月亮下發出淡淡柔光,陳家洛謝了接過,觸手生溫,原來是一塊異常珍貴的暖玉。玉上以金絲嵌著四行細篆銘文:「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乾隆笑道:「如我不知你是胸襟豁達之人,也不會給你這塊玉,更不會叫你贈給意中人。」這四句銘文雖似不吉,其中實含至理。

金庸在《書劍恩仇錄》中,借乾隆送陳家洛佩玉上之刻字,道出自己人生特別推崇的境界,正是這四句十六個字。

(8)道德經剛則易折擴展閱讀: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是說做人做事不能追求極致、不能苛求。對己對人、對事如果追求完美和極致就會適得其反。

慧極必傷,人太聰明了,看待事情總是看得很深,考慮各個方面的各個可能,擔心這個,避諱那個,最是勞神,容易傷身。

所以,世間情,世間事,必得學會斷舍離,有拿的起的魄力,也必得有放得下的胸襟。

古文里近似句子出處

1、溫潤如玉

《詩經·秦風·小戎》:「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禮記》,孔子曰:「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

2、謙謙君子

《周易·謙卦(十五)》: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3、強極則辱

《道德經》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列子·黃帝》:「老聃曰:兵強則滅,木強則折。」

4、情深不壽

壽:長久,年歲長久。

《說文》:「壽,久也。」

《素問·靈蘭秘典論》:「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身則壽。」

《世說新語·賢媛》:「觀其形骨,必不壽,不可與婚。」

曹操《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玖』 翻譯:剛者易折。惟有至陰至柔,方可縱橫天下。天下柔弱者莫如水,然上善若水。

剛性的東西容易折斷。只有非常的溫順隨和,才能在社會上伸縮有度、游刃有餘。世界上最柔弱的東西是水(可以隨行就市、無孔不入),而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參考:

上善:至善,最完美;水:這里喻指與世無爭的聖人。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就和聖人差不多。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沖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出處: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拾』 過剛者易折 善柔者不敗出自哪裡

出自—— 春秋戰國老子《道德經》。

意思是無論是偉大還是渺小,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在真正實現自己最終極目標之前,所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所謂過剛者直易折,善柔者方不敗。

原文: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 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人無常在,心無常寬,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

譯文:身居高位的人最好的行為,像自然界的水一樣呵護大家。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不會埋怨他人。

(10)道德經剛則易折擴展閱讀:

1,作者簡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大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陳(後入楚)國苦縣(古縣名)。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思想的主要范疇是「道」,「道」字在《老子》書中出現了七十三次。道是一種混沌未分的初始態,無為自化,清靜自正,是天地之始,萬物之母,為化生萬物的根源。

道常無名,無為而無而不為,它像水一樣,善利萬物而不與萬物爭,以柔弱勝剛強,是最高的善;道是不可言說的,人的感官也不能直接感知,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持之不得。道既是宇宙的本體,又是萬物的規,還是人生的准則。

儒家以天、地、人為「三オ」老子則以道、天、地、人為「四大」。「四大」在「三オ」之上增加了道,就給中國文化思想的架構,打開了一個極其高遠、極富想像力的思想空間。

道是出自形而上,而貫穿形而下的。而且在貫穿中,不給天與帝這類有意志、有目的的造物主,留下任何插足的餘地。

2,作品賞析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他認為上善的人,就應該像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是因為他善於處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為百穀王。

老子用水之特徵和作用來比喻最優秀的領導者所應該具有的人格特徵。

水最基本的特徵和作用主要有四點:一、柔弱,水是天下最為柔弱的東西;二、水善於趨下,善於處在低下的位置,善於停留在卑下的地位;三、包容、寬容,小溪注入江河,江河注入大海,因而水具有容納同類的無窮力量;四、滋養萬物而不與相爭。

老子認為,最優秀的領導者,具有如水一般的最完善的人格。這樣的人,願意到別人不願意到的地方去,願意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他們具有駱駝般的精神和大海般的肚量,能夠做到忍辱負重、寬宏大量。

他們具有慈愛的精神,能夠盡其所能去幫助、救濟人,甚至還包括他們所謂的「惡人」。他們不和別人爭奪功名利益,是「善利萬物而不爭」的王者。

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於水,然而它卻能穿透非常堅硬的東西,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上善若水」,是說水具有滋養萬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爭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正如古人所說的:「到江送客棹,出岳潤民田。」凡是能利物、利人之事,水都盡力去為。水的這種特性,可謂之「上善」。

熱點內容
舊刑法全文 發布:2024-11-08 00:14:52 瀏覽:677
婚姻法家事決定權 發布:2024-11-07 23:32:02 瀏覽:873
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 發布:2024-11-07 23:22:39 瀏覽:990
司法殺人 發布:2024-11-07 23:20:43 瀏覽:631
丹麥對法官 發布:2024-11-07 22:37:35 瀏覽:633
宜州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4-11-07 22:37:23 瀏覽:544
看山東衛視道德與法治 發布:2024-11-07 22:10:46 瀏覽:797
合同法第251條承攬合同 發布:2024-11-07 21:41:38 瀏覽:406
政府公告對企業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7 21:29:34 瀏覽:70
房屋轉租條例 發布:2024-11-07 21:27:19 瀏覽: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