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國論壇
『壹』 中國法治網是什麼單位的
中國法治新媒體是由中國行為法學會主管主辦的國家級法治類新媒體,致力於法內律實踐性研究、宣容傳、建言、監督。旗下有國內唯一合法使用「中國法治」為名稱的門戶網站。
與此同時,中國法治新媒體正在建設中國法治網路電台和中國法治網路電視台。中國法治新媒體以關注國計民生、展開法學爭鳴、促進社會公正、推動法治進程為現代傳媒理念,本著知識、資訊、權威、全面的宗旨,致力於中國法律體系的全面實施,服務於社會主義的法治建設,推動全國法治進程。
(1)法治中國論壇擴展閱讀
學會致力於從人的行為和社會形態出發,運用行為科學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研究法學及法律實施的一般規律,以推動國家的法治進程。經過多年發展,學會已成功打造「中國法律實施論壇」、「五嶽論壇」、「偵查論壇」等多個學術平台。
並通過發布課題、出版文叢、創辦雜志社、合作共建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多種方式拓寬活動領域,學術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和決策影響力不斷擴大。
『貳』 政治生活 在法制中國建設中政府和公民怎樣作為
1、以科學的立法作為基礎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立法質量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關鍵所在。深化法治中國必須以科學的立法作為基礎,充分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一方面,立法和改革決策必須相銜接,在立法過程中,堅持立改廢釋並舉,並始終堅持公正、公平、公開的基本原則,通過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和憲法解釋程序機制,以保障法律法規的針對性、系統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要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通過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項目徵集和論證制度,以更好地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2、以嚴格實施作為前提
法律的權威在於實施,深化治法中國也必須以嚴格的實施作為前提。在法治法規實施過程中,必須全面堅持依法履行政府職能。一方面,通過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把政府權力運行中的許可權、程序、責任以法定化的方式固定下來,以保障政策的連續性和科學性。另一方面,要強化對行政決策過程的監督,完善糾錯問責機制。強化決策過程中的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以及合法性審查,完善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
3、以公正司法作為保障
法治的生命在於公正,深化法治中國必須以公正的司法作為保障。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確保司法機關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加強審判流程、裁判文書、執行信息公開等平台建設,構建開放、動態、透明的陽光司法機制,凈化領導幹部干預司法的空間。另一方面,要優化司法職權配置。通過設立巡迴法庭,審理跨行政區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使審判機關重心下移和就地解決糾紛和方便當事人訴訟。推動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實現執行工作的專業化,提升執行工作的質量與效率。進一步拓寬群眾參與司法的渠道,在司法調解、司法聽證、涉訴信訪等司法活動中保障人民群眾參與。
4、以優秀隊伍作為導引
深化法治中國,必須以優秀的隊伍作為導引。一方面,建設高素質法治專門隊伍。健全法律職業准入和認證制度。落實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並健全完善執法司法機關領導幹部輪崗交流制度。規范律師執業行為和准入、退出管理,完善執業保障機制和違法違規執業懲戒制度。另一方面,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加大實施法治人才培養計劃力度。加強高等院校法學師資隊伍建設,優化法學專業設置。通過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形成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學科體系、課程體系,培養造就法治人才及後備力量。
5、以全民守法作為目標
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深化法治中國要以全民的守法作為目標。一方面,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開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活動,如組織多種形式的法治論壇、法治文化成果展、「法治人物」評選、法律知識競賽、學法用法演講、法制故事宣講、法制文藝會演、法制電影巡映、法制書畫展覽等法治文化活動,使公民普遍確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意識,養成崇尚法治權威、依法辦事的習慣。另一方面,推進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以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培育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
『叄』 怎樣能成功注冊中國法院網法治論壇
願你抱著平安,擁著健康,揣著幸福,攜著快樂,摟著溫馨,帶著甜蜜,牽著財運,拽著吉祥,邁入新年,快樂度過每一天!
6
『肆』 修改病句中國法治國際論壇2019年11月10日在廣州拉開帷幕
中國法治國際論壇於2019年11月10日在廣州拉開帷幕。
『伍』 中國論壇 主講「法治究竟是什麼」
做客法治中國論壇 主講「法治究竟是什麼」
2014年11月25日晚,由我院研究生會和學生會共同承辦的法治中國論壇系列講座沙河校區西區303室成功舉辦。本場講座特別邀請到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史際春先生作為主講人,為大家主講《法治究竟是什麼——從內地強拆遭遇尷尬和香港鬧「佔中」談起》。講座由副院長高秦偉教授主持,李偉副教授和於文豪博士也出席了本次講座。
講座開始前,主持人對史際春教授做了簡要介紹,廣大師生對史際春教授的到來表示誠摯而熱烈的歡迎。隨後,史際春教授以江蘇淮安最近發生的強拆事件和香港「佔中」事件為切入點,並結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和「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講述他對於法治的理解。
講座主要圍繞三個部分展開,即法與道德:法治有賴於普遍、強勢而正義的價值觀,法治是新形勢下的民主集中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法治。史際春教授認為,對於法律的認同要以道德為基礎,法治是不以任何個別人、個別機關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是以強勢而正義的價值觀為基礎的善治。隨後,他提出了法治的三要素,即正義、共識和執行力,同時強調要保障利害關系人意見的充分表達和公眾的廣泛參與,以盡可能形成普遍共識。史際春教授還指出,公民意見的充分表達應由正當程序來保障,負有職責的人應在其職責范圍內聽取意見、作出決定,並且要通過問責制來保障民主集中制的實現。
在聆聽完史際春教授的精彩講授後,同學們在問答環節積極提問,史際春教授給予耐心細致的解答,現場氣氛濃厚而熱烈。在講座即將結束之時,高秦偉教授於其收到的眾多學生簡訊中,隨機宣讀了一條,該位同學在簡訊中表達了其對史際春教授的崇高敬意。
史際春教授以其豐富的人生閱歷、深邃的思想、淵博的學識給廣大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此次講座使同學們對法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深受啟發,並激勵著廣大同學在以後的學習中深入思考研究,學好專業知識,並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而不懈努力。
『陸』 第九屆中國西部法治論壇有效論文稿件多少篇
從2014年起,六大區域法治來論壇改由中國源法學會主辦,區域內各省級法學會輪流承辦或協辦,中國法學會會員部負責聯絡協調工作。西部法治論壇是六大區域法治論壇之一,今年是第九屆,由青海省法學會承辦,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寧夏、新疆、新疆兵團等省(自治區、直轄市)法學會協辦。本屆論壇主題是「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法治協調問題研究」,目前論壇組委會已完成論文初評工作,共60篇論文進入終評,報送中國法學會。
『柒』 中國法院網法治論壇最近為何很難登陸,發帖子更是很難成功,經常出現空白頁期待各位高人幫我分析一下!
1.網站問題,你是沒辦法的
2.電腦問題,你可以清理系統垃圾和IE緩存。
3.卸載重裝瀏覽器
4.中毒,殺毒清理木馬
『捌』 中國法院網法治論壇本案的第三人究竟是甲還是乙
1.網站問題,你是沒法的2.電腦問題,你可以清理系統垃圾和IE緩存。3.卸載重裝瀏覽器4.中毒,殺毒清理木馬
『玖』 我想在中國法院網法治論壇發貼,請教如何操作
注冊申請就可以發帖了!
『拾』 法學研究的歷史沿革
自夏至周,調整奴隸社會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制度已逐漸完備,只是還沒有形成有系統的法典,規范內容散見於《禮記》等文獻之中。如「分爭辯訟,非禮不決」(《禮記·曲禮》),「土無二王」(《禮記·喪服四制》),「里田不鬻」(《禮記·王制》)等,說明當時土地屬奴隸制國家所有和不得買賣的情況。「人民、牛馬、兵器、珍異,凡買賣者質劑焉」(《周禮·地官·司徒》),說明當時重要的買賣合同必須有書面的契據文書。其他關於婚姻、家庭和繼承的規定也多有記載。
李悝編成《法經》,商鞅又承襲《法經》制定秦律,其中關於土地關系和人身關系的規定,已顯示出封建主義性質。漢承秦制,制定《九章律》。以後隨著朝代的更迭,律令典章的增刪,至唐代《永徽律》,封建法制已臻完備;其中關於財產所有和財產流通關系,婚姻、家庭及繼承關系,已有較詳細的規定。唐代以後由宋代至清代,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商品貨幣關系的發達,律、例、法令中民事內容已有相應的發展,但立法體例、條目遞相承襲,沒有脫離唐代《永徽律》的模式。
中國近代的民事立法始於清末自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漸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由於外國資本主義傳入,瓦解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基礎,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加上西歐文化的影響,變法圖強已經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清政府迫於形勢,宣布「變法」和實行「新政」。光緒三十年(1904)正式開館修訂《大清律例》,於宣統二年(1910)頒行。中華民國時期,參議院於1912年4月決議:「嗣後凡關於民事案件,仍依前清現行律中規定辦理」,其中處理民事案件的規范後來稱為「大清現行律之民事有效部分」,包括:服制圖、服制、名例、戶役、田宅、婚姻、犯奸、斗毆、錢債,施行至1929年10月。清末在修訂《大清律例》的同時,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開始制訂《大清民律草案》,至宣統三年(1911)完稿,是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民律草案,其中包括總則、債、物權、親屬、繼承5編,大體仿效日本、德國民法,未及頒行,清廷已亡。中華民國時期於1918年二次設館著手修訂「民律」,至1925年脫稿,此稿除債編部分效法瑞士債務法外,其他各編與第一次民律草案相比變動很少,是為中國第二次民律草案。1927年國民黨政府設立法制局,又著手修訂民律,決定先行草擬親屬、繼承兩編,至1928年脫稿,是為中國第三次民律草案。同年12月國民黨政府成立立法院,著手編訂民法典,從1929年5月~1931年12月分編陸續公布,共分總則、債、物權、親屬、繼承5編,計1225條。這部法典承襲了德國、瑞士和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事立法原則和體系,但也保留了上述三次民律草案中的封建主義的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事立法
4.1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不同發展時期的要求,逐步開展民事立法。《共同綱領》第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必須取消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一切特權,沒收官僚資本歸人民的國家所有,有步驟地將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保護國家的公共財產和合作社的財產,保護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經濟利益及私有財產,發展新民主主義的人民經濟,穩步地變農業國為工業國。」為貫徹本條的原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制定了許多法律、法令,如《政務院關於沒收戰犯、漢奸、官僚資本家及反革命分子財產的指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新區農村債務糾紛處理辦法》和《私營企業暫行條例》等。這些法令的公布和實施,使官僚資產階級財產歸於國家所有,使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於農民所有,從而肅清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財產關系,而且使有利於國計民生的私人資本主義工商業在國營經濟領導下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在不到3年時間扭轉了國民黨統治時期財政經濟極端混亂的局面,有效地制止了通貨膨脹,穩定了物價,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所必需的物質資料得到了供應,解放了生產力,為有計劃地發展國民經濟和進一步對私有制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准備了條件。
4.2 1953年以後,中國進入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時期,並開始進行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工商業方面,國家公布了《公私合營工業企業暫行條例》、《關於在公私合營企業中推行定息辦法的規定》以及《關於目前工商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若幹事項的決定》等一系列法令和單行條例,並通過委託加工、計劃訂貨、統購包銷、委託經銷代銷等合同形式,把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經濟活動納入國家計劃的軌道。在農業方面,國家公布了《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等。根據這些法令、規章,國家通過國家資本主義的方式對資本主義工商企業進行了和平改造,並使個體農業和個體手工業走上了社會主義合作化的道路。1956年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在中國奠定了由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構成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4.3為了調整企、事業單位間,企、事業單位與公民間,公民相互之間在經濟協作方面的各種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陸續制定了調整物資的買賣和購銷,加工訂貨,基本建設工程承攬,財產租賃和房屋租賃,銀行信貸和儲蓄,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等貨運和客運,倉庫保管,信託行紀,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等經濟關系的合同法律規范(見合同);還制定了關於保護智力成果的著作權、發現權、發明權、專利權的有關法律、法規以及保護工商企業商標權等單行條例。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把經濟建設作為工作重點。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制定和公布了許多關於不同經濟成分的經濟組織形式和法律地位、關於它們對於財產的所有和管理的許可權、關於經濟組織間開展多種形式互助協作方面的權利和義務、關於發展先進的科學管理和生產技術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法學界也有人認為,這些法律、法規不完全屬於民法,其中有的應屬於經濟法范疇。
4.4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法建立在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基礎上,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本質。它的指導原則主要是: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保護和鞏固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正確貫徹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全面提高社會生產經濟效益的原則;當事人權利義務一律平等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