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愛蓮說道德

愛蓮說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4-23 22:19:45

Ⅰ 愛蓮說的中心思想!十萬火急!!!

以蓮的形象描寫來表達自己。

一、作品出處

《周元公集》

二、原文

《愛蓮說》

北宋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3;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三、譯文

水上,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間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

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於牡丹的喜愛,當然有很多人了。

(1)愛蓮說道德擴展閱讀:

周敦頤主要成就

一、哲學思想

其哲學思想的核心就是一個「誠」字。

「誠」是他關於天道、人道、天人合一之道的最高境界的表達。「誠」主要分為天道本體論和心性本體論兩方面。在周敦頤看來,「誠」首先是宇宙存在的根據,是宇宙的本體,即天道本體論。在《太極圖說》中,認為人與萬物同樣都是二氣交感所化生出來的,而其源都是太極,再由太極推及到了人極,也就是把人的道德、人性看成是與宇宙生生過程相同的無極太極、陰陽五行的過程,這樣,周敦頤便為誠的理論奠定了宇宙論的基礎。

「誠」所體現的心性本體論一個突出的表現便是人的倫理道德。周敦頤如此推重「誠」,就是堅信人類具有真誠善良的本性。發揮了《中庸》關於「誠」的思想,從宇宙論進而推演出人道觀,建立了以「誠」為本的倫理道德學說。

二、教育思想

其教育思想包括三方面,

一是「教人向善,進德修業」的教育目的。周敦頤認為人性向善,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師之教。

二是「六經為主,以誠為本」的教育內容。十分重視儒學經典,始終將「誠」放在育人最顯要的位置,反復闡述,在《通書》中「誠」字的出現就高達20次之多。

三是「自學為主,重在啟發」的教育方法。始終堅持開明的教育方法,除了邀請當時的學界名流來講學,採用學生自學為主,特別注重啟發原則。

三、社會政治思想

可以歸納為德治與刑治兩個方面。

一是德治。體現在修聖德、重師道、推禮樂三個方面。修聖德,周敦頤稱之為立人之道,「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仁義修而萬民感化。重師道。周敦頤認為,使天下人從善而不為惡,唯一的辦法就是重師道:「師道立則善人多,善人多則朝廷正而天下治矣。」推禮樂。周敦頤認為:「禮,理也;樂,和也。」禮的實質在於理,「理」的本意在於治。

二是刑治。周敦頤的刑治思想體現在他的德刑觀和慎刑觀上。在周敦頤看來,刑治是為彌補道德的不足而採取的萬不得已的選擇。指出聖人以天道為法則,主要是以政養萬民,德治是最好的養民方法和手段。他主張「慎刑」,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輕易使用刑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愛蓮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周敦頤

Ⅱ 愛蓮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高尚品德

答案可能如下:(在古詩詞的書上找的,我也不確定)
1、填空題:《愛蓮說》作者是__周敦頤__,是一篇托物言志、借題發揮的散文.作者以簡潔優美的文字,熱情贊美了蓮花「__出淤泥而不染__」的高尚品德.
2、答:表達了作者對高尚情操和正直人格的追求,同時對那些追慕榮華富貴的世俗之輩進行了諷刺.

Ⅲ 愛蓮說中預示著作者怎樣的品德

《愛蓮說》是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Ⅳ 《愛蓮說》全文的主旨是什麼

以《愛蓮說》中「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亭亭凈植」等語與對勘,可清楚看出,周敦頤筆下的蓮花形象,一樣在泥不染,香潔、清凈、柔軟、可愛,和華嚴宗的蓮花喻之間有著無法割斷的聯系,甚至可以說,《愛蓮說》就是上引文字的翻版!借用錢鍾書先生的一句話,傳頌一時的《愛蓮說》,其實是拾諸佛教經典的「牙慧」。

當然,如果把《愛蓮說》的深曲用意理解成弘揚佛法,「道學宗主」,周敦頤決不會認同。理學主張入世,佛學宣揚出世,二者涇渭分明逾越不得。然而,眾所周知,周敦頤的理學思想,實質上是傳統儒釋道思想的混血兒。人們從《愛蓮說》中,正可看到佛學對理學的浸染和滲透。釋氏對蓮花的贊美之所以引起周敦頤的共鳴,是因為佛家之蓮花喻,可拿來為理學的道德論所用。凈染問題是理學家性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人性本自清凈,但有染污。染污有二:一為俗染(生理要求),一為惑染(邪見障蔽),故須「滅染成凈」。這一點上,理學佛學並無二致。怎樣做到入世而不受染污呢?周敦頤認為,關鍵在「無欲」,「無欲則凈虛動直」(《通書·聖學》)。「月明露冷無人見,獨為先生引興長」(朱熹《愛蓮詩》),倒是朱文公心有靈犀,看出了理學開山祖師何以對蓮花情有獨鍾。

《愛蓮說》攝取了佛家思想的外殼,寄寓著理學的道德標准,其主旨,是為周敦頤心目中的「理君子」造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說君子處塵世,不蒙塵垢,修身潔行,不妖不媚。「中通外直」,是說君子不受「俗染」,「凈虛動直」。「不蔓不枝」,是說君子不受「惑染」,不入歧途。「香溢遠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則是說君子聲名遠播,卓然傲世,令人向慕,不可狎侮。「蓮,花之君子者也」,這一句是文章的核心,作者藉助蓮花意象,正是為了闡明理學家的道德觀。這,無疑就是所謂「高潔志趣」的真正內涵。

為什麼《愛蓮說》字里行間要貶低陶淵明之「愛菊」呢?簡言之,作為象徵人生的文學作品中的意象,「花之隱逸」的菊在表現理學觀念(如仕隱矛盾、人生哲學、生活態度等)方面已顯得乏力,而清圓、雅緻、溫馨的蓮花意象,更能反映宋代士大夫的心態,更能表現理學家對人生意義的探求思考。至於「盛愛牡丹」的芸芸眾生所表現的世俗化情趣,更是被作者斷然否決,因為它與理學道德觀大相徑庭。

《愛蓮說》帶有明顯的思想局限。但是,長期以來,一般讀者按照自己的感受欣賞這篇文字清新的短文,常以脫離了具體的語境的「出淤泥而不染」一語贊美那些志趣高潔者。對該文產生的這種社會審美效應,自然無可厚非。但是,今之賞析家們,有意無意迴避作者創作的主觀意圖,甚或歪曲作品蘊含的真實思想,這恐怕有悖於一向標舉「文所以載道」(《通書·文辭》)的濂溪先生的創作初衷吧!
參考資料:騰訊讀書

Ⅳ 愛蓮說中贊頌蓮花品德的名句是什麼

愛蓮說中贊頌蓮花品德的名句是:
吾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Ⅵ 《愛蓮說》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愛蓮說》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給我們的啟示:

1、做人要淡泊明志

「出淤泥而不染」荷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我們生活在社會中,每天都處在各種環境和各色的人中。

靜觀池中的荷花,它會告訴你:「水清則蓮更清,水濁而蓮不隨其所動。」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堅守住自己的一份志節。

2、做人要正直坦盪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荷梗中間貫通,外形挺直。同樣,我們做人要表裡如一,行得正,走得端,忠誠國家、忠誠家人,對工作敢於負責,對朋友坦誠,與人真誠友善,說話做事不繞彎子,不唯利是圖,做個坦坦盪盪,錚錚鐵骨的人。

3、做人要艷而不妖

「濯清漣而不妖」荷花在清水裡洗滌過,無大紅大綠,簡單質朴,沒有半分的妖媚。這個世上有太多誘惑,就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可是人要時時保持清醒,不可貪,守住初心,保持純真,方得所有。

(6)愛蓮說道德擴展閱讀:

《愛蓮說》賞析:

1、作者評花進而對「愛」也作出評價:「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深深地慨嘆:當今之世真隱者少,有德者寡,而趨炎附勢鑽刺富貴之門的小人比比皆是;這莽莽紅塵,能有幾個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去根治這社會痼疾呢。

2、這里先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雖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後借花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榮華富貴的心態描寫的淋漓盡致。言下雖不免流露出一種孤掌難鳴的哀怨,但意味深長,無情地鞭撻了那些寡廉鮮恥之徒。

3、這里,周敦頤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眾只求純凈的心態,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他感嘆,是因為世風日下,大多數人皆被世事玷染。作者通過對蓮花的愛慕與禮贊,表明自己對美好理想的憧憬,對高尚情操的崇奉,對庸劣世態的憎惡。

Ⅶ 愛蓮說全文翻譯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甚愛 一作:盛愛)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翻譯: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十分喜愛牡丹。而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內空外直,不生蔓不長枝,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當然就很多人了!
注釋

甚:很,十分。
說: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之:的。
可愛:值得憐愛。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從。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
獨:只,僅僅。
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出:長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穢)。
濯(zhuó):洗滌。
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
妖:美麗而不端莊。
通:貫通;通透。
直:挺立的樣子。
中通外直:(它的莖)內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長枝
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亭亭:聳立的樣子。
植:樹立。
可:只能。
褻玩:玩弄。
褻(xiè):親近而不莊重。
焉:句末語氣詞,這里指當於現代漢語的『『啊』』 『『呀』』,助詞。
謂:認為。
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就隱居避世。
君子:指道德品質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隨著前面的名詞而變化。
噫:感嘆詞,相當於現在的"唉"。
菊之愛:對於菊花的喜愛。之:語氣助詞,的。(一說為「賓語提前的標志」)
鮮(xiǎn):少。
聞:聽說。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
宜乎眾矣:(愛牡丹的)應當有很多人吧。
宜乎:當然(應該)。
宜:當。
眾:眾多。

Ⅷ 《愛蓮說》翻譯

愛蓮說

作者: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白話譯文

水上,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值得喜愛的很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間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於牡丹的喜愛,當然有很多人了。

(8)愛蓮說道德擴展閱讀

藝術特點

1、托物言志。

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在文章結尾,作者一嘆真正隱逸的高士極少,二嘆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見,三嘆貪慕富貴的俗人很多,這使文章更具思想特色。

2、簡要直切。

全文不到一百五十字,所表現的內容卻是豐富的。這里有愛花史的概述,有對蓮花的描繪,有對諸花的品評,有自己感情的抒發。而這一切,無不是為了突出「愛蓮」的主旨,宜接寫蓮,約佔了篇幅的三分之一。真是既惜墨如金,又詳略得當,而無文意不足。

Ⅸ 《愛蓮說》全解

水上和陸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愛的有很多。晉代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自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很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歡蓮花,它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經過清水的洗滌後,卻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是貫通的,外形是筆直的,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傳播得越遠越清幽,它筆直潔凈地立在那裡,(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它們,卻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的花;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嘆詞,在此作助詞,以加重語氣。)對於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之後就很少聽說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對於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
特點
文章托物言志,以蓮喻人,通過對蓮花的描寫與贊美,歌頌它堅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表現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最突出的藝術手法是襯托,用菊正面襯托,用牡丹反面襯托。

熱點內容
刑法中的領水 發布:2024-11-07 20:15:26 瀏覽:254
有律師法院怎麼還指派l法律援助呢 發布:2024-11-07 20:14:01 瀏覽:648
司法拍賣麗水 發布:2024-11-07 19:46:51 瀏覽:494
法院內網涉及 發布:2024-11-07 19:46:41 瀏覽:331
勞動法保密協議ppt課件免費 發布:2024-11-07 19:15:39 瀏覽:769
李永軍民法 發布:2024-11-07 18:18:21 瀏覽:669
格式條款合同法解釋 發布:2024-11-07 18:02:00 瀏覽:830
合同法原理在建設工程合同中的應用 發布:2024-11-07 17:55:40 瀏覽:190
森林防火條例及禁火令 發布:2024-11-07 17:51:11 瀏覽:821
司法考試幾月份報名 發布:2024-11-07 17:43:58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