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第一年
㈠ 根據王小廣博士所講,哪一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
根據王小廣博士所講,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全面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內「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全面建容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四個全面」的提出,給2015年帶來了新的目標和挑戰。
㈡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有什麼重要意義
依法治國的六個重大意義: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另外,依法治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製度化、法治化的引領、規范、促進和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對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第一年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
第一,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第二,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㈢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時間
全面依法治國是在1997年的十五大上提出的
含義: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個人意志而改變。
論依法治國的現實意義摘要:中國共產黨提出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的治國方略並用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下來,這是中國進入現代化社會的必然選擇,
㈣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理論於什麼時間提出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理論於2012年11月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法治的理論認識和實踐探索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高度重視,從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來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來謀劃、來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頂層設計,制定了路線圖、施工圖,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出了新任務,描繪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宏偉藍圖。
(4)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第一年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國家民主法治進步的重要標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並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中國共產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實行依法治國,必須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牢固樹立法制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堅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實現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的民主化與法治化。
建國以後,中國民主和法制建設一度有過長足的發展,但由於「左」的指導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設的良好勢頭急轉直下,最終釀成十年「文革」的歷史性悲劇。
「文革」的教訓極為慘痛和深刻。鄧小平同志在回答外國記者如何避免類似「文革」那樣的錯誤時說:「我們這個國家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缺乏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現在我們要認真建立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㈤ 全面依法治國是在黨的哪一次會議上提出來的
治國方略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專
一、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屬領導下的人民群眾;[13]
二、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14]
三、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新方針:「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五、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
六、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各種事務。它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七、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總之,依法治國要求各級國家機關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㈥ 哪一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
2015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
改革仍要大力推進。會議提到,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會議提到了很多改革措施,包括「要加快行政審批、投資、價格、壟斷行業、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資本市場、民營銀行准入、對外投資等領域改革,使改革舉措有效轉化成發展動力。」推進國企改革要奔著問題去,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
2015年將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在立法、司法、執法等多個環節的改革措施值得期待。
1、立法領域。
2015年初將公布立法計劃,立法重點包括立法法、食品安全法等人大常委會多次審議的項目,以及四中全會明確的項目,涉及經濟、文化、市場監管、生態文明建設和網路安全等方面。
2、司法領域。
2015年司法改革的重點是保證新的司法體制如何順利啟動和運轉,如近期成立的最高法院巡迴法庭。此外,領導幹部干預司法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或將有具體的落實措施。
3、執法領域。
國務院法制辦正在制定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條例,這一條例2015年有望出台,給行政機關實施重大決策提供標准和要求,避免「拍腦袋決策,拍胸脯執行,拍屁股走人」的現象。此外,還將大幅減少市縣兩級的行政執法的種類,大力推進綜合執法。
㈦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什麼,如何理解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理解: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包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兩句話。這兩句話是有機統一的整體,離開了哪一句都不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我們描繪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則為我們繪制出路線圖,指明了具體路徑。只有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才能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基礎和前提條件。
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決定》給出了精闢的答案,那就是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十六字方針,是對原來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十六字方針的發展和提升,明確了新時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環節和主要任務,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具體來講,科學立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前提,嚴格執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公正司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保障,全民守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礎。
㈧ 建設法治政府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依法治國方略
(每點 2 分,共 6 分)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權力由法律授予,必須做到依法行政內, N 市政府堅持法無授容權不可為、法定職能必須為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表現,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的基本要求; ②政府必須審慎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民主和依法決策, N >市政府健全完善決策機制,推進了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做到了決策符合法律規定和法定程序; ③ N 市政府切實做到依法行政,有利於保障人民群眾的權利和自由,有利於加強廉政建設,提高政府的威信,有利於防止行政權力的缺失和濫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於帶動全社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㈨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1997年黨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㈩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什麼時候明確提出的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了頂層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