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和現實
1. 網路道德與現實社會道德相比具有什麼特點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與過去一切社會中的職業道德相比較,具有如下特徵:
(一)繼承性和創造性相統一
社會主義制度雖然是歷史上最新型、最先進的制度,但反映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社會方式的職業道德,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方面,它在繼承傳統優秀道德的基礎上,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特徵,對傳統職業道德進行調整,賦予它新的內涵;另一方面,根據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要求,它也提出了新的職業道德要求,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因此,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反映了繼承性和創造性的統一。
(二)階級性和人民性相統一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其根本目的和任務在於反映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維護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政治統治地位。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雖然從根本上消滅了剝削階級和剝削制度,但其他非公有製成分將長期存在,社會主義職業道德這種鮮明的階級性也必然會長期存在。同時,社會主義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因此,它反映和體現的是全體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因此,社會主義的職業道德是階級性和人民性的統一。
(三)先進性和廣泛性相統一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反映了工人階級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具有先進性。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先進性主要表現為:它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最先進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批判地吸收了人類歷史上職業道德的優良傳統,從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公民受到的教育程度和基本道德觀念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出發,體現著由高到低的不同層次。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雖然具有先進性的特徵。但是.社會主義社會中還存在著非社會主義性質的職業道德現象,因此,對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先進性的評價應該有一個可以衡量的客觀標准。這個客觀標准就是要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有利於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和社會的進步,有利於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丑,有利於弘揚正氣、構建和諧社會,有利於公民自覺履行權利和義務,以開拓創新、銳意改革的精神和誠實守信、無私奉獻的品德創造美好生活。只有符合這些基本要求,才能真正體現出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先進性。
2. 現實生活中道德與法律的重要性
是很重要的。道德是社會中不可缺少的,它代表著整個社會的風貌;而法律呢,是作到了約束人們的作用,消磨人們的犯罪意識。所以,道德與法律是十分重要的。
3. 法律與道德現實沖突問題研究
一個開放的社會首先應是理性有序的社會;一個文明的社會首先應是婚姻道德嚴謹的社會。婚姻道德是人類最早產生的道德情感,其穩定了家庭、穩定了社會,愛情與責任的統一正是婚姻道德的要求與表達。在文明社會,為了更好地實現這種婚姻道德,法律給予了婚姻更多強有力的保障。婚姻既是一種倫理關系,又是一種法律制度,不管從婚姻的起源還是從其屬性來看,婚姻都應當是既合乎法律也合乎道德的。然而,當法律給婚姻注入自由因素,並使其逐漸從家族、社會中脫離出來而成為個人的私事時,社會中便出現了許多不合乎立法原旨的不道德婚姻,發生在浙江蕭山的某些入贅婚即是其中之一。舍棄了責任、情感、平等與幸福,婚姻成了手段、人成了工具、法律成了借口,即法律給予了婚姻一個隱藏其不道德內在的合法軀殼。「一切法律在根本上都不可能與倫理道德無涉;理論上如此,實踐上同樣如此。歷史證明,法律有效性的大小程度取決於它所獲道德支持的廣泛程度。」法律從婚姻家庭道德出發,給婚姻規定了許多保障原則,法律賦予婚姻自由,卻似乎又破壞了婚姻自主權;法律讓婚姻重視人輕視財產,人卻似乎重視財產輕視人;法律意圖保障婚姻幸福,「幸福」卻似乎成了手段,原來法律並不審查「幸福」.。由此,在法律與道德的雙重缺失下,法律原初的目的被利用也就理所當然了。法律的內在道德意欲讓人類的婚姻既是合法又是道德的,這樣才符合人類對美好生活的願望,然而「法律並不可能強迫一個人做到他的才智所能允許的最好程度。要尋找可行的裁斷標准,法律必須轉向它的『表親',即義務的道德。」「法律之於道德當然要有所貢獻,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下,法律不僅應當成為道德的守護神,而且應當是培育新道德的契機。假如法律不能恰當地形式化,則不僅法律之為法律不復存在,而且道德之本性也將被違犯,最終,將既損害道德,也損害它本身。」而在本文所論述的這類婚姻中,法律正是本著更好地維護社會道德倫理出發來保障婚姻,然而最後被愚弄的不僅是道德,也是法律本身。「法律既不能遠離倫理習俗,也不能落後太多。因為法律不會自動地得到實施。必須由單個人來啟動、維持、指導法律裝置的運轉;必須用比法律規范的抽象內容更全面的事物,來激勵這些人採取行動,並確定自己的行動方向」。因而,在法律與道德結合得最緊密、沖突也最多的婚姻領域,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定位和標尺,讓法律與道德攜手合作,在各自的職責許可權范圍內各司其職、互動融合、優勢互補。筆者認為,重視法律目的亦即平衡法律與道德,即不僅應注重法律的運行實效,也應重視法律理想的作用。「過去強調了法和倫理的分離,但是現在兩者的關聯性的主張成為我們關心的對象。法和倫理這樣一個非常古老的問題,再次在新的聚光燈下的亮相,要求我們加以新的反思」。窮根溯源,法律與道德的沖突之所以是一個亘古不變的話題,乃是因為任何制度的存在,都必須從人的內心情感中尋找根據;而任何制度要得以維持,也必須從人的情感中得到解釋。即法律與道德都是起源於對人性的滿足或遏制,由人發明又運用於人。缺失了情感、責任、尊嚴與幸福,婚姻又回歸到了原始社會最初的「自然規律」。而為滿足人的社會性出現的法律與道德也最終被這種人性的兩面性及不確定性所模糊。本文從法社會學的角度出發,通過實地調查,就浙江蕭山的某些入贅婚為研究對象來考察法律與道德的關系這一法理學的基本問題。並基於法律目的這一概念,著重探討此種婚俗中出現的某些婚姻現象其所反映的本質問題即法律與道德的張力問題。本文分為三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媒體報道的浙江蕭山某些入贅婚所引發的爭議為引子,分析此類婚姻存在的問題,即形式上的合法性與實質上的不道德性。筆者從規范層面出發,指出此類婚姻的不道德性表現在其違背了道德的基本內涵,即婚姻自由與道德產生沖突、婚姻動機與道德產生沖突。在本文的第二部分,主要從歷史出發,考察婚姻場域中法律與道德之間張力的表現形式。從歷史上考察,發現兩者在婚姻場域中的張力並非一朝一夕才出現,而是隨著社會的變遷不停地變化發展著的。回到現實即本文所論述的此類婚姻中,發現其張力已經被社會賦予了新的內容。第三部分,在現實的婚姻場域中,法律與道德何以能達成平衡以及如何能實現動態平衡。不管從婚姻的起源、本質來看,還是從婚姻的本質屬性來看,文明社會的婚姻都應當是既合乎法律又不違道德的。雖然,在現時社會要達到這種理想狀態比較困難,但是努力去平衡兩者之間的張力還是可行的。因為法律與道德有著相同的起源與歸宿。在婚姻場域中,道德比法律起著更大的作用,但這並不意味著法律在道德問題上就無能為力,重視法律目的的作用也就是平衡了法律與道德。最後,在本文的結語中,這也是本文最終的落腳點,作者指出法律與道德的張力之所以亘古不變,是因為人本身的兩重屬性註定了沖突的存在,特別是在倫理道德佔據重要地位的婚姻場域中表現的尤為明顯。
4. 哲學上道德現實主義和道德反現實主義分別指什麼
哲學上道理知道德的現實主義和道德反現實主義
5. 網路道德和現實道德的區別和聯系
網路道德那是毀三觀無下限
現實中的道德
那得嚴肅對待的
6. 道德與現實的糾紛
贍養父母是子女的義務,不是以老人有多少遺產來決定的。
7. 道德反映社會現實特別是反映社會經濟關系的功效和能力,被稱為道德的()。 選項:
選c,認識功能,答案來自網路貼吧
8. 道德和現實的矛盾
哎,多麼令人傷心的問題。
如果要相守,那麼以後的日子是漫長的,很可能是辛苦的。如果不廝守,自己逃避不了良心的譴責。哎。傷心。無法兩全了。
9. 談一談怎樣認識網路道德與現實社會道德的關系
在不觸犯現實社會的法律的前提下 網路里的任何行為和語言都不需要承擔其責任 換句話說網路那就是現實的縮影 只是現在具體的網路法律不夠完善而已
10. 道德對現實生活的調節方式與法律有著明顯的區別,其中一個其中一個重要表示是
道德調節主要是依靠社會輿論而不是內心信念。
道德調節調整個人與他專人、個人與集體屬、個人與社會利益之間的關系,以維系社會生活的穩定。
道德評價是道德調節的主要形式,公眾輿論的道德調控,社會化媒體,傳統習慣和內心的信仰,道德評價的主要形式是道德調節的力量發揮作用。
(10)道德和現實擴展閱讀
道德的社會作用主要表現在:
①道德為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服務,是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
②道德對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存在有著重大的影響;
③道德通過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
④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進人的自我完善、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動力;
⑤在階級社會中,道德是調節階級矛盾和對立階級之間開展階級斗爭的重要工具。
只有反映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和進步階級利益的道德,才會對社會的發展和人的素質的提高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否則,就不利於甚至阻礙社會的發展和人的素質的提高。