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常見頸肩臂痛病與手法治療

常見頸肩臂痛病與手法治療

發布時間: 2022-04-23 17:25:47

A. 頸肩疼痛有效的治療方法

您好!
建議您盡早去檢查一下,拍個片CT或核磁共振,如果是頸椎病或是肩周炎的話應盡快治療。以下是頸椎病和肩周炎的一些臨床症狀,您可以了解一下。
頸椎病的臨床表現較為復雜,可以說上自頭部,下至腿足,淺自皮膚,深至某些內臟,都可有異常表現。有的患者僅有輕微的,甚至沒有頸椎症狀,而突出的表現為顱腦、胸背、上肢、下肢、內臟括約肌及精神等各種各樣似乎與頸椎病毫無關系的症狀。這是由於頸椎間盤變性或突出、頸椎間隙變窄、關節囊鬆弛、內平衡失調及骨贅形成、急慢性損傷壓迫、刺激鄰近的組織所產生的各種症狀、體征,現將它們按病理學基礎歸納為如下7種:

1. 頸椎各椎間關節及周圍肌肉、韌帶、筋膜等組織損傷或炎症,導致頸、肩、背酸楚、疼痛和頸活動受限等。

2. 頸叢和臂叢神經根受刺激或壓迫,造成頸、肩、臂、手放射性麻木、疼痛、無力和肌肉萎縮等。

3. 頸脊髓受刺激或壓迫,造成下肢無力、走路不穩、癱瘓、大小便障礙等。

4. 椎動脈、脊髓前動脈、脊髓後動脈供血不足,導致記憶力減退、頭暈、耳鳴、猝倒、肢體運動障礙和深感覺缺乏性共濟失調等。

5. 頸交感神經受刺激或壓迫,導致頑固性頭痛、心悸、心動過緩、偽心絞痛、霍納征等。

6. 椎體前緣食管、喉返神經、膈神經受刺激或壓迫,導致咽部異物感、吞咽困難、聲嘶、呃逆、嘆息樣呼吸等。

7. 腦干、頸脊髓內網狀結構功能障礙,造成睡眠障礙、腦子不清醒、神志迷亂、咽部分泌增多、手蒼白或發紺等。

頸椎病還有些特殊症狀隨著對頸椎研究的深入,發現頸椎病的影響相當廣泛,症狀十分繁雜。有時會以某些會以某種或某群症狀為主出現,而被稱之為「頸性綜合症」,倒如「頸性眩暈」、「頸性心絞痛」、頸性視力障礙「等。這些究竟歸屬於頸椎病的症狀,還是作為一種單獨的頸椎與內臟相關疾病尚未定論,目前,將其稱之為脊柱相關疾病。頸椎病的確可以引起不少特殊的症狀,而這些往往又易被歸咎於其他原因,很少想到頸椎病是其禍根。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伴有頸椎病的其他症狀和體征,X線片上有退行性改變,症狀的輕身的臟器無異常。下面列舉的頸椎病的一些特殊症狀,均是因為頸椎病刺激、壓迫鄰近組織、如交感神經、喉返神經、膈神經等所致。

用降血壓無效的高血壓;心電圖正常的心絞痛;眼科查不出原因的視力下降等;其他原因不能解釋的吞咽障礙;頑固性乳房疼痛;無明顯原因的語言、聽力和伸舌障礙;某些胃、十二指腸潰瘍和膽囊炎等;某些痛經,個別的精神分裂症;其他,如失眠、哮喘、排尿紊亂、便秘等。

肩周炎的主要症狀為肩關節周圍疼痛,肩關節活動受限或僵硬。疼痛可為鈍痛、刀割樣痛。肩痛可向手部放射,但無感覺改變,夜間疼痛加劇,影響睡眠。急性期患者不敢側卧於病側。穿上衣時聳肩或肩內旋時均增加疼痛。不能梳頭洗臉,患側手不能摸背。肩部肌肉痙攣,隨之出現肌肉萎縮。肩部前、後、肩峰下、三角肌止點等處壓痛,以肱二頭肌長頭腱處壓痛更為明顯,肩關節各個方向的活動均受限,以外展、內、外旋更為嚴重。肩部肌肉萎縮,並可發生上肢血循環障礙或血管痙攣,而出現前臂及手部腫脹,發涼以及手指活動疼痛等症狀。
而大多數常規療法效果不理想或是根本無效,原因主要是常規療法如:服葯、貼葯、泡葯、理療、按摩、牽引。小針刀類治療只能緩解症狀而無法標本兼治,如服葯後通過血液傳輸真正能到達病灶部位的葯量太少,根本無法解決病灶部位的無菌性炎症粘連等問題。或者微創手術或開刀手術為啥也容易復發呢?主要是雖然去掉了部份突出物,但還是無法消除局部無菌性炎症粘連等問題而症狀復發。建議您採用中西醫結合的「電火花」治療法,此療法在常規的療法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不開刀、不吃葯、無風險和任何復發作用。

B. 肩周炎或者頸椎病的症狀和治療方法鍛煉方法

頸椎病和肩周炎是兩個病名。頸椎病指的是頸椎的病變導致的一系列表現。當然頸椎病也會導致肩部的酸痛,但和肩周炎是兩回事。頸椎病導致的肩部酸痛一般在肩平面部位,而肩周炎即是肩關節,也即是肩部這個活動部位的痛苦,首要表現即是痛苦,活動受限,目前用頸肩松按摩膏治療是比較常見的方法。是肩關節周圍的韌帶肌腱的炎症。

1、後頸部痛苦,用手向上牽引頭頸可減輕,而向下加壓則加重簡單呈現落枕者,大多為頸型頸椎病。
2、頸部痛苦的一起,伴有上肢(包含手部)放射性痛苦或麻痹,一起呈現頭暈、厭惡、嘔吐者,大多為神經根型頸椎病。
3、閉眼時,向左右旋轉頭頸,引發偏頭痛或暈厥者,大多為椎動脈頸椎病。
4、頸部痛苦的一起,伴有上肢或下肢肌力減弱及肌體痛苦並呈現頭痛、厭惡者,大多為脊髓型頸椎病或是兼並頸椎椎管狹隘症。
5、垂頭時,突然引發手麻、乃至全身麻痹或有「過電」樣感受、一起呈現耳聾、耳鳴者,大多為脊髓型頸椎病,尤其是兼並有嚴峻頸椎椎管狹隘症者。

C.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有哪幾種

頸椎病可用以下一些方法治療:(一)葯物。頸部與上肢麻木、疼痛症狀明顯時內,可容服用消炎痛,每次二十五毫克,每日三次;或維生素B1,每次十毫克,每日三次;也可用阿斯匹林、維生素B12等葯物。

舒筋活血的中葯,如白芍、川斷、木瓜、甘草、伸筋草、川桂枝、炒丹參、川木瓜、乳香炭、炙甘草等均有一定療效。

(二)針刺。取穴下頸椎夾椎穴、風池、合谷和頸部阿是穴等。

(三)推拿。輕柔地牽拉頸部和按摩頸部肌肉,讓頸部放鬆,並在此基礎上緩慢地轉動頸部。

(四)牽引。用布制頸托作頸椎牽引,方法是平卧床上,床腳抬高二十厘米,牽引重量二至三公斤,每天三次,每次兩小時。頸椎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應該堅持長期治療。

D. 頸椎病患者出現手臂疼痛該怎麼辦

脊柱神經外科門診中,經常有患者會詢問:手臂經常疼,但是醫生一看卻說是頸椎病,頸椎病會導致胳膊疼痛嗎?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是的,頸椎病會導致手臂疼痛!
頸椎病是最典型也是最常見的脊柱神經外科疾病,患者在患病後症狀表現多樣。當頸椎病變導致神經受壓時,患者可表現為手臂疼痛,嚴重者甚至會對正常的工作、生活造成不良影響。
那麼,頸椎病患者出現手臂疼痛症狀後,治療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其實,緩解頸椎病導致的手臂疼痛主要還是要治療頸椎病!頸椎病治療主要分為非手術法療法和手術療法,其中以非手術療法為主。
非手術療法:
1、注意適當休息
頸椎病患者應該避免睡眠不足。睡眠不足、工作過度緊張及長時間持續保持固定姿勢等,將導致神經肌肉的過度緊張,強化頸椎病症狀。
2、積極鍛煉
頸椎病患者應該注意鍛煉,特別是頸肩背部肌肉的鍛煉。正確的鍛煉可以強化肌肉力量,強化正常的頸椎生理曲度、增加頸椎生物力學結構的穩定性,同時促進血液淋巴的循環,有利頸椎病的恢復。
3、適當的熱敷
熱敷對於緩解頸椎病患者的局部神經肌肉緊張有一定作用。
4、牽引
頸椎病患者牽引以正規機構的牽引為好。但是要注意時間和力度,每次時間過長或牽引力過大均會造成項韌帶鬆弛,影響頸椎穩定性,牽引時患者背部應靠緊牽引椅,使頭部和牽引帶自然成角,達到最佳牽引效果。
5、推拿
頸椎病患者推拿以頸部操作為主,輔以上肢操作,切勿因患者主訴上肢疼痛而將治療中心放在上肢,手法應輕柔,切忌操作粗暴。

E. 頸椎病的常見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按摩治療 1、原則 活血祛瘀,剝離粘連,整復錯位、解除神經、血管的受壓,恢復頸椎的平衡。 2、施術部位 頸肩部及是累肢體。 3、取穴 風府、風池、大杼、肩中俞、肩外俞、天宗、天鼎、缺盆、尺三里(小海穴下二寸處)、手三里、頸部壓痛點。 4、時間與刺激量 每次十五到二十分鍾,1到2日1次。刺激量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6、手法操作 常規手法 (1)推、摩、小魚際部滾、多指揉頸項部,同時活動頭頸部。 (2)拇指沿督脈的風府、啞門到大椎穴一段酸脹點反復點揉 (3)雙手拇指,沿膀胱經大杼穴至天柱一段的酸痛區或結索狀硬物上點揉、彈撥(輕快柔和) (4)壓小腸經的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等穴。 (5)頸部牽法。 (6)拇指壓傷側天鼎、缺盆,中指彈腋部大筋。 (7)小魚際或掌指關節滾上肢症狀區,拇指撥手三里,中指撥尺三里。 (8)上肢牽法、抖法、搓法,多指拿肩部結束。 選擇應用頸部動法: (1)旋轉扳提頂推復位法 適應於頸椎小關節錯位棘突偏歪、神經根症狀典型者。 以棘突向右偏歪為例: 病人坐於約距地面40厘米高的低登,送術者立其背後,左手拇指頂住偏歪棘突的右側,右肘窩部夾住病人下頜部、手掌托扶健側頭部,使頸部向左前下方屈曲。 將頭頸部向右側後上方旋轉扳提,同時左手拇指用力頂推偏歪棘突向左。 指下位移感或伴有響聲(多為復位成功)。 注意事項: A、動作應輕柔,嚴緊暴力。 B、椎動脈或脊髓症狀明顯者應慎用。對於椎體緣增生已形成骨橋,或椎間孔因增生明顯狹窄者,或有高位脊髓壓迫症狀者,均慎用此手法復位。 C、有頸椎骨質破壞性疾病者,禁用此手法施術。 (2)手工牽引法 病人仰卧於治療床施。術者坐於床頭,雙膝抵緊病人兩肩部固定;兩手分別托其枕、頜部。 用力向懷中牽引、輕放、牽引。 (3)枕頜布帶牽引法 病人可採用坐位或卧位兩姿勢(具體操作方法略),每日或隔日牽引1次,每次牽引20到30分鍾為宜,牽引重量應根據病人的傷情、體質、耐受力酌情而定。 牽引目的是調整和恢復已被破壞的頸椎平衡。 牽引的主要作用是:解除頸部肌肉痙攣;緩沖椎間盤向周緣的外突力,有利於已外突的纖維環組織復位;增大椎間隙和椎間孔,使神經根受壓得以緩和,神經根和關節囊之粘連得以鬆懈;使水腫的神經根制動休息,促使水腫吸收,改善鉤椎關節與神經根間的位置關系,對神經根起減壓作用;牽開被嵌頓的小關節滑膜,整復小關節移位;伸張被扭曲的椎動脈,改善腦的血液循環;將椎管縱軸拉長,頸脊髓伸展,改善腦脊液循環和頸脊髓的血液循環;緊張縱韌帶,有利於椎間盤組織復位。 針對性治療方法 ①神經根型: 以常規手法為主。加前臂及手部操作。 ②椎動脈型: 沿椎動脈走行方向向頭部方向推,刺激椎動脈起始部位,增加椎動脈血流量。 ③交感型: 主要手法在頭部和頸前部。 伴有頭暈、耳鳴、失眠、煩躁等症狀者,主要在頭部施以手法,開天門,推坎宮,揉印堂,分推高骨,點按風池、頭維、安眠、神門、內關等穴位;同時沿胸鎖乳突肌前緣按揉,通過刺激頸部交感神經節和小關節囊的深部感受器,達到調節植物神經的功能。 ④脊髓型:主要以下肢手法為主,以強筋健骨,滋肝益腎為法,主要點按和推擦昆侖、絕骨、承山、陽陵泉、腎俞、膈俞,至這些穴位感到發熱為度 (二)西葯治療 1、口服葯 (1)阿斯匹林 有解熱、鎮痛、抗風濕等作用,可用於治療頸肩痛。使用比較安全,但常可出現胃腸道反應。 (2)布洛芬 屬於苯丙酸衍生物,有解熱止痛、抗風濕作用,胃腸反應輕,可以代替阿斯匹林。近年來其緩釋膠囊芬必得已廣泛應用於臨床。 (3)氯唑沙宗片 本品為中樞性肌肉鬆弛劑,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多突觸通道而產生肌肉鬆弛效果。對治療頸肩痛引起的肌肉痙攣有良好的效果。 2、0.5%鹽酸普魯卡因作痛點封閉。可添加維生素B族葯物恢復神經變性。封閉療法對急慢性頸肩痛的治療效果顯著,因為封閉療法是將最有效的葯物、在最短時間內、透入最需要的病灶處。只要封閉部位準確,即可達到迅速止痛的目的。 封閉療法的主要作用有: (1)阻止頸肩部病理反射過程的發生或發展,消除傳向神經系統的病理沖動的來源。 (2)保護神經系統,恢復頸部的正常功能。 (3)消除頸肩部肌肉痙攣及其所引起的疼痛。 (4)改善肌肉營養狀況,促進血液循環。 封閉療法的禁忌症: (1)有普魯卡因過敏史者。 (2)嚴重的肝功能障礙患者。因為大量普魯卡因進入身體後,迅速分解成對氨基安息香酸及雙乙烷氨基乙酯,這些分解過程大部分在肝臟內進行。 (3)嚴重的腎功能障礙者。由於普魯卡因的分解產物,最後要經過腎臟從尿中排出。以上情況可改用利多卡因或其他葯物。 (4)術者沒有充分掌握封閉療法的作用、用法、治療目的、操作過程及急救處理時。 (5)因施行封閉療法後的止痛作用可延誤急症診斷及手術者。 (6)急性炎症組織內不能封閉。 (7)全身情況極度衰竭時。 3、中葯治療: 可用宜散風祛濕、活血化瘀、舒筋止痛, 常用成葯有:木瓜丸、稀桐丸、舒筋活血片等。 常用方劑有:四物止痛湯,獨活寄生湯、伸筋活血湯等。 【預後與預防】 1、預後 頸椎病預後的好壞與臨床類型有密切關系,臨床分型是否正確是判斷預後的關鍵。一般地說,頸型頸椎病預後良好,神經根型次之,椎動脈型和脊髓型預後不良。若不積極治療,多導致終身殘廢。早期診治與預後有直接的關系。 2、預防 (1)平時應避免頸部過勞,防止受涼。 (2)適宜的枕頭對預防頸椎病的發生十分有益,應提倡低枕,不宜「高枕無憂」(高枕易使關節囊及韌帶緊張,血管紆曲,血流不暢,氣管前屈、呼吸不暢)。一般地說,仰卧時宜低枕,側卧時宜稍高。要注意不正確的睡眠姿勢,以防止病情復發和加重。 (3)加強頸部功能鍛煉,如前屈、後伸、後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活動;可提倡頸臂功練習。頸部功能鍛煉,可預防椎病的發生,有利於頸椎病的恢復及療效的鞏固。

F. 頸肩綜合症的治療

頸肩綜合症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時期:神經激惹期,神經擠壓期,神經壓迫期。
早期明顯長時間緊張工作後,頭暈、頸肩部勞累,此時只要注意適當的體育活動和放鬆,情緒樂觀,也可做短暫的外部治療,便可恢復原有的輕松。若前述症狀沒被注意,使病變進入中期,就會出現頸肩部肌肉群痙攣、頸部發僵、兩上肢酸麻脹痛等症狀。此時頸椎發生已發生退行性改變,但仍在可逆階段。認真的治療可避免退行性病變的進展,甚至組織病變也可康復。療效可靠的中葯外貼治療會使症狀迅速緩解,再配合適當體育鍛煉,糾正行坐姿勢,可預防復發。若放棄中期治療,使頸椎病進入後期,骨質增生密度增高、椎間盤突出被擠出的髓核機化、椎管變狹窄,將使治療難度增加。因此一旦出現頸肩不適,應早期治療。
貫徹「以灶為腧」的診治法則,按治療常規的五個施治步驟進行治療;對頸、肩、臂、肘的筋結,分別施以解結及解鎖的理筋手法,達到筋結的緊張狀態全面松解,患者獲得顯著的舒適感,肢體活動功能明顯改善;視病情及病者的承受能力,分次以「固灶行針」方法,分別對頸、肩、臂、肘的筋結病灶,加以針刺治療;針刺後投拔火罐治療;給予必要的輔助療法;屬於骨性病變所致者,以整骨法處理。
神經激惹期頸肩部酸累不適,此時只要注意適當的體育活動和放鬆,情緒樂觀,或做短暫的外部治療,便可恢復原有的輕松。.若上述症狀不被重視,病變進入神經壓迫期就會出現頸肩部肌肉群痙攣,頸部強直酸疼及上肢經常酸疼不適等症狀,此時如及時認真治療可避免退行性病變的進展。
手法治療:本病的手法運用范圍較廣,適用於任何一期的功能治療,針對病因改善血液運行,促進代謝,消減症狀,恢復功能,在功能恢復的過程中,可解除粘連等障礙,以獲得康復。
中葯內服:依據病因病機不同,採取不同治療原則。如,補肝腎、壯筋骨、養血、通絡、祛風、除濕等葯物。肩周炎和頸肩綜合症多半是因頸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等退行性病變激惹、擠壓、壓迫了神經組織引起的頸肩部酸脹痛症狀的總稱。
肩周炎和頸肩綜合症的發展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常和身體素質、特定職業、生活習慣、風濕寒冷、外傷等有明顯關系。 經臨床發現神經衰弱、胃腸吸收差、生活不規律、長期緊張工作的人群均易患頸椎病及頸肩綜合症。
第一、緩解頸部酸痛的方法:坐位或站位,上身保持正直,然後雙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指尖相對,按在頸後正中線上,從上到下依次進行。手指剛力向前按,頭向後仰,也就是相對用力。這樣反復做2~3次,能夠很快消除長時間低頭所造成的頸部酸痛僵硬感。 第二、緩解肩部的僵硬感:身體站直,雙手下垂放在背後,胳膊伸直且雙手相扣,然後肩關節做向前向後的運動,或者雙手自然下垂,肩關節做環轉運動,這樣做可以緩解肩部的緊張感和肌肉僵硬感,前一種方法可以連同肩胛骨及其周圍的肌肉一並放鬆了。
第三、緩解腰部僵硬的方法:長時間坐位,起來後常常會覺得腰部酸疼、僵硬,有些人說,感覺像不是自己的腰。這時很多人會習慣性地站起來捶捶腰,或者轉轉腰。其實還有一種方法:一手放在背後腰部,一手放在前額,下肢站直,上身向後仰,別看做起來很簡單,效果可是一點都不簡單。如果是在家的話,還可以做「燕兒飛」:平趴在床上或者一個平坦的板上,雙手背在後面,一手抓著另一手的手腕,然後雙腿向上彎曲,同時上身向上抬,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其實好多人上身只能抬起一點點。這樣做幾下就能感到整個背部的肌肉都放鬆了,簡單而有效。
採用中葯外敷,主治各型頸椎病,驅風散寒除濕,舒筋活血,強筋壯骨
葛根24克,伸筋草、白芍、丹參各15克,秦艽、靈仙、桑枝、雞血藤各12克,每日一劑。分早晚2次溫敷。將葯渣用布包煎湯,早晚用毛巾沾葯熱敷頸部及肩部肌肉,每次20分鍾,10天為一個療程。 頸性頭痛多發生於腦力勞動者和家庭主婦中,中青年多發,可由情緒、勞累誘發。大部分病人曾因頸椎X線片骨質無異常而誤診。實際上,即使頸椎X線片無異常,也可因枕部三角區肌筋膜緊張而致大腦血運不暢,引發無骨質病變的頸肩綜合症。對病程久者,可在治療的同時,給予生活指導,必要時可結合活血化瘀的方葯輔助治療。
方法一
適應症:頸項酸痛,手指麻木,上肢無力,頸椎X線攝片或CT掃描可見骨質增生,頸椎生理曲度改變,頸椎間隙變窄,椎間盤突出或膨出,椎管狹窄等。
取穴:壓痛明顯的頸部夾脊穴、風池、大椎、百勞、肩髃、曲池、外關、合谷、十宣、陽陵泉、天鼎、腕踝針(腕踝針是在腕部或踝部的相應點用毫針進行皮下針刺以治療疾病的一種簡易方法)。
治法:先推拿患側上肢,找出壓痛明顯的頸部夾脊穴,繼而針之。再酌取後穴針而留之,間歇運針。手指麻木嚴重者,取棱針刺十宣穴出血。酌針腕踝針上4、5、6穴,針尖向下並留針30分。每天針1次,10天為一療程,風池、曲池等穴可酌加用丹參注射液小劑量穴注,陽陵泉穴可酌施直接灸。
方法二
適應症:頸項疼痛,視物不清,肢體發涼,頭暈惡心,行走困難。
取穴:壓痛明顯的頸部夾脊穴、風池、風府、上星、百會、四神聰、養老、臂臑、中脘、內關、足三里、陽陵泉。
治法:先推拿患側上肢及頸項,至柔軟發熱並找出壓痛點,先針壓痛點使之得氣,然後再根據症狀之輕重緩急,酌取後穴針灸之。其中足三里、陽陵泉穴可施以火針或直接灸法。
方法三
適應症:頸肩疼痛,入夜尤甚,舉臂困難,肘窩靜脈瘀血,青紫著色,甚者曲張郁滯。
取穴:尺澤、曲澤、曲池、肩髃、阿是穴。
治法:先取肘關節內側曲張郁滯處,在上方用帶子扎緊,常規消毒後,用棱針緩刺出血,至流出瘀血10~20ml以上,去掉帶子,拔火罐再令出凈瘀血,取罐後嚴格消毒。實施此項治療需視患者體質強弱,間隔一周或兩周時間一次。尺澤、曲澤穴亦可用此法施治。余穴可酌情用毫針、艾條灸、火針、電針治療,每日或隔日治療一次。
方法四
適應症:肩臂疼痛不能前上舉者。
取穴:條口透承山、肩髃、曲池、外關、外勞宮。
治法:先推拿患部令其柔軟發熱,然後針肩臂部及肘、腕、手部穴,得氣後留針20~30分鍾取針(期間間歇運針催氣)。取針後針對側條口透承山穴,在運針柔和催氣同時囑患者活動患肩,要特別注意做原來不能做的動作,留針15分鍾,期間再間歇活動。取針時再運針催氣,患肩可結合艾條灸。
方法五
適應症:肩臂疼痛,軟組織粘連,患肢不能後伸。
取穴:昆侖透太溪、肩髃、曲池、外關、後溪。
治法:推拿患處後,先針昆侖透太溪穴(對側),得氣後囑患者向後活動肩臂,然後再針後穴留針,留針20分鍾取針後,再針對側後溪穴,得氣後再囑患者向後活動患肢若干分鍾。此法可結合火針和艾灸療法。
方法六
適應症:肩臂疼痛,功能障礙,患肢不能側平舉。
取穴:陽陵泉、外關、液門透中渚,懸鍾、曲池、足三里。
治法:推拿患肢後,先針對側的前四穴,得氣後囑患者活動患肢,再針同側後穴,起針後用艾條灸療患處。
方法七
適應症:肩周圍痛甚,功能活動尚可。
取穴:肩髃、曲池、外關、外勞宮、陽陵泉。
治法:用火針刺肩髃後再拔火罐,復用毫針刺後穴,陽陵泉穴多針對側並加直接灸療,痛點可輔以葯針注射,可選用丹參或當歸、黃芪等中葯注射劑。牽涉背痛者可在背部痛點直接灸,夜間痛甚的可在痛點上施以淺火針治療。
方法八
適應症:頸肩綜合症並發頸性頭痛,精神壓力大或勞累、緊張後加劇,頸部觸診可見頸椎棘突病理性移位,或枕下三角區肌筋膜攣縮,呈現條索、結節等病理徵象,壓按時會反射至頭痛區域。
取穴:百會、印堂、上星、風池、翳風、曲池、外關、合谷、中諸、後溪、足三里、陽陵泉、太沖、肩井、天宗。
治法:先推拿上述穴位中位於頭、上肢、頸及肩胛部的穴位,以松解手法為主,然後酌情選取7個左右穴位針刺得氣,留針20分鍾左右。每天所選穴位按局部穴、鄰近穴、遠道穴酌情輪換,10天為一療程。 頸肩綜合症的自我輔助治療方法是:首先准備動作:坐在椅子上。雙眼微閉,全身放鬆。然後依照以下步驟進行: 1.梳頭:用雙手十指梳頭,在頭頂上從前向後梳發20次。
2.運目:雙眼珠向上、下、左、右、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各旋轉10次。
3.轉頭:雙手叉腰,頭部向上、下、左、右、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各旋轉10次。
4.聳肩:雙肩上聳、下落各10次,接著向前後各轉動5次。
5.叩膝:雙手掌心放在膝蓋上,向左右各旋轉按摩10次,然後輕輕地拍打膝蓋及其周圍20次。
6.搓背:雙手掌心放在背後腰部腎俞穴,上下搓擦20~30次。
7.摩腹:雙手重疊放在腹部,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各按摩100次,然後左手在腹部左側從上向下搓擦100次。
8.轉腰:雙臂曲肘,上半身與腰部向左右各轉動20次。
9.旋腕:一手握住對側手腕,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各旋轉10次,兩手輪流進行。接著,雙手握拳後十指同時迅速伸展10次。
10.曲腿:雙腿輪流彎曲,雙手抱住膝蓋(靠近胸部)後放下,各10次 1、中葯 以祛風散寒、解痙通絡,活血化淤為目的的。
2、拔罐 拔罐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貞、天宗等穴位。每次選兩個穴位,交替使用。
3、刮痧 刮痧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經絡有:手臂外側的肺經、大腸經。每周可刮1~2次。
4、針灸 針灸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貞、大椎、曲池、外關、腕骨等穴位。選用1~1.5寸針灸針,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膚,刺入穴位,留針20~30分鍾。每日1次。兩周為1療程。
5、理療 選用超短波等高頻電磁療法,每日1次,10天為1療程。可起到消炎、鎮痛、解痙、改善血液循環、鬆弛肌肉的作用。
6、功能鍛煉 功能鍛煉對肩周炎的患者來說十分重要。「醫三分練七分」,應 鼓勵患者多做肩關節的運動,特別是適當做大幅度的運動,對預防肩關節的粘連,肩部軟組織的拘緊、攣縮,大有好處。 1.取追骨風30克,酒60克。追骨風入酒內浸泡5日。分數次內服。
2.用老生薑1000克,蔥子500克,甜酒250克。將二味葯搗爛後,炒熱,敷痛處。
3.取生薑500克,大蔥根50克,花椒250克,小茴香100克,白酒150克。先把生薑和蔥根切碎,搗成泥漿,小茴香和花椒搗成面,然後將四味混在一起攪勻,置於鐵鍋中用文火炒熱,加白酒攪和,再裝入紗布袋中,敷於患處。溫度以能耐受為度,上蓋毛巾,再蓋上棉被,使之發汗。第二天葯袋用鍋炒熱繼續用,不必換葯,此葯袋可加酒。每晚1次,堅持治療,定有療效。連服1個月見效,一般需服81天。
蛇肉湯:烏蛇肉、胡椒、生薑、食鹽各適量,燉湯,肉湯同食,日2次。具有補虛、祛風、散寒之效。適用於肩周炎晚期而體虛、風濕阻絡者。
川烏粥:生川烏頭約5g,粳米50g,薑汁約10滴蜂蜜適量。把川烏頭搗碎,研為極細粉末。先煮粳米,粥快成時加入川烏末,改用小火慢煎,待熟後加入薑汁及蜂蜜,攪勻,稍煮即可。具有祛散寒濕、通利關節、溫經止痛之效。適用於肩周炎風濕寒侵襲所致者.
白芍桃仁粥:白芍20g,桃仁15g,粳米60g。先將白芍水煎取液,約500ml;再把桃仁去皮尖,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二味汁液同粳米煮為稀粥,即可食用。具有養血化瘀、通絡止痛之效。適用於肩周炎晚期瘀血阻絡者。
桑枝雞湯:老桑枝60g,老母雞1隻,鹽少許。將桑枝切成小段,與雞共煮至爛熟湯濃即成,加鹽調味,飲湯吃肉。具有祛風濕、通經絡、補氣血之效。適用於肩周炎慢性期而體虛風濕阻絡者。

G. 頸肩痛是怎麼回事 頸肩痛的原因 頸肩痛怎麼辦

頸肩痛的病因與機理與腰腿痛病相似,但有以下特點。
頸椎為整個脊柱中椎骨體積最小,但其活動度最大、活動頻率最多,因而也最易引起勞損、退變及外傷。椎動脈在頸。至頸;橫突孔段其內側是易發生退變的鉤椎關節,以致對椎動脈產生壓迫性刺激,又由於該段椎動脈壁有豐富的交感神經節後纖維網,所以在椎動脈受壓迫刺激的同時也刺激了頸交感神經而出現胃腸、心血管症狀甚至少數可出現Homer綜合征等交感神經症狀。
根據頸椎的生物力學特點,在頸椎由半屈一中立一半伸這一日常生活最常使用的范圍內,頸5、6。和頸6、7,的活動范圍最大,頸5、6。和頸6、7,也就較其他部位最易發生退變。頸椎間盤首先發生退變,髓核自薄弱部位突出。產生壓迫症狀。在後縱韌帶薄弱的情況下易向後突出,脊髓是否受壓還取決於椎管的狀態即有無椎管狹窄,椎間盤向後突出壓迫刺激竇椎神經而出現頸部疼痛,脊髓的血管首先受壓,前中央動脈或溝動脈的受壓引起運動障礙,脊髓後動脈受壓則引起感覺障礙。若主要是脊髓的前角或前索受壓則出現一側或兩側的椎體束症狀,以運動障礙為主。脊髓的病理變化程度取決於受壓的強度和時間的長短。一旦脊髓變性則很難恢復,因此應早日治療。髓核向側後突出或鉤椎關節,小關節突關節的增生均可對脊神經根產生壓迫刺激而引起神經根充血水腫以及無菌性炎症,產生與脊神經根分布相一致的感覺、運動及反射障礙。由前述的椎動脈解剖特點,鉤椎關節的增生退變或其關節囊滑膜的充血,腫脹及滲出,髓核的脫出,頸椎不穩以及椎動脈硬化均可使椎動脈受壓或刺激椎動脈壁上的交感神經而使椎動脈痙攣、狹窄,從而產生椎動脈供血不足的症狀。
頸肩痛治療護理:
一、中醫現代灸法治療
《黃帝內經》中說「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非常准確地闡明了灸療的不可替代性。灸法,是藉助艾火的純陽熱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打通經脈,調節臟腑的陰陽平衡,增強新陳代謝,活化細胞,以達到治病的目的。是傳統灸法的延伸,是中醫傳統養生方法與現代綜合科技的完美結合。通過「灸療」 、「熱療」 、「葯療」, 「三效合一」的作用機理,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治療效果好,秉承中醫傳統精髓文化。
二、對抗療法
此病主要是肩關節周圍組織發生的病變,常致關節發生粘連。為此,功能鍛煉和局部推拿、按摩、被動與主動肩關節運動等,是防止肩關節粘連、肌肉萎縮和恢復健康的根本辦法。對抗療法要持之以恆,以自我鍛煉為主,其做法:每天晨起後自覺做3 種鍛煉。第一,自動按摩運動,即用健側手揉按病肩部肌肉,由上至下、由前至後反復作按摩運動30 次;第二,肩關節運動,即將病側上肢向前高舉、向對肩高舉、向後旋至對肩的肩胛部、將手在胸前做圈形旋轉活動,每個動作各30 次;第三,肩肢上舉運動,即預先在牆或樹幹上作好標度,然後用最大氣力忍住疼痛將手臂由低到高地上舉,使手指觸到自定的標度,連續做30 次。3 項共做肩部活動180 次。如能忍痛堅持,緩慢漸進,鍛煉1 個月,病痛可不治自愈。此法最有益於防止病殘和盡快恢復功能。
三、伸縮療法
病人直身跪坐於軟墊物上,將兩肩頭盡量聳起,頭頸盡量縮進(似乎感到兩肩頭要碰上耳朵),然後將兩肩盡量用力下落,這樣反復伸肩、縮頸各30 下(見圖3-17),對肩頸痛(所謂「蹩筋」)有很好的療效。
四、推拿療法
此法主要由術者做4 個拿摩動作:
1、病人端坐,術者站在病人背後,一手置於病人的病肩上,另一手的手掌置於病人的同側肘下;當患者手臂外展向上時,置於病肩上的手用力下壓,以阻止胸廓肩胛骨的運動,置於時下的手用力向上推,使病人的手臂盡量往上伸展,如此反復進行20 次。
2、術者面對端坐的病人,一手手掌置於病人病側肘下,另一手握住病人病側手腕,將其上肢向外作環形轉動,如此反復轉動20 次。
3、病人背靠牆站立,並將兩手放於自己的頭後,術者面對病人握住其正常一側的肘部,使之靠牆(主要防止病人扭轉身子),另一隻手握住病人的病側肘部順勢向牆壁用力下壓,如此反復動作20 次。
4、令病人保持第三個手法的位置,將健側手臂伸直過頭靠牆,由術者用手抓住病人患肢的肘關節部,順勢用力朝牆壁推壓,如此反復動作20 次。
以上4 個推拿動作共80 次。如病人可忍,應循序漸進,每個動作逐漸增至每次做30 下甚至40 下,每天1 次,14 次為一療程,一般可痊癒。此法對肩周炎、肩下峰滑囊炎、頸肩綜合征等療效顯著。
五、驗方療法
對肩臂痛、別(蹩)筋痛、肩周炎等風濕性痛,可用下方治之:
1、片姜黃6 克,研末水煎服。
2、嫩桑枝30 克,切碎,用3 碗水煎至2 碗水連服。
3、威靈仙5 克,防己6 克,甘草3 克、研末水煎服。
4、秦艽6 克,羌活3 克,紅花5 克,絲瓜絡10 厘米,水煎服。
5、老生薑500 克,蔥子250 克,醪糟(即酒釀、江米酒)200 克,搗爛後,炒熱敷痛處,冷後加熱再敷,對肩、臂痛有效。
6、老年氣血虛衰者,治以補氣養血、舒筋活絡之方,可用八珍湯(熟地、當歸、川芎、白芍、黨參、雲苓、白術、甘草)加地龍、寬筋藤、桑寄生、丹參、羌活等葯煎服,可連服10 日;羌活9 克,防風、黃柏、姜黃、秦艽、細辛、生地各12 克,蒼術、白芷、川芎、甘草各9 克,靈仙24 克,桑枝30 克,共煎,分頭二湯服(每日1 付服2 次),可連服7~10 天,有調理氣血、祛風除濕、散寒通絡之功效,對頸肩痛即肩周炎有卓效。
六、針刺療法
可根據病情選中渚、肩、昆侖、後溪、肩貞、肩外俞、手三里、曲池、肩等穴。每日1 次,用中、強手法,至病癒止。
七、拔火罐療法
可在痛點(阿是穴)、肩、肩、肩貞、肩外俞等穴位拔罐治療,每日1 次,12 日為一療程,或治癒為止。
八、西葯療法
有條件時可服水楊酸鈉0.6~l 克,每日3 次飯後服,治風濕性肩關節痛;阿斯匹林0.5~1 克,每日3 次飯後服,對風濕性頸肩關節痛有去風濕止痛消炎效果;抗炎松片25 毫克1 次,1 日3~4 次口服;保泰松(布他酮)每片0.1 克,每次口服0.1~0.2 克,日服3 次,1 日不得超過0.8 克,1 周後減量1/3,1 月後減半。

H. 頸椎痛有什麼治療的方法

頸椎痛頸椎病治療方法:
羊骨頭(生的,煮過均可)二兩,砸碎炒黃,浸白酒1斤,三日後擦頸部,一日三次,一般不過15天,可以根治。

熱點內容
司法拍賣輔助機構管理辦法 發布:2025-01-15 06:18:40 瀏覽:808
刑法的近親屬 發布:2025-01-15 06:16:25 瀏覽:355
2017經濟法cpa難度 發布:2025-01-15 05:40:06 瀏覽:320
中級經濟法金融法律制度 發布:2025-01-15 05:28:31 瀏覽:791
司法警察安全工作 發布:2025-01-15 05:13:31 瀏覽:917
社會與法完整版全集 發布:2025-01-15 05:10:59 瀏覽:449
北京司法考試的考點 發布:2025-01-15 05:08:18 瀏覽:351
舞者社會與法2 發布:2025-01-15 04:57:08 瀏覽:578
民法典是一部有關於 發布:2025-01-15 04:46:02 瀏覽:725
勞動法者權利 發布:2025-01-15 04:43:49 瀏覽: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