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法學會
『壹』 現代畫家排名前20位
現代畫家排名前20位:
李蒸蒸、竇申清、崔進、馮一鳴、王淼田、吉瑞森、李翔、徐惠泉、王珂、鄒立穎、紀連彬、梅墨生、陳輝、朱興華、李洋、陳孟昕、上官超英、韓敬偉、何家英、張志民。
畫家是專精繪畫(如圖畫、圖案)的人,是專門從事繪畫創作與研究的繪畫藝術工作者,包括中國畫、油畫、水粉畫、水彩畫、油彩畫、漆畫等繪畫藝術類的創作者。
以國別分類,如國畫家、西洋畫家。
以作畫材料分類,如水墨畫家、油畫家、素描家。
以題材分類,如山水畫家、花鳥畫家、人物畫家、創意畫家。
以畫家派別分類,如:海上畫派、京津畫派、嶺南畫派、常州畫派、長安畫派、黃筌畫派、湖州竹派、浙派、吳門畫派、金陵畫派等。
(1)敦煌法學會擴展閱讀:
歷代畫家:
1、魏晉南北朝:
顧愷之、張僧繇、陸探微、楊子華。
2、隋唐五代:
吳道子、閻立本、王維、李思訓、荊浩、關仝、董源、巨然、黃荃、徐熙、韓干、薛稷等。
3、北宋南宋:
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吳炳、林椿等。
4、元:
趙孟頫、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趙雍、王淵、管道升等。
5、明:
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徐渭、周之冕、陸治、張宏、陳淳、呂紀、林良、周臣、陳洪綬等。
6、清代:
吳作樟、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吳歷、八大山人、石濤、鄭板橋、金農、惲壽平、邊壽民、黃山壽、虛谷、任伯年、蒲華、吳昌碩、蔣廷錫、華喦等。
『貳』 中國玉文化學會是什麼組織
中國玉文化研究會是經國家有部門批准,文化和旅遊部主管,民政部正式專登記注冊成立的非營利組織,屬是由全國著名的文博考古單位、相關教育培訓機構、玉文化研究者、玉文化研究組織、玉雕藝術機構、玉器收藏愛好者自願組成的國家一級社會團體。
『叄』 李永明的主要成果
(一)論文類
《商業秘密及其法律保護》,《法學研究》1994年第4期。《知識產權權利競合研究》,《法學研究》2001年第2期(《中國民法學精萃》【2002年卷】全文轉載)。《競業禁止的若干問題》,《法學研究》2002年第5期(《中國經濟法學精萃》【2003年卷】全文轉載)。《論原產地名稱的法律保護》,《中國法學》1994年第3期。《對知識產權若干問題的再認識》,《中國法學》1994年第6期。《知識產權侵權損害法定賠償研究》,《中國法學》2002年第5期(《中國民法學精萃》【2003年卷】全文轉載)。《關貿總協定與我國知識產權制度》,《法學》(人大復印資料)1994年第11期。《網路著作權若干問題研究》,《民商法學》(人大復印資料)2002年第2期。《論表演者權利的法律保護》,《民商法學》(人大復印資料)2002年第11期。《論基因技術的專利保護》,《民商法學》(人大復印資料)2003年第6期。《論知識產權之公權性質》,《民商法學》(人大復印資料)2004年第9期(《中國民法學精萃》【2005年卷】全文轉載)。《中美著作權法定許可制度比較研究》,《民商法學》(人大復印資料)2005年第11期。《商標權與商號權的權利沖突及解決途徑》,《法學家》2002年第12期。《電視綜藝節目的法律保護》,《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2年第12期。《法定賠償制度研究》,《浙江社會科學》2003年第3期《民間文學藝術的版權保護》,《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4期。《建築作品著作權問題研究》,《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1期。《我國網路環境下著作權許可模式研究》,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6期。《古代壁畫數字化版權問題初探》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1年第1期。(二)著作類
1.《知識產權法新論》(獨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知識產權法學》(獨著),杭州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3.《知識產權法》(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4.《知識產權法案例研究》(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三)課題類
「高端通用晶元知識產權價值評估與轉化機制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子項目(2010)「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劃(CADAL)知識產權問題及對策研究」,教育部「211」重大工程項目子項目(2011) 「敦煌石窟數字化的知識產權實證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2011)「高新技術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研究」,教育部「985」工程項目子項目(2010)「知識產權法定賠償研究」,中國法學會部級法學研究課題(2011) 「中外合資合作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研究」,國家知識產權局重點研究項目(2002)「我國網路商業方法的專利保護研究」,國家知識產權局軟科學研究項目(2003)「我國生物技術專利保護研究」,國家知識產權局軟科學研究項目(2004) 「浙江省優勢製造業知識產權戰略研究」,浙江省重大科技計劃項目(2004)「浙江省知識產權戰略研究」,浙江省重大科技計劃項目(2006)「物聯網知識產權模式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2)「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中的知識產權問題研究」,浙江省重點科技計劃項目(2012)「浙江省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研究」,浙江省重點社科規劃項目(2007)「杭州市服務外包知識產權保護立法研究」,杭州市重大科技計劃項目(2010)「《杭州市服務外包知識產權保護》立法後評估」,杭州市重大科技計劃項目(2011)「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司法保護研究」,微軟(中國)公司委託項目(2011)「浙江省軟體知識產權執法現狀及完善措施」,微軟(中國)公司委託項目(2009)「中國網游知識產權問題研究」,泛城科技公司委託項目(2011)
『肆』 中國民族醫葯學會是國家一級學會嗎
應該是的。
中國民族醫葯學會成立於1994年2月18日,是經民政部批准,由各民族醫葯內工作者、管理容工作者以及相關單位專家自願結成的全國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其業務主管單位為國家中醫葯管理局。
其分支機構包括:中國民族醫葯學會教育研究分會、中國民族醫葯學會毛發健康專業委員會、中國民族醫葯學會疑難病專業委員會、中國民族醫葯學會芳香醫葯委員會、中國民族醫葯學會侗醫葯專家委員會、中國民族醫葯學會蛇傷醫葯專家委員會、中國民族醫葯學會土家醫葯專家委員會、中國民族醫葯學會苗醫葯專家委員會、中國民族醫葯學會蒙醫葯專家委員會、中國民族醫葯學會維醫葯專家委員會、中國民族醫葯學會畲醫葯專家委員會、中國民族醫葯學會朝醫葯專家委員會等。
『伍』 國家一級學會有哪些
中國科協全國性一級學會名單
序碼
團體名稱
(2001年3月8日更新)
序碼
團體名稱
(2001年3月8日更新)
A-1
中國數學會
C-1
中國農學會
A-2
中國物理學會
C-2
中國林學會
A-3
中國力學學會
C-3
中國土壤學會
A-4
中國光學學會
C-4
中國水產學會
A-5
中國聲學學會
C-5
中國園藝學會
A-6
中國化學會
C-6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
A-7
中國天文學會
C-7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
A-8
中國氣象學會
C-8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
A-9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
C-9
中國作物學會
A-10
中國地質學會
C-10
中國熱帶作物學會
A-11
中國地理學會
C-11
中國蠶絲學會
A-12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
C-12
中國水土保持學會
A-13
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
C-13
中國茶葉學會
A-14
中國古生物學會
C-14
中國草原學會
A-15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
D-1
中華醫學會
A-16
中國海洋學會
D-2
中國中醫葯學會
A-17
中國地震學會
D-3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
A-18
中國動物學會
D-4
中國葯學會
A-19
中國植物學會
D-5
中華護理學會
A-20
中國昆蟲學會
D-6
中國生理學會
A-21
中國微生物學會
D-7
中國解剖學會
A-22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
D-8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
A-23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
D-9
中國病理生理學會
A-24
中國植物生理學會
D-10
中國營養學會
A-25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
D-11
中國葯理學會
A-26
中國遺傳學會
D-12
中國針灸學會
A-27
中國心理學會
D-13
中國防癆協會
A-28
中國生態學學會
D-14
中國麻風防治協會
A-29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D-15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
A-30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
D-16
中國抗癌協會
A-31
中國感光學會
D-17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
A-32
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
D-18
中國毒理學會
A-33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
D-19
中國康復醫學會
A-34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D-20
中國免疫學會
A-35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
D-21
中華預防醫學會
A-36
中國實驗動物學會
D-22
中國法醫學會
A-37
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
E-1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
A-38
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
E-2
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
A-39
中國運籌學會
E-3
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
A-40
中國菌物學會
E-4
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
A-41
中國晶體學會
E-5
中國未來研究會
B-1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E-6
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
B-2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E-7
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
B-3
中國農業機械學會
E-8
中國圖書館學會
B-4
中國農業工程學會
E-9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
B-5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
E-10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
B-6
中國電工技術學會
E-11
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
B-7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
E-12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
B-8
中國水利學會
E-13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B-9
中國內燃機學會
E-14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
B-10
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
E-15
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
B-11
中國空氣動力學會
E-16
中國科技報研究會
B-12
中國製冷學會
E-17
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
B-13
中國真空學會
E-18
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會
B-14
中國自動化學會
E-19
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
B-15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
E-20
中國流行色協會
B-16
中國計量測試學會
E-21
中國檔案學會
B-17
中國標准化協會
E-22
中國國土經濟學研究會
B-18
中國工程圖學學會
E-23
中國土地學會
B-19
中國電子學會
E-24
中國科技新聞學會
B-20
中國計算機學會
E-25
中國老科技工作者協會
B-21
中國通信學會
E-26
中國科學探險協會
B-22
中國中文信息學會
W-1
中國體視學學會
B-23
中國測繪學會
W-2
中國農業歷史學會
B-24
中國造船工程學會
W-3
中國工程機械學會
B-25
中國航海學會
W-4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
B-26
中國鐵道學會
W-5
中國微循環學會
B-27
中國公路學會
W-6
中國創造學會
B-28
中國航空學會
W-7
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
B-29
中國宇航學會
W-8
中國經濟科技開發國際交流協會
B-30
中國兵工學會
W-9
中國睡眠研究會
B-31
中國金屬學會
W-10
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
B-32
中國有色金屬學會
W-11
中國微量元素科學研究會
B-33
中國稀土學會
W-12
中國國際技術經濟合作促進會
B-34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
W-13
中國國際科學和平促進會
B-35
中國化工學會
W-14
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
B-36
中國核學會
W-15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
B-37
中國石油學會
W-16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
B-38
中國煤炭學會
W-17
中國反邪教協會
B-39
中國太陽能學會
B-40
中國能源研究會
B-41
中國硅酸鹽學會
B-42
中國建築學會
B-43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
B-44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
B-45
中國紡織工程學會
B-46
中國造紙學會
B-47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
B-48
中國印刷技術協會
B-49
中國材料研究學會
B-50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
B-51
中國糧油學會
B-52
中國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
B-53
中國煙草學會
B-54
中國系統模擬學會
B-55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
B-56
中國振動工程學會
B-57
中國顆粒學會
B-58
中國照明學會
B-59
中國動力工程學會
B-60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
B-61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
B-62
中國電源學會
B-63
中國復合材料學會
B-64
中國黃金學會
『陸』 哪個朝代的法律最完善
唐代的唐律是中華法系的最高頂峰,其中《唐律疏議》《永徽律》是中華法系的瑰寶,後世代的封建王朝均以此為範本,公元701年頒布的《大寶律令》是日本第一部成文法典,就是以中國唐朝的《永徽律》為藍圖。
《永徽律疏》又稱《唐律疏議》,是唐高宗永徽年間完成的一部極為重要的法典。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長孫無忌、李勤等在《貞觀律》基礎上修訂。《永徽律疏》總結了漢魏晉以來立法和注律的經驗,不僅對主要的法律原則和制度做了精確的解釋與說明,而且盡可能引用儒家經典作為律文的理論根據。
唐律不僅影響了中國世代封建王朝,而且影響了整個東亞、東南亞的封建律法,是形成中華法系的淵源。法系是西方法學家發明的一個概念,是指在一個(超過一個國家以上的)地域所遵循的共同的法律制度。
在歷史上,以唐律為代表的整個東亞,包括當時的日本、朝鮮、越南等都在適用這樣一套法律制度,所以西方人把以唐律為代表的中國法律稱為「中華法系」。中華法系是世界法律文化中很獨特的代表,最能夠體現中華法系內容、結構和原則特點的恰恰就是唐律。
唐律開先河提出了和離制度,並且應用於實踐,雖然與盛唐的社會歷史背景息息相關,但也是中華法律文明中不可多得的先進思想和制度。和離制度賦予男女雙方對不和諧的婚姻提出解除的權利,不需要特別理由,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婚姻法律制度。相當於今日之協議離婚。
唐代名臣顏真卿為撫州刺史時,有邑人楊志堅妻,「以資給不充」為由,向其夫索求離婚書。楊志堅賦詩一首代替離婚書,「其妻持詩,詣州公牒,以求別適」,顏真卿予以判離。也有因女方父母病重,女方提出離婚,歸養父母者。唐初劉寂妻夏侯碎金,其父「因疾喪明,碎金乃求離其夫,以終侍養」,獲得離婚。還有因男方得重病惡疾,無法共同生活,而提出離婚者。唐文宗大和七年,右庶子呂讓的侄女嫁左衛兵曹蕭敏,生二子。然自開成三年蕭敏「心疾乖忤」,即患上了精神病,故女方提出離婚,獲准。和離的原因有很多,女子主動要求和離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大量的史實事例表明,唐代女子在解除婚姻關系過程中可以處於主動地位,這既是法律明文授權,又是唐代的婚姻法律制度對於事實婚俗的確認和肯定,唐代女子在婚姻關系中的地位是高於其前代後世的。這也是盛唐文明高度發達在婚姻領域的表現之一。
唐代女子的地位提升的最大證明是出了第一個女皇帝,這在前世和後世封建制王朝中再沒有出現,不論是之前的呂後還是之後的慈禧,雖然權傾天下,卻不曾敢逾越封建禮制,奢望成為皇帝。慈禧為了鞏固權力,防止皇帝成年親政,甚至屢次立幼年皇帝以逃避封建禮制的制約。
敦煌文書三件放妻書樣文來看,「和離」在唐代社會確實較多實行,而且丈夫還有對妻子和離再婚的祝詞:「願妻娘子相離之後,重梳蟬鬢,美裙娥眉,巧送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初唐、盛唐時期,與蕃邦異國交流繁密,社會風氣中自由開化之風很濃。在婚姻領域,政府詔令鼓勵女子再嫁,很多「文君新寡」式的女子多次再嫁,勇敢地追求幸福,而且社會對待她們也並無歧視。舊唐書中記載,「崔繪妻盧氏,幽州范陽人也,為山東著姓。」,「繪早終,盧即年少,諸兄常欲嫁之。」求婚的是工部侍郎李思沖,足見當時喪偶女性在婚姻上尚不像後世那樣受人歧視。
高宗永徽年間,唐宗室楚王李靈龜薨。其妃上官氏的兄妹勸上官氏改嫁他人時說:「妃尚年少,又無所出,改醮異門,禮儀常范。」 由此可見,年少無子改適異門在盛唐時期並不是不遵禮法的行為,而是一種被禮儀所准許的正常行為。
但是,「從一而終」在唐代中後期已經是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確切地說是官方宣揚的思想。「諸夫喪服除而欲守志,非女之祖父母、父母而強嫁之者徒一年,期親嫁者減二等。」的條款,這是對於守節婦女守節之志的肯定與保護,也證明立法者對於婦女守節的支持態度。
唐代婚姻法律制度具有非凡價值,是在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婚姻法律制度,在中國封建法律制度史上也是最先進的婚姻法律制度。在「一準乎禮」的原則之下,又表現出對現實民間婚姻習俗與婚姻狀況的尊重認可,特別是個別富於人性化的規定,如「卑幼自娶妻」,「已成者婚如法」;又如,「和離」制度等都是規定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典範,都是將唐代婚姻法律制度區別與前後各朝各代的婚姻法律制度,最大限度表現了唐代立法思想的開明和先進。甚至抬升了整部唐律的價值,使一部刑律為主的法典閃現出民法性的光輝。
唐代以後的歷代律文中,關於婚姻法律制度的規定都沒有如唐律的先進思想,這與唐代以後理學發展儒教興盛有莫大幹系。但僅以法律先進性而言,唐律是一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法,而其中最先進者,以婚姻法律制度為最。唐律的成功在於開明與兼容,過多的限制只會導致沉悶。生活需要活力,婚姻法律制度為生活而制定,又怎麼可以缺少活力呢?這種活力應該也只能來自思想的碰撞與共存。任何大一統的思想都不可能帶來真正的活力。唐代婚姻法律立法思想不僅循禮而行,而且承認民間婚俗所默認的現實。
唐律對外國人的准據法進行了先進的立法
唐律「化外人」原則,「化外人」原則是指:按照中國傳統說法,不受中華文明的都是教化以外的。所謂「化外人」就是現在的外國人,「化外人」原則在強調:唐代是一個中外交流的頻繁的時期,當時有許多外國人到中國進行交易,進行各種生活,這就不免產生矛盾,發生矛盾就需要適用法律,唐王朝為了體現開放性,確定「化外人」原則。
「化外人」原則規定:如果兩個外國人,共屬一個國家,他們在當時的唐王朝統治的中國發生糾紛,唐王朝官府准許適用本國法律來解決糾紛,叫做「依其本俗法」。如果兩個化外人,分別屬於不同國家,或者一個化外人和中國人發生糾紛,就要按照「屬地」原則。就要適用唐王朝的法律。適用這樣一種規則,來盡可能體現法律的公平。這樣既維護了主權原則又體現了公平原則,又適用了開放的社會局面。所以唐律所歸納總結出的原則,即使對今天的司法實踐,也有許多借鑒原則。
這樣的古代法典原則,到了明律以後就改變了,大明律就規定,只要是化外人,不管是否一國,只要在明王朝的統治地域內,一律適用大明律。大明律變成單純的「屬地」原則,拋棄了唐律先進的化外人制度。
『柒』 敦煌萬畝沙漠防護林被毀,運輸和砍伐的人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越發達,在我們的社會當中,我們也存在很多環境問題,所以我們也要有自己的實際行動,行動去保護好環境。我國治理沙漠也是有一定的技術的,敦煌萬畝沙漠防護林被毀,運輸和砍伐的人是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因為防護林被毀,都會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同時會影響居民們的生活。
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我們都應該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保護我們的環境,同時我們也要懂得珍惜當下的生活,珍惜身邊的人。對於毀掉防護林這樣的做法,真的很讓人難以理解,他們也將會接受法律的制裁。
『捌』 國家一級協會都有哪些越多越好
1、中國兵工學會
中國兵工學會(CHINA ORDNANCE SOCIETY,COS),成立於年。是由中國兵器科學技術工作者組成的全國性學術性社會團體,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依法登記注冊的法人團體,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
2、中國草學會
中國草學會(Chinese Grassland Society)原名為中國草原學會,成立於1979年12月,2002年9月更為現名。該學會是中國草業科技工作者自願結成的學術性群眾團體,1991年經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成為全國學會,秘書處掛靠於中國農業大學。
『玖』 敦煌法律援助
12348法律熱線全國統一,自己打電話去問一下去哪個司法局申請法律援助,需要提供家庭低保或低收入家庭證明。
『拾』 溫州的名人都有那些
【溫州歌手】李慧珍
姓名:李慧珍
英文名:Jennifer
昵稱:李慧、慧珍
綽號:開心果
生日:3月5日
性格:坦誠、直率、老實、純朴、天真、誠實
星座:雙魚
血型:0
職業:歌手
簽約公司:華誼
出道年代:1997年
成名曲:《在等待》
大獎記錄:浙江省通俗歌曲歌手大賽金獎
中國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銅獎
中國原創歌曲十大金曲歌唱獎
籍貫:浙江瑞安
目前住所:北京 家人住所:溫州
家庭成員:母和妹妹
學歷:瑞安中學 瑞安市職工高校 北京舞蹈學院
愛好趣味:音樂欣賞、閱讀書籍、電影鑒賞、美術鑒賞
喜歡顏色:黑粉紫紅白
喜歡服裝:休閑服、牛仔服
喜歡的書:推理小說、古典詩
喜歡音樂:古典、流行、搖滾
喜歡電影:電視上播放的電影
喜歡食物:蔬菜
喜歡運動:跑步、打球
喜歡生活:簡單、自然
得意學科:體育、音樂、鋼琴
才藝特長:保齡球
個人偶像:張學友、梅艷芳 林憶蓮、 奧黛莉·赫本 邁克·鮑頓
難忘的事:第一次上台
第三張專輯名稱《尋找李慧珍》
有十首歌曲:
1、慾望敦煌
2、尋找李慧珍
3、遠行
4、藍色魔力
5、距離
6、自由的味道
7、珍重
8、咖啡時間
9、幸福的眼淚
10、MY WAY
第二張專輯名稱《狀態》
十首歌曲:
1、天使
2、狀態
3、真實表達
4、真的可愛
5、希望
6、那時你在
7、母親
8、動人力量
9、不要對我說不
10、精彩時代
第一張專輯名稱《在等待》
十首歌曲
1、在等待
2、夢想成真
3、我要飛翔
4、向前走
5、奔跑
6、不安
7、穿過風 穿過雲
8、快樂的人
9、猜愛
10、Let Me Be Free
部分單曲:
《無條件的愛》、《美人石》、《離開我》(與陳卓奇合唱)、
《Lonely Night》、《就這樣吧》、《黑白人生》、
《亞洲鼓魂》(與孫國慶合唱)、《感恩》、《盲童-眯起眼睛》
陳傅良:南宋學者,政治家,永嘉學派創始人之一
孫詒讓:清代語言學家,第一個破譯甲骨文的學者。
張璁:明朝嘉靖年間任朝廷首輔,世稱『張閣老』。
劉英:革命烈士,生前為浙閩省委書記及中共中央華中局委員。
項喬:項喬號東甌(甌東),明朝嘉靖年間(即1529年2月)在由張璁、霍韜主持嘉靖已丑會試中名列第二。後任廣東參政,著《甌東錄》集溫州文史掌故。
王季思
戲曲家、教育家 (1906—1996),名起,甌海人。東南大學畢業後,一直在浙江、廣東任教職達70年。生前為廣州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並任中文系和戲曲研究所主任、古文獻研究所所長等職。出版有《西廂記校注》等專著30餘種。
戴家祥
文字學家(1906—1998),字幼和,瑞安人。曾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師從王國維,治經學和古文字學。在金文研究方面成果斐然,所主編的《金文大字典》為我國當代金文研究集大成之作。生前為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姜立夫
數學家、教育家(1890—1978)蒼南人。早年留學美國,獲數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在南開大學創辦數學系,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建國前夕,棄任台灣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所長職。後回大陸,任廣州嶺南大學、中山大學教授,是我國現代數學奠基人之一。有《羅巴切夫斯基幾何學初步》等譯著。
洪氏閭
寄生蟲病學家(1894—1955),樂清人。早年留學德國,專攻寄生蟲病學,獲日本九州大學醫學博士。回國後,在北京、南京、四川、江浙一帶醫學院校任教職和從事研究工作,對寄生蟲病研究和防止有卓越貢獻,其所創的「洪氏鉤蟲測量法」至今世界通用。生前為浙江省衛生廳廳長兼浙江醫學院院長,有《病理學總論》等專著。
張肇騫
中科院學部委員、植物學家(1900—1972),甌海人。東南大學畢業,留學英國,回國後,長期在北京、浙江、江西、廣西、廣東等地高校任教,或從事科研工作。生前為廣州華南植物研究所一級研究員、代所長。悉心於植物分類和區系研究,為發展我國植物科學和開發亞熱帶植物資源作出貢獻。出版有《中國植物志》等專著多種,翻譯論文20多篇。
張淑儀
中科院院士 聲學家1935年出生於溫州城區,女。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現為該校聲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其「光聲熱波成泵」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出版有《叉指換能器激發表面聲波的生長特性》等論著。
潘懷素:
(1894-1978),樂律研究專家,永嘉人。早年留學日本、德國、獲博士學位。回國後,當過記者、大學教授。酷愛音樂,從文學翻譯工作轉向研究隋唐燕樂和民間樂律,其研究成果"二十三不等分純正律",開樂律研究新路。
夏承燾:
詞學家,(1900-1986),字瞿禪,號瞿髯,溫州城區人。早年在溫州省立十師畢業,先後在浙江大學、杭州大學等校任教職60多年。畢生以考信求實的態度研究詞學,並取得卓越成就,被譽為"一代詞宗",蜚聲海內外。有《唐宋詞人年譜》、《夏承燾詞集》等專著。
方介堪:
金石家(1901-1987)又名岩,泰順人。曾在上海美專任教職。以刻玉印馳名滬上,先後治印二萬余方,郭沫若評其印章"爐火純青'。生前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等職。
鄭曼青:
書畫家(1902-1975)名岳,自號曼髯,別號玉井山人,溫州市區人。擅詩、書、畫、醫、拳,人稱"五絕老人",長期在大陸和台灣高等文化藝術院校任教職。書畫作品多次在台灣、東南亞及美、法等國展出,有"畫聖"、"東方水墨畫大師"之稱。
蘇步青:
(1902-)平陽人。數學家、教育家。1935年中國數學會發起人之一,《中國數學學報》主編。創辦《數學年刊》。中國數學會名譽理事長。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日本創價大學名譽博士。創立微分幾何學派。發理"蘇錐面"和"蘇鏈"。著有《射影曲線概論》、《射影曲面概論》、《射影共軛網概論》、《仿射微分幾何》、《蘇步青數學論文選集》(英文版)等。獲國家級嘉獎多種。曾任復旦大學校長。現任復旦大學名譽校長、民盟中央名譽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
夏鼐:
中科院學部委員、考古學家(1910-1985),字作銘,溫州城區人。早年留學英國。獲埃及考古博士學位。一生從事考古研究,歷任中國科學院考古所所長、中國社科院副院長、國家文物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對新中國考古學的建立有不可磨滅的貢獻。英、德、美、意等國最高學術機構分別授予院士稱號。畢生論著豐富,已發表的論文有 224 種,出版有《考古學論文集》等專著多種。
趙超構:
現代新聞界泰斗(1910-1992),筆名林放,文成人。畢業於上海中國公學,歷任《新民晚報》主編、社長,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副會長,建國前後曾受到毛澤東主席七次接見。生前出版有《延安一月》等著作多種。
葉芳:
永嘉沙頭(1911-1986)革命家,1930年黃埔軍校第七期畢業,曾任國民黨中央軍校大隊長,1949年率部起義,溫州和平解放。
南杯瑾:
學者1918年出生於樂清。長期從事儒、釋、道一教的研究和教學工作。1919年去台,曾任美國維吉尼亞州東西學院院長兼加拿大多倫多中國文化書院院長。出版有《禪與道概論》等幾十種專著。
谷超豪:
(1926-)溫州人。浙江大學數學系畢業。蘇聯莫斯科大學博士。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數學研究所所長。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三、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八屆全國政協常委。曾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和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專長數學,在微分幾何、偏微分方程和數學物理三個領域都有重要研究成果。有學術論文110餘篇,專著《經典規范場理論》,《齊性空間微分幾何學》和《孤立子理論和應用》(合著)等。
高銘暄:
刑法學家1928年出生於平陽,祖籍玉環。先後畢業於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總幹事、國際刑法學協會中國分會副主席、國務院學們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出版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孕育和誕生》等著作。
陳光中:
法學家1930年出生於溫州。北京大學畢業。歷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評議組成員出版有《中國法律教程》等10餘本專著。
戴金星:
中科院院士 石油氣專家1935年出生於瑞安。畢業。長期從事煤生氣領域研究,獲國家"十五"科技工作突出貢獻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現為北京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天然氣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高級工程師。出版有《天然氣地質學》等專著8種,論文100餘篇。
施立明:
中科院院士 細胞遺傳學家(1939-1996),樂清人。復旦大學畢業。長期從事動物細胞研究,建立了具有我國資源特色的野生動物細胞庫,對麂屬動物核型進化和麂屬一新種的發現,在國際上引起重視。所著《以細胞遺傳學方法評定輻射防護葯的新程序》獲全國科學大會獎。生前為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趙爾春:
(1941-1964)愛民模範,溫州水警區五好戰士,國防部授予"愛民模範"稱號,命其生前所在班為"趙爾春班"。
吳啟迪:
同濟大學校長1947年出生於永嘉,留學瑞士,獲博士學位。1980年,其制訂的計算機字形國家標准,獲電子工業部重大科研成果二等獎。1998年榮譽感獲"全國十大女傑稱號",現任同濟大學校長。
陳虯:
晚清思想家、醫學家(1851-1903),字志三,號蟄廬,祖籍樂清,出生於瑞安,晚年居永嘉城區。光緒十五年舉人。在國內首倡創辦利濟醫院和學堂,出版《利濟學堂報》,為中醫革新開創道路。同時鼓吹變法維新。著述宏富,惜多散佚,後人輯有《陳虯集》傳世。
陳黻宸:
近代 教育家、學者(1859-1917),字介石,瑞安人。光緒二十九年進士。曾主編《新世界學報》。一生絕大部分時間從事教育工作,先後在永嘉羅山書院、杭州養正書塾、京師大學堂、兩廣方言學堂、北京大學等處執教,著名學者馬敘倫、許德珩、馮友蘭等均出自其門下。有《陳黻宸集》傳世。
宋恕:
近代思想家(1862-1910),字平子,平陽人。曾任山東編譯局代理總辦。早年與章太炎共編《經世報》,立志"為世界苦人立言。其《六齋卑議》,對戊戌變法起推波助瀾作用。時與章太炎並稱"浙江兩奇才"。有《宋恕集》傳世。
朱子常:
溫州黃楊木雕宗師(1874-1943)名阿倫,溫州城區人。其作品《濟顛和尚》和《捉迷藏》先後參加近代國內外大型展覽會,分別獲南洋勸業會優勝獎和巴拿馬賽會二等獎,首次為溫州黃楊木雕在世界上贏得聲譽。
弘一大師:
藝術家、高僧(1880-1942)俗姓李,號叔同,祖籍浙江平湖,出生天津,曾留學日本,學習西洋畫及音樂,回國後,在津、滬、江、浙等地致力藝術教育。後在杭州出家。1921年來溫州,先後駐錫慶福寺、江心寺達12年,潛修律宗,完成佛學代表作《四分律比丘式相表記》。
謝靈運(385-433),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移籍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幼時寄養於外,族人名為客兒,世稱謝客,襲封康樂公,食邑二千戶,世稱謝康樂,晉宋時文學家。少好學,博覽群書,善屬文,與顏延之並稱江左第一。
玄覺:
唐代高僧(665-713),俗姓戴,字明道,永嘉人。四歲出家,初於永嘉龍興寺為僧,後於南國曹溪寶林寺謁見禪宗六祖慧能,留一宿,即悟"無生"之理,史稱"一宿覺"。所倡天台、禪宗融洽之說,為禪宗五大宗派之一。有《永嘉集》、《證道歌》傳世。
王十朋(1112-1171),字龜齡,號梅溪,南宋樂清縣人。7歲就塾,天資穎悟,日誦數千言。得中狀元.
永嘉四靈:
宋,溫州詩人
徐 照:(?-1214)字靈暉,永嘉人。終生布衣。著有《徐照集》。
徐 璣:(1162-1241)號靈淵,永嘉人。任縣令,精書法。著有《徐璣集》。
翁 卷:(1163-1245)字靈舒,樂清人。仁途坎坷,布衣告終。著有《翁卷集》。
趙師秀:(1170-1219)字靈秀,永嘉人。紹熙元年,官至州推官,著有《趙師秀集》。
("永嘉四靈"開創了南宋詩壇的新流派。其詩風淺近平易,簡約清淡。)
葉適:
南宋哲學家、文學家(1150-1223),字正則,號水心,出生於瑞安。淳熙五年進士第二名,官至兵部侍郎。力主抗金,後被參劾奪職,歸居永嘉城郊水心村,專事著述授徒。在哲學、史學、文學及政論方面,均有貢獻,為永嘉事功學派之集大成者。有《水心文集》等傳世。
王振鵬:
元,畫家(約1278-1348),字朋韻,號孤雲居一,溫州人。因囤藝出眾,受元仁宗獎,官至漕運子戶,長期在宮延作畫,有機會接觸御藏歷代名畫,以界畫見入,兼工人物,曾奉詔作十妃岫,又畫《大明宮圖》以獻,稱神品。傳世作品還有《金明池龍秀圖》等。
劉基:
(1311-1375),字伯溫,溫州文成縣南田(舊屬青田縣)人,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而馳名天下。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在政治、軍事、天文、地理、文學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詣,著作有《郁離子》、《覆瓿集》、《寫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經》等書。
謝庭循:
明 畫家(1377-1452)名德環,號樂靜,永嘉人。擅長山水畫,入宮廷畫院後,深得贊賞,獲御賜"筆精入神"圖章一方,開為錦衣衛指揮儉事,有《水光山色圖》等名作傳世,現藏日本:詩作《夢吟堂集》已佚。
任道遜:
明 書畫家(1422-1503)字克誠,晚號八一道人,瑞安人。12歲即以神童薦,入宮庭作書畫供奉,官至太常寺卿。擅畫梅花和山水,時人評其畫世在宋代大畫家郭熙之上。書法雋秀酒逸,別樹一幟。
趙士楨:
明朝,火器研製家(1552-1611),樂清人。官至中書舍人。以畢生精力研製火器,發明掣電銃、迅雷銃、火箭溜。其火箭溜在我國火箭發展史上,有創之功。著有《神器譜》、《續神器譜》、《神器譜或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